第八章 基因工程疫苗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疫苗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疫苗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疫苗名词解释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疫苗进行设计、合成和生产的一类疫苗。

这种疫苗是通过改造病原体或者病原体表面蛋白的基因,使其在宿主体内能够引起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解释几个相关的名词: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或基因的组合,以实现对生物体特性的改造的一门科学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剪切、复制、插入或删除等操作,从而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功能或性状。

2.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真菌或病毒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基因工程疫苗通常是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失去致病能力,但仍能在宿主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3.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病原体或其他异物的防御反应。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它们,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或减轻感染的程度。

疫苗可以通过模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

4. 病原体表面蛋白:病原体表面蛋白是病原体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可以与宿主细胞结合,从而引起感染。

基因工程疫苗通常会通过对病原体表面蛋白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在宿主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但失去致病能力。

5. 合成:合成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方式生成目标物质。

在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过程中,科学家会利用先进的合成技术,将设计好的基因序列进行合成,从而获得目标疫苗。

6. 生产:生产是指将基因工程疫苗从实验室规模扩大到工业化生产的过程。

生产基因工程疫苗需要一系列工艺和设备,包括基因合成、质粒构建、细胞培养、纯化等步骤,能够大规模生产有效的疫苗。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疫苗通过改造病原体的基因或病原体表面蛋白的基因,使其在宿主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类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和合成技术,可以大规模应对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

《生物化学》-第八章

《生物化学》-第八章

➢ 与前述操纵子的基本组成一样,乳糖操纵子也是由结构基因和调控区组成的 ➢ 乳糖操纵子包括Z、Y和A三个结构基因 ➢ Z结构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转变为别乳糖 ➢ Y结构基因编码半乳糖透过酶,促使半乳糖透过酶进入细菌内 ➢ A结构基因编码乙酰转移酶,催化半乳糖形成乙酰半乳糖 ➢ 调控区包括调节基因(I)、启动子(P)、操纵基因(O)及启动子上游的一个CAP结合位点,
第一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二、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收内外环境信号刺激 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所做出的应 答,即基因组内的基因如何被表达、表达多少等
➢ 基因表达调控大致可以在5个层次上进行,即转录前、转 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
➢ 基因表达是指在一定的调节机制的控制下,基因组DNA经 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 白质的过程
➢ 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rRNA、tRNA编码 基因转录生成功能型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
第一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特点及方式
(二)基因表达的特点--时间特异性
5′-侧上游,主要控制整个结构基因群的转录
第一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三、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操纵子的基本组成
➢ 3.操纵基因 ➢ 操纵基因是指能被阻遏蛋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
的一段DNA序列,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 序列重叠 ➢ 当阻遏蛋白结合在操纵基因上,阻遏蛋白会阻 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或使RNA聚合酶 不能沿DNA链向前移动,从而阻遏转录的进行
(一)操纵子的基本组成
➢ 1.结构基因 ➢ 操纵子中被调控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称为结构基因 ➢ 一个操纵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结构基因,多的可达20个以上 ➢ 各结构基因头尾衔接、串联排列,组成结构基因群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三)科技发展必需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
1.当代各种全球性问题出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由 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而引发的,如TMD、NMD(布 什对萨达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文化水平是人类把握科 学技术的一个尺度。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原子核技术可以给人类带 来光明,原子弹却可以把长崎、广岛夷为平地;克隆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国宝熊猫),也可 以动摇人类以性爱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冷冰冰克隆人和 自然人,×情人节少了一个经济增长点;克隆战争狂人和反 战英雄;克隆idea孙悟空齐天大圣)。基因工程技术是当 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前沿。
(四)此克隆非彼克隆
供体细胞 受体细胞 发育场所 关键区别
胚胎细胞克隆 胚胎细胞(核) 去核未受精的卵细胞 母体宫腔 克隆的是子代(多生了一个)
体细胞克隆 体细胞(核)
去核未受精的卵细胞 母体宫腔
复制的是自己(复制了一个)
(五)克隆是一把双刃剑
试想,有了克隆技术,有人在你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复制一个“你” 去犯罪,怎么办?试想,有了克隆技术,一些极权的政治野心家一下 子克隆出好几个战争狂人希特勒、墨索里尼,怎么办?还有,有了克 隆技术,世界上同时生活着多个你、我、父母、兄弟、姐妹,按现行 的社会伦理道德很难为其“名份”定位,又该怎么办?因此说克隆对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提出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挑战,平添一系列是我非我、 是父非父、是妻非妻、是子非子之类的麻烦事,绝非危言耸听。从社 会伦理角度看,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的人,有其特定的生理性状,这对 人类的自然发展和人种的自然构成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基因工程的概念
(一)基因(gene) 基因 从化学上来说,指的是一段DNA或RNA顺序,该顺序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概述1 绪论现代意义的疫苗,就是一种使用抗原、通过诱发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反应、预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特定医学目的的生物制剂。

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预防对象可分为病毒疫苗和细菌疫苗,根据技术特点则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

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新型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及蛋白工程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

人类自1796年第一次成功使用疫苗到现在已经制备了近60余种不同的疫苗(表1),这些疫苗使人类最终免除了天花的灾难,同时每年还使数以百万的人免遭多种疫病的侵害。

表1 主要人用疫苗的发明时间及成份时间疫苗成份1796 年天花疫苗异源病毒1885 年狂犬病疫苗灭活病毒1897 年鼠疫疫苗弱毒/灭活细菌1920 年伤寒疫苗灭活细菌或多糖1923 年白喉疫苗灭活毒素1926 年百日咳疫苗灭活毒素1927 年卡介苗弱毒菌1927 年破伤风疫苗灭活毒素1935 年黄热病疫苗弱毒病毒1936 年流感疫苗灭活病毒1955 年脊髓灰质炎注射疫苗灭活病毒1962 年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弱毒病毒1964 年麻疹疫苗弱毒病毒1967 年腮腺炎疫苗弱毒病毒1970 年风疹疫苗弱毒病毒1981 年乙肝疫苗蛋白质1985 年流感嗜血菌疫苗多糖1990 年甲肝疫苗灭活/弱毒病毒2基因工程疫苗即DNA 疫苗(遗传工程疫苗),是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多数无毒性、无感染能力、有较强免疫原性)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就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 将其转人原核或真核系统使其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 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或进行突变,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基因工程疫苗只含有病原的部分组成,而常规疫苗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因此基因工程疫苗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好, 对致病力强的病原更是如此。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疫苗,其原理是将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中,然后将表达载体转染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病原体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1、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历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了第一种基因工程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此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包括乙型脑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原基因: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原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

(2)构建表达载体:将克隆的抗原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基因工程疫苗。

(3)转染宿主细胞:将表达载体转染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病原体的抗原蛋白。

(4)纯化疫苗:通过各种手段对表达的疫苗进行纯化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基因工程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的优势基因工程疫苗相对于传统疫苗具有以下优势:(1)安全性高: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有活病毒或活菌,不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2)免疫效果好:基因工程疫苗制备的抗原蛋白具有高度纯度和一致性,能够激发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3)生产成本低: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1、基因工程疫苗的预防作用基因工程疫苗可以用于预防多种传染病,如乙型肝炎、流感、人乳头瘤病毒等。

这些疫苗能够有效地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基因工程疫苗的治疗作用基因工程疫苗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

这些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前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1. 制备基因工程苗用酶和载体酶是进行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试剂。

用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主要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修饰酶(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一类水解DNA的磷酸二酯酶,用于基因工程的限制酶,主要是能专一的识别4~6个核苷酸序列,并有专一的断裂位置或切点的酶,如EcoRI、HindⅢ、PstI、BamHI等。

DNA修饰酶是将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DNA分子在体外连接起来,构成重组体DNA分子,这类酶主要有T4DNA连接酶(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分离出来的)等。

基因的载体,可以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增殖和表达,作为基因的载体,应具有以下的特征:能在宿主细胞中自我复制,即使有外源DNA片段与其共价连接也不影响其复制;应具有合适的限制酶识别位点,以便与外源DNA片段连接;应具有某些遗传标记,以便于重组体的选择。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如大肠杆菌质粒pBR322、pSC101、Co1EI)、噬菌体(λ噬菌体和M13噬菌体)、粘性质粒(由质粒DNA和λ噬菌体的COS区域构建而成,它不但具有以上两种载体的优点,而且能与大片段的外源DNA连接构成重组体DNA分子)及病毒(如牛痘苗病毒、禽痘病毒、腺病毒、乳多空病毒等)。

2.基本程序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分离目的基因,获得目的DNA片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细胞基因组中分离,二是人工合成。

第二步是将DNA片段和载体在体外连接重组,成为重组DNA分子,多采用连接酶的方法连接。

第三步是基因克隆,即将重组体DNA分子,引进合适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中增殖。

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可选用转化(以质粒作载体时,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感受态的宿主细胞,以获得转化子菌落)、转染(λ噬菌体作载体时,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可转染得到噬菌斑)、转导(λ噬菌体DNA与外源DNA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与噬菌体蛋白组装成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即人工包装的噬菌体颗粒,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往宿主细胞引入重组体DNA分子。

新型疫苗技术——基因工程疫苗

新型疫苗技术——基因工程疫苗

新型疫苗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疫苗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与传统的灭活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疫苗在制备、质量控制和免疫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型疫苗技术——基因工程疫苗。

一、基因工程疫苗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其制备方法是将与目标传染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中,然后将其进行表达、纯化和制剂制备等一系列过程,制备出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疫苗。

与传统的灭活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疫苗制备过程中无需培养病原微生物,避免了大规模培养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

此外,基因工程疫苗的质量控制也比传统疫苗更加严格,能够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因克隆首先,需要从与目标传染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中克隆出与其有关的基因。

具体方法包括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连接转化等。

2.载体构建将克隆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构建成表达基因的载体。

车载体主要有质粒、病毒载体等,不同载体使用条件不同。

3.表达和纯化将表达基因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产生表达蛋白。

接着,利用不同的纯化方法纯化目标蛋白。

4.制剂制备将目标蛋白纯化后进行制剂制备。

常用的制剂方式包括冻干法、油质悬液剂、微乳剂等。

三、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基因工程疫苗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其巨大的潜力。

其应用领域包括肿瘤疫苗、病毒疫苗、细菌疫苗等。

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指使用病原体或其成分,诱导机体产生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

在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嵌合病毒疫苗、多肽基因工程疫苗等方式制备出多种肿瘤疫苗,并且其抗肿瘤效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2.病毒疫苗在病毒疫苗方面,基因工程疫苗主要针对病毒表面上的抗原,如人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制备出相应的病毒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及技术方法概述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及技术方法概述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及技术方法概述简介: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可以通过改变病原体的基因组成,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同时保留免疫原性,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概述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及技术方法。

1. 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原理基于对病原体的基因组进行修改,以使其丧失致病能力。

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的关键步骤包括:1.1 确定病原体的基因组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病原体的基因组,这可通过DNA测序等技术手段获得。

了解病原体的基因组有助于确定要修改的基因和目标。

1.2 标记致病相关基因根据基因组信息,识别和标记与病原体致病能力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编码毒力因子、抗原决定簇等与致病相关的蛋白质。

1.3 构建病原体基因组的变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用多种手段来改变病原体基因组。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替换、插入剂量变异和点突变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同时保留免疫原性。

1.4 疫苗基因组的表达将被修改的病原体基因组转移到表达宿主细胞中,并使其在宿主细胞中稳定表达。

这样可以确保制得的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并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2. 基因工程疫苗的技术方法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涉及多种技术方法,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技术:2.1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病原体基因组的目标基因克隆到合适的克隆载体中,可以方便地对基因进行修改和编辑。

2.2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是制备基因工程疫苗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通过人工操作,将病原体基因组的目标基因片段与表达宿主细胞的DNA片段进行重组,使其在宿主细胞中稳定表达。

2.3 蛋白质表达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是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将目标基因表达为融合蛋白或重组蛋白,并进行纯化和加工处理,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基因工程疫苗。

2.4 病毒载体技术病毒载体技术是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的常用手段之一。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发布时间:2012-03-09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戊肝疫苗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方法或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转入原核或真核系统使表达出该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或者将病原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包括多肽或亚单位疫苗、颗粒载体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基因重配疫苗以及基因缺失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2012年1月11日——一个原本并不特殊的日子,却因一份捷报而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科技部在这一天宣布: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万泰公司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这是50年来,人类在经受了10余次万人以上的戊肝重大疫情后等来的一份捷报。

14年“磨”出世界第一戊肝疫苗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制药原始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它的面世让中国在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的原始创新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11.3万人、30余万针次的研究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性。

2月28日,疫苗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戊肝疫苗是迄今唯一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制的病毒疫苗。

它的成功研制扭转了国际医药界中‘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传统认识。

”“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将病毒放在细胞内进行大量培养、灭活,再辅以佐剂,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疫苗叫灭活疫苗;第二种是将病原体在体外反复传代,去除其致病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疫苗叫减毒活疫苗。

而我们这次是采用的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疫苗.ppt

基因工程疫苗.ppt

核酸疫苗(Nucleic vaccine)又名基因疫苗(Gene vaccine)或DNA 疫苗(DNA vaccine),是一种或多种抗原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 体上,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入到体内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因此 也有人称之为DNA免疫。它所合成的抗原蛋白类似于亚单位疫苗, 区别只在于核酸疫苗的抗原蛋白是在免疫对象体内产生,并能引起 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应用:
•用基因重组技术把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 原(HbsAg)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或哺 乳动物细胞的基因中,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 中组装或分泌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然后把 表面抗原收集起来,提纯之后做成乙型肝炎 疫苗。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首先在美国默克公司研制成 功,并于1986年被美国FDA批准通过 199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疫 苗——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乙肝疫苗获准生产。
基因工程疫苗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 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以降低其致病性, 提高其免疫原性,或者将病原微生物基因组 中的一个或多个对防病治病有用的基因克
隆到无毒的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上制成疫 苗,接种动物产生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制 传染病的目的。
分类: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合成肽疫苗、 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
筹办航空事宜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乙肝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
传统疫苗的缺陷

基因工程疫苗 流程

基因工程疫苗 流程

基因工程疫苗流程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疫苗成为了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改变病原体的基因结构,使其具有预防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流程。

首先,研发基因工程疫苗需要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科研人员需要先获取病原体的基因序列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病原体的特定基因,进而确定疫苗的靶点。

这是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步骤。

接着,科研人员需要设计合适的疫苗载体。

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中,疫苗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会选择适合的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这一步需要科研人员对疫苗载体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确保基因的稳定性和表达效率。

然后,研发基因工程疫苗需要进行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科研人员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中,让宿主细胞表达目标基因蛋白。

通过细胞培养和相关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大量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的前体。

随后,科研人员需要对基因工程疫苗进行纯化和提纯。

疫苗前体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纯化处理,去除杂质物质,提高疫苗的纯度和效力。

这一步需要科研人员掌握精密的实验技术,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研发基因工程疫苗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监测。

在获得疫苗批准上市前,科研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科研人员还需要对疫苗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精准地设计和研发疫苗,提高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未来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为人类战胜传染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病毒疫苗(基因工程)

病毒疫苗(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主要是将病原菌的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克隆分离出来, 构建表达载体,使用工程菌进行高效的表达,通过分离、提取和修饰等,加 入佐剂制成的。这类疫苗主要包括的是病原菌的免疫保护成分,不存在有害 成分,也不需要培养大量的有害性的病原微生物。不但经济高效,而且可以 避免灭活疫苗或者减毒疫苗带来的热原等副反应。这类疫苗稳定好,同时可 以适用于那些无法大规模培养或者很难获得样本的病原体。通常采用的工程 细胞多为大肠杆菌、酵母菌甚至是昆虫细胞。 缺点: 与传统亚单位疫苗相比,免疫效果较差。
蛋白质工程疫苗
• 是指将抗原基因加以改造,使之发生点突变、插入、缺失、 构型改变,甚至进行不同基因或部分结构域的人工组合, 以期达到增强产物的免疫原性,扩大反应谱,去除有害反 应或副作用的一类疫苗。
关键性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蛋白质功能的彻底改 变。蛋白质的构型或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又常常与抗原 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所以对蛋白工程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考虑必须格外小心谨慎。
病毒疫苗(因工程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 基因缺失活疫苗 蛋白质工程疫苗
基 因 工 程 疫 苗
遗传重组疫苗
微胶囊疫苗 ……
• 对于免疫保护机理不明确、型多易变,有潜在致癌性或免疫病理作用 以及病原不能或难于培养的疫苗,使用传统疫苗技术就很难研制成功。 而此时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型疫苗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 难题。
活疫苗免疫效力高、 成本低的优点。
病毒活载体疫苗
灭活疫苗的安全 性好等优点。
是指利用非致病微生物作为载体,将 病毒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重组在载 体微生物基因组中,采用表达保护性 抗原的微生物作为疫苗。
细菌活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为活疫苗,具有和减毒活疫苗相似的特点。理想 的病毒疫苗应该具有感染靶细胞的能力,并诱导包括体液 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反应。

基因工程疫苗方案

基因工程疫苗方案

基因工程疫苗方案引言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工具,其研发和生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疫苗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片段插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产生的抗原蛋白就能触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相关疾病的一种疫苗。

本文将讨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方法和应用,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一、病原体的基因工程1.1 病原体基因序列的分析首先,需要通过基因组学分析技术获得目标病原体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利用现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迅速获得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1.2 抗原基因的筛选和优化在获得了病原体基因组序列后,需要进行抗原基因的筛选和优化。

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免疫原性,选择合适的抗原基因片段,并进行基因优化,使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出高效的抗原蛋白。

1.3 基因核酸的合成和改造经过抗原基因筛选和优化后,需要进行基因核酸的合成和改造工作。

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可以快速获得目标基因的合成片段,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改造,以满足后续的病毒载体构建和蛋白表达需求。

二、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2.1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基因工程载体是用来携带和传递抗原基因的工具,它可以使目标基因在宿主细胞中高效表达。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对于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功研发至关重要,可采用靶向病毒载体、质粒载体、真核表达载体等多种载体。

2.2 载体的构建和改造在选择了合适的表达载体后,需要进行载体的构建和改造工作。

将经过优化的抗原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中,构建成完整的表达载体,并对载体进行相关改造,以确保基因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3 载体的检测和验证构建完表达载体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验证。

通过PCR、限制酶切片段分析、蛋白表达检测等技术手段对载体进行验证,确保其结构完整、基因稳定和表达效率高。

三、基因工程疫苗的生物学制备3.1 病毒载体构建和包装基因工程疫苗可以采用病毒载体进行传递和表达。

基因工程疫苗 流程

基因工程疫苗 流程

基因工程疫苗流程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疫苗,可以在预防传染病和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疫苗原的基因序列插入到载体细胞中,然后使细胞产生疫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流程。

首先,科研人员需要确定目标疫苗原的基因序列。

他们通过对病原体的研究,找到编码病原体表面蛋白的基因,并确定其最适合作为疫苗原的片段。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疫苗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着,科研人员将目标基因序列插入到载体DNA中。

载体DNA通常是一种质粒,可以在细胞中稳定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

科研人员通过酶切和连接等技术,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载体DNA的特定区域,并确保插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随后,科研人员将重组的质粒导入到宿主细胞中。

宿主细胞可以是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宿主细胞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科研人员通过转染或转化等技术,将质粒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确保质粒的稳定复制和表达。

随后,宿主细胞开始产生疫苗原蛋白。

目标基因插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后,宿主细胞会根据基因序列产生对应的蛋白。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培养宿主细胞,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促使宿主细胞大量产生目标蛋白。

最后,科研人员对产生的疫苗原蛋白进行纯化和提纯。

在纯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如层析、离心和凝胶电泳等,将目标蛋白从宿主细胞中提取出来,并去除杂质和其他蛋白。

提纯后的疫苗原蛋白可以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用于接种和预防传染病。

总的来说,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基因序列、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产生蛋白和纯化提纯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科研人员可以制备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为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做出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疾病防控工作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gene engineering subunit vaccine)
1、概述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 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优点: ①产量高;
②纯度高;
③安全性高 ; ④用于病原体难于培养或有潜在致癌性,或有免疫病理作 用的疫苗研究。
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4
四、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nucleotide vaccine):又 称DNA疫苗(DNA vaccine),是将一种 或多种目的抗原的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 质粒表达载体上;再将重组质粒直接注 入到体内,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目的蛋白, 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25
四、核酸疫苗
1990年,Wolff等首次发现,给小鼠 肌肉注射裸露质粒DNA后,质粒携带的 基因可被肌细胞摄取并在其中表达,还 可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23
2、基因缺失活疫苗的设计策略 设计关键:选择合适的靶基因。一般选择删除与毒力有关,病
原微生物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为了减少发生毒力返祖的可能
性,最为理想的是删除至少两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或基因作 用位点。 必须建立在对病毒的毒力相关基因有清楚的了解基础之上。 目前,对病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开展较多,为基因缺失活
7
缺点:
与传统亚单位疫苗相比 ,免疫效果较差。
增强其免疫原性的方法:
①调整基因组合使之表达成颗粒性结构
②是在体外加以聚团化,包入脂质体或胶囊微球 ③加入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化合物作为佐剂(adjuvant)。
8
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设计策略 2.1抗原的选择 保护性抗原成分的选择是疫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步骤。 有效的保护性抗原需满足以下标准: A. 有效的保护性抗原为病原体中具有免疫优势的抗原决定 簇,能够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为机 体防御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保护。 B. 对人体是安全的。适量进入人体,不会致病。 C. 特异性,针对某一病毒或其它病原体。
13
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设计策略 B. 新近形成的病毒粒可由机体排至体外,对环境造成污 染,如人类已经不再接种痘苗病毒预防天花,因此使 用痘苗病毒有潜在的危险。 对策:非复制型病毒。这种载体在转染细胞后仅能形成 一代病毒颗粒即自行消灭,由于传代少,发生毒力返祖 的可能性降低,并且子代数目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 低,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缺点:在体内存 在时间短,仅能形成一代病毒颗粒,因此保护性抗原拷 贝数低,故免疫效果受到影响,需多次接种。
4
现代疫苗(Modern vaccine ):是
一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Ag
通过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
予防和治疗疾病或达到某种特定的医
学目的生物制剂。
5
1、理想疫苗的条件 高度有效、绝对安全、产生免疫快、适用于各种人群、 可大量生产、方便贮存和运输、价格合理。 2、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疫苗而言,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需要明确病 原体的保护性抗原; 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需要特定的载体与表达系统,载体 与表达系统既要能够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又要保证基因工程 疫苗的安全性。 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中,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选择、 载体与表达系统的选择是关键性因素。佐剂的选择、免疫途 径、免疫部位、免疫时间及次数的选择,也是保证疫苗效力 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6
优点:
①易于制备; ②便于保存; ③可多次免疫并且容易制成多联多价疫苗。
缺点:
①外源核酸是否会整合到染色体中引起癌变; ②能否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如自身抗核酸抗体 的产生,免疫耐受等。
27
四、核酸疫苗
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核酸疫苗有
HIV DNA疫苗和疟疾 DNA疫苗。
28
四、核酸疫苗
16
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设计策略 常用载体: (2)细菌载体 卡介苗(BCG)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安全 疫苗,以诱导细胞免疫为主。 缺点:卡介苗在接种者体内可诱导很强的针对结核分枝杆菌 的免疫反应,导致卡介苗被接种者免疫系统破坏,在体内 存在时间短;外源基因的抗原性较弱。
17
Cell Surface Display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18
AGa1,甘露糖蛋白а凝集素
19
20
21
22
三、基因缺失活疫苗(gene deleted live vaccine)
1、概述 基因缺失活疫苗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去除与毒力有关株 的基因,获得稳定的减毒表型的缺失突变毒株,用该突变制成的
疫苗即为基因缺失活疫苗。
优点:①有突变性状明确、稳定; ②不易返祖、毒力恢复; ③是研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的重要途径。
14
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设计策略 常用载体: (1)病毒载体 最常用的是痘苗病毒和腺病毒。 痘病毒 优点:宿主范围广,可容纳大分子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 缺点:不能采用口服免疫途径,因此不能形成黏膜免疫。
腺病毒 优点:可经黏膜免疫的理想载体系统
15
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的设计策略 常用载体: (2)细菌载体 优点:免疫全面,可诱发黏膜、细胞、体液免疫 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多种抗原的输送。 缺点:使用原核系统表达抗原,免疫原性可能受到影响。 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其减毒菌株可用于疫苗载 体,能诱导黏膜免疫。 减毒伤寒沙门氏菌 Ty21a缺失了galE基因,细菌表面的Vi抗 原为阴性,而且重要抗原——脂多糖的合成能力下降,为 减毒菌株。 缺点:质粒不稳定,外源蛋白易降解。
10
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设计策略
2.2 表达载体及表达系统的选择 表达载体: 质粒——大肠杆菌及酵母(表达宿主) 腺病毒载体、痘苗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哺乳动物 细胞
11
二 、 基 因 工 程 载 体 疫 苗 ( gene engineering vector vaccine)
1、概述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是指利用微生物做载体,将保护性抗原基 因重组到微生物体中,使用能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微生 物制成的疫苗。 优点:疫苗多为活疫苗,重组体用量少,抗原不需纯化,载 体本身可发挥佐剂效应增强免疫效果 缺点:曾感染过腺病毒或者接种过痘苗的人,对载体微生物 已具有免疫力,使之接种后不易繁殖,因而影响免疫效果。
的疫苗;而基因工程疫苗则属于新一代疫苗(New generation Vaccine)或高技术疫苗范畴(High-tech Vaccine)。 主要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
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蛋白工程疫苗等
等,广义的还包括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 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
由于核酸疫苗具有构建容易、生产 方便、表达稳定及可诱发全面的免疫应 答等特点,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及疾 病的预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被誉为疫苗的“第三次革命”。
29
四、核酸疫苗
1、免疫机制 局部注射的核酸(重组质粒DNA) 被周围的细胞(如黏膜上皮细胞、抗原 提呈细胞)摄取后,进入核内进行转录, 并在胞质中翻译成目的蛋白。
Virus Hemagglutinin on the Surface of Pichia pastoris Cells
Using a-Agglutinin for Production of Oral Vaccines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 yeast is fast, inexpensive, and yeast have the added benefit of providing high-quality nutrition when given in the feed. Yeast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and benign organisms and would therefore allow long-term feeding of yeast expressing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order to maintain immunity over time with limited side effects.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ience of production, components of the yeast cell wall have been shown to contain natural adjuvant activity. Therefore, the expressed recombinant proteins are more immunogenic when administered with the yeast cell wall components.
32
四、核酸疫苗
DNA疫苗接种后,体内仅表达pg~ ng水平的外源蛋白,但能诱发强而持久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33
四、核酸疫苗
目的基因(含载体质粒)含有CpG基 序的回文序列,能激活较强的CTL效应, 并能激活巨噬细胞与NK细胞,因此,CpG 回文序列被称为免疫刺激DNA序列。 CpG基序与IL-2、TNF-β、IFN-γ的 基因结构相似而产生协同作用。
9
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设计策略 保护性抗原的选择:
一般选择病原体的结构蛋白作为抗原构建疫苗,对 于易变的病毒如A型流感病毒,可选择各亚型共有的 核心蛋白保守区段作为保护性抗原构建疫苗。这样可 以产生跨株系的保护反应,避免易变病毒的免疫逃避 问题。
一些非结构蛋白也可以作为抗原构建疫苗,如乙型 脑炎病毒的NS1蛋白也有保护作用。
2
国内常将细菌制作的人工主动免疫生物
制品称为菌苗。将病毒(Virus)、立克次
氏体(Rickettia)、螺旋体(Spiral co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