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
思想情感: 1.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 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2.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 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 范仲淹 《 渔家傲 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 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 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问: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 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 怀。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送别悼亡
内容:送别诗,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送别诗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 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思想情感: 1.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和关切之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深切地表达了李白对挚友王昌龄的同情和怀念。
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 与君绝 ! 【析】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是一篇爱情的誓词。 主人公通过选取一系列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向冥冥上苍发誓的方式十分坚决地对自己所爱的人 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变故,自己都要 和对方相爱到底,世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自己对 爱人真挚热烈的感情发生丝毫的动摇。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案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一、准确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二、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探究考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读懂诗意和审明题意①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2.答题思路a.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
B.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问: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范文一:作为读者,我们需要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包括对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收集作者给出的支持论点和反对论点,并对其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
首先,我们要分析文章的思想。
一个好的文章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不能只是空洞的文字。
在评估文章的思想时,我们需要考虑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否有力,是否合理。
我们还需要检查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证据,看看它们是否引人注意、清晰、易于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验,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观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作者和观点态度是关键因素,提供了文章的个人感受和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地关注作者的语言、气质和口吻。
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态度、风格和喜好,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是积极还是消极、支持还是反对。
例如,有的作者可能更偏好探讨社会问题,而有的可能更偏重文化和艺术领域,这些都会影响到作者的态度,进而对文章的结构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评价一篇文章时,我们应该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中的思想和论据、观点态度,以便理解文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重点分析: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文章评价的关键要素,需要仔细分析。
要点包括明确主题、分析思想和论据、了解作者的态度、和结论。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一些常见的词汇如“主题”、“观点态度”等来表达文章评价的关键要素,合理使用谓语和形容词来丰富文章的表述。
文章流畅、清晰,避免了过于复杂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范文二:评价一篇文章,需要同时分析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分析思想时,我们需要考虑文章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我们还需要看看文章使用的语言方法,并评估文学运用技巧是否恰当。
当我们分析观点态度时,我们需要看看作者的语言风格、主题、生活经历,以此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预习班级:姓名: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
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例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例2](XX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必备知识】一、常见的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
1.概括内容与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鉴赏古诗词时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句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答题模式]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诗歌的主旨是什么?4、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题思路流程]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高考复习评价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诗的三、四句是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它可 以概括为一个什么样的成语?作者用比喻的深 意是什么?
答:唐人有很多悯农题材的诗歌。聂夷中这首诗 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二月蚕未结茧,何来丝卖? 五月新谷未熟,哪来谷可粜?诗人揭示了当时农 村中的一个怪现象:将尚未产出的农产品预先低 价抵押,以求渡过目前难关。这不是剜肉补疮又 是什么?本题参考答案:“剜肉补疮”。深刻地 揭示了当时农民的悲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农民 的深切的同情。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 接地在诗词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度,而是通过写景 或写事来含蓄 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 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 词,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 物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 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双调 折桂令· 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 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 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 干,数尽啼鸦。 问:这首曲子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 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表现出什么样的主张?
这首诗中的李社当然是指“诗仙”李 白和“诗圣”杜甫,作者用简略的文字 “万口传”来描述李杜诗作的魁力及影 响,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 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主张:文学创作应 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 年”。这是两个理趣句,它隐含的意义 是深刻的。理解了这一层,那么对作者 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 了,即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 人的愿望,表现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 的主张。
分析这首元小令,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 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 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 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残败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死 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小 令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 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 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 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 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 因此,据此可知,该题的答案是:表达了对社会 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以及一种绝望情绪。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3 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情感的类别特征,正确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情感评价观点态度教学过程考情考向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的重难点,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
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
②间接考查。
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分析诗歌情感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贬谪失意(1)遭贬后的郁闷、惆怅、失意,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2)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如屈原的《离骚》。
(3)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如苏轼的《定风波》。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离愁别绪(1)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
古诗词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点:古诗词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什么现实意义。
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不能拔⾼高。
1.评价古诗的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了上⼀一节中提到的⼋八个⽅方⾯面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诗意,发挥想像和联想读⼀一⾸首诗,如不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理解诗的含意的。
古诗讲究“启、承、转、合”,意思是前⾯面⼏几句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而最后的诗句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
创作诗歌需要联想和想像,同样地,鉴赏诗歌也离不不开联想与想像。
诗歌的语⾔言⾼高度简洁凝练,作者为读者留留下了了相当⼤大的⾃自由想像与联想的空间。
透过⼀一些关键字词,读者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像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等,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由⼰己推⼈人,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从背景出发诗歌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烙烙印的。
因此,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明⽩白作者观点态度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而特别提醒考⽣生,千万别忽视了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
这些解释,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年年代,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背景,有的提示了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它对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往往能帮助考⽣生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主题,因⽽而不不能忽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观点态度一、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体悟要深入。
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3)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诗歌的内容。
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4)归纳要全面。
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5)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陶渊明其一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连用两组叠字,两个典型意象,既描写出居所环境的优美,也寓指两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和深厚。
B.诗歌三、四句写别离的憧憬,上承一、二句的情感,下与九、十句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伤感。
C.诗歌七、八句通过想象“君”与嘉友不需交谈,也不需借助外物,自然沉醉,侧面表现了“嘉友”的魅力。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训练-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诗中抒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オ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
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题型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鉴赏用语规范: 句式参考:……(扣题目)表现了……(扣格式)。 词语选择:清幽、心无挂碍、宅心事外、与世相忘、闲适(扣关键 词)。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 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鉴赏用语规范:
句式参考:诗歌通过(扣题目)……表达了……感情(扣格式)。 词语选择:戏谑、夸耀、自得、无奈与自嘲(扣关键词)。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①·春闺 陈子龙②
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 [注] ①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馀》收 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年)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 (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 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③ 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 至哀,能至血出。 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体现的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会 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作探究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 被迫离开京城,到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 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 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诗歌鉴赏之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题型解读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的自 己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它包括: 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
所谓“评价”, 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即是在 把握诗歌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 度作出自己的评价: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 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 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 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 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 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 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 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 “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 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一、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五把刷子”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试题的“要害”。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中一个“送”字便透露出诗中的惜别之情。
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涵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
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词人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很清楚.3.抓住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预习
班级:姓名: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
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
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
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
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
)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
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
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
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
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
[例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例2](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
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必备知识】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
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
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
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
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
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
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
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
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三、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