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数学规划模型 数学建模(姜启源第四版)ppt课件

第四章  数学规划模型 数学建模(姜启源第四版)ppt课件

12小时
3公斤A1
4公斤A2
获利24元/公斤
获利16元/公斤
8小时 每天 50桶牛奶 时间480小时 至多加工100公斤A1 x1桶牛奶生产A1 x2桶牛奶生产A2
决策变量
目标函数
获利 24×3x1 获利 16×4 x2 每天获利 Max z 72x1 64x2 原料供应
x1 x2 50
基本模型
变量
目标 函数 约束 条件
x5 kg A1加工B1, x6 kg A2加工B2 利润
Max z 24x1 16x2 44x3 32x4 3x5 3x6
x1 x5 x 2 x6 加工能力 50 3 4 附加约束 4( x1 x5 ) 2( x2 x6 )
4公斤A2
获利16元/公斤
每天: 50桶牛奶
时间480小时 至多加工100公斤A1
制订生产计划,使每天获利最大 • 35元可买到1桶牛奶,买吗?若买,每天最多买多少? • 可聘用临时工人,付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几元? • A1的获利增加到 30元/公斤,应否改变生产计划?
基本 1桶 模型 牛奶 或
线性规划模型
A1,A2每公斤的获利是与各自 产量无关的常数
每桶牛奶加工A1,A2的数量, 时 间是与各自产量无关的常数 A1,A2每公斤的获利是与相互 产量无关的常数 每桶牛奶加工A1,A2的数量,时 间是与相互产量无关的常数 加工A1,A2的牛奶桶数是实数
可 加 性
连续性
模型求解
x1 x2 50
20桶牛奶生产A1, 30桶生产A2,利润3360元。
结果解释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Objective value: 3360.000 Total solver iterations: 2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20.00000 0.000000 X2 3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3360.000 1.000000 原料无剩余 MILK 0.000000 48.00000 三 TIME 0.000000 2.000000 时间无剩余 种 CPCT 40.00000 0.000000 加工能力剩余40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数学建模活动课件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数学建模活动课件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过程开展一次建立模型解决 活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获取数据设计实验流程.
突出主要因素,弱化次要因素的影响.
实际问题的活动,可以继续研究不同室温下泡制一 问题4:该实验过程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追问:如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减少误差?
数据收集
任务1:请同学们课后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获取并记录一组数据.
实验数据
时间/min 时间/min
0 85.00
3 71.19
1 79.19
4 68.19
2 74.75
5 65.10
建 立 模 型 问题5:观察散点图,思考两个变量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问题4:该实验过程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追问:如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减少误差?
两个变量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追问:当时间不断延长,最终茶水会降到什么温度?
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问题8:请同学们结合这五个函数图象与实际数据的吻合情况,思考应该如何选取a的值?
活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获取数据设计实验流程.
杯最佳口感茶水所需的时间,也可以从下列选题中 活动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数学建模步骤.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过程开展一次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可以继续研究不同室温下泡制一杯最佳口感茶水所需的时间,也可以从下列选题中选择一个:
选择一个: 追问:当时间不断延长,最终茶水会降到什么温度?
4. 估计阅读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5:观察散点图,思考两个变量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数学建模 第四章

数学建模 第四章

常识上,r应比当时活期存款月利率略高一 些。我们用活期存款月利率0.0198/12 作为 迭代初值,用fzero求解 >>clear; fun=inline('25.2*(1+r)^360-((1+r)^360-… 1)/r*0.1436' ,'r') >>r=fzero(fun,0.0198/12); >>R=12*r 得年利率为5.53%. (你知道最新利率吗?)
c= lsqnonlin (Fun,c0) 使用迭代法搜索最 优参数c. 其中Fun是以参数c(可以是向量) 为自变量的函数,表示误差向量 y-f(c,x)(x, y为数据), c0为参数c的近似值,作为迭代初值
c=lsqcurvefit(Fun2,c0, x, y) 从外部输入数据, 这里Fun2为两变量c和x的函数 f(c, x)
x返回一元或
多元函数Fun在x0附近的一个零点, 其中x0为迭代初值; f返回Fun在x的函数值, 应该接近0; h返回值如果大于0, 说明计算结果可靠, 否则计算结果不可靠。
例3 求函数y=xsin(x2-x-1)在(-2, -0.1)内的 零点 >> fun=inline('x*sin(x^2-x-1)','x') >> fzero(fun,[-2 -0.1]) 例4 求方程组在原点附近的解 1 x 4x − y + 10 e = 1 −x + 4y + 1 x2 = 0 8
第t天的储存费为 k2q(t)
一个周期的总储存费为 k2 ∑q(t) ≈ k2 ∫o q(t)dt
T
T
一个周期总费用 C(x) = k1+k2x2/(2r) 优化目标是使单位产品费用 f(x)=C(x)/x=k1/x+k2x/(2r) 达到最小 由f’(x)=0 ,即 -k1/x2+k2/(2r)=0 得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5_7增长速度的比较函数的应用二数学建模活动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四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5_7增长速度的比较函数的应用二数学建模活动

增长速度的比较函数的应用(二) 数学建模活动:生长规律的描述最新课程标准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速度,结合实例理解用函数构建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学会用模型思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知识点一常见的增长模型1.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函数模型y=kx+b(k>0)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2.指数函数模型能利用__________表达的函数模型叫指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的特点是随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常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3.对数函数模型能用____________表达的函数模型叫做对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函数值增长速度________.4.幂函数模型幂函数y=x n(n>0)的增长速度介于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之间.状元随笔函数模型的选取(1)当描述增长速度变化很快时,常常选用指数函数模型.(2)当要求不断增长,但又不会增长过快,也不会增长到很大时,常常选用对数函数模型.(3)幂函数模型y=x n(n>0)则可以描述增长幅度不同的变化,n值越小(n≤1)时,增长较慢;n值较大(n>1)时,增长较快.知识点二数学建模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数学模型.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4.还原:将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状元随笔基础自测1.下列函数中,随x的增大,y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e x B.y=100ln xA.y=1100C.y=x100D.y=100·2x2.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递增20%,后两年每年递减20%,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7.84%B.增加7.84%C.减少9.5%D.不增不减3.某同学最近5年内的学习费用y(千元)与时间x(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选择的模拟函数模型是( )A.y=ax+b B.y=ax2+bx+cC.y=a·e x+b D.y=a ln x+b,那么今年花8100元买的一台计算机,9年后的价格4.计算机的价格大约每3年下降23大约是________元.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题型1 几类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经典例题]例1 (1)下列函数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y=2018x B.y=x2018C.y=log2018x D.y=2018x(2)四个自变量y1,y2,y3,y4随变量x变化的数据如表:x 151015202530y1226101226401626901y2232102432768 1.05×106 3.36×107 1.07×109y32102030405060y42 4.322 5.322 5.907 6.322 6.644 6.907 则关于x呈指数型函数变化的变量是________.【解析】(1)比较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次函数可知,指数函数增长速度最快.(2)以爆炸式增长的变量呈指数函数变化.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四个变量y1,y2,y3,y4均是从2开始变化,且都是越来越大,但是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变量y2的增长速度最快,画出它们的图像(图略),可知变量y2关于x呈指数型函数变化.【答案】(1)A (2)y2状元随笔(1)由题意,指数函数增长速度最快.(2)跟踪训练1 分析指数函数y=2x与对数函数y=log2x在区间[1,+∞)上的增长情况.状元随笔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2x和y=log2x的图像,从图像上可观察出函数的增长变化情况.如图:题型2 指数、对数函数模型[教材P42例2]例 2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控制在1580万吨以内,要比2015年下降15%.假设“十三五”期间每一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的百分比都相等,2015年后第t(t =0,1,2,3,4,5)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最大值为f(t)万吨.(1)求f(t)的解析式;(2)求201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控制在多少万吨以内(精确到1万吨).教材反思应用指数函数模型应注意的问题(1)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类型.常与增长率相结合进行考查,在实际问题中有人口增长、银行利率、细胞分裂等增长问题可以利用指数函数模型来解决.(2)应用指数函数模型时的关键.关键是对模型的判断,先设定模型,再将已知有关数据代入验证,确定参数,从而确定函数模型.(3)y=a(1+x)n通常利用指数运算与对数函数的性质求解.跟踪训练2 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1.12≈0.05, lg1.3≈0.11,lg2≈0.30)A.2018年B.2019年C.2020年D.2021年题型3 函数模型的选择问题[经典例题]例3 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销售人员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单位:万元)随销售利润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y=0.25x,y=log7x+1,y=1.002x,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状元随笔本例提供了三个不同增长方式的奖励模型,按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函数作为刻画奖金总数与销售利润的关系.由于公司总的利润目标为1 000万元,所以销售人员的销售利润一般不会超过公司总的利润.于是,只需在区间[10,1 000]上,寻找并验证所选函数是否满足两条要求:第一,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即最大值不大于5;第二,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即y≤0.25x.不妨先画出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得到初步的结论,再通过具体计算,确认结果.方法归纳数学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服务于实际问题.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其中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不同的函数模型来描述.面临一个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根据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型的特点,选择符合自己的模型,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跟踪训练3 某皮鞋厂今年1月份开始投产,并且前4个月的产量分别为1万双,1.2万双,1.3万双,1.37万双.由于产品质量好、款式新颖,前几个月的销售情况良好.为了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接受订单不至于过多或过少,需要估计以后几个月的产量.厂里分析,产量的增加是由于工人生产熟练和理顺了生产流程.厂里也暂时不准备增加设备和工人.假如你是厂长,就月份x,产量为y给出三种函数模型:y=ax+b,y=ax2+bx+c,y=ab x+c,你将利用哪一种模型去估算以后几个月的产量?通过数据验证,确定系数,然后分析确定函数变化情况,最终找出与实际最接近的函数模型.4.5 增长速度的比较 4.6 函数的应用(二)4.7 数学建模活动:生长规律的描述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知识点一2.指数函数(底数a >1)3.对数函数(底数a >1) 随自变量的增大 越来越慢 [基础自测]1.解析:指数函数增长速度快于幂函数.幂函数增长速率快于对数函数. 答案:A2.解析:设某商品原来价格为a ,依题意得:a (1+0.2)2(1-0.2)2=a ×1.22×0.82=0.9216a ,(0.9216-1)a =-0.0784a ,所以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减少7.84%. 答案:A3.解析:由散点图和四个函数的特征可知,可选择的模拟函数模型是y =ax 2+bx +c . 答案:B4.解析:设计算机价格平均每年下降p %,由题意可得13=(1-p %)3,∴p %=1-(13)13,∴9年后的价格大约为y =8100×[1+(13)13−1]9=8100×(13)3=300(元).答案:300课堂探究·素养提升跟踪训练1 解析:指数函数y =2x,当x 由x 1=1增加到x 2=3时,x 2-x 1=2,y 2-y 1=23-21=6;对数函数y =log 2x ,当x 由x 1=1增加到x 2=3时,x 2-x 1=2,而y 2-y 1=log 23-log 21≈1.5850.由此可知,在区间[1,+∞)上,指数函数y =2x随着x 的增长函数值的增长速度快,而对数函数y =log 2x 的增长速度缓慢.例2 【解析】 (1)设“十三五”期间每一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的百分比均为r ,因为f (0)表示2015年的排放总量,所以由题意可知f (t )=f (0)(1-r )t ,t =0,1,2,3,4,5.又因为{f (5)=1 580,f (5)=f (0)(1−15%),所以f (0)=31 60017,1-r =0.8515,从而f (t )=31 60017×0.85t5,t =0,1,2,3,4,5.(2)由(1)可知f (4)=31 60017×0.8545≈1632,因此201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控制在1632万吨以内.跟踪训练2 解析:设经过x 年后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则130(1+12%)x>200,即1.12x>21.3⇒x >lg21.3lg 1.12=lg 2−lg 1.3lg 1.12≈0.30−0.110.05=3.8,所以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2019年.答案:B例3 【解析】 借助信息技术画出函数y =5,y =0.25x ,y =log 7x +1,y =1.002x的图像(图1).观察图像发现,在区间[10,1000]上,模型y =0.25x ,y =1.002x的图像都有一部分在直线y =5的上方,只有模型y =log 7x +1的图像始终在y =5的下方,这说明只有按模型y =log 7x +1进行奖励时才符合公司的要求.图1下面通过计算确认上述判断.先计算哪个模型的资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对于模型y=0.25x,它在区间[10,1000]上单调递增,而且当x=20时,y=5,因此,当x>20时,y>5,所以该模型不符合要求;对于模型y=1.002x,由函数图像,并利用信息技术,可知在区间(805,806)内有一个点x0满足1.002x0=5,由于它在区间[10,1000]上单调递增,因此当x>x0时,y>5,所以该模型也不符合要求;对于模型y=log7x+1,它在区间[10, 1000]上单调递增,而且当x=1000时,y=log71000+1≈4.55<5,所以它符合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的要求.再计算按模型y=log7x+1奖励时,奖金是否不超过利润的25%,即当x∈[10,1000]时,是否有y≤0.25x,即log7x+1≤0.25x成立.令f(x)=log7x+1-0.25x,x∈[10,1000],利用信息技术画出它的图像(图2).图2由图像可知函数f(x)在区间[10,1000]上单调递减,因此f(x)≤f(10)≈-0.3167<0,即log7x+1<0.25x.所以,当x∈[10,1000]时,y≤0.25x,说明按模型y=log7x+1奖励,奖金不会超过利润25%.综上所述,模型y=log7x+1确实能符合公司要求.跟踪训练3 解析:由题意,将产量随时间变化的离散量分别抽象为A (1,1),B (2,1.2),C (3,1.3),D (4,1.37)这4个数据.(1)设模拟函数为y =ax +b 时,将B ,C 两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式,得{3a +b =1.3,2a +b =1.2,解得{a =0.1,b =1.所以有关系式y =0.1x +1.由此可得结论为:在不增加工人和设备的条件下,产量会每月上升1000双,这是不太可能的.(2)设模拟函数为y =ax 2+bx +c 时,将A ,B ,C 三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式,得{a +b +c =1,4a +2b +c =1.2,9a +3b +c =1.3,解得{a =−0.05,b =0.35,c =0.7.所以有关系式y =-0.05x 2+0.35x +0.7.结论为:由此法计算4月份的产量为1.3万双,比实际产量少700双,而且由二次函数性质可知,产量自4月份开始将每月下降(图像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3.5),不合实际.(3)设模拟函数为y =ab x+c 时,将A ,B ,C 三点的坐标代入函数式,得{ab +c =1,①ab 2+c =1.2,②ab 3+c =1.3.③由①,得ab =1-c ,代入②③,得{b (1−c )+c =1.2,b 2(1−c )+c =1.3.则{c =1.2−b1−b,c =1.3−b 21−b2,解得{b =0.5,c =1.4.则a =1−c b=-0.8.所以有关系式y =-0.8×0.5x+1.4.结论为:当把x =4代入得y =-0.8×0.54+1.4=1.35.比较上述三个模拟函数的优劣,既要考虑到误差最小,又要考虑生产的实际,如:增产的趋势和可能性.经过筛选,以指数函数模拟为最佳,一是误差小,二是由于厂房新建,随着工人技术和管理效益逐渐提高,一段时间内产量会明显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不更新设备,产量必然趋于稳定,而该指数函数模型恰好反映了这种趋势.因此选用指数函数y =−0.8×0.5x +1.4模拟比较接近客观实际.。

2024年数学建模知识讲座教案模板精选

2024年数学建模知识讲座教案模板精选

2024年数学建模知识讲座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以及应用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及求解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合适的算法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讲解求解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典型的数学建模题目为例,讲解如何建立模型并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一个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7. 成果展示(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建模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数学建模知识讲座2.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3. 案例分析与求解步骤4. 随堂练习题目5. 小组讨论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种产品所需的材料、人工和设备费用,求利润最大时的生产计划。

(2)某城市公交线路优化问题,已知各站点间的距离和客流量,求最短的公交线路。

2. 答案:(1)根据线性规划求解方法,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单纯形法求解。

(2)根据整数规划求解方法,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分支定界法或割平面法求解。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四章 数学建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四章  数学建模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பைடு நூலகம்析问题,最后结 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选题原则通常要满足科学性、价值性、创造性、需要性、可行性、效益 性等原则.
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应结合实际,有新意,要考虑自身的优势,与自 身的能力相适应.
二、数学建模活动开题 以“用电磁炉烧水如何设置功率最省电”为例做开题报告,如下表:
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团队协作.首先,在班级中组成 3~5 人的研究小组, 每位同学参加其中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要确定一个课题负责人,使每位成 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拟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规划研究步骤、编制研 究手册,然后在班里进行一次开题报告.
三、数学建模活动做题 做题就是研究小组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按照数学建模的实施步骤进行.
数学建模 建立函数模型解 决实际问题
一、数学建模活动选题 1.应在炒菜之前多长时间将冰箱里的肉拿出来解冻? 2.根据某一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判断该同学是否超重. 3.用微波炉或电磁炉烧一壶开水,找到最省电的功率设定方法. 4.估计阅读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 5.估计一个人的血液总量. 6.决定十字路口黄灯亮的时间长度.
根据开题报告所规划的研究步骤,通过背景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 数学建模、获得结论等过程,完成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 技术解决问题.
四、数学建模活动结题 数学建模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以“用电磁 炉烧水如何设置功率最省电”为例做结题报告,如下表:
本课结束

2024数学建模课程教案课件

2024数学建模课程教案课件

2024数学建模课程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线性规划及其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单纯形法及其应用、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方法。

2. 学会使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了解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培养学生对优化问题的求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单纯形法的求解步骤。

难点: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单纯形法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学建模》学习指导书、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如工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引出线性规划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具体的线性规划问题为例,讲解如何构建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单纯形法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和求解,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性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线性规划基本概念、模型建立方法。

2. 黑板右侧:单纯形法求解步骤、线性规划敏感性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max z = 2x + 3ys.t. x + y ≤ 42x + y ≤ 6x ≥ 0, y ≥ 0max z = 3x + 4ys.t. 2x + 3y ≤ 12x + y ≤ 5x ≥ 0, y ≥ 02. 答案:(1)最优解为:x = 2, y = 2,z = 10。

(2)对约束条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当约束条件2x + 3y ≤ 12变为2x + 3y ≤ 11时,最优解不变;当约束条件x + y ≤ 5变为x + y ≤ 4时,最优解变为x = 2, y = 1,z = 10。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大纲一、《数学模型》课程说明(一)课程编号:07251105(二)英文名称:Mathmatic Modeling(三)开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课程的性质:数学建模是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先修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等。

它是研究如何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集经典数学、现代数学和实际问题为一体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五)教学目的:数学建模是继本科生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后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和训练综合能力所开设的一门新学科。

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类型。

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能进入一个实际操作的状态.通过数学模型有关的概念、特征的学习和数学模型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联想、洞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要求和方法1.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在数学应用中已经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包括初等模型、简单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离散模型、离散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概率统计模型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数学建摸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学会将学过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同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甚至和真正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不仅应使学生知道数学有用、怎么用,更要使学生体会到在真正的应用中还需要继续学习。

2.教学方法本课程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结合起来,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讲授旨在教学生如何建立模型,讲授中穿插各类数模实例,与现实中的各类实际问题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实际方法。

除此外,还会讲解数学建模论文的书写方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建模和研究工作。

上机旨在教学生如何求解模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利用数学软件求解模型结果。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

2024年数学建模教案修订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线性规划的应用展开,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2. 学会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学建模》学习指导书、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产品A 和产品B。

已知生产A产品需要2小时工时,3平方米厂房;生产B产品需要1小时工时,2平方米厂房。

工厂每天有8小时工时和12平方米厂房可用。

请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工厂的日利润最大?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线性规划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践情景引入中的问题,尝试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

2. 黑板右侧: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3. 黑板中央:随堂练习题目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课后习题第3、4题。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将在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线性规划的应用实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课件-第4章-线性代数模型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课件-第4章-线性代数模型

第4章 线性代数模型4.1 行列式与矩阵本节案例主要涉及线性代数中矩阵与方阵的行列式等概念,通过案例建立数学模型,加深对行列式、矩阵及矩阵运算等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以及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4.1.1 过定点的多项式方程的行列式1.问题提出求通过空间中三个点(1,2,3),(3,5,6),(2,2,4)的平面方程。

2.模型建立与求解已知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设平面方程为+0ax by cz d ++=,而三个点在这个平面上,所以它们均满足这个平面方程,因而有0,230,3560,2240.ax by cz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这是一个以,,,a b c d 为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且,,,a b c d 不全为0,说明该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非零解,于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11231035612241x y z =,从而得到平面方程为3340x y z +-+=。

计算的MATLAB 程序如下: clc, clear, syms x y zD=[x,y,z,1;1,2,3,1;3,5,6,1;2,2,4,1]; s=det(D) 3.模型拓展对于n 次多项式2012n n y a a x a x a x =++++L ,其系数为011,,,n a a a +L ,可由其曲线上1n +个横坐标互不相同的点112211(,),(,),,(,)n n x y x y x y ++L 所唯一确定。

因为1n +个点满足这个多项式,则有201121112012222220112111,,.n n nn n n n n n n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这是一个含有1n +个方程,以011,,,n a a a +L 为1n +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其系数行列式为21112222221111111nn nnn n n n n n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x +++=L L M MMM LL .(4.1)这是一个范德蒙行列式。

数学建模第4章

数学建模第4章

数学建模第4章(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画出解的图形,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以下方程供选择:d) ''cos 0,(0)1,'(0)0,y y x y y +===幂级数解24681295512!4!6!8!y x x x x =-+-+-⋅⋅⋅解:原方程化为''cos ,(0)1,'(0)0y y x y y =-==记(1)(2)'x y x y =⎧⎨=⎩,并用t 代替x ,则原方程化为:(1)'(2)(2)'(1)cos x x x x t =⎧⎨=-⎩;且00(1)|1(2)|0t t x x ===⎧⎨=⎩;于是可以用龙格-库塔法求解。

【模型求解】:用Matlab 作龙格-库塔法求解:% chapter 4—%此函数是微分方程组function Xdot=ch41dfun(t,x)Xdot=[x(2),-cos(t)*x(1)]';%function I=ch41d(a)x0=[1,0]';[t,x]=ode45('ch41dfun',[0,a],x0);y=x(:,1);plot(t,y,'r');hold on;gtext('y');y1=1-1/jiecheng(2)*t.^2+2/jiecheng(4)*t.^4-9/jiecheng(6)*t.^6+55/jiecheng(8)*t.^8;plot(t,y1,'b');gtext('y1');[t,y,y1]hold off;运行程序可以得到图1 >> ch41d(10)图2 >> ch41d(15)图3>> ch41d(20)图4【结果分析】:由图1得:y(龙格-库塔方法)和y1(级数近似解)在0到大约的区间内是完全吻合的,从x=之后,两条曲线开始分离。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单纯形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方法。

2. 学会运用单纯形方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单纯形方法的运用。

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出线性规划问题。

实践情景:某工厂生产两种产品,产品A和产品B。

生产每个产品A需要2小时工时和3平方米厂房面积,生产每个产品B需要4小时工时和1平方米厂房面积。

工厂每天有8小时工时和6平方米厂房面积可用。

如何分配生产时间和厂房面积,使得工厂每天的生产利润最大?2. 知识讲解: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2)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3) 单纯形方法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例题1:求解导入环节提出的实际线性规划问题。

例题2:求解一个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求解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线性规划基本概念2.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3. 单纯形方法4. 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习题4.1: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习题4.2:应用单纯形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

2. 拓展延伸:探讨线性规划的其他求解方法,如内点法、对偶问题等。

引导学生关注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流、生产计划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2. 单纯形方法的运用。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

数学建模课件第四章

数学建模课件第四章

4.1.5
模型求解
• 在(4.1.4)中两式,取初始值,我们可以得到: p k Fk F0 (1 r ) [(1 r ) k 1], k 0,1,2,.., N r q k N Fk FN (`1 r ) [(1 r ) k N 1], k N 1,..., M r • 再分别取,k=N和k=M,并利用FM=0可以求出: q q M M N (1 r ) (1 )(1 r ) 0 p p 它是一个非线性方程。
lim xk x* 为方程




例4.2.4 对例4.2.1中方程考查用迭代法求根
2 bk ak 1 x xk k b a 2 2

4.2.2
• 确定新的含根区间 [ak 1 , bk 1 ],即如果 f (ak ) f ( xk ) 0 , 则根必在 [ak 1 , bk 1 ][ak , xk ] 内,否则必 在 [ak 1 , bk 1 ] [ xk , bk ] 内,且有: 1 bk 1 ak 1 (b a ) 。总之,由上 k 2 述二分法得到序列 xk ,由(4.2.2) 有: lim xk x 。
代数方程求根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早在16 世纪就找到了三次、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直到19世 纪才证明了 n 5 次的一般代数方程式是不能用代数公 式求解的,因此需要研究用数值方法求得满足一定精度 的代数方程式的近似解。
在工程和科学技术中许多问题常归结为求解非线性方 程式问题。正因为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是如此重要和基 础,因此它的求根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得 到了许多成熟的求解方法。下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 非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
• 定理4.2.2 设 f ( x) 在 a, b 连续,且 f (a) f (b) 0 ,则存 在 x a, b ,使得 f ( x ) 0 ,即 f x 在 a, b)内存在实零点。 (

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

数学建模教材(第四章)

第4章数学规划模型本章研究数学规划模型,其中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与动态规划等内容.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线性规划不仅在理论上已趋向成熟,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日益广泛与深入.本节将借助Lingo数学软件对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4.1.1问题的提出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经常提出一类问题,即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便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引例1 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如表4-1所示.该工厂每生产一件产品Ⅰ可获利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Ⅱ可获利3元,问应该如何安排计划使该工厂获利最多表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ⅠⅡ设备原材料A 原材料B利润1422438台时16kg12kg引例2 奶制品的生产计划问题一奶品加工厂用牛奶生产A、B两种奶制品,1桶牛奶可以在甲类设备上用12小时加工成3公斤A,或者在乙类设备上用8小时加工成4公斤B,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A、B全部能售出,且每公斤A获利24元,每公斤B获利16元.现在加工厂每天能得到50桶牛奶的供应,每天正式工人总的劳动时间为480小时,并且甲类设备每天最多能加工100公斤A,乙类设备的加工能力没有限制.试为该厂制定一个生产计划,使每天获利最大,并进一步讨论以下3个附加问题:⑴若用35元可以买到1桶牛奶,应否做这项投资若投资,每天最多购买多少桶牛奶⑵若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临时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几元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每公斤A的获利增加到30元,应否改变生产计划4.1.2模型建立1.引例1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的模型建立对于引例1,可以设x、y分别表示在计划期内产品Ⅰ、Ⅱ的产量.若用z表示利润,这时,23z x y =+.因为设备的有效台时为8,因此应有限制条件:28x y +≤;同理考虑原材料的不同限制,可得如下限制条件:416x ≤,412y ≤.综上所述,该计划问题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目标函数:max 23z x y =+约束条件:28416412x y x y +≤⎧⎪≤⎨⎪≤⎩0,0x y ≥≥2.引例2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模型建立对于引例2,可以设每天用1x 桶牛奶生产A ,用2x 桶牛奶生产B .类似引例1可得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12max 7264z x x =+约束条件:12121501284803100x x x x x +≤⎧⎪+≤⎨⎪≤⎩120,0x x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优化问题,他们的共同特征: ⑴每一个问题都用一组决策变量12(,,,)n x x x 表示某一方案;这组决策变量的值就代表一个具体方案,一般这些变量取值都是非负的;⑵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一组线性等式或线性不等式来表示;⑶都有一个要求达到的目标,它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来表示,这个函数称为目标函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数学模型称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其一般形式为:目标函数:1122max(min)n n z c x c x c x =+++约束条件:11112211211222221122(,)(,)(,)n n n n m m mn n ma x a x a x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120,0,0n x x x ≥≥≥4.1.3模型求解1.引例1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对引例1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2*x+3*y; x+2*y<8; 4*x<16; 4*y<12; end求解结果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14z =,即可获得最大利润14元;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产品Ⅰ4件,生产产品Ⅱ2件.2.引例2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对引例2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72*x1+64*x2;x1+x2<50;12*x1+8*x2<480; 3*x1<100; end求解结果为:每天用20桶牛奶生产A ,用30桶牛奶生产B ,最大利润是3360元.下面来回答三个附加问题:⑴针对附加问题1,可假设应投资购买x 桶牛奶,目标函数应修改为:12max 726435*z x x x =+-关于牛奶的约束条件也应作相应的修改:1250x x x +<+通过编程求解得:最大利润增加到3490元,因此,应作该项投资,每天最多购买10桶牛奶.⑵针对附加问题2,首先将劳动时间480小时增加1个小时,对原问题进行求解,可得最大利润由3360元增加到3362元,其中增加的2元就是劳动时间的影子价格.因此,若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临时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2元.其次,若还想知道以低于每小时2元的价格增加劳动时间,最多可购买多少劳动时间可以对目标函数以及关于劳动时间的约束条件作类似的修改,然后进行求解.例如,若以每小时元的价格聘用临时工人,最多可购买小时.⑶针对附加问题3,只需改变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即可.将原来的目标函数改为:12max 9064z x x =+,约束条件不变.通过求解可得:最大利润有所增加,由原来的3360元增加到3720元,但生产计划没有改变,仍然是每天用20桶牛奶生产A ,用30桶牛奶生产B . 4.1.4应用实例例1一个家庭有625英亩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这个家庭考虑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燕麦,预计可以有1000英亩-英尺的灌溉用水,农场工人每周可以投入的工作时间为300小时,其他的数据在表4-2中给出,为能够获得最大收益,每种作物应该种植多少表农场问题的有关数据玉 米 小 麦 燕 麦 现有量 灌溉用水(英亩-英尺) 劳力(人-小时/周) 收益(美元)4002002501000 300解 设应种植玉米1x 英亩,小麦2x 英亩和燕麦3x 英亩.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123max 400200250z x x x =++约束条件:1231231233 1.510000.80.20.3300625x x x x x x x x x ++≤⎧⎪++≤⎨⎪++≤⎩1230,0,0x x x ≥≥≥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400*x1+200*x2+250*x3;x1+x2+x3<625; *x1+*x2+*x3<300; 3*x1+x2+*x3<1000; end程序运行结果为:应分别种植玉米187.5英亩,小麦437.5英亩和燕麦0英亩,获最大收益162500美元.例2 某市有甲、乙、丙、丁四个居民区,自来水由A 、B 、C 三个水库供应.四个区每天必须得到保证的基本生活用水量分别为30,70,10,10千吨,但由于水源紧张,三个水库每天最多只能供应50,60,50千吨自来水.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自来水公式从各水库向各地区送水所需付出的引水管理费不同(见表4-3,其中C 水库与丁地区之间没有输水管道),其它管理费用都是450元/千吨.根据公司规定,各区用户按照统一标准900元/千吨收费.此外,四个区都向公司申请了额外用水量,分别为每天50,70,20,40千吨.该公司应如何分配供水量,才能获利最多为了增加供水量,自来水公司正在考虑进行水库改造,使三个水库每天的最大供水量都提高一倍,问那时供水方案应如何改变公司利润可增加多少表引水管理费引水管理费(元/千吨)甲 乙 丙 丁 A B C160 140 190130 130 200220 190 230170 150 /解 决策变量应为A 、B 、C 三个水库(1,2,3)i =分别向甲、乙、丙、丁四个区(1,2,3,4)j =的供水量.设i 水库向j 区的日供水量为ij x 千吨,由于C 水库与丁区之间没有输水管道,即340x =,因此只有11个决策变量.于是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11121314max (450160)(450130)(450220)(450170)z x x x x =-+-+-+-21222324313233(450140)(450130)(450190)(450150)(450190)(450200)(450230)x x x x x x x +-+-+-+-+-+-+-约束条件:水库供应量限制可以表示为:1112131421222324313233506050x x x x x x x x x x x +++≤+++≤++≤ 各区基本用水量与额外用水量限制为:1121311121311121311121313080701401030105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1,2,3;1,2,3,4ij x i j ≥==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450-160)*x11+(450-130)*x12+(450-220)*x13+(450-170)*x14+(450-140)*x21+(450-130)*x22+(450-190)*x23+(450-150)*x24 +(450-190)*x31+(450-200)*x32+(450-230)*x33; x11+x12+x13+x14<50; x21+x22+x23+x24<60; x31+x32+x33<50; x11+x21+x31<80; x11+x21+x31>30; x12+x22+x32<140; x12+x22+x32>70; x13+x23+x33<30; x13+x23+x33>10; x14+x24<50; x14+x24>10; end程序运行结果为:A 水库向乙区供水50千吨;B 水库向乙、丁区分别供水50,10千吨;C 水库向甲、丙分别供水40,10千吨.最大利润为47600元.对于本例来说,无论是目标函数还是约束条件都显得比较麻烦,特别是目标函数为多项相加.随着水库与居民区个数的增加,程序会更加复杂.下面来研究更一般的编程方法.为此,需假定C 水库向丁地区的引入管理费用为无穷大,本例可用1000元/千吨来代替.使用Lingo 数学软件中的高级编程技巧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sets:sk/1..3/:g;dq/1..4/:sl1,sl2;link(sk,dq):c,x;endsetsdata:c=160 130 220 170140 130 190 150190 200 230 1000;g=50 60 50;sl1=30 70 10 10;sl2=80 140 30 50;enddata[obj] max=@sum(link(i,j):x(i,j)*(450-c(i,j)));@for(sk(i):@sum(dq(j):x(i,j))<g(i));@for(dq(j):@sum(sk(i):x(i,j))>sl1(j));@for(dq(j):@sum(sk(i):x(i,j))<sl2(j));end程序运行结果完全相同.如果三个水库每天的最大供水量都提高一倍,只需将数据段中的供水量修改成:g=100 120 100;或者对第一个约束条件作简单修改,在小于号后面将供水量扩大2倍,其它条件不变.最后的运行结果为:A水库向乙区供水100千吨;B水库向甲、乙、丁区分别供水30,40,50千吨;C水库向甲、丙分别供水50,30千吨.总利润为88700元.评注:本例考虑的是将某种物资从若干供应点运往一些需求点,在供需量约束条件下使总费用最少,或总利润最大.这类问题一般称为运输问题.注意:本例目标函数采用的是最大利润,而非最小成本.一般来说,成本最小,未必利润最大.当总收入是常数时,最小成本与最大利润是等价的;若总收入随决策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时,最小成本与最大利润并不等价.通常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最大利润,而非最小成本.非线性规划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中,很多实际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自变量(决策变量)的一次函数(线性函数).但是,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其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件很难用线性函数表达.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包含有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规划问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及其应用在近几十年来得以长驱进展.特别是Lingo数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对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4.2.1问题的提出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某公司将4种不同含硫量的液体原料(分别记为甲、乙、丙、丁)混合生产两种产品(分别记为A 、B ).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原料甲、乙、丁必须首先倒入混合池中混合,混合后的液体再分别与原料丙混合生产A 和B .已知原料甲、乙、丙、丁的含硫量分别是3,1,2,1(%),进货价格分别为6,16,10,15(千元/吨);产品A 、B 的含硫量分别不能超过,(%),售价分别为9,15(千元/吨).根据市场信息,原料甲、乙、丙的供应没有限制,原料丁的供应量最多为50吨;产品A 、B 的市场需求量分别为100、200(吨),问应如何安排生产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某乡镇由12个主要的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的位置(用平面坐标x ,y 表示,距离单位:km )和自然村的人口数(R )如表4-4所示. 试根据需要解决如下问题:⑴ 目前准备在该乡镇建一个服务网点为各村提供各种服务,那么服务网点应该建在何处⑵ 假设各村人口增长了一倍,需要建两个服务网点,确定其位置.表最佳选址问题0 1234567 89101112X y R0 0 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600800 1000 1200 1000 11004.2.2模型建立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的模型建立设11,y z 分别是产品A 中来自混合池和原料丙的吨数;22,y z 分别是产品B 中来自混合池和原料丙的吨数;混合池中原料甲、乙、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4,,x x x ,优化目标是总利润(z )最大.目标函数为:11221212412max 9()15()10()(61615)()z y z y z z z x x x y y =+++-+-+++1241124212(961615)(1561615)(910)(1510)x x x y x x x y z z =---+---+-+-约束条件为:⑴原料最大供应限制:412()50x y y +≤⑵产品最大需求限制:1122100,200y z y z +≤+≤ ⑶产品最大含硫量限制:12411124221122(3)2(3)22.5, 1.5x x x y z x x x y z y z y z ++++++≤≤++⑷其它限制:12412411221,,,,,,,0x x x x x x y z y z ++=≥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的模型建立 (1)模型一的建立设服务网点的坐标为:(,)a b ;自然村的位置坐标:(,),1,2,,12i i x y i =;自然村的人口数:,1,2,,12i r i =,服务网点到各自然村的距离为:,1,2,,12i d i =.以自然村的人口数作为距离的权重,优化的目标为总距离最小.目标函数为:121min i ii z rd==∑约束条件为:1,2,,12i d i ==(2)模型二的建立设两个服务网点的坐标分别为:(,),1,2i i a b i =;自然村的位置坐标:(,)j j x y ,1,2,,12j =;自然村的人口数:,1,2,,12j r i =;服务网点i 到自然村j 的距离为:,1,2;1,2,,12ij d i j ==;服务网点i 对自然村j 服务的人口数为:,1,2ij c i =;1,2,,12j =;(),1,2k i i =表示第i 个服务网点服务的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服务网点对自然村服务的人口数作为距离的权重,优化的目标为总距离最小.目标函数为:12211min (,)(,)j i z c i j d i j ===⋅∑∑约束条件:12112121(,)(,)()()=()2()(,)2()j j i d i j c i j e i e i k i r j c i j r j ===⎧=⎪⎪=⎪⎪⎪⎨⎪⎪⎪⎪≥⎪⎩∑∑∑从以上两个引例可以总结出非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 目标函数:12max(min)(,,,)n z f x x x =约束条件:1212(,,,)0,1,2,,(,,,)0,1,2,,i n j n h x x x i mg x x x j l ==⎧⎨≥=⎩目标函数为一般非线性函数,约束条件为一般非线性等式或非线性不等式.一般来说,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只要有非线性项存在,即为非线性规划.特别地,若某非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决策变量的二次函数,约束条件又全是线性的,就称这种规划为二次规划.4.2.3模型求解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9-6*x1-16*x2-15*x4)*y1+(15-6*x1-16*x2-15*x4)*y2+(1-10)*z1+(15-10)*z2; x4*(y1+y2)<50;y1+z1<100;y2+z2<200;((3*x1+x2+x4)*y1+2*z1)/(y1+z1)<; ((3*x1+x2+x4)*y2+2*z2)/(y2+z2)<; x1+x2+x4=1; end用Lingo 求解时,如果怀疑不是全局最优解,用"LINGO|OPTIONS "菜单命令启动"Global Solver "选项卡上的"Use Global Solver "选项,然后求解,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如下:24220.5,100x x y z ====,其余为0;目标函数值为450.如果将产品最大含硫量限制的约束条件作简单修改后,也可直接进行求解,并得到相同的结果.修改后的程序如下:max =(9-6*x1-16*x2-15*x4)*y1+(15-6*x1-16*x2-15*x4)*y2+(1-10)*z1+(15-10)*z2; x4*(y1+y2)<50;y1+z1<100;y2+z2<200;!((3*x1+x2+x4)*y1+2*z1)/(y1+z1)<; (3*x1+x2+**z1<0;!((3*x1+x2+x4)*y2+2*z2)/(y2+z2)<; (3*x1+x2+*y2+*z2<0; x1+x2+x4=1; end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的模型求解针对模型一,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 model :title :最佳选址(一); sets :point/1..12/:x,y,r,dis; endsets data :X=0 ;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 enddata@for (point(i): dis(i)=((x(i)-a)^2+(y(i)-b)^2)^(1/2)); min =@sum (point: dis*r); end用Lingo 求解得到结果为: 3.601, 6.514a b ==.针对模型二,若取(1)(2)0.5k k==,使用Lingo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title:最佳选址(一);sets:point/1..12/:x,y,r;weizhi/1..2/:a,b,e;link(weizhi,point):c;endsetsdata:X=0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enddatasubmodel xuanzhi:min=@sum(link(i,j): c(i,j)*((a(i)-x(j))^2+(b(i)-y(j))^2)^(1/2));@for(weizhi(i): @sum(point(j):c(i,j))=e(i));@for(point(j): @sum(weizhi(i):c(i,j))) >2*r(j));endsubmodelcalc:e(1)=@sum(point:r);e(2)=@sum(point:r);@solve(xuanzhi);@ole('选址.xls','最佳位置a')=a;@ole('选址.xls','最佳位置b')=b;@ole('选址.xls','最优方案')=c;EndcalcEnd用Lingo求解得到结果为:两个服务网点的位置坐标为:(1.92,7.70);(5.70,5.00)各服务网点服务人数对照表见表4-5.表服务人数对照表(限制服务网点的服务人数相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口总数(千人)网点1 网点2 02 00 020 2针对模型二,若不考虑服务网点服务人数的限制,使用Lingo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title:最佳选址(一);sets:point/1..12/:x,y,r;weizhi/1..2/:a,b,e;link(weizhi,point):c;endsets data :X=0 ;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 enddatasubmodel xuanzhi:min =@sum (link(i,j): c(i,j)*((a(i)-x(j))^2+(b(i)-y(j))^2)^(1/2)); !@for(weizhi(i): @sum(point(j):c(i,j))=e(i)); @for (point(j): @sum (weizhi(i):c(i,j))>2*r(j)); endsubmodel calc :!e(1)=@sum(point:r); !e(2)=@sum(point:r); @solve (xuanzhi);@ole ('选址.xls','最佳位置a')=a; @ole ('选址.xls','最佳位置b')=b; @ole ('选址.xls','最优方案')=c; endcalc用Lingo 求解得到结果为:两个服务网点的位置坐标为:(6.434,3.411);(2.540,7.936),各服务网点服务人数对照表见表4-6.表服务人数对照表(服务网点服务人数不限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口总数(千人)网点1 网点2 0 0 2 0 0 0 0 0 0 2 0 024.2.4应用实例例1求解二次规划:221212min 810z x x x x =+--12326x x +≤120,0x x ≥≥解 本例编写简单的Lingo 程序即可求解,编写Lingo 程序如下:max =8*x1+10*x2-x1^2-x2^2;3*x1+2*x2<6; 求解结果为:120.308, 2.538x x ==;目标函数值为:min 21.308z =例2 一个飞行管理问题在约10,000米高空的某边长16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经常有若干架飞机作水平飞行.区域内每架飞机的位置和速度向量均由计算机记录其数据,以便进行飞行管理.当一架欲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到达区域边缘时,记录其数据后,要立即计算并判断是否会与区域内的飞机发生碰撞.如果会碰撞,则应计算如何调整各架(包括新进入的)飞机飞行的方向角,以避免碰撞.现假定条件如下:⑴不碰撞的标准为任意两架飞机的距离大于8公里;⑵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不应超过30度;⑶所有飞机飞行速度均为每小时800公里;⑷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飞机的距离应在60公里以上;⑸最多需考虑6架飞机;⑹不必考虑飞机离开此区域后的状况.请你对这个避免碰撞的飞行管理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列出计算步骤,对以下数据进行计算(方向角误差不超过度).要求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尽量小.设该区域4个顶点的座标为(0,0),(160,0),(160,160),(0,160).记录数据为:飞机编号横座标x 纵座标y 方向角(度)1 150 140 2432 85 85 2363 150 1554 145 50 1595 130 150 230新进入 0 0 52注:方向角指飞行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试根据实际应用背景对你的模型进行评价与推广.解模型一:圆状模型下面是本例圆状模型建模的全过程.1.问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条件,可将飞机飞行的空域视为二维xoy平面中的一个正方形区域,顶点(0,0),(160,0),(160,160),(0,160).各架飞机的飞行方向角为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夹角(转角).根据两飞机不碰撞的标准为二者距离大于8km,可将每架飞机视为一个以飞机坐标点为圆心、以4km为半径的圆状物体(每架飞机在空域中的状态由圆心的位置矢量和飞行速度矢量确定).这样两架飞机是否碰撞就化为两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相交的问题.两圆是否相交只要讨论它们的相对运动即可.2.模型假设⑴飞机进入区域边缘时,立即作出计算,每架飞机按照计算后的指示立即作方向角改变;⑵每架飞机在整个过程中至多改变一次方向;⑶忽略飞机转向的影响(转弯半径和转弯时间的影响);⑷新飞机进入空域时,已在空域内部飞行的飞机的飞行方向已调合适,不会碰撞;⑸对每架飞机方向角的相同调整量的满意程度是一样的.3.模型的建立符号说明:i,j表示第i,第j架飞机的圆心;表示第i架飞机与第j架飞机的碰撞角,是两圆公切线的夹角中指向圆的那个ij角的一半,ij ji αα=;ij v 表示第i 架飞机相对于第j 架飞机的相对飞行速度; ij r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圆心距;ij β表示第i 架飞机对于第j 架飞机的相对速度与两架飞机圆心连线的夹角.规定以第i 架飞机为原点,i →j 连线从i 指向j 为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正角,顺时针旋转为负角;AB ,CD 为两圆的公切线,//,//im AB in CD . 另外再引入记号: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转角);(,)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i v 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速度矢量.由前面的分析将飞机作为圆状模型进行研究.两圆不相交,则表明不会发生碰撞事故;若两圆相交,则表明会发生碰撞事故.为了研究两飞机相撞问题,采用相对速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飞机是否相撞的关键是相对速度,图4-1给出任意两架飞机间的关系.图4-1 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碰撞角由图4-1中的关系得到两飞机不相撞(两圆不相交)的充要条件是||||ij ij βα>.当||||ij ij βα≤时,则通过调整两架飞机的方向角i θ,j θ,使飞机不相撞.首先讨论相对飞行速度的方向角ij β的改变量ij β∆与第i 、第j 架飞机方向角的改变量i θ∆, j θ∆的关系.由题目条件知,对于第i 架飞机:||800i v km A ==.设第i ,j 架飞机改变飞行方向前的速度分别为:i 1i i v Ae θ=,i 1j j v Ae θ=;改变飞行方向后的速度分别为:i()2i i i v Ae θθ+∆=,i()2j j j v Aeθθ+∆= .则飞行方向改变前后的相对速度分别为:i i 111()j i ij i j v v v A e e θθ=-=- i()i()222()j j i i ij i j v v v A e e θθθθ+∆+∆=-=-2i()i()i 1i ()()j j i i j i ijij v A e e v A e e θθθθθθ+∆+∆-=-cos()isin()cos()isin()cos isin cos isin i i i i j j j j i j j jθθθθθθθθθθθθ+∆++∆-+∆-+∆=+--2sin(sin i cos)222sin(sini cos)222i i j ji i j ji i j ji j i ji j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i2sin 2sin 2i ji i j ji jeθθθθθθθθ∆+∆+∆--∆=-即2ij v 与1ijv 辐角相差2i jθθ∆+∆.将其归纳为:定理 对第i ,j 架飞机,其相对速度方向角的改变量ij β∆等于两飞机飞行方向角的改变量之和的一半2i jθθ∆+∆.由题目的要求调整飞行方向角时不能超过30°,即|i θ∆|≤30 , i=1,2,…,6. 要保证调整飞行方向后飞机不碰撞,应有: ||ij ij ij ββα+∆≥ 于是可得如下非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621min ||i i θ=∆∑约束条件:||,,1,2,,6,2||301,2,,6ij ij ij i j ij i i j i j i ββαθθβθ+∆≥=≠⎧⎪∆+∆⎪∆=⎨⎪∆≤=⎪⎩, 其中ij β,ij α可由题中已知的参数计算得到:=arcsin(8/)ij ji ij r αα=;ij r =22sin sin arctan arctan cos cos i j j i ij i jj iy y x x θθβθθ--=--()-(); 其中,2arctan b a ()与arctan b a ()的区别为:2arctan ba()表示取值位于π-到π之间的辐角:可根据点(,)a b 所在的象限确定.由此计算得到的ij β取值位于2π-到2π之间,还需要将它转换到π-到π之间(超过π时就减去2π;小于π-就加上2π).4.模型求解计算任两架飞机间的参数ij β,编写Matlab 指令如下: clear,clcx=[ 150 140 243;85 85 236;150 155 ;... 145 50 159;130 150 230;0 0 52]; x0=x(:,1); y0=x(:,2);xita=x(:,3)*pi/180; b=zeros(6); for i=1:6for j=i+1:6x11=cos(xita(i))-cos(xita(j)); x12=sin(xita(i))-sin(xita(j)); if x11>=0b(i,j)=atan(x12/x11); elseif x12>=0b(i,j)=pi+atan(x12/x11); elseif x12<0b(i,j)=-pi+atan(x12/x11); endx21=x0(j)-x0(i); x22=y0(j)-y0(i); if x21>=0b(i,j)=b(i,j)-atan(x22/x21); elseif x22>=0b(i,j)=b(i,j)-atan(x22/x21)-pi;elseif x22<0b(i,j)=b(i,j)-atan(x22/x21)+pi;endif b(i,j)>pib(i,j)=b(i,j)-2*pi;elseif b(i,j)<-pib(i,j)=b(i,j)+2*pi;endendendb=b*180/pi;save beta b计算结果见表4-7.β的值表使用Matlab计算得到的ij1 2 3 4 5 6123456α可以在Lingo中直接计算.编写求解该问题的Lingo程序如下:对于ijmodel:title:飞行管理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一;sets:plane/1..6/:x0,y0,d_cita;! d_cita为调整的角度;link(plane,plane)|&1#lt#&2:alpha,beta;endsetsdata:x0,y0=150 14085 85150 155145 50130 1500 0 ;beta=; enddata !计算alpha;@for (link(i,j):@sin (alpha*3./180)=8/((x0(i)-x0(j))^2+(y0(i)-y0(j))^2)^.5); @for (link(i,j):@abs (beta(i,j)+*d_cita(i)+*d_cita(j))>alpha(i,j);); @for (link:@bnd (0,alpha,90));@for (plane:@bnd (-30,d_cita,30)); [obj]min =@sum (plane:(d_cita)^2); end5.结果检验对题目所给实例进行计算得如下调整方案:10θ∆=, 20θ∆=, 3 2.062465θ∆=, 4-0.4954514θ∆=, 50θ∆=, 6 1.567013θ∆=.各飞行方向角按此方案调整后,系统各架飞机均满足||ij ij βα>(即不会相撞).其中有些飞机对可能会有||0.01ij ij βα-<(°是题目要求的计算精度).如果希望||0.01ij ij βα≥+,只须将模型中的ij α用0.01ij ij αα=+代替即可.6.模型评价与改进此模型采用圆状模型分析碰撞问题是合理的,同时采用相对速度作为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碰撞的本质(相对运动),又简化了模型的计算.题目要求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尽量小,这个尽量小是针对每架飞机而言的,同时也要求整体满意程度(即对管理层而言,应使每架飞机的调整都尽量的小).因此构造目标函数时,也可以认为若对方向角调整量最大的飞机而言,其调整量可满意,则由假设(5)对其余飞机调整量均可满意.即要求每架飞机的调整量都小于某个数θ(0)θ≥.故目标函数也可取:min θ.于是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min θ约束条件:||,,1,2,,6,2||301,2,,6||1,2,,6ij ij ij i j iji i i j i j i i ββαθθβθθθ+∆≥=≠⎧⎪∆+∆⎪∆=⎪⎨⎪∆≤=⎪∆≤=⎪⎩,, 模型二: 最短距离模型1.问题分析目标函数的选取与模型一相同.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该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在60km 以内,很容易验证目前所给数据是满足的,因此,约束条件只需要限制任意两架位于该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大于8km .但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飞机是动态的,这个约束不好直接描述.为此,可以考虑在飞行过程中任意两架飞机的最短距离大于8km 即可.飞行时间可以只考虑一架飞机飞越该区域所需的最长时间,若超过这个时间,即使两架飞机的最短距离小于8km ,由于飞机已经离开该区域,因此不再予以考虑.2.模型假设 与模型一相同.3.模型的建立 符号说明: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转角);00(,)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在调整前的位置坐标; (,)t t 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t 时刻的位置坐标; t 表示飞机的飞行时间; v 表示飞机的飞行速度;i T 表示第i 架飞机飞出区域的时刻;max T 表示任意一架飞机在该区域内停留的最长时间; min{,}ij i j T T T =;*ijt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距离最短的时刻; 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ij r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距离;2()[]64ij ij f t r =-记飞机飞行速率为v ,以当前时刻为0时刻,设第i 架飞机在调整前的位置坐标为00(,)i i x y ,t 时刻的位置坐标(,)t t i i x y ,即00cos ,sin t t i i i i i i x x vt y y vt θθ=+=+如果要严格表示两架位于该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大于8km ,则需要考虑每架飞机在区域内到为飞行时间的长度.记i T 为第i 架飞机飞出区域的时刻,即00min{0:cos 0,160;sin 0,160}i i i i i T t x vt y vt θθ=>+=+=记t 时刻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距离为ij r ,并记2()[]64ij ij f t r =-,这时在区域内飞机不相撞的约束条件就变成了2()[]640,(0)ij ij ij f t r t T =-≥≤≤ 其中min{,}ij i j T T T = 此外,经过计算可以得到:002002()(cos cos )(sin sin )64ij i i j j i i j j f t x vt x vt y vt y vt θθθθ=+--++---2ij ij ij ij z b z c =++其中2sin2i jij z vt θθ-=00002[()sin()cos22i ji jij i j i j b x x y y θθθθ++=--+-002002()()64ij i j i j c x x y y =-+--所以,()ij f t 是一个关于ij z 的二次函数,当2ij ij b z =-,即/4sin2i jij t b v θθ-=-(记为*ij t )时,函数()ij f t 取最小值2/4ij ij b c -+.若*0ij t <,只要初始时刻不相撞即可,此时满足条件,不需要限制; 若*ij ij t T ≥,只需要()0ij ij f T ≥即可;若*0ij ij t T <<,*2()/40ij ij ij ij f t b c =-+≥即可,即.实际上,()0ij ij f T ≥在*0ij ij t T <<时也成立,因此,可以不再附加*ij ij t T ≥的条件,于是可得如下非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621min ||i i θ=∆∑约束条件:2*||301,2,,6()040,(0)i ij ij ijij ij ij i f T b c t T θ⎧∆≤=⎪≥⎨⎪-≤<<⎩,4.模型求解由于ij T 的计算相当复杂,求解时可进一步简化:不单独考虑每架飞机在区域内停留的时间,而以最大时间max 0.283()T h ==代替,此时所有max =ij T T .实际上强化了问题的要求,即考虑了有些飞机可能已经飞出区域,但仍不允许两架飞机的距离小于8km .这个简化的模型可以如下输入Lingo软件:model:title: 飞行管理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二;sets:plane/1..6/:x0,y0,cita0,cita1,d_cita;!cita0表示初始角度,cita1为调整后的角度,d_cita为调整的角度;link(plane,plane)|&1#lt#&2:b,c;endsetsdata:x0,y0,cita0=150 140 24385 85 236150 155145 50 159130 150 2300 0 52;max_cita=30;t_max=;v=800;pi=3.;enddatainit:d_cita=0 0 0 0 0 0;endinit@for(plane:cita1-cita0=d_cita);@for(link(i,j):b(i,j)=-2*(x0(i)-x0(j))*@sin((cita1(i)+cita1(j))*pi/360)+2*(y0(i)-y0(j))*@cos((cita1(i)+cita1(j))*pi/360);c(i,j)=(x0(i)-x0(j))^2+(y0(i)-y0(j))^2-64;);!避免碰撞的条件;!右端点非负;@for(link(i,j):[right](2*v*t_max*@sin((cita1(i)-cita1(j))*pi/360))^2+b(i,j)*(2*v*t_max*@sin((cita1(i)-cita1(j))*pi/360))+c(i,j)>0);!左端点非负;@for(link(i,j):c(i,j)>0);!最小点非负;@for(link(i,j):[minimum]@if(-b(i,j)/4/v/@sin((cita1(i)-cita1(j))*pi/360)#g t#0#and#-b(i,j)/4/v/@sin((cita1(i)-cita1(j))*pi/360)#lt#t_max,b(i,j)^2-4*c(i,j),-1)<0);!@for(link(i,j):b(i,j)^2-4*c(i,j)<0);@for(link:@free(b));。

2024年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2024年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2024年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建模》第四章第三节: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学会使用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了解其适用范围。

3.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及单纯形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2024年数学建模活动的背景,引出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

(2)单纯形法的原理及步骤。

(3)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线性规划的经典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及求解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共同解决疑惑。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

2. 单纯形法的原理及步骤。

3. 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max z = 3x + 4ys.t. x + 2y ≤ 82x + y ≤ 6x, y ≥ 0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甲产品需要2小时,乙产品需要3小时。

生产一个甲产品获利3元,生产一个乙产品获利4元。

工厂每天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才能使工厂获利最大?2. 答案:(1)max z = 3x + 4y = 16x = 2, y = 3(2)max z = 3x + 4y = 28x = 3, y = 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精品课件资料数学建模第四章(1)(微分方程)

精品课件资料数学建模第四章(1)(微分方程)

limW
t
(t
)
0.要导致死亡.
3. 只吃不活动也不行,因为这时b=0,W (t) W0 at, limW (t) . 说明要得肥胖症,很危险,也要导致
t
死亡(当然体重不会无限变大).
4. 举重运动员控制体重数学问题:已知 W0,要
达到的值为 W1 ,其期限为t,求a,b的最佳组合,
使
W1
a b
即少吃,可以控制体重的增加(少吃热量大的食 物,如糖、冰淇淋等)
(2)增大 b C . 即增加运动量可减轻体重.
D
反之,通过增大 a 或减小b 可达增肥目的.即 “多吃少动,易肥胖”.
美国养牛场作法:安装电网,使牛不动,来增肥.
2. 只吃维持生命所需的那部分新陈代谢的热量是不
行的,因为A=B使得a=0,
V[x(t t) x(t)] (Km r)t
t t
Kx(s)ds
t
x(0) x0
于是,令 t 0 得
dx a bx, t 0 dt
x(0) x0
其中,a Km r ,b K 解为
V
V
x(t)
a b
(x0
a )ebt b
Km
r
x0
(Km
r)
Kt
eV
K
K
这就是t时刻空气中含CO2的百分比。 通常
牛顿冷却(加热)定律:将温度为T的物体 放入处于常温 m 的介质中时,T的变化速率正 比于T与周围介质的温度差.
分析:假设房间足够大,放入温度较低或较 高的物体时,室内温度基本不受影响,即室温 分布均衡,保持为m,采用牛顿冷却定律是一个 相当好的近似.
建立模型:设物体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为 T(t),t≥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数学规划模型本章研究数学规划模型,其中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与动态规划等内容.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线性规划不仅在理论上已趋向成熟,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日益广泛与深入.本节将借助Lingo数学软件对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4.1.1问题的提出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经常提出一类问题,即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便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引例1 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Ⅰ、Ⅱ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如表4-1所示.该工厂每生产一件产品Ⅰ可获利2元,每生产一件产品Ⅱ可获利3元,问应该如何安排计划使该工厂获利最多表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ⅠⅡ设备原材料A 原材料B利润1422438台时16kg12kg引例2 奶制品的生产计划问题一奶品加工厂用牛奶生产A、B两种奶制品,1桶牛奶可以在甲类设备上用12小时加工成3公斤A,或者在乙类设备上用8小时加工成4公斤B,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A、B全部能售出,且每公斤A获利24元,每公斤B获利16元.现在加工厂每天能得到50桶牛奶的供应,每天正式工人总的劳动时间为480小时,并且甲类设备每天最多能加工100公斤A,乙类设备的加工能力没有限制.试为该厂制定一个生产计划,使每天获利最大,并进一步讨论以下3个附加问题:⑴若用35元可以买到1桶牛奶,应否做这项投资若投资,每天最多购买多少桶牛奶⑵若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临时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几元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每公斤A的获利增加到30元,应否改变生产计划4.1.2模型建立1.引例1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的模型建立对于引例1,可以设x、y分别表示在计划期内产品Ⅰ、Ⅱ的产量.若用z表示利润,这时,23z x y =+.因为设备的有效台时为8,因此应有限制条件:28x y +≤;同理考虑原材料的不同限制,可得如下限制条件:416x ≤,412y ≤.综上所述,该计划问题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目标函数:max 23z x y =+约束条件:28416412x y x y +≤⎧⎪≤⎨⎪≤⎩0,0x y ≥≥2.引例2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模型建立对于引例2,可以设每天用1x 桶牛奶生产A ,用2x 桶牛奶生产B .类似引例1可得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12max 7264z x x =+约束条件:12121501284803100x x x x x +≤⎧⎪+≤⎨⎪≤⎩120,0x x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优化问题,他们的共同特征: ⑴每一个问题都用一组决策变量12(,,,)n x x x 表示某一方案;这组决策变量的值就代表一个具体方案,一般这些变量取值都是非负的;⑵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一组线性等式或线性不等式来表示;⑶都有一个要求达到的目标,它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来表示,这个函数称为目标函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数学模型称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其一般形式为:目标函数:1122max(min)n n z c x c x c x =+++约束条件:11112211211222221122(,)(,)(,)n n n n m m mn n ma x a x a x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120,0,0n x x x ≥≥≥4.1.3模型求解1.引例1普通生产计划安排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对引例1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2*x+3*y; x+2*y<8; 4*x<16; 4*y<12; end求解结果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14z =,即可获得最大利润14元;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产品Ⅰ4件,生产产品Ⅱ2件.2.引例2奶制品生产计划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对引例2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72*x1+64*x2;x1+x2<50;12*x1+8*x2<480; 3*x1<100; end求解结果为:每天用20桶牛奶生产A ,用30桶牛奶生产B ,最大利润是3360元.下面来回答三个附加问题:⑴针对附加问题1,可假设应投资购买x 桶牛奶,目标函数应修改为:12max 726435*z x x x =+-关于牛奶的约束条件也应作相应的修改:1250x x x +<+通过编程求解得:最大利润增加到3490元,因此,应作该项投资,每天最多购买10桶牛奶.⑵针对附加问题2,首先将劳动时间480小时增加1个小时,对原问题进行求解,可得最大利润由3360元增加到3362元,其中增加的2元就是劳动时间的影子价格.因此,若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临时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2元.其次,若还想知道以低于每小时2元的价格增加劳动时间,最多可购买多少劳动时间可以对目标函数以及关于劳动时间的约束条件作类似的修改,然后进行求解.例如,若以每小时元的价格聘用临时工人,最多可购买小时.⑶针对附加问题3,只需改变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即可.将原来的目标函数改为:12max 9064z x x =+,约束条件不变.通过求解可得:最大利润有所增加,由原来的3360元增加到3720元,但生产计划没有改变,仍然是每天用20桶牛奶生产A ,用30桶牛奶生产B . 4.1.4应用实例例1一个家庭有625英亩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这个家庭考虑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燕麦,预计可以有1000英亩-英尺的灌溉用水,农场工人每周可以投入的工作时间为300小时,其他的数据在表4-2中给出,为能够获得最大收益,每种作物应该种植多少表农场问题的有关数据玉 米 小 麦 燕 麦 现有量 灌溉用水(英亩-英尺) 劳力(人-小时/周) 收益(美元)4002002501000 300解 设应种植玉米1x 英亩,小麦2x 英亩和燕麦3x 英亩.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123max 400200250z x x x =++约束条件:1231231233 1.510000.80.20.3300625x x x x x x x x x ++≤⎧⎪++≤⎨⎪++≤⎩1230,0,0x x x ≥≥≥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400*x1+200*x2+250*x3;x1+x2+x3<625; *x1+*x2+*x3<300; 3*x1+x2+*x3<1000; end程序运行结果为:应分别种植玉米187.5英亩,小麦437.5英亩和燕麦0英亩,获最大收益162500美元.例2 某市有甲、乙、丙、丁四个居民区,自来水由A 、B 、C 三个水库供应.四个区每天必须得到保证的基本生活用水量分别为30,70,10,10千吨,但由于水源紧张,三个水库每天最多只能供应50,60,50千吨自来水.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自来水公式从各水库向各地区送水所需付出的引水管理费不同(见表4-3,其中C 水库与丁地区之间没有输水管道),其它管理费用都是450元/千吨.根据公司规定,各区用户按照统一标准900元/千吨收费.此外,四个区都向公司申请了额外用水量,分别为每天50,70,20,40千吨.该公司应如何分配供水量,才能获利最多为了增加供水量,自来水公司正在考虑进行水库改造,使三个水库每天的最大供水量都提高一倍,问那时供水方案应如何改变公司利润可增加多少表引水管理费引水管理费(元/千吨)甲 乙 丙 丁 A B C160 140 190130 130 200220 190 230170 150 /解 决策变量应为A 、B 、C 三个水库(1,2,3)i =分别向甲、乙、丙、丁四个区(1,2,3,4)j =的供水量.设i 水库向j 区的日供水量为ij x 千吨,由于C 水库与丁区之间没有输水管道,即340x =,因此只有11个决策变量.于是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11121314max (450160)(450130)(450220)(450170)z x x x x =-+-+-+-21222324313233(450140)(450130)(450190)(450150)(450190)(450200)(450230)x x x x x x x +-+-+-+-+-+-+-约束条件:水库供应量限制可以表示为:1112131421222324313233506050x x x x x x x x x x x +++≤+++≤++≤ 各区基本用水量与额外用水量限制为:1121311121311121311121313080701401030105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1,2,3;1,2,3,4ij x i j ≥==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450-160)*x11+(450-130)*x12+(450-220)*x13+(450-170)*x14+(450-140)*x21+(450-130)*x22+(450-190)*x23+(450-150)*x24 +(450-190)*x31+(450-200)*x32+(450-230)*x33; x11+x12+x13+x14<50; x21+x22+x23+x24<60; x31+x32+x33<50; x11+x21+x31<80; x11+x21+x31>30; x12+x22+x32<140; x12+x22+x32>70; x13+x23+x33<30; x13+x23+x33>10; x14+x24<50; x14+x24>10; end程序运行结果为:A 水库向乙区供水50千吨;B 水库向乙、丁区分别供水50,10千吨;C 水库向甲、丙分别供水40,10千吨.最大利润为47600元.对于本例来说,无论是目标函数还是约束条件都显得比较麻烦,特别是目标函数为多项相加.随着水库与居民区个数的增加,程序会更加复杂.下面来研究更一般的编程方法.为此,需假定C 水库向丁地区的引入管理费用为无穷大,本例可用1000元/千吨来代替.使用Lingo 数学软件中的高级编程技巧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sets:sk/1..3/:g;dq/1..4/:sl1,sl2;link(sk,dq):c,x;endsetsdata:c=160 130 220 170140 130 190 150190 200 230 1000;g=50 60 50;sl1=30 70 10 10;sl2=80 140 30 50;enddata[obj] max=@sum(link(i,j):x(i,j)*(450-c(i,j)));@for(sk(i):@sum(dq(j):x(i,j))<g(i));@for(dq(j):@sum(sk(i):x(i,j))>sl1(j));@for(dq(j):@sum(sk(i):x(i,j))<sl2(j));end程序运行结果完全相同.如果三个水库每天的最大供水量都提高一倍,只需将数据段中的供水量修改成:g=100 120 100;或者对第一个约束条件作简单修改,在小于号后面将供水量扩大2倍,其它条件不变.最后的运行结果为:A水库向乙区供水100千吨;B水库向甲、乙、丁区分别供水30,40,50千吨;C水库向甲、丙分别供水50,30千吨.总利润为88700元.评注:本例考虑的是将某种物资从若干供应点运往一些需求点,在供需量约束条件下使总费用最少,或总利润最大.这类问题一般称为运输问题.注意:本例目标函数采用的是最大利润,而非最小成本.一般来说,成本最小,未必利润最大.当总收入是常数时,最小成本与最大利润是等价的;若总收入随决策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时,最小成本与最大利润并不等价.通常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最大利润,而非最小成本.非线性规划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中,很多实际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自变量(决策变量)的一次函数(线性函数).但是,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其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件很难用线性函数表达.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包含有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规划问题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及其应用在近几十年来得以长驱进展.特别是Lingo数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对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4.2.1问题的提出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某公司将4种不同含硫量的液体原料(分别记为甲、乙、丙、丁)混合生产两种产品(分别记为A 、B ).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原料甲、乙、丁必须首先倒入混合池中混合,混合后的液体再分别与原料丙混合生产A 和B .已知原料甲、乙、丙、丁的含硫量分别是3,1,2,1(%),进货价格分别为6,16,10,15(千元/吨);产品A 、B 的含硫量分别不能超过,(%),售价分别为9,15(千元/吨).根据市场信息,原料甲、乙、丙的供应没有限制,原料丁的供应量最多为50吨;产品A 、B 的市场需求量分别为100、200(吨),问应如何安排生产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某乡镇由12个主要的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的位置(用平面坐标x ,y 表示,距离单位:km )和自然村的人口数(R )如表4-4所示. 试根据需要解决如下问题:⑴ 目前准备在该乡镇建一个服务网点为各村提供各种服务,那么服务网点应该建在何处⑵ 假设各村人口增长了一倍,需要建两个服务网点,确定其位置.表最佳选址问题0 1234567 89101112X y R0 0 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600800 1000 1200 1000 11004.2.2模型建立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的模型建立设11,y z 分别是产品A 中来自混合池和原料丙的吨数;22,y z 分别是产品B 中来自混合池和原料丙的吨数;混合池中原料甲、乙、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4,,x x x ,优化目标是总利润(z )最大.目标函数为:11221212412max 9()15()10()(61615)()z y z y z z z x x x y y =+++-+-+++1241124212(961615)(1561615)(910)(1510)x x x y x x x y z z =---+---+-+-约束条件为:⑴原料最大供应限制:412()50x y y +≤⑵产品最大需求限制:1122100,200y z y z +≤+≤ ⑶产品最大含硫量限制:12411124221122(3)2(3)22.5, 1.5x x x y z x x x y z y z y z ++++++≤≤++⑷其它限制:12412411221,,,,,,,0x x x x x x y z y z ++=≥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的模型建立 (1)模型一的建立设服务网点的坐标为:(,)a b ;自然村的位置坐标:(,),1,2,,12i i x y i =;自然村的人口数:,1,2,,12i r i =,服务网点到各自然村的距离为:,1,2,,12i d i =.以自然村的人口数作为距离的权重,优化的目标为总距离最小.目标函数为:121min i ii z rd==∑约束条件为:1,2,,12i d i ==(2)模型二的建立设两个服务网点的坐标分别为:(,),1,2i i a b i =;自然村的位置坐标:(,)j j x y ,1,2,,12j =;自然村的人口数:,1,2,,12j r i =;服务网点i 到自然村j 的距离为:,1,2;1,2,,12ij d i j ==;服务网点i 对自然村j 服务的人口数为:,1,2ij c i =;1,2,,12j =;(),1,2k i i =表示第i 个服务网点服务的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服务网点对自然村服务的人口数作为距离的权重,优化的目标为总距离最小.目标函数为:12211min (,)(,)j i z c i j d i j ===⋅∑∑约束条件:12112121(,)(,)()()=()2()(,)2()j j i d i j c i j e i e i k i r j c i j r j ===⎧=⎪⎪=⎪⎪⎪⎨⎪⎪⎪⎪≥⎪⎩∑∑∑从以上两个引例可以总结出非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 目标函数:12max(min)(,,,)n z f x x x =约束条件:1212(,,,)0,1,2,,(,,,)0,1,2,,i n j n h x x x i mg x x x j l ==⎧⎨≥=⎩目标函数为一般非线性函数,约束条件为一般非线性等式或非线性不等式.一般来说,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只要有非线性项存在,即为非线性规划.特别地,若某非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决策变量的二次函数,约束条件又全是线性的,就称这种规划为二次规划.4.2.3模型求解1.引例1液体原料混合问题的模型求解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ax =(9-6*x1-16*x2-15*x4)*y1+(15-6*x1-16*x2-15*x4)*y2+(1-10)*z1+(15-10)*z2; x4*(y1+y2)<50;y1+z1<100;y2+z2<200;((3*x1+x2+x4)*y1+2*z1)/(y1+z1)<; ((3*x1+x2+x4)*y2+2*z2)/(y2+z2)<; x1+x2+x4=1; end用Lingo 求解时,如果怀疑不是全局最优解,用"LINGO|OPTIONS "菜单命令启动"Global Solver "选项卡上的"Use Global Solver "选项,然后求解,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如下:24220.5,100x x y z ====,其余为0;目标函数值为450.如果将产品最大含硫量限制的约束条件作简单修改后,也可直接进行求解,并得到相同的结果.修改后的程序如下:max =(9-6*x1-16*x2-15*x4)*y1+(15-6*x1-16*x2-15*x4)*y2+(1-10)*z1+(15-10)*z2; x4*(y1+y2)<50;y1+z1<100;y2+z2<200;!((3*x1+x2+x4)*y1+2*z1)/(y1+z1)<; (3*x1+x2+**z1<0;!((3*x1+x2+x4)*y2+2*z2)/(y2+z2)<; (3*x1+x2+*y2+*z2<0; x1+x2+x4=1; end2.引例2最佳选址问题的模型求解针对模型一,使用Lingo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 model :title :最佳选址(一); sets :point/1..12/:x,y,r,dis; endsets data :X=0 ;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 enddata@for (point(i): dis(i)=((x(i)-a)^2+(y(i)-b)^2)^(1/2)); min =@sum (point: dis*r); end用Lingo 求解得到结果为: 3.601, 6.514a b ==.针对模型二,若取(1)(2)0.5k k==,使用Lingo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title:最佳选址(一);sets:point/1..12/:x,y,r;weizhi/1..2/:a,b,e;link(weizhi,point):c;endsetsdata:X=0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enddatasubmodel xuanzhi:min=@sum(link(i,j): c(i,j)*((a(i)-x(j))^2+(b(i)-y(j))^2)^(1/2));@for(weizhi(i): @sum(point(j):c(i,j))=e(i));@for(point(j): @sum(weizhi(i):c(i,j))) >2*r(j));endsubmodelcalc:e(1)=@sum(point:r);e(2)=@sum(point:r);@solve(xuanzhi);@ole('选址.xls','最佳位置a')=a;@ole('选址.xls','最佳位置b')=b;@ole('选址.xls','最优方案')=c;EndcalcEnd用Lingo求解得到结果为:两个服务网点的位置坐标为:(1.92,7.70);(5.70,5.00)各服务网点服务人数对照表见表4-5.表服务人数对照表(限制服务网点的服务人数相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口总数(千人)网点1 网点2 02 00 020 2针对模型二,若不考虑服务网点服务人数的限制,使用Lingo数学软件进行求解,编写程序如下:model:title:最佳选址(一);sets:point/1..12/:x,y,r;weizhi/1..2/:a,b,e;link(weizhi,point):c;endsets data :X=0 ; Y=0 ;r=600 1000 800 1400 1200 70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1100; enddatasubmodel xuanzhi:min =@sum (link(i,j): c(i,j)*((a(i)-x(j))^2+(b(i)-y(j))^2)^(1/2)); !@for(weizhi(i): @sum(point(j):c(i,j))=e(i)); @for (point(j): @sum (weizhi(i):c(i,j))>2*r(j)); endsubmodel calc :!e(1)=@sum(point:r); !e(2)=@sum(point:r); @solve (xuanzhi);@ole ('选址.xls','最佳位置a')=a; @ole ('选址.xls','最佳位置b')=b; @ole ('选址.xls','最优方案')=c; endcalc用Lingo 求解得到结果为:两个服务网点的位置坐标为:(6.434,3.411);(2.540,7.936),各服务网点服务人数对照表见表4-6.表服务人数对照表(服务网点服务人数不限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口总数(千人)网点1 网点2 0 0 2 0 0 0 0 0 0 2 0 024.2.4应用实例例1求解二次规划:221212min 810z x x x x =+--12326x x +≤120,0x x ≥≥解 本例编写简单的Lingo 程序即可求解,编写Lingo 程序如下:max =8*x1+10*x2-x1^2-x2^2;3*x1+2*x2<6; 求解结果为:120.308, 2.538x x ==;目标函数值为:min 21.308z =例2 一个飞行管理问题在约10,000米高空的某边长16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经常有若干架飞机作水平飞行.区域内每架飞机的位置和速度向量均由计算机记录其数据,以便进行飞行管理.当一架欲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到达区域边缘时,记录其数据后,要立即计算并判断是否会与区域内的飞机发生碰撞.如果会碰撞,则应计算如何调整各架(包括新进入的)飞机飞行的方向角,以避免碰撞.现假定条件如下:⑴不碰撞的标准为任意两架飞机的距离大于8公里;⑵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不应超过30度;⑶所有飞机飞行速度均为每小时800公里;⑷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飞机的距离应在60公里以上;⑸最多需考虑6架飞机;⑹不必考虑飞机离开此区域后的状况.请你对这个避免碰撞的飞行管理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列出计算步骤,对以下数据进行计算(方向角误差不超过度).要求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尽量小.设该区域4个顶点的座标为(0,0),(160,0),(160,160),(0,160).记录数据为:飞机编号横座标x 纵座标y 方向角(度)1 150 140 2432 85 85 2363 150 1554 145 50 1595 130 150 230新进入 0 0 52注:方向角指飞行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试根据实际应用背景对你的模型进行评价与推广.解模型一:圆状模型下面是本例圆状模型建模的全过程.1.问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条件,可将飞机飞行的空域视为二维xoy平面中的一个正方形区域,顶点(0,0),(160,0),(160,160),(0,160).各架飞机的飞行方向角为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夹角(转角).根据两飞机不碰撞的标准为二者距离大于8km,可将每架飞机视为一个以飞机坐标点为圆心、以4km为半径的圆状物体(每架飞机在空域中的状态由圆心的位置矢量和飞行速度矢量确定).这样两架飞机是否碰撞就化为两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相交的问题.两圆是否相交只要讨论它们的相对运动即可.2.模型假设⑴飞机进入区域边缘时,立即作出计算,每架飞机按照计算后的指示立即作方向角改变;⑵每架飞机在整个过程中至多改变一次方向;⑶忽略飞机转向的影响(转弯半径和转弯时间的影响);⑷新飞机进入空域时,已在空域内部飞行的飞机的飞行方向已调合适,不会碰撞;⑸对每架飞机方向角的相同调整量的满意程度是一样的.3.模型的建立符号说明:i,j表示第i,第j架飞机的圆心;表示第i架飞机与第j架飞机的碰撞角,是两圆公切线的夹角中指向圆的那个ij角的一半,ij ji αα=;ij v 表示第i 架飞机相对于第j 架飞机的相对飞行速度; ij r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圆心距;ij β表示第i 架飞机对于第j 架飞机的相对速度与两架飞机圆心连线的夹角.规定以第i 架飞机为原点,i →j 连线从i 指向j 为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正角,顺时针旋转为负角;AB ,CD 为两圆的公切线,//,//im AB in CD . 另外再引入记号: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转角);(,)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i v 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速度矢量.由前面的分析将飞机作为圆状模型进行研究.两圆不相交,则表明不会发生碰撞事故;若两圆相交,则表明会发生碰撞事故.为了研究两飞机相撞问题,采用相对速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飞机是否相撞的关键是相对速度,图4-1给出任意两架飞机间的关系.图4-1 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碰撞角由图4-1中的关系得到两飞机不相撞(两圆不相交)的充要条件是||||ij ij βα>.当||||ij ij βα≤时,则通过调整两架飞机的方向角i θ,j θ,使飞机不相撞.首先讨论相对飞行速度的方向角ij β的改变量ij β∆与第i 、第j 架飞机方向角的改变量i θ∆, j θ∆的关系.由题目条件知,对于第i 架飞机:||800i v km A ==.设第i ,j 架飞机改变飞行方向前的速度分别为:i 1i i v Ae θ=,i 1j j v Ae θ=;改变飞行方向后的速度分别为:i()2i i i v Ae θθ+∆=,i()2j j j v Aeθθ+∆= .则飞行方向改变前后的相对速度分别为:i i 111()j i ij i j v v v A e e θθ=-=- i()i()222()j j i i ij i j v v v A e e θθθθ+∆+∆=-=-2i()i()i 1i ()()j j i i j i ijij v A e e v A e e θθθθθθ+∆+∆-=-cos()isin()cos()isin()cos isin cos isin i i i i j j j j i j j jθθθθθθθθθθθθ+∆++∆-+∆-+∆=+--2sin(sin i cos)222sin(sini cos)222i i j ji i j ji i j ji j i ji j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i2sin 2sin 2i ji i j ji jeθθθθθθθθ∆+∆+∆--∆=-即2ij v 与1ijv 辐角相差2i jθθ∆+∆.将其归纳为:定理 对第i ,j 架飞机,其相对速度方向角的改变量ij β∆等于两飞机飞行方向角的改变量之和的一半2i jθθ∆+∆.由题目的要求调整飞行方向角时不能超过30°,即|i θ∆|≤30 , i=1,2,…,6. 要保证调整飞行方向后飞机不碰撞,应有: ||ij ij ij ββα+∆≥ 于是可得如下非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621min ||i i θ=∆∑约束条件:||,,1,2,,6,2||301,2,,6ij ij ij i j ij i i j i j i ββαθθβθ+∆≥=≠⎧⎪∆+∆⎪∆=⎨⎪∆≤=⎪⎩, 其中ij β,ij α可由题中已知的参数计算得到:=arcsin(8/)ij ji ij r αα=;ij r =22sin sin arctan arctan cos cos i j j i ij i jj iy y x x θθβθθ--=--()-(); 其中,2arctan b a ()与arctan b a ()的区别为:2arctan ba()表示取值位于π-到π之间的辐角:可根据点(,)a b 所在的象限确定.由此计算得到的ij β取值位于2π-到2π之间,还需要将它转换到π-到π之间(超过π时就减去2π;小于π-就加上2π).4.模型求解计算任两架飞机间的参数ij β,编写Matlab 指令如下: clear,clcx=[ 150 140 243;85 85 236;150 155 ;... 145 50 159;130 150 230;0 0 52]; x0=x(:,1); y0=x(:,2);xita=x(:,3)*pi/180; b=zeros(6); for i=1:6for j=i+1:6x11=cos(xita(i))-cos(xita(j)); x12=sin(xita(i))-sin(xita(j)); if x11>=0b(i,j)=atan(x12/x11); elseif x12>=0b(i,j)=pi+atan(x12/x11); elseif x12<0b(i,j)=-pi+atan(x12/x11); endx21=x0(j)-x0(i); x22=y0(j)-y0(i); if x21>=0b(i,j)=b(i,j)-atan(x22/x21); elseif x22>=0b(i,j)=b(i,j)-atan(x22/x21)-pi;elseif x22<0b(i,j)=b(i,j)-atan(x22/x21)+pi;endif b(i,j)>pib(i,j)=b(i,j)-2*pi;elseif b(i,j)<-pib(i,j)=b(i,j)+2*pi;endendendb=b*180/pi;save beta b计算结果见表4-7.β的值表使用Matlab计算得到的ij1 2 3 4 5 6123456α可以在Lingo中直接计算.编写求解该问题的Lingo程序如下:对于ijmodel:title:飞行管理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一;sets:plane/1..6/:x0,y0,d_cita;! d_cita为调整的角度;link(plane,plane)|&1#lt#&2:alpha,beta;endsetsdata:x0,y0=150 14085 85150 155145 50130 1500 0 ;beta=; enddata !计算alpha;@for (link(i,j):@sin (alpha*3./180)=8/((x0(i)-x0(j))^2+(y0(i)-y0(j))^2)^.5); @for (link(i,j):@abs (beta(i,j)+*d_cita(i)+*d_cita(j))>alpha(i,j);); @for (link:@bnd (0,alpha,90));@for (plane:@bnd (-30,d_cita,30)); [obj]min =@sum (plane:(d_cita)^2); end5.结果检验对题目所给实例进行计算得如下调整方案:10θ∆=, 20θ∆=, 3 2.062465θ∆=, 4-0.4954514θ∆=, 50θ∆=, 6 1.567013θ∆=.各飞行方向角按此方案调整后,系统各架飞机均满足||ij ij βα>(即不会相撞).其中有些飞机对可能会有||0.01ij ij βα-<(°是题目要求的计算精度).如果希望||0.01ij ij βα≥+,只须将模型中的ij α用0.01ij ij αα=+代替即可.6.模型评价与改进此模型采用圆状模型分析碰撞问题是合理的,同时采用相对速度作为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碰撞的本质(相对运动),又简化了模型的计算.题目要求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尽量小,这个尽量小是针对每架飞机而言的,同时也要求整体满意程度(即对管理层而言,应使每架飞机的调整都尽量的小).因此构造目标函数时,也可以认为若对方向角调整量最大的飞机而言,其调整量可满意,则由假设(5)对其余飞机调整量均可满意.即要求每架飞机的调整量都小于某个数θ(0)θ≥.故目标函数也可取:min θ.于是可得如下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min θ约束条件:||,,1,2,,6,2||301,2,,6||1,2,,6ij ij ij i j iji i i j i j i i ββαθθβθθθ+∆≥=≠⎧⎪∆+∆⎪∆=⎪⎨⎪∆≤=⎪∆≤=⎪⎩,, 模型二: 最短距离模型1.问题分析目标函数的选取与模型一相同.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该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在60km 以内,很容易验证目前所给数据是满足的,因此,约束条件只需要限制任意两架位于该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大于8km .但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飞机是动态的,这个约束不好直接描述.为此,可以考虑在飞行过程中任意两架飞机的最短距离大于8km 即可.飞行时间可以只考虑一架飞机飞越该区域所需的最长时间,若超过这个时间,即使两架飞机的最短距离小于8km ,由于飞机已经离开该区域,因此不再予以考虑.2.模型假设 与模型一相同.3.模型的建立 符号说明: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转角);00(,)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在调整前的位置坐标; (,)t t i i x y 表示第i 架飞机t 时刻的位置坐标; t 表示飞机的飞行时间; v 表示飞机的飞行速度;i T 表示第i 架飞机飞出区域的时刻;max T 表示任意一架飞机在该区域内停留的最长时间; min{,}ij i j T T T =;*ijt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距离最短的时刻; i θ表示第i 架飞机的飞行方ij r 表示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距离;2()[]64ij ij f t r =-记飞机飞行速率为v ,以当前时刻为0时刻,设第i 架飞机在调整前的位置坐标为00(,)i i x y ,t 时刻的位置坐标(,)t t i i x y ,即00cos ,sin t t i i i i i i x x vt y y vt θθ=+=+如果要严格表示两架位于该区域内的飞机的距离应大于8km ,则需要考虑每架飞机在区域内到为飞行时间的长度.记i T 为第i 架飞机飞出区域的时刻,即00min{0:cos 0,160;sin 0,160}i i i i i T t x vt y vt θθ=>+=+=记t 时刻第i 架飞机与第j 架飞机的距离为ij r ,并记2()[]64ij ij f t r =-,这时在区域内飞机不相撞的约束条件就变成了2()[]640,(0)ij ij ij f t r t T =-≥≤≤ 其中min{,}ij i j T T T = 此外,经过计算可以得到:002002()(cos cos )(sin sin )64ij i i j j i i j j f t x vt x vt y vt y vt θθθθ=+--++---2ij ij ij ij z b z c =++其中2sin2i jij z vt θθ-=00002[()sin()cos22i ji jij i j i j b x x y y θθθθ++=--+-002002()()64ij i j i j c x x y y =-+--所以,()ij f t 是一个关于ij z 的二次函数,当2ij ij b z =-,即/4sin2i jij t b v θθ-=-(记为*ij t )时,函数()ij f t 取最小值2/4ij ij b c -+.若*0ij t <,只要初始时刻不相撞即可,此时满足条件,不需要限制; 若*ij ij t T ≥,只需要()0ij ij f T ≥即可;若*0ij ij t T <<,*2()/40ij ij ij ij f t b c =-+≥即可,即.实际上,()0ij ij f T ≥在*0ij ij t T <<时也成立,因此,可以不再附加*ij ij t T ≥的条件,于是可得如下非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621min ||i i θ=∆∑约束条件:2*||301,2,,6()040,(0)i ij ij ijij ij ij i f T b c t T θ⎧∆≤=⎪≥⎨⎪-≤<<⎩,4.模型求解由于ij T 的计算相当复杂,求解时可进一步简化:不单独考虑每架飞机在区域内停留的时间,而以最大时间max 0.283()T h ==代替,此时所有max =ij T T .实际上强化了问题的要求,即考虑了有些飞机可能已经飞出区域,但仍不允许两架飞机的距离小于8km .这个简化的模型可以如下输入Lingo软件:model:title: 飞行管理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二;sets:plane/1..6/:x0,y0,cita0,cita1,d_cita;!cita0表示初始角度,cita1为调整后的角度,d_cita为调整的角度;link(plane,plane)|&1#lt#&2:b,c;endsetsdata:x0,y0,cita0=150 140 24385 85 236150 155145 50 159130 150 2300 0 52;max_cita=30;t_max=;v=800;pi=3.;enddatainit:d_cita=0 0 0 0 0 0;endinit@for(plane:cita1-cita0=d_cita);@for(link(i,j):b(i,j)=-2*(x0(i)-x0(j))*@sin((cita1(i)+cita1(j))*pi/360)+2*(y0(i)-y0(j))*@cos((cita1(i)+cita1(j))*pi/360);c(i,j)=(x0(i)-x0(j))^2+(y0(i)-y0(j))^2-64;);!避免碰撞的条件;!右端点非负;@for(link(i,j):[right](2*v*t_max*@sin((cita1(i)-cita1(j))*pi/360))^2+b(i,j)*(2*v*t_max*@sin((cita1(i)-cita1(j))*pi/360))+c(i,j)>0);!左端点非负;@for(link(i,j):c(i,j)>0);!最小点非负;@for(link(i,j):[minimum]@if(-b(i,j)/4/v/@sin((cita1(i)-cita1(j))*pi/360)#g t#0#and#-b(i,j)/4/v/@sin((cita1(i)-cita1(j))*pi/360)#lt#t_max,b(i,j)^2-4*c(i,j),-1)<0);!@for(link(i,j):b(i,j)^2-4*c(i,j)<0);@for(link:@free(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