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施釉技法

合集下载

陶瓷釉线施釉方法

陶瓷釉线施釉方法

一、直线淋釉直线淋釉法是釉浆从淋釉装置的扁平缝隙中流出,形成一条釉幕,坯体经过时即被淋上一层釉;用此法施釉,可通过调整釉幕厚薄、釉浆浓度及传送带速度来获得所需厚度的釉层。

这一设备特别适应于均匀施釉、釉浆比重相对较小(1.40-1.45)的二次烧成砖的施釉;二、喷釉1、喷釉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喷出时的高速气流将釉料雾化,坯体与喷枪的距离、喷釉压力、釉浆比重决定着釉层厚度;2、喷枪施釉用来施很薄的釉层,并可产生色彩明暗的艺术效果,但釉层与坯体的附着力稍差,釉面不够平整;3、机械喷釉装置由喷釉柜、砖坯输送供给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组成,喷釉柜内安装有喷嘴(雾化器),釉浆通过高压泵被送入高位储釉槽,高位储釉槽设有溢流孔可以稳定釉浆压力,釉浆经过管道和控制阀门后,进入喷釉柜内,由喷嘴的中心孔流出;压缩空气经过滤水分和油污,通过压缩空气控制阀门进入喷嘴内的循环缝隙,在喷嘴的出口,压缩空气与釉浆的流一定厚度的釉层;4、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和釉浆管道上的阀门,可以控制釉浆的流量和保证雾化质量;5、喷釉装置在启动前应先检查:(1)喷釉嘴有无堵塞,摆动控制是否自如;(2)供浆系统釉浆的比重是否符合要求,管道及阀门是否正常;(3)压缩空气系统过滤器是否已经清洗,管道系统是否严密等;(4)砖坯输送系统是否正常运转;6、机械喷釉装置调整方法如下:(1)启动送浆泵供浆;(2)启动空压机,开启压缩空气总阀,调整到规定压力;(3)开启釉管调节阀门,开启压缩空气管调节阀门,将雾化效果调到最佳位置;(4)开启砖坯传送系统,带有出坯时停止;7、检查坯体上釉层厚度和均匀性,若釉层太薄,可调节供浆量,增大釉浆比重或延长喷釉时间,釉层太厚时反之。

若釉层一边厚一边薄,说明釉速的扫描范围偏向一边,调节曲柄连杆机构或喷嘴的位置即可解决。

若釉层厚薄不均,可能是各个喷嘴釉雾的扫描途径重复,可调节喷嘴位置及摆动速度,使其扫描路径错开;8、枪的高度低于高压喷釉柜边沿十公分左右,且喷的角度与砖坯进砖一致;三、钟罩式淋釉1、钟罩式淋釉机由固定架将钟罩悬吊在砖坯传送带上方150mm左右处,釉浆经供浆管流到釉碗内,并保持一定的釉位高度,从釉碗和钟罩之间长方形扁口自然流下,在钟罩表面上形成一弧形釉幕流下,当坯体从釉幕下通过时,坯体表面就黏附了一层釉;2、如果需要进行两次施釉,可在釉碗和钟罩之间开两个对应的长方形扁口,同时形成两池收集后回收利用。

陶瓷施釉工艺

陶瓷施釉工艺

陶瓷施釉工艺陶瓷施釉工艺是指对陶瓷制品进行一层釉的涂覆和烧制处理的技术过程。

施釉工艺是制作出优质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下面,我们来逐步了解陶瓷施釉工艺。

一、陶瓷施釉的作用1. 美观效果:一层漂亮光亮的釉层能让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增强了其艺术价值。

2. 保护作用:釉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陶瓷制品受损或者在某些条件下产生脆性。

3. 卫生保健:粘土陶瓷和石英瓷等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表面具有较强的密度和光滑度,能够减少污渍的滋生。

4. 功能性:陶瓷制品施釉后的表面更加平整,不易粘附异物,因此更适于食品接触器具的使用。

施釉是古代陶瓷制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制品,都有施釉的艺术,雅致的釉色和釉纹为制品增添了不少美感。

在中国,建窑、官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其特色的施釉工艺。

而欧洲陶瓷工业起源于公元16世纪,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陶瓷制品的施釉技艺也逐渐不断提高。

根据陶瓷的质地、用途和需求等不同条件,陶瓷的施釉技艺也各有不同。

常见的施釉工艺包括:釉下彩、青花、五彩、白釉、黑釉、红釉、青瓷、咖啡釉、珐琅等等。

陶瓷釉料是指用于陶瓷制品表面的涂层材料。

陶瓷釉料的制作非常考验制作者的综合素质,涉及到物理、化学和陶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艺。

目前,用于陶瓷釉料的原材料包括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金属酸根等多种物质,其中以铝、钙、镁、钠、钾、硅等元素含量最多。

陶瓷釉料制作的原则是在保证其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浪费,达到合理的使用效果。

1. 陶瓷制品的设计成型。

2. 装盘烧制完成。

3. 选取相应的釉料制作施釉。

4. 运用不同的技法涂于器物表面。

5. 器物进炉烧制。

每种陶瓷制品施釉烧制时的温度、时间和工艺流程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高温烧制的时间要长,而温度要高,而低温烧制的时间则比较短,温度也较低。

6. 完成烧制后的陶瓷制品取出,进行后处理。

这一过程一般包括清理、检验、装配及包装等操作。

陶瓷施釉过程

陶瓷施釉过程
成流化床。将预热到100~200℃的坯体浸入流 化床中,与釉粉保持一段时间的接触,使树脂 软化从而在坯体表面粘附上一层均匀的釉料。 ② 干压施釉:借助于压制成型机,将成型、上釉 一次完成。主要用于建筑陶瓷内外墙砖的施釉。 ③ 釉纸施釉:P407
④ 干法静电施釉:用一定量的压缩空气将釉粉悬浮于气流中,并由 空气输送穿过一个高压电场,这样空气中的离子和电子撞击釉颗 粒而使其带电;釉粉和坯体所带电性相反,这样,带负电的釉粉 在电荷吸引力作用下向坯体运动,并在坯体的表面积聚,当釉和 坯体之间的电位接近于零时,釉粉便不会再吸引到坯体上,施釉 过程也就完成。
釉上彩:在釉烧过的釉面上用低温颜料进行彩绘, 然后在不高的温度下进行彩烧的方法。
贴花:贴花纸由专业工厂生产。采用薄膜贴花纸, 用稀释酒精水即可把彩料移到釉面上。 印彩:包括图章和丝网印两种。
喷花与刷花:用镂空板贴在陶瓷釉面上,将材料 涂刷或喷到镂空处以获得彩色图案。
手工彩绘:分为古彩、粉彩、新彩三种。
• 是将釉浆浇于坯体上以形成釉层的方法。 • 可将圆形日用陶瓷坯体放在旋转的机轮上,
釉浆浇在坯体中央,借离心力使釉浆均匀 散开。也可将坯体置于运动的传送带上, 釉浆则通过半球或鸭嘴形浇釉器形成釉幕 流向坯体。
• 淋釉法适用于圆盘、单面上釉的扁平砖类 及坯体强度较差的产品施釉。
荡釉法:
对于中空制品如壶、花瓶及罐、缸等,对 其内部施釉,采用荡釉法。其操作是将一 定浓度及一定量的釉浆注入器物内部,然 后上下左右摇动,使釉浆布满内表面,然 后将余浆倒出。
陶瓷施釉过程
基本施釉方法:浸釉法、浇釉法、 荡釉、涂刷釉、喷釉法、甩釉等
浸釉法:
浸釉法是将坯体浸入釉浆,利用坯体的吸水性 或热坯对釉的粘附而使釉料附着在坯体上。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是陶瓷产品的表面装饰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陶、家用瓷器、瓷砖、玻璃和碗碟等工业陶瓷制品的装饰加工。

施釉工艺是对表面进行涂釉,装饰,通常是在烧过釉前处理。

一、施釉原理
施釉是在硬坯表面形成一层釉质薄层,以使之具有耐热、抗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特性。

施釉的原理是:将颜料或者釉料粘结在陶瓷器表面,并固化在这一层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薄层,使器物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特性。

二、施釉工艺流程
1、洗釉:将器物表面洗净,以去掉原来的油污和其他杂质,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2、干燥:将器物表面用布擦干。

此时,器物表面温度升高到50~60℃;
3、釉料制备:选定合适的颜料,将其混合适量的细沙,或调制为比较合适的稠度。

4、涂釉:施釉前需要先涂一层铁锈涂料,以加强釉质层的粘附性,然后才能将釉料涂在器物表面;
5、固化:将涂釉的器物放入烧釉窑中,釉料会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变成硬、不易粉化的釉质层;
6、检验:检查施釉后的器物表面,以确保施釉层质量,确保其
美观度和实用性。

三、施釉要点
1、选择合适的釉料:施釉的釉料应具备耐热、耐腐蚀、抗冲击、耐磨擦等性能,根据器物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种类的釉料;
2、注意施釉厚度:施釉厚度一定要确保正确,否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
3、控制烧釉温度:烧釉时,温度应在800~1000℃之间,低于此温度将不能完全固化釉料而导致施釉薄弱;
4、检查施釉厚度:施釉后应及时对表面施釉厚度进行检查,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施釉厚度和均匀性。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是将涂料涂在陶器表面,然后在高温下烧制成釉层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陶器变得更加美观,还可以增强其耐用性和耐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陶艺施釉方法:
1. 浸渍法:将陶器浸泡在涂料中,让其吸收足够的涂料,然后将其放在烧窑中进行烧制。

2. 刷涂法:使用刷子将涂料均匀地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涂层的厚度和颜色。

3. 喷涂法:使用喷枪将涂料均匀地喷在陶器表面上,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涂抹大面积的陶器。

4. 滴涂法:将涂料滴在陶器表面上,可以制造出独特的效果,如水滴状的斑点。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施釉前应该先将陶器清洗干净并晾干,以确保涂料可以充分地吸收和附着在陶器表面上。

施釉后,陶器应该在高温下烧制,以将涂料转化为釉层。

在烧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釉层的质量和持久性。

总之,陶艺施釉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需要认真的准备和实践,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器。

- 1 -。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

陶艺施釉方法陶艺施釉方法是制作陶瓷作品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化遗产,到现代艺术创作的时代,陶艺施釉方法一直都是重要的程序之一。

施釉不仅能增加代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能提高陶瓷作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不同种类的陶艺施釉方法及其制作过程,分为釉下法、涂釉法以及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

一、釉下法釉下法是一种通过在釉液中加某些特定的金属氧化物来制作固定图案的施釉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陶艺制作中,也被称为“耀州窑釉下彩”、“黄唐窑”、“谷口窑”、“毛彩”等。

这种施釉方法通常需要先用素白釉对素胎造型进行第一次施釉,后用细毛刷在釉面上绘制图案,最终再次施上彩釉将其固定。

做到这一点需要先将器具放入炉中,在高温下均匀加热。

二、涂釉法涂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陶艺施釉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使用湿润的釉液将整个表面包裹起来,通常需要施在生胎上且需进行多次涂刷才能达到需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陶艺特点,有多种涂釉法可供选择。

在施釉过程中,重点是掌握好涂釉的质量和厚度。

这是影响釉面质量和艺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涂釉法包括“直接涂釉法”、“浸泡涂釉法”、“喷瓷涂釉法”等。

三、其他特殊的施釉方法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施釉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施釉基础方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领域。

其中最出色的一种是蓝宝石釉。

蓝宝石釉是一种釉料,它由三部分组成:硼、铝和氧。

这种釉料在高温中变成一种玻璃材料,其甚至比普通陶器釉面更加美妙。

其他有趣的特殊施釉方法包括“晶体釉”、“翻沉珐琅釉”、“穿孔釉”等。

总之,陶艺施釉方法是影响陶瓷作品质量和美感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和应用陶艺施釉方法时,制作者应该对不同种类的施釉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到对涂釉的厚度和质量有深入的掌握。

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和练习。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陶艺师,深入学习陶艺施釉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陶瓷工艺学釉料制备及施釉

陶瓷工艺学釉料制备及施釉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三、坯釉适应性
定义 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
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
影响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1、热膨胀系数
若α釉< α坯,冷却后釉受坯压缩作用形成“正釉”; 若α釉>α坯,冷却后釉受张应力形成“负釉”; 由于釉的抗压强度大于抗张强度,负釉易开裂,正釉不易裂。
无固定熔点,在一定范围内逐渐熔化; 熔融温度下限 :指釉的软化变形点,称为釉的始熔温度。 熔融温度上限 :指完全熔融时的温度,称为流动温度。 熔融温度范围 :由始熔温度至完全熔融之间的温度范围。 2.影响熔融温度的因素
化学组成、釉的细度、混合均匀程度、烧成时间对釉的熔 融温度有影响。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3、分类 ? 按与其结合的坯体的种类分:
瓷釉、陶釉。 ? 按制备方法分:
生料釉、熔快釉、盐釉 ? 按釉的外观特征:
透明釉、乳浊釉、半无光釉、结晶釉、金属光泽釉、裂纹釉等。 ? 按釉的成熟温度分:
高温釉、中温釉、低温釉。 ? 按釉的主要熔剂矿物分:
长石釉、石灰釉、铅釉、锂釉、镁釉、锌釉
(2)在熔块中碱金属氧化物与碱土金属氧化物之比小于 1:1。 (3)熔块中的酸性成分须含 SiO2 , 但如果加入 B2O3,则 SiO2与B2O3之比宜大于或等于 2:1。 (4)熔块中 Al2O3不宜超过 0.2mol(釉式)。
第三篇 陶瓷工艺学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2. 熔块釉的计算
(1)按熔块配制原则,确定熔块组成。先计算出熔块的釉 式。再根据熔块的釉式,计算出熔块原料的配料量。
第六章 釉料制备及施釉
三、坯、釉中间层的形成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和基本施釉方法
施釉工艺是指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将釉料涂刷在陶瓷器物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一层光滑、美观、防水、防污的表面处理工艺。

施釉可以改变陶瓷器物的外观、质感和功能,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本施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浸渍法:将陶瓷器物浸泡在釉料中,使其表面充分吸收釉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器物,如杯子、碗等。

2. 刷涂法: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刷在器物表面,一般需要涂刷两遍以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器物。

3. 喷涂法:将釉料喷洒在器物表面,使其均匀覆盖。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器物,如花盆、花瓶等。

4. 滴落法:将釉料滴在器物表面,使其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装饰性较强的器物,如艺术陶瓷。

在施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釉料的选择:不同的釉料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器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釉料。

2. 釉料的调配:釉料的成分和比例对器物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精确调配。

3. 施釉的均匀性:施釉要均匀、细致,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漏釉等问题。

4.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的釉料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釉料的要求和器物的特点进行调整。

总之,施釉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和掌握。

陶瓷的施釉

陶瓷的施釉

陶瓷的施釉一、釉的概念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二、施釉的概念施釉是将深度一定的釉浆,即悬浮在水中的釉料,利用压缩空气喷到生坯表面上。

生坯很快地吸收湿釉中的水分并形成一定的较硬的表面。

在烧成后的制品表面就形成300到400微米厚度的釉层。

三、施釉步骤1、制釉(分为白釉和色釉两类进行说明)(1)白釉高档的豪华卫生陶瓷产品,已经有了使用锡的氧化物的釉面配方;中低档产品釉的配方中使用了硅酸锆。

使用专用的预混原料,锡熔块釉只需与水混合并加入到原料中。

粒度一般控制在10微以下,颗粒占65%~75%。

当烧到“70~1230℃时,就玻化而形成白釉,几乎可以不考虑缩釉。

这是所用的釉面配方之一。

第二种配方,锆乳浊釉。

要将釉料球磨至粒度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占到75%~85%,才能在1150~1230C温度范围内烧成时,形成比较好的釉面。

乳浊剂费用较低,但准备费用较高,更重要的是,因为颗粒细小,有约3%的产品易发生缩釉缺陷。

这就需要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若其中90%~100%的产品可以卖到标准价格,使用硅酸锆则比较经济合理:若需重烧,考虑到一般重烧损失及费用,就不够经济了。

而第三种釉可以在原料消耗和生产工艺之间达成折衷。

它需要球磨几个小时,使70%~80%的颗粒小于10微米。

考虑产品的外观要求,上述原料都必须经过充分的烧成,而且要达到同样质量。

由于每种成分都经过严格测试,在产品经过窑炉烧成后,就能够获得理想的釉面。

釉浆必须至少一个月测试一次,即将釉浆喷到两个经过标准干燥的、未经烧成的测试片表面。

然后在实验室的窑炉中烧成,这种窑炉可以使其中一个试样升温到1250℃,另一个(放在窑炉尾部区域)则升温到1150℃,分开进行测试烧成。

烧成膨胀率也必须一个月测试一次,并与坯体进行比较。

(2)色釉彩色制品价格较高,而且也比白色制品畅销。

但由有色原料制备色釉要比制备白釉贵得多。

因此在喷釉时,应严格控制釉层的厚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灵敏度高的控制系统。

几种常规的施釉方法

几种常规的施釉方法

几种常见施釉方法釉是玻璃态物质。

由熔融状态硬化成一层薄膜附着在坯体表面。

当熔融时,与坯体互相发生作用,生成中间层。

釉有透明釉和不透明釉,白釉、颜色釉等。

它的熔融温度比坯体熔融温度低,但釉的熔融温度高低也有不同:大抵瓷器釉的熔融温度高,陶器釉的熔融温度低。

高温釉的硬度要比低温釉的硬度大。

就它的化学成分而言,高温釉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较少。

用石英、长石、方解石或大理石、碳酸钡、硝石、硼砂、氧化铅等,大抵要将部分原料先作成熔块而后配制。

釉的原料与坯的原料原无差別,不过釉的熔融温度较坯的熔融温度低。

釉中须多用熔剂原料,或另加熔剂原料,因此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質会发生差异。

因釉是熔在坯上,它们两者的膨胀系数要相同,或相接近。

若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则烧成后釉会发生裂缝,反之则釉会发生剥离现象。

在坯体上施一层釉,不但能使瓷面光滑、明亮、美观,而且还可以起到不透水,不透气,防大气侵蚀和耐热作用。

起到增加介电强度及化学稳定性的良好效果。

并且还可以防止沾污坯体,即便沾污也很容易用洗涤剂等洗刷干净;同时釉与坯体起作用,使釉和坯体成为整体,提高胎的机械湿度。

但假如釉选配得不恰当,反而会降低坯体的机械性质和耐热性质。

如日用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防透水,便于洗涤,增加耐用性等;建筑陶瓷施釉主要用于防污和增加美观等;艺术陶瓷通过施釉可以表现出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卫浴陶瓷施釉主要用于增加白度和防污。

施釉是陶瓷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在施釉前,生坯或素烧坯均需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以除去积存的污垢、油渍等污物,增强坯件表面吸附釉浆的能力。

清洁处理的办法,可以采用压缩空气在通风柜内进行吹扫,或者用海绵浸水后湿抹,或者用排笔蘸水洗刷,然后干燥,使含水率低于2%,方可进行施釉。

7.1.3.1 釉浆施釉法釉浆施釉是传统的施釉方法,它是先将釉用原料按一定配比加水研磨成釉浆,然后根据器形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釉浆加到坯体表面。

陶瓷工艺学5釉料及施釉

陶瓷工艺学5釉料及施釉

Si—O—Si +Na+OH-
Si—OH + Si—O-Na+
(3) 酸侵蚀机理
一般酸(HF例外)不与釉发生反应,但稀酸中的水侵蚀。
Si—O—Si +H+F-
Si—OH + Si—F
釉玻璃与HF的反应剧烈(有利用价值)
有机酸中的有机阳离子在溶液中对釉玻璃有侵蚀作用(HAC)
(B)釉化学稳定性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
(3 2)
式中:a1、a2 ai 易熔氧化物熔融温度系数;
b1、b2 bi 难熔氧化物熔融温度系数;
wa1、wa2 wai 易熔氧化物质量分数; wb1、wb2 wbi 难熔氧化物质量分数。
15
6.2.2 釉熔体的高温粘度、表面张力、润湿性
6.2.2.1 高温粘度 太大(>1000Pa·s)则产生橘釉、针孔、釉面不光亮等缺陷;
B2O3<15%,10~12 %,时在硼硅酸盐釉玻璃中硬度最大 (2) 矿物组成:釉层中析出微晶体的种类和数量。
锆英石、尖晶石、莫来石、金红石、钙长石、硅灰石等。
22
(3) 釉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釉的膨胀系数应该略小于坯的膨胀系数使釉受到压应力; 弹性模量小弹性好均有利于硬度的提高。
6.2.4 化学稳定性
(1) R2O降低化学稳定性,用碱土RO代替R2O能够提高 釉的化学稳定性。
(2) SiO2、ZrO2能够提高化学稳定性。 (3) Al2O3、Z
(A)热膨胀性 热震动振幅增大,化学键力约束。
常用热膨胀性系数()来表示:
(T2 T1 )
(3) 对坯体的适应性强
6.1.4.3 多熔剂混合型釉
(1) 高温釉 (添加含ZnO、BaO、SrO、Li2O等熔剂的原料) (2) 低温釉(添加含PbO、B2O3等强熔剂的原料)

《陶瓷工艺施釉技法》课件

《陶瓷工艺施釉技法》课件
陶瓷工艺施釉技法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陶瓷工艺的施釉技法。通过此次课程,您将了解传统与现 代的施釉技法、应用实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背景及介绍
陶瓷工艺概述
自古以来,陶瓷工艺就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标志之一。陶瓷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代表了一种文化水平。
施釉技法的作用与意义
施釉是制作陶瓷制品的必要环节。它不仅可 以保护陶瓷表面免受损坏,还可以增强陶瓷 的美感和实用价值。
施釉技法未来发展趋势
陶瓷工业的趋势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之美” 追求的增加,新型环保、天然陶瓷材料将成为 市场的主导产品。
施釉技法的未来发展
未来,随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施釉 技法将会更加精准和优质,使陶瓷制品实现更 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结论
1 施釉技法的价值
施釉技法是制作高档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够保护瓷体,还可以提高陶瓷 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传统施釉技法
喷釉法
将釉料放入压力罐中,通过压 缩空气或喷雾枪在瓷坯上均匀 地喷涂釉料的方法。
涂釉法
用毛刷、毛笔、海绵等工具在 瓷坯表面上涂抹釉料,使其均 匀地附着在瓷体上的方法。
沉釉法
将瓷坯放入涂有釉料的水中, 使釉料渗透到瓷坯中并在烧制 过程中形成的表面装饰方法。
浸釉法
将瓷坯浸入釉液中,釉液会自 然均匀地吸附到瓷坯表面的方 法。
等离子喷雾法
采用等离子技术,通过高温等 离子束喷涂,将陶瓷表面附着 层射击在陶瓷薄壁上的新型喷 涂技术。
现代施釉技法
1
喷涂机器人技术
使用自动化机器人实现成型陶瓷工件
数字化印花技术
2
的喷涂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还保证了涂层的质量和均匀度。

制瓷工艺施釉

制瓷工艺施釉

制瓷工艺施釉
咱来说说这制瓷工艺里的施釉,这可是个相当有讲究的活儿。

你想想,一件瓷器就好比是一个要去参加盛大舞会的公主,而施釉呢,就是给这位公主穿上最华丽的舞裙。

这釉要是施得好,那瓷器就
美得让人移不开眼;要是施得不好,就像公主穿错了衣服,怎么看都
别扭。

施釉的方法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浸釉法,这就好像让瓷器整个泡
个澡,把釉浆当成是温泉水,瓷器在里面好好地浸润一番,出来就裹
上了一层均匀的“衣裳”。

还有浇釉法,就像是给瓷器来一场人工降雨,釉浆从上面哗哗地浇下来,那场面,得掌控好力度和角度,不然这“雨”下得不均匀,瓷器可就不好看啦。

喷釉法也挺有意思,像是给瓷器喷香水一样,让釉均匀地喷在表面。

不过这可得小心,不能喷得这儿厚那儿薄的,不然就成了“大花脸”。

施釉的时候,那手得稳,心要细,就跟绣花似的。

稍微一哆嗦,这
釉的效果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说要是因为手抖把好好的一件瓷器
给毁了,那得多心疼啊!
而且釉浆的调配也特别重要。

这釉浆就像是做菜的调料,比例不对,味道就差了。

太稀了挂不住,太稠了又不匀,得拿捏得恰到好处。


难度,可不比大厨掌握火候容易啊!
还有啊,施釉的环境也有讲究。

温度、湿度都得合适,不然釉浆的干燥速度不对,也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这就好比运动员比赛,场地条件不合适,怎么能发挥出好水平呢?
总之,制瓷工艺中的施釉,那是一项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让瓷器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让人爱不释手的宝贝。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与收藏趋势

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与收藏趋势

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与收藏趋势古代陶瓷器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施釉技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作工艺。

施釉指的是在陶器表面涂覆一层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坚硬、亮泽的外表。

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釉下彩:釉下彩是将彩料绘制在陶器器身上,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这种技法色泽鲜艳且不易褪色,常用于绘制人物、花鸟等图案。

2. 青釉:青釉是指在陶瓷器上涂覆一层青绿色釉料,经高温烧制形成特有的色泽。

青釉瓷器质地坚硬,釉面光滑,常见于汉代的青瓷器。

3. 窑变釉:窑变釉是指在烧制陶瓷器时,采用不同控制技术使釉料在高温下发生变化,形成斑纹、色带等效果。

这种釉变效果常出现在宋代的官窑瓷器上。

4. 汉白玉釉:汉白玉釉是指在陶瓷器上施以一层洁白的釉料,烧制后形成宛如白玉般的质感。

汉白玉器质地精美,常被收藏家追捧。

随着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日臻完善,收藏市场对古代陶瓷器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古代陶瓷器的收藏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藏家日益重视品质:随着古代陶瓷器的价值不断被认可,藏家开始更加注重陶瓷器的原生质感、技法和保存状况。

一件具有卓越制作工艺和稀有釉色的古代陶瓷器更容易受到藏家的青睐。

2. 多元化收藏:古代陶瓷器的类型繁多,不同朝代、地区和风格的陶瓷器各具特色。

收藏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时代或类型,而是通过多元化收藏来完善自己的收藏品。

3. 稀世珍品受关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珍稀的古代陶瓷器备受关注。

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独特釉色或传世稀少的古代陶瓷器价格昂贵,成为藏家追逐的焦点。

4. 鉴赏和投资并重:古代陶瓷器的收藏除了追求外在价值,还要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因此,藏家除了作为投资品收藏外,更多的是将其视为鉴赏和研究的对象。

古代陶瓷器的施釉技法与收藏趋势是古代文化传承和当代审美价值的结合体。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陶瓷器的制作工艺和市场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收藏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宋官窑干法施釉法

宋官窑干法施釉法

宋官窑干法施釉法
宋官窑干法施釉法是一种古代陶瓷制作工艺,主要用于宋代官窑的瓷器生产。

与湿法施釉法不同的是,该方法采用干燥的釉料施于干燥的胎体上。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 制作胎体:先将瓷土进行筛选和搓揉,制成胎坯,然后进行成型干燥,使其成为干燥的胎体。

2. 制作釉料:将石英、长石、瓷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细粉。

然后将细粉放入器皿内,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经过搅拌、过滤、提取等过程,得到均匀的釉料。

3. 施釉:将干燥的胎体放入施釉台上,用刷子、刮刀等工具将釉朱均匀地涂抹在胎体的表面上。

釉料会吸附在胎体上,形成一层均匀的釉层。

4. 修整:将施釉完成的胎体放入修整炉中进行烧制,以便将釉料修整成光亮平滑的瓷器表面,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釉层缺陷。

5. 烧制:将釉料修整完成的胎体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烧制温度一般较高,约达到1200-1300摄氏度,以使釉料与胎体完
全结合,并形成瓷质的光亮表面。

该施釉法制作出的宋官窑瓷器釉色晶莹剔透,釉面光洁而有质感,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陶瓷施釉过程

陶瓷施釉过程
第九章 施釉
(一)、施釉前对坯体的预处理 • 生坯:干燥→吹灰→抹水 • 素烧坯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坯体具 有一定吸水性,增加坯釉吸附性能)。
基本施釉方法:浸釉法、浇釉法、 荡釉、涂刷釉、喷釉法、甩釉等
浸釉法: 浸釉法是将坯体浸入釉浆,利用坯体的吸水性 或热坯对釉的粘附而使釉料附着在坯体上。 釉层厚度与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和浸釉时 间有关。 釉浆浓度:浸釉>喷釉。 除薄胎瓷外,浸釉法适用于大、中、小各种类 型产品。
第三节 釉下装饰
一、彩绘:在素烧坯或未烧得坯体上进行彩 绘,然后施上一层透明釉,高温(12001400度)烧成。 常见的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 青花玲珑、青花釉里红。
第四节 釉中彩
陶瓷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是在陶瓷釉面 上进行彩绘后,在1060-1250度温度下快速烤 烧而成。在高温快烧的条件下,制品釉面软 化熔融,使陶瓷颜料渗透到釉层内部,冷却 后釉面封闭,颜料便自然沉在釉中,具有釉 中彩的效果。
淋釉法:
• 是将釉浆浇于坯体上以形成釉层的方法。 • 可将圆形日用陶瓷坯体放在旋转的机轮上, 釉浆浇在坯体中央,借离心力使釉浆均匀 散开。也可将坯体置于运动的传送带上, 釉浆则通过半球或鸭嘴形浇釉器形成釉幕 流向坯体。 • 淋釉法适用于圆盘、单面上釉的扁平砖类 及坯体强度较差的产品施釉。
荡釉法: 对于中空制品如壶、花瓶及罐、缸等,对 其内部施釉,采用荡釉法。其操作是将一 定浓度及一定量的釉浆注入器物内部,然 后上下左右摇动,使釉浆布满内表面,然 后将余浆倒出。
涂刷釉:
指用毛刷或毛笔浸釉后再涂刷在坯体表面上。 多用于艺术陶瓷制品的特殊艺术效果,或补 釉操作。
喷釉法:
• 是利用压缩空气将釉浆通过喷枪或喷釉机 喷成雾状,使之粘附于坯体上。 • 釉层厚度取决于坯与喷口的距离、喷釉压 力和釉浆比重等。 • 喷釉法适用于大型、薄壁及形状复杂的生 坯。

陶瓷工艺学粘接修坯与施釉

陶瓷工艺学粘接修坯与施釉

熔块片:粒度2.0mm以上,0.2~1mm厚度的 薄片状熔块,单独或与熔块粒一起使用,形 成大斑晶、水磨石等效果,施透明釉后立体 感强,耐磨性好。 造粒釉粉:粒度0.5~10mm,用熔块、生料或 者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压制、挤制或熔 制后再造粒,可以充分利用具有各种装饰效果
的色料、釉料,制造更多的装饰釉料。
细度的公式

釉浆细度控制范围:底釉细度控制范围为250目筛 余0.3%左右;面釉细度控制范围为250目筛余 0.4~0.7%。
G1 C G0 (1 w%)
式中:C——筛余百分数 G1——筛余重量(g) G0——称取的釉浆重量(g) W%——釉浆相对含水率
釉浆比重控制范围
G1 G2 A 100
①砖坯→施湿釉→撒干粉→ 吹粉→施湿釉(视需要)→入窑 ②砖坯→施湿釉→印 花→印粘胶花→撒干粉→吹粉→入窑 ③砖坯→印胶水(或胶花)→撒干粉→吹粉→施湿釉→入窑
(2)常用的几种装饰方法 ①把乳白熔块粒或熔块片撒在彩色的透明釉上。 ②在有光釉面上形成无光的斑晶,或相反。 ③把硬熔块粒或熔块片撒在光滑的釉面上 (硬度、耐磨和防滑)
动安全保护要求严格。
9.4.3 干法施釉
近年来在墙地砖生产中采用的一种新工
艺。随着干法制釉工艺的发展这种施釉方法
有着广阔的前景。 (1)流化床施釉 (2)釉纸施釉 (3)干法静电施釉 (4)撒干釉 (5)干压施釉 (6)热喷施釉
新中源干法施釉瓷质仿古砖
9.4.3.1 流化床施釉
基本原理:干釉粉细度100m~200 m
影响喷釉效果的因素 1)喷囗与坯体的距离 喷囗距坯体的距离越大,则喷雾面积增大,但是 单位时间 内坯体获得的釉浆少,釉层薄。 2)喷釉压力 喷釉压力提高,可增加釉层的厚度; 一般使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为1~3.5kg/cm2。 3)釉浆比重 釉浆比重增大,釉层增厚。 4) 传送带速度 坯体传送带速度放慢,则坯体釉层加厚。 5)喷囗的位置 喷囗的位置必须正对坯体的中 心,否则就会出现厚薄不均的缺陷。

瓷器鉴定学习——施釉工艺鉴定

瓷器鉴定学习——施釉工艺鉴定

瓷器鉴定学习——施釉工艺鉴定陶瓷的釉料原本呈粉末状颗粒,要使其附着在坯体表面,就需要加入适量水调成液状,利用坯体的吸水性将其施着上,待水分蒸发后再经高温煅烧,熔融成玻璃状釉面。

古陶瓷的施釉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涂釉、浇釉、浸釉、荡釉和吹釉等。

采用什么方法施釉,需要根据釉浆的性能、坯体的强度、器物的大小以及施釉的部位等因素而定。

坯体在施釉前均应适当干燥,使之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同时应打扫干净,清除灰尘。

不同的施釉方法产生于不同年代,在陶瓷表面也会留下不同痕迹。

它就为我们判定古陶瓷的制作年代和真伪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

一、浇釉。

是将釉浆浇到坯体表面,然后除去多余的釉料。

浇釉最早出现在原始青瓷的施釉工艺中。

原始青瓷釉料的颗粒相对较粗,掺和其中的草木灰又未经陈腐处理,所以草木灰和瓷土之间易产生分离现象,且悬浮性差。

在施釉过程中必须用釉勺不断搅动釉料,使其均匀,再将釉浆浇到器物上去。

除此而外,汉绿釉和唐三彩等琉璃釉器也多采用浇釉工艺,这是由于琉璃釉本身也是一种悬浮性较差的釉料,其中的石英和氧化铅极易产生分离现象,大面积的施釉必须一边搅动,一边浇施。

此外,景德镇的瓷器在清代之前,大、中型器物也多采用浇釉工艺。

这是由于景德镇的瓷土干燥强度低,搬动中易产生破损,特别是釉下彩绘器,在浸釉中极易造成前功尽弃,所以体型稍大者都采用不需剧烈搬动的浇釉工艺。

浇釉分正浇和反浇两种。

一般来讲,浇釉是要将器物放置平稳,将釉浆从器物上部浇下称为正浇;把器物倒置,口沿朝下,釉浆由底部或下半浇流向口沿称反浇。

浇釉又分手工浇釉和慢轮烧釉两种。

慢轮烧釉是将制品置于能够旋转的慢轮上,一边转动慢轮,一边将釉料浇于坯体上,在器物表面会留下起始痕迹。

元代青花大罐就采用此种浇釉方法,只是在浇釉过程中要将器身浇满,这样就会使底足上也留有釉迹,事后还要清除。

二、涂釉。

又称刷釉,是用毛刷蘸取釉浆在器物表面或内壁进行刷涂。

涂釉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施釉方法,是由原始陶器刷浆工艺演变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学习釉的概念、组成、特点、性质、作用、分类、施釉技法 等理论知识,配釉、施釉及烧成的实际操作。其中釉的组成、特点、性 质、分类、制备、烧成等理论知识在材料学的课程再详细展开。 教学要点:重点:施釉技法;难点:理解釉的概念、组成、特点、性质、 作用、分类及釉料制备的原料选择,烧成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选用教材:《陶艺基础》刘木森、魏嘉、赵兰涛、郁有西编著 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釉的作用

特别补充:釉能覆 盖瑕疵、裂痕,连 接断口,弥补创作 中的不足,起到变 废为宝的作用,我 们通过学习施釉技 法,能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成品率,从 而促进坭兴陶产业 的发展。
釉的种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坭兴陶釉料的新品种有待开发,釉料研制的 领域空间发展的潜力巨大。
施釉技法

过程:补水—施 釉—(刮底) 基本技法:吹釉 (喷釉)、涂釉 (刷釉)、浸釉 (蘸釉)、浇釉 (淋釉)、荡釉 其它施釉技法


施釉技法——补水注意

坯体要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补水。
补水所用的海绵或排笔要先洗净,在充分排除水分 后才可以进行补水。 用保持使用干净的水,在补水过程中要经常清洗补 水所用的笔。



补水完毕后要再干燥一段时间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 序,在这期间要保持坯体的干净。
施釉技法——施釉注意
釉浆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摇匀或搅 拌。 保持釉浆的纯净,不互相混杂。 荡釉和浸釉的速度要快,防止坯体软塌。 吹釉要吹出颗粒状。 釉层厚度在0.5毫米左右。 坯体在施釉过程中吸水过多应停止操作施釉、 补釉、刮底等工序。 釉浆饱和度要适中,不宜过稠过稀。 吹釉、浸釉、浇釉完毕后要刮底。





复合施釉法:用不干胶或蜡、纸、布等材料先将要 刷釉的部分遮挡起来,然后吹釉,再取下遮挡物, 最后刷釉。 缺陷利用:缩釉、烟熏 剪纸吹釉:先在纸上剪好图案,然后贴到坯体表面, 再吹釉。 吹后除釉:先在坯体上施好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 用毛笔或刷子轻轻将坯体表面的釉粉刷去,切忌不 要完全刷干净。 剔釉:先在坯体上施好釉,再用刻刀在釉面上刻划 出纹样。
陶瓷工艺学—— 施釉技法
施釉技法

施釉有什么目的意义?
什么是釉? 釉有什么作用? 釉有哪些种类?




怎么施釉?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目的: 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掌握工艺和装饰方法

意义: 丰富坭兴陶作品艺术内 涵,提高坭兴陶作品的 艺术水平,从而促进坭 兴陶产业的发展。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坭兴陶传统的装饰 方法主要有填白和 浮雕,在坭兴陶上 局部上釉,既能保 持陶土自然淳朴的 原貌,又能产生新 的变化。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坭兴陶的局部上釉 是一大创新。当陶 胎窑变与釉的窑变 结合在一起时,会 出现更加丰富的装 饰效果。这与传统 的装饰风格是截然 不同的。所以在坭 兴陶上局部上釉是 一次新的尝试。
施釉技法——其它施釉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对施釉技法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釉的概念、组成、特点、 性质、作用、分类等内容,学会施釉的技法,掌握釉的不同装饰形式, 培养学生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设计表现的能力。
附:《施釉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釉的概念、组成、特点、性质、作用、分类、 施釉技法等内容的学习,增加对釉的认识,学会施釉的步骤,并在掌握 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实例进行设计制作。
釉的概念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很
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 釉层形态与玻璃的相同点非常明显。
釉的作用

改善陶瓷制品的技术性质和使用性质。 提高制品装饰质量,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 防止渗水和透气,赋予制品平滑光亮的表面。 增加制品的美感并保护釉下装饰。



釉的作用

釉的致密性使得坯体 的强度增加,氧化程 度减弱,从而延长了 陶瓷寿命。 对于我们艺术设计的 学生而言,重点是要 掌握釉的装饰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