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一框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1)从哲学产生的根源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讲:哲学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总之,这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

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____________。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反对两种错误认识。

既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把零碎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就成方法论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基础知识梳理(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其形成和发展是的过程,也是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之中,体现。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的主体,具有。

例如:阅读教材77页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②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阅读教材78页综合探究,思考:①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②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一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

高一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

高一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生活 )政治必修四复习大纲(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游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源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有走开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有走开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想和存有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想和存有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②思想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可以够回避,必定回答的问题。

※3、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唯心主义: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心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限制性:唯心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心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立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实质上是正确的。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八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八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八课第一节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漫画中的人的错误在于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①强调的是善于总结经验的问题,与题干主旨不符。

③说法不准确,并不能说所有的失误和错误都是宝贵财富。

2.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性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解析:选C。

解答此题,要理解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据此回答4~5题。

4.“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以行而求知”是因实践而求得认识,故选A。

5.“因知以进行”告诉我们(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没有认识的发展,就没有人们的实践活动解析:选A。

“因知以进行”即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

故事中的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就关于吕蒙学习过程,还有一则小故事。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吴国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东吴的都督,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防区约见吕蒙,座谈过后鲁肃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往甚密。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问题探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总结:很对。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老师,千万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学习不怎么刻苦的学生,如果改正缺点,刻苦学习以后也可能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你们应挖掘自己的优点,使每一个同学高中学习阶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引导: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多媒体课件展示)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超详细整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

b.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产生于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2)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具体知识分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_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_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必修4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导语:看到“生活与哲学”这个书名,有人可能会想,哲学神秘、抽象、思辨,是一门虚无缥缈的学问。

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的殿堂,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希望通过哲学的反思和追问,能够使同学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访问一种新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能联系实际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提高思维层次、锻炼思维能力。

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重难点】重点:哲学的起源难点:哲学的本义和起源【知识梳理和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孔子之道P4探究问题:颜回比孔子更“仁”,子贡比孔子更“辩”,子路比孔子更“勇”,但为何他们都没有孔子成就大?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课堂探究二】哲学家与船夫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与渔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大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知识目标 (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材料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 展的。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 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典例】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 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
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引文的内涵。材料强 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并没有强调事物的客观性,所以 A 项 不符合题意。B 项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引文观点只 能体现一定的辩证法思想,而不能体现唯物论思想,C 项是错 误的。故选 D。
2.(教材 P61)(1)回顾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 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 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从课本中的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 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 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014年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2014年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能自 发地产生哲学吗?
柏拉图:“惊讶,这尤其 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 此之处,哲学没有别的开 端。”
亚里士多德:“思维是 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哲学:
开始于仰望天穹
关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有 一则广泛流传的故事。有一回,他走在路上, 抬头仰望天的星象,如此入迷,竟然不小心 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这情景被女仆看见 了,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 姑娘的嘲笑也许不无道理,不过,泰勒斯回 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 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了看天是 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生活实践决定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 问。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
巩固练习 5、哲学的任务是 A.研究现世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巩固练习 6、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真正的哲学
哲学的功用不在于 增加积极的知识, 而在于提高心灵的 境界。
A. 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
B. 用睿智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C. 正确对待社会与个人,集体 与个人,进与退,得与失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基本知识及原理总结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基本知识及原理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学和非科学之分。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起到间接的指导作用(3)真正的哲学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哲学对人们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存在决定唯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思维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思维和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何者是本原(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唯心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 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本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 思维能正确 可知论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认识存在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 思维不能正 不可知论确认识存在) 确认识存在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基本 结合 全面的观点派别 对 立 对 立结合 孤立的观点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用的条件和形式。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一、【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课程标准,第八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普遍性。

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第二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框架很多高中生在哲学的内容时,都觉得课本知识概念过于抽象,不好理解,学习起来有点吃力。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智慧与时代精神1、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达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根底,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开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答复,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根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根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答复。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开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八课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八课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掌握文化民族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及其独特性;3. 培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与态度;4. 能够分析文化多样性与世界和平的关系。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中关于文化民族性的相关内容,并搜集至少三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与风俗习惯,包括服饰、饮食、节日等。

2. 讨论活动: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们分组讨论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每组需准备一份简短的汇报提纲。

3. 写作任务: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多样性对世界和平的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视频观摩:观看关于世界各地文化习俗的纪录片片段,并撰写观后心得,强调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对世界和平的看法。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讨论活动汇报提纲应清晰,能反映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思路;2. 写作任务需使用政治学科术语,逻辑清晰,论据充分;3. 视频观摩后心得应结合所看内容,表达个人见解和感悟;4. 所有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5. 作业提交前需仔细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字迹清晰。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容评价:是否全面理解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概念,论据是否充分;2. 结构评价:文章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连贯;3. 语言评价:是否使用政治学科术语,语言表达是否流畅;4. 创新性评价:观点是否有新意,能否提出独到见解;5. 规范性评价:格式、字迹是否符合要求。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仔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课堂讲解:挑选优秀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分享经验;3. 个别辅导: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4. 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的是万事万物各种运 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非法传销机构频 频“变脸”,打着新旗号只是外在形式的变化,其本质 并没有变,应给予坚决打击。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考考你】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天堂伞业 集团不断给十分古老的传统产品“伞“赋予新的功能、 高科技的内涵,把一个小产品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前几 年他们敏感地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紫外线增强这条新 闻中意识到,防紫外线产品是个大市场。于是集团及时 组织国内专家、技术人员研发出获国家专利的防紫外线 系列伞新产品,一问世就俏销国际市场。小小天堂伞撑物就是新事物。(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 错误标准之二: 力量强弱标准
※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 是新事物。(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 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错误标准之三: 形式、名称、旗号标准 ※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如“计算机科学算命、电脑起名,菜名、酒名”)
ADE
【知识体系】
自然界是发展的
普遍性 发展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 决非任何变化都有是发 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 变化才是发展 含 指宇宙中一 表明事物由一种 义 切事物的变 状态向另一种状 不 化和过程 态过渡 同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知识拓展】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 是统一的。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 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催生新的联系。
【初露锋芒】
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 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分析杭州“天堂伞”成功 的经验有哪些。
①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市场的变化。“天 堂伞”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发新产品,推 陈出新,赋予古老的传统产品新的功能和高科技的内涵, 赢得了市场。 ②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联系中找到发展的思 路。“天堂伞”看到了气候变化、紫外线增强与对防紫 外线产品需求增加的联系,开发出相关的产品,把生产 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区 别 侧 作为物质存 重 在的方式, 点 是一般的变 不 化 同

侧重于是强调运 动中所发生的状 态乃至性质的改 变
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 系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的 ,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3、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1)新旧事物的区别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那些违背客观规律、最终走向灭亡的东西。
【初露锋芒】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 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初露锋芒】 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判断改错】
1.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有上升 的,也有下降的,而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变化。)
2.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比较成熟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 前途的事物。 )
3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合作探究】
1、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 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 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 交流的人”。 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判断: 以下变化是不是发展? A.由神舟六号到神舟七号 B.从街头算命到电脑算命 C.“风水建筑学”的出现 D.博客的出现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F.某同学去年16岁,今年17岁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 化发展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 一、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 还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将来; 二、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三、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根本标志: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否 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
旧事物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联系 ①新事物与旧事物相比较而存在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并非是对旧 事物的根本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是批判继承
(3)易出现的错误标准
错误标准之一: 时间标准
【初露锋芒】
4.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 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④计算机算命 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 ⑥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合作探究】 2.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 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诸如“人际网 络”、“人户网卡”之类的新旗号使人上当受骗。 非法传销机构频频“变脸”,打着新旗号是不是事 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