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故事——礼篇

合集下载

中华八德 之五 《十二礼》

中华八德 之五 《十二礼》

中华八德之五《十二礼》01 孔子尽礼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

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

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

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

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

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

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

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

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

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

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德育故事大赏 - 人生八德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德育故事大赏 - 人生八德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德育故事大赏 - 人生八德一、前言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道德文化。

其中,人生八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从道德文化的角度出发,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八德的内涵和故事,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倡道德风尚,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二、仁仁者爱人,仁者爱物。

仁者和蔼可亲,心存善念,善待他人。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即是对仁的诠释。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是处世立身的基本准则,也是待人接物的重要原则。

故事《穆穆悔过》晋国有一位叫穆穆的人,性情刚烈,常常得罪他人。

后来他深感自己的冒犯之处,立志改进。

他在与人交往中,以仁爱待人,不再冒犯他人,得到了他人的认可与赞许。

三、义义者正直,义者忠诚。

义者行事光明磊落,不为私利而行。

《孟子》中有“爱人者必于义”之说,即是对义的诠释。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

故事《刘备借荆州》东汉末年,刘备与孙权因为荆州之争发生了纷争。

刘备多次向孙权借荆州,孙权都没有答应。

关羽认为孙权不守信义,建议刘备发兵攻打东吴。

但刘备却说:“孙权才俊,今不肯借而我攻之,中人以为不义,不如安份以待之。

”最终孙权借荆州给了刘备。

刘备坚守诚信,最终取得了东吴的支持与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义的基础,坚守诚信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

四、礼礼者尊重,礼者规范。

礼乃人伦之首,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

《尚书》中有“礼为中正大化”之说,即是对礼的诠释。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是人际交往的修养,也是行为规范的载体。

故事《周公制礼》周公九年,周武王鼎盛中原,纣无道之时,周成王封共工氏后裔武藏于东夷,作周公。

周“国砥廉先等再”纲纪正典,制礼大者,今之典礼,周公成劳也。

按礼制细则,形成周礼,俗称周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乃人伦之首,礼教在于人伦,礼貌在于交际,礼法在于亲仁。

五、智智者明辨,智者谋略。

智者善于思考和决策,善于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八德。礼篇。

八德。礼篇。

《德d ã 育y ù 故ɡù 事s h i 》礼l ǐ 篇pi ān<一> 伯b ï 禽q ín 趋q ū 跪ɡu ì【典di ǎn 故ɡù 原yu án 文w ãn 】周zh ōu 伯b ï 禽q ín ,随s u í 康k ān ɡ 叔s h ū 三s ān 见ji àn 周zh ōu 公ɡōn ɡ ,三s ān 被b âi 笞c h ī 。

以y ǐ 问w ân 商sh ān ɡ 子z ǐ ,曰y u ē:“南n án 山sh ān 之z h ī 阳y án ɡ 有y ǒu 桥qi áo 木m ù ,北b ěi 山sh ān 之z h ī 阴y īn 有y ǒu 梓z ǐ 木m ù ,盍h ã 往w ǎn ɡ 观ɡu ān 。

”伯b ï 禽q ín 见ji àn 桥qi áo 高ɡāo 而ãr 仰y ǎn ɡ ,梓z ǐ 卑b ēi 而ãr 俯f ǔ 。

还hu án 告ɡào 商sh ān ɡ 子z ǐ ,曰y u ē :“桥qi áo 者z h ě 父f ù 道d ào ,梓z ǐ 者z h ě 子z ǐ 道d ào 。

”明m ín ɡ 日r ì ,伯b ï 禽q ín 入r ù门m ãn 而ãr 趋q ū ,登d ēn ɡ 堂t án ɡ 而ãr 跪ɡu ì 。

周zh ōu 公ɡōn ɡ 嘉j i ā 其q í 得d ã 君j ūn 子z ǐ 之z h ī 教ji ào 。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标签:传统文化分类:文化巡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

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另: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八德教育之礼德篇PPT

八德教育之礼德篇PPT

礼:治国安邦的基石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治理国家,最经济实惠的莫过于礼治了。
礼可和谐君臣关系(上下、干群、 师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子曰:“君使臣以礼,君事臣以忠。”
礼可和谐君臣关系(上下、干群、 师生)
《孟子》告齐宣王: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仇寇。
礼:社会伦理的标准
《礼记· 曲礼》所说: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确定了五伦关系
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 义、朋友有信 。 用礼“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使得君臣、父子、夫妇的关 系都能实现和谐。
礼与理
《孔子家语》:“礼者,理也”。 理:表示有次序,有条理,井然有序的样 子。
礼与理
《礼记· 礼器》上说:“礼也者,合于天 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 理万物者也”。也就是说,礼的制定是 合乎天地之道,顺乎鬼神与人情的。它 的作用就是调理万物关系,使之达到和 谐。
礼与理
当代礼学名家彭林先生所说的:“理是 礼的灵魂,礼是理的躯壳。”
举止切勿随便 “气容肃”:指呼吸要均匀,不出粗声怪 音。当拜访他人时,如果因为走路、爬楼 等原因气息不匀,要稍微平息一会,待气 息平和之后再敲门拜访,方显对主人的尊 重。
举止切勿随便
“立容德”:是指不倚不靠,保持谦恭之态。 即《礼记.曲礼》所谓“立毋跛”。站立时不 能东歪西斜,不能像瘸腿那样一条腿直立,一 条腿弯曲。这里“德”通“得",就是与人交谈 时身体要微微前倾,头要微微颔首,保持恭敬 姿态,好像接受对方的施赠一样,表示和对方 交流有所获益。

八德教育系列之--礼

八德教育系列之--礼

• 6、择善而从,多赞美,少嫉妒。“三人行,必有我 师”,要善于向同事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多从他人身上寻找优点,吸收学习, 对于他人的缺点多宽容、理解,同事取得成绩,要由 衷地赞美祝贺而不是嫉妒排斥。 • 8、热情开朗,做个“开心果”。幽默开朗的人容易 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好感,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感染着身 边每一个人,使整个群体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 • 9、互助是美德,兄弟明算帐。同事有了困难大家互 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我们都愿意与开朗大方的人交朋 友,但是同事之间我们提倡亲兄弟明算帐。
•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 礼者,序也。礼者,理也;礼者, 履也。
• 礼之用,和为贵。
• 礼让—— 礼的本质是敬,礼的形式 是让。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二、礼的重要性
• 不学礼,无以立。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乐是诗谱,诗是乐词,礼是诗的动作。
• 诗言志,志于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诗、礼、乐是圣人三学的基本修养。
• 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增强自信,不讽刺 挖苦。如:你肯定能行,试试看吧!别着 急,我来帮助你。 • 有意过失——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解决。 如: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相信你是好 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 • 日常生活——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 体现母爱。不讲粗话、脏话,不训斥幼儿, 忌大呼小叫。如:有点不舒服是吗?让我 看看裤子有没有湿了。
与同事共处礼仪
• 1、尊重为先,亲密有度。礼仪的核心 就是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 者,人恒爱之”,尊重是相互的,但是 从我们每个人来讲,必先主动施与才能 有所回报。 • 2、将心比心,利益共享。想要进行卓 有成效的合作,都必须使之具有坚实的 物质基础,不仅要提倡患难与共,而且 也要讲究有福同享,彼此双赢。 •

八德故事——礼篇

八德故事——礼篇

八德故事——礼篇礼篇:(一)孔子尽礼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

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

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

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

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

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

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

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

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容许了。

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

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

八德

八德

(一)孝: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

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三)忠:就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信用。

(五)礼:就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

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

(六)义:就是义气。

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援助,绝无企图之心。

(七)廉:就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八)耻:就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础,不要把它忘记。

「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语。

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八德是做人的基础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中国从远祖开始就把教育放在首位。

童蒙养正就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的,最重要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其主要内容是孝亲尊师、规范日常行为、怎样待人处事,培养本有的纯善的心灵和行为,继而学习各种的知识技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而达到教育化人的目的。

因此德行乃是我们教育的真正大根大本。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倡导社会安定、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因此弘扬中华圣贤文化,落实加强伦理道德的教育在现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正大力提倡青少年及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广泛开展儒家教育及儿童读经班等。

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古圣先贤留下这无比珍贵的文化宝藏,人类智慧的结晶,继续和发扬光大。

中华传统八德故事

中华传统八德故事

中华传统八德故事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华传统八德故事的主题和背景2.阐述八德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八德故事的起源与发展1.八德思想的形成时期2.八德故事在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三、八德故事的主要内容1.孝道故事2.忠诚故事3.仁爱故事4.礼仪故事5.诚信故事6.英勇故事7.明智故事8.谦逊故事四、八德故事的代表人物与事迹1.孝道代表人物:孟子、孔子等2.忠诚代表人物:岳飞、文天祥等3.仁爱代表人物:刘备、唐太宗等4.礼仪代表人物:孟母、颜回等5.诚信代表人物:商鞅、关羽等6.英勇代表人物:霍去病、赵云等7.明智代表人物:诸葛亮、刘伯温等8.谦逊代表人物:曾国藩、司马光等五、八德故事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1.家庭生活中的应用2.职场工作中的应用3.社会交往中的应用4.教育培养下一代的作用六、结论1.总结八德故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2.强调传承和弘扬八德故事的必要性正文:中华传统八德故事,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八德故事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各朝各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故事体系。

它们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

八德故事主要包括孝道、忠诚、仁爱、礼仪、诚信、英勇、明智和谦逊等方面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脍炙人口的人物和事迹为载体,传达了八德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如孝道故事中的孟子、孔子,他们以身作则,践行孝道,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忠诚故事中的岳飞、文天祥,展示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的崇高精神;仁爱故事中的刘备、唐太宗,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赢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在现代社会,八德故事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八德故事中汲取教子育人的智慧;职场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忠诚、诚信、英勇、明智等品质;社会交往中,八德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同时,八德故事也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教材,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传统八德成语故事

传统八德成语故事

传统八德成语故事
传统八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这些美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和、耻,它们都是一个人成长和做人的基本准则。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孝”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舜帝的故事,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对待他非常苛刻,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对邻居友好。

他的美德感动了上天,最终他被拥戴为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美德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好,才能对别人好。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悌”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年迈的老人想要过河,但是河水很急,他无法自己过河。

子路看到后,主动帮助老人过河。

老人感激不尽,对子路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长辈和老人要有敬爱和尊重之情,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忠”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关羽的故事。

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交战,关羽被困在敌阵中。

曹操派人劝降,但是关羽拒绝了。

他说:“我誓死不降,我要为刘备尽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要对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以上是关于传统八德成语故事的一些续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古时八德故事

古时八德故事

古时八德故事古时八德故事《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1 泰伯采药[m][m]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里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

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为父亲有病。

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2 赵孝争死[m]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3 许武教弟[m]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八礼篇哪个没收录

八礼篇哪个没收录

八礼篇哪个没收录
八礼篇中《郭巨埋儿》没有被收录。

扩展资料:
八礼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旅游之礼、仪式之礼这八个故事。

仪表之礼:衣着得体不浮华,发型清爽面容佳。

人人看我心情好,我看人人似赏花。

餐饮之礼:用餐礼让长为先,小嘴不刁谷疏甜。

常思粒粒皆辛苦,不遗点滴桌椅间。

言谈之礼:增广贤文书常读,与人相处懂恭谦。

您好谢谢嘴边挂,人人夸我好少年。

待人之礼:待人以礼重真诚,友善和谐诺千金。

不与歪风行同道,端端正正做好人。

行走之礼:出行第一是安全,交通法规记心间。

红绿灯下生命贵,争做守法好少年。

观赏之礼朱保平参观欣赏须知礼,得意之时不忘形。

举止文明懂礼让,人人夸我小嘉宾。

游览之礼:出游览胜亲自然,文明举止记心间。

争做游侠徐霞客,最爱祖国好河山。

仪式之礼:升旗仪式禁喧哗,庄严肃穆仰视她。

五星闪耀传重任,长大报效大中华。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中领悟到字的意境,从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孝孝,是一枚书签,夹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大典。

孝,是善良的起源,被祖先纳入经典的开篇。

孝,是一点星火,众人拾柴火焰高,燃烧成的燎原之势,能够融化雪山和冰川。

孝,是象形文字,表示一个儿子背着老子,肩负赡养的义务,任重道远。

孝,是泛红的笑脸,洒在笑靥里的种子,孕育出的幸福,使阖家欢颜。

孝,这儒家道德理念,与现实牢牢地焊接,铸造了美满的人间。

挖掘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龙之传人正吮吸孝之智慧琼浆,并将其美德,马不停蹄地相传……【历史人物】沈云英明朝女子沈云英,其父亲是位将军,在率军抗击敌人时战死,沈云英得知父亲死讯后,凛然走上城楼,振臂高呼:“在下虽是女儿身,但为了完成父亲抗敌的遗志,我不惜战死沙场!”众人听后感动不已,军士们发誓要击退敌军。

在沈云英的带领下,大破敌方主力。

战后,沈云英在战场上找到了父亲的尸体,不禁失声痛哭。

看到这一幕,全体将士自发穿上白袍白甲,以示悼念。

悌悌,是同根的连理,是一条藤蔓上的几个瓜蒂,经历岁月的风雨,从来没有背离。

悌,就是亲近自己的兄弟,悉心呵护,心怀敬意,做到肝胆相照,不离不弃,从不见利忘义,即使为兄弟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悌,是一种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家敬畏父母,在外悌敬兄弟,言辞不要过激,收敛伤情的话语,用谦虚抵御狂妄,努力修剪自己,远离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格局,必能更好地提高修养和情操,形成风清气正、天地人和的安定大局!【历史人物】许武汉朝人许武早年丧父。

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许武亲自教两位弟弟诵读诗书。

学校文化长廊(人生八德)

学校文化长廊(人生八德)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 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 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 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 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 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 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 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 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 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 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扇枕温衾
黄香 ,东汉江夏安陆人,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 颂》等。黄香九岁丧母,事 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 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 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 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 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时任魏郡(今属河北) 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 尽 其 所 有 赈 济 灾 民。
“八德”之忠篇
•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 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 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尽忠
• 一秉真诚, 不被妄侵, 事亲接物, 了无二心。
• 只期尽分, 不计人知, 如是之人, 堪为世仪。
苏武牧羊
•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 节的著名人物。在汉武帝天汉元年, 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 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 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 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 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 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 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 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 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 不屈的气节。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 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 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八德”之信篇
•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 不可失信。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 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 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 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 了事。

古代八德故事5篇

古代八德故事5篇

古代八德故事5篇第一篇:古代八德故事古代八德故事(图)一、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国学:公谅检饬(八德故事-礼篇)

国学:公谅检饬(八德故事-礼篇)

国学:公谅检饬(八德故事·礼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公谅检饬(八德故事·礼篇)【公谅检饬】宇文公谅。

中华美德故事,礼篇

中华美德故事,礼篇

中华美德故事,礼篇篇一: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德言对经》1、萧德言因才华出众,熟知礼仪,被任命掌管国史,修撰诸多千秋百代之书。

一天,德言坐着马车赶路,忽然前方有位老奶奶走在马路中央。

2、管家急忙拉紧缰绳:“吁,吁……”老奶奶也很着急,可越着急越走不动,竟“扑通”一声坐倒在地上。

3、管家赶忙下了马车,扶起老奶奶。

德言也跳下马来,走向老奶奶。

管家急忙行礼:“萧大人!”4 德言扶着老奶奶说:“老人家,您摔疼了吗?要不要紧啊?”老奶奶说:“大人?您就是萧德言大人?德言道:“正是。

老人家,刚才让您受惊了!管家,还不快向老人家陪礼!”5、管家向老奶奶行礼道:“老人家,请恕晚辈冒犯之罪!”老奶奶:“这,……使不得啊,你看,唉,这人老了,腿脚也不利索了,不怪您啊!”德言说道:“老人家,请您上车吧,我们送您回家!”6、老奶奶感动地说:“我人老了,可心不糊涂啊。

早就听说有个遵礼守法的萧大人,没想到连手下人也这么好。

唉,今天总算让我亲眼见到了!”7、多年后,萧德言的三个儿子也都长大读书了。

一天,三儿子正在读书,二哥手拿风筝跑过来,三弟说:“哇,好漂亮的风筝啊!”二哥:“这是我刚刚做好的!”8、三弟兴奋地说:“二哥,那咱们现在就去放风筝吧?”二哥:“好!”二人出去开心地玩,石桌上的书随意地堆放着,地上扔着各种各样的果皮。

9、回来后,兄弟俩看见大哥站在书桌旁。

大哥说:“东汉著名学者陈蕾小时候十分懒散。

父亲的朋友来访,见他家十分凌乱,就问:?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他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

?你们猜,他父亲的朋友怎么说?”10、老二老三一起摇头说:“不知道。

”大哥说:“父亲的朋友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两个弟弟惭愧地说:“大哥,我们错了。

娘每天扫院子很辛苦,我不该乱扔果皮。

”篇二: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五一班杨博雯愉快的暑假生活开始了,我遇见了一个新的朋友: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德故事——礼篇礼篇:(一)孔子尽礼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

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

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

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

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

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

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

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

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

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

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

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

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

”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

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

”孔子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

”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

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

孔子说:“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好吗?”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就不再勉强他。

又过了几天,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告诉他:“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惊叹道:“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叫《文王操》。

”孔子认真学习音乐,收获很大。

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取其精华,选了三百零五首,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编成了《诗》,后人称为《诗经》。

他一生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

孔子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响,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体现在:1、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

有一次,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

”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

”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

施行仁政,以德服民。

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安贫乐道。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④行,必有我师焉”。

5、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⑤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地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

同时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

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喜爱射箭和驾车,将“射”、“御”列入“六艺”之中教诲弟子。

可见孔子的体育教育除了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性情,这是和礼乐的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总而言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终生教育”领域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

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孔子将美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密切结合,使“美”也成为“德”的一部分。

他所说的“美”实际也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例如,“智、仁、勇”结合心灵美,“诗教”结合语言美,“文质彬彬”结合行为美,“席不正不坐”结合环境美,这种把美的观点与道德观点连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对现在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修学,开始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并能学以致用,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经历和观察了不同人事的因果,而能真正守住善道,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乃至一切动物、植物等,七十岁就连坏的念头都不起,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礼制的范畴。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注释】①聃:dān,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

②娲:wā,神话中的女神。

③襄:xiānɡ。

④三人:指善人、恶人、自己。

善人的作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恶人的作用: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⑤老子这句话的意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遇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他喜欢非议他人的缘故。

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常遭困厄危及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的不善。

做子女的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做臣子的在君王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

礼篇:(二)伯禽趋跪诗曰:周鲁伯禽,观于桥梓①,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跟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什么。

商子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怎么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

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

”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注释】①梓:zǐ。

礼篇:(三)宋桓①罪己诗曰: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

宋庄公的公子御说②,即后来的宋恒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

”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③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

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

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

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

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

”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

【注释】①桓:huán。

②说:yuè。

③臧:zānɡ。

礼篇:(四)锄麑①触槐诗曰:锄麑刺盾,奉命而来,不贼恭敬,竟自触槐。

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锄麑,生平勇敢而又懂得礼体。

晋灵公是个无道的昏君,他的大臣赵盾(谥号“赵宣子”)曾劝谏他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锄麑去行刺。

可是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黎明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

【注释】①麑:ní,小鹿。

礼篇:(五)孙晷①温恭诗曰:孙晷独处,未尝倾斜,穷老告索,欣敬有加。

晋朝时,有个姓孙名晷的人,他孝、悌、为人恭谨、清净俭约,就是独自一个人住在幽暗的地方,他的容貌举止也一样端庄,双目观望时不会倾斜一点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