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

合集下载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白车身防腐设计是指普通乘用车在制造过程中,为了延长车身使用寿命和提高抗腐蚀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的指导规范。

一、材料选择1.1钢材选择: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性好的钢材,如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

1.2薄板选择:应选择材质均匀、表面质量好、耐腐蚀性好的薄板。

二、涂层设计2.1防腐底漆:在白车身涂装前,应先进行底漆涂装,以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2.2腻子层:在底漆干燥后,应进行腻子层处理,以充填车身表面的凹凸不平,提高涂装的平整度。

2.3面漆:应选用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好的面漆,以保持车身涂层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三、装配设计3.1隔离设计:应将易受腐蚀的零部件与车身表面隔离,减少腐蚀的可能性。

3.2悬挂部件:应采用抗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制造,如不锈钢等。

3.3密封设计:应加强车身密封,防止水分侵入车身内部,造成腐蚀。

四、加工工艺4.1导电性处理: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应进行导电性处理,以保证涂层的附着性和防腐性。

4.2表面处理:在车身制造过程中,应进行表面处理,如除锈、去油等,以减少涂装过程中的污染。

4.3焊接工艺:应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以减少热影响区域的腐蚀。

五、质量控制5.1涂装质量:应加强涂装工艺的控制,确保涂层的质量和厚度。

5.2检测与修复:应进行涂层的定期检测,一旦发现涂层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

六、维护和保养6.1清洁保养:应定期对车身进行清洁和保养,防止车身表面积存污垢和腐蚀物。

6.2防腐处理:应定期对车身进行防腐处理,在时间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补漆等措施。

在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中,以上所述的指导规范可作为参考,但具体的设计和工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工艺来确定。

只有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涂层设计、装配设计、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保证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

白车身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白车身设计规范一、冲压件设计规范1.孔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1.3过线孔1.3.1过线孔翻边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

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1.3.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1.3.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1.4.11.5排水孔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1.8管道贯通孔2.圆角3.边3.1密封边3.1.1行李箱下端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1.8mm至6.0mm之间。

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

3.1.1.4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

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

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

3.1.1.6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3.1.2行李箱上端为了防止水从密封条止口泄漏并且进入行李舱,可按下面结构进行设计:3.1.2.1支架内的胶黏料或可发泡的热熔胶需符合漏水防止设计手册。

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白车身BVS设计规范白车身BVS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白车身BVS设计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卜冽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件。

GB/T 1. 1-202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3术语和定义卜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1整车尺寸技术规范Vehicle dimension technicaI specifications整车尺寸技术规范简称整车DTS,是根据市场调研、市场竞争车型最优信息、用户要求以及创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确定市场定位、满足用户需求,对车辆外观(外部和内部)质量一一订视零部件之间的间隙、面差、平行度、对齐性、一致性以及装配关系等要求作出的规定。

整车DTS是整车技术规格(VTS)中重要的组成部份,是统-、规范新开辟车型在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样车试制、供应商管理、工艺工装开辟、产品质量管理、试生产、批量穩定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整个新产品车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文件。

3.2白车身BVS Body vehicle spec i f icat ions指从车身调整线卜线的白车身的尺寸技术规范。

4白车身BVS组成白车身BVS主要用于描述白车身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和面差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示的方式如下:间隙(或者面差)设计名义值+间隙(或者面差)公差要求。

按白车身部位划分,白车身BVS主要包含以下内容:a)前脸区域:翼子板与大灯开II检具间隙面差、翼子板与发动机盖间隙而差:b)侧脸区域:前门周圈区域间隙面差、后门周圏区域间隙面差:c)后脸区域:尾门与后大灯开II检具间隙面差、尾门与侧围、顶盖间隙而差;d)内间隙:前门与侧围胶条密封面间隙、后门与侧围胶条密封而间隙、尾门与侧围胶条密封面间隙。

5白车身BVS影响因素白车身BVS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a)车门重力卜垂引起的车门旋转:b)车门密封胶条推力引起的车门的面差变化;c)其他因装配总装件所带来的尺寸变化。

汽车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

汽车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

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旨在指导汽车白车身的设计开发工作,使在新车型设计开发或改型设计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因经验不足造成的设计缺陷或错误,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2、基本原则2.1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2.2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2.3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3.1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3.2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3.3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 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3.4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级:P:普通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浅的零件;S: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一般的零件;Z:最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3.5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3.6按宝钢标准选取钣金材料3.6.1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分:牌号用途DC01(St12)一般用(水箱外壳,制桶等)DC03(St13)冲压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4(St14、St15)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5(BSC2)特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6(St16、St14-T、BSC3)超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3.6.2钢板及钢带按表面质量分:级别代号较高级的精整表面FB(O3)高级的精整表面FC(O4)超高级的精整表面FD(O5)3.6.3钢板及钢带按表面结构分:表面结构代号麻面D光亮表面B3.6.4使用部位及选用牌号标记使用部位牌号标记备注1外覆盖件DC04-XX-FD Q/BQB403—2003DC04-XX-FB Q/BQB403—2003 2内板大件(复杂、深)3内板大件(一般)DC03-XX-FB Q/BQB403—20034其它结构件DC03-XX-FB Q/BQB403—20033.6.5牌号标记说明Q/BQB403——2003材料厚度企业标准号此牌号为冷连轧、深冲用、高级精表面质量的低碳汽车用钢板。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蚀设计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蚀设计规范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编制说明(标准送审稿)a.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4年12月12日印发中汽学函[2014]73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规范起草任务书》/任务书编号2014-3制定,标准名称《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

本标准主要完成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12月由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下简称中汽学会)提出制定《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设计指导规范》标准的申请,2016年1月成立了标准工作组,提出撰写思路并进行分工。

标准工作组于2016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标准启动会,会议确认了标准工作计划、撰写大纲、章节目录和工作分工。

2016年5月标准稿(标准框架编制)沟通(重庆)2016年12月标准稿(第一阶段草稿)沟通(成都)2017年5月标准稿组内评审(邮件形式)2017年5月标准稿(第二阶段草稿)评审会议(柳州)2017年9月标准稿定稿评审会议(沈阳)2017年10 月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交标准送审稿2017年11 月单项标准终审会议(北京)2018年01月标准发布3 、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主要工作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白车身及车身骨架结构设计要求

白车身及车身骨架结构设计要求

白车身及车身骨架结构设计要求白车身总体结构1.1 概述白车身通常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Body in white),即由各种各样的骨架件和板件通过焊接拼装而成的轿车车身。

本章内容主要针对车身骨架进行描述,不包括车身覆盖件。

1.1.1 车身作用主要是为驾驶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隔绝振动和噪声,不受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

车身应保证汽车具有合理的外部形状,在汽车行驶时能有效地引导周围的气流,以减少空气阻力和燃料消耗;此外,车身还应有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和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条件,并保证车身内部良好的通风。

同时车身也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给人以美感享受,反映现代风貌、民族传统以及独特的企业形象。

1.1.2 车身类型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1.1.2.1 非承载式非承载式车身的特点是车身与车架通过弹簧或橡胶垫作柔性连接,如图1-1;在此种情况下,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身对车架的加固作用不大,汽车车身仅承载本身的重力、它所装载的人和货物的重力及其在汽车行驶时所引起的惯性力与空气阻力;而车架则承受发动机及底盘各部件的重力;这些部件工作时,一直承受着支架传递的力以及汽车行驶时由路面通过车轮和悬架传递来的力(最后一项对车架或车身影响最大);这种结构型式一般用在货车、专用汽车及部分高级轿车上。

图1-1 非承载式车身1.1.2.2 半承载式半承载式车身的特点是车身与车架或用用螺钉连接,或用铆接、焊接等方法刚性地连接,如图1-2。

在此种情况下,汽车车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项载荷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架的部分载荷。

半承载式是一种过渡型的结构,车身下部仍保留有车架,不过它的强度和刚度要低于非承载式的车架,一般将它称之为底架。

它之所以被命名为半承载式是出于以下考虑:让车身也分担部分载荷,以此来减轻车架的自重力。

这种结构型式主要体现在大客车上。

白车身结构设计与技巧 汽车设计技术

白车身结构设计与技巧 汽车设计技术

根据制造过 程中出现的 问题对数据 进行优化
完成第二
版冻结数 模
发放附件 供应商
根据第一版冻结数模对 升降器、仪表板等车身 附件和内饰件进行设计
车身结构件——试装验证阶段
钣金一序件制 造完成,模具、 焊装夹具初步 完成,单件检 具全部完成
车身附件及内 外饰快速成型 件或软模件制 造完成
进行车身焊
接及附件、 内外饰装配
力以及使车身结构合理化,采用无承载式车 身。在大客车及轿车现在基本上都采用承载 式车身。
白车身组成:
白车身由前围焊接总成、地板焊接总成、左/右侧围焊 接总成、后围焊接总成、顶盖焊接总成。
三、白车身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摒弃 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 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 的相互关系。
较深的零件
五、白车身设计一般流程
车身结构件———工艺数据设计阶段
车身内板 及加强板 设计
参考标杆车结构与已冻 结的车身外观覆盖件数 模相结合完成整车数模
逆向标杆车关键件及大 件,同时与已冻结的车 身外观覆盖件数模相结 合完成整车数模
完成第一 版工艺数 模
车身结构件——工艺数据设计阶段
工艺分析
第一版工 艺数模
2、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一、二两级:一级质量最好, 适用于外板;二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
3、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 级
4、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 强度钢板。高强度和超高强度按其强化机理分为: 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复合组织强化、 热处理硬化型强化、相变强化、冷作强化、时效强 化等。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

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满足国家侧碰法规的白车身结构的设计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其质量为基准质量时,最低座椅的R点与地面的距离不超过700mm 的M1和N1类车辆。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了ECE R95、FMVSS 214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引用了我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规的部分内容。

3规范内容设计满足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即使有足够好的材料来制作缓冲吸能结构,但能用于缓冲和吸能的区间却十分有限。

为使吸能结构充分的发挥作用,常用的改进抗侧碰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缓图1 撞击力传输方向冲吸能区两侧的厚度和加大缓冲吸能区两侧的内部刚度。

根据这一方法,侧面防护的思路是将撞击力有效的转移到车身上具有吸能保护作用的车门、梁、柱、地板、车顶及其部件,以便分散撞击力,吸收碰撞能量。

在进行碰撞试验时,国家侧碰法规对假人的伤害值要求如下表:成员损伤评价指标为头部、胸部、腹部和腰部各损伤值。

头部性能指标HIC 跟假人头部质心加速度相关,除非碰撞时乘员空间有结构突出和假人头部接触,该指标一般很少超标,所以在白车身设计上可不予过多的考虑。

胸部肋骨变形指标与粘性指数可以综合考虑,一般是由车门内板和中立柱内饰板变形产生的,表现在车身上即为侧围内板的侵入量与侵入速度。

由粘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可见:粘性指数VC 不仅跟肋骨变形量相关,还和变形速率相关,极易超标。

为保证乘员必要的生存空间,中立柱的变形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立柱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变形吸能,又要使变形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明确了乘用车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原则、各分级面的干湿分区、腐蚀环境分级,规范提供了湿区排水主要措施、干湿联通面密封措施和白车身防腐工艺方案及其选用指导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乘用车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方案设计,其它车型的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工作可参考本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 732 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方法T/CSAE 69 乘用车整车强化腐蚀试验评价方法T/CSAE 92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车身按T/CSAE 92定义。

3.2 湿区面整车行驶或露天放置,允许雨水、洗车水、路面积水等流经的钣金表面。

3.3 干区面整车行驶或露天放置,不允许雨水、洗车水、路面积水等流经的的钣金表面。

3.4 干湿分区密封面干湿区联通的分界面,如孔洞及钣金搭接缝隙等。

4 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步骤a)根据车身结构和防水等级,确定各级面干湿分区及其腐蚀环境等级(详见第5章)。

b)根据车身水的流向,为湿区面进行排水设计(详见第6章),干区面无需排水设计,仅需要满足工艺要求。

c)确定干湿分区密封面,开展密封设计(详见第7章)。

d)依据防腐目标和各防腐工艺方案在环境中防锈能力,选择防腐工艺方案(详见第8章)。

5 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及其腐蚀环境等级5.1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依据干湿区的定义和常规车身防水等级,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见下表1(下表为干湿区设定参考,部分车型略有不同,可按具体产品设计防水等级和干湿区定义优化分区设定)。

表1 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可见面车外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车底举起直接看到的表面打开四门两盖可见的面⏹湿区⏹湿区⏹湿区被装配件覆盖面乘员舱外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机舱内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乘员舱内/尾门内板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四门与发盖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湿区⏹湿区⏹干区⏹湿区内腔/搭接面白车身开闭件⏹A,B,C柱下膨胀胶的上部:干区⏹其他为湿区⏹湿区⏹干区5.2白车身腐蚀环境等级依据白车身各位置的腐蚀强度,白车身工作环境分4个等级,见表2 。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明确了乘用车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原则、各分级面的干湿分区、腐蚀环境分级,规范提供了湿区排水主要措施、干湿联通面密封措施和白车身防腐工艺方案及其选用指导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乘用车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方案设计,其它车型的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工作可参考本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 732 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方法T/CSAE 69 乘用车整车强化腐蚀试验评价方法T/CSAE 92 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车身按T/CSAE 92定义。

3.2 湿区面整车行驶或露天放置,允许雨水、洗车水、路面积水等流经的钣金表面。

3.3 干区面整车行驶或露天放置,不允许雨水、洗车水、路面积水等流经的的钣金表面。

3.4 干湿分区密封面干湿区联通的分界面,如孔洞及钣金搭接缝隙等。

4 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步骤a)根据车身结构和防水等级,确定各级面干湿分区及其腐蚀环境等级(详见第5章)。

b)根据车身水的流向,为湿区面进行排水设计(详见第6章),干区面无需排水设计,仅需要满足工艺要求。

c)确定干湿分区密封面,开展密封设计(详见第7章)。

d)依据防腐目标和各防腐工艺方案在环境中防锈能力,选择防腐工艺方案(详见第8章)。

5 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及其腐蚀环境等级5.1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依据干湿区的定义和常规车身防水等级,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见下表1(下表为干湿区设定参考,部分车型略有不同,可按具体产品设计防水等级和干湿区定义优化分区设定)。

表1 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可见面车外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车底举起直接看到的表面打开四门两盖可见的面⏹湿区⏹湿区⏹湿区被装配件覆盖面乘员舱外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机舱内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乘员舱内/尾门内板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四门与发盖被装配件覆盖的表面⏹湿区⏹湿区⏹干区⏹湿区内腔/搭接面白车身开闭件⏹A,B,C柱下膨胀胶的上部:干区⏹其他为湿区⏹湿区⏹干区5.2白车身腐蚀环境等级依据白车身各位置的腐蚀强度,白车身工作环境分4个等级,见表2 。

白车身设计规则讲稿概论

白车身设计规则讲稿概论

使用部位
车门内板 后背门内板 行李厢内板
前围板 发动机罩内板 后地板(带备胎
坑) 顶盖外板
前地板 中地板
选用材 料
冲压用 冷连轧 钢板
材料 标准 号
Q/BQ B 4082003
材料 牌号
DC05
DC05 DC04
表面 质量 级别
屈服强 度MPa
FB 110-190
FD 110-190
FB
120210
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 较深的零件; 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 延深度较深的零件; 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 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 3.1.3 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 度,超高强度
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按其强化机理分为:
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复合组织 强化、热处理硬化型强化、相变强化、冷作 强化、时效强化等。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 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 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 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 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
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 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DOCOL 850(瑞
典)
830-960 ≥860
使用部位 前纵梁内板
选用材 料
材料标 准号
材料 牌号
表面 质量 级别
屈服 强度 MPa
抗拉 强度 MPa
备注
前纵梁外板
前纵梁加强板
1.6mm
后纵梁内板
以上的 钢板可
后纵梁外板 低合金 Q/BQB

白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

白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

精选商密×级▲白车身零部件三维设计规范2005-08-××发布2005-10-30实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0×前言中国汽车工业正飞速发展,长安公司也在进行裂变式发展,汽车的自主开发是中国汽车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汽车自主开发设计中,会用到各种参考资料,它们对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成为规范,会使我们思路清晰,设计中有据可依,同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车身三维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我们收集了德国EDAG设计公司和意大利IDEA设计公司以及长安公司历年的设计资料及设计经验,并加以比较、整理和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车身三维设计规范。

在此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对车身设计人员特别是刚刚从事车身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批准人:(五号宋体)Ⅰ—200×引言车身三维设计是汽车工程化设计的关键阶段。

主要设计工具是三维设计软件CATIA_V5:设计需要完成车身上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焊接打点图、挤胶图及螺母、螺栓图,零件的定位位置、零件的压紧位置,零件的料厚方向等。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让车身设计人员进行车身三维设计时,依据规范的设计规则,了解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车身三维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产品可靠性。

—200×车身三维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车身三维设计的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M1汽车的车身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BIW]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长春宇创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评注:周边造型匹配[面差、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接、安装空间]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评注:结构的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周边的展开的周长也有关系,“红旗3”轿车的一个宣传点就是其前防撞横梁为六边型。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1)板件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最小弯曲半径(R)、最小直边高度(h)、最小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值行业标准材料弯曲半径(R)、直边高度h 、距离L冷轧板、镀锌板弯曲半径R≥2t直边高度h≥R+2t距离L≥2t优先使用标准冷轧板、镀锌板弯曲半径R≥3t2)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其值h≥R+2t。

见上表。

3)弯曲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其值L≥2t。

见上表。

4)圆角弯曲处预留切口。

FR褶皱5)凸部的弯曲避免如a图情形的弯曲,使弯曲线让开阶梯线如图b,或设计切口如c、d。

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编制说明)

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编制说明)

《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编制说明(报批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批准立项的2019年度CSAE标准。

本标准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联合华晨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越野车有限公司、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麦格纳、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 编制背景与目标在各类市场上,汽车车身锈蚀抱怨逐年增加,急需改善。

各类锈蚀问题中,车身锈蚀抱怨占比超70%。

而车身锈蚀集中于零件边角缝隙,钣金间的搭接面,内腔等密封和防水排水不佳的部位,比如内腔考虑NVH增加膨胀胶引起A柱积水而产生锈蚀、机舱支架与钣金搭接面积水造成内部锈蚀引起流黄水。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国内无针对车身腐蚀系统性的密封、排水及防腐方案选择的指南,导致产品设计过程中密封、排水设计及防腐方案选择不合理造成。

为提高国内汽车车身防腐设计能力、保障车身耐腐蚀性能、减少客户对国内汽车锈蚀抱怨,急需建立不同防水等级下的密封和排水设计、表面处理选择的指导规范,以指导产品设计。

1.3 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12月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提出制定《乘用车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设计指南》标准的申请。

标准工作组于2018年12月在西安召开了CSAE标准立项申报会中立项通过。

2019年1月成立了标准工作组,提出初步撰写思路并进行分工。

2019年3月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结合标准工作组的初步撰写思路完成初版的指南。

2019年5月标准框架及初稿详细沟通交流(余姚),形成统一思路和框架。

重点沟通内容:干湿区定义,白车身防腐密封及排水措施设计原则、白车身各零件干湿分区、白车身腐蚀排水设计、白车身密封设计、表面处理选择。

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

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

ICS xx.xxxTxx团体标准T/CSAE xx-XXXX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 The guideline of drainage and sealing design of sedan body in whitefor anticorrosion(报批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目 次前 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步骤 (2)5 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及其腐蚀环境等级 (2)5.1 白车身各级面干湿分区 (2)5.2 白车身腐蚀环境等级 (4)6 白车身防腐排水设计 (5)6.1 白车身防腐排水设计总则 (5)6.2 白车身排水结构方案设计 (5)6.3 白车身排水孔结构选择 (7)6.4 白车身开孔数量、大小要求 (8)7 白车身防腐密封设计 (8)7.1 主要设计内容 (8)7.2 孔洞密封 (8)7.3 钣金间缝隙或搭接面密封 (9)8 白车身防腐工艺方案选择 (12)8.1 白车身主要防腐工艺方案 (12)8.2 白车身防腐工艺方案选用原则 (12)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密封元件和防腐工艺方案 (13)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防腐工艺方案的防腐能力对比 (14)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越野车有限公司、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麦格纳、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垂刚、刘飞、卢俊康、王康、陆德智、文明亮、陶军、刘方强、余勇、李婷婷、陈星、薛天辉、杨宇鸿、宁小岳、刘强强、刘进、欧阳汨湘、冯志彬、米一、吕长征、李易、姜伟男、聂振凯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乘用车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步骤、各分级面的干湿分区和腐蚀环境等级,确立了白车身防腐排水及密封设计和防腐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车身密封-防腐设计(白车身)

车身密封-防腐设计(白车身)

车身密封-防腐介绍(白车身)车身防腐性能是决定车身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由于车身在行驶中经常受到高速石子的撞击,还经历潮湿和酸碱环境,要使整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必须要分析车身各个部件在使用中的腐蚀风险,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开始,确保防腐材料在整车(白车身)零部件上的可实施性。

一.PSA的防腐目标●保证零件16年的安全运行(售后15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判断的标准:60个CAV循环●保证13年无穿孔(售后12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按照国标QC/T 484—1999,车身耐腐蚀性要求是8无穿孔年。

判断的标准:60个CAV循环●客户可见的零件6年无红锈腐蚀现象(售后5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判断的标准:30个CAV循环二.车身防腐区域划分2.1、通常将车身分为4个级别-0级:没有要求区域-1级:腐蚀较弱区域-2级:一般要求区域-3级:强腐蚀要求区域2.2、对于外观腐蚀风险划分为3个等级-A级:弱风险区-B级:一般风险区-C级:强风险区2.3、车身腐蚀等级图示部件说明要求等级涂层镀锌层电泳层抗石击Ⅰ-地板部件1-前地板总成:K2B-地板:-横梁:-外(前,前闭板)-侧围内部-通道/横梁加强板:侧围外部侧围内部-通道:333310/1010/100/010/100/010/101515/R8/R15/R8/R15OONONO/N2-后地板总成:K2C-地板:-横梁:-侧围内部-侧围外部-纵梁:-加强板:-外部-侧围内部3133310/100/010/1010/1010/100/01581515/R158NNNONNⅡ-风窗挡板:K3A-挡板: 3 10/10 10 NO:有抗石击要求N:无抗石击要求三.防腐密封定义3.1、通用涂层定义:防腐原理:以牺牲性材料保护钢板。

试验证明:10um/10um的双面镀锌钢板暴露在大气中,5年才出现红锈,而0.7的裸板暴露在大气中是3年穿孔。

根据镀锌工艺,镀锌分为热镀锌(G)和电镀锌(EZ),电镀锌成本高于热镀锌,通常G10/10的防腐效果等同于EZ7.5/7.5。

白车身设计规则

白车身设计规则

白车身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3.2在设计钣金件时,考虑防止成型时起皱,应在适当的地方(如材料聚集处)布置工艺缺口,或布置工艺凸台、筋。

3.3 孔与孔,孔与边界距离应大于2t,若在圆角处冲孔,孔与翻边的距离应大于R+2t。

开孔时尽量不要开在倒角面上,以避免模具刃口早期磨损。

3.4 三面或多面交汇的尖角处在倒圆时应尽量倒大成球形。

4.焊接工艺要求4.1 焊接搭接边重叠部分的宽度一般在10~15mm 为佳,最少不得小于8mm;4.2 考虑焊接工艺时应考虑焊枪的接近性。

4.3 对于无法焊接的内板,可以考虑开焊接工艺过孔,一般要求Φ30以上;4.4 对于无法点焊的部位,可以考虑二氧化碳保护焊或塞焊;4.5 考虑布置焊接工艺孔。

5. 装配工艺要求5.1 考虑零部件装配时装配工具的接近性;5.2 考虑零部件自身安装或拆卸的方便性;5.3 对于安装工艺过孔,应考虑做成翻边孔,以增加零件本身的刚度,以及不伤手和工具。

乘用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乘用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Q/TJ-JS02032-2009
4.1.3白车身通常采用整体钣金结构形式(部分零 件采用分段式焊接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局部用轻 质材料替代),骨架加外覆盖件。使用钣金件的 综合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
Q/TJ-JS02032-2009
4.1.4白车身结构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 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 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结构的 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
Q/TJ-JS02032-2009
4.1.5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结构上、 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 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 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 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Q/TJ-JS02032-2009
4.1.6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 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4.1.7在竞标车的基础上进行全新造型设计,外观符合 批准的效果图;造型须满足结构尺寸设计要求。 4.1.8对白车身结构调整优化。 4.1.9完成主断面的初始二维图,按照主断面图进行三 维数模的详细设计,在设计中不断地完善优化主断面。
Q/TJ-JS02032-2009
3.3 结构设计工艺性(结构工艺性) 贯穿于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并与之同步的综合考虑制 造、装配工艺及维修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问题,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艺性。而这种工艺性体现在结构设计之中, 故又称为结构设计工艺性。
Q/TJ-JS02032-2009
4 白车身设计原则和输入条件 4.1 白车身设计原则 4.1.1白车身设计原则上按照项目车型产品设计任务书进 行设计。 4.1.2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 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 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 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设计要点:周边造型匹配(面差、 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 接、安装空间)。

车身密封-防腐设计(白车身)

车身密封-防腐设计(白车身)

车身密封-防腐介绍(白车身)车身防腐性能是决定车身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由于车身在行驶中经常受到高速石子的撞击,还经历潮湿和酸碱环境,要使整车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必须要分析车身各个部件在使用中的腐蚀风险,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开始,确保防腐材料在整车(白车身)零部件上的可实施性。

一.PSA的防腐目标●保证零件16年的安全运行(售后15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判断的标准:60个CAV循环●保证13年无穿孔(售后12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按照国标QC/T 484—1999,车身耐腐蚀性要求是8无穿孔年。

判断的标准:60个CAV循环●客户可见的零件6年无红锈腐蚀现象(售后5年+1年商品化前的整车库存)判断的标准:30个CAV循环二.车身防腐区域划分2.1、通常将车身分为4个级别-0级:没有要求区域-1级:腐蚀较弱区域-2级:一般要求区域-3级:强腐蚀要求区域2.2、对于外观腐蚀风险划分为3个等级-A级:弱风险区-B级:一般风险区-C级:强风险区2.3、车身腐蚀等级图示部件说明要求等级涂层镀锌层电泳层抗石击Ⅰ-地板部件1-前地板总成:K2B-地板:-横梁:-外(前,前闭板)-侧围内部-通道/横梁加强板:侧围外部侧围内部-通道:333310/1010/100/010/100/010/101515/R8/R15/R8/R15OONONO/N2-后地板总成:K2C-地板:-横梁:-侧围内部-侧围外部-纵梁:-加强板:-外部-侧围内部3133310/100/010/1010/1010/100/01581515/R158NNNONNⅡ-风窗挡板:K3A-挡板: 3 10/10 10 NO:有抗石击要求N:无抗石击要求三.防腐密封定义3.1、通用涂层定义:防腐原理:以牺牲性材料保护钢板。

试验证明:10um/10um的双面镀锌钢板暴露在大气中,5年才出现红锈,而0.7的裸板暴露在大气中是3年穿孔。

根据镀锌工艺,镀锌分为热镀锌(G)和电镀锌(EZ),电镀锌成本高于热镀锌,通常G10/10的防腐效果等同于EZ7.5/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guideline of structure design of sedan body in white for anticorrosion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团体标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发 布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T/CSAE 92-2018ICS 43. 040. 60T 40(报批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IT/CSAE92 - 2018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白车身 (1)3.2 开启件 (1)3.3 腰线 (1)3.4 折边胶 (1)3.5 点焊密封胶 (2)3.6 焊缝密封胶 (2)3.7 电泳涂装 (2)3.8 防锈蜡 (2)4 白车身防腐蚀结构设计 (2)4.1 设计内容 (2)4.2 设计准则 (3)4.2.1 内腔结构设计 (3)4.2.1.1 电泳结构设计 (3)4.2.1.2 排液结构设计 (4)4.2.1.3 排气结构设计 (5)4.2.2 密封结构设计 (5)4.2.2.1 白车身常见密封形式与典型部位,见表2; (5)4.2.2.2 闭合件密封 (6)4.2.2.3 车身密封 (7)4.2.3 设计示例 (9)附录A (资料性附录)电泳涂装特性 (10)1 开孔直径与电泳涂装 (10)2 板间距与电泳涂装 (10)3 开孔间距与电泳涂装 (11)4 多层板结构 (11)5 孔位布置与电泳涂装 (12)T/CSAE 92 - 2018附录B (资料性附录)结构设计示例 (13)1 车底门槛 (13)1.1电泳 (13)1.2 排液、排气 (14)1.3 密封 (16)1.4 门槛、前地板区域的抗石击涂层(PVC)设计 (16)IIT/CSAE 92 - 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婷婷,金超,张迎杰,吴卫枫,张朋伟,李鹏飞,王鹏,朱迎五,王官府,宁小岳,韩银江,杨锐,金喆民,宗建启,向雪兵,刘飞,洪子文,潘镱,唐玉刚, 刘强强,冯昌川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III1T/CSAE92 - 2018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指导规范1 范围本指导性规范提出了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的基本准则。

本指导性规范适用于普通乘用车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工作,其它车型的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工作可参考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1 3.2 车身上可启闭的各种舱门结构,通常指车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背门和油箱门的焊接总成。

3.3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征线。

3.4 折边胶 折边胶是用于车身钣金件折边粘接的胶黏剂,主要用于发动机罩、车门、行李箱盖的装配,以粘接代替点焊,简化生产工艺并保证车身钣金件外观质量,可有效提高折边部位的防振、防腐以及密封性能。

T/CSAE 92 - 20183.5 点焊密封胶 在焊装工序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点焊后填充缝隙,保证密封,防止锈蚀。

点焊密封胶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车身焊缝处,尤其适用于焊装后备零件遮蔽或其它不宜涂覆焊缝密封胶的部位。

3.6 焊缝密封胶 在涂装工序,车身焊接后涂在焊缝上的密封胶,焊缝密封胶既有密封防漏、增强车体防腐蚀能力,又有填补焊缝、增加车体美观的作用。

3.7 电泳涂装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涂装方法。

3.8 防锈蜡由溶剂、成膜剂、防锈添加剂和辅助材料组成,通过必要的喷蜡设备,常温下喷涂于车身上点焊缝隙、夹层、空腔装配孔等细微处,可以防止水分、氧气及其它腐蚀性物质进入。

4 白车身防腐蚀结构设计4.1 设计内容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应满足白车身不同部位的防腐需求,外界腐蚀侵害因素对车身各部位的作用通常存在差异,与车身其他部位相比,下车身(车身腰线以下部位)、开启件、翼子板相对易于腐蚀,宜着重设计这些区域的防腐蚀方案。

白车身防腐结构设计工作内容主要关注车身电泳涂装内腔结构设计、车身密封的结构设计,及用于局部区域涂敷防锈蜡的结构设计。

电泳涂装在白车身表面及空腔结构提供了最基础的防腐措施,搭接贴合及边缘结构普遍采用涂敷点焊密封胶、焊缝密封胶、抗石击涂料等密封防护措施,一些部位为加强防护,也可涂敷防锈蜡。

内腔结构设计通常提供了电泳、排液、排气等用途的结构,以确保电泳涂层在车身内腔的涂覆。

电泳结构设计宜综合考虑涂装材料性能、涂装工艺的差异,来设计内腔钣金上开孔的尺寸、数量、位置,及板间隙,使其满足钣金零件的电泳涂覆需求;排液结构应满足白车身前处理、电泳工艺的排液需求;排气结构应使积滞在白车身表面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附着在金属材料表面,阻止前处理、电泳涂装进行。

密封结构设计通常用于减少车身表面涂层、金属边缘、搭接间隙的腐蚀侵害。

另外,依据整车密封设计要求,一些开孔结构应被封闭以使车身与外界腐蚀环境隔离;一些无法避免水分接触的接 缝部位宜涂敷防锈蜡以延缓锈蚀发生。

23T/CSAE 92 - 2018本指导规范主要对白车身防腐蚀结构设计的基本准则做出建议:1)内腔结构设计,用于工艺过程相关流体涂装材料及气体的进入、排出,实现涂膜涂覆的结构;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用于水分排出、减小环境湿度和污染的结构;2)密封结构设计,搭接、间隙、缝隙部位的密封结构及抗石击设计。

4.2 设计准则4.2.1 内腔结构设计4.2.1.1 电泳结构设计a)开孔及涂膜目标1)车身结构需设计不同目的工艺结构,如,用于提供电泳泳透力及涂装材料流通的电泳孔、排气孔和排液孔;上述工艺孔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侧围外板的内表面等类似区域建议完全被电泳;车身腰线以下区域不宜有未电泳的部位存在;2)涂装电泳涂料是为了保持防腐性,为此,有防腐要求区域的电泳涂层应保证一定的厚度;某一区域的耐腐蚀性能是车身材料、涂膜性能、结构密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电泳涂层厚度受制造车身使用的金属材料、涂料以及某一区域的结构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内通常将车身内腔的电泳膜厚控制在10μm 左右。

b)因车身强度、外观要求而不能开孔的区域,为保证防腐性能,建议相关区域材料设计使用镀锌板、涂布密封胶或事先涂覆防锈涂料;c)开孔型式无固定要求,依据白车身具体结构,可采用凸台、长圆形及圆形等开孔型式,参见图1;d)电泳涂装部位必须保证该结构的排气性,避免气体附着无法涂装;e)电泳涂装部位必须保证该结构的排液性,避免液体积滞导致烘干不良;f)电泳工艺的设定数量应满足腔体区域的电泳涂装需求,典型部位开孔见表1。

图1 车身零件的典型开孔结构1说明:1-凸台;2-长圆孔;3-圆孔。

T/CSAE 92 - 2018表1 白车身典型部位开孔的常见形式a 适用于内腔加强板,通过开孔,促进液体流通,避免在腔体内部形成封闭腔体;b 电泳涂装部位的板间隙大小通常不小于5mm,在车身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最大可能使该间隙增加,以使车身内部获得最佳的表面处理效果;c 若需要预留电位测量装置安装空间,建议在门槛外板与门槛加强板的间隙设定10mm以上;d 为实现膜厚设计要求,需依据设计车型的具体结构,如板间距、腔体结构以及涂装工艺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各分总成装配而成的白车身,建议也可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分析评估,以增强对复杂结构评估能力;e 附录A提供了典型结构的电泳涂装特性,以帮助上述开孔设计内容的理解。

4.2.1.2 排液结构设计a)设定排液孔数量应足够以保证涂装材料的流动及排出,防止液体积滞;b)排液孔应尽量设置在最低点;c)开孔、凸台、钣金偏置结构等型式均可用于排液设计;d)在金属表面处理时,为避免兜液、窜液,排液孔应被设计为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排出液体;e)整车状态的排液孔不应被密封胶等干涉或堵塞,以避免阻碍排水;4T/CSAE 92 - 2018 4.2.1.3 排气结构设计a)避免气体滞留,金属基材表面被空气隔绝,影响金属表面处理;b)在空气滞留的区域(车身入槽倾角最高点)设定排气孔或排气槽筋;c)在腔体结构的两端设定排气孔,以避免在入槽、出槽时在内腔滞留气体;d)开孔、凸台结构、钣金偏置结构等型式均可用于排气设计。

4.2.2 密封结构设计4.2.2.1 白车身常见密封形式与典型部位,见表2;表2白车身常见密封形式与典型部位代表点焊密封胶;代表焊缝密封胶;T/CSAE 92 - 20184.2.2.2 闭合件密封a)闭合件包边间隙内应使用折边胶密封,包边边缘应使用焊缝密封胶密封;b)包边结构应保证折边胶和焊缝密封胶密封空间,包边形式一般分为直包边和水滴包边,包边相关尺寸设计示例,如图2;单位为毫米说明:1-L 1为外板翻边长度;2-L 2为包边边缘至内板圆角距离; 3-L 3为内外板重合宽度。

包边尺寸说明:包边尺寸外板翻边尺寸L1为8~10,水滴包边L1可适当增大;内外板的重合面宽度L3宜大于5,重合宽度过小不利于折边胶对包边内部的密封;包边边缘至内板圆角距离L2宜大于5,以保证焊缝密封胶涂装可行性,但此距离不应过大,推荐L2在5~8,否则影响电泳性能。

图2 闭合件包边形式c)闭合件包边部位的涂胶形式见下表,包边拐角部位与一般部位略有不同,如图3;单位为毫米说明:1-折边胶;2-焊缝密封胶;3-内板包合尾部R 角。

涂覆的折边胶宜溢出内板包合尾部R 角外,L >2。

图3 闭合件涂胶形式d)闭合件内腔搭接缝隙建议涂覆防锈蜡,如图4;说明:1-防锈蜡; 2-焊缝密封胶;3-点焊密封胶。

图中断面示例为前门,其余车门及发动机罩内腔防锈蜡涂覆形式参照此断面;一般情况下,行李箱盖被定义为干区,内部不涂覆防锈蜡,如经验证行李箱盖内部存在腐蚀风险时,可考虑涂覆。

图4闭合件内腔搭接缝隙的涂蜡形式a)普通包边(直包边)b)水滴包边1122a)包边部位b)拐角部位6132断面A-AT/CSAE 92 - 2018e)铰链与车身搭接的接缝部位,建议涂覆焊缝密封胶;铰链与车身搭接的搭接面建议涂覆点焊密封胶或防腐蜡;f)闭合件外露工艺孔建议使用堵盖或胶贴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