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合集下载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李海燕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

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要让学生养成那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准备习惯。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利用课前或课间十分钟把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具和家校联系本整齐地摆放在课桌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上课铃一响班长领背古诗或常用偏旁部首。

2、小干部负责检查,对按要求准备的孩子在家校联系本上加盖“守纪律”的小印章。

3、对于动作慢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小干部提前提醒他们做好准备,以保证课前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二、良好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

1、写字课上我们向学生提出要求,只要提笔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楚、结构合理、美观大方。

2、通过开展活动激发他们想写好字的欲望,把优秀作业展览在文化走廊并定期更换,这些优秀作业吸引了多少孩子羡慕的眼光,吸引了多少孩子驻足欣赏、并努力搜寻着自己作业的影子.也比较着自己与优秀作业的差距。

3、通过老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练习,对写字工整的作业加盖“书写工整”的印章,既正确又字体工整的作业加盖“作业真漂亮”的印章来鼓励,得够五个“作业真漂亮”就在“作业评比勇攀高峰榜”上登一格。

课余时间你总可以看到很多有心的孩子在作业评比榜前欣喜地数着、比着……成功的喜悦写满小脸儿。

3、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今年的孩子多数是属猴的,更是活泼爱动,为了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的好习惯,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金耳朵”小印章的作用,对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及时鼓励奖一枚“金耳朵”这对孩子来说可谓是最高的奖赏了,其他孩子见状后纷纷效仿,课堂秩序马上好转.四、阅读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文档资料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文档资料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我校本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四个学会”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一、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不忘学习是根本我们把“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读,即统揽教材,了解内容梗概。

思,即思考、动脑。

通过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找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学生对自己能够解决的,如,生字、生词、作者等,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加以解决,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带到课堂上,作为听课的重点。

记,即记录、标记,将预习所得、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做出相应的标记或记录。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养成专心听讲习惯。

在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求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即专心听讲。

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眼到”,即仔细观察。

在注意听讲的同时,还要看课文、看板书、看演示实验,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以分析、扑捉相应的信息;“心到”,即用心思考,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在听请老师所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要结论的同时,分析老师在讲解基本概念、得出重要结论的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手到”,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画出学习的重点,记录讲课的要点及自己的见解。

“专心听讲”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需要长期训练。

3.指导学生学会作业,养成独立作业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边作业,边研究”、“先作业,后检查”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预习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预习成为习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激发预习动机的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搞好预习是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

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如预习内容的难易、时间长短的限制要适度。

要求过高,超越了学生的可接受性,成功无望,自然难有兴致;要求过低,缺乏探讨性,学生无需努力,也难有高昂的情绪。

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采取活泼有趣多变的预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2.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预习内容的设计兼顾认知、理解、评价、鉴赏、运用等不同层次的目标,并且有计划地设计启迪智能发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得”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能读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维自能作文。

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潜力去获取新知识,锻炼新本领。

3.点面结合的原则。

就预习内容而言,涉及作家、作品、字词句篇等知识比较多,又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通过预习全部解决,学生预习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预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

4.及时反馈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预习程度,以便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做法,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预习的结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过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让预习成为习惯,就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语】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针对现在整天接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孩子而言,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呢?下面由为你整理推荐八个良好的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一: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最是书香能致远,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就像是一个宝库,可以从其中挖掘无尽的财富。

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通过书籍增长知识,还可以使孩子的大脑不断吸收营养成为最富有的人,当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无需家长的监督,孩子也能自主的吸收知识。

二:培养孩子运动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每周都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剩下的时间还要留给一日生活。

甚至是手机和电子产品。

家长陪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跑步、球类、爬山等。

增强体魄,放松身心。

三:培养孩子劳动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的意识逐渐薄弱,让孩子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让孩子学会了生活技能,知道劳动的意义,还能从小培养孩子孝顺的美德。

四: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话题:孩子用作业帮APP你怎么看?孩子为什么想要去“抄袭”呢,一方面是孩子思考独立思考了,做不出来然后网上求助,这是一个学习方法,另一反面如果孩子一做作业就去求解,自己不独立思考,这样周而复始,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当孩子想要寻找答案时,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学习例如: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自己动脑,用完成故事结尾启发孩子进行思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教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等。

五: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自私、冷漠的行为,对同伴会自私,对家人会自私。

让孩子学会分享很重要.分享行为是孩子与他人共享某种资源的行为,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分享可以帮孩子赢得伙伴,在交往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素质,对于孩子尤为重要,文明礼貌包括仪表文明,举止文明,语言文明,精神文明,从小让孩子学会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告诉孩子微笑是的礼物,最美的姿势,时时讲礼貌,事事讲礼貌,会给孩子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积极动脑的习惯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生五会:会听、会看、会问、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

会问;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也就是要“问”。

“问”,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

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

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

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

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十个良好习惯_2651

教育就是养成十个良好习惯_2651

教育就是养成十个良好习惯教育话题04-09 17:07爱因斯坦曾引用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

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质。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

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

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

譬如,从济应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除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益增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

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生存)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健康第一是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人幸福的基本保障。

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

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文案)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文案)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在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或许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道路上会历经曲折,孩子也会面临一段时间的痛苦,但好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不是每个家长都是教育专家,但所有家长都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想让好习惯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扎根,父母不妨从鼓励孩子做到这四点开始:1、尊师重道的习惯。

尊重老师,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你对待老师的态度,就是你孩子对待老师的态度。

父母首先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质疑和诋毁老师,孩子才能听老师的话,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好了,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慢慢提高。

2、自觉学习的习惯。

父母要想孩子主动学习,就要尽早立规矩,并且严格执行。

比如每天几点开始写作业,如果超过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写,并主动承担未写完作业的后果;规定每天阅读的时间,每天玩手机累积不能超过1小时等……3、认真勤奋的习惯。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任何时候,都没有凭空而来的好成绩,你在哪里付出,就在哪里收获。

想让孩子数学成绩多提高10分,就要督促孩子多做题,常归纳,勤总结;想要孩子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就要让他们多翻书,常摘抄,勤背诵。

生活从来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孩子,请告诉孩子: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4、珍惜时间的习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父母从小要帮助孩子培养时间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擅于管理时间的人,也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要常常提醒孩子,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就能有富余的时间去做自己其他喜欢的事情。

只有小时候监督孩子养成做事有规划的好习惯,才能避免他们在工作后做事拖拉磨蹭。

小时候不做时间的主人,长大后就会成为时间的奴隶。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教育就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叶圣陶先生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在叶老的论著中,涉及到“习惯”的表述,据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处之多。

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动健康的良好习惯。

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他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所以,“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这个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继承。

假如我们细细研究新《课标》也会发现,直接和暗含的习惯要求贯穿整个课标的始终。

从直接要求来看,首先在总目标中提出:“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然后是在各年段中分门别类地加以强调。

如,“养成准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养成默读习惯”等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强调:“要知道所谓水平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水平多麻烦。

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水平。

说阅读跟写作的水平差,并不指没有阅读过,没有写作过,是指以往的阅读跟写作还不怎么得其道,因而经常的历练多半成了白费,不能够养成好习惯。

现在要来补修,当然得竭力争得其道,跟着还得经常的历练,才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06页)“国文教学……第一,必须讲求方法。

怎样阅读才能够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能够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在学生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我们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行为习惯。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形象,做好学生心中的榜样。

用我们的爱心、言语、举止来为学生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把习惯养成贯穿到一日教学中。

然而,教育也不是单方面的。

日本教育家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因此,我们要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校在这方面主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来和家长沟通、交流。

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从事新课程教育的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丰厚的知识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

一个没有丰厚的知识的教师,根本不可能适应新课改,在新的环境下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新课改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的今天。

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不断为自己充电,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要做一个从事新课程教育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要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

此外,老师还要对学生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严格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潜能,在新课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

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翻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成心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根本能力。

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到达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不到达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比方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5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5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5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希望您喜欢!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篇一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

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也让我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则短评:据说,上万日本人离开体育场,地上不会留下一片纸片等垃圾。

就这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一点“小事”,让人们惊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没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

养成教育怎样抓?怀仁一中的领导认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

我也极为认同,特别是细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真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

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

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

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无小节。

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

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

”“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

约翰•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

”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

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

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

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
息制度的习惯等。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时刻提醒学生,努力发现和
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所说足可见得教育重在养成、重在习惯,且家庭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是根基之地,是基础之牢。

以身作责。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乃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去模仿,父母做的好,才能给孩子树立威信。

许多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多看书、阅读,然而一些家长并没有注重自己的行为,本身并没有看书阅读的习惯,甚至有些家长整日徘徊于打麻将和酒桌中间,孩子没有好的榜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习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甚至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打麻将、喝酒等一些坏习惯,家长本身的交际固然重要,然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

如果家长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读书看报,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所以家长在养成教育中首先要做好表率,给孩子一个高大的背影。

放手教育。

小孩子在学走路时,大人刚松手的那段时间,孩子肯定会跌跌绊绊,频频摔跤,但若不松手,孩子就永远没有会走的一天。

当下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度呵护,一些家长宠爱孩子,甚至上小学还给孩子穿衣喂饭,孩子对家长就产生依赖性,不愿再自己动手去做事情。

家长从生活上替孩子想、替孩子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

思想上替孩子决定一切,孩子容易形成逆反心理,随之影响亲子关系。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必须在一张一弛之间把握住平衡,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适时夸赞。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而厌恶被否定和批评,孩子也是这样,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不断巩固发展孩子身上所有好的行为。

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肯定,那么坏的习惯和毛病就会受到排,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

一些孩子学习时总是很马虎,常常出错,家长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数落孩子,可总也改不了孩子这个毛病,一味的批评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不愿意去学习。

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给孩子讲明马虎原因的同时,每一次进步都适时的夸赞,孩子在精神上受到激励,自然就会不断进步。

教育就是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周 迅(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南宁 530021)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抓住小学这个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养成教育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 老师要对学生有“母亲般的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做到“诲人不倦”。

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字?”(《论语宪问》)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提出教师对学生要有“母亲般的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品德。

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第9页)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者的一生应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育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页)这些教导都告诉我们,做老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我们小学教师教学和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2 老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无论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老师给学生的行为规定一个目标或者要求。

这个目标或者要求尽量详细明确、具体,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执行。

如为了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就应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作业态度的严格要求。

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如能按此规范要求,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从而达到养成学生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3 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要学会“帮”、“扶”、“放” 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定出规矩后,老师首先要身体力行。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时,还要学会适时的阶段性教育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苏州市姑苏区清塘幼儿园沈晨玲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如同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怎样使这张纸变得色彩斑斓,生气勃勃,那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锤炼等方方面面的协作教育。

哪具体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进行一日活动的养成教育呢?叶先生朴实的话语中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给了我这样的启示:
1、要做到以人为本。

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目标无处不在,各类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能作为养成教育的内容。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遵守公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等,它们缺一不可。

我们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初步独立生活的能力。

受幼儿认知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局限,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方法应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征。

为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当幼儿将玩具收拾整齐后,教师不仅要表扬:“你们真是好孩子。

”“你们真爱劳动。

”还应当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们讲明道理:“玩具应当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

下一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很快旧能找到它们了。


2、要注意恰当的认知的培养。

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

实际上,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的行为,教他们如何轮流、合作、分享,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如何帮助别人。

幼儿的道德认识必然得到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正确掌握了社会的概念。

“玩具应当大家一起玩。

”“小朋友应该团结合作。

”这些指令和口号的要求,也就成了他们的观念习惯。

3、要以榜样的行为激励幼儿,时适时引导。

幼儿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容易收到好的成
效,有时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

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

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

比如:为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将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

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道理,幼儿就会照着去做。

一段时间以后保养栏中幼儿的照片会越来越多,洗手自然会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4、要注重环境熏陶作用。

“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不知不觉的熏陶和感染。

”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中,我们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整洁的环境,要善于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

如: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的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在洗手的水龙头旁帖上节约用水的图片,幼儿就会知道洗手时水开小一点。

在水桶前的地面帖上小脚印,幼儿就知道倒水时要不推不挤,按序等待等等。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知道一个心愿的满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快乐?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用心与爱去完成。

“谁曾与鸟雀分享喜悦,谁曾因虫蚁而动恻隐之心,谁曾同身边的孩子尽情欢呼雀跃,谁有极深远、广阔的同情心与绵绵无尽的爱心,谁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也就是孩子的幸福所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