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合集下载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完整版)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巧用溶解度曲线在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 2 课题中溶解度曲线是反应溶解度与温度数学表示法,是溶解度曲线概念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

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溶液的的状态。

1、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2、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线上的点表示该游弋上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

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

(归纳为5个字,就低不就高)1、某温度下将溶升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2、某温度下将溶降温。

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

(同温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

×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质量分数最大的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g+S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笨拙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等效法)×100%3、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S纵S纵+100g技巧引入:例: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其含义为。

(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

(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

此时溶液C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1)t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的物质的最大质量或体积。

溶解度与物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为了研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家通常会制作溶解度曲线,以直观地表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1. 直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几乎无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变化。

2. 正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吸热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正曲线变化。

3. 反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放热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反曲线变化。

以上三种基本形态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溶解度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并在坐标系中进行画图,以便直观地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二、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溶解度曲线向右移动。

但对于某些物质而言,温度的升高反而会降低其溶解度。

2. 压力:在大部分情况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通常在溶解度曲线的研究中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4. 其他因素:除了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其他因素如物质的晶体结构、溶液的浓度等也可能会对溶解度曲线产生影响。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寻找合适的溶剂和控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制定合理的溶解工艺:对于某些工业制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调整溶解度来控制产品的质量。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最佳溶解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三种溶液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1. 正常溶解度曲线:
正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曲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2. 异常溶解度曲线:
异常溶解度曲线是指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些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然后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一些非常规的化学现象,例如溶解热或者晶体结构的变化。

3. 饱和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在一定压力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的例子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会减小。

总的来说,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包括正常溶解度曲线、异常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解度曲线。

这些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控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曲线图是描述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图表。

通常,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通过绘制曲线来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溶解度曲线图可帮助我们了解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1.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的物质量。

通常,溶解度用质量百分比(如g/100g溶剂)或质量分数(如%w/w)表示。

2.分析曲线的走势首先,观察溶解度曲线的走势。

曲线可能是上升的、下降的或呈其他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曲线的走势来得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趋势。

–上升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通常用于描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下降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少,通常用于描述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3.确定反应条件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通常需要确定特定的反应条件,例如温度或溶剂的种类。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到相应的数据点,以便计算或推导出所需的结果。

4.利用曲线计算溶解度一些题目可能需要我们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计算某种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曲线上的数据点,并进行线性插值或直接读取数值来计算溶解度。

5.判断饱和溶液条件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我们还可以判断饱和溶液的条件。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而不能再溶解的溶液。

通过观察曲线图上的数据点,我们可以确定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以及可能出现的沉淀和溶液的稳定性。

6.考虑其他因素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压力、固体颗粒大小和搅拌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将其纳入考虑。

总结溶解度曲线图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一)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一)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溶解度曲线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描述了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

正文什么是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存在的溶质的物质量。

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研究溶液的饱和度,即在某一温度下是否能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曲线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 1. 双坐标图: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为纵坐标。

通过连接各点,可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 表格形式:将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 压力:对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小;对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明显影响。

- 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 - 判断溶液的饱和度: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 预测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某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为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 调控晶体生长: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可以调控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形态,溶解度曲线为实现晶体生长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尾通过本文对溶解度曲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不仅有助于理解溶解度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研中,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因此,熟悉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对于化学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不一样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随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一样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一样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同样。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是:(1)大多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添;(2)少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缓和,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3)很少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一样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淆物分别或提纯的方法,比如提纯NaCl 可用蒸发溶剂法,分别NaCl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边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 b、 c 分别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 t1℃时, a、 b、c 溶解度大小的次序是______。

(2) m 点表示在 t3℃下, a 溶液是 ______溶液, b 溶液是 ______溶液, c 溶液是 ______溶液。

(3) n 点表示在 t 2℃时, ______和 ______物质的 ______同样。

( 4)在 t 3℃时, a、 b、 c 分别在 50g 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 5)从 a 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 a 最好的方法是 ______;要从 c 溶液中提取 c 最好采纳的方法是______。

( 6)为了从混有少许的 c 物质的 a 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 a 可采纳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曲线。

以下是溶解度曲线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在标准状态下(即温度为0摄氏度,pH为7),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呈双峰形分布,即有两个峰值。

第一个峰对应于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第二个峰对应于更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然而,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呈单峰形分布,即只有一个峰值。

2. 溶解度曲线的温度依赖性: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或减少。

这种温度依赖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溶解度 = 常数× (1 + r ×温度)其中,常数是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常数溶解度,r是物质与温度的溶解度系数,即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溶解度变化率。

3. 饱和溶液温度:在溶解度曲线上,饱和溶液温度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的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是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第一个峰对应的温度。

4.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率,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特性。

溶解度曲线还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物质选择和制备。

5.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减小,但是速度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增加,速度更慢。

这种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 (a + b ×温度) / (1 + c ×温度)其中,a和b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常数,c是温度变化率。

拓展:除了双峰形和单峰形外,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溶剂类型等。

此外,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因此,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和规律对于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恒温蒸发溶剂 ④添加对应溶质 ⑤பைடு நூலகம்释溶液
A点的变动 向右平移
B点的变动
(2)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为B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 一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2、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右图中的 斜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孟永平
复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改变温度
不 饱 和 溶 液
2、恒温蒸发溶剂 1、增加溶质
饱 和
1、减少溶质
溶 液
2、增加溶剂
3、改变温度
改变一个条件使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移动分三种 情况:横向平移、垂直移动或者是沿着溶解度曲线 上下移动。
s
一、正常曲线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两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
a.

b.

c.A状态由两种不同途径变到B状态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填“是”
或“否”)。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
向5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
C点 (浓度)
D点 (浓度)
升温 向右平移至曲线,沿曲线下移 (先不变,饱和后变小)
沿曲线下移 (变小)
降温 向左平移 (不变)
向左平移 (不变)
加溶质(蒸发溶剂) 加溶剂
垂直上移至曲线,静止 垂直下移 (先变大,饱和后不变) (变小)
静止 (不变)
垂直下移 (变小)
三、例题解析
1、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 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 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 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例示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移动及训练专题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移动及训练专题

------------- C

A ------------ B
20
40
60
80 温度/ C
8、 (2008年重庆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 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 中的溶质是( C ) A.甲 C.丙 B.乙 D.丁
A --------------B -----------t1 t2
-------------------------------
18、 (07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 C.甲=乙>丙
B -------- A D --------- C
· E
11、 (2008年黄冈市)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D ) 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相等; B.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 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15、 (2008年太原市)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 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 A 正确的是( )
A
------C BFra bibliotek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 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 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A、硝酸铵 C、活性炭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3、下图为某固体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 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 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 点上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1、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 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 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 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例示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 A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恒温蒸发溶剂 ④添加对应溶质 ⑤稀释溶液 向右平移 B点的变动
(2)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为B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 一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2、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右图中的
斜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 D.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s
0
t
降温 向左平移 (不变) 向左平移 (不变) 加溶质(蒸发溶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溶剂 垂直上移至曲线,静止 垂直下移 (先变大,饱和后不变) (变小) 静止 (不变) 垂直下移 (变小)
点的移动
C点 (浓度)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2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A点饱和状态
A点变动情况
溶解度S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升高温度
沿着曲线下移
变小
降低
减少
不变
减少
降低温度
向左平移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蒸发溶剂(恒温)
不动
不变
不变
减少
减少
减少
稀释溶液
垂直下移
不变
减少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溶质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B点不饱和
B点变动情况
垂直上移至曲线,之后不再移动
不变
先增加,后不变(达到饱和状态)。
达到饱和之前(包括饱和)不变,继续蒸发,质量减少
减少
减少
稀释溶液
垂直下移
不变
降低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溶质
垂直上移至曲线后不动
不变
先增加(达到饱和之前包括饱和),后不变
增加(达到饱和之前包括饱和),后不变
不变
增加(达到饱和之前包括饱和),后不变
溶解度S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液质量
升高温度
先向右平移至曲线,然后沿曲线右下移
减小
升温到t3,(饱和之前包括饱和)W不变,饱和再继续升温W降低。
温度升高到t3(饱和之前包括饱和)质量不变,之后减少
不变
温度升高到t3,饱和之前包括饱和)不变,继续升温减少
降低温度
向左平移
变大
不变。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
相分离过程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当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时,会发生相分 离,产生固液或液液相分离现象。相分离过程会影响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溶质的性质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溶质的性质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也 会影响其溶解度。
02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温度对溶解度曲线点的影响
升高温度
溶解度曲线点向右移动,表示溶 解度增加。
降低温度
溶解度曲线点向左移动,表示溶 解度减少。
压力对溶解度曲线点的影响
增大压力
溶解度曲线点向右移动,表示溶解度 增加。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目录
• 溶解度曲线点的概念 •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 溶解度曲线点的应用 • 溶解度曲线点的实验研究 • 溶解度曲线点的理论分析
01
溶解度曲线点的概念
溶解度曲线的定义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物质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通常以温度为
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分离过程改进
溶解度曲线点有助于优化混合物 的分离过程,如蒸馏和萃取,从 而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结晶过程控制
溶解度曲线点可用于控制结晶过 程,以获得特定形状和大小的晶 体,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污染物去除
溶解度曲线点可用于指导污染物去除过程,如吸附和萃取,以提 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效果。
废水处理
溶解度曲线点可用于优化废水处理过程,如沉淀和过滤,以提高废 水的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
气体分离
溶解度曲线点可用于指导气体分离过程,如吸收和吸附,以提高气 体的分离效率和纯度。

九年级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学科,而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以九年级的学生为主体,对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一般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来表示。

例如,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2g,溶剂质量为10g,则溶解度为0.2。

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二、饱和溶液当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限度而无法再溶解时,这样的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热、搅拌或增加溶质来形成。

三、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曲线是反映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其特点如下:1. 曲线的上升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曲线的平台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保持不变,溶解度达到最大值,形成饱和溶液。

3. 曲线的下降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溶质逐渐析出。

四、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因素:1.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溶质的热运动能力,使溶解度增加。

因此,溶解度曲线上升段的斜率较大。

2. 压力:对固体和液体而言,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

但对于气体而言,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不同的溶质和溶剂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不同形状的溶解度曲线。

4. 溶剂的酸碱性:溶剂的酸碱性会影响其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变溶质的溶解度。

五、实际应用溶解度曲线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制冰:通过控制溶解度曲线,可以制定制冰浓度的标准,确保冰的质量。

2. 药物制剂:研究药物的溶解度曲线有助于制定合适的药物配方和剂量。

3. 工业制程:掌握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适的反应工艺和设备。

4. 环境监测:了解水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助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巧用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解决化学问题。

溶解度曲线是一种用数学方式表示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直观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技巧: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

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溶液的状态。

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

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

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

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100g+S×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XXX×100%。

举个例子: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解决以下问题:(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

此时溶液C 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的点。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溶解度曲线点的移动

2021/3/10
讲解:XX
4
三、例题解析
1、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 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 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 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 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例示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恒温蒸发溶剂 ④添加对应溶质 ⑤稀释溶液
A点的变动 向右平移
B点的变动
(2)将该溶液从状态A改变为B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 一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2021/3/10
讲解:XX
5
2、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右图中的 斜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s
一、正常曲线
点的移动
A点 (浓度)
B点 (浓度)
升温 向右平移 (不变) 向右平移 (不变)
0
t
降温 向左平移至曲线,沿曲线下移
(先不变,饱和后变小) 沿曲线下移 (变小)
加溶质(蒸发溶剂) 加溶剂
垂直上移至曲线,静止 垂直下移
(先变大,饱和后不变) (变小)
静止
垂直下移
(不变)
(变小)
2021/3/10
讲解:XX
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0
10
讲解:XX
3
二、反常曲线 s
0
t
点的移动
C点 (浓度)
D点 (浓度)
升温 向右平移至曲线,沿曲线下移 (先不变,饱和后变小)
沿曲线下移 (变小)
降温 向左平移 (不变)

溶解曲线原理

溶解曲线原理

溶解曲线原理
溶解曲线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随着温度的改变,测量其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溶解曲线的实验通常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通过观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现象来确定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在溶解曲线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溶质。

溶剂通常选择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适当溶解度的液态物质,而溶质则是我们想要研究的固态物质。

实验时,首先将溶剂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然后,将固态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观察溶质的溶解情况。

在不同温度下,通过测量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曲线。

根据溶解曲线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1.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剂的溶解度也会增加,即溶解曲线呈正斜率趋势。

2. 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可以分为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等多种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建立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方程,通过该方程可预测在其他温度下的溶解度。

3. 饱和溶解度:当溶解曲线上的溶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称为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
曲线上的最高点来确定。

通过研究溶解曲线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溶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这对于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以及溶液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