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预防 ppt课件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更换填写更换时间操作人姓名污染清洁患者洗澡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以防浸湿输液管在输血血制品脂肪乳后24h内或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更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及时拔除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2011年美国cdc指南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植入bundles洗必泰消毒皮肤维护bundle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酒精15m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28crbsi的后果增加患者病死率
循证医学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实践
多个不同角度采取措施,将几项策略捆绑在一起来提高循证医学指南的 依从性
PPT课件
30
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势在必行!
PPT课件
31
“When we all work together, we all win together”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20
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
PPT课件
23
穿刺点覆盖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选择敷料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置 管 后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感染例数
循证医学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实践
多个不同角度采取措施,将几项策略捆绑在一起来提高循证医学指南的 依从性
PPT课件
30
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势在必行!
PPT课件
31
“When we all work together, we all win together”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20
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
PPT课件
23
穿刺点覆盖无菌透明、透气的专用贴膜;
选择敷料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置 管 后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 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感染例数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PPT课件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查进行 综合判断。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 有效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 染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 痛苦和负担,预防措施的 实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节约医疗资源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可 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医疗效率。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不良 反应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 作用,特别是与导管材料、抗 凝药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
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选择依据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导管 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皮肤微生物定植、导管接头 污染、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等。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等)和导管因素(如导管类 型、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全身感染则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低血压等症状。
明确改进措施的责任人、时间 表和实施方案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 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调 整,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成果分享和经验总结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分享 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建立感染防控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医 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PPT课件
❖ 2.肺动脉插管时,应使用无菌套管进行保护。(ⅠB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9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1.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酒精、碘酒、聚维酮碘 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ⅠB类)
❖ 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应用含氯己定 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 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插管。(Ⅱ类) ❖ 3.根据插管目的、维持时间、了解相关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插管操
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选择导管种类。(ⅠB类) ❖ 4.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
(ⅠA类) ❖ 5.当静脉输液治疗可能要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PICC)。(Ⅱ类)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5
2011 急救 继教 培训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
(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 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类) ❖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 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类) ❖ 4.对于隧道式CVC放置部位,尚无适宜推荐意见。(未明确) ❖ 5.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部位,以 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PPT课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未 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导管材料和 设计,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 标准2:以下条件必 须均满足
1、不同时段抽血的2套或 多套血培养,所分离出的 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 症状或体征:发热(> 38℃)、寒战、低血压; 3、症状或体征及阳性实 验室结果与其他部位感染
无关。
• 标准3:以下条件必须均 满足
1、<1岁的婴儿不同时段抽血 的2套或多套血培养,所分离 出的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至少具有下列症状或体征 之一:发热(肛温>36℃)、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3、症状和体征及阳性实验室 结果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
4、加强导管的维护和管理
a、置管前后的皮肤消毒; b、加强床旁交接班,置管长度、日期 等; c、SAS、SASH,正压、脉冲封管[14]; d、合适的留置时间。
5、防止血栓形成
a、患者高凝状态[15]; b、防止管路打折受压; c、肝素使用量不足[16]; d、留置时间过长。
四、CLABSI的预防
参考文献
[16]张和平.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7(31):62 [17]钟亚,童莉.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1,21(5):3150
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
试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全称:(巴德三向瓣膜式)外周静 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途径:贵要、肘正中及头静脉 (B超引导下) 固定方法:敷贴固定 使用时间:7天到一年(长期输液) 操作者:护士 材料:硅胶或聚脲胺脂 定义: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 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综上所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6
CRBSI危险因素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
样的条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 导管种类(塑料>金属),穿刺部位(股 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 >锁骨下静脉)、放置方法(切开置管> 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个>2个>1 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 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 护理。
10
(2)4岁以上患者,预期长期(>30天) 血管输液,应在外周血管放置中心静脉导
管。
11
置管与护理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 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时不 应进行插管操作。需要长期置管(>30 天)治疗的病人术前要求洗澡并在手术 室植入。
12
置管与护理
穿刺点的选择: 外周静脉穿刺点的选择:下肢危险高于上 肢,手部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 中心静脉穿刺点的选择:股静脉>颈内静 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 脉。置管时间:<5—10天选用颈内静脉, >10天选用锁骨下静脉静脉。需要长时间 留置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用PICC。
13
CRBSI预防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 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 宜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 督医疗过程。
14
CRBSI的预防
植入 bundles 导管插入核查表 手卫生 穿刺点,避免股静脉 最大屏障保护 洗必泰消毒皮肤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 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 心静脉导管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穿刺部位 导管 长度 备 注 经外周中心静脉 导管(PICC) 隧道式中心静脉 导管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 ≥20cm 导管进入上腔静脉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 手术植入长期静脉化疗,血 液透析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 感染发生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 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 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
CRBSI危险因素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
样的条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 导管种类(塑料>金属),穿刺部位(股 静脉>颈内静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 >锁骨下静脉)、放置方法(切开置管> 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个>2个>1 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 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 护理。
10
(2)4岁以上患者,预期长期(>30天) 血管输液,应在外周血管放置中心静脉导
管。
11
置管与护理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 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时不 应进行插管操作。需要长期置管(>30 天)治疗的病人术前要求洗澡并在手术 室植入。
12
置管与护理
穿刺点的选择: 外周静脉穿刺点的选择:下肢危险高于上 肢,手部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 中心静脉穿刺点的选择:股静脉>颈内静 脉(右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 脉。置管时间:<5—10天选用颈内静脉, >10天选用锁骨下静脉静脉。需要长时间 留置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用PICC。
13
CRBSI预防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 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 宜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 督医疗过程。
14
CRBSI的预防
植入 bundles 导管插入核查表 手卫生 穿刺点,避免股静脉 最大屏障保护 洗必泰消毒皮肤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 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 心静脉导管
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
导管类型 穿刺部位 导管 长度 备 注 经外周中心静脉 导管(PICC) 隧道式中心静脉 导管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 ≥20cm 导管进入上腔静脉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 手术植入长期静脉化疗,血 液透析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 感染发生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 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 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ppt课件
半定量培养>15cfu/导管片断或定量培养> 10cfu/导管片断,同时从导管端培养出的细菌与 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
CVCs,外周静脉同时采血定量培养,两者细菌 浓度比例>5倍,且CVCs采血标本阳性时间比外 周标本灶2小时以上。
CRBSI的诊断
CRBSI诊断目前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
推荐意见十二: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A)
推荐意见十六:尽量选择一次性密闭式传感系统,并将压 力监测系统和液体输注途径分开(E)
推荐意见十七: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 静脉导管,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
推荐意见十八:仅有发热的病人(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 持续血行感染的依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部 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 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B)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2个 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培养瓶)应至 少接种20血液,最好是40ml;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 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不宜拔管时推荐
血标本采集:从置管中采集1份 从周围静脉取血1份 仅怀疑CRBSI时进行培养,不推荐常规导
推荐意见四:应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 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A)
推荐意见五:应格局病情与治疗需要、操 作熟练程度、相关导管并发症的多少来确 定导管置管部位(B)
推荐意见六: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床位B超 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B)
推荐意见七:定期更换周围静脉导管并不能作为 预防静脉炎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D)
对于成年的患者血培养,只采1份血培养是不允许 的,因为单一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很难解释
CVCs,外周静脉同时采血定量培养,两者细菌 浓度比例>5倍,且CVCs采血标本阳性时间比外 周标本灶2小时以上。
CRBSI的诊断
CRBSI诊断目前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
推荐意见十二: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A)
推荐意见十六:尽量选择一次性密闭式传感系统,并将压 力监测系统和液体输注途径分开(E)
推荐意见十七: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 静脉导管,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
推荐意见十八:仅有发热的病人(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 持续血行感染的依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部 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 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B)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2个 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培养瓶)应至 少接种20血液,最好是40ml;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 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不宜拔管时推荐
血标本采集:从置管中采集1份 从周围静脉取血1份 仅怀疑CRBSI时进行培养,不推荐常规导
推荐意见四:应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 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A)
推荐意见五:应格局病情与治疗需要、操 作熟练程度、相关导管并发症的多少来确 定导管置管部位(B)
推荐意见六: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床位B超 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B)
推荐意见七:定期更换周围静脉导管并不能作为 预防静脉炎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D)
对于成年的患者血培养,只采1份血培养是不允许 的,因为单一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很难解释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 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30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 率 与CVCs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 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 非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 4 生 率低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的性质 宿主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医务人员方面
PPT课件 12
导管的性质
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PPT课件
13
导管的性质
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
♦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PPT课件 27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
确诊 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①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 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 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②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 (导管血:外周血)≥5:1; ③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 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④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 上腔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的更换
如果病人有局部压痛或其它可能为CRBSI的 表现,应去除不透明的覆料并进行观察。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如病人出现静 脉炎的表现(如局部温度升高、触痛、红肿、 硬结、明显延静脉走向的条索或分泌物)或 者导管出现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导管的更换
任何导管插入点处的渗出物应行革兰氏染色 及常规细菌培养,评估免疫受损的患者还应 进行真菌和抗酸菌的培养。
给药设备的更换
静脉输液液体的管理要求
谢 谢 谢 谢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预防与控制
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遵守手卫生规范 选择适当的导管插入部位 实行适当的皮肤清洁消毒 实施导管插入及维护的培训
遵守正确的导管插入操作方法
实行适当的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遵守正确的导管插入操作方法 导管清洁 ---美国CDC
使用防护屏障
导管的更换
导管的更换
每天(24小时) )对置管部位情况进行评估, 透过覆料来触诊置管部位,看是否存在压痛, 如为透明覆料则直接观察。 纱布和不透明的覆料触诊后如没有明显的临 床感染征象则不需更换。
对于中心导管和动脉导管,若患者出现难以 解释的脓毒症,导管插入处出现红斑或化脓 时,应予拔除导管。
导管的更换
导管的更换
导管的更换导管的更换导管的更换 运用临床判断来确定是否更换那些可能成为 感染源的导管(对于那些只有发烧一种感染 征象的病人不要常规更换导管)。对于发生 菌血症或真菌血症,而感染源不像是导管引 发的病人不要常规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如果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化脓,应立即更 换。这是感染的指征。
导管的更换
手卫生和无菌术
手卫生和无菌术 泌尿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坚持无菌操作
导管部位覆料的选用
年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解析幻灯片PPT
Fig 5. CVC-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1999-2003, Brookdal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22
Silver-Chlorhexidine Catheters Used Since 1997
20
Jan '01: Silver-Platinum Catheters Introduced
(注:有和无隧道CVC的差别)
Dr.HU Bijie
7பைடு நூலகம்
发病机制(2)
• 导管材料
• 感染菌内在特性 • 细菌生物膜biofilm
2021/5/19
Dr.HU Bijie
8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 CR-BSI明显减少
Dr.HU Bijie
9
上海市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发病率减少约25%) 推行干预措施
肉眼观察,每天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对于使用纱布或不透 明敷料,除非患者有感染迹象如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CRBSI 迹象,否则不应揭除。(Ⅱ) 7.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热、痛、红或触感静脉索)、感染或 导管故障时,及时拔出外周静脉置管。(ⅠB)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 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 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 。(ⅠA)
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8. Hospital-acquired injuries – fractures, dislocations, intracranial injuries,
crushing injuries, burns, and other unspecified effects of external causes 医 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其他外 源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类)
四、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时,应进 行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患 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类)
五、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 料前,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 行皮肤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 碘酒、聚维酮碘或70%酒精。(ⅠA类) 2.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 表面的消毒剂已干燥。(ⅠB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指南亮点
1 2 3 4 5
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 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和浸有氯己 定的海绵敷料
十、全身性抗生素预防
不要在插管前或留置导管期间,为预防导管定植或CRBSI而常规全身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ⅠB类)
十一、抗生素/消毒剂软膏
在插管操作完成及每次透析后,在血液透析管出口处可使用聚维酮碘 消毒剂软膏或杆菌肽/短杆菌肽/多粘菌素B软膏。须根据制造商的建 议,保证透析导管的材料不会与油膏发生反应)。(ⅠB类)
一、教育、培训与人员配备
1.明确插管指征、正确操作和维护程序及正确感染控制措施。(ⅠA 类)
2.对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的相关人员对指南知晓和遵从程度进行周期 性评估。(ⅠA类)
3.只有接受过培训并证明有能力进行周围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维护 的人员才能被指派本项操作。(ⅠA类) 4.确保ICU适当的护理人员的水准。观察性研究表明,没有经验的护 士或患护比例增加,与ICU中插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相关。 (ⅠB类)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类)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 天更换敷料。(ⅠB类) 8.保证插管部位护理与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类) 9.对于>2个月的患者使用暂时性短期导管,在采 用基础预防措施后,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LABSI)率仍较高,则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 绵敷料。(ⅠB类) 10.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 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 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 插管部位。(ⅠB类)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ⅠA类)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 直至本问题解决。(Ⅱ类)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类)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导致真 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导管与 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类)
七、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少 CRBSI。(Ⅱ类)
八、导管固定装置
使用免缝合装置固定装置管
对于导管预计留置超过5天的患者,若采用综合措施仍不能降低 CLABSI率,推荐使用氯己定/磺胺嘧啶银或米诺环素/利福平包裹的 CVC。综合措施应包括至少有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教育人插入和维护 导管的工作人员、使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置管时使用含氯己定浓度 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ⅠA类)
十二、抗菌药物封管、抗菌 导管冲洗和导管封管预防
对于长期置管患者,虽然最大程度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但仍有多次 CRBSI史,可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溶液封管。(Ⅱ类)
十五、更换CVC、PICC及 血透导管
1. 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 感染。(ⅠB类) 2. 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评估。(Ⅱ 类) 3. 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来预防感染。 (ⅠB类) 4. 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更换。(ⅠB类) 5. 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有故障的非隧道式 导管。(ⅠB类) 6. 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操作前,须重新更 换无菌手套。(Ⅱ类)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5.对于须接受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采用造瘘或植入等 方式而非CVC。(ⅠA类)
6.使用超声引导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如果这项技术可用的话),以减 少反复插管试探次数和机械并发症。超声引导技术仅供接受过全面培 训的人员使用。(ⅠB类)
7.使用能满足病人处理的最少数量端口或腔道的CVC。(ⅠB类) 8.当无必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ⅠA类) 9.当遵守无菌技术不能得到保证情况下(如急诊放置导管),应尽快 更换导管,即48小时内。(ⅠB类)
二、导管及插管部位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CVC)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 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 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 的风险。(ⅠA类)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类) 3.当对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选择锁 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减少感染风险。(ⅠB 类) 4.对于血液透析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应避免选择锁骨下静 脉部位,以防锁骨下静脉狭窄。(ⅠA类)
三、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 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 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 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ⅠB类)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类) 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套。(ⅠA 类)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