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数学符号起源 (1)

数学符号种类 (2)

数学符号读法 (10)

数学符号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δ"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³",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²",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³"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²"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³"作为乘号。他认为"³"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ⅳ”表示根号。“ⅳ”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ↂ"表示相似,用"ↄ"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↉"、"ↅ"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任意号来源于英语中的any一词,因为小写和大写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将其单词首字母大写后倒置,如图所示。

数学符号种类

1、几何符号

↌ⅷⅶ↍↋ↆↄ△

2、代数符号

ⅴⅸⅹ~ⅼↅↇↈↃⅵↀ

3、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³或²),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ⅻ),交集(ⅺ),根号(ⅳ),对数(log,lg,ln),比(:),微分(dx),积分(ⅼ),曲线积分(ⅽ)等。

4、集合符号

ⅻⅺⅰ

5、特殊符号

ⅲθ(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ↂ△ⅶⅺⅻↅↆ±ↈↇⅰⅬ

ⅭⅮⅯ↖↗↘↙ⅷⅸⅹ

&; §

↎↏←↑→↓↔↕↖↗

ΓΔΘΛΞΟΠ΢ΥΦΧΨ

ΩΪΫάέήίΰαβγδε

ζηθικλμνξοπ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ⅼⅽ

ⅾⅿↀↁↂↃↄ↝ↅↆↇↈ↞↟↉↊⊕↋↌

↠↍℃

指数0123:o123

7、数量符号

如:i,2+i,a,x,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θ。

8、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Ↄ”是近似符号,“ↅ”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ↈ”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↉”),“ↇ”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Ⅾ”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ↂ”是相似符号,“ↄ”是全等号,“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ⅴ”是成正比符号,(没有成反比符号,但可以用成正比符号配倒数当作成反比)“ⅰ”是属于符号,“??”是“包

含”符号等。

9、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

10、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正负号“±”

11、省略符号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余弦(cos),x的函数(f(x)),极限(lim),角(ⅶ),

ⅿ因为,(一个脚站着的,站不住)

ⅾ所以,(两个脚站着的,能站住)总和(ⅲ),连乘(ⅱ),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r)(n) ),幂(A,Ac,Aq,x^n)等。

12、排列组合符号

C-组合数

A-排列数

N-元素的总个数

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阶乘,如5!=5³4³3³2³1=120

C-Combination- 组合

A-Arrangement-排列

13、离散数学符号

├断定符(公式在L中可证)

╞满足符(公式在E上有效,公式在E上可满足)

┐命题的“非”运算

ⅸ命题的“合取”(“与”)运算

ⅹ命题的“析取”(“或”,“可兼或”)运算Ⅾ命题的“条件”运算

A<=>B 命题A 与B 等价关系

A=>B 命题A与B的蕴涵关系

A* 公式A 的对偶公式

wff 合式公式

iff 当且仅当

Ⅽ命题的“与非”运算(“与非门”)Ⅿ命题的“或非”运算(“或非门”)

□模态词“必然”

◇模态词“可能”

ν空集

ⅰ属于(??不属于)

P(A)集合A的幂集

|A| 集合A的点数

R^2=R○R [R^n=R^(n-1)○R] 关系R的“复合”(或下面加ↅ)真包含

ⅻ集合的并运算

ⅺ集合的交运算

- (~)集合的差运算

〡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