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枯竭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干预探讨
如何面对职场中的职业枯竭问题
很多人在职场中待久了最大感想便是疲劳,这是职场进入到一个阶段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的去除了这种疲惫感,让自己从新找回工作的激情!
1、重新设置目标和重点-对于职场中感到彷徨的人来说重新寻找目标是让自己动起来的根本
2、分解工作-当我们疲劳的时候不妨试着把工作分解一下、让工作更有条理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都有办法来进行解决,而往往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来自自身,如果你在职场当中感到下面这样的一些问题与困惑,那么就说明你的职业枯竭期即使不在眼前,也为期不远了。它们是: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人际应激,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职业发展,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组织结构,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关系,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3、充分的放松-职场中人的疲劳多来自内心,所以生活中的放松十分必要。
4、合理的饮食-对于生活节奏普遍偏快的都市人来说,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是非常有帮助的。
5、专注-一次只完成一个任务,不要同时对很多任务进行处理,这样会让我们身心俱疲。
【分享自--敲墙简历】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
纳学 生 ; 将学 生工作 视为没 有感 情 的事物 对待 , 对学 生
产生麻木 、 冷淡的态度 。
3 . 个人成就感低 落。个人成就感低 落指辅导员倾 向 于对 自己产生 负面评价 , 感觉无 助 以及 自尊心下降 。感 觉到工作 中不再有 什么值得 去做 , 无法给 学生的生 活带
来更大变 化 , 而他们 的职业 所带 来 的诸 如金 钱 、 社会认
从而缺乏活力 和工作热情 ,并对 生活和前 景感到冷 漠 、
悲观 。
3 . 社会认可度 与辅 导员真正付出的差距 。辅导员 的 工作成效和个人 信心 的树立依靠社 会认可度 , 但往往辅 导员付 出的努力与所得到 的社会认 可度 不一致 。高校 同
龄教师 有相对 充裕 的时 间开展教 学 、 学研 究 , 不 断 科 并 提高学历 , 而辅导 员在有 限的时间 内除 了进 行 日常处理
高校 辅导员就 整体 而言积 极 向上 、 自信健 康 , 为高 校 的人 才培养和安全稳定 发挥着重 大作用 。然 而 , 近几
年来 , 高校辅 导员 队伍逐 渐呈 现 出不稳 定 的现 象 , 人员
流失现象较 严重 , 一些在 职的辅导员T作 状态 已经 表现
身兼数 职。“ 千条线一根针 ” 要求辅导 员具备较强 的思 , 维能力及组织 管理能力 。随着学生数量 的增 加 , 现在辅 导员与学生的师生 比越来越 高。 导员 在繁重 的事务下 辅 往往超负荷运转 。而学生工作具有 时间连续性 和空间广 延性 的特点 , 随时都有事情发 生 , 随处都有事 务关照 , 丁
关键词 : 导 员; 辅 自我 效 能 感 ; 队伍 建设 ; 业 枯 竭 职
职业 枯竭 , 也称 职业倦 怠或 心理枯 竭 , 是指 一种 在 工作重压下 身心疲 惫 的状态 , 是身心能量被 工作耗 尽的
如何在职场中处理职业发展停滞
如何在职场中处理职业发展停滞在职场中,我们都渴望不断晋升、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遭遇职业发展停滞的困境,感到前途迷茫、焦虑不安。
那么,当面临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这包括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技能水平、工作满意度以及与同事和上级的关系等方面。
仔细思考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能力的极限,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对于当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是否依旧充足。
工作表现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些任务或项目中的表现不够出色,就要认真分析原因。
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因为工作方法不当?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比如,如果是专业知识不足,那就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或者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来弥补短板。
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于打破职业发展的瓶颈至关重要。
除了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还应关注一些跨领域的通用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
这些技能不仅能够让我们在现有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积极参与团队项目,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主动承担一些领导角色,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对工作的满意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果对当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或者薪资待遇不满意,那么这种不满很可能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的动力。
此时,需要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是与上级沟通寻求调整工作内容,还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能够为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进与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寻求反馈和建议,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能力。
其次,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是摆脱职业发展停滞的关键。
根据对自身的评估,结合个人的兴趣和优势,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
员工工作倦怠原因及改进措施探析
员工工作倦怠原因及改进措施探析0714102-23 何倩一、工作倦怠的定义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
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
工作倦怠是一种潜在的可以逆转的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消除或缓解潜在工作压力源,可以使个体的工作倦怠程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为了有效的采取干预活动,组织有必要准确评估员工所面临的工作倦怠问题,对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压力源进行识别和做出对策分析。
二、员工工作倦怠的成因1、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支持与认可每个员工在企业的中作过程中,他工作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被社会所淘汰和歧视。
特别是走在前瞻方向的社会研究或社会技术,这些员工的压力就更大了,他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不然,容易产生情绪性工作倦怠,极大的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情绪性社会支持包括谈话、倾听、表达关心及同情,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的情绪性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作用也不同,较多涉及正性内容的有助于降低工作倦怠,而较多涉及负性内容的则会增加工作倦怠的程度。
(2)社会资源的运用社会资源的运用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运用。
物资方面,比如人力,财力,物力的运用。
精神的运用有社会认可,荣誉证书的颁发等。
资源分析理论将倦怠的影响因素分为需求和资源两大类,结果显示与需求相关的因素及社会资源的运用情况是造成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的主要原因,而与资源相关的因素则可以用来支持员工个人,以减缓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的加重,同时与资源相关的因素也是减缓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主要因素。
2、组织环境因素(1)工作环境和氛围企业工作场所的情况,比如是否舒适,空间的大小是否适宜,噪音是否过大,场所的采光情况怎样,布置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员工充分的工作自主性而不是组织的强烈干预等。
如果环境过于压抑,很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进而使得员工倦怠的增加。
企业的文化是否能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是否能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样的企业氛围是否是员工所喜欢的。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一)角色冲突辅导员不仅是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着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角色的模糊性让辅导员职业处在一种尴尬的地位。不只如此,实际工作中,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不仅是思想上的指导者,也是学习上的辅导老师、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悲伤忧愁时可找辅导员倾诉、遇到安全问题时 可向辅导员寻找保障。对校方来讲,辅导员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证,对家长来说,辅导员是道德的楷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校的几乎一切问题。是学生的“高级保姆”。由于各个角色的特性和责任不同,辅导员需要在这些角色之间不断转换,部分辅导员感到苦不堪言,导致情感枯竭、生理和心理疲劳、失去个性、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等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二) 实施组织干预,激发工作热情
l 保证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不高是职业倦怠产生的直接诱因,凋查表明,辅导员工作年限越长,和相同年限的科研教学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差越大。
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工作的特殊性,适当增加岗位津贴,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辅导员的收入水平根据年限有相应的增长空间,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关注辅导员的生活环境,帮助解决辅导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4 提供发展平台 高校必须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追求.建立良好的职业前景,在职称洋审中 应当采用单列指标,独立评审的模式,评价标准应当与辅导员的T 作实绩相结合。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科研项目,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和交流活动。拓宽辅导员的成长渠道,让辅导员成为高校党政干部的“蓄水池”。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和本人的个性,实行分类培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建立转岗分流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辅导员岗位上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是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人才优化组合的外在表现,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影响工作稳定的前提下,促进辅导员岗位的合理流动,保持辅导员岗位的动态稳定。
出版社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措施探析
,
方案
、
营销 方案等方 面 进 行有效 的
.
议 和思 路
。
.
为延 长 图书 的生 命 力 出
。
。
编辑 要 收 集并 整 理 好 读
.
修订和 补充
传
、
确保 图书的后期宣
。
谋划策 所 以 编辑要 在 尊重作者 和
尊重 读 者 的基 础 上
.
者 的反 馈 信 息
分析 了 出版 社 编 辑产 生 职 业 倦 怠 的 主 要 原 因
并据 此 提 出 了 针 对性 的 干 预 措 施
关键 词
:
出版 社
编辑
职 业倦怠
会 的召 开
.
职业 倦怠逐 渐成为
。
一
个
采用 冷 漠
、
忽视 的态度
.
;
③无 力 感
专业 名词 流行起 来
职 业 倦 怠
bu
r l3 O U
.
美 国社 会 心 理
作 中蕴 含 的 艺 术 性 和 创 造 性
一
就 随
工
战战 兢兢
、
如履 薄冰之 感
而且
。
的原 因 分 析
马 勒 诗 和 雷 特
19 9 7 ( L e it e
r
很难
直持有 旺 盛 的 工 作 热 情
。
目前 大 多 数 出 版 社 的 分 配 机 制 又 决
着 成 就 感 和 满 足 感 的 日渐 流 失
者 建 立 了 良好 的 互 动 关 系 后
作者
其次
场
、
,
以 及 内容 文 字 的 安 排 是 最 熟 悉 不 过
如何应对职业枯竭-最新文档资料
如何应对职业枯竭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职业中,因为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情绪体验会造成身心疲惫和消耗状态。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职业枯竭的高发时期,很多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显现出职业枯竭的症状。
1、职业枯竭发展过程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职场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逐渐产生的。
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1“蜜月期” 我们在从事一份工作之初,通常是充满着热情和斗志,对工作有着美好的期许,自身也全力以赴得投入,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样,这就是“蜜月期”。
1.2“适应期” 随着我们对于工作慢慢上手、熟练,慢慢进入角色并已习惯了频繁重复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工作之间彼此适应,这就进入了“适应期”。
1.3 “厌倦期” 当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感觉到工作内容的单调、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进而对职业产生了倦怠之感,但是晋升机会还没有完全消失,存有一丝渴求,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工作的“厌倦期”。
1.4“挫折期” 当晋升机会完全丧失,个人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则对工作再也提不起一点热情,同时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这就是工作的“挫折期”。
1.5“淡漠期” 对企业的任何人、任何事都高高挂起,无关痛痒,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症状,就是淡漠期”。
职业枯竭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
在职业生涯中,这个过程可能出现一次或几次,也可能不出现,也就是没有出现过职业枯竭症状。
也不是每次都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有的时候到了第三或第四阶段又会回到第一个阶段,这都取决于我们个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修炼,了解职业枯竭的发展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消解其中症状有很大帮助。
2、职业枯竭产生原因2.1社会因素企业是员工生存的微观环境,社会则是员工生存的宏观环境,职业枯竭的产生一定有社会的大背景因素。
职业枯竭的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
职业枯竭的表现原因与应对措施栗继祖|文职业枯竭(Job Burnout,亦译为工作倦怠)是职业压力的极端状态。
一般认为,职业枯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职业枯竭的研究始自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奇(M aslach )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Em otional W ork),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忱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
随着社会的变迁,职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丧失冲劲和动力,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甚至体验到身心俱疲及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显然这标志着已出现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最具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维度理论是马斯拉奇(Maslach )的三维理论。
马斯拉奇认为: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Em otional E 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状态”“个人成就感状态”3 个维度展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
调查对象覆盖全国主要行业和区域,能够反映目前中国各行业职工工作倦怠状况的基本情况。
其调查数据表明:有74.6% 的被调查者表现为轻度的工作倦怠;有近43.2% 的被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倦怠;有10.8% 的被调查者出现严重工作倦怠。
也就是说,10 人当中有 1 人出现严重的工作倦怠现象。
分析 3 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为:情感衰竭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 27% 的职工有较严重的情感衰竭;有61%的职工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精疲力竭,表现出中度情绪衰竭;仅有 12% 的职工情感衰竭程度较低或没有。
去个性化(玩世不恭)调查结果显示,28% 的职场人士对待工作表现出严重的玩世不恭状态,48% 的职场人士中度的玩世不恭。
职业枯竭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干预探讨
职业枯竭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干预探讨【摘要】职业枯竭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尤其在工作压力巨大的医疗卫生领域,这一现象更是频繁发生。
很多学者对医生职业枯竭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论述,但对这一现象发生的不同阶段如何干预,未曾谈及。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医生;职业枯竭;阶段性;干预“职业枯竭”一词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的。
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
这一定义的提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和回应。
maslach 等提出了工作枯竭的多维概念:即枯竭感,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情感疏远(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缺乏(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2]。
职业枯竭可普遍发生在各个不同的职业领域,尤其是对于医生这一服务对象为患病人群的特殊职业来说,影响巨大。
关于职业枯竭的原因,西方学者cordes 和dougherty(1993) 将其分为3 个主要类别:个体、职业和组织水平[3]。
医生工作枯竭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国际上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
1. 职业枯竭的阶段性特征职业枯竭的形成过程是职业个体的身心能量被逐渐消耗,直至枯竭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呈阶段性的。
许燕认为职业枯竭经历五个阶段[4]:蜜月期:对工作和自己的能力颇为满意,工作热情旺盛。
能量耗尽期:工作乐趣减退,精疲力竭,开始出现失眠等症状。
慢性症状期:过度工作导致身体频繁不适,容易激怒或变得抑郁。
危机期:生病导致无法工作,社会关系也因工作问题而受损。
受创期: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更为严重,威胁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
2. 医生职业枯竭不同阶段的干预2.1 蜜月期——安全隐患阶段2.1.1 特征与表现:2.1.1.1 人口结构特征:常见于刚参加工作1-3年的住院医师,此时的年轻医生刚脱离学校的理论阶段,正式以独立的姿态进入临床工作阶段,对他们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与对策问题研究
会 存 在 极 大 的 危 害 。 本 文 以 职 业 枯 竭
对 个人 、家庭 、 业和 社会 的危 害 为 出 企
维普资讯
职业枯竭产生的 原因与对策 问题研 究
岳文赫 沈 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O 8 1 1 6
期 的 热 情 被 逐 ’耗 尽 。长 期 在 一 种 低 沉 、 惭 繁 重 、 调 和简单化 的状态 中工作 , 导 单 会
缺少理 解 、支持 和配合 致使 人 际关系 复 理 保 健 。 善 工 作 环 境 , 备 必 要 的 交 通 改 配
杂 、 感 消 耗 尤 为 突 出 , 些 都 是 出现 职 工 具 、 代 化 的 办 公 设 备 和 同级 之 间 、 情 这 现 上
业 枯竭的重要 原因 。
一
、
职 业枯竭 的危 害
下级 之间 的无 障碍的 沟通 手段 ,彼此理
解和温 暖 、 获得热情 洋溢 的生命情调 , 提 根 据 马 斯 洛 的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当 人 高 员 工 的 满 意 度 。 于 个 人 来 说 可 导 致 身 心 亚 健 康 状 态 ,表 的 较 低 层 次 需 求 得 到 满 足 以 后 , 必 然 会 2 、改变工作方式
致 员 工的 能动性 下降 ,继 而引 发成就感
下 降 ; 员 工 的 职 业 发 展 得 不 到 更 好 的 发 展 空 间 ,产 生 职 业 枯 竭 。
3 员工个人素质缺乏适应性 人的性格是一个人对 客观现实的稳定
呼叫中心职业枯竭及措施研究
呼叫中心职业枯竭及措施研究职业枯竭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尤其在人际接触频繁的服务行业,这种多因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情绪体验、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而造成的身心疲惫和超负荷消耗状态已十分明显。
呼叫中心作为通过电话向客户销售商品,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深受影响。
呼叫中心的工作需要员工有饱满的热情、敬业的态度、专业的水平,而随着职业枯竭症状的加剧,这些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寻找缓解或消除员工职业枯竭的策略变得紧迫且重要。
1 职业枯竭的概念职业枯竭(Job burn-out)又称职业倦怠,1974年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H.J.Freudenbeger)首次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由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
中国一家职业咨询事务所做过一份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经常感到“心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仅是为了生存。
确实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职业枯竭的高发期阶段,现代人尤其是喜欢新、奇、特的80后和90后对工作的厌倦时间越来越短。
这一现象在呼叫中心这个工作重复性高、身心压力剧增的行业里尤为严重。
2 呼叫中心员工职业枯竭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呼叫中心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绝大多数员工的工作以执行为主,有严格的标准和录音监控,致使员工自主性差,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上级安排,久而久之其积极性和成就感就会降低。
此外工作的内容相对机械重复,且强度很大,时间不固定,经常需要倒班或通宵,这些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和厌倦的心理。
再加上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获得职业发展,这也容易导致枯竭。
而枯竭的结果就会直接表现为员工感到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低,无成就感,甚至选择离职。
加拿大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枯竭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
呼叫中心行业里存在着大量的“睡人”,这从一线员工流失率中也能看出端倪,在很多企业年流失率50%属正常现象,有的企业甚至超过100%。
职业枯竭成因与对策
职业枯竭成因与对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职业枯竭日益严重,已成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
一、职业枯竭的原因“职业枯竭”最早起源于美国,原意是指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讨厌工作的状态,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指在不能产生所期待的奖励关系时导致的一种疲劳或挫折状态,源于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早期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侧重于服务行业,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时代的发展,这一概念被修正扩大,由“助人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心理咨询师等扩展到几乎所有职业。
它通常发生在如下类型的地区和人群:工作节奏快、人口密度高的大中城市;已在职场中工作5~7年且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技能的人;“高压”群体,如电脑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新闻工作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群体;“自我期望较高但自我评价较低”的群体。
职业枯竭主要由外部和内部原因所导致:(一)外部原因1、社会竞争激烈。
职场如战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中国社会由“大锅饭”式的公平社会进入竞争社会以后,其激烈程度较其他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事业进步和改善经济条件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和劳动强度,使许多人有深深的危机感,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2、组织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足。
相对于美国式的个人主义文化,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对成员个体的尊重不够,提倡一种以牺牲个人及家庭幸福为代价的“奉献精神”,多数组织侧重于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侧重于现实激励而忽略长远激励。
3、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
在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人才高消费的背景下,组织成员处于不利的博弈地位,只能忍受种种不公平。
4、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回报小于付出,易产生职业枯竭。
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脑力和情感的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如教师、医生、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其情感和脑力付出得不到充分的补充,其紧张情绪得不到缓解,易发生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几个阶段
职业枯竭的几个阶段职业枯竭: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经常、亲密的服务性职业中,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心情体验会造成心身疲乏和消耗状态。
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渐渐产生的,职业的状态一般会经受以下的五个状态:“蜜月期”个人有旺盛充分的精力,工作有很高的.热忱和期望值,同时对工作的满足度较高;“适应期”开始接受正常的工作内容。
渐渐进入角色并已习惯了经常重复的工作内容;“先期厌倦期”开始对稳定的工作方式、乏味的工作内容及单调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倦怠之感,但是因对个人晋升机会的渴求还没有完全丢失对工作的主动性;“后期挫折期”个人的自信心受到威逼,对工作的热忱、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消减:涌现了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淡漠期”个人无法继续工作,涌现严峻的心理衰竭状况,对四周人、事表现出极端的麻木不仁、冷漠立场。
了解职业枯竭的演化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和消解其中症状的困扰有很大援助。
职业枯竭状态测试题请对下面的问题做出“YES”或“NO”的回答。
1.你的心情改变无常,并常常感到稀里糊涂的担忧。
2.你总感觉自己的精力透支,常常有即将“坍塌”之感,失眠现象严峻。
3.你的记忆力糟糕、思维迟钝、留意力不集中。
4.脾气急躁,为一点小事动怒。
5.常常加班,每天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
6.常常胃痛、头痛、背痛,感觉全身乏力。
7.一想到上班心情就低落,总是盼着假期快点到来。
8.和同事关系焦灼,想到见上司就发憷。
9.户外活动明显减削,对家务活也提不起精神,过分贪睡,饮食不规律。
10.自我评价降低,常常有失败感和无能为力感。
对于以上题目,假如你做出“YES”回答的问题已经达到4个,那说明职业枯竭症虽然没有侵入你的生活,但已经为期不远了;假如你做出“YES”回答的问题已经高达5个或者5个以上,那说明职业枯竭症已经侵入了你的生活。
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处理职业滞后和停滞
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处理职业滞后和停滞职业生涯中的不断前进,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
但是,有时候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感到一些职业滞后或职业停滞。
这对于职业者来说,是非常沮丧和困惑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处理职业滞后和停滞的问题,并找到推动自己职业进步的方法。
一、了解自己的职业状况在职业滞后和停滞时,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状况。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想要的和实际拥有的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得出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案来弥补这些缺陷。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优势和职业劣势,并且找到迈向下一个职业阶段的方法。
二、此时不宜有畏惧和掉队的感觉通常,职业滞后和停滞都意味着你正在失去你曾经拥有的竞争优势。
但是,请不要害怕这种失去感。
你需要对此进行坦然面对,这可以推动你走向更加积极和富有生产力的方向。
你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加强规划,找到在被自己的职业状态再次提升之前能够实现的目标。
三、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一个具备领导才能的职业者,总是比那些只具备技术技能的职业者更容易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
要注意,良好的领导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需要不断磨练和提升。
你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管理和指导他人,如何建立可靠的工作网络,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
这种领导才能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快地帮助你从职业滞后和停滞中恢复过来。
四、投资自己的教育和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知识,让你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并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
不论是通过参加全职课程来获得更深入的知识,还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来掌握新技能,我们都应该持续学习和扩大我们的技能范围。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
五、运用导师关系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导师关系是一种双方都能从其中获益的良好关系。
一个导师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职业建议,指导你进行职业规划,并为你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源。
面对职业生涯进展停滞的策略与思考
面对职业生涯进展停滞的策略与思考职业生涯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不仅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思考和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策略。
然而,有时我们会陷入职业生涯进展停滞的困境中,感到迷茫和无力。
本文将探讨面对职业生涯进展停滞时的策略与思考,帮助我们摆脱困境,找到新的方向。
一、认清现状与原因首先,为了寻找职业生涯进展停滞的策略,我们需要认清当前的职业状态以及导致停滞的原因。
这可以通过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审视个人的职业目标是否与现状相符,是否存在技能与知识的短板,是否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等。
只有明确原因,我们才能精准地制定应对策略。
二、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认清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可以是薪资待遇的提升、职位的晋升、技能的提升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行动计划,并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动力和方向感。
三、加强自我学习与提升面对职业生涯进展停滞,自我学习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无论是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技能,还是定期阅读行业相关书籍和文章,都可以使自己保持在职业上的竞争力。
此外,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主动承担新的项目或任务,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
四、积极寻求反馈与指导在职业生涯中,寻求反馈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与同事、上级或职业导师进行交流,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培训班、职业发展讲座等机会,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指导和建议。
五、拓宽人脉与社交圈在职业生涯中,拓宽人脉与社交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加行业相关的活动、社交聚会等,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同行和专业人士。
他们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职业机会,还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职业。
六、调整心态与保持积极乐观最后,面对职业生涯进展停滞,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需要正视困难和挑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
如何处理职业瓶颈与职业困境
如何处理职业瓶颈与职业困境职业发展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但不同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却是千差万别的。
有些人可能会在职业上取得不俗的成就,但也会遭遇职业瓶颈和职业困境,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挫折。
如何处理这些职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文将对职业瓶颈和职业困境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
一、职业瓶颈职业瓶颈指的是职业发展遇到的障碍或限制。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职业瓶颈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瓶颈通常会导致职业生涯的停滞不前、职业进步缓慢、工作压力增加等问题。
那么如何处理职业瓶颈呢?1.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职业瓶颈出现的时候,需要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有些时候,职业瓶颈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存在一些缺陷或者不够完善。
因此,在处理职业瓶颈的时候,需要回到职业规划的起点,重新梳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路径、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2.增加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是处理职业瓶颈的一种有效方法。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职业技能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你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和更新,就会更容易应对职业瓶颈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还会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3.积极寻求职业发展机会处理职业瓶颈的另一个方法是积极寻找职业发展机会。
如果你的职业瓶颈是在当前工作环境下出现的,那么考虑跳槽或者寻找其他职业机会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寻找新的职业机会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职业规划和充分准备,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去面对新的职业挑战。
二、职业困境职业困境指的是职业生涯中遭遇到的某些危机或挑战,可能会对职业生涯甚至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职业困境与职业瓶颈的区别在于,职业瓶颈通常是发展进程中的某个阶段遇到的困难,而职业困境则可能更为严重,是亟待解决的危机和挑战。
1.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处理职业困境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重新定位。
在遭遇职业困境之后,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和职业理念。
职场法则:如何面对职业枯竭
职场法则:如何面对职业枯竭
日益加剧的职场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不少职场人的冲劲、热情渐渐消失殆尽,并出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舒服,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枯竭症。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竞争压力更加剧了这种职业枯竭感的蔓延。
无论是年青人还是中年人都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都需要社会的认可、需要成就感。
当工作无法带来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有深深的失落感。
并难免出现职业枯竭的现象。
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工作的轻车熟路,挑战就越来越少,对工作的新鲜感也逐渐丧失,就容易造成厌倦和乏味。
另外,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少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模糊起来,变得机械而漫无目的,也会使工作失去工作乐趣。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找回工作中的乐趣呢?并驱赶走职业枯竭。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
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用知识,技术,能力武装一个人是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信,充实的关键。
另外,还要学会享受生活。
当在工作中受到压力威胁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生活中,寻求工作以外的乐趣。
多和家人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约上朋友去远途旅游,开阔视野;去参加体育运动,强壮身体,保持活力。
身体放松了,心情愉悦了,才会从低谷中走出来。
当内心承受巨大压力、需要排解出来的时候,最好找家人或朋友去倾诉,把心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
一方面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得到一些好的建议和帮助。
如果自我无法调整,还可以去求助*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
总之千万不要自己憋着,良好的发泄是舒缓压力的好办法。
职业倦怠 想方设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
职业倦怠想方设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职业瓶颈似乎是职场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很多人在工作工作到一定时期后,就会遇见一些难以突破的局面,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任务变得难完成。
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有的人选择了放弃,没有想方设法去突破职业发展瓶颈,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严重干扰了生活;有的人则积极努力寻求突破,战胜困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规划,实现职业梦想。
职业发展瓶颈并非无法逾越的障碍,(智通人才网)提醒各位职场人,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遇见瓶颈期时首先要放下焦虑的心态,正确面对自己的瓶颈状态。
从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梳理一番,做好规划,不仅有效的让自己解压,还能打开更为广阔的职业前景。
案例一大学一毕业,文浩就来到了上海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到现在部门的工作能手,也有五、六年时间了。
现在的他,更重要的是努力拓展事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福祸双栖,负责事务游刃有余的他面对公司晋升环节却头痛不已。
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他感到疲惫并影响工作热情,似乎职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怎么也上不去了,对自己如何往下一个阶段发展既迷茫又有点力不从心。
如何才能使自己仍然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怎样才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对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无法把握,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危机感。
案例二阿利大学毕业后,就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民营的通讯公司做研发工作。
但工作了大半年,却失去了当初的豪情壮志。
阿利感觉到在现在的企业做研发工作虽然有一定压力,但还能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进取精神。
不过从职业性格来看,他觉得自己更适合做突变性强的工作,所以内心里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到不满足,总感到工作太过单一,没有前途,在阿利看来,公司基本没有任何**,完全靠传统的师徒面授方式,而由于阿利在团队协作方面做得不够好,性格与师傅不和,似乎已经到了瓶劲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枯竭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干预探讨
【摘要】职业枯竭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尤其在工作压力巨大的医疗卫生领域,这一现象更是频繁发生。
很多学者对医生职业枯竭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论述,但对这一现象发生的不同阶段如何干预,未曾谈及。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医生;职业枯竭;阶段性;干预
“职业枯竭”一词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的。
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
这一定义的提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和回应。
maslach 等提出了工作枯竭的多维概念:即枯竭感,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情感疏远(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缺乏(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2]。
职业枯竭可普遍发生在各个不同的职业领域,尤其是对于医生这一服务对象为患病人群的特殊职业来说,影响巨大。
关于职业枯竭的原因,西方学者cordes 和dougherty(1993) 将其分为3 个主要类别:个体、职业和组织水平[3]。
医生工作枯竭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国际上目前没有明
确的说法。
1. 职业枯竭的阶段性特征
职业枯竭的形成过程是职业个体的身心能量被逐渐消耗,直至枯
竭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呈阶段性的。
许燕认为职业枯竭经历五个阶段[4]:
蜜月期:对工作和自己的能力颇为满意,工作热情旺盛。
能量耗尽期:工作乐趣减退,精疲力竭,开始出现失眠等症状。
慢性症状期:过度工作导致身体频繁不适,容易激怒或变得抑郁。
危机期:生病导致无法工作,社会关系也因工作问题而受损。
受创期: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更为严重,威胁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
2. 医生职业枯竭不同阶段的干预
2.1 蜜月期——安全隐患阶段
2.1.1 特征与表现:
2.1.1.1 人口结构特征:
常见于刚参加工作1-3年的住院医师,此时的年轻医生刚脱离学校的理论阶段,正式以独立的姿态进入临床工作阶段,对他们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机
遇。
面对全新的生活,他们精力充沛,蓄势待发。
2.1.1.2 主动需求与被动接受致使医生工作量过大
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使得年轻的医生们工作热情高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加班加点甚至连
续工作2-3天不休息也不会感觉疲惫。
除了自身主动学习业务工作,他们同时还是各项集体活动中的主力。
于是主动因素与被动因素相结合,以及“能者多劳”的常态思维,使得年轻的住院医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2.1.1.3 生活结构安排不合理
很多年轻的医生不会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对所有的事都同样重视,要求完美。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的铺张,造成必然的浪费。
结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
精力上的无谓消耗,为日
后“职业枯竭”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1.1.4 忽视心理建设,高估个人承受力
紧张和忙碌常常会让人失去和心灵对话的时间,过于重视成绩的取得往往会忽视内心的承受力。
有些医生对紧急情况的危险及后果估计不足,却过高地估计了自身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外界压力
和负面影响的承受力。
2.1.2 干预措施:
2.1.2.1 个人调整
使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调整工作节奏。
公私分开,主次分明。
懂得拒绝与接受。
重视自我定位,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工作
的风险,居安思危,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度忧虑。
2.1.2.2 组织干预
组织上应给予医生们充分的尊重,不加压,不强制。
关心个人生
活,重视心理建设和引导工作。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差错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在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提供安全保障,为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实际工作环境提供一切条件。
2.2 能量耗尽期和慢性症状期——渐进发展阶段
2.2.1 特征与表现:
2.2.1.1 生理耗竭此阶段是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临床症状表现突出,如: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在下降。
甚至从单纯的自我感觉疲劳、虚弱,转变到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症状,如头疼、腰酸背疼;消化不良,胃痛,腹泻或便秘;失眠,易醒,入睡困难;情绪化地暴饮暴食,时而厌食等等。
身体频繁不适,容易激怒或变得抑郁。
2.2.1.2 心理疲惫工作乐趣减退,效率降低。
开始对一直坚持的理想和目标产生怀疑和动摇。
开始对稳定的工作方式、乏味的工作内容及单调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倦怠之感,但是还没有完全丧失对工作的主动性。
失去以往的工作热情和耐心,疲倦的姿态、厌烦焦虑的情绪迁延至家庭关系当中,常常造成家里家外一团糟的尴尬局
面。
似乎有种“天下之大,无我容身之地”的悲观感觉。
2.2.2 干预措施:
必须寻求改变,主动地争取休息的时间,用充足的睡眠和专业以外的知识充填自己的头脑;用工作关系以外的社会关系修复自己的心灵。
适当运动,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
主动寻求心理安慰。
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处境,并积极地采取补救措
施,才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2.3 危机期和受创期——触底崩溃阶段
2.3.1 特征与表现:
危机期:生病导致无法工作,社会关系也因工作问题而受损。
受创期: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更为严重,威胁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
当原本就处于“崩溃边缘”却勉强维持“正常”工作时,若遇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或个人发展的瓶颈、上级的压力、甚至仅仅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感冒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个人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精神上的完全崩溃,极度焦虑、抑郁,不能从事本职工作,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
2.3.2 干预措施:
改变工作环境,给予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压力,平复情绪,重建自信。
需要家人、领导、同事、朋友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帮助。
严重的还需借助药物和心理专家的治疗。
除了以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衰竭”发生后,还可能存在一个“恢复期”。
也就是说当达到心理衰竭的极限之后,如果这个个体还存在而非消亡,那么,就有可能会从极度的“绝望”中萌生“希望”,重新获得前进的动力。
我想说,医生的职业精神始终倡导“牺牲、奉献、无私、博爱”,但医生不是“太阳”,不能一味的付出。
医生一样需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需要来自家庭、组织、社
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j. staff job-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 30(1): 159-165.
[2]christina maslach, wilmar b. schaufeli, et al. job burnout[j]. annurev psychol, 2001(52):397-422.
[3]李媛. mbi 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及上海市职业枯竭调查与分析[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4]许燕. 从职业枯竭看学者健康[j]. 科学中国人,2005,(8):13-16.
作者单位:101300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