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及时发现、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2、参考文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 年卫生部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 年卫生部发3、内容:3.1定义3.1.1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包括泛耐药细菌和全耐药细菌。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耐药菌株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MRSE)、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青霉素耐药淋病奈瑟菌等。
3.2监测与报告3.2.1 临床医师、护士在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变更时及时采样(包括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时发现并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3.2.2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及时电话报告院感科及有关临床科室。
3.2.3 院感科专职人员做好目标性监测,协同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及感染趋势分析。
3.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3.3.1 抗菌药物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使用条例》的规定,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避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3.2 重视病原学检查做到有样必采,尽早确定致病菌,依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根据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对时间/浓度依赖型的药物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案,规范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和疗程。
3.3.3 发现以上多重耐药菌株应高度重视,建议请感染疾病科医师或抗菌药物指导小组成员会诊,及时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的及时诊断与报告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依据细菌药敏结果,做出是否为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判断为多重耐药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做好“接触隔离标识”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2、各科室医师接到检验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准确判断该多重耐药菌是感染、定植或污染。
3、诊断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查看微生物室发布的多重耐药菌检验报告单及医师上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核实诊断。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1、手卫生科室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
2、接触隔离措施(1)对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入住,而微生物检验样本结果未回时,科室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并及时采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若患者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则继续实施隔离措施;若间隔24小时两次培养均未检出多重耐药菌,且患者病情趋于好转,感染得到控制,方可解除隔离。
(2)科室在接到多重耐药菌检验报告单时,医师立即开具“接触隔离”医嘱,首选单间隔离,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条件受限时,采取床旁接触隔离。
严禁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
(4)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保障医院患者、职工和访客的生命安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资源保障1. 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足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水平;2. 提供充足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设备,确保医废得到安全处理;3. 提供充足的感染控制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4. 保证医院的清洁消毒设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消毒效果良好。
第三章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手卫生、带口罩、戴手套等;2.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3. 定期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等;4. 对医院的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避免医疗废物感染的传播;5. 加强医院员工的感染控制培训,确保他们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执行;第四章医院感染控制监测1. 设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小组,定期对医院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对有可能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3. 对医院的环境、设备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消毒效果;4.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控制能力;第五章突发事件应对1. 如果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2. 对发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3. 对医院的环境进行立即消毒,确保暴发事件的控制;4. 对医院的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第六章法律责任1. 对违反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人员,分别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2. 对患者在医院感染中死亡的,医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对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中受伤的,医院应负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第七章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2. 本制度解释权归本医院管理层。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周围区域进行医疗活动时所产生的、经确认为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是指已具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1)建立院感管理与防控专项机构:医院应建立院感管理与防控专项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和组织架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化工作人员。
(2)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医院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院感管理制度,涵盖院感防控策略、防控措施、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等。
(3)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确保洗手程序的正确执行,医务人员在处理有可能污染的物品、环境、患者等之前应进行手卫生。
(4)常规隔离措施:对患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携带多重耐药菌的人员、病原菌感染者等进行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废物管理制度:对医院产生的污染物、医疗废弃物等进行专门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6)监测数据收集: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院感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并定期发布感染数据,对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加强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墙报、宣传单、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及防护知识。
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环境清洁:医院内的地面、墙面、医疗设备、床位等都应该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医疗器械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医疗器械使用后应严格消毒、清洗和灭菌,同时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细菌监测:医院要定期对环境、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细菌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4)患者的隔离:对于患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该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用药管理:医生要严格按照使用抗生素的规定用药,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及其传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及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本院应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体系,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本院应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第五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
第六条临床科室应落实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加强本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第七条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八条本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定期对临床常见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变迁趋势。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多重耐药菌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传播。
第十一条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存活和传播。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第十三条本院应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新入职医务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本院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将相关内容纳入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体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多重耐药菌(MDR)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存在对医疗机构和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医院感染是导致MDR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MDR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指引、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以及培训和宣教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措施2.1 感染源控制•尽早识别和隔离MDR感染患者,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
•定期检测多种临床标本(如血、尿、伤口分泌物等)进行MDR感染的筛查。
•严格控制医护人员和访客的进出感染区域,限制感染传播风险。
2.2 手卫生•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鼓励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勤洗手。
•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的洗手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3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清洁、消毒和灭菌过程,确保无菌状态。
•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和使用需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室内的公共区域和病房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使用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感染易发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5 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指导正确使用。
•鼓励医护人员按照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接触MDR患者时。
3. 个人防护指引3.1 常规防护要求•医护人员和接触MDR患者的工作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并按照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规章制度,如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更换要求等。
3.2 医护人员的衣着和行为•医护人员在接触MDR患者时,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确保个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隔离。
•在接触MDR患者后,要及时更换和处理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3.3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MDRO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医院感染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MDRO的传播,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管理制度。
一、感染管理团队医院应成立由感染科医生、感染控制护士、药剂科医生、微生物实验室医师和临床药学医生组成的感染管理团队。
该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治疗和预防MDRO感染。
二、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MDRO的认识和预防感染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隔离措施、环境清洁消毒等。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设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MDRO感染的发生情况。
监测应包括感染发病率、MDRO感染的类型和分布、MDRO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等。
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患者筛查与隔离医院应制定明确的MDRO患者筛查和隔离措施,筛查原则包括入院前筛查、感染易发科室或病区筛查、与MDRO患者共病房患者筛查和高危因素患者筛查。
对于检出MDRO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五、环境清洁消毒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在感染易发科室或病区,要定期进行深度清洁。
同时,医院应确保消毒剂选择正确、使用方法正确,以保证清洁消毒的效果。
六、手卫生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并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患者和家属也应得到手卫生的指导,加强自我保护。
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制度,包括制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指南,推行预防使用和适度疗程使用原则,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MDRO的发生。
八、定期评估与质量改进医院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对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弥补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升感染管理水平。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
any Logo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消毒隔离措施。
❖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总务部门定期对空调通风 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 度及防控
目录
1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2 重点感染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any Logo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any Logo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 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 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any Logo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
❖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
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 消毒。
any Logo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 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一、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定义本制度所称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者3类以上抗菌药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第三条:组织架构医院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四条:管理措施1. 临床科室应当提高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率,对新入院的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疑似感染患者应当及时进行病原学标本送检。
2. 检验科应当及时报告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应当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上。
3. 感染管理科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跟踪管理,指导临床科室进行接触隔离措施。
4. 医务科、临床科室、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应当共同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评估和调整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
第五条: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二、防控措施1.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接触隔离:对确诊或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专用物品: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提供专用医疗设备和物品,避免共用。
4. 消毒灭菌:加强对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特别是高频率接触的物品表面。
5. 环境卫生:保持医院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诊疗区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6.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7. 感染监测: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8.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认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碳青霉烯酶产生肠杆菌(CRE)等。
这些菌株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易在医疗机构内引起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监测多重耐药菌2.建立标本采集和送检规范: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采集标本,如血液、呼吸道、尿液、伤口等。
确保标本质量,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3.建立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规定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测试等。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建立感染和耐药信息数据库:建立感染和耐药信息的数据库,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分布情况。
二、管理多重耐药菌1.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大家的感染控制意识。
2.制定感染管理方案: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案,包括各临床科室感染控制管理流程、感染防治制度及操作规范等。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感染管理的协同推进。
3.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抗生素监测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合理选择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4.实施感染预防措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灭菌等。
对高危患者采取特殊措施,如单间隔离、定点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管理等。
5.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对院内感染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五篇范例)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五篇范例)第一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各临床医生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2、院感科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时跟踪,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主要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耐亚胺培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3、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
并挂隔离标识。
4、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5、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6、临床医师应并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有需要,可向相关人员提请会诊。
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9、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洗手或手消毒。
10、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多重耐药菌诊断报告制度1.报告责任科室及责任人:检验科及临床科室为MDRO诊断报告的责任科室,检验科收取报告的人员及临床科室管床医生或科主任为报告责任人。
2.检验科结果确定后立刻报告临床科室,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将MDRO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第一时间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阻断传播。
3.临床科室确定为MDRO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网络上报。
填写《多重耐菌感染患者登记表》并上报。
4.检验科、临床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建立MDRO报告登记本。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制度1.监测人员:主管医生对可疑或有明确感染者,需隔日连续2次做检验,结果回报后立即分析感染或定植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决定用药,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护士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
2.监测对象:重点部门包括内科、合并症科、神经内科、酒依赖科、老年精神科等。
重点人群包括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留置管道的患者、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三、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1.临床医生依据病原学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盲目用药。
按照分级使用权限用药。
原则上尽量选用窄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并做到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使用适当剂量,确定适宜疗程,避免滥用产生耐药菌株。
2.护士应按规定时间给患者用药,认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提供停用或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缩短用药时间。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成为严重问题之一,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不仅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还增加了医院管理难度,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护患者健康,维护医院基本秩序,达到良好的医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管理人员。
三、管理要求1. 严格的入院检查制度: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传染病史、意外史和用药史等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登记和记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进行抽样检验。
2. 消毒制度:本院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加强对器械、床单、衣服、手术室等医疗设施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 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对可能处决医院感染的科室或病房进行检查和排查,及时分析病人死亡原因,制定相应的医疗服务程序。
4. 环境卫生:房间及患者身边配备足够的卫生设备及科学消毒设施,使房间及其与外界隔绝,并配备“无菌穿着”和“洗手液压缩套装”。
5. 食品卫生:负责患者的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确保食品及其陈列环境干净卫生,达到卫生标准。
6. 暴露职业卫生: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措施及相关知识,阻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四、管理方法1.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控制”小组,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时更新教育或训练课程。
2. 加强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管理能力和清洁消毒技能。
3. 对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严格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严格防范的前提下,严禁医务人员私自使用药品,保护患者治疗效果。
五、交办执行本制度经机关主席团审核通过后,交严格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为制定更严格的制度作出前期的数据归纳和分析。
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医院各临床科室必须高度重视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2 .临床科室对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即时反馈临床科室和院感科。
—\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2.控制措施参照多重耐药菌(MDR。
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避免交叉传播。
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6.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增加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及消毒频次。
7.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 s控制措施而造成的后果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或CRPAE)6.产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一)临床科室职责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
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 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4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是目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医院感染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每家医院都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____字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背景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背景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加以及医院感染的频发。
二、责任和管理机构1. 医院院长负责整个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成立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负责协调相关工作,并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
2. 医务部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政策和措施。
设立医院感染防控科,并配备专业的医院感染防控人员。
三、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1.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应主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包括病例类型、感染部位和病原体。
2. 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监测中心,对医院感染发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 医院每月发布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传染病报告。
四、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医务人员的手消毒、洗手、戴手套等。
2. 感染源控制,包括对病患进行规范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3.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消毒质量监测。
4. 医护人员的环境卫生和管理,包括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五、培训和宣传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和防控知识的培训。
2. 定期组织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等。
3. 建立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网络平台,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
六、医院感染报告和调查1. 医院感染发生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
2.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找出感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对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追踪和监测,确保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
七、评估和改进1. 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以衡量制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
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 (CR-PA 或CRPAE)
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
(一)临床科室职责
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
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
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判定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及名称代码”,电话通知、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对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进行结果报告,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微生物感染病例及VRE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流行趋势调查及同源性分析。
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次临床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预警,包括全院和重点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
有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三)感染管理科职责:开展MDRO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开展MDRO感染散发与暴发的调查与控制:定期对我院MDRO 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向全院及有关科室反馈,为MDRO控制提供建议。
(四)药学部职责: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抗菌药物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向药事委员会提出严重耐药的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措施;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五)护理部职责: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预防与控制MDRO感染知识的培训或相关学术交流:对高风险科室加强护理人员配备,监督、指导护理人员做好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六)医务处职责:组织医务人员参加预防与控制MDRO感染知识的培训或相关学术交流: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监督、指导临床医师病原学送检及MDRO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七)病房管理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负责保洁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三、多部门协作及定期联席会制度
各部门利用信息院内网及时通报。
由感染管理科牵头,以上各部门每半年召开联席会一次,根据各自分工职责,加强信息交流,找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联席会可同院感或药事委员
会同时召开。
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科室应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一)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有交接记录。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在床头做标识。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多重耐药感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均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转科、外出检查等,应提前通知对方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做好交接记录。
6.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忠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
表面、听诊器、电话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2-3遍。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落实国卫办医发[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六)加强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学习。
五、监督、处罚
临床科室要认真记录多重耐药菌报告相关信息,科室接到微生物室反馈后要立即按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督导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的奖惩范围:因没有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造成的不良后果,由科室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门诊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一)各诊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者。
(二)门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做到合理使用。
(三)门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需做特殊检查或诊疗操作时,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做好患者信息登记。
(四)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到门诊等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或诊疗操作时,所在科室应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接到通知或发现有隔离标识的患者,应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并进行登记。
在实施检查、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操作完毕后做好终末消毒。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病人进行诊疗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六)对患者可能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及周围环境,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应做消毒处理。
(七)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和生活垃圾,均应当作感染性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统回收处理。
(八)加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提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