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集人口与环境专题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习题(详细解析)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习题(详细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地理环境习题(201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3.(2019·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
据表可知( )国家2019~2019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9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0.7 118 18.4 78 85 美国0.9 34 20.1 76 81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7.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8.(2019·广东文综)右图为“2019~2019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9.(2019·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2019·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0~11题。
10.右图为“2019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11.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019·衡水中学调研)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3 人口的分布与容量 含答案解析
考点23人口的分布与容量一、选择题人们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
读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A.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B.趋向于中高纬度地区C.趋向于海岸、河岸D.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2.图中甲地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D.水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下面两图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示意图(图1)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图2)。
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图23.①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为1—2的地区分布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D.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分布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5%左右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5~7题。
5.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6.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7.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我国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带,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带。
在这片海拔1200—2300米的山区,很多地方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人口稀疏。
我国西南宜居带及攀枝花周边地区示意图(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海拔1200—2300米以外区域不适宜居住的气候条件。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和环境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问题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 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 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 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 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 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
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
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
【答案】(1)A (2)C (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
完成(1)~(2)题。
(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同步训练(含解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1课人口与环境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2012年3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4.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中国 B.美国C.德国 D.印度5.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C.资源 D.河流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0.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读甲、乙、丙、丁四地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1~12题。
1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13.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
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图甲表示2012年我国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表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D.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最接近图乙中(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3.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为( )A.①B.②C.③D.④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表,回答5~7题:5.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劳动力仍较充足6.甲省( )A.人口进入零增长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D.抚养比上升7.甲省最可能是( )A.贵州B.广东C.甘肃D.四川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回答8~10题:8.“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9.“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10.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2015年以来,难民潮困扰欧洲。
河南名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汇集人口与环境专题
、单项选择题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 •与当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A. ①B.②C.③D.④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 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清、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 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长人口 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 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为 11.5 %,比 1990年上升了 2.1个百分点……。
据此回答 3—4题。
人口与环境专题■出生皐 ■咒亡宰飢叶2.5%1.5% 1.0* 0-0*3. 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①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进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A.①③B.②④C.③④4. 上海在未来几年里①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④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A.①③B.②④C.③④5. 两地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A .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B .它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一定相同C .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大体相近D .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右图为“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③上海的城市化D.①④③允许生二胎D.①④据此回答6-8题。
■ 小•中•壊审.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务区,b 、c 代表美国某大城市的地租等值线图,则甲最有可能为、文化教育区(某种文化源地),周边为乡村,则由甲到周围乡村的近距离文化 扩散类型较为可能的是 A 、刺激扩散 B 、传染扩散C 、等级扩散D 、迁移扩散读图4, X Y 、Z 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3〜15题。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含解析
专题八人口与环境专题测试卷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为10.94‰,全年诞生人口1523万人。
相比于2017年,全年诞生人口(1723万人)削减了200万,人口诞生率达近几十年来最低。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人口诞生率的变更将最先影响到劳动力的( )A.职业B.年龄C.性别D.数量2.2024年我国人口诞生率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是( )A.育龄妇女人数少B.劳动力严峻不足C.生育观念的变更D.人口老龄化严峻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潜力释放,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诞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B.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答案 A C B 本题组以我国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资料为载体,考查人口变更的相关学问。
依据数据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人口诞生率变更的缘由、影响及措施,考查调动、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实力,蕴含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人口观的发展理念。
第1题,要留意题干中“最先”两个字,人口诞生率变更干脆导致新生婴儿的数量发生变更,2024年新诞生人口削减200万,最先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从事母婴、婴幼儿教化的人数会削减,A正确。
短时间内对劳动力的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大,B、C错误;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要到15年之后,D错误。
第2题,随着中国限制诞生性别比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并不少,A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足够,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育儿成本上升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更,降低了人口诞生率,C正确;人口老龄化严峻对人口诞生率影响不大,D错误。
第3题,提高育龄妇女文化水平可能变更其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诞生率降低,A不行行;强化政府生育服务职能可以削减育龄妇女生育的一些顾虑,B可行;中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会降低人口诞生率,C不行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劳动力出现短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人口诞生率,D不行行。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4 人口迁移 含答案解析
考点24人口迁移一、选择题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生活,北方天气转暖后再回到原居住地。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近年攀枝花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由“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
据此完成第1~2题。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2.下列关于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②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④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⑤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④⑤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
读图,完成第3~4题。
3.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4.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2023浙江卷,22~23)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
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
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个省级行政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6.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下图是黑龙江省某年不同户籍性质流出人口年龄分布统计图。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与环境精练(含解析)-浙江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六人口与环境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c2019某某4月选考11,2分2019某某4月选考12,2分2018某某11月选考,4,2分2018某某11月选考,5,2分2017某某11月选考,16,2分2017某某11月选考,17,2分2017某某4月选考,5,2分2017某某4月选考,13,2分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现状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表现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背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影响人口生育率的因素★★★★★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c二、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 2016某某单科,19,2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4.人口的合理容b量①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②人口容量的特点b三、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类型b2017某某4月选考,26(3),3分2017某某4月选考,5,2分2017某某4月选考,6,2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③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bc分析解读本专题是人文地理部分的基础性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人口增长部分往往立足于中国人口面临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如全面二胎、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总和生育率)展开命题,而且结合统计图表进行考查,考查学生的分析、解读图表的能力。
命题风格灵活多变,答题时要结合国情和区域地理基本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口迁移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部分主观题的填空(例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结合资料、表格、地图,结合区域考查人口迁移现状、原因和影响。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模块二人文地理
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
考点1人口分布
(2023海南,1—2,6分)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
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答案B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答案C
(2022浙江1月选考,21,3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 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 930人上升为15 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完成下题。
3.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答案C
(2021山东,7—9,9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4.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3 人口与地理环境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A.中部平原B.西部高原C.大分水岭D.东南沿海2.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答案】1.D 2.B【解析】1.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矿产丰富,因此,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D正确;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人口分布较少,AB错误;大分水岭处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地形条件差,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故选D。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人口居住,所以说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地形、河流、资源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但不是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排除ACD。
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人口地域分布不平衡,约90%人口分布在自沿海至内地的120千米沿海岸范围;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十几个城市集中了全国人口的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9亿B.约15~16亿C.15.1或16.6亿D.约14~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国家人口政策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3.A 4.B【解析】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亿~9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8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A卷全国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 1.A 2.C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016·新课标全国Ⅲ,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
专题八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八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3-24高三上·云南楚雄·期中)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活跃的双重推动下,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异地养老与家属随迁是两类典型的老年人口流动原因。
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家属随迁指以照顾孙辈为主要目的而流入子女家庭所在地。
这两类老年群体在迁入地的居留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如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自身消费观念B.迁入地医疗条件C.自身经济能力D.迁入地人口政策2.异地养老群体中,流入特大及超大城市的居留意愿比流入中等城市的低,可能是因为()①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①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资源少①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多①部分中等城市环境质量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为提升老年人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意愿,建议()A.全面放开老年人群体落户条件B.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机会C.推动城市之间养老服务共建共享D.禁止用社会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答案】1.C 2.D 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异地养老指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居住地,流动到另一地区,明确以养老为目的的流动方式,可推断选择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通常自身收入水平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能够接受在自己所喜欢的异地养老定居,C正确;家属随迁受家庭等观念影响大,与消费观念关系不大,A错误;异地养老迁入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等级类型,未必医疗条件都比原住址好,B错误;迁入地的人口政策不会区别对待异地养老和家属随迁这两种类型的老年人,D错误。
故选C。
2.特大及超大城市定居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群体的长期定居意愿,部分在这里异地养老的老人只想在刚退休后的一段时间内且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此居住,①正确;特大及超大城市虽然人口多,但公共服务完善,人均资源未必少,①错误;都是异地养老,亲朋好友都少,且一般来说,中等城市数量较多,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口可能选择距原居住地更近的中等城市,亲朋好友可能要比在特大及超大城市多,①错误;选中等城市异地养老,很大程度上会考虑环境因素,即往往选择环境质量好、生活安逸的中等城市,①正确。
2023年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目整理人口与环境
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真题整顿: 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四川卷)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记录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省人口状况旳论述, 对旳旳是(A)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都市人口比重提高依托人口自然增长D.都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六个月以上旳人口)数量减少, 其重要原因是(D)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长(上海地理卷)(十三)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 回答问题。
(10分)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旳信息基础, 研究历次人口普查成果还以可理解我国人口发展旳历史以及社会发展旳变化。
33. 与人口相比, 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概______%。
参照答案: 134.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旳8.87%, 比上1.91%。
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参照答案:35., 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 这阐明____年到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参照答案: 1986;19900%2%4%6%8%2%4%6%8%2000年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410-1420-2430-3440-4450-5460-6470-7480-8490-年龄0%2%4%6%8%2%4%6%8%0%2%4%6%8%2%4%6%8%0%2%4%6%8%2%4%6%8%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2010年(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982年1953年36.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 阐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旳差异并分析原因。
全国各地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人口五
人口(五)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全国两会许多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人口问题再次引起热议。
有学者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2030年)各省人口改变进行了预料,划分为人口快速改变区、中速改变区、低速改变区和人口平稳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人口平稳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区B.人口低速改变区大多于地势其次级阶梯C.人口中速改变区有皖、湘、鄂、赣等省D.人口快速改变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2.据图文推想2016-2030年间我国()A.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B.老龄化进程加速C.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加大D.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快速削减2024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春节返乡人员须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返乡。
各地接连发出“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节”的倡议。
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分别为308万、283万和296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24年春运前三天铁路发送旅客人次与去年同期差异显著的主要缘由是()A.回家过节欲望降低B.铁路运力下降C.春节民俗发生改变D.政策大力调控4.2024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人次大量下降会()A.增加返程途中的交通压力B.缓解东部大城市用工惊慌C.降低春节消费品购买数量D.加大东部大城市住房压力居住迁移是指个人或家庭在肯定空间范围内(通常为同一城市内)居住地点的变换,也是住房的再选择过程。
目前,居住迁移在我国城市中已较为频繁,下图示意上海市居民居住区位与房屋产权改变(注:a搬迁前、后都居住在内环以内;b搬迁前、后都居住在内环与中环之间;c搬迁前、后都居住在中环之外;d跨环线向内搬迁;e跨环线向外搬迁)。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试卷讲评课件(复习课)
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 入
①提供大量劳动力; ②推动消费,促进第三产业
可能出现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
地 的发展。
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iblioteka 问题。①加强了对外联系与交流;
迁 出
②增加经济收入;
地 ③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有利于生态保护;
导致人才外流, 劳动力不足。
A. 人口密度 B. 人口消费水平 C. 经济发展程度 D. 资源丰富程度 8. (K2)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C 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 环境承载力 B. 人口容量 C. 人口合理容量 D. 环境的限制性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东侧,人口约4 659万,面积39.41万平方
A 5. (K1)省外流入型活跃区主要分布在( )
A. 省际边缘 B. 安徽南部 C. 安徽西部 D. 安徽北部 6. (K1)总体而言,影响安徽省人口流动的主
导因素是( C )
A. 文化习俗 B. 资源禀赋 C. 经济水平 D. 政策驱动
读下面两幅漫画图,回答7~8题。
D 7. (K2)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B. 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
C.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D. 调整户籍制度,加速人口迁出
知识点1. 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C 1. (K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
A. 都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 都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 主要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 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环境专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1.与当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黄清、静安和卢湾3个区(中心区)减少人口69.17万,而浦东、闵行、宝山、徐汇、普陀、嘉定6个区(边缘区)增长人口299.4万,其中浦东增加101.41万……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为11.5%,比199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
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中心区和边缘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①郊区的经济发展迅速②边缘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于中心区③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中,主要为“郊区城市化”④边缘区的交通、住房条件变差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4.上海在未来几年里①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②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③允许生二胎④更关注社会养老保险、老人医疗护理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5.两地自然增长率相同,那么A.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肯定相同B.它们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率一定相同C.它们的生产力水平大体相近D.它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右图为“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据此回答6-8题。
6.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7.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动机是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8.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A.环境条件B.生活水平C.交通条件D.就业条件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一个是华尔街地区,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白天人来人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为中心的商务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据此回答9—10题。
9.“空心城”反映CBD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建筑物高大稠密C、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D、内部分区明显10.与不夜城相比较,空心城没有发挥CBD的哪一项功能A、商业活动B、金融贸易C、通讯联络D、休闲娱乐右图中等值线a、b、c呈有序排列,读图回答11—12题:11.如果图中a、b、c代表美国某大城市的地租等值线图,则甲最有可能为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教育区12.图中甲点代表某城市(某种文化源地),周边为乡村,则由甲到周围乡村的近距离文化扩散类型较为可能的是A、刺激扩散B、传染扩散C、等级扩散D、迁移扩散读图4,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3个功能区,那么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C.Z是居民区D.Y是工业区14.若X、Y、Z为某平原上的3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3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A.X地最大 B.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15.若X、Y、Z3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区域是A .XB .YC .ZD .X 和Y最近互联网上一条“韩国准备把江陵端午祭申报为本国文化遗产”的传闻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
曾几何时,我们的中学生对愚人节、圣诞节的关注甚至超过中国的春节。
据此回答16—18题。
16.端午节文化流传到今天属于文化传播中的A 、文化扩散B 、文化传承C 、扩展扩散D 、迁移扩散 17.端午节是一种A 、精神文化B 、物质文化C 、文化系统D 、文化景观 18.下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功能性B 、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了几千年,所以不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C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精髓,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是糟粕,他们之间不可能有联系D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读新疆“坎儿井”图,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19—21题。
19.该种文化景观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是: A 、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B 、地势平坦广阔 C 、土壤肥沃深厚D 、地下渠道最大汛期在夏季20.关于“坎尔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坎尔井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 B 、坎尔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 C 、现在的坎尔井具有宗教和旅游等功能D 、坎尔井使用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一种物质文化景观21.目前在西亚地区的阿富汗等国家也出现了这种文化景观,该文化景观从中国扩散到西亚的扩散类型称为A 、等级扩散B 、传染扩散C 、迁移扩散D 、刺激扩散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图3),它用生上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
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直井涝坝通向农田画卷。
据此回答22--24题。
22.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D.土质粘重,降水较多23.客家文化从黄河流域扩散到福建,属于A.传染扩散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24.历史上,永定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A.安全防卫功能 B.宗教信仰功能C.信息传递功能D.文化交流功能25.位于横断山区的四川稻城被誉为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其风光号称中国最美的地方,但每年到此旅游的人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A、游览价值不高B、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差C、地区接待能力小D、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26.由于观赏位置不同而产生美感不同的景观是A.赛龙舟B.趵突泉 C.庐山瀑布 D.人民英雄纪念碑27.洞庭湖处建有岳阳楼的目的是A.提高洞庭湖的历史文化价值B.增加新的旅游景点C.便于登高俯视D.便于游人休息28.下列属于娱乐性活动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C.克林顿来华访问 D.退休老人到北戴河避暑29.下列活动能反映旅游空间扩大化的是A.游桂林山水,看龙门石窟 B.观北京故宫,看泰山日出C.上太空考察,去南级探险 D.从天涯海角到夏威夷群岛30.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近几年接待的旅客中,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农民,这个现象说明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C.旅游方式的多样化 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76 m。
“太白山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徒步登山者,他们常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 m)开始攀登山峰。
据此回答18—19题。
31.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②旅游者不仅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且具有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旅游者自南坡向上攀登,可能看到①在山麓赏绿树郁郁葱葱②沿途成群驯鹿林中漫步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④到达山顶永久冰雪千里冰封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是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据此判断33—34题:33.欧洲列强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始于A、地理大发现时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3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出现了许多新国家,例如:A、西班牙和葡萄牙B、荷兰和乌克兰C、匈牙利和意大利D、芬兰和波兰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据此回答23-25题35.加入WTO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因为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迅速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36.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为了A、提高国家核心竞争能力B、增加国有经济成分C、拓宽产品销售渠道D、改善人们的就业状况37.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正确叙述是A、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将参与渗透到我国,破坏我国的传统文化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逐步降低关税,严重损害我国的利益C、更有利于我国开办大量的乡镇企业D、更有利于吸引外资,外国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3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外籍劳动力被吸收到北美、西欧的原因是①各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②欧美各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③国际旧经济秩序消除,发展中国家大量从事贸易活动④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解放出大批劳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
如图6中的甲图为地价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乙图表示某房地产开发商在A城市(30°N)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示意图。
读图6,完成28~30题。
39.该商品住宅楼宜建在甲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40.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A.城市的外缘B.城市的内城 C.城市的东侧D.城市的西侧4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都江堰,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2000年11月,这项“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瑰宝。
(1)都江堰工程位于省平原的西北部,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
(2)这一水利工程的上游是,这项工程具有效益。
(3)都江堰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
(4)都江堰工程属于文化景观。
(5)都江堰工程体现的文化景观的特征有()A.空间性 B.功能性 C.时代性 D.指导性4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西欧的荷兰是著名的低洼之国,他们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围海造陆工程。
13世纪海水冲进内陆,把湖泊变成了海湾——须德海,于是荷兰开始了首次造陆工程。
这时造的陆地大多低于海面,全靠成百上千的风车日日夜夜、长年累月地排水。
1916年荷兰再次发生水灾,国家决定开发更大规模的拦海工程,1932年建成巴里尔大坝。
1953年荷兰又谱写拦海保地动人乐章,他们制定“三角洲计划”,在各海湾口和许多分岔河口筑起堤坝和水闸,风车再次欢快地运转起来。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A.山水景观和建筑景观 B.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C.地貌景观和气象景观 D.生物景观和风土景观(2)根据材料,分析荷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何种景观为主?试列举其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不少于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