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记录天气变化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不同天气下的穿着建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制作一个小型的晴雨表,来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或者开展课后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解释和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2.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养成随时关注和了解天气状况的良好习惯。
4.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5.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记录天气变化》教案1
《天气记录》活动目标:1、关注春天天气变化,感受风、云、雨、气温等天气现象及其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学习做简单的气象记录和统计。
3、能大胆的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在活动室创设气象角,提供一只大体温计,指导幼儿每日在入园、餐前、离园前等不同时段(8;00时、11:00、16:00)观察温度计,由幼儿轮流观察向大家汇报天气的温度。
物质准备:(1)天气预报的视频。
(2)一只大体温计、每组一只小的温度计、记录本和气象记录表、笔。
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观看后提问:(1)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什么不同的天气状况?(2)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2、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引导幼儿提出在幼儿园进行天气记录。
引导语: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天气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
引导语: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在天气记录表中所记录的内容与位置。
引导语: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3、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呢?幼儿分组讨论后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集中分享交流。
引导语: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
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依次请每组幼儿介绍,并将每组幼儿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探究天气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探究天气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和解释天气现象。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现象。
2. 天气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3. 天气现象的预测和记录。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原因,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天等。
2.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现象,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如温度变化、风向风速变化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展示实际的天气现象和气象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变化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不同气象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其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3. 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和模拟天气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天气现象和气象知识。
五、教学步骤1. 介绍探究天气现象的重要性及教学目标。
2. 给学生讲解一些气象知识,如什么是气压、温度、湿度等,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天气情况、温度变化、风向风速变化等。
4.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气象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其变化规律。
5.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以预测天气变化。
6. 结合实际情况和案例,让学生描述和解释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原因。
7.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制作气象日记,记录不同天气现象的出现和变化规律。
六、教材和教具1. 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材料和器材,如水、气球、吃面条等。
3. 教师提供的案例和资料,如天气变化图表和气象日报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和解释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原因,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天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天气是自然界的一种变化现象,与温度、气压、降水等因素有关。
2. 能够辨认和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多云、阴天、下雨等,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幻灯片展示天气现象,示例如下:- 晴天:阳光明亮,没有云朵- 阴天: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 多云:天空有云,但太阳依然可以透过云层照射- 下雨:天空黑暗,有雨滴落下三、教学过程介绍天气现象首先,我将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和下雨等。
我将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要求他们描述每个天气现象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将能够对天气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天气现象的原因在学生理解了天气现象之后,我将简要介绍与不同天气现象相关的因素。
我会提到温度、气压和降水等概念,并解释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例如,我会告诉学生在晴天时,阳光照射地面使得温度升高,而在降雨时,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雨滴并下落到地面。
观察与实践接下来,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实践活动,以加深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我会要求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记录下天气的特征,并尝试给出对应的天气现象。
例如,如果当天是阳光明媚的晴天,学生应该描述天空没有云朵、阳光明亮等。
与季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与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
我会以季节变化的图片展示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例如,夏季通常天气炎热,有可能出现雷雨,而冬季则可能会下雪。
综合讨论与小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回顾和总结学习的内容。
我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和思考,并指导他们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天气观察与记录。
四、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 天气预报:学生可以收集天气预报的信息,并与实际观察进行对比,提高预测准确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多云和雨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3. 掌握衡量温度的方法,如使用温度计。
4.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本。
2. 教具:温度计、图片资料、天气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晴天、多云和雨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实验:分组观察校园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用简洁语言描述。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概括归纳。
4. 教师示范:教师用明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
5. 小结概括:向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复不同天气现象的描述。
第二课时:温度的衡量方法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教学展示: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展示温度的衡量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亲自测试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讨论。
5.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温度的比较方法。
第三课时:季节与天气的关系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四个季节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季节和天气关系的注意。
2. 季节分析:学生自由讨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变化,并记录在活动表上。
3.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4. 小结总结:教师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三年级下册科学的内容编写了一份教案。
通过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衡量温度的实践操作以及季节与天气关系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季节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和比较天气和温度。
【人教版】2020春季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4记录天气变化
长,志愿做孩子心中真正的的良师益友心。艺老师出品,必属行业精品!
f z d x y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 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 雨淞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8-910 1605-20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于、大于1.0km时,
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 例如: 710……930 •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可不作雾记录。 •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阵雪)、毛毛雨、雾、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 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 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 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如 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冰雹等多种现象,应照实记录。
心艺教师个人简介
心艺老师,研究生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市小语会会员,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在小学校园耕耘近十年,先后教过数学、信息技术、语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数次获得的省市优质课证书、优秀论 文奖、发表的论文及修改出版的语文练习册等足以说明。在这些学科中,最爱语文。在教语文的同时,心艺老师也是和同学们一 齐学语文,一齐用语文。因为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心艺老师愿与同学们一齐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方面,心艺老师参与编写了《心想作文》《童话中的作文魅力》《愉悦些作文》等十余部语文教学研究及 教辅材料;参加了市“教师主角转换之教师评价体系”等多项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恐龙的灭绝》荣获市一等奖。有多篇教学、 德育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教学实录《秋天的雨》获得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曾被评为学校“十佳教师”、市“德育 先进工作者”市“团队工作最佳支持班主任”;2018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红旗中队”,并被评为市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现象的定义、天气变化的规律、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天气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关注过天气的变化,但很少有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经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从而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并能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和表达。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记录法:让学生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记录天气变化的表格和工具。
3.准备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科普读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让学生对天气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知。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实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观察天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观察天气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观察天气的知识。
此课程旨在让学生们认识不同天气状况和其特征,以及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状况2.学会观察判断天气3.理解天气状况对生活的影响4.练习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天气状况5.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们应该对未来天气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并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课程内容:1.什么是天气?天气有哪些特征?2.观察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天、霾天、雷雨天等3.天气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描述天气的术语:温度、湿度、风力等5.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活动:1.班级天气观测老师将在黑板上绘制气象图,学生每天早上到教室后都需要观察当日的天气,并通过颜色标记在气象图上。
每周五进行汇总分析。
2.天气报告每周一,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份天气报告,简要描述当周的天气特征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3.天气变化演示老师将会利用小型实验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状况的变化过程。
例如:用明胶水制作雨滴,催生雾气等。
4.天气状况的术语使用老师将会提供一些天气状况的英文术语,学生需要自己翻译并使用它们来描述当天的天气状况。
评估:1.学生的日常气象记录2.天气报告3.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4.术语使用情况小结: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天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应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能够作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认识四季的特点,并能够区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3.掌握与天气和季节有关的常用词汇。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1.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2.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四季的特点。
3.天气和季节的常用词汇。
三、教学准备1.课件和图片。
2.天气图表和季节图片。
3.四季变化的视频或相关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教师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平时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你们觉得晴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平时可以做什么活动?”Step 2:学习(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
并出示相应的词汇卡片,让学生观察、学习这些词汇。
2.教师介绍四个季节的特点,并让学生与其相关联,比如春天变暖和生机勃勃,夏天热的像火,秋天叶子红了掉了,冬天很冷还下雪等。
Step 3: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天气图表,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提问:“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这种天气吗?”2.教师出示季节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判断是哪个季节,并描述该季节的特点。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及季节的感受,并记录下重要观点。
2.教师播放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视频,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现象。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天气现象。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1.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今天的天气情况以及你最喜欢的季节,并解释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2.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然后画出一幅图来表示这一周的天气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发育成一棵新的植物。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XXX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
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二氧化碳+水---阳光-→气+养料7、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8、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0、风仙花最早的两片叶子是由XXX发育而来,所以长出的第一对XXX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1、1771年,英国科学家XXX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氛围。
12、叶子上气孔的感化: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接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蒸发水分都是通过气孔进行。
13、凤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等部分组成。
花中的子房以后能长成果实。
14、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人教部编版 科学 三年级 《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课件
连一连
气温计
雨量计
风向仪
湿度计
测降雨量 测风向 测空气湿度 测空气温度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记录天气的变化
天闻数媒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 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的方法。 2.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 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 意义的事情。
天闻数媒
一周的天气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一周气温变化折线图 , 并完成下列问题。
日 期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正
午
12 点
1
1
1
1
1
1
1
时 的
6
5
5
4
5
4
2
气
温 天闻数媒
从上图可 以看出, 天气较暖 的是星期 ( ),到
周末气温 逐渐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变化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1
2
3
4
5
6
7
8
天闻数媒
天闻数媒
楚 天
天闻数媒
西南风
▪ 11月26日(周二) ▪ 晴-17~-4℃ ▪ 11月27日(周三) ▪ 大雪-19~-11℃
天闻数媒
星期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天气和季节的变化1. 引言1.1 概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还是晴朗的天气或多云的天空,都源于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了解和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对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以及规划日常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小学科学教案中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讲解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知识:2. 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介绍天气和季节的定义以及它们特点。
3. 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原因:探讨自转与公转、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对天气和季节变化造成影响。
4. 实验活动:提供一些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现象,如温度、降水量等指标变化以及植物生长、鸟类迁徙等现象变化。
5. 结论与启示:总结天气和季节变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思考对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
1.3 目的通过学习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读者将能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原因,以及通过实验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现象。
此外,我们还会总结天气和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探索其他与气候有关的现象。
最后,文章也将带来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思考,包括如何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深入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日常生活、保护环境,并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索。
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2. 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2.1 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下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
天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会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差异。
常见的天气类型有晴朗、多云、阴天、雨天、下雪等。
2.2 季节的定义和特点:季节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地轴倾斜引起的经年消长周期性变化。
通常将一年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
春季通常是温暖而植物开始生长;夏季则是最炎热的季节;秋季是温凉并且植被逐渐凋谢;冬季寒冷,有时还会降雪。
2.3 天气和季节之间的关系:天气与季节密切相关,但它们不完全相同。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教案】课题: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年级:小学三年级科目:科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是指大气的气象现象,包括阳光的强弱、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2. 认识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造成的,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
3. 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的认知:阳光、气温、降水等。
2. 季节的认知:春夏秋冬的特点。
3. 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理解天气的概念,并能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2. 学生能够区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了解各季节的特点。
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询问他们对天气的认识。
2. 深入讲解:(1)引导学生讨论阳光、气温和降水的概念。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如春天温暖,万物复苏;夏天炎热,雨水多;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天空晴朗。
3. 活动实践:(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观察该季节的天气现象,并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他们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与特点。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天气?为什么?1. 带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动物变化,让他们了解自然界因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景象。
2. 鼓励学生编写小故事或绘画描绘自己喜欢的季节,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和喜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季节的概念,能够观察、记录和描述不同天气和季节的特点。
但在活动实践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和贡献。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教案标题】: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并能描述其特征。
3. 学生能够掌握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预先准备好反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或图表。
2. 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互动:和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平时在家或学校中碰到的不同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等,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思考。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者图表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风雨、雷电等,并简要解释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季节的特征,如春季的花朵盛开、夏季的高温、秋季的落叶、冬季的寒冷等。
三、活动一:天气标志绘制(15分钟)1. 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材料和工具。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天气现象的理解,绘制代表各种天气现象的标志。
3.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二:季节搭配游戏(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个季节。
2. 要求学生根据所抽取到的季节,选择适合该季节的穿着、食物和活动,并进行简短的展示。
3. 其他小组根据展示内容猜测所抽取小组选择的季节,并给予反馈。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关于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
2. 检查并讲解答案,解释其中的原因和逻辑。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鼓励他们寻找并记录有趣的发现。
2. 让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鼓励他们就这些影响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游戏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了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一、引言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是我们周围环境中很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天气和季节的认识,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增加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通过活动和实践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二、认识天气的变化1. 天气是指大气层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天气一直在不停地变化,例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2. 天气变化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季节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规律,分为春、夏、秋、冬。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特点,例如春天多雨、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三、认识季节的变化1. 春季特点:春天气温回升,大地苏醒,百花争艳,草木绿意盎然。
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春季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通过图画、实物等展示春季的特点。
2. 夏季特点:夏天气温高,阳光炽烈,大部分地区会有暴雨和雷电。
学生可以了解夏季的天气特点,如高温、多雨,并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感受夏日的炎热。
3. 秋季特点: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万物凋零。
学生可以观察树叶的变化,了解秋季的天气特点,如凉爽、风沙等,并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秋天的景象。
4. 冬季特点:冬天气温极低,大部分地区会有雪。
学生可以观察雪花的形态,了解冬季的气温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冬季的寒冷。
四、通过活动加深理解1. 天气观察活动:学生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例如气温、云量、降水情况等。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 季节变化模拟实验:老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材料和设备,模拟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例如使用灯光模拟夏日的炎热,使用水壶模拟秋天的风沙等。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季节的变化。
3.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例如观察花苞的开放、叶子的凋落等。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1.2天气现象
6
13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 有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高纬度地方 山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14 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 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 为1.0—10.0千米以内。
23 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 24 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
很泥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5 扬沙——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
浊,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至10.0千米以内。
10
26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 见度小于10.0千米。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 播而来,或为沙尘暴、场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 游空中而成。
30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 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 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31 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 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12
32 极光——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 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亮 度一般象满月夜间的云。光弧常呈向上射出活动的光 带,光带往往为白色梢带绿色或翠绿色,下边带淡红 色;有时只有光带而无光弧;有时也呈振动很快的光 带或光幕。
18
(七)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 其第 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 止时间分段记入,而不再重记现象符号。
(八) 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 另一种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 接记载。
小学科学教案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小学科学教案: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第一节:天气现象的基本认知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了解天气现象对于我们认识自然世界、安全出行以及合理安排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介绍天气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天气现象是指地球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形式的短暂现象。
例如:晴朗、多云、阴天、雨、雪、霜、雾等。
每种天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理位置、气候带等因素有关。
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强以及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都会对天气现象产生影响。
第二节: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观察天气现象是了解天气变化的基础,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分析天气现象的特征和表现利用适当的图表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表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云朵、风向风速、环境温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各种天气现象的关联。
2. 进行天气观察实操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天气观察实操。
指导学生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高度以及移动方向,记录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等。
鼓励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第三节:季节变化与天气现象的关系季节变化是指地球因公转而引起的四季交替现象。
季节变化对于天气现象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1. 季节变化的概念和原因解释季节变化的概念和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季节的不同。
同时,讲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现象。
2. 季节变化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具体讲解每个季节的气象特点和典型的天气现象,例如春天的多变、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和冬天的寒冷。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变化与季节变化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利用天气预报防范灾害天气预报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预测与分析,帮助人们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从而降低灾害风险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向学生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包括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预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艺老师Fashion课堂
心艺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原“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称谓),市数学学科带 头人,市德育先进个人,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感 谢 聆 听 从教十几年来,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教育座右铭,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学生
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 在数学上都得到自己最大的发展。教学风格:“时尚趣味、贴近生活、落实有效”,数学教 学功底扎实,逻辑思维严密,重点突出。热爱教育,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改变枯燥的数学形
科学
最新教材·课件(原创)
记录天气变化
一、观测注意事项 二、记录规定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一、观测注意事项
⑴ 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 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 应尽量判断记录。 ⑵为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有的时候还要参照气象要素的 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⑶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水平能见度为 准,并在能见度观测地点观测判断天气现象。
二、记录规定
(2) 飑只记开始时间。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现象,当其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已终止时, 则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例如: 1302 1515
二、记录规定
(3) 下列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冰针、轻雾、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 闪电。 例如:
二、记录规定
(4)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 好终止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二、记录规定
(5) 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观测簿中的天气现象栏划分“夜间(20-8时)”和“白天(8-20 时)”两栏。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记入“夜间”栏,只记符号,一律不记起止时间;白 天出现的天气现象则按上述规定在“白天”栏内记录。如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 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如 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二、记录规定
天气现象按下表符号记入观测薄:
二、记录规定
(1) 天气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 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 雨淞 、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8-910 1605-20
象心,丰艺富老的师教学出活品动,让必课堂属更精加品精准有效,快速塑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曾多次参加市级研究课和赛课活动获好评 ,多篇论文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多次被评为“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全国华 罗庚金杯赛优秀教练员和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于、大于1.0km时,
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 例如: 710……930 •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可不作雾记录。 • ⑸ 当积雨云在测站上空时,可能同时出现雷暴、阵雨(阵雪)、毛毛雨、雾、
-1345
1302-1325 1341-1345
二、记录规定
(8) 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烟幕、霾、降水等现象出现,除按规定记录外;当能见 度小于1.0km时应加记最小能见度,并加方括号“[ ]”。最小能见度是指视程障碍或 降水现象在一次出现过程中的小有效能见度,以米为单位,取整数。三个等级的雾或沙 尘暴连续变化时应连记。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 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符号。
二、记录规定
(7)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 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1306-1307 1322-1325 1341-1342 1344
教学格言:忠心献给教育,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育人感言: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期望带给学生。尊 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心引领学生成长,志愿做孩子心中真正的的良师益友。
01615-1657-01820 -1945 [300] [800] 425 -650 [900]
0220-340[600]
二、记录规定
• (9) 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 切忌零乱记载。 起止时间的记法: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 间 应,连最续后记一载次;闻如雷两时次间间为隔终时止间时超间过1。5两分次钟闻,雷须另时记间起相止隔1时5分间。钟或如以仅内闻, 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方向的记法:按八方位记载。以该系统第一 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始方向,最后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终止方向。 若雷暴始终在一个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要记天顶 符号“Z”; 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 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 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