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基础》智力、性格气质

抑郁质
抑制型(忧郁青年)
他们一看电梯那么多人, 心想这电梯能承受得住 这么多人吗?在忧郁中 电梯门关上了。
小
组
讨
抑郁质和 抑郁症是
论
一样的吗?
气质有 好坏之 分吗?
第三 部分
理解运用,巩固总结
请欣赏“迟到之后”的故事
彼得
瓦达
保罗
杰克
气质无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判 断,气质也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和成就高低,因此气质本身是无 任何好坏之分的。
IQ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 商”,计算公式为:
1949年, 由德国心 理学家斯 腾提出
智商分级标准
智商等级 130 以上 非常优秀 120~129 优 秀 110~119 中上(聪明) 90~109 中 等 80~89 中下(迟钝) 70~79 临界状态 70 以下 智力缺陷
超常儿童
二、智力理论
(一)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 主要观点:人的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 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一般因素是不同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体现了 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 的因素。
(二)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主要观点: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的
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 稳定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概念的理解
第一,气质是 个体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
速度——知觉的速度、情绪动作反应
的快慢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的坚强程
度
稳定性——注意持续时间的长短、情
绪的起伏变化
指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1、心理学导论《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Dennis Coo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 叶奕乾华东师大出版社3、实验心理学郭秀艳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实验心理学》(推荐)(缺货)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邓铸上海教育出版社《应用心理学》(强烈推荐)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社(为主)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心理统计《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本足够)(盗版)《心理统计学》邵志芳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北京大学出版社(缺货)《行为科学统计》Frederick J.Gravetter Larry B.Wallnau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育统计学(修订版)》王孝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要)@@@@@@@@@@ David R.Shaffer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其次)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盗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 7、心理测量《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缺货)16,心理学专业基础过关2000题刘平1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习题精编18,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9,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20,心理学逻辑图凉音16书暑假做题用,打基础之用。
17书在大纲出来后,第二遍做笔记时用。
18书最后把握时间模拟练习。
16 17 18书总有些毛病,辅导书质量只能这样,将就着用,总得做些题。
十大著名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又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心理状况。
而心理学书籍也是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十大著名心理学书籍。
1.《心理学》,作者为保罗·克洛斯,这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学教科书,涵盖了心理学的所有主要领域,从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到实验和社会心理学等。
2.《心理学的发展》,作者都布尔·贝拉克,这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学史,从古代到近代,介绍了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要成果。
3.《心理学与生活》,作者为史蒂文·穆尔,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书籍,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
4.《社会心理学》,作者为贝内特·布拉德利,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涉及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社会组织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5.《人格心理学》,作者为卡梅隆·马斯特斯,这是一本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了个性、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6.《心理学导论》,作者为詹姆斯·科尔,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通过简明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分析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7.《心理学原理》,作者为约翰·埃里森,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经典教科书,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分析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8.《现代心理学》,作者为乔治·海曼,这是一本关于现代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并分析了领域内目前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9.《心理学的思维》,作者为玛丽·亨利,这是一本介绍心理学的思维方式的经典著作,讨论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和方法。
10.《神经心理学》,作者为比尔·芬格,这是一本关于神经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介绍了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脑、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社会性动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 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 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追求成功 VS 避免失败
☆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避免失败
的倾向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
☆当避免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
缩不前;
☆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 使人焦虑和痛苦。
实验:强制顺从的认知性后果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实 验 程 序
让大学生做 一小时枯 燥乏味的 绕线工作
要求告诉下 一个“被试” 工作很有趣。 报酬为1或20 美元
问卷调查被试 对这项工作的 态度:喜欢- 不喜欢;愿意 -不愿意再参加
结果:只获得1美元者认为工作有趣。
生活中的认知失调 • 我选择,我喜欢 • 既来之,则安之
• 当Ms > Maf,Ps= 0.5,Ta最大。
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避免失败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的力量最强,任务的吸引 力也最大。
• 当Ms < Maf,Ps= 0.5,Ta最小。
对于避免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的人而言,面 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逃避的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 容易的任务对他的吸引力最大。
(1)只有我做得比别人都好时我才高兴。 (2)成就博得尊敬。 (3)把我所经手的每件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是最重 要的。 (4)成功付出的代价总是大于成功所获得的奖赏。 (5)我相信,成功者往往是孤独的和忧郁的。 (6)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过于强调“成功”。
中医心理学入门书籍

中医心理学入门书籍
中医心理学是一个结合了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利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适合入门学习的中医心理学书籍推荐:
1. 《中医心理学》(作者:张某某)
- 这本书是中医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历史沿革以及实际应用。
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中医五脏六腑与情绪、性格之间的关系,还讲解了如何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心理健康。
2. 《中医心理治疗学》(作者:李某某)
-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针灸、草药、按摩等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3. 《心灵中医》(作者:王某某)
- 这本著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并提供了丰富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情志调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维护心理健康。
4. 《中医心理学导论》(作者:赵某某)
- 作为一本入门书籍,它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中医心理学概览。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五行理论、脏腑学说与心理状态的关系等,并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选择书籍时,建议关注作者的背景、出版社的信誉以及书籍的最新程度,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部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中医心理学的过程中,如果可能的话,参加相关的工作坊或讲座也会大有帮助。
心理学入门书籍

心理学入门书籍看到一些同学在问,这里推荐些个人认为值得看的书,随时修改补充必看的:1.心理学导论《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图解心理学》日本图片简易版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
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
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探索脑》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学与生活》国外大部分心理学专业的入门第一本教材国内有中文版网上有中文电子版。
书的价格是80多但是很入门。
是学心理的专业入门书很好懂老外写的很有趣。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心理现象、心理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情绪、行为、个体差异、发展。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4.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育、医疗、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心理学基础》。
2. 课件:PowerPoint。
3. 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分别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应用。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2. 观看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学相关的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实验室或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心理学实践。
八、教学反思在每次授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程资源1. 教材:《心理学基础》。
2. 网络资源:心理学相关网站、论坛、在线课程。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行为动力讲稿

第三章行为动力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入门知识: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是怎样产生的?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慢慢地走入我们奇妙的心理世界,看看每天伴随我们左右的各种心理现象背后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
学习心理学,必然会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看看我现在在想什么?这个问题,说实话,让人尴尬。
因为我们确实看不到,你的神经纤维这个时候在整个神经系统里面传导着什么信息。
好在,人都藏不住秘密。
不管人们都在想什么,最终,是要付诸实践的。
也就是要行动起来,产生相应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那它就很好奇,人的行为到底是在什么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
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章,行为动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犯罪心理》这部美剧。
Criminal Minds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剧,一班五位精英汇集在一起,分析全国最棘手的罪犯的心理,并在他们再次施暴前预测出他们的下一步的行动。
每个组员将自己负责领域的调查分析结果汇集起来,集思广益,精确分析出罪犯的动机和情感上的触发原因,以及时阻止他们再次行凶。
在看这部美剧的时候,觉得破案的根本是要找准罪犯的犯罪行为背后的行为动机。
也就是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所以了解人的行为动力,我们不得不去研究人的动机。
心理学家已经初步的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所以了解人类的行为的动力,我们先从学习需要入手。
第一节需要一、需要的含义(一)什么是需要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对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我们可以简单的说,需要就是我们主观体验到的缺乏感,并且想要保持平衡。
比如,血液中血糖成分下降,就会产生进食的需要;孤单的时候就有交往的需要。
一旦我们的某种缺乏感或者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之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
也就是我们总是处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环状态中。
十大著名心理学书籍

十大著名心理学书籍心理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等诸多方面。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的著作成为了指导后人的重要参考。
下面介绍十本著名的心理学书籍,它们代表了不同领域和流派的经典之作。
1.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简介: 这本书将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心理学家的角度解释了许多日常现象。
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和观点,读者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
2. 《人性的弱点》作者: 戴尔·卡耐基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心理学读物,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多种心理学原理。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用建议,帮助读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3. 《思维有多大力》作者: 卡罗尔·德韦克简介: 这本书介绍了著名的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理论。
它通过详细的研究和案例,揭示了思维方式对成功和成就的影响,对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启发。
4. 《情绪的智慧》作者: 丹尼尔·戈尔曼简介: 这本书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剖析了情绪的本质和作用。
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5. 《行为心理学》作者: 约翰·B·华生简介: 这本书系统概括了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不仅能够提高自我认知,还能够改善行为方式。
6. 《社会心理学》作者: 菲利普·泽姆巴多,罗伯特·约翰逊简介: 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各种关键概念和理论,如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等。
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帮助读者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
7. 《认知心理学》作者: 约翰·R·安德森简介: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认知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和机制。
通过研究和实验,揭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内在规律,对读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第二章脑与心理导入:大家还记不记得“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些许疑惑:既然是大脑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怎么不叫“脑理”呢?既然是大脑在作用,为什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心花怒放”,着急的时候会“心急火燎”,经历惊险恐怖场面会“心惊胆战”,伤心的时候会“痛心疾首”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知识——关于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从古至今,不管是谁,都会体会到当我们喜怒哀乐、忧思俱愁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会有特殊的反应。
所以在科技还不发达古代,人们就简单的认为心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
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
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
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
再比如“用心想一想”的意思是让你专注地思考;“扪心自问”意思是让你反省自己的所为;“铭记在心”的意思是让你永不忘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
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
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
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
《心理学基础》心理干预概述

澄清事件背后隐藏的情绪 推动对感受相关内容讨论
(一)倾 听 技 术 (二)提 问 技 术 (三)鼓 励 技 术 (四)内容反应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 质 技 术 (七)解 释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confrontation
attending 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了解情况 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给予帮助
(一)倾 听 技 术 (二)提 问 技 术 (三)鼓 励 技 术 (四)内容反应技术 (五)情感反应技术 (六)面 质 技 术 (七)解 释 技 术 (八)非言语性技巧
question 是心理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封闭式提问(closed question) 开放式提问(open question)
积极:对患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信任 尊重:对患者关心,不试图代替、控制患者
共情(empathy):或设身处地的理解
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按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其行为, 以积极倾听、情绪反应和内容反应来表达对患者的理解
治疗的变化过程
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 第五个阶段 第六个阶段 第七个阶段
(medic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心理咨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对象是患者或寻求医学帮助的人,着重处 理的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具备专业化医学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的心理 学、社会学的知识,才能承担医学心理咨询任务。
4.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可以和其讨论外界发生的事情,也 可以谈论别的人。
治疗过程
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 第五个阶段 第六个阶段 第七个阶段
《心理学基础》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 理解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4. 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起源、重要人物和流派。
3. 心理学的分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5.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激素和行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 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和相关资料。
2. 投影仪、PPT软件和教学视频。
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支和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本经典心理学入门书籍推荐

20本经典心理学入门书籍推荐20本经典心理学入门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本经典心理学入门书籍,希望您喜欢!20本经典心理学入门书籍推荐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心理学入门必备书—《心理学与生活》。
简介:《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多年来使用的教材,本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2、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在人身上,自然性与社会性融合一体,完美无缺。
我们能挖掘出自身多少社会性的东西呢?或许,这本《社会心理学》会给你一些启发。
简介: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
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3、艾·弗洛姆:《爱的艺术》爱是一种艺术,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如果你还不懂成熟的爱,请读这本书,必然会有所收获。
简介: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4、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世事看得多了,观念形成了心理边界,就容易困在思维的迷宫里。
推荐《拆掉思维里的墙》。
简介:本书道破了很多被人们视为正常,其实很奇异的思维怪圈,其中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让人颇为感慨。
等待,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可是有时候人们却陷入了期待完美的怪圈。
5、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学意义上的“变态”是指“非常态”,天才与疯子,都在这个范畴里,那么身为“常态”的我们如何才能理解那个世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扇门。
心理学自学入门书籍

心理学自学入门书籍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研究。
对于心理学的自学入门,选择一本适合的书籍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我推荐的几本心理学自学入门书籍:1.《心理学入门》这本书是心理学自学入门的经典之作,由大卫·迈尔斯(David G. Myers)撰写。
它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包括了不同领域各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
这本书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由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撰写的经典之作。
卡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并且他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为行为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本书通过介绍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快速认知和慢速认知),揭示了人类决策和判断的常见偏差,并提供了一种了解自己和他人思维方式的角度。
3.《影响力》这本书是由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撰写的。
西奥迪尼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容易受到的心理影响。
通过揭示六个影响力原则(互惠、权威、社会认同、稀缺、一致性和喜爱),这本书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影响。
4.《学会提问》这本书是由尼尔·布朗(Neil Browne)和斯图尔特·基伦(Stuart M. Keeley)共同撰写的。
这本书讲述了通过提问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它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决策技巧。
以上这些书籍只是心理学自学入门的一些推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更适合的书籍。
此外,你也可以参考一些著名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和教材,如《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无论选择哪本书籍,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简介本文档是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概括和理解该教材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行为和心智的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
-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化学过程。
- 生物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视觉感知、研究与记忆等。
第三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发展心理学- 物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发展阶段和问题。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 集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 个体差异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人格心理学理论和调查研究。
- 人格特质和个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心理障碍与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心理障碍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结论本文档概述了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导论、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以及心理障碍与治疗。
希望这些笔记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览,并激发读者进一步探索心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 读后感800字左右

题目: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一、前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是一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著作,本文将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对这本书进行一次读后感的总结和展望。
二、书籍的内容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这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包括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类行为的起源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个体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
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内容,配以大量的案例和实例,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比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
三、书籍的亮点1.通俗易懂的语言: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作者没有使用过多的术语和专业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来说明问题,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还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例如在谈论人际关系时,作者不仅介绍了相关理论,还给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和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很受读者欢迎。
3.深入浅出的阐述:作者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让读者像在读一篇故事一样,轻松地领略心理学的魅力。
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读者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四、书籍的不足虽然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是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书中有一些内容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些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讨。
另外,在书中所使用的案例和实例有些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读者需求。
五、展望和感想品墨心理学入门基础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它以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内容:
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
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学习、记忆、感觉与知觉、意识、情绪、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
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成长与发展、智力、人格、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
第四篇是与身心健康有关的课题,论述应激历程、心理障碍、各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和评估。
编辑推荐
《心理学基础》: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篇基本历程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含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解说
第三节心理学发展史
第四节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第五节心理学的变量与规律
第六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七节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第八节心理学家的共识
第二章行为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大脑皮质的功能
第三节神经元和信息的传递第四节脑功能偏侧倾向
第五节利手倾向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
第七节行为的遗传研究
第三章学习历程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
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
第三节经典条件作用实例
第四节经典条件作用的机制第五节操作条件作用
第六节回避学习
第七节操作条件作用实例
第八节条件作用的生物因素第九节条件作用的认知成分第十节认知学习
第十一节社会认知学习
第十二节技能学习
第十三节近似学习的现象
第四章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感觉记忆
第二节短时记忆
第三节长时记忆
第四节记忆的建构
第五节信息来源的记忆
第六节记忆的类别
第七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第八节情绪经验的回忆
第九节记忆测量法
第十节记忆的障碍
第十一节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第十二节增进记忆的方法
第五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的性质
第二节注意
第三节视觉和听觉
第四节皮肤感觉及其他感觉第五节知觉的性质
第六节时间和移动知觉
第七节距离和深度知觉
第八节错觉和幻觉
第九节刺激作用与知觉
第十节知觉的个人因素
第十一节超感现象
第六章意识状态
第一节意识的活动
第二节意识的层次
第三节睡眠的功用
第四节快速眼动睡眠
第五节睡眠周期和生物节律第六节梦境
第七节睡眠障碍
第八节催眠状态
第九节生物反馈与意识
第十节冥想
第十一节药物滥用
第十二节自我意识
第七章情绪
第一节基本情绪的性质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变化
第三节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第四节情绪的经典理论
第五节生理反馈与情绪经验第六节情绪的认知因素
第七节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第八节情绪的对抗过程理论
第九节进化论的情绪观
第十节情绪的性别和文化因素
第十一节正面情绪的探讨
第八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性质
第二节驱力与诱因论
第三节需要层次论
第四节心理逆转论
第五节惩罚与行为动机
第六节饥饿动机
第七节过度肥胖
第八节进食障碍
第九节性动机与性取向
第十节成就动机
第十一节权力和攻击动机
第十二节亲和与助人的动机
第二篇个别差异
第九章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动物的沟通方式
第三节人类语言的发展
第四节语言障碍及其神经生理机制第五节语言与思维
第六节意象思维
第七节推理历程
第八节思维和决策的偏向第九节概念的性质和形成第十节问题的解决
第十章成长与发展
第十一章心理和行为的测量第十二章智力
第十三章人格
第三篇社会行为
第十四章社会认知
第十五章社会互动
第四篇身心健康
第十六章应激与身心健康第十七章心理障碍
第十八章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