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_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达林顿晶体管工作原理

达林顿晶体管工作原理

达林顿晶体管工作原理
达林顿晶体管是一种利用双极性晶体管的组合电路,是由两个晶体管级联而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电流放大倍数和高输入阻抗,使其在放大电流信号方面非常适用。

达林顿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由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组成。

NPN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PNP晶体管的发射极,而PNP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电源。

2. 当输入信号流入达林顿晶体管的基极时,起初只有初始信号的一小部分被第一个晶体管(NPN型)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流经第二个晶体管(PNP型),再次被放大。

通过这样的级联放大过程,达林顿晶体管能够实现很高的电流放大倍数。

3. 达林顿晶体管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个晶体管的发射极获得,该发射极连接到负载电阻上。

4. 输入信号对达林顿晶体管的作用是改变基极电压,从而控制晶体管之间的电流流动。

当输入信号为正值时,它将获得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从而形成放大电流信号。

总之,达林顿晶体管是一种利用级联晶体管的组合电路,通过两个晶体管的共同作用,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双向三极管工作原理及用途

双向三极管工作原理及用途

双向三极管工作原理及用途
双向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用途如下:
双向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双向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构成的,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个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正常正偏逻辑是P流向N,换言之反向偏置就是N到P。

根据这个P流向N,能根据原理图区分PNP和NPN型。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四个,放大、截止、饱和、倒置。

当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β1称为直流放大倍数。

三极管有3种工作状态,分别是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具体用途:三极管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可广泛用于开关逻辑电路、大电流驱动、控制电路、低噪声放大器、漏电报警电路、稳压电路以及运算放大电路等。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特性)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特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极电流关系
I E I B IC
对于NPN晶体管,电子电流是主要成分。电子从发射极出发,通 过发射区到达发射结,由发射结注入到基区,再由基区输运到集电结 边界,然后又集电结收集到集电区并到达集电极,最终称为集电极电 流。这就是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电子电流在传输过程中有两次损失:一是在发射区,与从基区注 入过来的空穴复合损失;而是在基区体内和空穴的复合损失。因此
* 0
可见,提高电流放大系数的途径是减小基区平均掺杂浓度、减 薄基区宽度Wb以提高RsB,提高发射区平均掺杂浓度以减小RsE。另外, 提高基区杂质浓度梯度,加快载流子传输,减少复合;提高基区载 流子的寿命和迁移率,以增大载流子的扩散长度,都可以提高电流 放大系数。
4.2 晶体管的直流特性 4.2.1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共基极晶体管特性曲线
' ine 1 jCTe 1 ine re 1 jCTe 1 jreCTe
re in e
iCTe
' in e
交流发射效率
1 0 1 jre CTe
CTe
re CTe e
发射极延迟时间
4.3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2.发射结扩散电容充放电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虽然共基极接法的晶体管不能放大电流,但是由于集电极可以 接入阻抗较大的负载,所以仍然能够进行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2)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0 IB
(3)α0和β0的关系
C
IC
N
IB
B
I IC I I 0 C C E 0 I B I E IC 1 IC I E 1 0

电磁炉igbt工作原理

电磁炉igbt工作原理

电磁炉igbt工作原理
电磁炉使用了一种称为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的功率
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源输入:当电磁炉接通电源时,交流电会先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

2. 电流变换:直流电经过逆变器,被转换为高频交流电。

逆变器的核心部件就是IGBT。

3. IGBT工作原理:IGBT由三个部分组成——NPN型晶体管(一个底面接收器和一个集电极)、PNP型晶体管(基极和
发射极)以及一个嵌入在P型层中的绝缘栅。

当控制信号施
加在绝缘栅上时,可以控制NPN型晶体管和PNP型晶体管之
间的电流传输。

4. 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根据设定的加热功率和温度需求,通过控制电路添加或减少,并传递给IGBT。

5. 高频电流输出:通过控制和调整IGBT的导通和关断时间,
高频电流被传送到线圈中。

线圈内的磁场产生了交变的磁通量。

6. 感应加热效应:当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铁质或者感应层底部的铁质锅具进入磁场后,感应层内的铁质材料会形成涡流(感应电流)。

涡流会在锅底产生热量,进而加热食物。

7. 加热控制:电磁炉内的传感器会感知锅具的温度变化,通过
反馈传给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会根据反馈信号和设定的加热功率,调整IGBT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加热温度。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一种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

它结合了MOSFET和电力晶体管GTR的特点,既具有输入阻抗高、速度快、热稳定性好和驱动电路简单的优点,又具有输入通态电压低、耐压高和承受电流大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特性。

自1986年IGBT开始投入市场以来,就迅速扩展了其应用领域,目前已取代了原来GTR和一部分MOSFET的市场,成为中、小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主导器件,并在继续努力提高电压和电流容量,以期再取代GTO的地位。

IGB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IGBT是三端器件。

具有栅极G、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图1(a)给出了一种由N 沟道MOSFET与双极型晶体管组合而成的IGBT的基本结构。

与MOSFET对照可以看出,IGBT比MOSFET多一层P+注入区,因而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PN结J1。

这样使得IGBT导通时由P+注入区向N基区发射载流子,从而对漂移区电导率进行调制,使得IGBT具有很强的通流能力。

图1 IGBT的结构、等效电路和电气符号从图1可以看出,这是用双极型晶体管与MOSFET组成的达林顿结构,相当于一个由MOSFET驱动的PNP晶体管,RN为晶体管基区内的调制电阻。

因此,IGBT 的驱动原理与MOSFET基本相同,它是一种场控器件,其开通和关断是由栅射电压uGE决定的,当uGE为正且大于开启电压UGE(th)时,MOSFET内形成沟道,并为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进而使IGBT导通。

由于前面提到的电导调制效应,使得电阻RN减小,这样高耐压的IGBT也具有很小的通态压降。

当栅极与发射极间施加反向电压或不加信号时,MOSFET内的沟道消失,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使得IGBT关断。

上述PNP晶体管与N沟道MOSFET组合而成的IGBT称为N沟道IGBT,记为N-IGBT,其电气图形符号如图1(c)所示。

npn型bjt工作原理

npn型bjt工作原理

npn型bjt工作原理npn型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是一种常用的三层结构的双极性晶体管。

它由两个pn结构组成,其中一个是基结(base-emitter junction),另一个是集电结(collector-base junction)。

npn型BJT主要由n型硅片和掺杂的p型区域构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npn型BJT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npn型BJT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区域来解释:发射区(emitter region)、基区(base region)和集电区(collector region)。

发射区和集电区都是n型的,而基区是p型的。

发射极通过发射区与基极相连接,而集电极通过集电区与基极相连接。

当一个正向电压被施加在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时,电流会从发射区的n 型区域流入到基区的p型区域,这被称为发射结正向偏置。

同样,当一个反向电压被施加在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时,电流会从集电区的n型区域流入到基区的p型区域,这被称为集电结反向偏置。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npn型BJT主要依靠发射结的正向偏置来控制电流。

当发射极-基极电压为正时,发射区的n型区域中的电子会被推入基区的p型区域。

这些电子会与在基区的p型区域中的空穴重新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电流通道。

这个电流通道使得集电区的n型区域中的电子可以流向集电极。

因此,当一个小的电流流过发射极-基极电路时,一个较大的电流会从集电极-基极电路中流过。

npn型BJT的工作原理可以用放大器的概念来解释。

当一个小的输入信号电流流过发射极-基极电路时,通过放大作用,一个较大的输出信号电流会从集电极-基极电路中流过。

这种放大作用使得npn 型BJT成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元件。

npn型BJT常被用作开关、放大器和电压稳定器等电路中的关键部分。

在开关电路中,npn型BJT可以控制电流的流通。

当一个小的电流流过发射极-基极电路时,由于集电极-基极电路中的电流放大作用,一个较大的电流会从集电极-基极电路中流过。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三端半导体器件,也被称为IGBT。

IGBT 包含一个P型衬底,两个N型外延层和一个PNPN结构。

其中,N+型区
域和P+型区域用于接触电极,形成源极(S)、栅极(G)和漏极(D)。

IGBT的工作原理是在栅极与源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即形成了一个正向偏压,在PN结和N导电层之间形成一个细窄的储存电荷区域。

当从源极施加正向电压时,由于P层和N+层之间的势垒,会产生
大量的少数载流子,这些载流子被P层电场加速后,穿过N层,耗散
在收集区域。

在使G极与S极之间加正向电压的同时,在栅极上接上
一个信号电压,使G极形成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就能控制S极和D极
之间通道的导电状态,因此,IGBT可以实现大电流控制的功能。

当栅极电压较低时,极个电场也较弱,S与D之间的场效应导电
是较弱的。

当栅极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衬底和N+区之间的PN结
区域就会放电,电子被注入N+区域,从而形成一个N+掺杂的导电通道,从而使S和D之间的电阻变得非常小,此时IGBT处于导通状态,可以
实现大电流放电。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4.1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 体管,或简称为三极管。
分类: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型、PNP型 按频率分:高频管、低频管 按功率分:小功率、大功率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c
e V VCE
VCC
V
VBE
也是一组特性曲线
实验电路
1.共射极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 :iB=f(vBE)|vCE=const
(1)VCE=0V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输入特性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2)VCE=1V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收集电子能力增强,发射极发
射到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被集电极收集,从而使得同样的VBE时iB减小。
ICEO (1 )ICBO 值愈大,则该管的 ICEO 也愈大。
3.极限参数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过流区
当IC过大时,三极管的值要 iC
减小。在IC=ICM时,值下降 ICM
到额定值的三分之二。
PCM = iCvCE
(2)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将 iC 与 vCE 乘 积 等 于 规 定 的 PCM 值各点连接起来,可得 一条双曲线。
利用IE的变化去控制IC,而表征三极管电流控制作用的参 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
共射极组态连接方式
IE UBE
+ Uo
-
49 IC 0.98(mA)
IB
20( A)
共射极接法应用我们得到的结论:
1、从三极管的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这一点看来,这两 种电路的基本区别是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 电流。 2、共基极电路是以发射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电流。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IEP << IEN ,可忽略不计。因此,发射极电流IE≈IEN, 其方向与电子注入方向相反。
第2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二、电子在基区中边扩散边复合
,成为基区中的非平衡少子,它在e结 处浓度最大,而在c结处浓度最小(因c结反偏,电子浓 度近似为零)。因此,在基区中形成了非平衡电子的浓 度差。在该浓度差作用下,注入基区的电子将继续向c 结扩散。在扩散过程中,非平衡电子会与基区中的空 穴相遇,使部分电子因复合而失去。但由于基区很薄 且空穴浓度又低,所以被复合的电子数极少,而绝大 部分电子都能扩散到c结边沿。基区中与电子复合的空 穴由基极电源提供,形成基区复合电流IBN,它是基极 电流IB的主要部分。
(2―4)
称为穿透电流。因ICBO很小,在忽略其影响时,则有
IC IB IE (1 )IB
(2―5a) (2―5b)
式(2―5)是今后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关系式。
第2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为了反映扩散到集电区的电流ICN与射极注入电流
IEN的比例关系,定义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为
第2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为了反映扩散到集电区的电流ICN与基区复合电流 IBN之间的比例关系,定义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N IC ICBO
I BN I B ICBO
(2―2)
其含义是:基区每复合一个电子,则有
个电子扩散到集电区去。 之间。
值一般在20~200
确定了 值之后,由式(2―1)、(2―2)可得
IC IB (1 )ICBO IB ICEO (2―3) IE (1 )IB (1 )ICBO (1 )IB ICEO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晶体管用于放大时,集电结反偏,
集电结在基区一侧边界处电子浓
度基本为
0
,基区中非平衡少子呈线性分布,
界基区时电,子立扩即散被到反边偏集的强电场扫
至集电区,成为集电极电流。
基区非平衡少子分布
9
根据上述分析,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 晶体管内部的电流传输如图所示:
10
3 双极晶体管直流电流增益
(1)发射效率与基区输运系数: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基区宽度尽量小,基区中非平衡少子的寿命尽量大。 注入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β*
35
2 JFET中沟道电流的特点
–就在有漏电(流D)IS极流和过源沟(道S.)极之间加一个电压VDS, –如果在栅(G)和源(S)极之间加一个反向pn
结 距电 离压 逐V步GS变,小将,使由沟于道栅区区中为的P+空,杂间质电浓荷度区比之沟间道的 区高得多,故PN结空间电荷区向沟道区扩展,使 沟道区变窄.从而实现电压控制源漏电流的目的。
24
(2) 截止频率f α 和f β :使电流增益下降为低频
值的
(1/2)时的频率。
(3)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时的 频率,记为fT.
(4) 最高振荡频率fM:功率增益为1时对应的频率
25
3. 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提高fT的途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b 减小发射结面积Ae和集电结面积Ac,可以减小发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e和τc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c,也可以减小τc 兼顾功率和频率特性的外延晶体管结构。
(1)电流增益β0与电流的关系(图)
18
(2)大注入效应:
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超过平衡多 数载流子的浓度。 1 形成基区自建场,起着加速少子的作用, 导致电流放大系数增大。 2 基区电导调制,由于少子增加,导致多 子增加,以保持电中性,使电导增加,导致发 射效率γ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0 减小。

4.1_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4.1_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B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符号如
左图所示。左面的一个衬底在内部与
S
源极相连,右面的一个没有连接,使
用时需要在外部连接。 动画2-3
4.1.2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工作原理
对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分两个方面进行
讨论,一是栅源电压UGS对沟道会产生影响,二是漏源电压UDS也会对 沟道产生影响,从而对输出电流,即漏极电流ID产生影响。
3.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特性曲线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有两条,转移特性曲线和漏
极输出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曲线 ID/ m A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 性曲线如左图所示,它是说明栅源电
U DS 10V
压UG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关系,可
4
用这个关系式来表达,这条特性曲线
S iO 2
取一块P型半导体作为衬底,用 B表示。
用氧化工艺生成一层SiO2 薄膜 绝缘层。
然后用光刻工艺腐蚀出两个孔。
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而 形成两个PN结。(绿色部分)
B
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
D,一个是源极S。
D
B
G
G
精选可编辑ppt
S
7
D
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
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
⑥ 最大漏极功耗PDM
最大漏极功耗可由PDM= VDS ID决定,与双极型 三极管的PCM相当。
精选可编辑ppt
25
(2)场效应三极管的型号
场效应三极管的型号, 现行有两种命名方法。其一是与 双极型三极管相同,第三位字母J代表结型场效应管,O代 表绝缘栅场效应管。第二位字母代表材料,D是P型硅,反 型层是N沟道;C是N型硅P沟道。例如, 3DJ6D是结型N沟 道场效应三极管,3DO6C是绝缘栅型N沟道场效应三管。

开关管npn工作原理

开关管npn工作原理

开关管npn工作原理
NPN双极性晶体管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 是一种常
用的电子器件,常用于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

NPN晶体管
由三层半导体材料组成,分别是一个P型基区,两个N型掺
杂的区域,称为发射极和集电极。

NPN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 当没有外部电压应用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时,发射极和基极
之间形成一个反向偏置电压。

此时,大部分电流从发射极向集电极流动,这是因为基区中的少数载流子被能带势垒阻挡住了。

这种状态称为截止区。

- 当外部电压应用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时,这个电压使基区中
的少数载流子和扩散过程得到了增强。

当增强后的载流子穿过基区时,它们可以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形成一个电流。

此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 如果外部电压加大,超过了晶体管的最大额定电压,晶体管
可能会损坏。

在开关应用中,NPN晶体管可用作电流开关。

当电压应用在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时,它将工作在放大状态,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

当电压没有应用或应用的电压很小,晶体管将截断,不会传导电流。

通过控制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压,可以实现对晶体管的开关控制。

这可以用于控制其他电路或电子设备的功能,如触发继电器或打开/关闭灯光等。

解释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解释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解释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1. 双极型晶体管简介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三端半导体器件,包括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间的流动电子数量。

而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是指在双极型晶体管工作时,由于不均匀分布的电场,使得电子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传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电流的极性和大小发生变化。

2.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的成因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的主要成因包括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场不均匀以及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器件制造工艺的限制和设计的不完善,这些不均匀性都会对晶体管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小尺寸晶体管或高频工作条件下,这种效应更加显著。

3. 对双极型晶体管工作的影响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会导致双极型晶体管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跨导下降、频率响应下降、噪声指标变差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特别是在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通信、射频放大等。

4. 如何克服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针对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

通过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优化电场分布,减小电荷不均。

另外,也可以通过改进制造工艺,提高器件的制造精度和一致性来减小该效应的影响。

在电路设计中也可以采用一些补偿电路来抵消这种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我认为这是一个影响双极型晶体管性能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需要从器件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电路应用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克服这一效应,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是双极型晶体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影响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针对这一效应,我们可以从器件设计、制造工艺和电路应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

只有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一效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才能更好地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

双通道mos管

双通道mos管

双通道mos管摘要:1.双通道MOS管的定义和作用2.双通道MOS管的工作原理3.双通道MOS管的分类4.双通道MOS管的特点和应用5.双通道MOS管的发展趋势正文:双通道MOS管,全称为双极性MOS场效应晶体管(Bi-Polar MOSFET),是一种具有源漏极和栅极两个控制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具有场效应和双极性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在高频和低频应用中实现较高的性能。

双通道MOS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栅极电压来调节源漏电流。

当栅极电压为正时,源漏电流增大;当栅极电压为负时,源漏电流减小。

在源漏电压较高的情况下,双通道MOS管可以工作在双极性模式,此时电流放大系数较大。

而在源漏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双通道MOS管可以工作在场效应模式,此时具有较低的导通电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双通道MOS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N沟道双通道MOS管,二是P沟道双通道MOS管。

N沟道双通道MOS管的源漏极由N型半导体构成,P沟道双通道MOS管的源漏极由P型半导体构成。

这两种类型的双通道MOS管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各有优势。

双通道MOS管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输入阻抗:双通道MOS管的输入阻抗较高,可以减小电路中的信号衰减。

2.较低的导通电阻:在源漏电压较低时,双通道MOS管可以工作在场效应模式,具有较低的导通电阻。

3.较大的电流放大系数:在源漏电压较高时,双通道MOS管可以工作在双极性模式,具有较大的电流放大系数。

4.高频应用性能优越:双通道MOS管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适用于高频应用。

双通道MOS管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如放大器、振荡器、电源开关等。

双极型晶体管定义

双极型晶体管定义

双极型晶体管定义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双极型晶体管定义”的文章:---# 【双极型晶体管定义】一、开场白嘿,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电子设备无处不在,从手机到电脑,从电视到汽车。

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在这些设备的内部默默工作,让它们能够正常运行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双极型晶体管。

二、什么是双极型晶体管?简单来说,双极型晶体管就像是一个电子世界里的“交通指挥员”,它能控制电流的流动,决定着电子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比如说,我们家里的电灯开关,打开它灯亮,关闭它灯灭,双极型晶体管的作用有点类似,只不过它控制的是微小的电流。

但要注意哦,可别把它和普通的电线混淆啦。

电线只是单纯地让电流通过,而双极型晶体管能够根据输入的信号,有选择地让电流通过或者阻止电流通过。

三、关键点解析1. 核心特征或要素- 发射极(Emitter):这就像是电流的“源头”,负责向晶体管内部注入多数载流子。

比如说,就像一个大水库不断地往外放水。

- 基极(Base):它控制着从发射极注入的电流,起到调节的作用。

好比是水库的闸门,控制着水流的大小。

- 集电极(Collector):收集从发射极经过基极控制后过来的电流。

想象成一个大水池,接收从水库流过来的水。

2. 容易混淆的概念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容易让人混淆。

双极型晶体管是通过电流来控制电流,而场效应晶体管则是通过电压来控制电流。

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入电阻相对较低,而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入电阻则很高。

打个比方,双极型晶体管像是一个需要大力气才能推动的门,而场效应晶体管则像是一个轻轻一按就能打开的电动门。

四、起源与发展双极型晶体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40 年代末。

当时,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控制和处理电子信号。

随着技术的进步,双极型晶体管的性能不断提升,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

在当下,双极型晶体管已经成为了电子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石。

从消费电子产品到工业控制系统,从通信设备到医疗仪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pmos管的工作原理

pmos管的工作原理

pmos管的工作原理
PMOS管是一种双极性场效应晶体管,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场控制导电性的效应。

在PMOS管中,导电区域被夹在两个
具有相反掺杂类型的荷载层(P型或N型)之间。

当Vgs(栅源电压)为0V时,PMOS管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荷载层之间形成一个高阻抗的隔离层,电流无法流过。

然而,当Vgs为负电压时,荷载层的N型区域会产生电场,
使接近荷载层的P型区域的电子受到吸引。

这将形成一个导
电通道,使电流从源到漏流动。

所以在Vgs为负电压时,PMOS管处于导通状态。

PMOS管的电流流动方向与N河道中的N-MOS管相反。

此外,在导通状态下,P型区域的电压会受到负电压的影响而上升,
这进一步促进了PMOS管的导通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PMOS管是一种“常闭”(normally-off)的器件,即在Vgs=0V时处于关断状态。

与此相反,N-MOS管是一种“常开”(normally-on)的器件。

总之,PMOS管通过控制栅源电压来调节其导通状态,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开关控制等功能。

它在数字集成电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负电压电源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内载流子的运动情况可用下图说明。
①.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 IEP << IEN , 发射极电流IE≈IEN。 ②.电子在基区中边扩散边复合 形成基区复合电流 IBN , RB 为基极电流IB的主要部分 ③. 电子被集电区收集 形成集电区收集电流ICN , UBB 为集电极电流IC的主要部分。
c
IC
3. 截止区
条件:e结和c结均处于反偏。 特点:三个电极上的电流均为反向电流,相当极间开路。 iC /m A 当iB=0时,iC= ICEO =(1+ ) 4
ICBO 。这时e结仍有正向受控
作用,但对小功率管,ICEO很 小,可以认为iB≤0时,管子截
3
30 A

2
20 A 10 A 0 A 10 15
b
发射区
e
N+
b
e
基极
NPN管
SiO2 绝缘层
b
P
c b
发射结 N 型外延 集电区 衬底 N + 衬底
集电结 基区
e PNP管
c
晶体管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

锗管
{NPN管 (3Bxx) {NPN管 (3Dxx)
PNP管 (3Cxx)
PNP管 (3Axx)
硅管
例如:3DG6 即为硅NPN型高频小功率管。
UCE ≥1
90
60 30 0 0.5 0.7 0.9 UCE > 0
止,iB为反向电流。若反向电 压超过某一值时,e结也会发
u BE/V
综上所述,晶体管是一种非线性导电器件,有三个工 作区,对应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⑴.放大状态(iB>0,uCE≥uBE,即e结正偏,c 结反偏)
特点:①.iC受iB控制,即IC= IB或△IC= β△ IB
三.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c
IC + △IC
I CN
△ ICN
△ IBN
RC
△U=RC△IC
_
ui
b +
IB+ △ IB
I
BN
15V
RB IE
△IEN
U CC
I
UBB
e
IE + △IE
4.4.2
晶体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参数
晶体管有三个电极,通常用其中两个分别作输入、 输出端,第三个作公共端,这样可以构成输入和输出两
I CN I C I CBO I C I EN IE IE
显然, <1,一般约为0.97~0.99。 根据上式,不难求得
RB
c
IC
ICN
N b
IB IBN IEN P
RC
15V
N+
U CC
I C I E I CBO I E I B (1 ) I E I CBO (1 ) I E I E IC I B
②. 三个电极间相当开路,各极电位主要由外电 路决定。
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在实际中各有应用:
在构成放大器时,晶体管应工作在放大状态;
用作电子开关时,则要求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即c极端和e极端之间等效为一受b极控制的 开关,如图所示。 当管子饱和时,相当开关闭合; 当管子截止时,相当开关打开。
e
O
c b
O
c
b
O
e
需要指出,使e结反偏而c 结正偏时,这种状态通常称 为反向放大(或倒臵)状态,在模拟电路中这种工作方式 很少采用。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一、 1.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和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
2.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和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 I B
uCE 常数
I C I E
uB 常数
注意: 、β和 α 、 都是放大区参数。其数值可以从 输出特性曲线上求出。
β
数值
α
数值
应当指出,β值与测量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在iC很
大或很小时,β值较小。只有在iC不大不小的中间值范围 内,β值才比较大,且基本不随iC而变化。因此,在查手 册时应注意β值的测试条件。尤其是大功率管更应强调这
4.4 双极性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它有
三个电极,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以 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常见的晶体管其外形如图示。
大功率达林顿晶体管
晶体管的结构及电路符号
发射结
集电结
c
e
发射极
P 基区 发射区 发射区
+ + N P N
P N
集电区
N P N
c
集电极
30 A 20 A 10 A
放 大 区
5 10
IC
2 1 0
量ΔIC。 为此,定义共发
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
IB
15
IB
=- I
0 A
CBO
I C I B uCE 常数 反映在特性曲线上,为两条不同IB曲线的间隔。
u CE /V

②. uCE变化对IC的影响很小。在特性曲线上表现为iB
4 3 2 1 0
iC/ m A u CE=u BE
临界饱和线
I B=
40
A
放 大 区
2 4
30 A 20 A 10 A 0 A
饱 和 区 ①. iB一定时, iC的数值比放大时小; ②. uCE一定而 iB增大时,iC基本不变。
u CE/ V
管子饱和时,c、e间的电压称为饱和压降,记作UCE(sat)。 其值很小,深饱和时约为0.3~0.5V。
个回路。实际中有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 本接法,如图所示。 iC iE iE iC c e e c iB b iB
b
输入 回路 输出 回路
e
c
b
共发射极 共基极 共集电极 其中,共发射极接法更具代表性,所以我们主要讨 论共发射极伏安特性曲线。
晶体管共发射极特性曲线
晶体管特性曲线包括输入和输出两组特性曲线。这
RC
IC I B (1 ) I CBO I B I CEO I E I C I B (1 ) I B I CEO I B I E IC
式中
RB
b
IB
IBN
15V
UCC
UBB
e
IE
I CEO (1 ) I CBO 称为穿透电流
两组曲线可以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 来,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一、

iC
mA

RC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
iB为参变量时,iC与uCE间的 关系曲线,即
RB
mA
iB
+ +
U CC uCE
U BB
u BE
V

V

iC f (uCE ) iB 常数
实测的共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下所示:
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β
β 0
IC
二、极间反向电流 1. ICBO ICBO指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电 2. ICEO ICEO指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
3. IEBO IEBO指集电极开路时,发射极-基极间的反向电流。
I CN I C I CBO I BN I B I CBO
I B I BN ICBO IC ICN ICBO
其含义是:基区每复合一个电子,则有 个电子扩散到集 IC c 电区去。 值一般在20~200之间。
确定了 值之后,可得
ICBO
ICN
N P IEN N+
iC f (uCE ) iB 常数

iC / m A
uCE = uBE
4
临界饱和线
40
iC
RB
mA

mA

RC
A
iB

U CC
饱 和 区
3 2 1 0

大 区
5
IB= 30 A
20 A 10 A
U BB
u BE
V

V

uCE
0 A
10 15
I B =-I CBO
截 止 区 体管的三种工作种状态,即放大、截止和饱和状态。
(3). 当uCE =0时,晶体管相当于两个并联的二极管, 所以b,e间加正向电压时,iB很大。对应的曲线明显左移。 (4)当uCE在0~1V之间时, 随着uCE的增加,曲线右移。
i B /A
UCE =0
特别在0< uCE ≤UCE(sat)的范围 内,即工作在饱和区时,移动
(5)当uBE<0时,晶体管截
ICN
b IB I EP e IE IEN
N
RC
ECB
IBN
P
15V
N+
UCC
• 根据电荷守衡有 ICN+IBN=IEN
④. 集电结少子漂移 集电结反偏,两边少子飘移形成反向饱和电流ICBO。 通过对管内载流子传输
c I CBO b IB IC
的讨论可以看出,在晶体管 中,窄的基区将发射结和集 电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 而把正偏下发射结的正向电 流几呼全部地传输到反偏的 R B 集电结回路中去。这是晶体 管能实现放大功能的关键所 U BB 在。

1
止。反映在特性上,即为iB≤0
的曲线基本重合在水平轴上。

5
i B=-I
CBO
0
u C E /V
截止区
对大功率管,由于ICEO很大,此时,为确保管子截止, e结必须反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