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本证明二全等三角形证明及题包括答案.docx
新北师大版2013-2014八下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证明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睛: 1、全等三角形(1)定义: 能够完全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 相等。
(3)判定:“SAS ”、 、 、 、 。
三边 :边边边(SSS ) 两边: 边角边(SAS )一边 边角边(ASA ) 角角边(AAS )※※注:SSA,AAA 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注意: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2、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 互相重合。
(3)判定:①定义②“ ” 3、等边三角形(1) 定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①三角都等于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①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 是等边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斜边、直角边”或“HL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的作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以及答案(SSS、AAS、ASA、SAS、HL)(各10题)
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1、如图,DE=DF ,BF=CD ,BC=BF+CE ,证明∠EDF=90°-A 21。
2、如图,AB=CQ ,AP=AQ ,BE=AC+PE ,证明∠QAC 与∠APE 互补。
3、如图,AB=CD,AC=BD,BE=CE,证明AE=DE。
4、如图,AE=CF,AD=BC,DF=BE,证明AE∥CF。
5、如图,AB=AD,AC=AE,BD+DC=DE,证明∠1=∠EDC。
6、如图,AB=BD,AC=BE,BC=DE,∠D=90°,证明AC⊥BE。
7、如图,O是BD的中点,OE=OF,DE=BF,证明AD∥BC。
8、如图,O是EF、BD的公共中点,AD=BC,AF=EC,证明AV=CD。
9、如图,AC=BF,AD=DF,BD=DC,证明∠B=∠C。
10、如图DF=DE,AC=BC,AF=BE,证明∠A=∠B。
11、如图,F是CD的中点,A点到C点与A点到D点到距离相等,AB=AE,∠BAF=∠EAF,证明∠B=∠E。
1、如图,AC∥DF,且AC=DF,∠C=∠F,说明BC和EF关系。
2、如图,AB=AC,∠BAC=∠DAE,∠ABD=∠2,证明∠3=∠1+∠2.3、如图,AB=AC,∠BAC=∠DAE,∠ADB=∠AEC,证明∠ADE=∠ACB。
4、如图,E在△ABC的边AC上,且∠AEB=∠ABC.求证:(1)∠ABE=∠C;(2)求∠BAE的平分线AF交BE于点F,FD∥BC交AC于点D,设AB=8,AC=10,求DC的长。
5、如图,MQ、NR是△PMN的高线,且MQ=NQ,证明PM=HN。
6、如图,BD⊥AC,CE⊥AB,AB=AC,证明∠B=∠C。
7、如图,BC=CD,∠BCE=∠ACD,∠B=∠D,证明AB=ED。
8、如图,AB∥CF,AD=CF,说明E是AC、DF的公共中点。
9、如图,BD⊥DE,CE⊥DE,AB⊥AC,且AB=AC,说明BD、CE和DE 关系。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①三角形的定义:由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可用符号“___”表示.②三角形有关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_第三边.问题2: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符号“___”表示.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SSA能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请画图说明.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北师版)一、单选题(共11道,每道9分)1.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题思路: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①②③正确.对于④,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比如一张照片,放大以后还是原来的形状,但是不全等,所以④错误.所以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③.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2.如图,已知△ABE≌△ACD,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ACB.∠BAD=∠CAEC.∠ADB=∠AECD.AD=DE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A选项:由△ABE≌△ACD可得AB=AC,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由△ABE≌△ACD可得∠BAE=∠CAD,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等式两边同时减去∠DAE,可得∠BAD=∠CAE,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由△ABE≌△ACD可得∠BEA=∠CDA,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然后利用补角的定义可得∠AEC=∠ADB,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AD的对应边是AE,和DE不是对应边,因此AD=DE不一定成立,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如图,△ABD≌△EBC,AB=5,BC=12,则DE长为( )A.5B.6C.7D.8答案:C解题思路:要求线段DE的长度,首先由△ABD≌△EBC可得BD=BC,AB=BE.由已知条件AB=5,BC=12可得BE=5,BD=12.观察图形知DE=BD-BE,所以DE=12-5=7.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已知:如图,AB=DE,∠A=∠D,∠ABC=∠DE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B≌△DFE,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ASB.△ABC≌△DEF,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SAC.△ABC≌△DEF,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AAD.△CAB≌△FED,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SA答案:B解题思路:观察已知的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可根据判定定理ASA,得△ABC≌△DEF.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已知:如图,AB=AD,AC=AE,∠CAB=∠EA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C≌△ADE,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SAB.△ABD≌△ACE,所用的判定定理是SASC.△ACB≌△ADE,所用的判定定理是SASD.△ABC≌△ADE,所用的判定定理是SAS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已知的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可根据判定定理SAS,得△ABC≌△ADE.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已知:如图,AB=AC,∠ADC=∠AE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EB≌△ACD,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SAB.△ABE≌△ACD,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SAC.△BAE≌△ACD,所用的判定定理是SASD.△AEB≌△ADC,所用的判定定理是AAS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图形,可发现一个隐含条件∠CAD=∠BAE,是公共角,和已知条件结合共三组条件,观察这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可根据判定定理AAS,得△AEB≌△ADC.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7.如图,点C,F在BE上,∠1=∠2,BC=DF,若加上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可以推证△ABC≌△EDF,理由是________.空白处依次所填正确的是( )A.AB=ED,SASB.BF=CE,SASC.∠B=∠D,ASAD.∠B=∠E,AAS答案:C解题思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三组条件,现在题中给出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那么只需再找一组角或一组边对应相等.观察图形,找边时,只能是AC=EF,用S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找角时,任意找一组角即可.题中要证的是△ABC≌△EDF,当找的角是∠B=∠D用ASA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当找的角是∠A=∠E用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A选项:若AB=ED,结合已知条件,相等的角不是夹角,所以不能证明,A选项错误;B选项:若BF=CE,则BC=FE,而题目要证的是△ABC≌△EDF,BC应该和DF对应相等,所以添加这个条件不能证明,B选项错误;C选项:若∠B=∠D,结合已知条件,两角夹边,可根据ASA得△ABC≌△EDF,C选项正确;D选项:若∠B=∠E,而题目要证的是△ABC≌△EDF,∠B应该和∠D对应相等,所以添加这个条件不能证明,D选项错误.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8.已知:如图,∠A=∠C,要使△AOB≌△COD,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合适的是( )A.∠AOB=∠COD;AAAB.AB=CD;ASAC.OB=OD;AASD.∠ABO=∠CDO;AAS答案:C解题思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三组条件,要证△AOB≌△COD,现给出一组角对应相等,而且从图中可以发现一个隐含条件∠AOB=∠COD(对顶角相等),那么任意找一组边对应相等即可.观察图形,找边时,当找的边是OA=OC用ASA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当找的边是AB=CD或OB=OD用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所以C选项正确.当添加的条件是OB=OD时,证明过程如下:证明:如图,在△AOB≌△COD中,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9.如图所示,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可以说明△DEC≌△ABC,得ED=AB,那么量出DE的长,就能求A,B两点间的距离.判定△DE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A.SSSB.ASAC.SASD.ASS答案:C解题思路: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三组条件.由题意知CD=CA,CE=CB.又有∠DCE=∠ACB(对顶角相等),观察这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可根据判定定理SAS,得△DEC≌△ABC.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0.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A.AAAB.ASAC.SASD.AAS答案:B解题思路:要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三组条件.由题意知AB⊥BF,DE⊥BF,所以∠ABC=∠EDC=90°.又有∠ACB=∠ECD(对顶角相等),CD=BC,观察这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可根据判定定理ASA,得△EDC≌△ABC.还有另一种思路:由AB⊥BF,DE⊥BF先得到AB∥DE,然后由AB∥DE,得∠BAC=∠DEC,观察这三组条件在图中的位置,根据判定定理AAS,得△EDC≌△ABC.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AB=CD.求证:△ABC≌△CDA.证明:如图,在△ABC和△CDA中,①已知;②已证;③公共边;④SSS;⑤SAS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①④B.③④C.②⑤D.③⑤答案:B解题思路:由图可知,AC=CA是公共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依据的判定定理是SSS,所以空缺处依次所填的是③④.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做题后建议通过以下问题总结反思问题1: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找_____组条件,其中必须有一组_____.问题2:①三角形的定义:由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可用符号“___”表示.②三角形有关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_第三边.问题3: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符号“___”表示.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4:SSA能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请画图说明.。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SSS)的证明试题以及答案(共41道证明题)
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1、如图,AB=DE,AC=EF,BE=CF,证明∠A=∠D。
2、如图,AB=CD,BE=DF,AF=EC,证明AB∥CD。
3、如图,AC=DF,EF=BC,AD=BE,证明∠F=∠C。
4、如图,AB=AC,AD=AE,BE=DC,证明∠ABD=∠AEC。
5、如图,AB=AD,AE=AC,BC=ED,证明∠ABE=∠ACD。
6、如图,AD=AB,DC=BC,证明∠B=∠D。
7、如图,AB=AC,BD=DC,证明∠1=∠2.8、如图,∠C=90°,AD=BD,DE=DC,AE=BC,说明AB和DE的关系。
9、如图,AB=DE,BC=EF,AF=CD,证明AB∥DE。
10、如图,AB=AC,D是BC的中点,证明AD⊥BC。
11、如图,AE=DF,AB=CD,CE=BF,证明AE∥DF。
12、如图,AB=AD,AE=AC,BC=DE,证明∠E=∠C。
13、如图,BC=BE,DE=DC,∠C=90°,证明(1)DE⊥AB(2)BD是∠ABC的角平分线。
14、如图,AB=EF,AD=CF,DE=BC,证明∠B=∠E。
15、如图,OA=OB,AC=BD,AD=BC,证明∠ACB=∠ADB。
16、如图,AD=BC,A0=OB,OC=OD,证明∠BAD=∠ABC。
17、如图,AD=BD,BE=AC,AD+DE=BC,AD⊥BC,证明BE⊥AC。
18、如图,AD=BC,AF=EC,DE=BF,证明DE∥BF,AD∥BC。
19、如图,AB=DC,AC=BD,AO=OD,证明∠B=∠C。
20、如图,AB=AD,AE=AC,BC=DE,证明∠1=∠2.21、如图,AC⊥CE,AC=CE,AB=CD,且AB+DE=BD,AB∥DE。
22、如图,AE=AB,AC=AF,EC=BF,证明∠BAE=∠CAF。
23、如图,AD=BC,AC=BD,证明∠ADO=∠BCO。
24、如图,AB=AC,BD=CE,AD=AE,证明∠ABC=∠ADE。
北师大版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的证明》(含答案)
北师大版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的证明》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好在CD上,则PD与PC的大小关系是()A.PD>PCB.PD=PCC.PD<PCD.无法判断2.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④点P在∠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上.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D.②③3.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A.1:1:1B.1:2:3C.2:3:4D.3:4:54.如图,已知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D,AC于M.以下结论:①△BCD是等腰三角形;②射线CD是△ACB的角平分线;③△BCD的周长C△BCD=AB+BC;④△ADM≌△BCD.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在Rt△ABC中,∠A=40°,∠B=90°,AC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与AB,AC交于点D,E,则∠BCD的度数为()A.10°B.15°C.40°D.50°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7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2cm B.17cm C.19cm D.17cm或19cm7.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A.25° B.30° C.35° D.40°8.如图,已知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二、填空题9.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D:DC=3:2,点D到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是.10.如图,在△ABC中,AB>AC,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BC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结CD.若AB=8,AC=3,则△ACD的周长为.11.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______.12.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 .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已知AB=AC,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DE=DF.14.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1)求证:CO平分∠ACD;(2)求证:AB+CD=AC.15.如图,△ACB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C、E、D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试猜想线段CE、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6.如图,在△ABC中,∠C=90°,AC=BC,∠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D,且AE⊥BE.(1)求∠DBE的大小;(2)求证:AD=2BE.参考答案1.B2.A3.C4.答案为:B5.A6.D7.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D,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M=DM,OP=OD,∠D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C,∴PN=CN,OP=OC,∠COB=∠POB,∴OC=OP=OD,∠AOB=∠COD,∵△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DM+CN+MN=5,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故选:B.8.答案为:A.9.答案为:15.10.答案为:11.11.答案为:40°.12.答案为:1.5;13.证明:连接AD,在△ACD和△ABD中,,∴△ACD≌△ABD(SSS),∴∠EAD=∠FAD,即AD平分∠EAF,∵DE⊥AE,DF⊥AF,∴DE=DF.14.证明:(1)过O点作OE⊥AC于点E.∵∠ABD=90°且OA平分∠BAC∴OB=OE,又∵O是BD中点∴OB=OD,∴OE=OD,∵OE⊥AC,∠D=90°∴点O在∠ACD 的角平分线上∴OC平分∠ACD.(2)在Rt△ABO和Rt△AEO中∵∴Rt△ABO≌Rt△AEO(HL),∴AB=AE,在Rt△CDO和Rt△CEO中∵∴Rt△CDO≌Rt△CEO(HL),∴CD=CE,∴AB+CD=AE+CE=AC.15.解:CE=BD,理由:∵△ACB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AD=AE,AB=AC,∠DAE=∠BAC=60°,∴∠DAE﹣∠BAE=∠BAC﹣∠BAE,∴∠DAB=∠EAC.在△ADB和△AEC中,,∴△ADB≌△AEC(SAS),∴CE=BD.16.解:(1)∵∠C=90°,AC=BC,∴∠BAC=45°,∵AE是∠BAC的平分线,∴∠CAD=∠BAC=22.5°,∵AE⊥BE,∴∠BED=90°,∴∠ACD=∠BED=90°,∵∠ADC=∠BDE,∴∠DBE=∠CAD=22.5°.(2)延长AC、BE交于点G.∵AE⊥BG,∴∠AEB=∠AEG=90°,在△AEB和△AEG中,,∴△AEB≌△AEG,∴BE=EG,在△ACD和△BCG中,,∴△ACD≌△BCG,∴AD=BG=2BE,∴AD=2BE.。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证明(全章节复习题)
北师⼤版三⾓形的证明(全章节复习题)等腰三⾓形(基础)知识讲解【学习⽬标】1. 了解等腰三⾓形、等边三⾓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形、等边三⾓形的性质,会利⽤这些性质进⾏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形、等边三⾓形的判定⽅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逻辑思维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4. 理解反证法并能⽤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何题.【要点梳理】要点⼀、等腰三⾓形的定义1.等腰三⾓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形,叫做等腰三⾓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叫做顶⾓,底边与腰的夹⾓叫做底⾓.如图所⽰,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B、∠C是底⾓.2.等腰三⾓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形3.等腰三⾓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线.结论:等腰三⾓形是轴对称图形,顶⾓平分线(底边上的⾼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形叫做等边三⾓形.也称为正三⾓形.等边三⾓形是⼀类特殊的等腰三⾓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的平分线(底边上的⾼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形的底⾓只能为锐⾓,不能为钝⾓(或直⾓),但顶⾓可为钝⾓(或直⾓).∠A=180°-2∠B,∠B=∠C=1802A-∠.(2)等边三⾓形与等腰三⾓形的关系:等边三⾓形是特殊的等腰三⾓形,等腰三⾓形不⼀定是等边三⾓形.要点⼆、等腰三⾓形的性质1.等腰三⾓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形的两个底⾓相等,简称“在同⼀个三⾓形中,等边对等⾓”.推论:等边三⾓形的三个内⾓都相等,并且每个内⾓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形的顶⾓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形三线合⼀”.2.等腰三⾓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形的两底⾓的平分线(两腰上的⾼、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到⼀下结论:(1)等腰三⾓形底边上的⾼上任⼀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AAS或ASA)的证明试题以及答案 (共50道)
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两角一边的证明题如下图模型。
1、如图,AB∥CD,且AB=CD,证明O是AD、BC的公共中点。
2、如图,CA⊥OM,CB⊥ON,OC平分∠MON,证明(1)OA=OB(2)连接AB,证明AB⊥OC。
3、如图,∠B=∠C,AD=AE,证明BD=CE。
4、如图,AC平分∠BAD,AB⊥BC,AD⊥DC,证明CA平分∠BCD。
5、如图,AB∥DE,BF=CE,∠A=∠D,试着说明AC和DF的关系。
6、如图,AB=CD,∠A=∠D,证明∠1=∠2.7、如图,∠A=∠D,∠BCE=∠ACD,CB=CE,证明AB=ED。
8、如图,DE⊥AB,DF⊥AC,D是BC的中点,∠BDF=∠CDE,证明AB=AC。
9、如图,∠1=∠2,AB=AE,∠B=∠E,证明∠D=∠C。
10、如图,AB⊥BC,DC⊥BC,BE=CF,∠BED=∠ACF,证明AF⊥DE。
11、如图,CE、BD分别是三角形的两条高线,且AB=AC,证明∠CBD=∠BCE。
12、如图,BE=CF,∠A=∠D,AB∥DE,说明AC和DF的关系。
13、如图,∠C=∠D,∠ABD=∠BAC,证明DE=CE。
14、如图,AB∥CF,AD=CF,证明E是AC的中点。
15、如图,AF=CE,AD∥BC,DF∥BE,说明AB和CD关系。
16、如图,BE⊥CE,AD⊥CE,AC⊥BC,且AC=BC,说明线段BE、AD、DE之间的关系。
17、如图,∠A+∠C=180°,BD平分∠ABC,证明AD=CD。
18、如图,∠1=∠2,∠E=∠D,AE=AD,证明EC=BD。
19、如图,AD=BC,∠A=∠C,说明A、C的连线和B、D的连线的关系。
20、如图,∠1=∠2,∠D=∠E,AB=AC,证明BD=CE。
21、如图,BD平分∠ABC,∠A=∠C,证明A、C的连线和BD垂直。
22、如图,△ABD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与∠AEB互补,说明BE和AC的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练习题以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角BAD,CE垂直AB 于E,且角B+角D=180度,求证:AE=AD+BEA B DCE 122、已知,如图,AB=CD,DF⊥AC于F,BE⊥AC于E,DF=BE。
求证:AF=CE。
FE A CDB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AEDC B4、如图,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AB=AC ②BD=CD ③BE=CFBD C5、如图,△ABC中,AB=AC,过A作GE∥BC,角平分线BD、CF 交于点H,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于E、G,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E G6、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BD=BE。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并给出证明。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___(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7、已知:如图,AB⊥BC,AD⊥DC,AB=AD,若E是AC上一点。
求证:EB=ED。
DA E CB8、已知:如图,AB、CD交于O点,CE//DF,CE=DF,AE=BF。
求证:∠ACE=∠BDF。
AB CDEFO9、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D,E是AD上一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若BD=AD,DE=DC。
求证:BF⊥AC。
AE FDB C10、. 已知:如图,△ABC 和△A 'B 'C '中,∠BAC=∠B 'A 'C ',∠B=∠B ',AD 、A 'D '分别是∠BAC 、∠B 'A 'C '的平分线,且AD=A 'D '。
求证:△ABC ≌△A’B’C’。
最新北师大版平行线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以及答案
平行线的证明1、如右图,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2、如图:已知:AD⊥BC于D,EF⊥BC于F,∠1=∠3,求证:AD 平分∠BAC。
3、如图5-27,已知:E、F分别是AB和CD上的点,DE、AF分别交BC于G、H,∠A=∠D,∠1=∠2,求证:∠B=∠C。
4、已知:如图,BE∥AO,∠1=∠2,OE⊥OA于O,EH⊥CD于H,求证:∠5=∠65、如图,已知:DE⊥AO于E,BO⊥AO,∠CFB=∠EDO,求证:CF ∥DO.6、如图,若AB∥CD,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探究∠APC与∠PAB,∠PCD 的数量关系SSS证明1、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则AB 和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证明2、已知AB=CD,BE=DF,AF=CE,则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如图,已知:AB=AD,AC=AE,BC=DE,求证:∠BAE=∠CAD4、如图,AB=AC,BD=CD,求证:∠1=∠25、在△ABC中,∠C=90°,且AD=BD,AE=BC,DE=DC,说明DE⊥AB。
6、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⑴∠D=∠B;⑵AE∥CFASA或AAS证明1、如图,已知∠A=∠C,AE=CF,DE∥BF,说明AB、CD的关系。
2、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交CD于F,且AD=DF,求证:AC=BF3、如图,已知:BE=CD,∠B=∠C,求证:∠1=∠2。
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求证:DE=AD+BE.5、如图,已知∠1=∠2=∠3,AB=AD.求证:BC=DE6、在△ABC中,DE⊥AB,DF⊥AC,DA平分∠EDF,说明:(1)∠1=∠2(2)DE=DF。
八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证明1.2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北师大
7.如图,在△ABC 中,AB=AC,BD⊥AC 于点 D,CE⊥AB 于点 E,BD,CE 相交于点 O,AO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 F, 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D ) A.3 对 B.4 对 C.5 对 D.6 对
8.如图,H 是△ABC 的高 AD,BE 的交点,且 DH=DC.下列 结论: ①BD=AD;②BC=AC; ③BH=AC;④CE=CD.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AC=BC,DC=EC,∠ACB+∠ACD=∠DCE+∠ACD.
∴∠BCD=∠ACE. AC=BC,
在△ACE 和△BCD 中,∠ACE=∠BCD, CE=CD,
∴△ACE≌△BCD(SAS).∴AE=BD.
(2)如图②,若 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 写出图②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2 直角三角形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1 见习题 2 B
3C
4C
5A
6 见习题 7 D
8B
9C
10 D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 __斜__边____和一条__直__角__边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可以简写成“__斜__边__、__直__角__边____”或“___H__L___”.
精彩一题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2/3/272022/3/272022/3/27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72022/3/272022/3/273/27/2022 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 2022/3/272022/3/27March 27, 2022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专题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专题【温故而知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 (SSS ) 【稳定性】角边角 (ASA )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SAS )角角边 (AAS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例题1)已知,如图AD=CB ,AB=CD ,试证明ΔABD ≌ΔCDB2)已知:如图,A 、B 、E 、F 在一条直线上,且AC=BD ,CE=DF ,AF=BE 。
求证: △ACE ≌△BDFDBD C B课堂练习1、已知:如图,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BE=CF ,AB=DE ,AC=DF 。
求证:△ABC ≌△DEF 。
2、已知:如图,AB=DC ,AD=BC ,求证:∠A=∠C 。
3、如图,△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AB=AC ,求证:∠B=∠C 。
2、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
例题1、如图,∠ABC=∠DCB ,∠ACB=∠DCB ,试说明△ABC ≌△DCB.A DB CFCEDCB DCB2、已知:如图,∠DAB=∠CAB,∠ABD=∠ABC。
求证:△ABD≌△ABC.DA B EC课堂练习1、如图:在△ABC和△DBC中,∠ABD=∠DCA,∠DBC=∠ACB,求证:AC=DB.A DB C2、如图,D、E分别在AB、AC上,且AB=AC,∠B=∠C,求证:△ABE≌△ACD.B3、已知:如图 , AB=AC , ∠B=∠C,BE、DC交于O点。
求证:BD=CE.AD EOB C4、图,已知:AE=CE ,∠A=∠C ,∠BED=∠AEC ,求证:△ABE ≌△CDE A EC B D3、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边角边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SAS ”。
例题1.已知如图,AE =AC,AB =AD,∠EAB =∠CAD,试说明:∠B =∠D2、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试说明△ABD ≌△ACD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练习题以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练习题以及答案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角BAD,CE垂直AB 于E,且角B+角D=180度,求证:AE=AD+BEA B DCE 122、已知,如图,AB=CD,DF⊥AC于F,BE⊥AC于E,DF=BE。
求证:AF=CE。
F EA CDB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AEDCB4、如图,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5、如图,△ABC中,AB=AC,过A作GE∥BC,角平分线BD、CF交于点H,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于E、G,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E6、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BD=BE。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并给出证明。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___(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7、已知:如图,AB⊥BC,AD⊥DC,AB=AD,若E是AC上一点。
求证:EB=ED。
DA E CB8、已知:如图,AB、CD交于O点,CE//DF,CE=DF,AE=BF。
求证:∠ACE=∠BDF。
AB CDEFO9、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D,E是AD上一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若BD=AD,DE=DC。
求证:BF⊥AC。
AE FDB C10、. 已知:如图,△ABC 和△A 'B 'C '中,∠BAC=∠B 'A 'C ',∠B=∠B ',AD 、A 'D '分别是∠BAC 、∠B 'A 'C '的平分线,且AD=A 'D '。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与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与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PQ>5B.PQ≥5C.PQ<5D.PQ≤52.如图,已知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G、D,若△AGC的周长为31cm,AB=20cm,则△ABC的周长为( )A.31cmB.41cmC.51cmD.61cm3.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AD⊥BC,E为AD上一点,∠ABC=60°,∠ECD=40°,则∠ABE=( )A.10°B.15°C.20°D.25°4.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其中一边长为2 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2 cmB.4 cmC.6 cmD.8 cm5.如图,在△ABC中,AB=AC,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CE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 )A.腰上的高B.腰上的中线C.底角的平分线D.顶角的平分线7.如图,OP平分∠AOB,PC⊥OA于C,点D是OB上的动点,若PC=6cm,则PD的长可以是( )A.3cmB.4cmC.5cmD.7 cm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 ,若点P 的坐标为(6a ,2b -1),则a 和b 的数量关系为( )A.6a -2b =1B.6a +2b =1C.6a -b =1D.6a +b =19.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 和C 为圆心,适当长度(大于BC 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N ;②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接CD.若AB =9,AC =4,则△ACD 的周长是( )A.12B.13C.17D.1810.如图,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y 轴上,BC ⊥x 轴于点C ,点A 关于直线OB 的对称点D 恰好在BC 上,点E 与点O 关于直线BC 对称,∠OBC =35°,则∠OED 的度数为( )A.10°B.20°C.30°D.35°11.如图所示,在△ABC 中,内角∠BAC 与外角∠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BE =BC ,PB 与CE 交于点H ,PG ∥AD 交BC 于F ,交AB 于G ,连接CP.下列结论:①∠ACB=2∠APB;②S△PAC:S△PAB=AC:AB;③BP垂直平分CE;④∠PCF=∠CPF.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已知∠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3,则BE=( )A. 6B. 3C. 2D. 1.5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的面积是.14.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周长为14,BC=6,则AB长为 .1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16.△ABC中其周长为7,AB=3,当BC=时,△ABC为等腰三角形.17.如图,在△ABC中,AB=6cm,AC=4cm,BD平分∠ABC,CD平分∠ACB,EF过点D且EF∥BC,则△AEF 的周长是 cm.18.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三、作图题19.如图:求作一点P,使PM=PN,并且使点P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四、解答题20.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21.如图,在△ABC中,AC=DC=DB,∠ACD=100°,求∠B的度数.22.如图,在Rt△ABC的场地上,∠B=90°,AB=BC,∠CAB的平分线AE交BC于点E.甲、乙两人同时从A 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C和A→B→E线路前进,甲的目的地为C,乙的目的地为E.请你判断一下,甲、乙两人谁先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并说明理由.23.如图,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交BC的延长线于F,连接AF.求证:∠B=∠CAF.24.已知射线A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连结PB、PC.(1)如图1,若BP平分∠ABC,且∠ACB=30°,直接写出∠APB= .(2)如图1,若P与A不重合,求证:AB+AC<PB+PC.25.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2.C.3.C.4.A.5.B.6.A7.D.8.B9.B.10.B.11.D.12.D.13.答案为:4.14.答案为:8.15.答案为:100°.16.答案为:1或2.17.答案为:10.18.答案为:9.19.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1)作∠AOB 的平分线OC;(2)连结MN,并作MN 的垂直平分线EF,交OC于P,连结PM、PN,则P点即为所求.20.证明:∵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D+∠D=2∠D又∵∠C=∠ABC∴∠C=2∠D.21.解:∵AC=DC=DB,∠ACD=100°∴∠CAD=(180°﹣100°)÷2=40°∵∠CDB是△ACD的外角∴∠CDB=∠A+∠ACD=100°=40°+100°=140°∵DC=DB∴∠B=(180°﹣140°)÷2=20°.22.解:同时到达.理由如下:过点E作EF⊥AC于点F.∵AB =BC ,∠B =90°∴∠C =180°-∠B 2=45°. ∵EF ⊥AC∴∠EFC =90°∴∠CEF =90°-∠C =45°=∠C∴EF =CF.又∵AE 平分∠CAB∴EF =EB.易证得△AEF ≌△AEB得AF =AB可知AB +BE =AF +CF =AC故同时到达.23.证明:∵EF 垂直平分AD∴AF =DF ,∠ADF =∠DAF∵∠ADF =∠B +∠BAD ,∠DAF =∠CAF +∠CAD又∵AD 平分∠BAC∴∠BAD =∠CAD∴∠B =∠CAF.24.解:(1)∵∠DAC =∠ABC +∠ACB ,∠1=∠2+∠APB∵AE 平分∠DAC ,PB 平分∠ABC∴∠1=12∠DAC ,∠2=12∠ABC∴∠APB =∠1﹣∠2=12∠DAC ﹣12ABC =12∠ACB =15°(2)在射线AD 上取一点H ,是的AH =AC ,连接PH.则△APH ≌△APC∴PC =PD在△BPH 中,PB +PH >BH∴PB +PC >AB +AC.25.解:(1)∠EDC =180°﹣∠ADB ﹣∠ADE =180°﹣115°﹣40°=25°∠DEC=180°﹣∠EDC﹣∠C=180°﹣40°﹣25°=115°,∠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11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C=40°∴∠DEC+∠EDC=140°又∵∠ADE=40°∴∠ADB+∠EDC=140°∴∠ADB=∠DEC又∵AB=DC=2∴△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DA=110°时∴∠ADC=70°∵∠C=40°∴∠DAC=70°,∠AED=∠C+∠EDC=30°+40°=70°∴∠DAC=∠AED∴△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当∠BDA的度数为80°时∴∠ADC=100°∵∠C=40°∴∠DAC=40°∴∠DAC=∠ADE∴△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新北师大版证明二全等三角形证明及题及答案
第11章全等三角形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2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2、(易错易混点)如图,已知 AB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BCADC的是()A . CB CDB . / BAC / DAC3. 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 ' BB'的中点O 连在一起,使AA ' 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 AB,那么判定△ OAB ^A OA'B'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 4、如图,△ ABC 中,/ C=90o,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 DE 丄AB ,垂足为 E ,且CD=6cm ,则DE 的长为()C . / BCA / DCAD ./ B / D 90BB'可以绕着点0自由旋转,就做成了A 、 4cmB 、 6cmC 、 8cmD 、 10cmB5、(易错易混点)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二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二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3个B、2个C、1个D、0个6、(易错易混点)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了三块,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
A.①B.②C.③D.①和②7•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AOB, PA OA, PB OB,垂足分别为A, 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PA PBB.PO平分APBC. OA OB D . AB垂直平分OP、填空题(每题3分,共24 分)9、如图,若△ ABC ABQ i,且A 110°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8、如图,0P平分B 40°,则C i= ___________10、如图已知 △ ABD g △ ACE ,且 AB=8, BD=7, AD=6 则 BC=第9 题B11、 如图,已知AC=BD ,那么△ ABC g, 其判定根据是12、 如图,已知AB AD BAEDAC ,要使△ ABC g△ ADE ,可补充的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13、 如图,△ ABC 的周长为 32,且 BD DC, AD BC 于 D ,△ ACD 的周长为24, 那么AD 的长为第2屯笋12範A / K \/ 1 \D 14、 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 DE 折叠,使点 C 落在AB边上的点P 处•若 CDE 48°,则APD 等于15、如图,在 Rt AABC 中, B 90 ,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D , 交BC 于点E •已知 BAE 10,则 C 的度数为PC16. 已知△ ABC中,AB=BC祺C,作与△ 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 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_____ 个•三、用心做一做(17题10分,18题12分,19-21题每题10分)17、已知:如图,工'/■ 三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亠「1 3S,"匚一「三,- _£ .求证:—一一亠■.第门龐18、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5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HL)的证明试题以及答案(30道题)
最新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试题1、如图,∠B=∠D=90°,CD=BC,证明AC平分∠BAD。
2、如图,CE⊥AB,DF⊥AB,CE=DF,AC=DB,证明AF=BE。
5、如图,AB⊥BD,AC⊥CD,AC=AB,证明BC⊥AD。
6、如图,AB⊥BD,ED⊥BD,AC=EF,BF=CD,说明AB、DE的关系。
7、如图,CE⊥AB,BD⊥AC,AE=AD,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证明其中一个。
8、如图,AD⊥BD,DF=DC,BF=AC,证明BE⊥AC。
9、如图,AD⊥DE,BE⊥DE,AD=CE,AC=BC,证明AD+BE=DE。
10、如图,DF⊥AC,BE⊥AC,AF=EC,DC=AB,证明DF=BE。
11、如图,∠C=90°,MN⊥AB,AM=AC,证明MN=NC。
12、如图,AC⊥CE,DF⊥BD,AF=BE,AC=BD,说明DF和CE的关系。
13、如图,已知AC⊥BC,AD⊥B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证明CE=DF。
14、如图,CF⊥AF,CE⊥AB,BC=DC,CE=CF,证明BE=DF。
15、如图,D是BC的中点,DE⊥AB,DF⊥AC,DE=DF,A、D的连线和BC垂直。
1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D,CE⊥DE于E.(1)若BC在DE的同侧(如图①)且AD=CE,说明:BA⊥AC.(2)若BC在DE的两侧(如图②)其他条件不变,问AB与AC仍垂直吗?若是请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7、如图,DE⊥AB,DF⊥AC,DE=DF,证明D是BC的中点。
18、如图,∠ACF=∠ABD=∠CDF=90°,AB=CD,AC=CF,说明DF、AB、BD的关系。
19、如图,∠B=∠D=90°,AD=AB,∠CAD=∠BAE,证明CF=EF。
20、如图,AB⊥BD,DE⊥B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⑵,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⑴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21、如图,AB⊥BD,DF⊥BD,DF=BC,CF=AC。
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专项训练二(附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专项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8,10B.2,2,C.1,2D.8,15,1745”,第一步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2.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不能都大于()A.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B.有一个锐角大于45°C.有一个锐角小于45°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3.等边△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所夹锐角的度数为( )A.60°B.90°C.120°D.150°4.不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B.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若BM+CN=7,则MN的长为()A.6B.7C.8D.96.已知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C于D,若△ABC和△DBC的周长分别是60 cm和38 cm,则△ABC的腰长和底边BC的长分别是( )A.22cm和16cm B.16cm和22cmC.20cm和16cm D.24cm和12cm7.若等边△ABC的边长为2cm,那么△ABC的面积为()A cm2B.2cm C.3cm2D.4cm28.△ABC中,AB=AC=5,BC=8,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PD△AB于点D,PE△AC于点E,则PD+PE的长是()A.4.8B.4.8或3.8C.3.8D.59.如图,△ACB=90°,AC=BC,AE△CE于点E,BD△CD于点D,AE=5 cm,BD=2 cm,则DE的长是( )A.8 cm B.5 cm C.3 cm D.2 cm10.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中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下列四个结论中:△AB上任一点与AC上任一点到D的距离相等;△AD上任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BDE=△CDF;△△1=△2;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已知AB△CD,PE△AB,PF△BD,PG△CD,垂足分别E、F、G,且PF=PG=PE,则△BPD=().A.60°B.70°C.80°D.90°13.如图,△ABC中,AB=5,AC=6,BC=4,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BDC 的周长是()A.8B.9C.10D.1114.如图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再由B 地向北偏西20°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A.30海里B.40海里C.50海里D.60海里15.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B.△△△C.△△△D.△△二、填空题1.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cm2.如图,△C=90°,AC=10,BC=5,AX△AC,点P和点Q从A点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点P运动到AP=_______________时,△ABC与△QPA 全等.3.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点C都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为DE,FG,得到AGE,若3∠30=︒AE厘米,则△ABC的边BC的长为____________厘米.=EG2=4.如图,若△A=15°,AB=BC=CD=DE=EF,则△DEF等于_____.5.如图,MN△PQ,AB△PQ,点A,D,B,C分别在直线MN和PQ上,点E在AB上,AD+BC=7,AD=EB,DE=EC,则AB=_____.6.如图,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若AE=12cm,则DE的长为__cm.7.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则PB=_______.8.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AE=2,则CD的长为________.9.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时,第一步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9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C于F,则MN的长为______cm.三、解答题1.如图,已知△A=△D=90°,E、F在线段BC上,DE与AF交于点O,且AB=CD,BE =CF.求证:Rt△ABF△Rt△DCE.2.如图所示、△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BD=2,求CD的长.3.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4.如图,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若AB=CD,试证明BD平分EF.5.如图所示,直线1l 、2l 、3l 为围绕区域A 的三条公路,为便于公路维护,需在区域A 内筹建一个公路养护处P ,要求P 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请利用直尺和圆规确定符合条件的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6.如图,在△ABC 中,AB=AC=10 cm ,△B=15°,CD 是AB 边上的高,求CD 的长.7.已知,如图,直线AB 与直线BC 相交于点B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求作:点E ,使直线DE△AB ,且点E 到B 、D 两点的距离相等(在题目的原图中完成作图)结论:BE=DE8.如图,△ABC 中,AB=BC ,BE△AC 于点E ,AD△BC 于点D ,△BAD=45°,AD 与BE 交于点F ,连接CF .(1)求证:BF=2AE ;(2)若AD 的长.9.如图,Rt△ABC 中,△C=90°,AD 平分△CAB ,DE△AB 于E ,若AC=6,BC=8,CD=3.(1)求DE 的长;(2)求△ADB 的面积.10.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角,角的两边交AB 、AC 于M 、N ,连结MN ,求AMN ∆周长.11.如图,AB 与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OF△AB 于O ,OG△OE 于O ,若△BOD=40°,求△AOE 和△FOG 的度数.12.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交AD于点O.(1)求证:AD垂直平分EF;(2)若△BAC=60 ,写出DO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13.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在直线AB上,OC,OD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OE 平分△AOD.(1)若△COE=20°,则△BOD=;若△COE=α,则△BOD=(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当三角板绕O逆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测△COE与△BO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1)如图1,△ABC与△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填空:△AEB的度数为;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3)拓展探究如图3,△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62+82=100=102,△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22+22=8≠(2,△不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12+2=4=22,△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82+152=289=172,△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2.D【解析】【分析】熟记反证法的第一步,根据反证法第一步首先从结论的反面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不能都大于45°,应先假设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第一步,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3.A【解析】【分析】据已知条件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1=△2=12△ABC=30°,所以△3=△1+△2=60°.【详解】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E分别是△BAC,△ABC的角的平分线,交于点F,△△1=△2=12△ABC=30°,△△3=△1+△2=6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AAA,不能判定全等,B、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AAS,能判定全等,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SAS,能判定全等,D、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HL,能判定全等,故选A.5.B【解析】【分析】由△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可得△MBE=△EBC,△ECN=△ECB,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可得△MBE=△MEB,△NEC=△EC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BM=ME,EN=CN,由此可得MN=ME+EN,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MBE=△EBC,△ECN=△ECB,△MN△BC,△△EBC=△MEB,△NEC=△ECB,△△MBE=△MEB,△NEC=△ECN,△BM=ME,EN=CN,△MN=ME+EN,即MN=BM+CN,△BM+CN=7,△MN=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性质.证明△BME,△CNE是等腰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图像,连接BD,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AD,可知两三角形的周长差为AB,结合条件可求出腰长,再由周长可求出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连接BD,△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BD=AD,△BD+DC+BC=AC+BC=38cm,且AB+AC+BC=60cm,△AB=60-38=22cm,△AC=22cm,△BC=38-AC=38-22=16cm,即等腰三角形的腰为22cm,底为16cm,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再来解答. 7.A【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2,即可解题.【详解】解:△△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2,,△S=22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属于简单题,熟悉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8.A【分析】过A点作AF△BC于F,连结AP,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AF的长,由图形得S ABC=S ABP+S ACP,代入数值,解答出即可.【详解】解:过A点作AF△BC于F,连结AP,△△ABC中,AB=AC=5,BC=8,△BF=4,△△ABF中,AF=3,△1118355222PD PE ⨯⨯=⨯⨯+⨯⨯,12=12×5×(PD+PE)PD+PE=4.8.故选A.【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时注意,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体现了转化思想.9.C【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易证△AEC△△CDB ,进而可得AE=CD ,CE=BD ,所以DE 可求出.【详解】解:△△ACB=90°,△△ACE+△DCB=90°,△AE△CD 于E ,△△ACE+△CAE=90°,△△CAE=△DCB ,△BD△CD 于D ,△△D=90°,在△AEC 和△CDB 中090CAE DCB AEC D AC BC ∠=∠⎧⎪∠==⎨⎪=⎩,△△AEC△△CDB ,(AAS ),△AE=CD=5cm ,CE=BD=2cm ,△DE=CD -CE=3cm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判定三角形的全等.10.C【解析】试题分析:△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N=BN,△△BCN的周长是7cm,△BN+NC+BC=7(cm),△AN+NC+BC=7(cm),△AN+NC=AC,△AC+BC=7(cm),又△AC=4cm,△BC=7﹣4=3(cm).故选C.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得:△1=△2,△BDE=△CD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D上任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故正确的有3个,选C.12.D【解析】△PE△AB,PF△BD,PF=PE,△PB平分△ABD,△△PBD=12△ABD,同理△PDB=12△CDB,△AB△CD,△△ABD+△CDB=180°,△2△PBD+2△PDB=180°,△△PBD+△PDB=90°,△△BPD=180°-△PBD-△PDB=90°.故选D.点睛:本题最后求的是角度,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将PF=PG=PE转化为角度的关系. 13.C【分析】由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BD,又由△BDC的周长=DB+BC+CD,即可得△BDC 的周长=AD+BC+CD=AC+BC.【详解】解:△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DC的周长=DB+BC+CD,△△BDC的周长=AD+BC+CD=AC+BC=6+4=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4.B【分析】由已知可得△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不难求得AC的距离.【详解】由题意得△ABC=60°,AB=BC=4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0海里.故选B .15.C【解析】【分析】连结CF ,如图,根据等腰直角△ABC 的性质得CF=AF=BF ,CF△AB ,△1=45°,则可根据“SAS”判断△ADF△△CEF ,得到DF=EF ,△3=△2,由△3+△CFD=90°可得△CFD+△2=90°,即△DFE=90°,所以△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可对△进行判断;利用△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利用垂线段最短,当FD△AC 时,FD 的长度最小,此时FD=12AC=4,所以DE 长度的最小值为,则可对△进行判断;利用S △ADF =S △CEF 可得四边形CDFE 的面积=S △ACF =12S △ABC =16,于是可对△进行判断;由于S △CDE =S 四边形CDFE -S △DEF =16-S △DEF ,FD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4,则S △DEF 的最小值值为8,所以△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则可对△进行判断.【详解】连结CF ,如图,△△ABC 为直角三角形,△△A=45°,△F 是等腰直角△ABC 斜边上的中点,△CF=AF=BF ,CF△AB ,△1=45°,在△ADF 和△CEF 中,1AD CE A AF CF =⎧⎪∠=∠⎨⎪=⎩,△△ADF△△CEF(SAS),△DF=EF,△3=△2,△△3+△CFD=90°,△△2+△CFD=90°,即△DFE=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正确;△△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D,当FD△AC时,FD的长度最小,此时FD=12AC=4,△DE长度的最小值为△错误;△△ADF△△CEF,△S△ADF=S△CEF,△四边形CDFE的面积=S△ACF=12S△ABC=12×12×8×8=16,所以△正确;△S△CDE=S四边形CDFE-S△DEF=16-S△DEF,而当FD△AC时,FD的长度最小,此时FD=12AC=4,△S△DEF的最小值为12×4×4=8,△△CDE面积的最大值为16-8=8,所以△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5【分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BP和△ECP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D=PD,CE=PE,那么△PDE的周长就转化为BC的长,即5cm.【详解】解:△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BP=△PBD,△ACP=△PCE,△PD△AB,PE△AC,△△ABP=△BPD,△ACP=△CPE,△△PBD=△BPD,△PCE=△CPE,△BD=PD,CE=PE,△△PDE的周长=PD+DE+PE=BD+DE+EC=BC=5cm.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将△PDE的周长转化为BC边的长.2.5或10【分析】分两种情况:△当AP=BC=5时;△当AP=CA=10时;由HL证明Rt△ABC△Rt△PQA(HL);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X△AC,△△PAQ=90°,△△C=△PAQ=90°,分两种情况:△当AP=BC=5时,在Rt△ABC和Rt△QPA中,AB PQ BC AP =⎧⎨=⎩, △Rt△ABC△Rt△QPA (HL );△当AP=CA=10时,在△ABC 和△PQA 中,AB PQ AP AC=⎧⎨=⎩, △Rt△ABC△Rt△PQA (HL );综上所述:当点P 运动到AP=5或10时,△ABC 与△APQ 全等;故答案为5或10.【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本题需要分类讨论,难度适中.3.【解析】【分析】过点E 作EH△AG 于H ,由△AGE=30°可求得AG 的长,由翻折可知AE=BE 、AG=CG ,根据BC=BE+EG+CG ,将数据代入相加即可得.【详解】过点E 作EH△AG 于H ,,△AGE=30°,,由翻折得6BE AE GC GA ====,△6BC BE EG GC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折叠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4.60°【解析】试题解析:△AB=BC=CD=DE=EF,△A=15°,△△BCA=△A=15°,△△CBD=△BDC=△BCA+△A=15°+15°=30°,△△BCD=180°-(△CBD+△BDC)=180°-60°=120°,△△ECD=△CED=180°-△BCD-△BCA=180°-120°-15°=45°,△△CDE=180°-(△ECD+△CED)=180°-90°=90°,△△EDF=△EFD=180°-△CDE-△BDC=180°-90°-30°=60°,△△DEF=180°-(△EDF+△EFD)=180°-120°=60°.点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5.7【解析】由MN△PQ,AB△PQ,可知△DAE=△EBC=90°,可判定△ADE△△BCE,从而得出AE=BC,则AB=AE+BE=AD+B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6.12【解析】连接BE,△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A=△BDE=90°,△在Rt△DBE和Rt△ABE中,BD=AB(已知),BE=EB(公共边),△Rt△DBE△Rt△ABE(HL),△AE=ED,又△AE=12cm,△ED=12cm.故填12.7.7【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A=PB,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7,△PB=PA=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8.1或3【详解】当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过E作EF△BD,垂足为F点,可得△EFB=90°,△EC=ED,△F为CD的中点,即CF=DF=12 CD,△△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BEF=30°,△BE=AB+AE=1+2=3,△FB=12EB=32,△CF=FB−BC=12,则CD=2CF=1;当E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过E作EF△BD,垂足为F点,可得△EFC=90°,△EC=ED,△F为CD的中点,即CF=DF=12 CD,△△ABC为等边三角形,△△ABC=△EBF=60°,△△BEF=30°,△BE=AE−AB=2−1=1,△FB=12BE=12,△CF=BC+FB=32,则CD=2CF=3,综上,CD的值为1或3.故答案为:1或39.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解析】【详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内角为直角”时,应假设“在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内角为直角”.故答案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内角为直角.【点睛】反证法:第一步应假设假设结论不成立.10.3【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M,AN,△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C于F,△BM=AM,CN=AN,△△MAB=△B,△CAN=△C,△△BAC=120°,AB=AC,△△B=△C=30°,△△BAM+△CAN=60°,△AMN=△ANM=60°,△△AMN是等边三角形,△AM=AN=MN,△BM=MN=NC,△BC=9cm,△MN=3cm.故答案为3cm.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解答题1.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由于△ABF与△DCE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即可证明.【详解】△BE=CF ,△BE+EF=CF+EF ,即BF=CE ,△△A=△D=90°,△△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F 和Rt△DCE 中,BF=CE ,AB=CD ,△Rt△ABF△Rt△DCE (HL ).2.(1)证明见解析;(2)CD【分析】(1)因为△AOB=△COD=90°,由等量代换可得△DOB=△AOC ,又因为△AOB 和△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C=OD ,OA=OB ,则△AOC△△BOD ;(2)由(1)可知△AOC△△BOD ,所以AC=BD=2,△CAO=△DBO=45°,由等量代换求得△CAB=90°,则CD ==【详解】(1)证明:△△DOB=90°-△AOD ,△AOC=90°-△AOD ,△△BOD=△AOC ,又△OC=OD ,OA=OB ,在△AOC 和△BOD 中, OC OD AOC BOD OA OB ⎪∠⎪⎩∠⎧⎨===△△AOC△△BOD (SAS );(2)解:△△AOC△△BOD ,△AC=BD=2,△CAO=△DBO=45°,△△CAB=△CAO+△BAO=90°,△CD==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AE=△EAC,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先判定△A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相等可得AF=BF,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EAF=△CBF,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EF和△BCF全等即可.【详解】(1)证明:△AB=AC,D是BC的中点,△△BAE=△EAC.在△ABE和△ACE中,△AB AC{BAE EAC AE AE=∠=∠=,△△ABE△△ACE(SAS).△BE=CE.(2)△△BAC=45°,BF△AF,△△A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BF.△AB=AC,点D是BC的中点,△AD△BC.△△EAF+△C=90°.△BF△AC,△△CBF+△C=90°.△△EAF=△CBF.在△AEF和△BCF中,△EAF CBF{AF BFAFE BFC90∠=∠=∠=∠=︒,△△AEF△△BCF(ASA).4.详见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B=CD,AF=CF,证明Rt△ABF△Rt△CDE(HL),得BF=DE,进而证明△BFG△△DEG(AAS),即可证明.【详解】证明△DE△AC,BF△AC,△△DEG=△BFE=90°,△AE=CF,AE+EF=CF+EF,即AF=CE.在Rt△ABF和Rt△CDE中,AB=CD,AF=CF,△Rt△ABF△Rt△CDE(HL),△BF=DE.在△BFG和△DEG中,△BFG=△DEG,△BGF=△DGE,BF=DE△△BFG△△DEG(AAS),△FG=EG,即BD平分EF【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中等难度,将中点问题转化成证明全等问题是解题关键.5.画图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要使P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P点必然在这三条公路夹角的角平分线上,因此,分别作出l1与l3、l2与l3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区域A内的交点即为点P.试题解析:如图,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利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解题,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6.CD的长是5 c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外角求出△CAD的度数,然后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试题解析:在△ABC中,因为AB=AC=10 cm,△B=15°,所以△B=△ACB=15°.所以△DAC=△B+△ACB=30°.因为CD是AB边上的高,所以△D=90°.所以CD=AC=×10=5(cm),即CD的长是5 cm.7.见解析【分析】因为点E到B、D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E一定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首先以D为顶点,DC为边作一个角等于△ABC,再作出D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找到点E.【详解】解:作图如下:结论:点E为所求8.(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先判定出△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D,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D=△CB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DC和△B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C=2AF,从而得证.(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C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F,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F=CF,然后根据AD=AF+DF代入数据即可得解.解:(1)证明:△AD△BC,△BAD=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BE△AC,AD△BC,△△CAD+△ACD=90°,△CBE+△ACD=90°.△△CAD=△CBE.在△ADC 和△BDF 中,△CAD=△CBF ,AD=BD ,△ADC=△BDF=90°,△△ADC△△BDF (ASA ).△BF=AC .△AB=BC ,BE△AC ,△AC=2AE .△BF=2AE .(2)△△ADC△△BDF ,.在Rt△CDF 中,CF 2===.△BE△AC ,AE=EC ,△AF=CF=2..9.(1)DE=3;(2)ADB S 15∆=.【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CD=DE ,代入求出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然后计算△ADB 的面积.【详解】(1)△AD 平分△CAB ,DE△AB ,△C=90°,△CD=DE ,△CD=3,△DE=3;(2)在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0==,△△ADB 的面积为ADB 11S AB DE 1031522∆=⋅=⨯⨯=. 10.△AMN 的周长为2.【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CDE△△BDM ,再利用DE=DM ,MDE EDN 60∠∠==︒证明△DMN△△DEN ,得到对应边相等即可解题.【详解】如图,延长NC 到E ,使CE=BM ,连接DE ,△△ABC 为等边三角形,△BCD 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MBD=△MBC+△DBC=60°+30°=90°,△DCE=180°﹣△ACD=180°﹣△ABD=90°,又△BM=CE ,BD=CD ,△△CDE△△BDM ,△△CDE=△BDM ,DE=DM ,△NDE=△NDC+△CDE=△NDC+△BDM=△BDC ﹣△MDN=120°﹣60°=60°,△在△DMN 和△DEN 中,60DM DE MDE EDN DN DN =⎧⎪∠=∠=︒⎨⎪=⎩,△△DMN△△DEN ,△MN=NE=CE+CN=BM+CN ,△△AMN的周长=AM+AN+MN=AM+AN+NC+BM=AB+AC=1+1=2,故△AMN的周长为2.【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截长补短的数学方法,中等难度,作辅助线证明全等是解题关键.11.△AOE=20°,△FOG=2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AOC=△BOD=40°,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得△AOE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得△FOG的度数.试题解析:△△AOC与△BOD是对顶角,△△AOC=△BOD=40°,△OE平分△AOC,△△AOE=12△AOC=20°,△OF△AB,OG△OE,△△AOF=△EOG=90°,即△AOG与△FOG互余,△AOG与△AOE互余,△△FOG=△AOE=20°.【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的性质等,在解题时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和角平分线,余角的性质进行解答是关键.12.(1)见解析;(2)14 DO AD【解析】试题分析:(1)由AD为△ABC的角平分线,得到DE=DF,推出△AEF和△AFE相等,得到AE=AF,即可推出结论;(2)由已知推出△EAD=30°,得到AD=2DE,在△DEO中,由△DEO=30°推出DE=2DO,即可推出结论.试题解析:(1)△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AED=△AFD=90°,△△DEF=△DFE,△△AEF=△AFE,△AE=AF,△点A、D都在EF的垂直平分线上,△AD垂直平分EF.(2)14DO AD=,理由:△△BAC=60°,AD平分△BAC,△△EAD=30°,△AD=2DE,△EDA=60°,△AD△EF,△△EOD=90°,△△DEO=30°△DE=2DO,△AD=4DO,△14DO 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1)证AE=AF和DE=DF;(2)证AD=2DE和DE=2DO.13.(1)40°;2α;(2)△BOD=2△COE.【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直角计算△DOE的度数,再同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AOD的度数,最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可得结论;(2)设△BOD=β,则△AOD=180°-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BOE,再利用互余的关系求△COE的度数,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若△COE=20°,△△COD=90°,△△EOD=90°﹣20°=70°,△OE平分△AOD,△△AOD=2△EOD=140°,△△BOD=180°﹣140°=40°;若△COE=α,△△EOD=90﹣α,△OE平分△AOD,△△AOD=2△EOD=2(90﹣α)=180﹣2α,△△BOD=180°﹣(180﹣2α)=2α;故答案为40°;2α;(2)如图2,△BOD=2△COE,理由是:设△BOD=β,则△AOD=180°﹣β,△OE平分△AOD,△△EOD=12△AOD=1802β-=90°﹣2β,△△COD=90°,△△COE=90°﹣(90°﹣2β)=2β, 即△BOD=2△COE .14.(1)详见解析;(2)△AEB 的度数为60°;线段B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AD ;(3)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要想证明BD =CE ,可以证明△BAD 与△CAE 全等. 根据已知条件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叙述,可以得到AB =AC ,AD =AE . 由于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均为40°,所以这两个顶角分别减去△DAC 也一定相等. 综合上述条件,利用SAS 可以证明△BAD 与△CAE 全等,进而证明BD =CE .(2) 根据已知条件不难利用SAS 证明△ACD 和△BCE 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可以得到AD =BE ,即线段B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 =AD . 同理,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 =△BEC .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邻补角的相关结论可知,△BEC =△ADC =120°.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EB 的度数.(3) 通过两个直角与△DCB 的和差关系可以得到△ACD =△BCE ,再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不难利用SAS 证明△ACD 和△BCE 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D =BE .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CM =DM =EM . 综上所述,AE =AD +DE =BE +2CM . 试题解析:(1) 证明:△△BAC =△DAE =40°,△△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ABC 与△ADE 分别是以BC 与DE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BD =CE .(2) 本小题应依次填写:60°;BE =AD . 理由如下.△△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DCB =△DCE -△DCB ,即△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AD =BE ,△ADC =△BEC .△△DCE 为等边三角形,△△CDE =△CED =60°,△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ADC =180°-△CDE =180°-60°=120°,△△BEC =△ADC =120°,△△AEB =△BEC -△CED =120°-60°=60°.综上所述,△AEB 的度数为60°;线段B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 =AD .(3) △AEB 的度数为90°;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E =BE +2CM . 理由如下. △△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 =△DCE =90°,△AC =BC ,CD =CE ,△CDE =△CED =45°.△△ACB =△DCE =90°,△△ACB -△DCB =△DCE -△DCB ,即△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AD =BE ,△ADC =△BEC ,△△CDE =45°,又△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ADC =180°-△CDE =180°-45°=135°,△△BEC =△ADC =135°.△△BEC =135°,△CED =45°,△△AEB =△BEC -△CED =135°-45°=90°.△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即CM △DE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中,DM =EM .△CM △DE ,△CDE =45°,△△CM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DM .△CM=DM=EM.△DE=DM+EM=2CM,又△AD=BE,△AE=AD+DE=BE+2CM.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根据各个相关角之间的位置关系,灵活运用角的和差获得相等的角. 这是本题解题的一个关键点. 另外,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也是解决本题的重要手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二(基础)知识讲解(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SAS )(基础)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4——“边角边”;2.能把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基本概念梳理回顾】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4——“边角边”1. 全等三角形判定4——“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要点二、判定方法的选择已知条件可选择的判定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等SAS AAS ASA 两角对应相等ASA AAS 两边对应相等 SAS SSS要点三、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边角边”1、(2016•云南模拟)在△ABC中,AB=AC,点E,F分别在AB,AC上,AE=AF,BF与CE相交于点P.求证:△EBC≌△FCB.【思路点拨】首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ACB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E=CF ,然后再利用SAS 判定△EBC ≌△FCB .【答案与解析】证明:∵AB=AC ,∴∠ABC=∠ACB ,∵AE=AF ,∴AB ﹣AE=AC ﹣AF即BE=CF ,在△EBC 和△FCB 中,,∴△EBC ≌△FCB (SAS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 (A 、B 、D 三点共线,AB =CB ,EB =DB ,∠ABC =∠EBD =90°),连接AE 、CD ,试确定AE 与CD 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AE =CD ,并且AE ⊥CD证明:延长AE 交CD 于F ,∵△ABC 和△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C ,BD =BE在△ABE 和△CBD 中90AB BC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AE =CD ,∠1=∠2又∵∠1+∠3=90°,∠3=∠4(对顶角相等)∴∠2+∠4=90°,即∠AFC =90°∴AE ⊥CD【总结升华】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把△CBD 看作是由△ABE 绕着B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尝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全等.举一反三:【变式】(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由∠1=∠2,BC=DC 、AC=EC ,最后推出△ABC≌△EDC 的根据是( )A.SAS B. ASA C. AAS D. SSS【答案】A.解:∵∠1=∠2∴∠ACD+∠2=∠ACD+∠1,即∠ACB=∠ECD又∵BC=DC,AC=EC∴△ABC≌△EDC(SAS)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3、(2014•如东县模拟)如图1,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图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图1△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乙B.丙C.乙丙D.乙【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ASA,AAS,SSS)逐个判断即可.【答案】C.【解析】解:已知图1的△ABC中,∠B=50°,BC=a,AB=c,AC=b,∠C=58°,∠A=72°,图2中,甲:只有一个角和∠B相等,没有其它条件,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和△ABC不全等;乙:符合SAS定理,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丙:符合AAS定理,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 =∠DAC =90°∴∠EAB +∠DAE =∠DAC +∠DAE ,即∠DAB =∠EAC.在△DAB 与△EAC 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4、“三月三,放风筝”.下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 =DF ,EH =FH ,不用度量,就知道∠DEH =∠DFH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在△DEH 和△DFH 中,DE DF EH FH DH DH ⎧⎪⎨⎪=⎩==∴△DEH ≌△DFH(SSS)∴∠DEH =∠DFH .【总结升华】证明△DEH ≌△DFH ,就可以得到∠DEH =∠DFH ,我们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数学模型,这道题用“SSS ”定理就能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边OB 上分别取OD =OE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 、E 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OPE 与△OPD 全等,再说明OP 平分∠AOB 吗?【答案】证明:在△OPE与△OPD中∵OE OD OP OP PE PD=⎧⎪=⎨⎪=⎩∴△OPE≌△OPD (SSS)∴∠EOP=∠DOP∴ OP平分∠AO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1 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2、(易错易混点)如图,已知
A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 ABC ≌△ ADC AD,
的是()
A.CB CD B .∠BAC∠DAC
C.∠BCA∠ DCA D.∠B∠D90
3.如图所示 , 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 , 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旋转 , 就
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 , 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 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 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4、如图,△ABC中,∠C=90o ,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CD=6cm,则DE
的长为()
A、4cm
B、6cm
C、8cm
D、10cm
5、(易错易混点)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
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
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
A 、3 个B、2个C、1个D、0个
6、(易错易混点)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了三块,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
A. ①
B. ②
C. ③
D. ①和②
7.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 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
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
8、如图,OP平分AOB , PA OA , PB OB ,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 PB B.PO平分APB
C.OA OB D.AB垂直平分OP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9、如图,若 A 110°, B 40°C1
,且=.
,则
10、如图已知△ABD≌△ACE,且AB=8,BD=7,AD=6 则BC=________________.
11
、如图,已知AC=BD
12 ,那么△
ABC
,其判定根据是
_______,≌。
12、如图,已知,,要使≌,可补充的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
13、如图,△ABC的周长为 32,且BD DC , AD BC 于D,△ACD的周长为24,那么AD的
长为.
14、如图,D,E 分别为△ ABC 的 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落在 AB
边上的点
P 处.若,则
APD
等于CDE 48°
15、如图,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已知,则的度数为
16. 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
形一共能作出个 .
三、用心做一做(17 题 10 分, 18 题 12 分, 19-21 题每题 10 分)
17、已知:如图,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
18、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5 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
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
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长木条的
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
(木条的厚度不计)
19、已知:如图,与相交于点,,.求证:
(1);
(2).
20、如图,已知AC平分∠ BAD,∠1=∠2,求证: AB=AD
21、如图 , 已知∠DCE=90°, ∠DAC=90°,BE⊥AC于B, 且DC=EC, 能否找出与AB+AD相等的线段 , 并说
明理由 .
参考答案
一、
1、D【解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主要有“SSS””、 SAS”、“ AAS”、“ ASA”以及直角三角
形中的” HL”,所以不难看出答案应选D.
2、C【解析】题目中已知AB AD,还有公共边AC=AC,所以可用“SSS”“SAS”来判定
△ ABC ≌△ ADC ,这样不难发现A、B 适合,对于答案D来说∠B∠D90 ,说明△ABC和△ AD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用“HL”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可知答案选C.
易错分析:有些同学忘记了“HL”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因袭会误选答案D.
5、C【解析】只有( 3)是正确的,答案选C.
易错分析:全等形的定义是形状和大小都相同,所以(1)是错误的,对于(2)中的两个三角形,必须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才可以,所以(2)是错误的,这也是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
6、C:【解析】怎样做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可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来判断。
题中
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其中:(1)仅留一角;( 2)没边没角;(3)存在两角和夹边,可依据 ASA,不难做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所以带③去就可以了.
易错分析:好多同学可能认为带①②去合适的,实际上那样还是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
二、
9、300【解析】因为△ ABC ≌△ A1B1C1,
所以∠ C=∠ C1,又因为A 110°, B 40°
,所以∠ C=∠ C1=300.
10、 2【解析】因为△ ABD≌△ ACE,所以AD=AC=6,又因为AB=8,所以BC=2.
11、△ABD SAS
12、AC=AE或B D 或C E
【解析】由可得BAC EAD ,
又已知 AB=AD,那么,由 SAS、 ASA、 AAS可补充的条件是AC=AE或B D 或 C E .
14、【解析】因为△沿折叠,所以△≌△,所以∠=∠=480,= , 所以
48°CDE DE CDE DEP CDE EDP CDDP
∠ ADP==840,又因为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所以DA=DC=DP,所以 APD =48°.
15、【解析】因为是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可知道△AED≌△ EDC,所以∠ EAD=∠ C,又因为,所以的度数是
16、 7【解析】以为公共边可以作出两个与△全等的三角形,同样以为公共边也可以作出
AB ABC BC
两个与△ ABC全等的三角形,而
以AC为公共边只可以作出一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
三、 17 证明:∵ AC∥ DE,,.
又∵∠ ACD=∠ B,
.
又∵ AC=CE,,
.
19、证明:(1)∵AB=BA
∴△ ABC≌△ DBA
∴
(2)∵∠AOC=∠BOD∠C=∠D
∴∠ CAO=∠DBO
∵ AC=BD
∴
20、证明:∵AC平分∠BAD
∴∠ BAC=∠ DAC.
∵∠ 1=∠2
∴∠ ABC=∠ ADC.
在△ ABC和△ ADC中
BAC DAC ,
ABC ADC ,
AC AC
∴△ ABC≌△ ADC(AAS).
∴ AB=AD.
ADC BCE
DAC EBC
DC EC
所以△ DAC≌△ 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