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世家大族

合集下载

东汉世族形成

东汉世族形成

门阀士族萌芽于西汉中后期一自给自足的大地主田庄经济是门阀士族形成的经济基础。

萌芽于西汉中后期的田庄经济,在东汉得到了普遍发展。

象西汉末年樊重所经营的那种田庄,在东汉则更多了。

以至东汉的世族豪强都把能拥有一座田庄作为人生的一大理想。

“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

养亲有兼珍之膳,妻擎无苦身之劳。

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啄以奉之。

”①从而过上一种优闲安逸的生活。

西汉末东汉初,南阳阴氏家族占有土地“七百余项,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②东汉初期,马援的三个儿子“奴蝉各千人以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青肤美田。

”③明帝时的廉范,世代为边地郡守,“广田地,积财粟。

”④窦宪广占田地,“奴蟀以千数,于亲戚、功臣莫与为比。

”⑥东汉中叶,梁翼把东起荣阳,西至弘农,南到鲁阳,北达黄河、淇水近千里的大片上地粉占为林苑,还象皇室一样加以封禁。

美其名日“有人误杀了苑中的一只兔子,他竟残暴地杀死十几个人。

他强迫数千平民为奴娜,还无耻地自卖外”。

梁其搜刮的财物折成钱合30多亿,大约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财税的一半。

郑太“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⑦灵帝时,盖勋领汉阳太守,时郡饥荒,“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⑧献帝时,“(赵)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

一通岁大饥,(温)散家粮以振穷俄,一所活万余人。

”⑨这些人在饥荒年景尚有大量的家粮储谷,自然都是广占田地的大地主。

东汉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充分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也比西汉更为明显.东汉人妊的《四民月令》对寸东汉大地主田庄经济有较全面的描述。

根据《四民月令》的记载,在一年中的每个月份,田庄中各种生产及其他舌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安排,非常注意时令和节气,而且讲究精耕细作,根据不同的土壤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

还非常重视翻土施肥、除草晒田、双季轮作,以改良土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衰败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衰败的原因

青春岁月东汉时期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

起初世家大族通过察举制,依靠乡举里选,熟读经书入士升迁。

随着其自身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选拔官吏开始与世家大族紧密联系,如东汉思想家仲长统说:“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门阀,一俗”。

所谓“族姓”,便是指世家大族。

三国时期魏国建制的选官制度——“九品官人法”以及西晋时期对此选官制度的沿用,维护了门阀士族政治层面的“权益”。

九品官人法起初主要以德识才学和门第高低为标准。

但到曹魏后期,政权旁落于世家大族司马氏集团手中,选才标准不再是德才和门第并重,而是门第标准远远超过了德才标准。

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官人法变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工具,为门阀士族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永嘉之乱后,西晋王室渐为灭亡。

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兄弟的帮衬下,建立了东晋。

在朝中,除皇帝之外,王氏兄弟掌握内外大权。

因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语。

至此门阀士族之势达为鼎盛。

门阀士族的势力如此雄厚,以至于东晋时期,可以与皇帝“共天下”,那么为什么之后走向衰落的残局呢?一、政治因素造成门阀士族崩溃的政治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士族之间关于争夺权力的政治内斗;另一种是士族自身的堕落腐化,昏庸无能。

1、士族间的政治斗争士族集团内部的权利斗争,是造成本身崩败的一个政治因素。

这种用阴谋或武力来相互摧残的政治斗争,是某一世族势力遭到另一世族势力排挤,甚至是被杀的一种政治手段。

虽然说,通过政治斗争,某一世族势力在朝内获得了极为强大的权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世族集团的整体势力在被削弱。

最终使整个世族集团走向崩败。

从晋初的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到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都是大规模的世族斗争。

至南北朝后,这种世族间的争斗显得尤为频繁。

刘裕代晋,徐献之、傅亮二人有辅佐之功,后掌握朝权。

而文帝时,徐、傅则被诛杀。

构成其事者,则为王华、王昙首两世族。

孝武帝时,王僧达与颜竣的先后被诛,也是由于他们彼此间的互相攻讦与陷害。

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

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

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l 汉代至隋唐知名世家大族,源自姜姓,齐太公姜子牙后裔,因封地在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迁居到涿县(今河北涿州),曹魏时期设置范阳郡,涿县归属范阳郡,所以史称范阳卢氏l 范阳卢氏始祖是东汉末年经学家、中郎将卢植,卢植先后参与平定蛮族叛乱,与农民起义军黄巾军张角交战,后因反对董卓另立新帝而激怒董卓,后被袁绍请为军师而追随袁绍。

卢植作为东汉末年名儒,门下弟子众多,代表人物有白马将军公孙瓒、蜀汉创始皇帝刘备。

l 卢植后人可以说人才辈出,他的小儿子卢毓在曹魏政权官至司空,辅佐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并建议针对朝廷官员实行业绩考评的考课法,对后代的官员考核制度影响深远,成语故事“画饼充饥”就出自卢毓,卢毓曾负责人才选拔工作,他选拔人才不仅看人才的名望,更看重人才的实际才能,否则就像画上的饼,好看缺不能充饥;其后人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北周都有人担任过帝师;唐代时出宰相职位八人,位列七姓十家之列。

l 范阳卢氏作以儒学传家,涌现出了非常多的经学家、史学家、诗人、画家等杰出人才;卢植就是方志学的开山鼻祖,其撰写的《冀州风土记》堪称中国地方志的开山之作,后人卢思道为隋朝著名诗人,代表作《从军行》传唱后世,开创了“七言歌行”先声;卢纶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塞下曲》名扬后世。

l 范阳卢植先祖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后世民间传说卢植的父亲是卢充,卢充二十岁那年,冬天外出打猎,射中了一头獐子,獐子倒了又爬起来跑掉,卢充就追,追到城西三十里多的地方,獐子不见了,却见一个深宅大院,象是很阔的人家。

门口有个人大声说,“请贵客进来,我家主人有请”,卢充说我衣服破烂,不适合见你家主人,那人就给了卢充一套新衣,还说,“我家主人让我给您准备的。

”卢充换好衣服,见了主人少府,少府说,“令尊不嫌我家门第不高,最近来信,为你聘我的女儿为婚,所以特地把你接来了。

”说罢就拿出卢充父亲的书信给他看。

卢充父亲去世时,卢充尽管还小,但已能认得父亲的手迹。

东汉豪族及其影响

东汉豪族及其影响


豪族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广占土地,隐蔽 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超 过官府,影响这政治稳定。虽然政府采取 一些措施来削弱豪强地主,但豪强地主依 然没有停止土地兼并。并且,东汉农民创 造的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 而是作为封建地租为好强地主所赚取。所 以,大量豪强田庄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东 汉的经济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国力 的强盛,而是表现为国家的贫困和政治的 不稳定。

门生。故吏是东汉豪族的一大支柱,令一 大支柱则是部曲。


西汉军队组织中部有曲,就如同现代军队 中有团有营一样。东汉时期,部曲渐渐成 为军队或士卒的代称。豪族势力强大起来 以后,豪族的士兵、家兵也被成为部曲了, 这种转化,东汉末年就很明显了。豪族往 往有自己的宾客、部曲。 到东汉末年,宗族、宾客、部已有合一的 趋势,都是世家豪族的私家势力。 Nhomakorabea

豪族地主在经济上是经常给予宗族宾客帮 助的。 宗族宾客常常是举家老小一起跟随豪族地 主活动的。这也加强了宗族宾客与豪族地 主的关系。 宗族宾客在政治上也是与主家祸福与共的。 主家犯罪,宗族宾客都要免官。不但主家 犯法宗族宾客要受牵连,后来宗族宾客犯 法,主家都要受牵连。 东汉时期,宾客对于主人渐渐居于被役使 的地位。



汉代三公、州刺史、郡守都可以自辟援属, 逐渐在主官特别是郡守和援属之间形成君 臣关系,曾被用做援属但已调至或升官的, 对原来的主官便是故吏。 到东汉晚期,州郡刺史太守和他们的下属 已形成君臣关系。君已不止指皇帝。 韩嵩对刘表说的,将军之故吏耳,不复为 将军死也,是就故吏与现吏对比说的。既 然已有现君,自然先为现君死。这不等于 说故吏不该为旧主尽忠。故吏对旧主仍有 很多义务。王允被董卓杀后,没有人敢去 收视,只有他的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 表”。故吏与旧主有着祸福与共的关系。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东汉六大家族,是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

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复兴东汉王朝,是因为得到了出生地南阳豪强地主和河北豪强大族势力的援助。

这和刘秀画像高祖刘邦与杀狗的庶民一起创建前汉是根本不同的。

汉光武帝刘秀因此,一般认为东汉王朝是豪强大族联合政权。

和惟一的皇帝掌握强大权力的西汉相比,东汉时代皇权较弱,具有与豪强大族协力联合行政的意义。

邓禹家族—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邓禹,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史书上说“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世子孙有中邓训、邓骘、邓绥、邓猛等显赫人物。

邓禹耿弇家族—三代为将的铁血巨族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从东汉开国到建安末,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

从耿弇的父亲耿况开始,经过耿国的兄弟一辈,到耿弇的子侄辈,三代为将。

耿国、耿广、耿举、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为当世名将。

耿弇梁统家族—与汉共存130年的望族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

刘秀建武五年四月,梁氏先祖梁统附汉,到桓帝梁氏被涉,其间恰好130年。

梁统至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

仅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

后世子孙有中梁纳、梁纳、梁冀、梁莹等显赫人物。

梁统窦融家族—阴谋逼宫篡位弑帝的外戚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

东汉的四大家族何王邓卫的势力与家族财富

东汉的四大家族何王邓卫的势力与家族财富

东汉的四大家族何王邓卫的势力与家族财富东汉时期,何、王、邓、卫四大家族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要势力。

这四大家族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强大的势力,对东汉王朝的运行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四大家族的势力来源以及家族财富进行论述,并对其对东汉社会和历史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何、王、邓、卫四大家族的势力来源1. 何家:何氏家族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显赫家族,他们通过婚姻和权谋手段逐渐拓展势力,与皇室有着紧密的关系。

何进嫁给了何太后,成为皇后,因此何家获得了朝中重要职位,并掌握了许多实权。

何氏家族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其家族内部的政治智慧和积极的婚姻联姻策略。

2. 王家:王莽时期,王家是最重要的家族之一,王莽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取得了汉成帝的支持,并成为东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王莽曾经任命自己的亲戚为官员,为王家的势力扩张提供了机会。

虽然王莽夺取了帝位后被推翻,但王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势力仍然存在,并继续对东汉朝廷施加影响。

3. 邓家:邓家是东汉末年一个有着强大势力的家族,在皇室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邓皇后、邓太后和邓氏家族成员通过婚姻联姻获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资源,积极参与朝廷和皇室事务,并掌握了一定的权力。

邓家的势力主要来源于其家族成员对政治联姻和权谋的巧妙运用。

4. 卫家:卫家在东汉中期是一个重要的家族,其势力得益于卫子夫的智慧和鲁班的手艺。

卫家子弟才华出众,通过政治智慧和手艺技术的运用,获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机会。

卫家的财富主要来自政府合同以及手工业和商业领域的经营。

二、四大家族的家族财富1. 何家的财富:何家通过婚姻和政治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们掌握了朝廷的财政权和许多商业机会,通过收取税收和经营贸易等手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何家还在土地和矿山方面有所投资,进一步扩大了其财富规模。

2. 王家的财富:王莽通过其掌控的政权从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财富。

王家在地产、农田和商业中的投资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此外,王家还掌握了国家的财政机构,能够通过征收税收和发行货币等手段获取财富。

豫州——东汉末年地方豪族大姓和世家门阀

豫州——东汉末年地方豪族大姓和世家门阀

豫州——东汉末年地⽅豪族⼤姓和世家门阀豫州颍川许县 陈⽒陈寔陈寔(shí)(104年—187年),字仲躬(案《陈寔碑》 作仲⼸者误)。

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 。

东汉时期官员、名⼠。

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将军府。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

与⼦陈纪、陈谌并著⾼名,时号“三君”,⼜与同⾢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有德⾏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妻⼦:钟⽒、李⽒。

继室:荀⽒。

⽣六⼦:陈纪、陈政、陈洽、陈谌、陈信、陈光。

陈纪陈纪(129年-199年6⽉),字元⽅,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陈寔之⼦。

享年七⼗⼀岁。

与弟陈谌俱以⾄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

与⽗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

遭⽗丧,哀痛欧⾎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

遭党锢后,累辟不就。

董卓⼊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

纪不得已⽽到京师。

累迁尚书令。

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

拜太鸿胪,卒于官。

纪⼦群尝谌⼦忠各誉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实。

实道:“元⽅难为兄,季⽅(谌字)难为弟。

”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陈⼦》,凡数万⾔。

陈谌陈谌,字季⽅,东汉官员陈寔第四⼦。

陈寔第六⼦是陈光。

陈谌陈谌(《后汉纪》作陈淑),字季⽅。

与兄陈纪齐德同⾏,⽗⼦三并著⾼名,世称:三君。

多次同时受到朝廷的辟召,同时旌命。

羔雁成群,当世荣之。

陈谌曾任司空掾,去世早了。

陈群陈群(?-237年2⽉7⽇),字长⽂。

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

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鸿胪陈纪之⼦。

陈群出⾝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

曹操⼊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

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东汉初期四大家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

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

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之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

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

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

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

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

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

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

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

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东汉四大家族是指在东汉早年跟随刘秀起兵而后兴起的家族。

下面是有东汉初期四大家族,欢迎参阅。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

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

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东汉初期四大家族之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

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

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

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

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

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

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

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东汉的世家大族

东汉的世家大族

东汉的世家大族本文摘自《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作者:陈苏镇,原题:《东汉的世家大族》所谓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

它们是东汉豪族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又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和领袖。

西汉后期。

随着豪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官至二千石的家族,甚至还有父子相继为宰相的例子。

东汉建立后,世代公卿的家族越来越多.世家大族势力进一步膨胀。

历史证明,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和豪族政治框架中。

世家大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它们必将成为东汉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光武帝刘秀为了约束世家大族,防止它们结党营私,采取了相当严厉的手段。

太尉西曹掾蒋遵因微过被免官禁锢,侍中戴凭为之求情,刘秀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后汉书》卷79《儒林传·戴凭传》)大司徒侯霸推荐“素有讥议”的前梁令阎杨,刘秀“疑其有奸,大怒”,赐侯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

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后汉书》卷26《冯勤传》)崇山、幽都,相传是舜流放骥兜、共工之处。

“比周”意为结党。

刘秀如此多疑,说明他对大臣结党高度警觉。

继侯霸之后担任大司徒的韩歆、欧阳歙、戴涉三人相继被杀,便都与此有关。

刘秀曾对司徒冯勤说:“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

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

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同上)刘秀的上述言行,释放出强烈信息,即大臣必须“尽忠于国。

事君无二”,而不得“朋党比周”。

做到这一点,便可“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否则将有“放逐受诛”之祸。

故韩歆等被杀后。

“大臣难居相任”。

蔡茂、玉况为司徒,小心翼翼,“清俭匪懈”,“皆得薨位”(《后汉书》卷26《侯霸传》、《蔡茂传》)。

冯勤听了刘秀的劝戒,“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

明帝、章帝时期,最受信任的三公有赵熹、牟融、郭丹、鲍昱等。

熹“正身立朝,未尝懈惰”;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丹“廉直公正”;昱“奉法守正”(《后汉书》卷26《赵熹传》、《牟融传》,卷27《郭丹传》,卷29《鲍永传》)。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一、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二、赵郡李氏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

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

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弘农杨氏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

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

东汉末年四大士族分别都有谁?详解东汉末年四大士族

东汉末年四大士族分别都有谁?详解东汉末年四大士族

东汉末年四大士族分别都有谁?详解东汉末年四大士族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东汉末年四大士族的故事。

资历最早:弘农杨氏。

代表人物:杨彪杨修父子。

要论起“四世三公”的资历,弘农杨氏可比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早太多了。

杨氏的先祖杨震在东汉中期邓氏外戚掌权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被誉为“关西孔子”。

虽然出身寒门,凭借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被世人尊敬。

再使劲追溯,杨震的先祖杨喜在刘邦时代都在朝中为官。

杨震开启了弘农杨氏这一支脉的崛起,最后官至太尉。

他的儿子杨秉赶上了外戚梁冀时代,也官至太尉,他的孙子杨赐赶上了外戚窦武时代,也官至太尉,他的玄孙杨彪赶上了董卓乱政,也官至太尉。

但是到了杨彪的儿子杨修这一辈儿,赶上了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群雄打得火热。

杨修没能继承老杨家的荣耀,自作聪明被曹操给杀了。

不过这一脉的关荣却继续延续了下去,杨修的儿子扬器很受司马炎的称赞,官至典军将军。

别以为杨氏就这样没落了,后来的隋炀帝杨坚,唐贵妃杨玉环依然延续了杨家的荣耀。

至于后来的杨家将,不太清楚不乱说。

弘农杨氏成为了士族起源最早,延续最久的士族势力,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一定的影响。

大家之后:颍川荀氏。

代表人物:荀彧荀攸叔侄。

点击加载图片诸子百家中派系众多,能够称得上“大家”的也就那么几个,而提倡“性本恶”的荀子足以称得上“大家”。

荀彧就是荀子的第十四代玄孙。

荀氏士族的崛起开始于外戚梁冀时代的荀淑,东汉中期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李固,李膺就是他的弟子。

荀淑的一生干了两件厉害的事情,一件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德行开了荀氏士族的头,一件是生了八个吊炸天的儿子,合起来称为“荀氏八龙”。

秉承祖上的名望,荀彧一生都在致力于兴复汉室。

虽然最终也没有改变曹氏篡汉的既定事实,但是他确实尽力了。

有意思的是,荀彧的儿子荀恽娶了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荀甝,一个叫荀翼(原字是一个雷下面一个共)。

揭东汉四大家族代表人物

揭东汉四大家族代表人物

揭东汉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东汉四大家族是指在东汉早年跟随刘秀起兵而后兴起的家族,一般来说,东汉四大家族应称为东汉六大家族的,但是,其中,光烈皇后阴丽华所在的阴氏家族与拥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之称的邓禹所在的家族或许是因为盛名太过,到了东汉中期已没有什么代表人物而被另外罗列了出来。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汉四大家族,看看她们的代表人物都有谁吧。

东汉四大家族是哪四族?东汉末期,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班家的班彪、班固、班昭、班超;马家的马服军,大经学家,威侯;耿家的列侯;窦家的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

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不详。

马、窦、邓、梁乃当时的外戚,从对整个东汉王朝的影响力没有班马耿窦。

他们是扶风历史上的四大显赫家族。

这几个家族,群星闪耀,熠熠生辉。

这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折射出整个东汉王朝的兴衰沉浮东汉四大家族代表人物班家:父子三修史《女诫》传后世班家人做事,前赴后继,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专一持久的品质体现在修史工作上。

父亲班彪,是个历史学家,性格沉着稳重,才高而好述作。

他发现,由于司马迁著的《史记》只记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之后的历史空缺而没有记载,不少非专业人士把历史事件收集到一起拼凑成书,但是大多粗野庸俗,不能够继承《史记》正典。

于是班彪“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史记后传》成为《汉书》的前奏。

马家:胸怀凌云志男儿当自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口中。

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马援12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境很不好。

几个哥哥颇有才学,曾教他学《齐诗》,希望他走贫寒子弟读书致仕这条路,但马援却不愿拘守于章句之间,就辞别兄长马况,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

谁知没等马援动身,马况便去世了。

马援只得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

在此期间,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也非常敬重。

后来马援去北地郡畜养牛羊,由于他为人仗义,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表面上看似牧者,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中国古代世家大族1,琅琊王氏: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

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

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2,陈郡谢氏: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①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东晋时期军事家。

②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晋朝大臣,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

③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

世族与士族的区别

世族与士族的区别

世族与士族的区别
起源不同:1、世族较早用于两汉,尤其是东汉。

东汉一期是世族形成的沃土,功臣、外戚把持了许多重要官职,豪强染指政权后改换门庭成了世族。

2、士族最早出现在西晋的官方政令中。

西晋时,世族、势族随着一些制度化的变革演变成士族。

概念不同
世族是指血脉相沿的家族,世代显贵的家族,也指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

世家大族指族中人员众多,权势地位高的名门望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

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代读书做官的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

传承形式不同
世族是以血脉相沿的家族,族中的成员一般都是亲属,有血缘关系,累世为官。

魏晋南朝的士族是东汉世家发展出来的,士族都是士大夫,以学问传家的。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哪几个家族(东汉末年皇室宗亲有谁)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哪几个家族(东汉末年皇室宗亲有谁)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哪几个家族(东汉末年皇室宗亲有谁)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放的盆地。

因地处伏牛山南麓,汉水以北而得名。

公元前272年,秦国夺取了楚国的土地,建立了南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

西汉时期,南阳是中国五大城市之一,王莽被定为南阳新都,在今新野东南。

西汉末年,汉武帝在南阳登基,建都长安。

东汉时,南阳县被命名为杜南,被誉为皇帝的故乡和世界的经济首都。

二十八军云台将中有十一人之多是南阳郡人。

从汉代开始,南阳的世家大族逐渐站稳脚跟,到晋南北朝达到顶峰,到唐后期逐渐衰落。

南阳历史上有十大名门,被称为南阳十大姓氏。

现在,我们将详细解释它们。

南阳张:南阳十姓之首为南阳张,开基创始人为西汉六世大臣孙。

唐朝时,南阳张嫁入皇族,为太子时,南阳张的张良弟一直追随,安史之乱也从未离开。

长安光复后,恒力提拔了张良弟一家,张良弟被立为皇后,成为掌管中宫的后宫之首。

南阳的张氏家族已经成为皇亲国戚,他们极其高贵。

这一郡在魏晋环顾,到北朝隋唐成为张姓主流郡。

中唐以后,张县在南阳的声望逐渐下降。

南阳樊氏:范氏,祖籍河南济源。

春秋战国时期,樊姓宗族以此为源,四处迁徙。

在长期的传播和迁徙中,范氏逐渐兴盛起来。

到隋朝初期,形成了两个繁荣的郡:南阳郡和上党郡。

其中,唐河湖阳凡星氏迅速发展成为南阳县最受欢迎的家族,南阳樊氏一时声名鹊起。

杨顺樊氏:杨顺县位于河南淅川县李灌桥镇一带。

杨舜范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于杨顺县的一个范氏家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杨顺地区重要的士族之一。

这个范氏家族,兴起于秦汉,著名于东晋南北朝,隋唐开始衰落。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后,记载史籍的人多达29人,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范氏家族。

南阳尹氏:南阳尹氏崛起于南阳新野。

汉光武帝刘秀经常让皇族与英雄、将领的家族联姻,利用联姻来维系政治关系,从而巩固皇族统治。

东汉时选皇后,除都荣、邓禹、马援、梁同等豪杰家族外,定名为东汉六大家族。

东汉赵王世系

东汉赵王世系

东汉赵王世系
东汉赵王世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世系谱系,承载着东汉时期赵王这一贵
族家族的血脉和传承。

赵王作为一支皇族,在东汉时期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其世系谱系也因此备受关注。

东汉赵王世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王朝建立之初。

赵王家族是东汉武帝时期
设立的,以皇帝的亲属为基础,赐姓赵,封为赵王。

赵王家族世代传承,绵延不断。

赵王家族在东汉时期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成员常被封为诸侯,参与朝政,对东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汉赵王世系中有一些著名的人物,如东汉建武中兴诸侯王赵勇,东汉明帝时
期赵王刘氏,以及东汉章帝时期的赵王刘眆等。

这些赵王家族的成员在东汉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东汉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

赵王世系中的人物往往身份显赫,家族关系复杂。

他们常常在朝廷内斗争,争
夺权力地位,对东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东汉后期,随着朝政的混乱和外患的增加,赵王家族的势力逐渐式微,其世系也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东汉赵王世系是东汉时期一个重要的世家,其家族的兴衰昌替反映了当时政治
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

通过研究赵王世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东汉时期的政治格局、家族关系以及社会风貌,拓展对东汉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赵王家族虽然已随着东汉王朝的覆灭而消失,但其世系谱系和历史影响却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的世家大族本文摘自《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作者:陈苏镇,原题:《东汉的世家大族》所谓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

它们是东汉豪族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又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和领袖。

西汉后期。

随着豪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官至二千石的家族,甚至还有父子相继为宰相的例子。

东汉建立后,世代公卿的家族越来越多.世家大族势力进一步膨胀。

历史证明,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和豪族政治框架中。

世家大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它们必将成为东汉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光武帝刘秀为了约束世家大族,防止它们结党营私,采取了相当严厉的手段。

太尉西曹掾蒋遵因微过被免官禁锢,侍中戴凭为之求情,刘秀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后汉书》卷79《儒林传·戴凭传》)大司徒侯霸推荐“素有讥议”的前梁令阎杨,刘秀“疑其有奸,大怒”,赐侯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

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后汉书》卷26《冯勤传》)崇山、幽都,相传是舜流放骥兜、共工之处。

“比周”意为结党。

刘秀如此多疑,说明他对大臣结党高度警觉。

继侯霸之后担任大司徒的韩歆、欧阳歙、戴涉三人相继被杀,便都与此有关。

刘秀曾对司徒冯勤说:“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

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

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同上)刘秀的上述言行,释放出强烈信息,即大臣必须“尽忠于国。

事君无二”,而不得“朋党比周”。

做到这一点,便可“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否则将有“放逐受诛”之祸。

故韩歆等被杀后。

“大臣难居相任”。

蔡茂、玉况为司徒,小心翼翼,“清俭匪懈”,“皆得薨位”(《后汉书》卷26《侯霸传》、《蔡茂传》)。

冯勤听了刘秀的劝戒,“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

明帝、章帝时期,最受信任的三公有赵熹、牟融、郭丹、鲍昱等。

熹“正身立朝,未尝懈惰”;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丹“廉直公正”;昱“奉法守正”(《后汉书》卷26《赵熹传》、《牟融传》,卷27《郭丹传》,卷29《鲍永传》)。

他们的形象对世家大族有示范和矫正作用。

和帝以降,外戚、宦官专权,政治环境日益恶化。

大臣们多随波逐流,容身自保。

如窦氏当权时,“兄弟专朝”,“虐用百姓”。

朝野“论议凶凶”,而“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

梁氏及宦官当权时.“内外莫不阿附”(《后汉书》卷45《袁盱传》),“中外服从,莫不屏气”(《后汉书》卷78《宦者传》序)。

这些大臣虽能“容身避害”(《后汉书》卷43《乐恢传》),甚至“光宠三族”(《后汉书》卷78《宦者传》序),但得不到舆论的好评.又每每随当权外戚、宦官的覆灭而被处死、远徙、免官、禁锢。

长远地看,这些人及其家族没有前途,不是当时迅速崛起的世家大族的主体。

在外戚、宦官的淫威之下,也有一些大臣敢于抗争。

如窦氏专权时,尚书仆射乐恢弹劾窦氏党羽,“无所回避”。

并上书和帝“诸舅不宜干正王室”,后遭窦宪迫害,“饮药死”。

司空任隗和司徒袁安,“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鲠言直议,无所回隐”。

“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后汉书》卷43《乐恢传》,卷21《任隗传》,卷45《袁安传》)。

窦氏败后,和帝除乐恢之子已为郎中。

任隗已薨,和帝“追思隗忠”。

擢其子屯为步兵校尉。

袁安亦薨,和帝“追思前议者邪正之节。

乃除安子赏为郎”(《后汉书》卷43《乐恢传》,卷21《任隗传》,卷45《袁安传》)。

和帝对这些忠臣的褒奖,及舆论对他们的赞扬。

为世家大族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并创造了汝南袁氏等一批新兴的世家大族。

袁安先人,只有祖父袁良见于记载,且位不过县令。

袁安以下.则世代公卿。

安子京至蜀郡太守,京子彭至光禄勋。

彭弟汤至太尉.彭子贺至彭城相,贺子忠至卫尉,汤长子成至左中郎将,成子绍至大将军.汤次子逢至司空,逢子基至太仆,逢子术至后将军,逢弟隗至太傅.安子敞至司空,敞子盱至光禄勋。

其中安、敞、汤、逢、隗,“四世五公”(语见《后汉书》卷58《臧洪传》)。

与袁氏情形相似的还有张荫、韩棱、周荣等.他们也都通过与窦氏的抗争,使家族地位得以上升。

张醋父祖皆无官位,而酷至太尉,二孙济、喜皆至司空。

韩棱父为陇西太守,祖父以上不详。

而棱官至司空,子辅至赵相,孙演至司徒。

周荣家世不详,当出身平民,而荣官至太守,子兴至尚书郎,孙景至太尉,曾孙忠亦至太尉(《后汉书》卷45《张醋传》、《韩棱传》、《周荣传》)。

安帝末年,何熙、役讽、羊浸、李郃、陶敦、杨震、朱宠、陈禅等,同外戚阎氏、耿氏、乳母王圣及宦官进行了斗争,从而使又一批世家大族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弘农杨氏。

太尉杨震上疏,要求安帝疏远王圣等人,安帝不听。

而“内幸皆怀忿恚”。

耿氏和阎氏向杨震推荐亲信党羽.震皆不从,因而“见怨”于外戚。

安帝大兴土木,为王圣修建宅第,宦官樊丰等趁机舞弊,“诈作诏书”,调发钱谷和材木,“奋起家舍、园池、庐观。

役费无数”。

杨震上疏弹劾,语气“切至”,“帝即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遂共谮毁之。

安帝罢其太尉,遣归家乡,杨震不服,“饮鸩而卒”。

顺帝即位后。

安帝外戚、内宠被诛,杨震的门生“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

顺帝乃除杨震二子为郎,并以礼改葬。

据说,“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

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后汉书》卷54《杨震传》)。

从此,弘农杨氏的声望和地位骤然提高。

杨震曾祖以下皆无官位,自震以后则世代公卿。

长子牧至侯国相,牧孙奇至卫尉。

少于奉似无宫位,奉子敷早卒,敷子众至侍中。

中子秉一支最盛.秉及子赐、孙彪皆至太尉。

史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后汉书》卷54《杨彪传》)。

外戚阎氏、耿氏及宦官、内宠将杨震迫害致死后,又“构谗太子及东宫官属”.将太子废为济阴王。

太仆来历,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光禄勋役讽.宗正刘玮,侍中间丘弘、陈光、赵代、施延,太中大夫朱伥等十馀人,“俱诣鸿都门证太子无过”。

这位太子就是日后的顺帝。

故顺帝即位后,拜张皓为司空。

桓焉为太傅,来历为卫尉,“役讽、刘玮、闾丘弘等先卒,皆拜其子为郎。

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并为公卿”(《后汉书》卷15《来历传》)。

其中。

来历有外戚背景,曾祖来歙官至中郎将,祖、父皆无官位,而来历官至车骑将军,子定至虎贲中郎将,孙虎至屯骑校尉,孙艳至司空。

来历在安顺之际的表现,使来氏也成了世家大族。

桓焉世代帝师.祖荣、父郁皆至太常,而焉至太傅、太尉,家族地位进一步提高。

张皓.祖上宫位不详,而皓至司空,子纲至广陵太守。

顺帝“欲擢用纲”。

“不幸早卒”(《后汉书》卷56《张纲传》),否则也会位至公卿。

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人皆平民出身,位至公卿后,家族地位必然大大提高。

顺帝初年,外戚、宦官势力较弱,士大夫们略占上风。

后者利用这一机会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

司空张皓“多所荐达,天下称其推士”(《后汉书》卷56《张皓传》);太尉王龚“所辟命,皆海内长者”(《后汉书》卷56《王龚传》);尚书令左雄改革察举制度,提高人仕门坎。

十多个太守“坐谬举免黜”,而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多位名士拜为郎中。

史家描述当时朝中盛况说:“李固、周举之渊漠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忌、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颉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

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这些人物中不乏世代高官者。

除前面提到的桓焉及张皓、张纲父子外,还有:山阳王龚位至太尉,子畅位至司空;汝南陈蕃位至太傅,子逸至鲁相;颍川李膺位至长乐少府,祖脩至太尉,父益至赵国相,子瓒至东平相;下邳陈球位至太尉,子瑪至吴郡太守,瑪弟琮至汝阴太守,弟子珪至沛相,珪子登至广陵太守;汉中李固位至太尉。

父郃至司徒,子燮至河南尹;江夏黄琼位至太尉,父香至魏郡太守。

孙琬亦至太尉;河南种篙位至司徒,子拂至司空,孙劭至大鸿胪。

不见于上述名单的还有:弘农刘崎位至司徒,子宽至太尉,孙松至宗正;蜀郡赵戒位至太尉,子典至卫尉,孙谦至太尉,谦弟温至司徒。

东汉称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为“公”,称其子孙为“公子”、“公孙”,“公”之家族则称“公族”。

他们是朝廷显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门数“公”的家族更是世家大族的中坚。

上述世家大族的崛起,固然与其成员不畏权势的政治勇气及窦、阎兴衰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有清廉正直的品格作风,且代代相传。

汝南袁氏就是这样。

袁安“乃情帝室。

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袁敞“廉劲不阿权贵”,袁盱“正身自守”,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有清洁之美”,袁汤“诸儒称其节”,袁逢“宽厚笃信,著称于时”,袁忠“以清亮称”。

灵帝时,“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

而袁贺之子袁闳“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常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奢,与乱世争权,此即晋之三卻也。

”闳弟弘则“耻其门族贵势,乃变姓名,徒步师门,不应征辟”(《后汉书》卷45《袁安传》)。

弘农杨氏更是这样。

杨震6(J陸公廉,不受私谒”,所举茂才王密曾“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曰:“暮夜无知者。

”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惭愧而出。

有故旧长者劝震为子孙开产业,震不肯,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及弹劾外戚、宦官,又毫不畏惧。

宁死不屈。

杨秉亦“以廉洁称”,在位“计日受奉,馀禄不入私门。

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

自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竞为贪淫,朝野嗟怨”。

秉乃条奏牧守以下五十馀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宦官侯览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秉“劾奏参,槛车征诣廷尉。

参惶恐.道自杀”。

杨赐和杨彪也都有与外戚、宦官斗争的事迹。

赐曾上书指斥“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彪曾揭发宦官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馀万”。

杨奇与灵帝的一段对话,更生动地反映出杨氏的门风。

灵帝问:“朕何如桓帝?”杨奇答:“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

”灵帝很不高兴地说:“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引文分见《后汉书》卷54《杨震传》、《杨秉传》、《杨賜传》、《杨彪传》、《杨奇传》)东汉的其他世家大族也多是这样。

世家大族的门风,得到当时舆论的好评。

特别是在桓灵之际的清议运动中.“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

太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士大夫们又“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上日三君.次日八俊,次日八顾,次日八及,次日八厨”。

“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顾者,言能以德行引入者也”,“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后汉书》卷67《党锢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