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初中教案

水的组成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能解释其含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2. 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2. 水的化学式的理解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氢气发生器等)3. 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2.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探究水的组成(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产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
2.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学习水的化学式(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2表示氢元素的原子个数,1表示氧元素的原子个数。
2. 学生练习:写出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题:判断以下物质的组成是否正确。
a. CO2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H2SO4表示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NaCl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2. 学生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水的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实验09 探究水的组成(解析版)

【同步实验课】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探究水的组成。
2.加深对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认识。
【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木条、火柴【实验试剂】蒸馏水、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实验图示①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②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1. 实验现象及分析(1)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负极,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通电分解产生气泡。
(2)正极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3)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水氢气+氧气通电3. 元素种类分析生成物中有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填“会”或“不会”)改变。
4.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实验拓展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注意】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①电解水实验中,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①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和体积比口诀:“负氢正氧,负二正一”。
【典例01】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组成C.产生H2和O2的体积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答案】B【详解】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得到H2,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D、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说法正确。
43探究水的组成

4.3探究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四、教学工具:做电解水的水电解器,烧碱或硫酸,蓄电池等相关实验用品;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视频等.五、教学方法: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早已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再帮助学生归纳出水的几点物理性质。
着重指出冰比水轻,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膨胀等特性。
至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的原因就不必向学生介绍了。
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故应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电解装置及电解过程。
探究学习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水的宏观组成,通过对电解产物(被电解的物质只有一种)——两种气体的检验,探究出水是由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这两种元素组成的。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推出水分子的构成,这是本节的难点,应由宏观的两种气体产物的体积比的测定,由表及里,严密分析,推理及得出结论,不要求初中学生弄清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原子个数比的原因。
必要时,可增加一道例题加以论证:例:实验证明,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 9g·L-1”、氧气密度为1.429g·L-1”。
求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再求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此题的第一问,很容易求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8第二问的解为:设电解产物中,2LH2的原子个数为x,1LO2的原子个数为y。
已知1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1:16)。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探究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氢气和氧气,进而从理论上解释水的电解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二、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到微观分析。
七、教学过程:《探究水的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本节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氢气和氧气,进而从理论上解释水的电解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二、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到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 通过两幅节水图片激情导入,简洁明了,然后进入新课。
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4.3探究水的组成》

《4.3探究水的组成》第一篇:4.3探究水的组成4.3探究水的组成一、教学目的要求2•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 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202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C,沸点是100°C, 4°C时密度最大,为2克/厘米3。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水与人类的关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
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lo探究组成水的元素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 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2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一一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
2水的组成探究教案

2水的组成探究教案水的组成探究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2水的组成及其性质;2.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2水的组成和实验方法;2.难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三、教学内容1.实验装置和试剂实验装置:烧杯、加热器、三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等。
试剂:无水硫酸铜、脱水剂(碳酸钙或无水氯化钙)、蒸馏水。
2.实验步骤1)取一块无水硫酸铜放入烧杯内,称量重量并记录;2)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直到溶液变成蓝绿色;3)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或无水氯化钙,搅拌均匀;4)将加热器加热,使溶液煮沸;5)用三角漏斗挂一个滤纸,将溶液过滤;6)将滤液放入烧杯中,用加热器煮干;7)等烧杯冷却后,称重烧杯及残留物并记录。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会发现烧杯中产生了粉末状的物质,称之为“烧杯中的非水分”。
将烧杯及非水分重量减去原来硫酸铜的重量,即可得到水的质量。
4.实验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无水硫酸铜和水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反应方程式为:CuSO4 + 5H2O → CuSO4·5H2O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脱水剂会吸收水分,使反应中的水减少。
称重时,非水分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通过计算可得到2水的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2水的质量为原始试剂的质量减去非水分的质量。
5.思考问题1)实验中是否能够得到完全干燥的硫酸铜五水合物?原因是什么?2)实验中加入的脱水剂应该怎么选择?为什么?3)在实验中,如何保证无水硫酸铜和脱水剂的质量准确?需要注意什么?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来探究2水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论证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从实验数据中找到规律和客观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和论证。
五、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技能是否熟练;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是否正确合理;3.实验记录是否完整、精确。
探究水的组成的反应原理

探究水的组成的反应原理
水的组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水的反应原理,即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水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合成法和电解水法。
化学合成法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水。
氢气为还原剂,氧气为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
反应过程如下:
2H2(g) + O2(g) -> 2H2O(l)
电解水法是通过通电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水中,通过电流的作用,水分子被电解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被氧化成氧气。
反应过程如下:
2H2O(l) -> 2H2(g) + O2(g)
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氢气和氧气之间的反应来制备水。
在自然条件下,水也可以通过一些自然过程,如水循环和降水过程中的凝结与降解来形成。
《课题3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水的组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水的组成元素。
2.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开关、火柴、小木条、抹布
水(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1.电解水
(1)用手挤压橡胶管中的玻璃球,同时将水注入电解槽中,注意一定要将电解槽中以及尖嘴管中的空气排尽。
(2)连接装置,将电解器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3)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1. 水电解,正极产生;负极产生
2.文字表达:
[问题与交流]
1.
2.
3.
4.。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电解器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即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师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即水的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了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试剂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对电解水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水的原理。
制作水点解器,探究水的组成教材分析

制作水点解器,探究水的组成教材分析(一)1:氢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2:电解水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1:8。
一般会考察电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正负极。
二是根据体积的多少。
3:电解水的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本实验的理论依据(也就是问为什么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就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电解水时候通常会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或者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6:补充像电解水这样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7: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等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
由此也可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易错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是错误的说法。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特殊的化合物: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氧化物必须同时满足两个特点,一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如果含有3种或者更多,一定不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
另一个是必须含有氧元素。
至于像高锰酸钾这一类的物质应该归为哪一类,我们学完后边的就知道了。
(二)探究水的组成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报告单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报告单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水,这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真的是无处不在呀。
先说说水的组成,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水就是简单的化合物,分子式就是H₂O。
哎呀,听到这个公式,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但没关系,咱们用轻松点的方式来聊聊。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简单吧?就像是两个人和一个大块头,三个人的组合让水变得如此神奇。
说到水,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可不行。
你想啊,没水的话,植物就要干枯,动物也得渴死,咱们人类更是离不开水。
水不仅仅是喝的,还是生活中各种活动的基础。
洗澡、做饭、甚至洗衣服,都离不开水。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老话,水乃万物之源,真是形象呀。
想象一下,哪天你打开水龙头,发现哗哗的水流变成了枯水,那简直是灾难呀!所以,水的变化和组成,真的值得我们去探究。
实验嘛,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简单。
咱们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往里倒点水,拿一个小铝箔,轻轻地放在水面上,嘿,这时候水面就好像变成了一个镜子,特别好看。
然后,慢慢加热水,水开始冒泡,哇,像是在开锅的感觉,这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真是神奇。
大家一定要小心,别被热水烫到哦!这就是水的物理变化,简单易懂又有趣。
再说说化学变化,咱们可以试试电解水的实验。
准备好电源,两个电极,然后把水放在容器里,接上电源,看到水里冒出气泡了吗?那可是氢气和氧气!简直就像是水的变身秀啊。
看到气泡,你是不是觉得水不光是水,它还是许多其他东西的源头?哇,科学真有趣。
水还可以通过蒸发、冷凝、冰冻等变化,形成不同的状态。
比如说,咱们把水放进冰箱,等一段时间,嘿,变成冰块了,吃着冰块,简直清爽无比。
再来个热天,喝一口冰水,真是夏天的救星。
生活中总有一些小变化,让我们觉得水不仅仅是水,它有很多面。
除了这些变化,水的污染也是一个大问题。
想想看,咱们平常喝的水,如果被污染,那可就糟了。
河流被垃圾塞满,湖泊也被污染物弄得不堪入目,哎,真是让人心疼。
课题水的组成

氧化学说是对“燃素学说”的否定,关于水组 成、空气组成等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的 批判。
(六)布置作业
1.课本113页 习题 2. 探索题:你能设计另一种能证明水的元
五、课前准备
• 多媒体播放设备、演示课件。
六、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 第五环节:质疑释疑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地球
······美丽的······ ······蓝色的······ ······水 球······
水—人类朝夕相处的朋友!
即x 1 16y 8
返回
揭开水组成的秘密
18世纪末的 三位科学家
普利斯特里
卡文迪许
结束
拉瓦锡
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识破
(18世纪中叶)
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常爱给朋友们表演魔术: 他拿了个“空”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了几下,然后, 他迅速地把一支点着的蜡烛移近瓶子。“啪!”的一声, 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
仪器、装置
电解水实验-1.asf
实验分析
水的电解实验
1.两个电极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2.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且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2 )
3.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且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产生爆
鸣声( H2)
水 通 电 氢气+氧气
(H2O)
(H2)
(O2)
V氢气:V氧气=2:1
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究水的组成》学案

《探究水的组成》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分别从元素观、微利观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2、学会根据实验事实推理,得出科学结论;3、会用文字、图示、和化学符号表征物质;(自主预习)环节一:探究水的宏观组成科学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事实证据:1、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燃烧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哪一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请说出你的理由?推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探究水的微观构成道尔顿假说: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2、氢气、氮气、氧气等气体都是由一个一个原子构成;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4、一个氢原子(H)和一个原子(O)结合成复杂水原子(HO)假说结论: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推理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资料: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事实证据:1、电解水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水中加少量硫酸),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b.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电解产生的气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2、1808年盖吕萨克:用两体积氢气和一体积氧气反应生成两体积水蒸气注:氢气点燃前要_______活动二:在白板上利用磁扣表示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资料: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简单气体不是以单个的原子存在的,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并正式提出了分子这个概念。
科学结论: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水的组成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色、____________气味的透明的液体。
在压强为101.3 kPa时,水的凝固点是
____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____,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
2.水的分解 (1)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
(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
____________。
3.水的合成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1)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
_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突破怎样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剖析:电解水的实验我们需要掌握:(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可知:通电以后在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它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它可以支持燃烧。
我们了解了这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为今后理论推导水的化学式提供了实验基础。
由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实例,我们可知: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要发生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我们要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即水通电后,水中的每两个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水中的每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氧气。
问题探究问题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根据此规律图44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水的组成的简易装置图: (1)C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 (2)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多少。
图4-4 探究:本题为实验分析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
实验知识。
解题的突破口是C、D试管中气体的体积,由D试管中收集气体的体积大约是C试管中的2倍,可推知: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C试管中是氧气。
因C、D试管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即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也为1∶2。
结论:(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氢气,点燃的木条;(2)1∶2。
典题精讲例1图4-5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4-5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和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
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不可在分。
所以A、B、D都正确,而水是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分子的种类只有一种,所以水中只有水分子而没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C是错的。
答案:C 例2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将下列探究报告填写完整:探究内容探究方法现象结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思路解析本题是实验探究题,在明确探究问题之后,思索和寻求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的结论,叙述要准确。
答案:用氢气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能燃烧,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氢气具有可燃性,生成物是水知识导学电解水的实验说明: (1)水在通电后,产生了两种物质,即氧气和氢气,在反应中消耗了电能,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变化。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水通电后得到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氢气燃烧后产生了水,从而完成了对水的合成。
实验时的现象要掌握两点:一是淡蓝色火焰,二是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的课题,作为理想的能源,氢能有着以下特点:燃烧放热多;来源广泛,以水做原料可以制取大量氢气;最大的优点是氢气燃烧生成的是
水,不污染环境。
疑难导析要明确水通电以后得到了什么气体,我们不仅要记住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水的组成,进而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去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实验的目的,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注重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当我们观察到宏观的实验现象时,就要想着从微观上进行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客观事实,首先建立起一种宏观联系微观的模式,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氧元素组成的。
进而我们可以推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一化学变化事实的微观解释中认识到在一切的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都要先分裂成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是化学变化的实质,也为我们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地研究化学打下基础。
问题导思科学实验是探究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以知识整合,不难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实验探究又是验证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当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相符合时,要认真思考,重新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首先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等。
同时理解本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阿伏加德罗定律,只有在充分理解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应用该定律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对于此类型题目的解答技巧是首先要认真读题,充分领悟所给信息,吃透题意,然后再运用新知识,围绕题意去展开。
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总结、归纳有关的信息。
解题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宏观上可以讨论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可以讨论分子的构成。
典题变式图4-6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根据下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图4-6 答案:①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②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③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组成了氢气和氧气,④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⑤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分
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等。
绿色通道科学探究是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应积极思索和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为自己的假设收集证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探究的结论。
典题变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点燃氢气时,火焰是淡蓝色的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