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PPT (共29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PPT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8998330b4e767f5acfceef.png)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法
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 鄙:边境
• • • • • •
3、09年海南、宁夏卷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联想:《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联想:《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接近。
最实用方法 多读多练 注重积累
• 综合练习: • 1、(全国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 D.一箧(qiè)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 9.拔剑切而啖之
吃
• 1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看
• 1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 符合语境。 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通“现”,出现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邀”,邀请 • 3.张良出,要项伯
贝是钱,凡从贝的字都与钱有关。 如:财、货、贷、贿、赂、贪、贫、赃、 赊…… 隹(zhuī)是鸟,凡从隹的字多与鸟有 关。 如:雀、雌、雄、雏、雎(jū本义:雎鸠 jiū,即鱼鹰)……
王是玉,凡从王的字多和玉有关。 如:珠、玑、班(中间是刀,左右是玉。 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理、环、瑕、 弄(会意。上为“玉”,下为“廾”(gǒng)。 指双手玩赏玉器。本义:用手把玩)、 阝在左是阜(fù)(“阜”是土山),凡左面有 阝的多与山有关。 如:阿(形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 山)、阴、阳、陡、陵、隅(山水弯曲边角 处)……
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 鄙:边境
• • • • • •
3、09年海南、宁夏卷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联想:《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联想:《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接近。
最实用方法 多读多练 注重积累
• 综合练习: • 1、(全国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 D.一箧(qiè)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 9.拔剑切而啖之
吃
• 10.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看
• 1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二、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 符合语境。 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通“现”,出现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邀”,邀请 • 3.张良出,要项伯
贝是钱,凡从贝的字都与钱有关。 如:财、货、贷、贿、赂、贪、贫、赃、 赊…… 隹(zhuī)是鸟,凡从隹的字多与鸟有 关。 如:雀、雌、雄、雏、雎(jū本义:雎鸠 jiū,即鱼鹰)……
王是玉,凡从王的字多和玉有关。 如:珠、玑、班(中间是刀,左右是玉。 像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理、环、瑕、 弄(会意。上为“玉”,下为“廾”(gǒng)。 指双手玩赏玉器。本义:用手把玩)、 阝在左是阜(fù)(“阜”是土山),凡左面有 阝的多与山有关。 如:阿(形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 山)、阴、阳、陡、陵、隅(山水弯曲边角 处)……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谦辞敬辞)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谦辞敬辞)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d1303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4.png)
其他谦辞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 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 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小试牛刀
称人父亲说_令__尊_
称己父亲说_家__父_
称人母亲说_令__堂_
称己母亲说__家__母
称人儿子说_令__郎_
称人女儿说__令__爱
惠
敬辞,用于对方对 自己的行动
常见敬辞
惠临、惠顾: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
望别人保存
惠允: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
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
拜
拜辞:告别对方。
常见敬辞
临行匆匆,未及拜辞,请原谅。
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读大作,获益匪浅。
拜服:佩服。
他的博闻强识,令人拜服。
叨
常见敬辞
叨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问人年龄说_贵__庚_
问人干吗说_贵__干_
小试牛刀
老人年龄说_高__寿_
未及远迎说_失__迎_
尊称别人说_阁__下_
对人称己说_在__下_
面对老人称_前__辈_
称呼自己说_小__辈_
问人姓氏说__贵__姓
称人疾病说__贵__恙
小试牛刀
求给方便说_借__光_ 托人办事说_拜__托_ 赞人见解说_高__见_ 看望别人说_拜__访_
俯
公文书信中用来
称对方对自己的
行动。
常见敬辞
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 所陈一切,尚祈俯察。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俯念:用于称上级或对方体念。 多亏市长您俯念群情。 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高考复习虚词不虚:虚词词义和用法的推断方法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虚词不虚:虚词词义和用法的推断方法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05a039168884868762d658.png)
训练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转折连词“却”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连词“而且,并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连词“却”
以{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之)相授。介词 ( 注 :少林僧人对李超“饱啖之”后想给的“感激“与报把” 答”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连词“因为,由 于”
4、以熟带生法
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人,越是内心极丰盛的人。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10c6c4240c844769eaee88.png)
连用,理解为 “ 熟悉的朋友 ( 亲友 )” 和 “ 知道 ( 熟悉 ) 的 人 ” 。第 (2) 句中的 “ 固然 ” 不是现代汉语的连词,而 是两个单音词的连用,意思是 “ 本来的样子 ” 。第 (3) 句中的 “ 必定 ” ,不是现代汉语的副词,而是两个单 栏 目 链 接
音词 “ 必然 ”“ 安定 ” 的连用,是 “ 一定治理好 ” 的
5、2015(湖南)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宾语,名词, 训释、解释。
方法指导
方法四 :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 的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 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 实词词义问题。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浪遏飞舟。 阻拦,截断
1、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2、诸贵假以劲弓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 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殒身不恤 牺牲
②抚军厚赉成。
5、人众车舆 众多 6、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7、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担忧 忧虑
,
8、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大体 大的方面
方法指导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解释划线的词语
“履”在本句中充 当谓语,应该解释 为动词“踏” 。 官:谓语, 动词,做官。
音词 “ 必然 ”“ 安定 ” 的连用,是 “ 一定治理好 ” 的
5、2015(湖南)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宾语,名词, 训释、解释。
方法指导
方法四 :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 的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 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 实词词义问题。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浪遏飞舟。 阻拦,截断
1、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2、诸贵假以劲弓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 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殒身不恤 牺牲
②抚军厚赉成。
5、人众车舆 众多 6、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7、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担忧 忧虑
,
8、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大体 大的方面
方法指导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解释划线的词语
“履”在本句中充 当谓语,应该解释 为动词“踏” 。 官:谓语, 动词,做官。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ppt课件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87d28384254b35eefd34de.png)
联系生活法 分析综合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推敲》中 的“犹豫不决”一词,可回想当我们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 一时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相应的决定时,这种感觉就可 以用“犹豫不决”来形容。
分析综合法是在“拆拼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分开解 释词语中的每个字或词,再把每个字义或词义综合起来 解释词语的方法。如“人喧马嘶”,“喧”是大声说话; “嘶”是马在叫。自已结合起来就是人大声在说话,马 在嘶鸣。形容声音嘈杂、热闹欢腾的情景。这就是“人 喧马嘶”的意思。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一块布 经它栽剪就成为样式鲜 艳的裙子 一套旧衣服经它拼凑 就能改成为我喜欢的新衣 几个线 团 经它编织就成为漂亮的毛衣 秋季的一天,妈妈正在为我织一 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来,一针过去,针针 显得那欢快,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准确,我在一旁仔细地瞧: 简直看呆了!
波浪拍打着礁(jiāo)石,发出“啪啪”的声音。金色的阳光洒在
海面上,顿时海面上波光闪闪。成群的海鸥在天空中“嘎(ɡā)
嘎”地叫着,一会儿仰飞蓝天,一会儿俯冲大海,活像银色的
小飞机。渔船升起了彩色的风帆,如同碧空中的点点星星。蓝
பைடு நூலகம்
天、碧海、白色的海鸥、一叶叶扁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海边是沙滩。沙是金黄金黄的,踩上去又松又软,就像踩在
妈妈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爱妈妈的手!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稀奇: 灵巧: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沉:① 没入水中,跟“浮”相对。②深入,程度深 。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 像一座山峰。( ) (2)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
练 习 三
我们来到“金沙滩”。展现在眼前的是茫茫的大海,海水汹涌,
课件高考一轮复习《掌握方法,巧解实词-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_课件
![课件高考一轮复习《掌握方法,巧解实词-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b73f6bb68a98270fefa66.png)
二、依形索义法 四、结构推断法 六、联想推断法 八、带入检验法
方法一: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阅 读中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 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根据上下文文意推 断出其意义。
示例: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到
赀 财物
遁 逃避
课堂小练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推断】“纟”与丝织品有关。借助句子内部 语境,这里应该是“绳索”。当他们用绳索把 燕父子捆绑起来。
【推断】“田”与田地有关。这里译为“田 地”。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要去西边田地耕 作。
方法三: 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 时,可根据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 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 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 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后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刻毒”。
(遭受)
乘⑤彼语垝 法垣推(,断以法通望⑥复“联关想(推《服断氓法》”)(,登、登佩上)服)译文: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③或至涂而反。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A. 其父不愿其然 B. 及即尊位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然:这样 及:等到 制:节制 诫:警告
【答案】C,制度
课堂训练
1、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 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 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 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ca8b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5.png)
于我们把握文意。
3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理解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 构。
根据对全文的阅读,概括文章的主 旨和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想。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 细节进行逐一分析,理解文章的具 体含义和深层含义。
结合背景,分析文意
了解作者背 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时代背 景等信息,有助于 理解文言文中的深 层含义和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知 识
通过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中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 化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意。
运用注释和 译文
注释和译文是文言 文阅读理解的重要 工具,通过运用注 释和译文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多做练习题
02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反馈和总结
03
及时反馈和总结练习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针对性练习
根据总结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增加词汇量、强化句子理解等。
总结错题原因
分析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题,总 结原因,如词汇不熟、句子理解有误等。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练习和错题,巩固 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
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保持冷静,审题准确
冷静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不要慌 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仔细阅读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理解题目的 要求,找出关键词。
3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理解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 构。
根据对全文的阅读,概括文章的主 旨和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想。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 细节进行逐一分析,理解文章的具 体含义和深层含义。
结合背景,分析文意
了解作者背 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时代背 景等信息,有助于 理解文言文中的深 层含义和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知 识
通过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中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 化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意。
运用注释和 译文
注释和译文是文言 文阅读理解的重要 工具,通过运用注 释和译文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多做练习题
02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反馈和总结
03
及时反馈和总结练习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针对性练习
根据总结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增加词汇量、强化句子理解等。
总结错题原因
分析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题,总 结原因,如词汇不熟、句子理解有误等。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练习和错题,巩固 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
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保持冷静,审题准确
冷静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不要慌 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仔细阅读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理解题目的 要求,找出关键词。
高考复习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PPT精品课件(共17张)
![高考复习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PPT精品课件(共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e41d5602192e45361066f55e.png)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训释词义的方法、方式和原则
![训释词义的方法、方式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6e6a578caaedd3383c4d37f.png)
• 丞(zheng1)蠕动的野蚕,正爬行在那桑田。
• 【例2】豆,本义器皿。《诗经·大雅·生 民》:卬yǎng áng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 始升,上帝居歆xīn。
• 卬,高。抬起我盛祭肉放豆中,放完豆中放登中;祭肉香气慢 慢升,天帝安然来享用
毛传:木曰豆,瓦曰登。 《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biān, 瓦豆谓之登。”
• 雖suī,从虫,唯声。似蜥蜴的虫。假借 为连词后,也其本义无关了。 • 焉,象形字。假借为连词后,与本义也 不相干了。 • 对于叠音词、联绵字也不能望形生训。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单纯词, 每个字都不具有独立性,不能拆解的词, 如不清楚这一点,就是出现错解,甚至 闹出笑话。如:
• 【例1】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 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 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 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 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 故称犹豫 (1)加标点。 (2)这段文章解释了一个什么词?是如 何解释的? (3)你对作者的解释如何评价?
• 【例1】捐,舍弃。 《楚辞·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 醴浦。 • 【例2】掉,摆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汉书·蒯通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 舌,下齐七十余城。 • 【例3】何,扛着。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或负其餱hóu
(以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以竹为原料做的帽子)—— 你的牧人来了,披蓑衣,戴斗笠,有的背着干粮袋。
5治理,教育。 6、合体字。7、起字。8、出嫁
•育 • • 生子 • 怀孕
养育,抚养 教育、治理 文字 名字
喜爱、爱护
• 【例5】轸,车后横木也。 《楚辞·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 鼂吾以行。
• 【例2】豆,本义器皿。《诗经·大雅·生 民》:卬yǎng áng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 始升,上帝居歆xīn。
• 卬,高。抬起我盛祭肉放豆中,放完豆中放登中;祭肉香气慢 慢升,天帝安然来享用
毛传:木曰豆,瓦曰登。 《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biān, 瓦豆谓之登。”
• 雖suī,从虫,唯声。似蜥蜴的虫。假借 为连词后,也其本义无关了。 • 焉,象形字。假借为连词后,与本义也 不相干了。 • 对于叠音词、联绵字也不能望形生训。 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单纯词, 每个字都不具有独立性,不能拆解的词, 如不清楚这一点,就是出现错解,甚至 闹出笑话。如:
• 【例1】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 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 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 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 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 故称犹豫 (1)加标点。 (2)这段文章解释了一个什么词?是如 何解释的? (3)你对作者的解释如何评价?
• 【例1】捐,舍弃。 《楚辞·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 醴浦。 • 【例2】掉,摆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汉书·蒯通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 舌,下齐七十余城。 • 【例3】何,扛着。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或负其餱hóu
(以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以竹为原料做的帽子)—— 你的牧人来了,披蓑衣,戴斗笠,有的背着干粮袋。
5治理,教育。 6、合体字。7、起字。8、出嫁
•育 • • 生子 • 怀孕
养育,抚养 教育、治理 文字 名字
喜爱、爱护
• 【例5】轸,车后横木也。 《楚辞·哀郢》: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 鼂吾以行。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完美版)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7c7725a8114431b90dd8b5.png)
(5) (井绳)
(6)(田地) (7)上入下米 ,意思为买入粮食 2022/3/24
5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 供了有利条件。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马、牛、羊、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走、彳”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从“刂(刀)、弓、矛、斤、殳(shū)”者与兵器有 关
(2)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3)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2022/3/24
10
三、联想推断法
【推断练习】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 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
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参考: 1.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边
境 2.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3.联想:毫发无爽、屡试不爽 爽:差错。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通假性、古今异义、 活用性、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等特点。文言实词 的知识,不少同学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解题方法 单一,造成表述不准确,甚至表述不当,下面我们来 共同探讨一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并能结合 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希望对 同学们有所帮助。
原则:瞻前顾后 合理推求
2022/3/24
1
第五章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
![第五章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44e39eb9b89680203d825e6.png)
(四)、简要论述因形求义的训诂 方法。
1、早期汉字多是根据意义来绘形的。这 样,汉字在形义关系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这种“形义相一” 统一性为我们因形求义 提供了可能。 2、因形求义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 析来考求字(词)的本义。这就叫作因形 求义或形训。
3、因形求义的依据和方法。 1)依据。小篆及古文字学资料。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 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这一论断说明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 任意性是就初始符号而言的。
2、新词音义的理据性。
【例1】朱,本指赤心木。后专指深红色。当朱与 红色建立关系后,人们继续为一些与“朱”色相 关的事物命名时,往往也就与“朱”的声音联系 起来了。如, 红色的衣服叫“袾”。 红色的缯叫絑。 红色的丹砂叫硃。 似虾而无足的水虫叫鮢, 红色的马叫駯。 有一圈红色羽毛的鸟叫鴸。 以上这些事物的得名都与“朱”的语音和意义有 关。
【例6】所,从斤,户声,伐木声也。 《留侯世家》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 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因形求义的依据和方法
1、理论依据。汉字的“形义相一”性为 因形求义的提供了可能。 2、分析对象:小篆及古文字学资料。 3、方法。主要是利用四书来考求字义的。 四书分两类:一是纯表意文字,二是音义 文字。对于纯表意文字来说,无论象形, 指事,还是会意,基本上都符合形义相一 的要求,这样可通过字形分析,同时结合 文献资料,寻求其本义。如:
明假借 考方言 求语源
1、明通假
明假借就是凭借字的声音所提供的线索, 沿着音同或音近的途径探求本字,然后通 过本字的形体说明词义。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d2b4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f.png)
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正确。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不仅仅是高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 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 正误。
• (2015·高考山东卷)
•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
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 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 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正确吗? 鄙:卑鄙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 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 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 以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 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 ,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
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 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将领不身体力 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士兵都驻扎安定 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 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 欲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联想:屡试不爽 爽:差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 3、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四、句式推断法
正确。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不仅仅是高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 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 正误。
• (2015·高考山东卷)
•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
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 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 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正确吗? 鄙:卑鄙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 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 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 以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 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 ,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
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 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将领不身体力 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士兵都驻扎安定 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 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 欲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联想:屡试不爽 爽:差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 3、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四、句式推断法
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
![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e873df76eeaeaad1f33024.png)
利用以形索义必须有语言材料作证明。
田 :田、畢(毕)、番
“田”作为“田地”的“田”,“口” 象一定范围的土地,“十”象纵横的 田埂。 “畢(毕)”,其中的“田”表示用 来捕捉鸟兽的网子。 “番”,《说文》:“兽足谓之番, 从釆,田象其掌。”其中的“田”表 示野兽的脚掌。
古文字形.doc “遵彼微行”(《诗经· 豳风· 七月》)、 “置彼周行”(《诗经· 周南· 卷耳》)。
“轮”(輪)从仑(侖)得声,“侖” 是由“亼”和“册”两部分组成的, 表示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次序排列的意 思。 沦,表示水的有规则有条理的波纹。 伦,表示人的不可弄乱的辈分、长幼 次序及其规则。 论,表示有条理有层次的语言。 “轮”、“沦”、“伦”、“论”就 构成了有共同的源头的词族系统
因声求义的方法训释词义,不论是通 假借还是推语源,目的都有两个:一 是运用声音的线索训释词义;二是运 用声音的线索探求词义的所以然。
(三)右文说及其影响 所谓“右文说”,就是认为形声字的 声符兼表意义的一种主张。“右文”, 就是指通常在字形右侧的声符字,我 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指形声字的声符。 江、河 槐、柳
“右文说”,沈括《梦溪笔谈》: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 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 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 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 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 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 之类,皆以“戋”为 义也。
第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借字不能说明本义。 记录本义的字形叫本字 同音借用(通假) 借字
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史记· 平原君列传》) 《说文· 四篇上》:“翩,疾飞也。从 羽,扁声。” “翩”的本字本来应该是“頨”, 《说文》:“頨,头妍也。从页,翩 省声,读若翩。”《方言》:“自关 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 也。”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25ad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a.png)
从语法角度辨析同义词。 ●能选择使用最恰当、最合适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6
●近义实词辨析“四看”
● 1.看词义、语气
一:词义的辨析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义 匠心
侧重构思巧妙
这件艺术作品真是匠心独具
侧重 用心
侧重注意力集中
用心做事,将会有好的回报
干涉 语气 轻重 干预
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
干涉别国内政
政府应干预出租牌照价格过高 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
充足
阳光充足、粮食充足
西搭配
搭配
充分
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条件充分、准备工作充分
特点
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充沛
雨水充沛、感情充沛
也可用在与“水”有关的词语中
理解词义把握用法
角度一: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角度, 体会词语的使用
●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两种。
“忸怩”是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是形容内向女孩子的词,略 带贬义。在这里用于小通讯员这个男孩子,感情色彩发生了变 化,表现了他的羞怯,跟后面他猛“扑”在手榴弹上的形象形 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
(3)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执拗”的意思是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意见,含贬义。 在这里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把小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 还受了“委屈”的情态写了出来。也与下文他听了“我”的话 之后,“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小通 讯员的深明大义。
这个“蹩”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缺乏形象感,过于 平淡;
● ①“争辩”显出孔乙己心里有底气,读书人为了读书而偷书不算偷,所 ● 以听到讽刺后,他立刻反击。
6
●近义实词辨析“四看”
● 1.看词义、语气
一:词义的辨析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义 匠心
侧重构思巧妙
这件艺术作品真是匠心独具
侧重 用心
侧重注意力集中
用心做事,将会有好的回报
干涉 语气 轻重 干预
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
干涉别国内政
政府应干预出租牌照价格过高 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
充足
阳光充足、粮食充足
西搭配
搭配
充分
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条件充分、准备工作充分
特点
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充沛
雨水充沛、感情充沛
也可用在与“水”有关的词语中
理解词义把握用法
角度一: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角度, 体会词语的使用
●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两种。
“忸怩”是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是形容内向女孩子的词,略 带贬义。在这里用于小通讯员这个男孩子,感情色彩发生了变 化,表现了他的羞怯,跟后面他猛“扑”在手榴弹上的形象形 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
(3)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执拗”的意思是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意见,含贬义。 在这里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把小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 还受了“委屈”的情态写了出来。也与下文他听了“我”的话 之后,“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小通 讯员的深明大义。
这个“蹩”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缺乏形象感,过于 平淡;
● ①“争辩”显出孔乙己心里有底气,读书人为了读书而偷书不算偷,所 ● 以听到讽刺后,他立刻反击。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pt课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f071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1.png)
▪ (2)释义内容准确。如:搞/弄
▪ 搞:做;干;从事:~生产/~工作/~建设。❖设法获得; 弄:~点儿水来/~材料。
▪ 弄:❖做;干;办;搞:~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 ~~/把书~坏了/这件事总得~出个结果来才成。设法取 得 :~点儿水来。
▪ (3)释义方式有针对性。如:高雅
▪ (4)释义结合说明词的用法。如:怕
▪
D 使用的句型。
▪ ③从语用上进行辨析
▪ 适用文体,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地域色彩,时代色彩等。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词义教学
▪ 1、义项在词义教学中的重要性 ▪ 义项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词在具体的句子中都是以义项的身分出现
▪
空儿/日子/频道
▪ (2)动词
▪ ①及物动词
▪ A 谓宾动词:值得/进行/嫌/认为
▪ B 名宾动词:捐/测试/开通/营造
▪ ②不及物动词:失学/离婚
▪ (3)形容词:富强/健康
▪ (4)兼类词:习惯/计划/自信/自由
1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②动词
▪ a.动作或活动:丢-拾/捡 开-关/闭 推-拉 ▪ 来-去 过来-过去 出来-出去 得-失 借-还 ▪ 收-发 记-忘 拿-放 买-卖 送-取 分-合 ▪ b.心理活动:爱-恨 敢-怕 喜欢-讨厌 相信-怀疑 ▪ c.现象或存现:死-活 加-减 输-赢 开始-结束 ▪ 增加-减少 有-无
▪ 搞:做;干;从事:~生产/~工作/~建设。❖设法获得; 弄:~点儿水来/~材料。
▪ 弄:❖做;干;办;搞:~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 ~~/把书~坏了/这件事总得~出个结果来才成。设法取 得 :~点儿水来。
▪ (3)释义方式有针对性。如:高雅
▪ (4)释义结合说明词的用法。如:怕
▪
D 使用的句型。
▪ ③从语用上进行辨析
▪ 适用文体,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地域色彩,时代色彩等。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词义教学
▪ 1、义项在词义教学中的重要性 ▪ 义项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词在具体的句子中都是以义项的身分出现
▪
空儿/日子/频道
▪ (2)动词
▪ ①及物动词
▪ A 谓宾动词:值得/进行/嫌/认为
▪ B 名宾动词:捐/测试/开通/营造
▪ ②不及物动词:失学/离婚
▪ (3)形容词:富强/健康
▪ (4)兼类词:习惯/计划/自信/自由
1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②动词
▪ a.动作或活动:丢-拾/捡 开-关/闭 推-拉 ▪ 来-去 过来-过去 出来-出去 得-失 借-还 ▪ 收-发 记-忘 拿-放 买-卖 送-取 分-合 ▪ b.心理活动:爱-恨 敢-怕 喜欢-讨厌 相信-怀疑 ▪ c.现象或存现:死-活 加-减 输-赢 开始-结束 ▪ 增加-减少 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