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电子技术》进行选择和组织,具体如下:1. 理论知识:- 教材第1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电路基本概念等。
- 教材第2章: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与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
2. 实践操作:- 教材第3章:电路搭建与测试方法,包括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连接等。
- 教材第4章:简单电路设计,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
3. 应用与创新:- 教材第5章: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收音机、音响等。
- 教材第6章:电子技术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子元件。
西电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西电电子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 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等;3. 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逻辑门、触发器等的工作原理;4. 学会分析简单电子电路的性能,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元件的测量和焊接;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完成搭建和调试;3. 能够运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系统,如计时器、抢答器等;4.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远大理想;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4.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爱护实验设备,树立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技术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分解后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原理与功能: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常见电子元件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基本电子电路: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子电路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字逻辑电路4. 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学习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电路搭建和调试技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2. 使学生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和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电路图的设计、绘制和解读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搭建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电路;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电路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电路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常见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和使用方法;- 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3.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 简单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动手实践:制作小型电子设备。
4. 电子测量与数据处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实际操作:对电子电路进行测量与调试。
5. 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结合前述内容,开展创新设计活动。
- 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 展示与分享:向同学和老师展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
A
&
B
&
≥1
=1 F
≥1
37、已知逻辑图和输入 A,B,C 的波形如图所示,试画出输出 F 的波形,并写出逻辑式。
A
&
B
&
C
1
A
≥1
1
FB
C F
38、分析下图所示组合逻辑电路
.
.
A
&
B
&
1
F
1
&
1
39、分析下图所示组合逻辑电路
A B
C
1
≥1
& ≥1
&
≥1
F
40、逻辑电路如图所示,写出逻辑式,并用“与非”门实现之(写出其“与非”逻辑式,画出逻
6、某工厂有三个车间 A、B、C,有一个自备电站,站内有二台发电机 M 和 N, N 的发电能力是 M 的两倍,如果一个车间开工,启动 M 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 两个车间开工,启动 N 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三个车间同时开工,同时启动 M、
.
.
N 才能满足要求。试用异或门和与非门设计一个控制电 路,因车间开工情况来控制 M 和 N 的启动。画出逻辑图。 7、设计一个故障指示电路,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两台电动机同时工作,绿灯亮; (2)其中一台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则黄灯亮; (3)两台电动机都发生故障,则红灯亮。 8、火车站有动车、特快、普快三种列车进出,当三种列车同时进站时,进站的 优先顺序是:动车—特快——普快,站台上有三个灯,每个灯亮代表相应的列车 进站,设计能完成该功能的电路(要求:用二输入与非门和反相器实现) 9、某单位举办游艺晚会,男士持红票入场,女士持黄票入场,持绿票不管男女 均可入场,试用与非门设计这个游艺晚会入场放行的逻辑控制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
21、某化学实验室有5钟试剂,编号为1—5,L在配A方B时必B须C遵守A以C下规定:(1)
1号不能与3号同时用;(2)用2号时必须同时配用3号;(3)4号和5号必须同时 用。如果违反以上要求则发出报警,试设计该报警电路。 22、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泵 ML 和 MS 供水,如图 P3.4 所示。水箱中设置了 3 个水位检测元件 A、B、C。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 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 C 点时水泵停止工作; 水位低于 C 点而高于 B 点时 MS 单独工作;水位低于 B 点而高于 A 点时 ML 单独 工作;水位低于 A 点时 ML 和 MS 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 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10、人类有 O、A、B、AB 四种基本的血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图 示原则,试用与非门设计一血型关系检测电路,用来检测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 是否符合图示关系,如果符合,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11、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和与非门设计一个四变量(如 A、B、C、D)奇偶判别电 路。要求当4个输入中有奇数个高电平1时电路输出高电平1,否则输出低电平0。 12、某自动传输线由三条传送皮带串联而成,各传送皮带均由一台电机拖动。自 物料起点至终点,这三台电机分别设为 A、B、C。为了避免物料在传输途中堆积
辑图)。
word 资料
.
A
≥1
B
C
≥1
D
& ≥1 F
&
41、用“与非”门实现逻辑式 F ( A B)(C D) ,写出“与非”逻辑式,画出逻辑图。
42、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 A,B,C 及输出 F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列出状态表,写出 逻辑式,并画出逻辑图。 A B C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等;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电路分析、元件检测等;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技术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性,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3.电子电路分析: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问题。
4.实验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电路制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电子技术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电子技术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全篇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6. 完成整个任务要求的总电路图、电路的仿真结 果(截图)。 7. 绘制的电路安装图 8. 实物与检测仪器的连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的 结果照片。 9. 总结及建议
附录: 元件清单 参考书目及参考文
举例一
一、设计一个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技术要求 1. 稳压电源输出稳定直流电压10V; 2. 最大负载电流300mA; 3. 输入的电网电压范围变化为±10%,输出亦满足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包括 1.设计任务要求 2.电子电路设计 3.仿真测试 4.画安装图 5.电子器件组装、调试 6.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等教学环节。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 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 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 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 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3、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设计 (1)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框图
调整
+
+
比较放大
取样
UI
UO
基准电压
-
-
选择集成运放(或者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 放大。以稳压二极管电压作为基准电压。
方法一: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放大
UO
(U Z
U BE2 )
R1 R2 R3 R2
R3
UO min
(U Z
U
BE2
UZ
R3
-
通过改变采样电阻中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置进行调节。
UO =
R1 + R2 + R3 R″2 + R3
UZ
UOmax =
电子技术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2. 使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如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测量方法,熟悉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拓扑。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焊接、调试和优化电子电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制作简单的电子产品或进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 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符号及用途,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 学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 了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掌握电路图的识别技巧。
2.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学习放大器、振荡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原理。
- 学习电子电路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元件选型、仿真与调试等。
- 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3. 电子测量与故障排查- 熟悉万用表、示波器等电子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 学习电子电路故障排查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测量与故障排查技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的特性和功能;2. 学习并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基本的电路搭建和测试;3. 掌握常见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电子电路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并遵循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规范,关注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有助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组织: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图表示方法、电路元件的分类和功能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电子元件: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及其特性与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三节。
3. 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进行电路测试;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4.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常见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5. 电路搭建与调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6. 创新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电路基本概念;第二周:电子元件;第三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第四周:基本电子电路;第五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六周:创新设计与实践。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感器
电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电感器的种类和符号
电感器是一种储存磁能的元件,具有通直 阻交的特性。
包括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等,符号为 “L”。
电感器的参数和单位
电感器的测量和选用
主要参数有电感量、误差、额定电流等, 单位为亨利(H)。
使用电感表等测量工具测量电感量,选用 时考虑电感量、额定电流、误差等参数。
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子 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
重要性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 的基础,广泛应用于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等领域 。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 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
方法。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 力,以及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 技能。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输标02入题
学生需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工作,包括方案论证 、电路设计、PCB制作、焊接调试等。
01
03
课程设计成果应达到预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并 通过教师的验收。
04
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设计任务书、方案论 证、电路设计、PCB图、焊接调试过程记录、测试结 果分析、总结与展望等。
、误差等参数。
电容器
电容器的定义和作用
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具有 隔直通交的特性。
电容器的种类和符号
包括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等,符 号为“C”。
电容器的参数和单位
主要参数有容量、误差、耐压等,单 位为法拉(F)。
电容器的测量和选用
使用电容表等测量工具测量电容量, 选用时考虑容量、耐压、误差等参数 。
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实验
基于STEM教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基于STEM教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年第08期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应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提高适应性,以适应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因此,笔者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按专业应用知识的要求,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来开展教学。
每一个电子产品以工作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意识到制作和组装电子产品就是从事生产工作,以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产教融合的适应性。
一、STEM课程构建与教学模式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缩略词。
STEM教育帮助学生不被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所束缚,鼓励学生应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些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产品教学法,融合STEM教育,将科学素养、技术过程、工程和数学素养等跨学科知识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缩小实训岗位环境与工作岗位环境的差距,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一)教学目标融合STEM教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作教学项目为了使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能实施电子产品教学,我们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相关的知识,从众多的电子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来进行针对性的电子元件和电子技术基础电路的教学。
因此,我们主要选择了如下的电子产品用作教学项目:产品教学项目1——9V直流电源:主要学习变压器、二极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的知识。
产品教学项目2——LED灯:主要学习阻容降压和发光二极管的知识。
产品教学项目3——电子助听器:主要学习三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的知识。
产品教学项目4——功率放大器:主要学习OTL 和OCL功率放大器和射极输出器的知识。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元件、工作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和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测量与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
2. 提高学生电路图绘制、电路仿真和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源、信号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2. 基本电路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的原理与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 电路分析方法: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方法4. 常用电子电路:学习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稳压器等常用电路的设计与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用电子电路5. 电子测量与实验:教授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电路搭建、测试与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测量与实验6. 电子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识别和理解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基本符号;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符号,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介绍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
最后,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电子电路,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最后,采用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子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了《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主教材,辅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进行实践操作。
参考书方面,推荐了《电子技术手册》和《电子技术应用案例解析》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电子技术教学PPT和实验操作视频,以直观展示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电子元件和电路实验套件,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实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
7、设计一个故障指示电路,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两台电动机同时工作,绿灯亮; (2)其中一台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则黄灯亮; (3)两台电动机都发生故障,则红灯亮。
8、火车站有动车、特快、普快三种列车进出,当三种列车同时进站时,进站的 优先顺序是:动车—特快——普快,站台上有三个灯,每个灯亮代表相应的列车 进站,设计能完成该功能的电路(要求:用二输入与非门和反相器实现)
11、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和与非门设计一个四变量(如 A、B、C、D)奇偶判别 电路。要求当4个输入中有奇数个高电平1时电路输出高电平1,否则输出低电平 0。 12、某自动传输线由三条传送皮带串联而成,各传送皮带均由一台电机拖动。 自物料起点至终点,这三台电机分别设为 A、B、C。为了避免物料在传输途中 堆积于传送皮带上,要求:A 开机则 B 必须开机,B 开机则 C 必须开机。否则, 应立即停机并发出告警信号。试用最少的“与非”门及“非”门设计具有停机与 告警功能的控制电路。 13、设计一个监视交通信号灯工作状态的逻辑电路。每一组信号由红、黄、绿 三盏灯组成。正常工作情况下,任何时刻必有一盏灯亮,而且只允许有一盏灯点 亮。若某一时刻无一盏灯亮或两盏以上的灯同时点亮时,表示电路发生了故障, 这时要求发出故障信号,以提醒维护人员前去修理。
17、有一个员工休息室,员工 A 不会抽烟,任何时候都不抽烟,员工 B 看见员 工 D 时才抽烟,员工 C 爱抽烟,有人没人都抽烟,员工 D 看到员工 B 时才抽烟, 设计一个逻辑电路使它能够反映休息室内是否有人抽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通用示波器为简易逻辑分析仪
1
§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电子系统的组成 电子系统设计步骤 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文件的标准格式
2
§1.1 电子系统的组成
输入信号
输入电路
变换、控制、 运算电路
输出电路
输出信号
电源
电子系统通常由四部分组成,输入电路,变换、控制运算电路,输 出电路和电源。
输入电路接收被测或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经变换放大、运算,把 结果送给输出电路,输出电路把送来的结果经输出电路处理后去驱动执 行机构。电源是供给各部分必需的电压和电流。
3
§1.2 电子系统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技术指标和条件,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在这一阶段的主 要任务是准备好实验文件,它包括:
由上述设 计步骤可以看 出,电子系统 的设计最终是 要制作出生产 样机或定型产 品。整个过程 是较复杂的。 由于学时数有 限和设备条件 的限制,我们 只能选择方案 设计、方案试 验和写总结报 告三个环节作 为训练重点。 4
§1.3 设计的基本方法
(1)根据技术指标和系统功能要求,把复杂的电路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单 元。每个单元可由若干个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来完成。分解的单元不宜太多,以 免造成单元间连接错误。但也不能太少,造成一个单元太复杂,一旦出故障难以 查找。
11
2.工作原理
被测信号经垂直放大器后加到示波器的垂直(Y轴)的 偏转系统,使电子射线的垂直偏转距离正比于输入信号的 瞬时值。在示波管的水平(X轴)偏转系统上加以随时间 线性变化的信号;使电子射线在水平偏转正比于时间,那 么再示波管的屏幕上就得到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水 平偏转系统所加线性变化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长, 荧光屏 的尺寸也有限,故实际线性变化的信号(扫描信号)是一 锯齿波,这样就能使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在荧光屏上反复 出现。当锯齿波的重复周期等于输入信号周期(或输入信 号周期的整数倍)时,每次重复出现的波形正好完全重合 (同步)就可看到稳定的波形。
A、画出主要单元电路、数据通路、输入、输出及重要控制信号的概貌框图。 B、画出构成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C、简要说明系统的工作原理。
(2)方案试验
对所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装调实验。对一个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往往是不 成熟的,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装调试验。发现实验现象与设计要求不相符 的地方,通过分析、试验,找出解决的方法,来不断改善原设计方案,甚至修改原 方案。
7
方案试验报告包括:
调试方法和步骤; 指标测量内容和方法; 所用仪器设备; 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等。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包括:
任务要求;
方案特点;
框图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
总电路图;
调试方法和步骤;
实验结果(包括各点的数据、波形和指标测量值);
结果分析;
改进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逻01010 1100110011001100 1111000011110000 1111111100000000
CH1 CH2
课程设计 电路系统
通道1 通道2
10
一、示波器工作原理
1.组成 通用示波器通常由显示器件(阴极射线管)、垂直放大 器、触发器或同步电路、时基、水平放大器、门控放大 器、电源等组成,其框图如下所示。
12
3.双踪示波器:
对于双踪示波器,则是由一个电子开 关来控制Y轴偏移电压,使其在第一个扫描 周用内接通第一路信号,在第二个扫描周期 接通第二路信号(在两个扫描周期可以加入 不同的偏移电压),交替进行。这样在屏幕 上就可同时看到两个波形。如图所示。实际 上示波器是分时工作。
一个电路系统设计的好坏,首先是看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 作。第二,是否经济实用,容易制作,使用、维修方便。故要设计一个比较理想实用 的电路,设计者除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想象力外, 还必需熟悉各种器件的功能和性能。
5
§1.4 实验文件的标准格式
本课程着重训练方案设计、方案试验和撰写 总结报告三方面的能力,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 求完成三个文件,即方案设计报告、方案试验预 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6
方案设计报告
必须按下述要求画出框图和电路图: (1)比较简单的框图,一般由几个方框组成。复杂些的电路,一般
由十几个方框组成。通常所有的框图画在一张纸上。始当庞大的 电路,可附加各单元电路的方框图。所画的框图不必太详细,但 也不能过于含糊.关键是要反映出电路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数 据通路,输入和输出,以及控制点的设想。 (2)框图要清晰地表示出信息的流向。 (3)每个方框不必指出功能决中所包含的器件。 (4)所有连线必须清晰、整齐。 (5)所有器件符号均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符号。
(3)工艺设计
完成制作实验样机所必需的文件资料,包括整机结构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
(4)样机制作和调试
在修改和完善方案设计、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样机外壳和构架的加工、元 器件的焊接和组装、整机调试和指标测试等工作。最终制作出符合指标要求的性能 样机。
(5)总结鉴定
考核样机是否全面达到给定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作。同时写出设 计总结报告、只有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试生产。
(2)根据所划分单元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器件来完成所需的功能,因此,要 求设计者不仅应具备电路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各类器件的性能和特点。
(3)完成各单元电路间的相互连接。对逻辑电路,在时序上应协调一致。对模拟电 路,相位关系应相符。相邻单元间,在电气性能上应匹配,以保证各部分均能正 常工作。
由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许多单元功能电路已由生产器件的厂家完成。因此, 我们在设计时,搞清总体方案对各部分电路的要求之后,就可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 尽量少用分立元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器件的数量,还可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成 本。
8
§2 设计课题
题目:改通用示波器为简易逻辑分析仪
9
设计目标
双踪示波器
CH1 CH2
双踪示波器
通道1 通道2
系统时钟信号 输入信号1 1 0 1 0 输入信号2 1 1 0 0 输入信号3 1 1 1 1 输入信号4 1 1 1 1
101010101010 110011001100 000011110000 1111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