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提 高患者认知水平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焦虑 和恐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吸痰、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安静的环境 ,避免刺激和过 度兴奋
定期翻身、拍背 ,预防褥疮和肺 部感染
评价结果的应用
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评价结果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可以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促进学术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领 域的进展。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心电图、X 线检查等
诊断意义:早期干预和治疗,提 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通过早期干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
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痛和 不适。
促进康复: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 低医疗费用。
提高治疗效果: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 康,减少复发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需要及时的干预护理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相关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动脉 高压等。
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科学喂养,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饮食护理
保持营养均衡, 多摄入高蛋白、 低脂肪的食物
小儿大动脉转位患者的护理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症状
患者可能表现出呼吸急促、青紫、喂养困难等症 状。
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对于护理和干预至关重要。
什么是小儿大动脉转位? 发病机制
由于血液循环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影响全身组织的氧供给。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护理计划。
如何进行护理? 营养管理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
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方案。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来 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家庭反馈
通过与患者家庭沟通,了解他们对护理的满意度 和需求。
术后护理
大动脉转位手术后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 。
包括监测并发症、药物管理和营养支持等。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记录心率、呼吸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监测数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缓解患者和家庭的焦虑有助于整体康复。
谁是需要护患者群体
主要是新生儿和婴儿,特别是出生后几天内 被确诊的患者。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护理策略 。
谁是需要护理的患者?
家庭支持
患者的家庭成员也是护理团队的一部分,需 给予心理和情感支持。
教育和支持家属对患者的康复与护理同样重 要。
谁是需要护理的患者? 护理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 学科团队。
团队合作能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循证护理
杨俊茹 : 女, 本科 , 主管护师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8 — 2 6
低 了感染 风险 , 减少 了手术 中及术后护理工作量 , 减 少了患者痛
理[ J ] . 当代护士( 下 旬刊 ) , 2 0 1 1 , 4 : 7 4— 7 6 . [ 2 ] 姚娅玲. 综 合 护 理 干 预 在 腹 腔 镜 小 儿 疝 气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术区 , 减轻家属及 护理工作量 , 提 高了患者满意度 , 为腹 腔镜手
1 临床资料
的或潜 在的循证 护理问题 ( 吻合 口出血 、 术 中低 体温 、 术 中压疮 等) 进行分析 , 结合本科 现有设 备和技 术 , 制 定新生儿 大动 脉错
位行大动脉转位矫治术的手术 配合方法。 2 . 1 吻合 口出血
2 0 1 2年 6月 一2 0 1 6年 6月本 院行完全性 大动 脉转位矫 治
鉴方 法,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 新生儿 ; 大动 脉 转 位 矫 治 ; 大 动 脉错 位 ; 循 证 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4 1 1 ( 2 0 1 7 ) 0 4 — 0 0 6 0 —0 3 室 间隔缺损及房 间隔缺损 2例 。所 有病例肺 充血 明显 , 肺 动脉
苦, 提高 了患者满意度 , 并增加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针对缺
乏自主配合能力的患儿采用简单易行的灌肠法, 无副作用; 避免
术中膀胱充盈妨碍操作而采取 导尿 时会 增加 患儿 的痛苦 、 增加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 , 延长手术 时间 。采用 开塞露灌 肠可 避免术 中麻醉后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污染术区 , 可 降低感染风 险 , 同时延缓了患儿术后第一次 排便 时间 , 避 免术后 过早排便 污染
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
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总结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
护理重点为术前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应用PGE1维持PDA的开放,及时纠酸,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熟练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出入量,合理喂养,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重视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
【关键词】:婴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29-01目前,大动脉调转术(ASO)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右室双出口伴肺瓣下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术式。
且随着手术方法、体外循环、麻醉、监护技术的提高,各大专科医院及心脏中心已广泛开展,突破难题,成功实施[1]。
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本院心胸外科共采用ASO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40例,其中大动脉转位患儿118例,右室双出口22例。
今总结并分析采用ASO治疗先心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探讨并改进护理水平。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0例,男性115例,女性25例。
平均年龄18±21天,平均体重 3.8±1.0kg。
术前都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经皮血氧饱和度56%~83%。
入院后均采用了ASO治疗,术后ICU的平均监护时间为7天,病情平稳后均转入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时间15天。
1.2手术治疗与结果手术方法:均在气静复合全麻、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实施。
中度低温108例,深度低温27例,术中停循环5例。
正中胸骨切口,心包偏右纵切后右侧悬吊,左侧保留备用。
冠状动脉移植,Lecompete换位,主动脉弓远心端与左室近心端吻合,新建主动脉弓左室连接,排气后开放主动脉,复跳后上下腔静脉开放,恢复平行循环,重建肺动脉根部,吻合肺总动脉远心端与近心端。
手术治愈出院133例,常规随访116例,随访到的患儿均健康存活,预后良好。
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新生儿围术期护理
行完 全 性大 动脉 转 位术 新 生儿 围术 期护 理
卜 I— op a i e J er er tv n r lq u s n C e ar O n w — f e
复 均 良好 。 2 护 理
s th术是 将转位 的主动脉 与肺 动脉互 相调 转 , wi c 同时将 冠 状动脉移植到转接后 的主 动脉上 , 达到解 剖上 的完全纠 正。此 方法是 目前治疗完全性 大动脉转 位较 为理想 的术 式 。 手术时 间
b n wi c or s t h om pe e ta s o ton o 最好在患儿 出生后 1 月之 内进行 , 由于解剖左 室得不 到 lt r n p si f i 个 否则 gr a t i u d g n s i h p a- 正常发育 , 响手术效 果。与手术本身相 比较 ,wt 术前及术 e t arer es n er oig ut o er c 影 s ih c
2 1 1 新生儿转运 ..
新 生儿转 运是 由专职 的经过一定 技能训
练的儿 内科 新生儿组医生 和护士来进 行 , 通过规 范 的新 生儿转 运 能最 大限度赢 得抢救 时间L 。须 指 出的是 , 先心病 的新生 2 J 对 儿 在转运途中特 别要选择合适的氧浓度 (1 2 %~4 %) 0 吸氧 , % 5
文章编号 :0 9 4 3 2 0 )B一0 4 —0 1 0 —69 (0 8 1 13 2 完全性 大动 脉错 位 ( D—T A) 常见 的发 绀 型心 脏病 之 G 是
一
,
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 , 占先 天性心脏病 7 ~9 % %。
本病 占出生后 2个月 发生充 血性心力 衰竭 的首位 ,0 ~9 % 8% 0 病例死于 1 以内…。大动脉转 位术 (wi h 是 D—T A新 生 岁 s t c) G 儿存活 的唯一根治方法 , 由于手术复杂、 但 创伤 大以及新 生儿 各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者:刘佳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合理监护对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成功康复的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68例动脉调转术治疗的D-TGA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31例,年龄23d(12hr—4m),体重6.7kg(2.5kg—10.3kg),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39例,房间隔缺损38例,动脉导管开放47例,合并其他先天畸形13例。
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6例,2例患儿冠脉血管条件较差,移植后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术中见所支配供血区心肌颜色较暗;7例死于术后出血,可见吻合口、创面渗血;1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护室起搏器治疗9日家人放弃治疗;3例死于术后感染,抗生素均耐药;3例室间隔完整的患儿,救治时间晚、低氧、心室重构,术后心功能差。
52例(76.5%)出院。
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密切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儿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8—0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第一年的死亡率为90%,大动脉调转术(ASO)是目前首选的治疗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方式,而ASO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对术者要求高,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因此显得重要。
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68例动脉调转术治疗的D-TGA新生儿围术期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3d(12hr—4m),体重6.7kg(2.5kg—10.3kg),所有的患儿均行ASO,68例患儿围手术期死亡16例,2例患儿冠脉血管条件较差,移植后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术中见所支配供血区心肌颜色较暗;7例死于术后出血,可见吻合口、创面渗血;1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护室起搏器治疗9日家人放弃治疗;3例死于术后感染,抗生素均耐药;3例室间隔完整的患儿,救治时间晚、低氧、心室重构,术后心功能差。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干预护理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以便及 时调整护理方案和药物治疗方案。
具备专业的医学知 识和技能,能够正 确评估患者情况, 提供科学合理的护 理方案。
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关注患者的病情变 化和需求,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 患者安全。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 规程,确保护理过 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 识,提高护理技能 和水平,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定义: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是一种先天性 心脏畸形,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在心脏出 口处交换位置,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的 血流动力学异常。
病理生理:由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交换位 置,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受阻,引 起全身缺氧和器官功能损害。
单击此处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01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需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03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者的护理需要特别关注患者 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措施。
护理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干预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佳护理效果
Part Six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干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为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 情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程度、生活习惯 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调理、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等,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8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前护理论文
8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术前护理【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5-0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定义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
其含义为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左心室。
这样主动脉接受的是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接受的是肺静脉的动脉血。
[1]该病发病率为0.2‰—0.3‰。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为2∽4:1。
患有糖尿病母体的发病率较正常母体高达1∽1.4倍,妊娠初期使用过激素及抗惊厥药物的孕妇发病率较高,若不治疗,约90%的患者在1岁内死亡。
[2][3]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患此病的新生儿一般状况均较差,需一定的时间术前准备。
内科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缓解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维持内环境平衡和防治感染,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现将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儿,年龄1d∽5d ,平均2d;体重1.4kg∽3.2kg;男5例,女3例;同时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
2 术前护理2.1 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的护理tga患儿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体循环与肺循环各自封闭,互不连接,若无pda、asd或vsd的存在,患儿是不能存活的。
室间隔完整的tga或有小室间隔(直径<3mm)的tga或虽有大的vsd但合并左侧心室流出道狭窄的患儿,半数以上出生后即刻出现发绀,一旦动脉导管闭合,发绀将进一步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延缓动脉导管闭合,小儿可因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死亡[4]。
应用pge1,可扩张肺小动脉和动脉导管,增加了左房血液回流,从而使左房压力增加,改善了低氧血症。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和要点。
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34例新生儿患者施行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期间,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包括:保证外周静脉通路通畅,体位舒适,采用灵活的保暖措施,配合麻醉医师进行输血以及确保最后安全转运。
器械护士需了解手术过程和难点,备好手术所用的精密器械和缝线,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操作,包括妥善处理自体心包片和延迟关胸等。
结果手术配合顺利,死亡1例,其他患儿均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结论术中精心的护理操作以及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配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为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占先心病总数的7%~9%。
患儿出生后多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绝大部分患儿必须及时手术,否则30%的D-TGA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50%左右在1个月内夭折[1]。
我院心脏中心自2006年9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23例。
现将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2~27 d,平均(8.3±2.5)d;体重2.8~4.3 kg,平均(3.3±0.63)kg。
D-TG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卵圆孔未闭(PFO)22例,D-TGA合并PDA和室间隔缺损(VSD)7例,D-TGA合并VSD和房间隔缺损(ASD)5例。
所有病例均经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为D-TGA,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switch术以及PDA切断缝合术和/或VSD、ASD修补术。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95~210 min,平均(125±21.7)min,手术配合顺利。
1例TGA+PDA患儿,因左心发育不良,反复尝试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术中死亡。
其余患儿安返CCU,其中延迟关胸5例。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后护理
2 术 后 护 理
人 少 量 生理 盐 水 , 以润滑气道和稀释 痰液 , 并配合皮 囊适 当
加压膨肺 , 利 于 痰 液 排 出 。拔 管 后 对 痰 液 黏 稠 者 加 强 雾 化 吸
人并配合体疗 , 防止 肺 不 张 发 生 。
损6 2例 , 其 他 合 并 畸 形 包 括 卵 圆孔 未 闭 、 房间 隔缺损 、 动 脉
导 管 未 闭 等 。 均在 全麻 体 外 循 环 下 行 大 动 脉 调 转 术 , 体 外 循
环时 间 1 0 9 ~ 1 3 7 m i n , 平均( 1 2 4 . 3  ̄ 1 7 . 5 ) mi n ; 主 动 脉 阻 断 时
间6 6 — 1 0 9 m i n, 平 均( 7 2 . 3  ̄ 1 8 . 7 ) mi n ; 手 中使 用 常 规 超 滤 和 改 良超 滤 , 术毕带气 管插管 回新生儿重症监 护室 。 术 后 早 期 ( 3 0 d内 ) 病 死 7例 ( 8 . 4 %) , 其 中 4例 因 术 后 持 续 低 心 排 、 心 功能衰竭 于术后 2 — 5 d病 死 . 3例 术 后 当 天 因 低 心 排 出 量 综 合征导致 多脏器衰竭病 死。余 7 6例 痊 愈 出 院患 者 . 术 后 延迟关胸 l 5例 , 腹 膜 透 析 9例 , I C U 期 间 发 生 肺 不 张 8例 , 心 律 失 常 5例 。 出 院 后 随访 1  ̄ 6年 , 均恢 复 良好 。 生 长 发 育
2 . 2 呼 吸 功 能 监 护 新 生 儿 气 道 易 发 感 染 而 导 致 阻 塞 出
现 呼 吸困难 l 5 ] , 本 组 患 者 机 械 通 气 均 采 用 同 步 间 歇 指 令 通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矫治术的围术期护理_唐梦琳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3 年 7 月 第 28 卷 第 14 期
· 1305 ·
管 ,应用换能器 连 接 监 护 仪 ,连 续 动 态 监 测 中 心 静 脉 压(CVP)和 动 脉 血 压 ,及 时 了 解 患 儿 容 量 负 荷 情 况 和 血压动态变化。术后血压过低会导致有效灌注不足; 血压过高引起 左 心 室 后 负 荷 增 高 ,收 缩 力 降 低 ,导 致 左 心 膨 胀 、左 心 房 压 升 高 、二 尖 瓣 关 闭 不 全 ,降 低 左 心 功 能,血 压 过 高 或 过 低 均 会 导 致 组 织 微 循 环 灌 注 不 良。本组患 儿 术 后 使 用 微 量 泵 输 入 多 巴 胺、肾 上 腺 素、米力农 、硝酸 甘 油 等 血 管 活 性 药 物 维 持 有 效 血 压 在 60~70/35~45 mmHg,CVP 8~10cmH2O。 护 士 应严格在输液 微 量 泵 上 标 明 药 物 名 称 、浓 度 ,同 时 及 时 记 录 药 物 输 入 速 度 ;班 班 交 接 。 本 组 2 例 术 后 24h 内对血管活性药物非常依赖的患儿,我们采用双通道 泵 入 同 一 种 药 物,逐 渐 递 减 的 方 式 更 改 药 物 输 入 速 度,防止血压的波动。本组4例术后12h出现 MAP <35 mmHg、中 心 静 脉 压 < 6 cmH2O、尿 量 <0.5ml/(kg·h),中心温度与末梢皮肤温差>3 ℃, 心 率 >180 次/min,经 调 节 正 性 肌 力 药 及 予 以 高 渗 白 蛋白扩容治疗 、呋 塞 米 4 mg 及 利 了 0.25 mg 静 脉 使 用加强利尿 后,生 命 体 征 趋 于 稳 定,患 儿 MAP 上 升 至50~70mmHg,尿量>1~2ml(kg·h),肢端温暖。 本组 患 儿 持 续 动 态监 测 左 房 压 (LAP),LAP 维 持 在 6 ~10mmHg,本组2例体重为2.5kg的患儿术后2h LAP 14mmHg、血 压 56/42 mmHg、心 率 205~ 215次/min,尿量<0.5ml/h,肢端 湿 冷,遵 医 嘱 调 整 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室温至27~28 ℃,患儿四肢用热 水袋保 暖。 经 上 述 措 施 处 理,4h 后 患 儿 LAP 为 9mmHg、血压75/50mmHg、心率165~175次/min, 尿 量 >0.5 ml/h,心 排 指 数 >2.5L/(min·m2)。12h 后 2 例 患 儿 再 次 出 现 血 液 动 力 学 的 不 稳 定 ,心 率 240 ~260次/min,MAP 25~33 mmHg,肢 端 皮 肤 冷,出 现花斑、无尿,给予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腹膜透析支 持。但终因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衰 竭而死亡。
1 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ECMO 辅助治疗的护理
1 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ECMO 辅助治疗的护理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3‰。
本院收治一名新生儿期的大动脉转位的患儿,在外科医生、体外循环灌注师、监护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其他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应用ECMO技术辅助治愈1例患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由于本例患儿体重低,通过文献检索及同行间交流,本例患儿是目前国内成功应用ECMO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案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患儿女性,18天,3.4kg,由急诊收入心脏重症监护室,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卵圆孔未闭、PDA。
患儿精神反应弱,口唇、甲床紫绀明显,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杵状指(-)。
病情危重,予静点前列腺素E促使并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达到体肺循环之间血液交通,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波动在50-57%,但是伴随发生明显呼吸暂停,遂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入院后第2日,在全麻插管下行低温体外心内直视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操作过程顺利,停体外循环时肺动脉压力升高,气管内出血,停机困难,几次转流不能停机,考虑到左心功能退化,直接使用ECMO辅助,放置心包及右胸腔引流管及临时起搏导线后未关胸返回监护室,持续ECMO辅助。
术后4日逐渐试停ECMO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严格控制出入量,并予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术后第六天行关胸术,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第16天,逐渐减低呼吸机参数,患儿自主呼吸平稳,予停机拔管、NCPAP呼吸支持,SpO2>98%,并于术后第18天改为鼻导管吸氧。
于术后19天转回普通病房。
继续抗感染、利尿、强心、营养支持等治疗。
患儿术后23逐渐减低吸氧流量,于术后25天停氧。
术后28天顺利出院。
术后1月返院复查,患儿体重有所增长,无明显紫绀,复查心脏彩超示TGA术后,右房室饱满,主、肺动脉血流通畅。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徐玲;章红杏【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巡回护士配合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术中护理配合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总结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配合为:充分的术前访视,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手术体位的保护,心肌的保护,术中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术中各环节的细致掌控,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10例手术顺利,术中无一例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调转术是心脏外科急诊手术之一,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14)011【总页数】3页(P123-124,132)【关键词】动脉调转术;巡回护理;配合【作者】徐玲;章红杏【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手术室,南昌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手术室,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R473.72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TGA)是一组主动脉和肺动脉与心室连接颠倒的先天性心脏缺损,由Mathew Baillie在1797年首次描述。
TGA 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7%,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自然死亡率1岁时约90%[1];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此类患儿生存的关键。
本研究回顾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0例行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的TGA患儿巡回护士的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江西省儿童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TGA患儿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
年龄1~90 d,体质量 2.3~5 kg,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TGA。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彩 色多普勒确诊 并行AS O手术 。本 组患儿临床症状表 术后密切配合 医生做好患儿 的转运 工作 。手术结束至
现为出生后 呼吸困难 、多汗 、面色青紫等 。 1 . 2手 术方法
完全 性大 动 脉转位 ( C o mp l e t e t r a n s p o s i t i o n o f 其分支 ,并将 其转移 到主动脉前方 ,使肺动脉干远 心
g r e a t a r t e r i e s )为主动 脉发 自解剖右 心室 、肺动脉 发 端有足够长度可以和主动脉根部吻合 。
出现 心衰死亡 。结论
在 小儿完全性 大动脉转位 的围手术期诊 治过程 中,科 学缜 密的护理干预 ,对提 高患儿
的手 术成功率及减 少术后并发症起 着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关 键 词 】新 生 儿 ;完 全 性 大 动脉 转 住 ; 围 手术 期 ;护 理 干 预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3
自解剖左 心室的动脉错位 畸形,心房与心室连接 一致
1 . 3 护理 方法
而心室 与大动 脉连接不 一致[ 】 】 。本病是新 生儿 常见 的 青紫型 先天性心脏病 ,若 不及时治疗第 一年 的死亡率
1 . 3 . 1术前护理
① 家属心理护理 :首先对 患儿家属进行 良好的沟
为9 0 % ] 。大 动脉 调转术 ( AS O)是 目前治疗 大动脉 通 , 以便做到减轻其 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完 转位 的首选手 术方式口 1 ,而AS O 手 术难度大 、操作 复 成手术的 目的;②术前 常规护理 :术前对所 有患儿做 杂 ,对 手术者要求高 ,且围手术期 的护 理干预非常 重 好抗 菌素皮试 ,面 罩吸氧 以提高 患儿的血氧 饱和度 , 要 。本 文选取我 院收治的大动脉转位 患) k 1 6 例 为研 究 术前 完 成心 外科 常规 的各项 心 脏检 查 以便 与术 后进 3 】 ;术前对所有 患儿进行禁食 ,并 于术 前4 h 禁 对 象,对其 围手术期 的实施护理干预 ,并观察效果 , 行对 比[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行调转手术的护理配合
测 。遵 医嘱 使 用 麻 醉 药 , 意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注
识有恐惧 、 焦虑、 无助 的心理 , 因此 , 术前 1d手术 室护士 到病 2 2 2 体温的管理 由于新生儿体 温调节功能差 , .. 手术操 作 房做术 前访视时应该亲切地向患儿家长做 自我介绍 。并深 入 时间长 、 面大 , 创 易发生 低体 温。 因此 , 体外循 环转 机前 和 在
内组 织 剪 、 织 镊 、 式 持 针 器 、 脉 探 子 ,/ 、/ 、/ 组 笔 冠 04 05 0 6无 损
伤 涤纶 线、/ 、/ rl e缝线数根 、 0 6 0 7Po n e 涤纶补 片 、 微量泵 数台 、 合适 的体位 垫及监 测用 的各种 仪器 。由于此类 患儿 病情重 ,
氧 、 中 毒 而 死 亡 。 大 动 脉 转 位 的 最 佳 手 术 方 式 是 行 大 动 脉 2 % 硫 酸 镁 2 5m 。还 要 备 好 肝 素钠 等 。 酸 5 . l
调转术 。临床上普遍认可的是大 动脉 调转术 ( wt ) S ih 最好 在 2 13 2 器械物品的 准备 c ... 出生后两周 内完成 …。2 0 0 4年 1 ~ 00年 1 我院共 为 月 21 2月
准备 好 H K 心 肌 保 护 液 或 自 己 配 制 心 T
态下交叉 循环相比 , 并列循 环下肺 循环 的氧 和血不 能有 效地 肌保护液 :. %生理盐水 50 m +5 09 0 l %碳 酸氢 钠 2 1 % O m +2 进人体循 环 , 因此 , 患儿 出生后会 因体 循环 S O 过低 发 生缺 P: 普鲁卡 因 1 l 0 OT +1 %氯化 鲫 6m +1% 葡萄糖 酸钙 3 m + n l 0 l
儿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Rastelli术的围术期护理
2.1 术 前 护理
1.1 一 般 资 料
虽 然 该 疾 病 内 科 治 疗 不 能 根 治 ,效 果 欠 佳 .但 术 前 积 极
1994年 6月 ~2001年 12月 完 全 大 动 脉 转 位 合 并 室 缺 的 内 科 处 理 对 行 解 剖 纠 正 术 仍 有 很 大 益 处 。 患 儿 入 院 后 予
院 体 检 示 胸 骨 左 缘 或 右 缘 第 二 肋 间 可 闻 及 Ⅲ级 收 缩 期 杂 音 。 酸 氢 钠 予 以 纠 正 。
X 线 胸 片 示 肺 血 减 少 ,心 胸 比例 0.51~0.63。 心 电 图 显 示 均 2.2 术 后 护 理
为窦 性 心 律 和 右 室 肥 厚 。伴 发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2例 。 2.2.1 心 功 能 监 护 。 由于 Rastelli术 心 内操 作 比较 复 杂 ,容 超 声 心 动 图及 心 血 管造 影 检 查 显 示 11例 均 有 肺 动 脉 狭 窄 和 易 损 伤 传 导 束 ,心 内隧 道 及 心外 管 道 的建 立 使 吻 合 口水 肿 易
左 室 舒 张 末 容 积 指 数 为 2缺 监 护 室 后 常 规 做 床 边 全 导 联 心 电图 .48 h内 持 续 心 电 监 护 观
2例 。永 存 左 上 腔 静 脉 2例 。 11例 患 儿 在 体 外 循 环 下 行 察 心 率 、心 律 变 化 。术 后 记 出 入 量 1次 /h。根 据 出 入 量 和 患
中 图 分 类 号 :R726.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2—0780(2002)11—0038—02
1994年 6月 ~2001年 12月 ,我 院 对 11例 完 全 性 大 动 1例 患 儿 于 术 后 早 期 出 现 低 心 排 综 合 征 和 灌 注 肺 .因 呼 吸 循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提高婴儿大动脉转位患儿手术期间护理配合的质量。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19例大动脉转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手术配合体会。
结果手术成功率达到80.9%。
结论动脉调转术是复杂外科手术,需要通过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完备的手术物品准备,良好的温度控制和心肌保护,准确的手术器械配合是成功手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动脉调转术手术配合护理大动脉转位术(Switch手术)用于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的纠治,手术效果确切,1975年Jatene首次报道成功,19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报道成功[1]。
我院于2003年8月开始开展,现将19例手术期间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2003年8月至2012年9月共19例行动脉调转术治疗的TGA患儿临床结果。
其中男13例,女6例;其中TGA/IVS14例,手术日龄为:10-48d,平均26.81±14.57d,平均体重3.35±0.72kg;TGA/VSD5例,手术日龄为:11-115d,平均59.48±54.52d,平均体重3.89±1.38 kg。
所有患儿均行动脉调转术治疗。
2 护理体会2.1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患儿,全面了解患儿的全身情况,了解患儿术前诊断。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评估患儿家属对手术的心态,介绍一些护理小常识。
手术日,巡回护士提前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儿,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心理上给予家属安慰。
2.2巡回护士配合2.2.1物品准备Switch手术精细,手术前准备好手术头灯,手术放大镜。
准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及止血药。
常规备10%浓肝素,淡肝素及固定心包稀释后的戊二醛。
2.2.2手术室温度调节手术前打开手术间空调调节室温至24-26℃。
手术中在体外循环开始时,为配合降温,在患儿头部放置冰袋,同时将室温迅速下调;开始复温时,即撤除头部冰袋,并将室温调高。
小儿大动脉转位干预护理
小儿大动脉05转位干预护
理的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患儿症状改善情 况
患儿生活质量提 高程度
家长对护理效果 的满意度
患儿康复进展情 况
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目的:评估 小儿大动脉转位 干预护理的效果
调查内容:患儿 及家属对护理过 程的满意度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访谈等
调查结果:统计 和分析满意度数 据,为改进护理 提供依据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患儿的 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患儿呼吸道 通畅,防止窒息 和吸入性肺炎。
做好患儿的口腔 护理,预防口腔 感染。
保持患儿皮肤清 洁干燥,预防皮 肤感染。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方法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 题,确保患儿身体健康
心理支持:关注患儿心理健康, 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 自信心
小儿大动脉转位干预 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2
大动脉转位介绍
定义和分类
定义: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 形,指左右大动脉的位置发生了互换
培训和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护理技能 和知识水平, 确保护理质量。
沟通与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 之间的沟通与 协作,共同制 定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工作 的连贯性和有 效性。
创新与发展: 积极探索新的 护理技术和方 法,不断改进 和提高护理质 量,为患儿提 供更好的护理 服务。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赵丽洁;刘晓聪【摘要】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行大动脉调转术,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发绀均消失,14例术后延迟关胸,8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4例房室传导阻滞,均已治愈.结论加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15(001)004【总页数】4页(P71-73,76)【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作者】赵丽洁;刘晓聪【作者单位】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NICU,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新生儿期是行大动脉调转术(ASO)的最佳时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一经确诊必须尽快手术。
目前多主张TGA伴室间隔完整者在生后1个月内行ASO,最佳手术时间是生后1~2周。
伴有室间隔缺损但无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儿,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大动脉调转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
本科TGA患儿20例行ASO的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4年收治的20例行ASO患儿,男15例,女5例,日龄1~26 d, 体质量2.3~3.8 kg。
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 8例,室间隔完整合并PDA 12例,均经超声心动图、心脏CT确诊为TGA, 全组均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及肺动脉瓣狭窄。
2.1 术前护理2.1.1 前列腺素E1(PGE1)的应用:PGE1具有扩张动脉导管和肺小动脉的作用,可维持动脉导管的开放,从而维持患儿的氧分压(SpO2), 改善低氧血症[2]。
视患儿情况合理应用PGE1, 保持动脉导管开放,减轻低氧血症,争取时间待手术根治。
但因PGE1常有发热、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血压、惊厥和局部皮肤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故应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作者:吴丽影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23期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并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临床预期,均顺利恢复并出院;3例患儿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心功能差等症状,未达到临床预期;1例患儿由于冠状动脉血管条件差,移植后出现心衰死亡。
结论在小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围手术期诊治过程中,科学缜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23.126.0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transpositionofgreatarteries)为主动脉发自解剖右心室、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心室的动脉错位畸形,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
本病是新生儿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第一年的死亡率为90%。
大动脉调转术(ASO)是目前治疗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手术方式,而ASO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对手术者要求高,且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的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46天,平均年龄(16.2±5.6)天,体重3.2~4.8kg,平均体重(3.8±0.5)kg。
16例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行ASO手术。
本组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生后呼吸困难、多汗、面色青紫等。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儿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
采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术,为避免因肺动脉较短而使用导管连接新的肺动脉干断端,即充分分离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并将其转移到主动脉前方,使肺动脉干远心端有足够长度可以和主动脉根部吻合。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①家属心理护理:首先对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做到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的目的;②术前常规护理:术前对所有患儿做好抗菌素皮试,面罩吸氧以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术前完成心外科常规的各项心脏检查以便与术后进行对比;术前对所有患儿进行禁食,并于术前4h禁水,调整患儿到最佳的手术状态。
1.3.2 术中护理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术是新生儿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所以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工作,如术前准确交班,包括将患儿信息准确传达。
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及药品,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动脉穿刺、固定及术中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合理给药并对特殊情况给予及时处理。
固定患儿全身的体位。
术后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患儿的转运工作。
手术结束至患儿进入病房是一个特殊时间段,这时患儿无自主呼吸,需要麻醉医生手动辅助呼吸,因此供氧装置的压力、气管插管的位置、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指标都应严格观察。
在运送患儿至监护病房后,要注意气管插管是否有脱落、心电监护仪运转是否正常及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有明显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1.3.3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护理: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患儿的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了解心肌阻断时间、转机时间、转机后血钾及尿量。
密切观察各种检测管道的通畅及功能状态,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检测及呼吸系统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常规给予正性肌力药物以支持心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增加肾脏血流量,维持正常动脉压水平;②控制出入量:心脏手术后严格控制出入量,常规出量应大于入量,以减少心脏负荷;③病房护理:首先病房环境应保证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并干净整洁。
患儿进入病房后保证持续气管插管吸氧及心电监护,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
遵医嘱常规给予患儿口服地辛高、呋塞米、氯化钾等药物,定期对患儿随诊并时刻保持与临床医生的联系,发现患儿异常后及时上报并配合医生处理;④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由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的年龄均较小,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时应积极与家属做好沟通,嘱家属出院后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支持,如在饮食上保证患儿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的摄入,少饮多餐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嘱家属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1年时间内尽量少去环境嘈杂和空气质量差的公共场所,以防患儿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并遵医嘱定量喂药及复查。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11例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临床预期,均顺利恢复并出院;3例患儿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心功能差等症状,出院后患儿心功能6个月内一直难以恢复,未达到临床预期;1例患儿由于冠状动脉血管条件差,移植后出现心衰死亡。
3 讨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对调位置,主动脉瓣不在肺动脉瓣的右后而在右前,接右心室;而肺动脉瓣在主动脉瓣的左后,接左心室。
左右心房心室的位置及心房与心室的关系不变。
静脉血回右房、右室后出主动脉又到全身,而氧合血由肺静脉回左房、左室后仍出肺动脉进肺,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各走各路而失去循环互交的生理原则,期间必须有房缺、室缺或动脉导管未闭的交换血流,患儿方能暂时存活。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2~0.3%。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
本病预后极差,不但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患儿及家庭带来了痛苦,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围手术期贯穿于术前、术中与术后整个过程。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恢复,有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减低手术死亡率。
本文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