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何能统治硅谷

合集下载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2005-11-21 【个人中心】【进入论坛】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0亿人口中约5亿是文盲,但是软件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

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统计,仅10年时间,印度软件业就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

近几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

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40家企业中,印度就有29家。

同时,印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软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

依据国情提出培养软件人才的国策印度在IT领域创造的辉煌,首先应归功于被誉为“计算机总理”的拉吉夫·甘地。

他于1984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治国方略,认为印度发展软件业有三大优势:第一,软件业是人口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求有高技能的年轻人。

而印度软件业的发达也正是得力于其400万高水平的人力资源。

第二,发展软件业需要普及英语。

而印度是长期英属殖民地,英语相当普及,储存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

第三,发展软件业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数学发达的国家,数学教育课时很多,中学的数学课课时每年约达200小时。

印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力的培养,从中学开始,试题中就很少出现选择题,而多为综合分析题,促使学生进行完整的思考。

正如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旁泽光雄所指出,印度的软件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重视数学教育。

印度软件工程师也认为他们在软件方面的强大实力主要得益于数学。

可以说,印度重视数学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

从1998年起,印度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信息化的政策,其中有IT行业政策、软件人才政策,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大力扶植教育培训,为此还特地重新定义了软件业,把培训也列为软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就是软件,享受与软件同样的优惠政策。

硅谷的本质和五要素

硅谷的本质和五要素

硅谷的本质和五要素刘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已经二十五岁了。

回想当年创业维艰,我们应该向创业者致敬。

创业难,守业难,发展事业更难,我们应该向这二十五年坚持默默耕耘的编辑们致敬。

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朋友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了,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正当青年。

赵红洲同志是刊物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撰稿者,不幸英年早逝,想到他,心里就十分难过,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了,藉此可以告慰红洲英灵。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一代人都会衰老,都会离世而去,但我相信,代代耕耘不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定当永葆青春。

我们热爱她,祝愿她,更要为她做出贡献,科学学界对她二十五周年大庆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努力更深入地开展科学学研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稿子。

行甚于言,为此,我奉上本稿,供编辑选用。

这是我许多年来的思考,但一直为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所拖累,没有成文。

趁此佳庆,系统地整理了一下,以期抛砖引玉,聊表祝贺之情。

硅谷是高新技术成长的摇篮。

自诞生以来,全世界争相“克隆”它,建立各式各样数以千计的“硅谷”。

进而什么药谷、光谷、纳米谷……层出不穷。

中国也有几百家,中关村是第一家。

然而“克隆”成功的很少,中关村也算不得真正成功。

许多“谷”只不过是一个生产和商贸的企业园区而已。

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硅谷的本质没有透彻的了解,从而没有建立起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的必要要素。

一、硅谷诞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科学技术从近代跨入现代。

硅谷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出现四大标志性趋势: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工业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造就了大规模生产的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在日益扩大乃至全球化的市场中,面对着日益巨大而激烈的竞争压力。

不断发展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硅谷的故事

硅谷的故事

硅谷的故事:关于硅谷的学术研究作者:钱颖一硅谷这个地方对我有特殊的意义。

我从1990年搬到硅谷,9年间目睹硅谷的腾飞。

硅谷的名声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房价也越涨越高,我对此有亲身的体会。

硅谷是指从旧金山向南到圣何塞,大概纵深100公里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

斯坦福大学位于硅谷的中心。

就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1998年的产值大约相当于当年我国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一块小地方顶我们3亿人左右的产值,真为可观。

硅谷其实早已存在。

只是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1996年以来,显得格外红火。

当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

硅谷最早的创业家是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两个创办人。

他们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在一个车库里研制出了振荡器并创办了惠普公司。

现在的惠普公司仍然是硅谷雇员最多的公司。

在惠普的发展史上,也有过多次转产的经历,先是做精密仪器,后来又做计算机、打印机等等。

另一个对硅谷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公司是50年代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硅谷后来许多著名公司的创业人都是从那个公司出来的。

有趣的是,当初他们离开仙童公司的原因,是不满该公司老板——因发明半导体而获195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专横作风。

他们后来自创企业,发誓树立新风气。

硅谷是什么?硅谷这块土地原以农业为主,特别盛产大樱桃,直到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

在外人看来,硅谷是高科技的圣地。

但是从来没有人或政府定义过什么是高科技,或高科技含量。

硅谷在不断的创新中变化,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处理器,80年代又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

硅谷是变化的。

硅谷也有起落。

比如房价的涨落就是明证。

1991年买的房子到1995年房价大概跌了20%,近年来又涨上去了。

所以硅谷也不是永远增长,整个创新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时起时伏的过程。

硅谷是一个奇迹,一个资本主义的奇迹。

印度硅谷 地理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印度硅谷 地理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印度硅谷地理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印度硅谷,地理书是一部关于印度的重要城市班加罗尔(Bangalore)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的书籍。

本书旨在介绍班加罗尔的地理位置和其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班加罗尔是印度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卡坡高原上,地理位置优越。

它的坐标为北纬1258′至1320′,东经7730′至7750′,位于德卡坡高原的东北部。

班加罗尔的地形多为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同时,该城市也被众多山脉环绕,如尼尔吉里山脉、维达纳山和巴兰德尔山脉,为城市增添了自然美景。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班加罗尔还因其优越的气候条件而闻名。

该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相对凉爽,冬季较为温暖。

由于海拔较高,班加罗尔常年气温适中,很少出现极端高温或低温天气,使其成为印度的宜居城市之一。

班加罗尔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崛起为印度的科技和创新中心,被誉为印度硅谷。

该市拥有世界顶级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投资。

这是得益于城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创新政策的支持,以及卓越的教育体系和人才资源的存在。

班加罗尔还拥有印度最大的IT园区——电子城,集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科技生态系统。

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于班加罗尔的全面介绍,展示出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我们将详细探讨班加罗尔的地理位置、城市的建设与规划、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班加罗尔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印度硅谷这一新兴城市的全面了解。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对印度硅谷的介绍和分析:1. 引言:在这一部分,将对印度硅谷的概述进行阐述,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地理位置:这一部分将详细探讨印度硅谷的地理位置,包括其所处的州、城市和具体的地理特征。

我们将介绍印度硅谷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和环境,以及对其地理位置的影响。

浅析“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浅析“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浅析“印度硅谷”——为何只有班加罗尔成为了班加罗尔邻国印度,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中国一样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比我们更贫穷更落后。

这不完全是事实,比如印度的软件业就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据资料统计,印度软件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占16·7%,在美国软件市场中占60%,有7个国家级软件科技园,到2008年开发软件的技术人员将达220万人。

正是在这个软件业极度发达的国度中,有一座美丽而令人骄傲的城市,虽然她只有600多万人的人口,但上缴个人所得税在印度城市中却名列第二,并且早在1988年就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球10大高科技城市之一。

她,就是印度卡纳塔卡邦的首府,素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

为何班加罗尔能够在软件服务业出类拔萃?为何只有班加罗尔成为了印度的“硅谷”?种种疑问值得我们深思。

要回答这些疑问,首先要了解印度的软件业缘何兴起。

一、印度软件业的兴起之因1. 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印度软件服务领域的发展和所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有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的支持表现在税收激励、政策监管、兴建科技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在税收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便实行10年免税;90年代,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出口软件全部免税,对生产软件产品不征收流转税。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印度发展软件服务的成本要比中国低30%左右,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软件服务的成本优势。

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力度修订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律,1994年,印度通过的“版权法”被称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印度政府重视长远规划,建设了富有特色的科技园区。

2. 完备的人力资源环境。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英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整个国家语言环境好。

并且印度人才教育培训富有特色,除了在近3000所中学、1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IT专业课程,还依靠民办、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的培训,印度大多数的软件人才都来自于职业化培训机构,为印度培养了百万计的软件人才。

在美国,印度裔为何没被敌视

在美国,印度裔为何没被敌视

在美国,印度裔为何没被敌视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21年第5期陈劲松/文除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外,拜登执政团队成员中还有19人是印度裔,其中17人担任要职。

包括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妮拉·坦登(Neera Tanden)、主管公民安全、负责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乌兹拉·泽亚(Uzra Zeya)、白宫新闻副秘书卡利玛·维尔玛(Garima Verma)等。

在商界,印度裔也占据了美国的顶峰位置。

微软的纳德拉(Satya Nadella)、Adobe的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百事可乐的前CEO卢英德(Indra Nooyi)和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等印度裔CEO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近些年来,华裔、韩裔和日裔在美国不同时期都受到了一定排挤,但印度裔这些年来却一帆风顺,在政界和商界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几乎统治了美国社会。

同样是少数族裔,印度裔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最高法院判定,印度裔不是白人如同美国出生的华人有个专有名词ABC一样,在美国出生的印度裔也有类似说法:Desi。

ABC这个词在中美两国语境中都有轻微的贬义。

在美国,ABC意味着没有彻底融入主流社会,在中国,ABC就是香蕉人。

同样,Desi这个词在印裔文化圈中也有争议。

德赛·希迪耶(Desai Hidier)出生于波士顿,在美国长大,在英国伦敦生活了很多年。

她认为,Desi这个词意味着背景困惑,“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称呼我们时,觉得被排除在圈子之外”。

20世纪初,美国开始进行浩大的西部开发,劳动力极为短缺,美国移民局放松了对欧洲白人族群以外的移民限制,大批印度人在这段时间进入美国。

这一时期进入美国的印度移民,以只有劳力而不懂技术的农民和小商人为主体,这些人大多在农牧场、采矿场、渔场、建筑工地或伐木场等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当美国泛太平洋铁路建设完工之际,美国不再需要大量劳动力,他们就遭到了本土美国白人的歧视和排挤。

为什么印度人能称霸美国创业界,创立了8%的美国技术类公司?

为什么印度人能称霸美国创业界,创立了8%的美国技术类公司?

为什么印度⼈能称霸美国创业界,创⽴了8%的美国技术类公司?在过去的⼏⼗年中,印度⼈称霸美国技术圈,创⽴了美国所有技术和⼯程公司的8%,据统计,美国的261个独⾓兽(私⼈公司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中,有14个公司的创始⼈以印度⼈为⾸。

在2017年7⽉的⼀份报告中,位于加利福尼亚班加罗尔和圣马特奥的风险投资公司InventusCapital Partners总监Manu Rekhi仔细研究了印度⼈如何在美国创业取得成功。

⼀.80年代,印裔创业者播下成功种⼦许多印度裔的领导⼈名字今天已经家喻户晓,包括Google的Sundar Pichai,微软的SatyaNadella,百事可乐Indra Nooyi和Adobe的Shantanu Narayen。

但他们成功的种⼦实际上是在⼏⼗年前播种的。

1980年代初,印度第⼀代企业家抵达美国。

他们对美国消费者⾏为的理解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创⽴了⼯程类系统和⽹络公司,⽽不是⾯向消费者。

⼆.90年代,印裔创业者化⾝创业导师90年代,是印度裔领导⼈转变为硅⾕⽣态系统导师的时代。

⽐如KAAJ Ventures的管理合伙⼈,它在初创公司中进⾏初期投资。

创始⼈资本家Ram Shriram,是Google的第⼀批投资者之⼀,他在该公司的股权在现在价值为13亿美元。

三.2000年后,印裔创业者转向更先进的技术千禧年之后,印度企业家领导的公司转向更先进的技术。

例如,Jyoti Bansal开始管理和运营分析公司AppDynamics,今年被思科以37亿美元收购。

尽管印度⼈在美国的⼈⼝占不到1%的美国⼈⼝,但是,印度⼈在2012年之前创⽴了美国所有技术和⼯程创业公司的8%。

其中,已经在美国创⽴了三分之⼀的移民创业创业公司。

四.美国261家独⾓兽公司,有14家属于印度⼈在过去5年中,印度创始⼈和联合创始⼈领导公司中吗,有37家公司软件和服务⾏业公司成功IPO,融资总额达262亿美元。

其中,制药,⽣物技术和⽣命科学在IPO数量⽅⾯排名第2。

美国硅谷:印度人的“新殖民地”

美国硅谷:印度人的“新殖民地”

美国硅谷:印度人的“新殖民地”作者:暂无来源:《赢未来》 2014年第3期图文 / 苏三2014年2月4日,萨蒂亚·纳德拉出任微软CEO。

算上谷歌安卓的掌门人桑德尔·皮贾伊,印度人已经“控制”了移动互联生态中三大巨头除苹果之外的两家。

除了在国际巨头突破职业天花板,印度人还以占当地6%的人口创办了硅谷中15%的公司。

难怪美国驻印度前大使约翰曾经调侃道:“这是一块叫作硅谷的印度殖民地。

”从一个印度移民到国际科技巨头的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美国时间2月4日上午6点,实现了这样的人生飞跃。

出任CEO之前,纳德拉为微软执行副总裁,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

微软CEO易主的消息传到中国时,大部分人还处在春节假期的慵懒状态中,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微信朋友圈的讨论热点。

除了对微软本身业务的关心外,新CEO的印度人身份更是焦点。

一时间,新华社、都市报、门户网站都在热转威维克·瓦德瓦(Vivek Wadhwa)撰写的“印度人在硅谷”系列文章。

瓦德瓦同时在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担任教职,对移民企业家有深入的研究。

瓦德瓦在2005年曾参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合作的一项调查,他们发现52.4%的硅谷科技公司有一位来自国外的高管和技术领军人物,其中印度人占到了25.8%。

2012年,这个数字升至33.2%。

在美国硅谷的人口数量中,印度人只占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在美国,他们摆脱了种姓歧视1967年,纳德拉出生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省海得拉巴市。

1980年代末获得班加罗尔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后,他随当时的工程师移民热潮赴美,攻读威斯康星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研究生和芝加哥大学的MBA,于1992年进入微软。

学生一毕业就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是从1970年代就流行于印度理工科学院的传统。

2011年,《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到印度采访时,得到学生们的证实。

印度何以成为IT大国?

印度何以成为IT大国?

• 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 道培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渠道一:依靠高等院校培养高中级人才。
• 全国有6所国际水准的高等技术学院。(印 度理工大学的信息技术学院) • 国家重点大学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 • 印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印度的高科技 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 渠道二:依靠民办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培 训中初级实用人才。这类机构有1000多家, 每年培养人才数万人。 • 渠道三: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重 点培训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开 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提高企 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 利用股市吸引外资,并引导外资对印度高 科技股特别是软件业的投入。对进入高科 技园区的海内外公司都实行优惠政策。
• 在班加罗尔建立印度的“信息城”、“硅 谷”。在加尔各答的法卡尔、德里、马德 拉斯建立电子出口加工区。同时还在科技 水平较高和人才较为集中的浦那、海德拉 巴德、布班内斯瓦尔建立信息城,以使印 度的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 制订吸引留洋人才回国创业与留住本国优 秀人才的政策与措施。
• 改革国家信息产业结构和政策,成立了中 央政府信息产业部,专门负责软件出口等 业务发展。推动印度软件企业由价值链底 层的专业代工向上游的离岸服务转移 。
• 印度软件企业有近3,000家,其中多数是中 等规模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 激烈。 • 软件出口公司的总数由2001的818家增加到 2002年的2,810家 。
• 印度这种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专 业人才,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 软件人才储备库。 • 这种培训体系也培养出大量能够编程的 “软件蓝领”,使印度的软件企业可以形 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 这样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为印度软件业 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何以成为软件王国

印度何以成为软件王国

印度何以成为软件王国自古至今,印度国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很浓。

印度人认为,知识是最高尚和最圣洁的,也是最神圣的。

谁的知识越多,他在社会上的威望也就越大。

自然也会得到社会的敬仰和爱慕。

在印度,知识分子的待遇也是较高的,他们的工资往往是普通工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比如在大学里,一个普通勤杂工的工资为1500卢比左右,那么教授的工资要在15000卢比左右。

一个工人住一间房,但是一个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则要住一幢小洋楼。

印度知识分子拿高工资享受较高的待遇,普通的劳动阶层和商业职员没有半点怨言,而只会激起他们或他们的子女奋发学习知识,掌握真实的本领,去拿高工资、享受高待遇,这也是印度普通人家追求的一个光宗耀祖的目标。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印度民族曾经创造了自己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印度十进位记数法和0的创造,更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

印度民族同时也是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英语是英国殖民者强加给印度民族头上的异族语言。

但是,经过印度文化的渗透和修磨,形成了独特的南亚英语,其表达力相当丰富。

印度知识分子并不把西方文明阻挡于门外。

19世纪初,印度有多少能人志士纷纷去欧洲国家留学,他们苦苦寻找印度落后贫困的原因和拯救在水火中的人民的真理,他们用西方文明中的先进思想与科技,对印度传统文化中陈腐的东西进行改革,发展印度现代的科学技术。

印度独立后,更加注重从西方科技中吸收营养,发起了“绿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解决了印度的粮食危机,并还有余粮出口,又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牛奶生产大国”,鱼类与水产品的出口也给印度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在信息时代,印度把西方的计算机技术加以融汇贯通,特别在软件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造,人才济济。

2000年5月,印度的信息技术部长在华盛顿宣布,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国输出20万名IT人才。

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人才的大国”。

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德国,这些国家都十分渴望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

为什么印度能“占领”硅谷

为什么印度能“占领”硅谷

【潮流堂】※为什么印度能“占领”硅谷印度人在硅谷的表现可用“风生水起”来形容。

今年2月,微软漫长的CEO海选终以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胜出,一时间,这位印度面孔的鲍尔默接班人,引起了全球的瞩目。

6月末Google I/O 大会上,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成了舞台上绝对的主角,印度裔高管再一次闪耀硅谷。

印度科技业的成功早已不是新闻,无论是软件教育体系还是闻名世界的班加罗尔“硅谷”,这个亚洲近邻都已走在世界的前沿。

而现在,他们已从科技界的幕后走向台前,甚至大有“攻陷”美国硅谷之势--据分析师统计,旧金山湾地区的创业公司中,10%-20%创始人来自印度。

为什么印度人能够成功逆袭,在硅谷“攻城略地”印度人起初在美国并不是顺风顺水,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成功人士,也不明白如何领导好一个公司。

但他们后来还是成功了,而且是成批成批地成功。

刨根问底,或许印裔美国人在硅谷斩获成功的最根源的法宝就是:互相帮助。

仔细分析,当印裔美国人抛开宗教、地域、种姓的差异,将注意力集中到创业本身上时,“风水”开始流转。

第一代印度人在硅谷打开局面后,他们决定帮助其他后来人。

他们意识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都差不多。

既然他们已经成功,为何不把成功经验分享给后辈,为他们打开成功之门呢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开放式谈论是诸多分享形式中的一种。

他们建立了旨在分享的联络组织,比如TiE分享创业点滴,将众多力量凝聚在一起,换言之,就是我们口中的抱团。

微软印度裔高管瓦希就是最初一代获得成功的印裔企业家代表。

他和其他成功企业家一道,为希望创业的印度人树立了掷地有声的正面榜样,同时也成为大家的创业导师。

大约三十年以前,印度人在硅谷站稳脚跟。

他们开始“异常卖力”地帮助同袍在硅谷创业。

除了前面提到的传授经验,经济支持层面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老一代印度创业者在获得成功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建立属于印度人的组织。

解密硅谷印度帮

解密硅谷印度帮

桑德尔?皮查伊成为“瘦身版”谷歌的新任ceo,让硅谷的印度人(包括印度裔)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在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前三名的企业(谷歌、苹果、微软)中,就有两家企业的ceo由印度裔担当。

当一年多以前来自印度海德拉巴的纳德拉最终登上微软帝国权力顶峰时,人们惊呼“印度人创造了历史”。

一年多以后,钦奈人桑德尔?皮查伊又被委以执掌另一家科技巨头谷歌的重任,人们笑称“谷歌食堂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

一项调查显示,印度人社区在硅谷的劳动力中有约60%都担任中高层,而这个数字之于华人社区只有约21%。

是什么样的高超技能使得作为少数族裔的印度人能频频打破“升职天花板”的魔咒而逆袭进入原本由白人主导的硅谷权力俱乐部?中国媒体比较倾向将此归结于“语言天赋”:由于普及度很高的英语教育,能到美国留学的印度程序员们要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好像一般中国南方人要讲出流利的普通话那样简单。

美国人则抱怨“印度人太喜欢拉帮结派”:在硅谷,印度人社区的团结度或许丝毫不亚于在纽约的福建人。

他们掌控下的谷歌和思科被指责已经成为“印度人的公司”。

不过尽管如此,那些在硅谷成功逆袭的海外印度人仍然只是全印度近12亿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科技人才的成批输出也无法推导出“印度拥有优质教育系统”这样的结论。

《卫报》指出:“那些至今仍无法使用干净水源的1.4亿和每月人均开销不到40美元的4亿印度人实在很难共享纳德拉升职的喜悦。

”桑德尔?皮查伊成为“瘦身版”谷歌的新任ceo,让硅谷的印度人(包括印度裔)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在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前三名的企业(谷歌、苹果、微软)中,就有两家企业的ceo由印度裔担当。

那些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除了微软和谷歌,印度人还贡献了数位ceo,包括百事公司的卢英德、花旗银行的潘伟迪、诺基亚的拉吉夫?苏里等。

至于在其他大企业担任副职的印度人更是数不胜数。

斯坦福大学维韦克?瓦德华教授2014年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科技行业约15%的初创企业是由印度人创建的,这一数量比英国人、中国人以及日本人所创建的企业总和还要多。

老印为啥能“占领”北美

老印为啥能“占领”北美

老印为啥能“占领”北美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21年第7期辛上邪截至2020年,加拿大政府有五位亚裔部长,其中四位是印度裔。

印度族群究竟有什么优点,让他们更容易、更好地在北美“出人头地”?敢说就有机会印度人在英语使用上有绝对优势,这点是“先天的”,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

20年前,有位亲友刚去美国读书时,和一个印度同学聊天,谈到备考托福、GRE多么辛苦,考试多么严格,印度同学觉得奇怪,她说他们考试的人多、场地小,考听力是在户外放着大喇叭考的。

由此可对印度英文教育窥见一斑。

可印度人的语言优势,更多地来自他们的自信。

虽然他们的发音总是“搭啦搭啦”的,但人家有绝对的自信,声音洪亮,表情丰富,完全不介意发音问题——听不懂是你的听力问题,他们绝对不认为自己发音有毛病。

这点也不独是印度人的优点,我在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伊朗人等其他族裔的身上都见到过。

他们的英语发音都有独特的口音,语法错误也不少,用英语聊天却毫不怯场,有说有笑。

该争抢的绝不手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也更西化,能适应西方的社交礼节。

这点说白了也不难,要诀是:经常面带微笑,见面多寒暄,互相问候,面子功夫要做足;多肯定别人,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不唠叨、不抱怨,和人交谈要正能量满满,什么时候聊天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工作或生活中,对不想做的事要委婉拒绝,说不做就不做,遇到该争抢的绝不手软,争抢后还是一团和气。

我有个朋友就说,他们公司的印度同事和西方同事一样,平时笑嘻嘻、四海一家,而遇到工作中的竞争,马上就各自为政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冲锋陷阵,根本不在意昨天还一起泡酒吧、看球赛或同榻而眠。

华人平时任劳任怨,无论该不该自己做,都碍于情面做了,被其他同事抱着不使白不使的心态当丫头使唤。

一旦竞争开始,又受到诸多不好意思的限制,战斗力明显不足,结果往往是在职场中处于被动状态。

他们也勇敢顽强我们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殊不知其他民族也这样评价自己。

看看印度著名的IIT(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比例,3%(45万人报名,招收1.3万)!难怪印度人说,上不了IIT才去上MIT(麻省理工学院)。

简读《见识》为什么硅谷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

简读《见识》为什么硅谷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

简读《见识》为什么硅谷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所以,很自然,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商业的本质,二是人生的智慧。

本书是作者在得到的付费订阅专栏《吴军硅谷来信》的整理合集,另外增加了大概50%的新编内容,所以从结构上讲没有某一核心论点或者中心思想,但内容讲的极其精彩,值得一读,尤其是职场人士。

我下面会围绕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为大家简单介绍这本书。

先提出几个问题吧。

1、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2、为什么印度人在硅谷普遍比中国人混的更好?是他们更聪明吗?3、什么是伪工作者?4、坚持一万小时就能成功吗?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吴军,清华大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2002年加入Google担任资深研究院,是Google中日韩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人。

2010-2012年期间担任腾讯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等业务的副总裁,后再次回到Google负责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

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等多部畅销书。

吴军也是得到付费订阅专栏《吴军硅谷来信》的主理人。

首先,关于商业的本质作者其实用的篇幅并不多,作者指出商业的本质其实是让我们多花钱而不是帮大家省钱。

如今在利用手机和互联网,我们可以在线购物、订餐、订酒店、预约出行和在线办公,几乎所有行业都连接到互联网上,看似互联网为我们节约了大把时间、甚至可以买到很多便宜的东西,帮我们节约了不少钱,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利用了好这些时间,而且将这些时间去花了更多的钱,将更多有用的时间花在更多无意义的事情上。

在今天大部分人商业都从线下转到线上,帮助大家节约时间、金钱和提升效率的同时,有的企业背道而驰,它们从线上回到线下,为了帮用户花时间、花钱,让钱和时间花的更有意义,反而它们获得了成功。

比如著名的日本书店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将线下书店打造成了有一个生活中心,非常有特色,大家可以在书店里面看书、购物、休闲娱乐玩一整天。

硅谷的故事:科技创新的发源地

硅谷的故事:科技创新的发源地

04
硅谷的创新领域与未来 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硅谷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源地,聚集了众多顶尖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如谷歌、 脸书、微软等。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投入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硅谷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硅谷的科技公 司通过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突破。
02
硅谷的创新生态
世界级的大学与研究机构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研究所
作为硅谷的核心大学,斯坦福大学培 养了众多科技领袖和创新者,其科研 成果和创业项目对硅谷的创新生态产 生了深远影响。
这所研究机构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硅谷的科技 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伯克利加州大学
作为世界顶尖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加 州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着卓越表 现,为硅谷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和研 究成果。
创业和就业机会
技术变革也带来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硅谷的故事科技创新 的发源地
目 录
• 硅谷的起源与历史 • 硅谷的创新生态 • 硅谷的科技巨头与创业传奇 • 硅谷的创新领域与未来趋势 • 硅谷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01
硅谷的起源与历史
硅谷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地理位置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 金山湾区南部,是全球科技创新 的重要中心。
多元文化
硅谷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 人才,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 的多元文化氛围。
05
硅谷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技术失控的风险
技术发展超出人类控制

云游硅谷:人类科技的至高地,真的被印度人占领了吗?

云游硅谷:人类科技的至高地,真的被印度人占领了吗?

云游硅谷:人类科技的至高地,真的被印度人占领了吗?
硅谷被认为是人类科技发展的至高地,也成为了向全世界流露灿烂技术发展成
果的阳光海岸。

它实现了从资讯到金融再到科技的跨界发展,催生出的奇迹一应俱全。

一直以来按照逻辑,谈论“硅谷”,脑海中总会立刻浮现出美国的奇迹景象。

然而,随着近年来印度科技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有报道认为印度正在崛
起并占据着硅谷的位置,成为一种可以与美国相媲美,这也激发了不少讨论。

那么,印度真的被占领了硅谷吗?
从技术发展而言,印度正日益成为科技公司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可以说
印度的科技水平和规模都在稳步攀升,跟上美国的步伐。

随着创新的不断涌现,印度公司也实现了资本对技术的有效融合,逐步避开国外市场高抛,而致力于国内市场大规模研发应用,印度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区块链等新兴领域获得了与硅谷同样的迅猛发展。

此外,印度有着强大的社会资金投入,这也使得印度在硅谷的存在占据了重要
的制高点。

比如,印度联想控股公司投资了硅谷众多从事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企业,开拓出了印度在亚洲及国外科技市场的先河。

综上所述,虽然印度依然无法把硅谷完全收入囊中,但是从近几年来可以看出,印度已经不再是硅谷仅仅属于美国的一块地,而是在不断膨胀、不断发展着,实现了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攀升;再者,国外的资本也是印度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力量。

因此,印度占领硅谷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印度只能称为硅谷的另一个新兴的参与者。

班加罗尔成为高新技术产区的有利条件

班加罗尔成为高新技术产区的有利条件

班加罗尔成为高新技术产区的有利条件
1.政治因素,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

印度第七大城市,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是卡纳塔克邦的首府,
2.军事因素,也是南印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很多军工厂都建在这里。

这座繁荣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有印度的“硅谷”、“花园城市”之誉。

3.经济因素,拥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皮革、食品等发达的现代工业。

印度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有机械、电器、化工、飞机、钟表、金属加工等工业,还有传统的地毯编织业、棉纺织、丝纺织和现代化的制革业。

4.文化因素,班加罗尔位于坎纳达、德卢固与泰米尔文化的交汇处,成为活跃的文化中心,设有班加罗尔大学、印度科学院、印度科学研究所、农科大学、国家动力研究所等教育研究设施。

印度35%的IT 人才都在班加罗尔打拼,他们创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微软、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
5.交通因素,多条铁路与公路在此交会。

有航空站。

6.历史因素,1681年以后是迈索尔王国的主要都市,殖民地时代是重要的军事据点。

有基础,
7.气候因素,位于海拔921米的丘陵脊顶上,气候温和宜人,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12月)21℃。

年降水量924毫米。

1/ 1。

印度何以成为CEO 摇篮

印度何以成为CEO 摇篮

印度何以成为CEO 摇篮作者:汪平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5年第10期近年来,印度人屡屡出任跨国公司高管的话题已被数次谈论。

2014 年年初,全球IT 巨头微软公司任命46 岁的印度裔高管萨蒂亚·纳德拉为新任CEO,再次催生关于为何印度人能在欧美大公司出人头地的疑问。

联系上同样是人口和人才输出大国的中国,这类对比更引人关注。

有这样一组数据:针对美国标准普尔500 强企业的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CEO 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他们领导着其中7 家公司,加拿大人则有4 个,甚至连标准普尔自己都曾选了一位印度后裔当总裁。

而根据《财富》杂志2009 年的统计,世界500 强公司的CEO 中,只有两位中国大陆人和两位北美籍华裔。

印裔经理人攻陷跨国巨头随着纳德拉执掌微软,印裔CEO 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职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除纳德拉外,一长串名字足以说明印裔在西方企业中有多成功:百事可乐CEO 卢英德、德意志银行CEO安舒·贾恩、万事达卡CEO 阿贾伊·邦加、消费品巨擘利洁时CEO 拉凯什·卡普尔、Adobe 公司CEO 山塔努·纳拉延等。

以上这些CEO 都是现任的,如果再加上标准普尔公司前总裁德文·夏尔玛、联合利华前CEO 文迪·邦加,这一群体将更加壮观。

无怪乎有人惊叹,印度人频频攻陷跨国巨头。

这些印裔高管来自印度各地,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

例如,贾恩出生于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卢英德出生于距斋浦尔1300 公里的清奈。

有几位CEO,包括卢英德、彭安杰曾就读于印度管理学院(IIM),该校由印度政府出资创建,目的是培养印度国内的管理精英。

还有一些CEO 并没有管理方面的背景,例如纳德拉读的是工程,而贾恩、邦加读的就是企管。

如果真想找到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年龄介于45~55 岁之间,且在印度完成学业后都远赴英美深造,取得所在地国籍。

为什么在硅谷印度人混得非常成功

为什么在硅谷印度人混得非常成功

为什么在硅谷印度人混得非常成功,而中国人则不如?
硅谷的印度移民和中国移民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和语言优势:印度人通常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们往往能够流利地掌握英语和其他国际语言。

因此,在英语是职场语言的硅谷,印度人在沟通和合作等方面具有优势。

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政府一直鼓励教育和培训工程技术人才,而中国在更晚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技术和工程教育。

2. 移民历史和文化背景:印度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出现了一波经济转型的浪潮,这促进了一些中产阶层的形成。

这些人因为在印度的机会不多而移民,而许多中国人则来自农村或中小城市,缺乏类似的移民历史。

此外,印度人和中国人在文化上也有所不同,这可能在工作和社交环境中产生不同的冲突。

3. 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印度人在创新和创业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他们渴望摆脱传统行业的束缚,做出自己的事情。

相比之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制度限制了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这些因素可能与印度移民和中华移民在硅谷的成功程度有关。

然而,这些是非常一般的因素,人们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有所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