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1)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 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2)女主 人公触景生情,看见陌头杨柳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 自身的孤独寂寞,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
想情感。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动静结合
描 虚实结合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白描或细节描写



论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 情

借景抒情
接 托物言志

情 寓情于景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1、联想

2、想象

3、象征

4、衬托

5、对比
6、用典
7、托物言志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说明。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 卫国的理想。(2)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 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它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事迹。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2024/11/6
8、反复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能?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2024/11/6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情势出现, 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 离情别绪(2分)
二、表达方式鉴赏
2024/11/6
(一)种类: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
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
(1)白描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 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 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
受。即纯用线条勾画,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 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 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

8
手法
分析
事例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 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绿”“红”运用借代修辞,以颜色 分别代指“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如北宋邵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 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田园风光图, 创造出淡雅优美的意境
又叫“移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如贾岛《客死》:“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
通感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从而化 抽象为具体,启发读者联想的修辞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

夸张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歇。”“怒发冲冠”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指用结构相同、 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 看,语言简练,音节整齐匀称,节 奏感强;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 蓄,表意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 一生不幸的遭遇
9
手法
分析
事例
反复 议 回 连 间论环续没说往出有理复现间,;同隔强一一叫调唱个连强三词续化叹语反; ,或 复抒 感句情 染子写 力,景 强中, 。如 爱 休辛上。弃层欲楼疾说,的还《为休采赋,桑新却子词道强》天说:凉“愁好。少个年秋而不!今识”识愁尽滋愁味滋,味爱,上欲层说楼还。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

二、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表现手法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江西省信丰中学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江西省信丰中学专题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题型设置1、鉴赏诗歌的形象(艺术形象)2、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3、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品味诗歌的语言(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分类①人物形象:A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王昭君形象)B诗中的诗人形象(抒情主人公“我”)②景象:意象③物象:咏物诗(写梅的诗歌)(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社会)情节鉴赏角度: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诗人态度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常见的艺术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王维)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昌龄、岑参) 8.爱恨情长、闺阁怨情的形象(柳永)(3)分析自然景物形象鉴赏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鉴赏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 达作者情感的。(4分)
•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 融。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 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 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 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者关系1分,景色2分,情感1分)
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 感,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拓展诗歌的 意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
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 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 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 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 黄鸡。①
①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 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 颜看已失"。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 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 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
感慨。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明白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关涉的内容;2.储备相关知识;明确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术语积累一)、诗歌的表现技巧分类:诗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典故的运用、修辞的运用、诗歌的结构、诗歌的总体风格等。

二)、诗歌的表现技巧具体介绍:(1)从表达方式角度归纳:●记叙:叙述富有情趣采用典型场景运用虚实结合(虚写:回忆过去、想象将来、联想神仙鬼怪、梦境)●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结合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全部写景(情与景)→诗中有画粗笔勾勒工笔细描运用白描(诗与画)→有声有色色彩彩明色彩映衬有声有色有味(声与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与静)→采用虚写以虚景写实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表面衬内心(虚与实)→时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物及人史到现实(描写顺序)●议论:情理结合富有哲理因事成理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2)从纯表现手法角度归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情理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映衬反衬照应铺排铺垫婉曲→象征讽刺(联想想像)→用典(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归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反讽等。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
贬斥、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A、2002年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检测形式;
B、2003年高考也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即写赏析小论文的形式。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左右的文字,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证人所在军营。
五、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
⑴、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⑵、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⑶、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明确: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眠,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的亲人身上。《诗歌鉴赏与阅读扫描》延边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明白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关涉的内容;2.储备相关知识;明确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术语积累一)、诗歌的表现技巧分类:诗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典故的运用、修辞的运用、诗歌的结构、诗歌的总体风格等。

二)、诗歌的表现技巧具体介绍:(1)从表达方式角度归纳:●记叙:叙述富有情趣采用典型场景运用虚实结合(虚写:回忆过去、想象将来、联想神仙鬼怪、梦境)●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结合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全部写景(情与景)→诗中有画粗笔勾勒工笔细描运用白描(诗与画)→有声有色色彩彩明色彩映衬有声有色有味(声与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与静)→采用虚写以虚景写实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表面衬内心(虚与实)→时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物及人史到现实(描写顺序)●议论:情理结合富有哲理因事成理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2)从纯表现手法角度归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情理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比兴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映衬反衬照应铺排铺垫婉曲→象征讽刺(联想想像)→用典(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归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反讽等。

(5)从“结构”角度归纳(即歌的结构技巧)→总领全诗铺垫下文一波三折三起一折全部写景点明主旨前后照应→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移步换景从古到今由虚到实由物及人由事入理→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由历史转入现实(6)从“语言”角度归纳(即诗歌的语言技巧,常常决定诗歌的总体风格)→运用叠词化用诗句拟声词妙用词语(动词、形词、活用、修饰语)诗眼→委婉含蓄幽默夸张讽刺犀利辛辣→简洁平淡清新绚丽优美明快流畅→语言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热情奔放笔力雄健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节奏鲜明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储蓄隽永形象生物绚丽飘逸(7)“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清健俊爽→李白的豪迈奔放白居易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朦胧隐晦→温庭筠奇丽香艳李清照缠绵绯恻陆游的悲壮爱国→韩孟的奇崛险怪“郊寒岛瘦”“苏豪李婉”→悲愤、沉郁、凄婉、悲壮;婉曲、缠绵、浪漫、轻艳、;夸张、讽刺、隐晦、朦胧;朴素、自然、平易、简练;明快、清新、清雅、清逸;峻拔、隽永、犀利、顿挫;旷达洒脱、豪放飘逸;雄浑刚健、热情奔放;大气磅礴、气势畅达;笔力雄健、奇崛险怪。

(常常由诗歌的语言风格决定,因而两者有时一致)三、鉴赏指导第二课时一)抒情方式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

抒情方式包括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和直抒胸臆。

例1.阅读杜甫的诗作《倦夜》,完成题目。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4分)答:⑴本诗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

⑵全诗通过写竹凉、朗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这些具有凄凉色彩的意象,融入自己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忧,营造了一种幽寂悲凉的意境。

⑶景物描写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担心政局和现实而夜不能寐,达到了物我为一、情景相融的境界。

例2.(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小斋即事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找出下面这首诗直接抒情的诗句,加以分析。

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宁愿做一个带兵的军官,也比做一介书生强,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民族心态。

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请具体分析。

答:诗人描写月照江亭,烟雾笼罩,离亭冷寂,江山清寒的夜景,表达了离别后的内心感受和诗人凄凉、寂寞之情。

首句写烟雾弥漫,笼罩大地,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快速南移,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因朋友的离去而幽寂,这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最后一句既是写江山夜寒,诗人感觉肤体寒冷,也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

表达了诗人凄凉、寂寞之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

前两句描写云海弥漫,使绵延千里的雪山也昏暗了,边关孤城矗立,荒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

后两句塑造了身经百战的边关将士形象,抒发了将士誓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白描、虚实结合例1.(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例2.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面这首诗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答: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一个天空无飞鸟、道路无行人的寥廓而纯洁、寂静背景,塑造了一个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答: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虚实结合。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北方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的清辉笼罩戍楼。

营造了和平宁谧的气氛。

三四句写风中传来的笛音,仿佛吹落的梅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边关,这是诗人的想象,是虚景。

这虚实交错、配搭和谐,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

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答:傍晚。

(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2分,每点1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第二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描述。

(4分)答: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

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作简析。

(3分)答:以动写静,反衬第三课时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起兴、借代、对偶、反复、叠词、设问)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而是用与人有关的“横笛”、“红旗”来代替,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描写了一幅深远而广阔的画面,又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纤长的柳条好象多情的手臂牵扯离人的衣襟,蔓延的藤蔓似乎满怀深情缠绕着离人不让离别,黄莺的啼叫似乎是不舍离人离去的伤心啼哭。

诗人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