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折腾家长的新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校划片,折腾家长的新游戏
2016-02-24 07:01:30 归档在我的博文 | 浏览3561 次 | 评论2 条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
热点小学和初中,会被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具体操作中,会通过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多校划片的新政引起很多关注,媒体提炼出来的点是“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
的确,多校划片意味着学区划分变得不可预测,买学区房就多了“赌博”的成分。
对于学区房的火热,可能会有一些降温作用,但回归择校热的本质问题,这样的政策或许疗效甚微,搞不好还有负面作用。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多校划片的基本前提,是小区附近有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
否则,家门口明明有学校,孩子却要被派位到更远的而且是更差的学校,显然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反弹。
不能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少数买学区房择校现象,就折腾更多无辜的家庭。
而现实中,满足小区附近有多所学校可选的,可能多数是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核心地带。
这些学校即便质量有所差距,但一般也不会太离谱。
所以多校划片对这些区域的影响有限,至于名校相对“独立”的区域,多校划片当然更无“用武之地”。
所以,既要可操作,又要避免激发矛盾,多校划片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有限。
化解择校热的作用不乐观,还有可能的负面效应值得担心。
多校划片意味着游戏规则更复杂、更不透明,而越是复杂的规则,腐败可能性就越大,因为监督成本更高。
原来划片入学,家长除了拼钱买房,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不大,因为“越区上学”容易被发现、被举报。
但如果多校随机派位,电脑也是人控制的,会不会出现更多无法监督的暗箱操作?
由此可见,多校派位延续的是“治标”思路,是想方设法给家长择校增添障碍,但障碍多到一定程度,会对孩子的正常入学造成干扰。
就近入学,是相对最为合情合理的分配学校的方案,再设置更复杂的游戏规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应对择校这个老问题,还是要回归“治本”路径,也就是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这个“治本”之策,其实早有共识,甚至可说是老生常谈,问题在于如何扎实推进,或者说如何让家长和社会看到进展。
对于家长买房择校,一直也有声音批之为“盲目”,这种“盲目”背后,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因素,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
如果地方政府已经在加大教育投入,已经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缩小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那就有必要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
比如近几年上海、广东的一些地方,在尝试公开教育的财政投入,但总体来说还是显得粗放,如果能具体到每个区、每个学校,能让公众看到政府对于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投入一视同仁,甚至偏向基础薄弱的学校,并能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或许就能对“差学校”多点信心。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各级政府确实在加大投入,确实在想办法化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另外,从一些国际经验来看,如果家长能更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对于增强学校的粘合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
但中国很多城市,学校教育对家长实际是“封闭”的,家长无从干预甚至无从知晓学校的具体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为了孩子能受更好教育,只能尽力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能尽可能参与让学校变得更好。
如果教育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开放”,让家委会等机构切实发挥作用,既能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也有可能化解更多家长的内在焦虑。
总之,均衡教育资源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而必须有务实的、能让公众看到的行动。
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可能比仅仅在入学环节折腾,更能化解盲目择校的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