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电子音乐的早期创作和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作者:宋以鑫
来源:《艺海》2018年第07期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流行音乐对中国内地的影响极为明显,流行音乐的内容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改革开放后,文化部恢复艺术团体之前的建制,中国音乐家协会也开始重新组织工作,这都为流行音乐的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新的生存条件,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歌手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改革开放;流行音乐;发展;演变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政策,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潮与音乐思潮随之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时,自由主义思潮也逐渐开始出现,这使得改革开放后的人们从思想上逐渐打破了原有精神的禁锢,让更接地气、反映老百姓情感世界的流行音乐有了生长的土壤。社会的变革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最终以一种文化狂热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时间段的流行音乐成为当时的一种主流表达。
一、改革开放的巨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在经历过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后,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影响。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的音乐思潮开始发生变化,“流行音乐”开始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香港歌手张明敏和奚秀兰,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里山姑娘》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陆观众对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1985年4月,英国威猛乐队(WHAM)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演唱会,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外流行乐队第一次到中国开演唱会。在1986年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此时正式被主流文化接受。在这一年,通俗唱法被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列入比赛类别(在中国内地,直到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三届“青歌赛”上才把通俗唱法改为流行唱法)。20世纪80年代随着流行音乐发展的还有音像业、出版业等,1979年诞生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与中国唱片公司是当时最具规模的唱片出版商。1985年中国唱片公司引入的SSL调音台控制,将计算机制作引入了流行音乐的制作过程中。
华语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华语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华语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与深层次的内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华语音乐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华语音乐文化的现状
1.多元化的曲风
随着时代的推移,华语音乐文化的曲风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最初的粤语和流行乐,到后来的摇滚、电子、交响和另类音乐,不同风格的音乐不断涌现。如今,中国大陆地区的现代流行音乐大多以电子舞曲、流行嘻哈为主,而香港地区则以流行女歌手为主,台湾地区则以民谣为主流。这种多元化的曲风不仅为听者带来了更加广泛的音乐选择,同时也让华语音乐文化更具代表性和吸引力。
2.词曲创作的重要性
在华语音乐文化中,词曲创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曲
家和词曲作者都以新颖独特的歌曲和歌词给听众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他们的作品很容易在听众中产生共鸣。随着科技的进步,书面和口头的表达方式改变了,但是词曲创作的重要性和在华语音乐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减少。
3.歌手与写手的合作
歌手与写手的合作在华语音乐文化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著名的歌手有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写手团队,他们创作了很多适合歌手的歌曲。同时,写手也在不断成为著名的歌手,在歌唱和写作领域都展现了他们的才华。
4.跨界合作的趋势
跨界合作也是华语音乐文化的一大特点。很多著名的歌手和音乐制作人都喜欢将自己的音乐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进行合作,如电影制作人、时装设计师、舞蹈家、画家等。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为音乐创作带来不同的视角和灵感,同时也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文化的交流和推广。
华语年度音乐报告2023
华语年度音乐报告2023
引言
华语音乐在过去的几年里持续繁荣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3年,作为华语音乐领域的重要年度之一,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趋势和现象。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对华语年度音乐进行报告和分析。
1. 热门音乐风格的变迁
华语音乐的热门音乐风格在不断变迁中。2023年,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热门音乐风格的出现和发展:
1.1 流行音乐的新潮流
流行音乐一直是华语音乐的主流,但在2023年,我们会看到一些新的流行音乐潮流的涌现。比如,年轻歌手们开始尝试融合不同类型的音乐,创造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带给观众新的听觉体验。同时,一些实力派歌手也会推出更多有创意和实验性的作品,进一步推动华语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
1.2 电子音乐的崛起
电子音乐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而在2023年,我们会看到电子音乐在华语音乐中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语歌手开始尝试创作电子音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电子音乐带给听众全新的声音体验,使得华语音乐更富创意和未来感。
1.3 乡村音乐的复兴
乡村音乐在过去几年里在华语音乐中相对较少被关注,但是在2023年,我们可以看到乡村音乐开始复兴。一些年轻的华语歌手开始涉足乡村音乐,挖掘和表达自己的乡土情怀。这种音乐风格的复兴不仅丰富了华语音乐的表现形式,还使得乡村音乐重新受到了观众的关注。
2. 重要音乐奖项和盛典
在华语年度音乐中,一些重要的音乐奖项和盛典同样备受关注。以下是2023年一些重要的音乐奖项和盛典:
2.1 金曲奖
金曲奖是台湾音乐界的重要奖项,每年都会评选出最优秀的华语音乐作品和艺术家。2023年的金曲奖将再次成为华语音乐界的盛事。观众们可以期待一些出色的作品和杰出的艺术家在金曲奖上获得荣誉。
混合与预制——与电子音乐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兼及刘健的电子音乐创作
一
、
关 于 “ 合 型 " 电子 音 乐 混 的
—
—
历史回顾、 关 事 实、 相 马卡 尔斯基wenku.baidu.com的《 暗 黑
称作“ 试管音乐 ” 的时 代和类型都 已结束 , 而“ 0 有机
音乐与机械音乐的历史综合” 成为电子音 乐“ 三 , 第
颂》 以及 刘 健 的 混 合 型 创 作
作者 简 介 : 志敏 (9 5 ) 男 , 彭 15 ~ 。 武汉 音 乐学 院 副 院 长 、 曲 系教 授 , 北省 文 艺理 论 家 协 套 副 主 席 、 国 青 年 音 乐 家协 会 副 主 席 、 作 湖 中 湖 北 省 音 乐家 协 奢 理 事 和理 论 委 员套 主任 ( 汉 武
始, 就一直处于一种“ 不太纯粹 ” 混 合性状 态” 这 的“ :
一
方 面是 因 为 即 有 的 “ 子 音 乐 ” 难 和 在 14 电 很 9 8年 开 始 的“ 体 音 乐 ” mui ecnrt) 底 区 分 开 具 ( s u o cee 彻 q
来; 另方面则是 因为随着斯 托克豪 森 的《 少年 之歌》 ( sn e j n l g ) 15 Geagdr u g n e在 9 6年问世 。 i 就使 电子音 乐“ 清楚地表现 出它的概念变化和分支 : 一部分 与具 体音乐相结合 , 一部分 与传 统音 乐相 结合” 这 又 。 如同施图肯什米 特所 指出 的那样 : 电子音乐 与其他 类型的音乐相混 合 , 能够清楚表 明那种“ 仅仅 为了寻 找新的音响而在 实验室 里加 工生产 ” 出来并 可 因此
浅析中国流行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
浅析中国流行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
【摘要】
中国流行音乐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蓬勃发展,从最初的模仿西方风格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引言部分讲述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流行音乐在文化融合、风格多元化、音乐创新、市场化发展和国际化趋势方面的表现。结合这些因素,可以预见中国流行音乐未来的前景,指出其发展方向和影响力。中国流行音乐正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音乐风格,不断吸引着更多的听众。未来,中国流行音乐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键词】
中国流行音乐、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融合、风格、创新、市场化、国际化、前景、发展方向、影响力
1. 引言
1.1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乐队,如周璇、张露等。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中国流行音乐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巨大挑战,很多音乐人遭受迫害,音乐创作
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复苏,音乐市场开始逐渐兴起。9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有了更多的音乐人和乐队涌现,还有了更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和创新。从粤语流行
音乐、民谣音乐到摇滚乐、电子音乐,中国流行音乐展现出了丰富多
彩的面貌。
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音乐人们在传承传统文
化的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融合创新,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
从综艺视角看中国当代电子音乐
2017年第6期(总第318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6,2017
(CumulativelyNO.318)从综艺视角看中国当代电子音乐
崔文洋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电子音乐,简称电音。专指以电子设备合成或以电子设备加以声音处理的音乐。作为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一种发展类型,电子音乐亦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以电子乐器合成的音乐;另一类是用已有的声音,以电子器材加以处理制成的电子原音音乐。中国的综艺节目作为各国间的后起之秀在电子音乐方面有着不小的贡献,综艺中的电子音乐更加世俗化、大众化、娱乐化,更贴合观众的心理。
【关键词】电子音乐;综艺;尚雯婕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提起中国的电子音乐,我们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游记的片头曲《云宫迅音》里面经典的“丢、丢、丢”。相信很多人看到“丢、丢、丢”这三个字都会在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这段配乐,可以说这是一段充满魔性的Bgm,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中国电子音乐起步较晚,经过1984-2002年这将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到现如今也是进步飞跃。因此电子音乐在我国也逐渐广泛起来,人们可以多渠道地接触、了解到电子音乐。而最直观的一种就是在综艺节目中所出现的电子音乐,因为具有娱乐性而更容易被人们所熟知。因此从综艺的视角出发来看中国当代的电子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三点:坚持,娱乐与魔性。
持续火热的一档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有这样一位在选秀中走出来的歌手——尚雯婕。复旦大学法语系毕业,独立电子唱作人,融合电子音乐和时尚造型的先锋女歌手。在参加《我是歌手》之前,我对她的印象一直处于超女选秀中出来的一位歌手,长得不美,没什么音乐作品。毕竟我一直觉得内陆选秀出来的明星都没什么真正的实力和唱功,都是靠包装推选出来的,所以从来未曾注意。当她参加“我是歌手”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她也算歌手?岂不是第一期就得被淘汰。但她的一首《最终信仰》让人为之震撼,使我一下子否定了之前对她的偏见,并且逐渐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复旦大学法语专业的高材生,唱功好,有气质,有才华,有颜值,这简直是女性的标榜,大众心中的女神。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经济改革开放和文化开放的双重变革,这对于当时
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
关问题进行思考。
一、文化和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与过去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同,开始出现一些私有产业、市
场经济、自由思想等新现象。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中国大陆青年群体开始追求更多的自由
和多样性,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了流行音乐上。与此同时,大陆影视、新闻媒体的繁荣也为
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
二、音乐形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形式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为了迎合年轻群体
的口味和追求,一些新年轻歌手开始尝试在音乐中加入流行元素,如电子音乐、说唱、摇
滚等。这种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不仅体现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也反映了大陆音乐市
场的多元竞争格局。
三、曲风风格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曲风风格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比以前大量流
行的革命歌曲和爱情歌曲,新一代音乐艺人尝试创作了更为时尚、多样化的音乐。唐代琳、张宇、陈奕迅等音乐人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成功开创了多个音乐类型,如
轻摇滚、新民谣、流行舞曲等,铺设了后来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
四、台湾和香港音乐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音乐成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来源。这
些地区的音乐以其多样性和前卫性著称,吸引了不少大陆年轻人的关注。通过引进和翻唱
这些地区的音乐,中国大陆的音乐爱好者得以接触到更为时尚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稍稍改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陆音乐界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塑造了当时的音乐文化与社会风貌。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的中国大陆音乐文化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一时期有着丰富的音乐形式,从流行歌曲到摇滚、民谣、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并存。实
际上,这一时期的音乐大量吸收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和技术手段,比如,出现了一批摇滚乐队,他们对于摇滚乐的理解,是基于西方现代音乐的基础上,加上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和
语言。同时,各种民族音乐也被重新发掘和演绎,比如志愿者歌曲中就不乏中国传统音乐
元素的融入,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中广受欢迎,极大地释放了
由文化大革命中所压抑的创作激情和文化渴望。
当然,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首先,由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限制,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自主性较弱,不能完全展示音乐人所想要表
达的内容,比如对于某些主题或符号,因为遭到限制或审查,无法得到完全的表达。其次,由于市场机制的不足,音乐创作和市场运营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音乐市场也不够成熟,
音乐人们在经济上的回报比较困难。最后,由于音乐产业的不发达,很多的音乐人没有得
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在某些时候他们的作品被忽略或淹没。
无论如何,80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摇滚、民谣等多种音乐形态的尝试,这个时期的音乐开启了多元化、包容性的艺术氛围,同时,这个时期
中央音乐学院2011-2013年相关资料汇总
Leabharlann Baidu
9、2012年9月24日晚,首届北京青年艺术节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 乐厅开幕。。 10、2012上海第三届当代音乐周将邀请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 学院副院长叶小纲先生举办个人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于2012年10 月17日晚7点15分于上海贺绿汀音乐厅隆重上演。 2013年 1、2013年4月21日 15:00 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2、2013年4月26日下午2点“天地人和中华根 —— 中国近现代钢 琴作品讲座音乐会 ”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1001举行,报告人:旅美 青年钢琴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赵瑾教授。 3、2013年10月20日下午,《李岚清音乐作品集》首发式暨作品音 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隆重举行。 4、2013年11月6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刘文金(1937-2013 年)管乐协奏曲音乐会拉开帷幕,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演奏, 洪侠指挥。 5、2013年12月22日晚七点半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将由二胡金奖 大满贯闫国威独奏音乐会上演出《曾侯乙传奇》
2012年 1.传统—现代《如是》牵 苏畅 2.从中国传统琵琶中的“非乐音”元素看音乐的多元审美观念 崔晓君 3.菲律宾民族弹拨乐队——朗达拉亚乐队的研究 刘洋 4.基于光学多点触摸技术的交互式电子音乐探索与实践 冯 金硕 5.继承—融合—发展—创新(浅析刘文金二胡曲的创作发展历程) 林感 6.论侗族大歌音乐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思维基础 潘永 华 7.论二十世纪以来曲艺音乐文化在天津的变迁————以北方的鼓曲 为例 黄珍 8.社会性别视阈下陈其钢的两部管弦乐作品《五行》、《蝶恋花》的 比较分析 张斌 9.谭盾的“音乐地图”——《地图》的作曲技术理论分析 张 晨 10.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
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下的 中国电子音乐视听艺术呈现
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下的中国电子音乐视听艺术呈现【摘要】
中国电子音乐在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更加多样化
和立体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然后解释了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的概念,以及中国电子音乐与视听艺
术的关系。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子音乐的特点,并探讨了在沉浸式多种
媒体融合下的中国电子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总结了沉浸式多种媒体融
合对中国电子音乐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子音乐在不断融合多种媒体的过程中,展现出
来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
中国电子音乐, 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 视听艺术, 融合艺术表现形式, 发展历程, 特点, 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起初受到西方电子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电子音乐越来越受到年
轻人的喜爱,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沉浸式多
种媒体融合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其在视听艺术方面展现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1.2 研究意义
通过对中国电子音乐在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下的艺术呈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音乐与视听艺术的关系的理解,探索其中的共通之处和相互影响。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挖掘中国电子音乐的独特特点和表现形式,促进这种音乐形式在国内外的传播和推广。深入探讨沉浸式多种媒体融合对中国电子音乐的影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电子音乐的创新发展和艺术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户外音乐节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本文将对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是指在户外露天场所举办的音乐活动,通常会邀请众多乐队和音乐家参与。这些音乐节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推广音乐文化。自200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户外音乐节市场之一。
数量和类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不仅大型城市的音乐节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许多小城市也开始举办户外音乐节。同时,音乐节的类型也变得丰富多样,包括摇滚、民谣、电子、爵士等多种风格。
参与人群: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的参与人群不断扩大,不仅有大量的年轻人,也有许多中老年人参与其中。同时,参与者也包括了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
经济效益:户外音乐节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除了门票
收入,还有大量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的消费产生,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质化现象: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户外音乐节在节目设置、活动安排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
管理问题:一些户外音乐节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安全措施不到位、交通拥堵等,给参与者带来不便。
文化冲突:由于中国大陆的户外音乐节多由西方引进,存在与本地文化冲突的问题。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参与者可能无法接受某些音乐节的文化元素。
多元化发展:为了吸引更多不同兴趣和喜好的参与者,户外音乐节需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引入更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表演。同时也可以考虑增加其他娱乐和互动环节,如手工艺展示、儿童娱乐等。管理与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和完善安全措施是户外音乐节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合理安排活动场地和使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善参与者的体验并确保其安全。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陆经历了很多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也体现出了这些
变化。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陆的音乐界遭受着许多限制和批评,但是还是有一些音乐家和
歌手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实现他们的音乐梦想。以下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
音乐相关问题的思考。
首先,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源头是什么?在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起步
阶段,它是受到了国外音乐风格的启发,先进的音乐理念被引入中国大陆,并且融合了中
国传统音乐。因此,受到西方或日本音乐的影响,当时出现了摇滚乐、流行乐、电子音乐、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这些音乐类型日后在中国大陆的音乐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制作环境是怎样的?这个时期中国大陆的
音乐制作环境十分艰难。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当时出现了多种流行音乐类型,但是许多艺
术家和歌手的音乐都受到了政治方面的限制。许多歌曲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其中许多难以
通过,因为它们可能被视为具有不良影响的歌曲。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在这个时代,中国主
流媒体强调的是民族主义和革命精神,这些观念也反映在了音乐上。流行音乐也成为了传
播这些价值观的工具。一些歌曲中的歌词传达着对新时代的向往、爱情、艰苦的生活,和
对和平和繁荣的梦想。这些歌曲具有很大的共鸣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促进了许
多人士的成长和进步。
总之,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产生的特殊时期,音乐、社会、文化等多
艺术史知识:音乐和声音——从传统到电子
艺术史知识:音乐和声音——从传统到电子音乐和声音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从古老的民族音乐到当代的电子音乐,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本文将探讨音乐和声音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传承自古老民族的音乐。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和声音,这些音乐和声音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被传承和保留下来。传统音乐具有很强的文化和民族特征,是反映一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的重要艺术形式。
传统音乐最常见的形式是民歌和舞蹈,这些音乐和舞蹈被传承和演绎至今已有几个世纪了。其中一些传统音乐还被列入世界遗产,例如中国的京剧和二胡等。
另外,某些传统音乐也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改编,例如爵士乐和摇滚乐的一些曲风即来自传统蓝调或福音音乐。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发源于欧洲的音乐,时间跨度从十七至二十世纪。
这种音乐被称为“古典音乐”,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用
复杂的乐谱表示,区别于其他的音乐形式,例如普通歌谣或爵士乐。
古典音乐是许多当代音乐家的榜样和灵感之一。现在,这种音乐
还是各地音乐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古典音乐通常要求乐手精通各种
音乐乐器、音乐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是学习和实践的挑战。
世界音乐
随着移民和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大陆文化的交流,世界音乐也
成为普及的音乐类型之一。世界音乐不仅是针对某种特定民族或地区
的音乐,还包括很多跨国的音乐风格,例如拉丁音乐和雷鬼音乐。
世界音乐属于一种多元文化的集合,其音乐形式、乐器、表演方式、咏唱以及旋律都有所不同,充分体现了人类多元文化和精神世界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球热潮年
实验音乐
通过实验性的手 段进行音乐创作
91%
环境音乐
以环境声音为基 础进行创作的音
乐
电子音乐的影响
影响了流行 音乐和电影
音乐
电子音乐为流行 音乐和电影音乐 带来了新的表现
形式
促进了科技 与艺术的结
合
电子音乐的发展 推动了科技和艺
术的融合
91%
形成了独特 的音乐文化
电子音乐文化展 现了一种现代化
的音乐审美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球热 潮年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 第2章 2024年电子音乐的趋势 第3章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球热潮 第4章 电子音乐与数字化音乐产业 第5章 电子音乐的文化影响 第6章 电子音乐的未来展望 第7章 电子音乐的全球热潮年2024总结
● 01
社交媒体对电子音 乐文化的传播
推动电子音乐文化的传播 与交流 促进音乐创作者与粉丝之 间的互动
电子音乐直播如何改 变音乐产业
带来更多音乐体验的可能 性 打破传统音乐制作与传播 方式
91%
总结
电子音乐在数字化音乐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流媒体音乐、区块链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 电子音乐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虚拟现 实与社交媒体的不断融合也开启着音乐体验的新 时代。
技术融合和社会创新
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资料
出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随后,商业夜店也学会了请外国大牌艺人来演出,虽然大多数观众并不真正
知道这些艺人是谁,但依然愿意为价格不菲的门票掏腰包。
►
互联网的普及真实地缩短了中国人与世界的距离,音乐世界的数字化,不仅
仅改变了西方,也改变了中国的景象。MP3和DJ软件下载的便利,让这里的DJ人
口在2004年前后大大增长。而受众群也随之扩大,他们对电子音乐的知识和认
识也在增进。同时,改革开放二十年后,与日俱增的北京外国人口,也帮助了电
子音乐的发展,因为他们基本构成了每个Party人群中的一半。
►
Baidu Nhomakorabea
于是,到了2007年,基本由欧洲人组成的Party组织“白菜”,开始邀请很
多在欧洲广受欢迎的艺人到北京的俱乐部演出。八位北京DJ,创建了纯本土的
厂牌“针刺疗法”。虽然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举办Techno、Tech House的Party,
电子音乐大师(Electronic music master)
——让·米歇尔·雅尔(Jean Michel Jarre)
让·米歇尔·雅尔(1948),美国国籍,世界著名演奏家, 作曲家。 “他把旋律和管弦乐编曲法成功地融入原本单调苍白的电 子声响,在实验性(探索Synthesizer(合成器)这一新手 段的音乐表现力)和可听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期,当时西洋音乐的影响逐渐进入中国。然而,中国流行音乐真正开始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蓬勃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流行音乐受到了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和社会风潮的影响。
1950年代
195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当时,中国政府鼓励创作宣传社会主义的音乐。1950年代的流行音乐主要是民族音乐和戏曲。这些音乐旋律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和愿望。
196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更加开放和自由,年轻人对于机械音乐、舞蹈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趣也开始在中国崛起。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
主要受到了外国音乐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音乐。这些音乐的成功也吸引了年轻人
的关注。
197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国家鼓励音乐人创造更多的独立音乐作品,并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加多样化,包括流行歌曲、摇滚乐、民谣、电子音乐和嘻哈音乐。此时期的音乐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
1980年代,中国流行乐坛更进一步地推广了摇滚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这些音乐不仅仅在中国大陆流行,还吸引了一些海外华人的关注和欣赏。在此时期,中国流行音乐
的多样性更加突出,包括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元素。
19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流行乐坛更加重视音乐的商业价值,各种音乐电视台、电台,唱片公司等等的崛起,也让音乐人更加有机会可以发表
自己的作品。此时期的流行音乐更注重流行潮流和市场需求,崛起了许多中国的流行歌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地区电子音乐的早期创作和问题分析
中国大陆①电子音乐的专业化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至中期,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当时从事电子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基本都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现代音乐,同时也是最早接触电子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整体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子音乐后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电子音乐早期的创作模式,对了解中国电子音乐早期的历史、评估中国电子音乐现状、指导中国电子音乐的民族性的未来发展,无疑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张小夫在《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评估》一文中将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大体划为三个阶段:“1984—1993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探索与起步认知阶段;1994—20XX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开拓与创业积累阶段;20XX—20XX 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创新与全面发展阶段。”②本文所讨论和研究的内容为上述的1984—1993年这个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与德国相继开始电子音乐创作,与之相比,中国电子音乐的起步滞后了40余年。事实上,这种滞后不仅反映在电子音乐的创作上,也延展到了现代音乐的创作上。20世纪70年代末,当西方早已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繁荣期时,中国新一代的作曲家对“先锋派音乐”仍知之甚少,对“电子音乐”一词更是闻所未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法国作曲家让·米歇尔·雅尔③(Jean Michel Jarre)的中国之旅,将盛行于西方音乐世界的电子音乐带到了中国,才掀起了一股“新潮音乐”的旋风。随后,一些中国青年作曲家开始尝试电子音乐创作,并举办了一两场以电子合成器为创作技术平台的、业内交流性质的小范围音乐会。其中,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那场纯电子音乐会可以说标志着电子音乐创作活动进入了我国的专业音乐学院。该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包括谭盾的《游园惊梦》、《三月》,陈怡④的《吹打》,陈远林⑤的《女娲补天》、《昊》,朱世瑞⑥的《女神》以及当时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作曲的周龙⑦的《宇宙之光》等8首作品。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作曲家们对电子化的声音产生了极浓的兴趣,但尚缺乏对电子音乐实质的理解,还没有形成以声音元素构建作品的概念。不过,在几位中国作曲家留学西方对电子音乐做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之后,到了90年代初期,中国作曲家已经创作了几部成熟的且独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电子音乐作品,例如《吟》、《太一》等。另外,1987年,武汉音乐学院作曲家刘健⑧、吴粤北⑨创办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1993年,旅法的张小夫回国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电
子音乐逐步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为期十年的探索与起步认知阶段内,诞生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电子音乐作品。下面笔者将择其几例进行分析,作为探讨中国的早期电子音乐创作整体特点的基础。
一、中国电子音乐早期创作的实例分析
《牛郎织女》是作曲家陈远林于1986年创作的一部音乐诗剧,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使用MIDI技术制作完成的大型现代交响合唱。整部作品除“序曲”外分为三幕:“人间”——“天上”——“人间”。
陈远林是中国第一代电子音乐作曲家中的重要先驱。他的创作类型多样,主要电子音乐代表作品有《牛郎织女》、《飞鹄行》等。他的电子音乐强调通过现场效果器对声音做实时处理,因此,作品前期的技术创作都主要集中在对效果器参数的设置上。他的电子音乐作品多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或从中国传统音乐中取得灵感,每部作品都彰显着中国传统音乐色彩。
在《牛郎织女》中,一些唱段带有明显的简约派写作风格。同时,作曲家对纯电子化声音的运用较为谨慎。虽然电子音乐风格化的特点在此曲中表现不足,但作曲家大胆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制作交响乐,这一尝试本身就让作品有了重要意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牛郎织女》这一创作题材也体现了作曲家对中华民族人文关怀精神的解读。
《纹饰》为合成器与弦乐队而作,是刘健的第一部电子音乐作品,时长6分34秒,创作于1985年。该曲曾获得1989/1990年度美国“国际新音乐作曲大赛”(The International New Music Composer Competition)的“才华成就奖”(Meritous Achievement Award)。
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创办人和电子音乐创作的探路者,刘健教授生前对武汉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创作活动与电子音乐学科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他的《纹饰》、《半坡的月圆之夜》等作品,通过现代音乐的理性创作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极原始的民族风貌与气息,并尤其以表现少数民族的传统风貌见长,他的音乐亦因此有“新民族根源音乐”之称。
该作的电子音乐部分运用合成器制作完成,电子音乐的音色来自YAMAHA-TX802音源发生器。正是这款发生器中的Full Tines+’s音色激发出了作者的灵感。
在总谱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弦乐编制:一组是弦乐四重奏,另一组是弦乐队。这就使该曲的整个弦乐形成了两个大的层次。在这两个层次中,弦乐四重奏中各声部的独奏音响与弦乐队的群奏音响通过“拨奏、连奏、音串”共同勾织出“纹饰”中的“点、线、面”。这种多点、多线条、多面的多层次结构所形成
的乐队音响,在错综复杂的声部运动中为电子音乐的进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音乐的主导旋律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同时,西方音乐创作的理性思维和现代音乐中模糊调性的写作特征也很明显,并与传统音乐手法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该曲的神秘基调。
《太一II》是旅法作曲家许舒亚于1991年为长笛与电子音乐创作的个人首部电子音乐作品,时长14分22秒,曾分别获得法国第21届布尔吉斯(Bourges)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意大利第15届路易吉·卢索罗(Luigi Russolo)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二等奖和日本东京“入野义朗(Irino Yoshiro)音乐奖”。该作品是在法国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内创作完成的。
许舒亚在传统器乐写作和电子音乐创作上都有着较大的成就。他的电子音乐风格深受法国电子音乐流派影响,虽数量不多,但早期创作的《太一II》至今仍是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佳作。
他认为,中国电子音乐赶超西方大有希望,若能够在系统研究之上结合本土音乐特点,极有可能诞生代表中国的“东方学派”。该作中,电子音乐部分的声音来自对真实乐器的声音采样,其中包括箫和长笛的“打键”、“吐气”等噪音类声音。在通过模拟与数字结合的技术手段将声音原形进行多重变形、合成后,作曲家创作出了能够充分展现该作品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声音。
从命题文字“太一”来看,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是对宇宙终极问题的一种关怀。“太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但作曲家在调式方面并没有选择中国传统调式,相反还使用了无调性和微分音等西方现代音乐写作手法来表现“太一”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作品的曲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作品有两种情绪特征,也可称为两种音乐形象:第一种是引子与A部分中体现的长气息的、悠远的东方音乐特征(见谱例1);第二种是B段与C段中充满急速流动感的、噪音类的音响特征(见谱例2)。这两种音乐情绪是形成该曲音乐“语汇”的基础。
谱例1
谱例2
A段以不同形态呈现了三次,主题材料是长笛吹奏的二度颤音及震音音型,其发展过程中还使用了大量的花舌、微分音、超吹等技法。B段中,长笛出现了急速的琶音和大跳音程,并明确了音高,与A段形成对比。C段使用了大量的非乐音演奏法,中间部分出现了长笛集中吹奏高音区长音的段落,从而形成整个乐曲在音高方面的高潮。
该曲的采样音色在使用上可大致分为三类:原始音色、复合音色、通过效果器改变的音色。原始音色例如在乐曲开篇用箫的采样来演奏的、奠定了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