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理解圆的定义,并且能够正确地用语言描述圆的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认识圆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
3. 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圆,并且根据给定的圆心和半径画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用直尺和圆规画圆的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圆规等。
2. 图形示例:圆的图形示例和相关练习题。
3. 教材:苏教版相关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些圆的图形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圆,并与学生讨论圆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圆是由一个点向外等距离画出来的图形。
2. 圆的定义和性质:a. 给出圆的定义,并请学生朗读、理解和默写。
b. 通过示例练习,让学生观察和感知圆的性质,例如:圆的任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相等的。
c.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排序练习,例如:判断哪些图形是圆,对几个圆进行大小排序等。
3. 画圆的方法:a. 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正确地画圆,并解释步骤和注意事项。
b. 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例如: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4. 拓展练习:a.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在纸上画出指定半径的圆,并解答相关问题,如: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b. 引导学生通过裁剪纸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将圆与其他图形进行对比,认识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圆的定义和性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书面回答关于圆的问题、在纸上画指定半径的圆等。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并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针对“苏教版圆的认识”的教案建议和指导,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圆和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从生活中认识圆,用圆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圆规,铅笔,带圆的物体,尺子,硬币,绳子,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摩天轮、水、杯子、笔筒等。
师: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预设:这些物体都包含圆形。
师: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画圆(1)用实物画圆让学生自主用带有圆形的尺子、硬币、绳子等,在纸上画一个圆。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
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是如何画的。
预设1:用带有圆形的尺子绕着圆形形状画圆。
预设2:沿着硬币外围画一圈圆。
预设3: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上一支铅笔,拉直绳子,绕着固定点旋转,画出一个圆。
(2)用圆规画圆介绍画圆的工具——圆规。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只脚放铅笔。
先用针尖端点上一个点,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两脚间的距离,有针尖的一端固定在点上,有铅笔的一端旋转一圈,画出一个圆。
(3)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探究圆的特征师:我们已经学会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的特征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折一折:把圆形纸片对折2次,找到圆心。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圆的特征教学圆规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教学过程:一、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
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二、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
(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
你发现了什么?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用字母r来表示。
(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性质: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圆的特征和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圆的基本概念,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圆的知识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课后访谈等。
3. 评价指标:理解程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圆规、直尺、画笔等。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圆的认识苏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圆形。
3. 能够运用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特征。
2. 绘制简单的圆形。
教学难点:1. 运用圆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3. 各种大小的圆形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如圆盘、硬币等,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探究活动:1. 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的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解释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圆是没有边界的封闭曲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
4. 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练习活动:1. 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简单的圆形。
2. 给学生提供不同大小的圆形模板,让他们练习绘制圆形。
3.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圆形,并标出圆心和半径。
拓展活动:1. 提出问题:如果给定一个圆的半径,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2.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相关公式,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
总结活动:1. 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圆的定义、特征和绘制方法进行总结。
2. 提问:你们对圆的认识有了哪些提高?你们能够独立绘制一个圆形了吗?作业布置: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圆形物体。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入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圆的认识中。
练习活动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活动,我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布置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初步体会通过观察事物获得猜想,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圆规、直尺、小球、圆形纸片、磁铁、双面胶。
学具:圆形物体、白纸、水彩笔、直尺、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
(1)自然界中的圆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圆。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圆。
(板书:圆的认识)你知道吗?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你们看这是光环,这是水纹,这是向日葵。
这些都很美。
(2)生活中的圆。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圆形的钟面。
)(圆形的光盘。
)(圆形的瓶盖、圆形的茶叶桶盖等)*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
)车轮是圆的。
这是车轴,这是钢丝。
(电脑演示)小结:似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的物体做成圆的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这种自行车的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用自行车车轮为对象来研究、探索圆的特征。
二、探索圆的特征。
1、画车轮简图。
(1)抽象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车轮进行简化。
(电脑演示抽象化处理)(2)画图。
这是一个车轮简图,你能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简图吗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体(圆形物体、圆规、水彩笔和尺),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的简图。
(展示4-6个。
)你是怎么画车轮上的圆的呢?(依靠圆形物体画圆)(直接用手画圆)(用圆规画圆)(3)介绍圆规画圆。
圆规是我们常用的画圆工具,用它来画圆,比较正确和方便。
那我们先来认识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脚可装铅笔尖。
怎样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呢?(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长度。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如果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一点,那画出来的圆就(大),那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小)。
你会了吗?请你拿出另外一张纸,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目的: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几何直观。
(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让学生运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性质,如半径、直径、圆周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质。
(3)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首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
(2)计算以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a.一个半径为4cm的圆。
b.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
(3)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以下问题:
a.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2cm,周长增加了多少?
b.一个圆的面积是原来的4倍,半径增加了多少?
2.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圆的构造方式。
3.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圆的构造方式。
三、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圆形的构造方法,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如钢珠、圆形饼干、硬币等,引出圆形的认识。
2. 概念讲解1.定义: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在黑板上画出圆形,并标出圆心和圆的半径)2.相关概念:–圆心:圆的中心点。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
–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并通过圆心的线段长度。
–圆周:圆上所有的点构成的线段。
–弧:圆周上的一部分,两个端点与圆心组合而成。
–扇形:以圆心为顶点,圆周上两点间的连线为边的图形。
3. 构造圆1.利用圆规画圆:用圆规的两只脚量出半径长,其中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另一只脚按半径长在圆心的位置绕圆周滑动,完成整个圆的绘制。
2.利用圆形拓线器画圆:将圆形拓线器的针置于圆心处,按下铅笔,拉拓线器完成画圆。
4.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画出圆。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圆上一点的坐标和半径,画出圆。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学习了构造圆的方法,并进行了练习。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圆形的构造方法,可以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形。
下堂课将进一步学习圆的运用。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圆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园,知道圆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特征,了解直径和半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经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深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定向。
出示课件:四个小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情景。
老师:它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最终谁是第一名呢?学生:小狗。
老师:为何?学生:因为小狗车轮是圆。
老师:为何车轮做成圆,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又快又稳呢?我们学过这节课以后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操作体验,建立概念。
1、操作体验。
(1)分组画圆,初步感知圆特征。
作为由曲线围成平面图形—圆,它有自己独特特征。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先来画一个圆。
我们大家一起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画圆画最好。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2、分析概括: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画圆过程,讨论一下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关系,直径有什么关系,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刚才大家讨论了半径和直径关系,我们现在用字母来表示它们之间关系:板书:d=2r(2)学习用圆规画圆:我们大家刚才发觉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是相等。
注意提醒:①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什么?--------半径②针尖固定这一点是什么?----------圆心③注意旋转技巧----------------------旋转一周(三)反思评价,练习巩固,矫正补缺。
1、阅读书本,质疑困难。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85页,看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知识,经过我们自己动手画圆,掌握圆心特征。
你能体会到么?2、反思评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学习过程,我们全部有哪首先收获?3、实际应用,深化知识。
小狗得了第一名,大家讨论一下,为何?4、总结: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是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上就是为了保持车轴到地面距离一直不变,所以,车子跑起来又快又稳。
反思:这么设计,学生自己动手活动较多,学生自己合作意识。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圆的认识_苏版新课标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成效是?)200字《圆的认识》这一课,学生要把握的新知识较多,如圆的特点、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等。
一堂课要想把这么多的知识点讲深讲透,假如没有运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是时刻不承诺,二是教学成效也难以相比。
在教学中采纳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且易于同意、易于明白得,有力地支持素质教育的进展。
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许多条。
也用课件展现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明白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判、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往常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师:专门好,这是往常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生:曲线。
PPT图形——圆。
二、探究新知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点。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点。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觉了什么?(在圆内显现了许多折痕)认真观看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样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如何样围成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篇,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概念、边、角、面积等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认识,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和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圆的相关术语。
2.能够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3.能够简单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标准1. 圆的知识点1.定义: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元素:圆心、直径、半径、弧、圆周、切线。
3.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 圆的制图1.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给定圆心和半径的情况下,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4.给定圆心和半径的情况下,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板书法:教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板书。
2.课堂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概念和公式。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知识启蒙:了解圆1.引导学生回忆上课讲过的矩形、三角形等图形。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了解圆形。
3.通过图片介绍圆形,引出圆形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探究问题:如何画一个圆1.提问:小组合作讨论,如何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为2cm的圆?2.学生互相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组内交流,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实践。
2.知识讲解圆的定义及基本概念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相关术语。
2.利用课件或者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
####圆心角和圆周角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利用课件或者PPT呈现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
苏版六年级上《圆的认识》教案
苏版六年级上《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把握圆的特点;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明白得并把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把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觉、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看)。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看到的形状告诉大伙儿,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那个地点,教师采纳学生感爱好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觉,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爱好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受?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往常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往常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点,差不多上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舞夸奖学生):对,那个图形确实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那个地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关心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伙儿评说、其乐融融。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
2. 能用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3. 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准备:教学PPT、白板、彩色粘纸、剪刀、圆规、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导入圆的概念:将圆的定义呈现在教学PPT上,“圆是指平面上距离一个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 出示一个圆形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证明这是一个圆。
4. 引导学生运用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先将一张彩色粘纸按照直径剪成两半,然后再将其中一半再次剪成两半。
然后将这四份粘纸分别粘贴在圆的四个方位,最后结果是彩纸的边缘与圆的边缘完全重合。
5. 提问学生,通过这种切割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二、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选取不同大小的圆,并使用圆规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3. 没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测量,然后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圆的面积。
4.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比较结果的正确性,并交流思考如果测量有误,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
三、达标检测(15分钟)1. 使用白板或者小黑板,出题目让学生写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
2. 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圆,并简单解释自己的答案。
3. 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圆的直径是什么?圆的半径是什么?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四、梳理与扩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圆?3. 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并通过切割法验证圆和讨论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及常见术语;2.了解圆的直径、半径、弧、弦等基本概念;3.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圆周率的定义;4.能够在学习内容范围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性质及常见术语的理解;2.圆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3.圆周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教材、板书等;2.学生准备:笔、纸、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圆的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2.给出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距离某一点(圆心)相等的点的集合称为圆。
3.小结圆的定义,强调圆心的特殊性。
2. 圆的性质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圆的性质,如对于任意一点 O,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常见圆的术语: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圆周、扇形、圆环等。
3.强调圆的对称性和等分性,与几何图形分类、图形变换等知识联系起来。
3. 圆的基本概念1.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测量实物中的圆的直径、半径等,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
3.弦、弧的概念及其意义,与圆周上的划分相联系,引发数学建模思维。
4. 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圆周长的概念:围绕圆的一条线段称为圆周。
圆的周长称为圆周长。
2.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半径的关系,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引发学生求解圆周长的思考。
5. 圆周率的定义和计算1.先从小数的角度引出圆周率的定义,再从几何的角度给出定义。
2.圆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从数学和物理等不同维度理解圆周率。
3.列举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圆周率的概念和公式。
6. 练习并交流1.课堂练习:针对圆的各种概念、公式和实际问题等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生问答:课堂上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回答与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圆的认识进行深入探讨,将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搭建了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桥梁。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圆的认识(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圆的认识(一)一、前置知识在学习本导学案前,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概念、方程和性质等基本知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目标•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学会画圆和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三、学习重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
四、学习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探究1. 圆的定义圆是所有到某一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个点叫做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叫做半径。
即:给定圆心O和一个不等于零的实数r,那么满足M到O的距离等于r的点M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记为O(R)。
2. 圆和直线的关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最多有两个交点;•如果圆心在直线上,那么这条直线在圆上;•如果圆心不在直线上,则直线和圆相切或者不相交。
3. 圆的性质(1)直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圆的弦。
过圆心的弦,叫做圆的直径。
圆的直径等于两倍的半径,即d=2r。
(2)弧圆上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叫做圆弧。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圆心角弧度。
(3)圆周角包含圆心O的角叫做圆周角。
圆周角对应的圆弧,叫做圆周角所对的弧。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
(4)切线与一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称为该圆的切线,这个交点叫做圆点。
(5)割线与一圆有两个交点的直线叫做该圆的割线。
4. 圆的计算(1)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就是圆的边界长度。
圆的周长等于 $2\\pi r$,其中 $\\pi$ 是一个不变的数,约等于3.14。
(2)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包含的二维区域的大小。
圆的面积等于 $\\pi r^2$。
六、课后拓展1.练习用圆规和尺子画圆;2.尝试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3.在生活中找一些应用到圆的例子,如轮胎、哨子等。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的定义、性质、计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未来学习过程中,如遇到相关问题,可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能用圆和已知几何图形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相关的几何图形。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和证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掌握圆的性质;•在推导和证明几何定理时,如何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证明方法。
3. 教学方法3.1 探究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圆的基本属性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3.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流程4.1 导入环节4.1.1 活动设计:•让学生围绕圆的定义进行思考,引入圆的基本概念;•展示圆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的特点。
4.1.2 预期效果:•了解圆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圆的特点。
4.2 拓展探究环节4.2.1 活动设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利用纸圆、圆规等工具进行实验,发现圆的性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4.2.2 预期效果:•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归纳法总结圆的特点。
4.3 练习巩固环节4.3.1 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4.3.2 预期效果:•能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 总结回顾环节4.4.1 活动设计:•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圆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演示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activities,理解圆的定义、特征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弧、圆周率等。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C = 2πr,A = πr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圆的定义、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特征和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的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圆的直径、半径等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5. 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圆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
2. 注重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
《圆的认识》教案(4篇)
《圆的认识》教案(4篇)《圆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
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
(板书:定点)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
(板书:定长)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
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
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
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
1.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投影片),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都是什么形的?(圆形)(用抽拉复合投题片抽去实物图形,剩下圆形。
)
3.(电脑屏幕演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个小球,甩一周,小球留下的轨迹就是一个什么图形?(圆形)谁来指指屏幕上哪儿是圆形?
教师介绍圆上、圆内、圆外。
4.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
)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及半径的特征。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
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
②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半径,看谁画得多。
还能画吗?这说明了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
③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了什么?(同圆或等圆半径相等。
)
(3)认识直径及其特征。
①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
(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
②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用字母d表示。
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③想一想: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画出几条直径,并且量一量,你又发现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相等。
)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通过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
你除了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外,还发现了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或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
②用字母表示上述关系:
③老师拿出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这个圆大不大?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圆的特征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
)
(5)练习。
(1)课本第108页的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说明理由。
(2)课本第109页第3题:填表
(3)课本第109页第5题:
①指出下边圆里的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
②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可以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 )的一条。
③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出示投影片。
3.学会用圆规画圆。
(1)教师拿出一个圆规,提问:谁认识这个工具?(圆规)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2)学生初步尝试画圆,请你用手中的圆规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是分几步画的?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老师按照你说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一边画,一边归纳画圆的三个步骤:
①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半径)
②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提问: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什么?(圆心)
③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提醒学生画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② 两脚间的距离不准变。
(4)请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在作业本上再画一个圆。
(5)用圆规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6)看看你在纸上画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几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
)
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圆的大小又与谁有关系?(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结: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半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
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平稳。
)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106页第4,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区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形。
通过计算机演示甩小球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圆的形成过程。
第二层次,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请学生借助工具画圆,接着通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最后,通过自己尝试着用圆规画圆,总结出方法,并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从而巩固了新知识。
第三层次,课后小结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