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学解读_秦晨

合集下载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建设和完善英语第二课堂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建设和完善英语第二课堂

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的结合,它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等原理与机制,来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和心理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从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及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本文根据此理论,从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着手,剖析目前英语第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秉持生态观念,提出建设第二课堂建议和对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

一、目前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主观方面:观念上不够重视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各学校从管理者、老师到学生本身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各个学校也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如英语角、演讲赛等,但是很多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多数学校缺乏专门人员对活动进行有规划的组织,管理不够系统、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多数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因此这些活动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客观方面:资金有限、师资短缺由于受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比如专门的活动场所,举行各项英语演讲赛的奖励资金的来源等。

同时也没有专门的教师从事相关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尽管有些活动,有教师应学生之邀,义务地参与并对第二课堂的活动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但由于这些活动缺乏稳定性、高效性和系统性,不能保证第二课堂持续、有效地开展。

(三)第二课堂的软件方面:活动形式单调,内容不新颖,缺乏激励措施鉴于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往往单调乏味,各项活动的内容并不新颖,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没有通过一些合理的奖励措施来积极地引导。

关于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于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于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摘要】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英语生态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英语生态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接着详细分析了英语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教学模式。

在英语生态化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

文章对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英语生态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生态化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效果评价、问题与挑战、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英语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和交互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生态化教学理念提倡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学习和提高。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和共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将生态化教学理念引入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实践、效果评价以及问题与挑战,可以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英语教学朝着更加有效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记忆不牢固。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一、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教学理念生态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语言学理论,它主张语言是一种生命现象,是语言系统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产物,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载体,承载着特定文化和环境的信息。

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与环境息息相关,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心理特点和学习环境等因素。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教学理念,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应当倡导注重学习者自身经验和环境的体验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当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模式设计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以下具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简单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2)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简单地阅读、理解和表达基本的英语信息;(3)培养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能够简单地书写英语字母和单词。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同时要符合生态语言学的教学理念。

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如家庭、食物、动物、颜色、数字等。

可以结合学生的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选择一些富有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如节日、传统文化等。

4. 教学评价的方式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交际能力的测试、书面表达能力的评价、以及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等。

教学评价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知识构建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知识构建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知识构建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高校英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往往是比较片面和局限的。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如何探索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兴学科,它强调教育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与外部环境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的需求。

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

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教育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的需求。

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需要关注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学设施、学习资源、教学氛围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往往是比较封闭和单一的。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学环境应该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的空间,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探索。

高校英语教师在知识构建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学环境的营造,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构建需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不加区分地进行教学,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高校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外语能力及其应用

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外语能力及其应用

日期:CATALOGUE 目录•生态语言学概述•儿童外语能力的发展•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外语能力•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儿童外语能力的应用•结论与展望生态语言学概述01生态语言学的定义与特点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强调语言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以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功能和变化。

生态语言学具有跨学科性,它融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揭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生态语言学还具有批判性,它反思和挑战传统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政策,以促进语言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和语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它关注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环境中的表达、交流和认知方式,以及语言系统在环境中的演变和变化。

生态语言学还研究语言政策和教育对语言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濒危语言等问题。

010203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与现状目前,国际生态语言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学术团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期刊和著作。

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未来有望成为我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儿童外语能力的发02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掌握一门外语对于儿童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至关重要。

适应全球化趋势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脑发展学习外语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有助于锻炼儿童的大脑,促进智力发展。

03儿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0201儿童在学习外语时,大脑会利用原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快速吸收并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学习外语时,能够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等语言特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音敏感度儿童在学习外语时,更容易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

基于教育生态学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析

基于教育生态学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析

基于教育生态学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析作者:潘荣梅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5年第1期江苏省扬州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初级中学潘荣梅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平衡失调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

而教师在课课堂管理的工作上一般都是采用控制学生行为的方式来解决,往往只对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遵守纪律加以重视。

不仅没有意识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主动的重要性,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让初中英语课堂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因此,以教育生态的角度来对初中英语课堂进行分析,能够探索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效率的措施,从而构建和谐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一,教育生态学下的课堂管理教育生态学下的课堂即为生态化课堂。

生态化课堂是为微观生态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基于生态学的理论与基础,将其运用至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当做教师、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

因此生态化教学课堂必然要注重这三项基本对象的关系,从而探索生态课堂内的平衡,进而达到课堂上的整体平衡,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生态化课堂关注的关键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生态化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生态化课堂注重与学生需求向适应的教育方式,追求的是与学生最匹配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与权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个性与特长,感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2)生态化课堂注重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学生。

生态化课堂中不单关注学科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掌握,更加关注教会学生如何成才,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建立起完整的人格与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然而生态化课堂并不是否定传统课堂中的所有行为,也并非全部以来学生开展教学的课堂。

生态化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预设。

该预设行为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规律与特点,从而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课堂模式建构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课堂模式建构

有机统一体, 同样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因此, 生态学可 师、 学生和课堂环境三个生态 因子, 各个因子之间相对独 以应用到教育学研究, 自然衍生出了教育生态学。 _ 2 教育 立 , 却又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它们在课堂环境中合作共
生态学, 就是根据生态学原理 , 来研究教育及其周围的生态 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 ‘ ‘ 教育生态学” 这一概念最早 由美国学者 G r e m i n于 1 9 7 6年提出。 l 4 英国 生, 共同构建了一个生态整体, 彼此有机统一、 缺一不可。
纪8 0年代开始, 国内学者不断将生态学应用于微观课堂的
生态研究, 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过分局限于课本, 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却
课堂教学沦为一种机械的活动; 第三, 教与学 的 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类似生态规律的东西, 如, 耐度 遭到忽视, 现行课堂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被动地接受 与最适度: 学生通过反复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时, 不能 失衡, 超过特定的耐度范围, 过量的练习不仅不能收到 良好的学 灌输 , 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限; 第四, 教育资 习效果, 反而会适得其反, 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其 源短缺与教学需求的失衡, 教育资源相对单一的现象具有 最适合的耐度范围的不同。因此, 课后布置的作业量要适 很大的普遍性 , 这直接影响课堂系统的开发和良性循环 , 影 合大多数学生的耐度范围, 对处于耐度范围两极的学生 , 应 该特殊处理 , 因材施教, 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限制因子: 在学生接触新知识 、 新东西时, 会受到旧有思维的影响, 新 的思维方式很难一下子就掌握 , 这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限制
2 0 1 4生
几个方 面。

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建立

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建立

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建立作者:尹业梅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在生态学视角下,探讨如何建设外语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把学生培养为一个全人。

要认识到学生所面临的四大矛盾,可以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启发,认识到学生作为个体的生态位,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建设一个和谐动态平衡的外语教学课堂,使教学成功实施。

【关键词】生态学;课堂生态环境;全人;生态位【作者简介】尹业梅(1967- ),女,湖北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影视研究。

外语教育与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他们一起构成了外语教育的生态环境。

从宏观上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估手段,及毕业生就业都离不开教育大环境的生态考虑。

从微观上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和设备,时间的分配等也是外语教学中要考虑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且,从微观到宏观,所有教学生态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课堂生态系统的建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和谐与对立统一早就有精辟的论述。

生态学的定义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1866)提出,指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整体性科学,从更广义上解释生物存在的条件。

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广泛应用。

近几年,教育研究,尤其是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生态学转向。

对于外语教育的生态研究中,其他要素的研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涉及,但是对教学环节,更多是单独把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事实上,这种孤立的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将整个外语教学课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会更加全面,系统和客观。

王俊菊(2015:129)指出,英语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旨在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系统,具有拓展性,开放性,人文性,创新性,教育性等突出特征。

外语教学与课程生态化

外语教学与课程生态化

2019年5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9
结合语境开展综合与多技能教学
1. 考虑全球化、应用目的 2. 强调综合技能/多技能教学
3. 强调有意义的交际能力培养
4. 强调语境和语用
(Canagarajah 2005)
1. 强调语言情景的跨文化因素
2. 全面考虑由学习者和学习情景引发的关键因素
3. 充分重视学习者的背景、需求、目标、技术和学校 环境等
21
情景模式
理论基础
– 斯克尔贝克(1984)的课程设置理论为基础
文化分析
– 课程设置应以学校为基础 – 课程设置应以具体情况分析为前提 – 课程设置应以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参考
2019年5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22
情景模式
确定教 学目标
分析教 学情况
设计教 学计划
阐释并执行教 学情况计划
2019年5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32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
辅助模式
教育者
借助
电脑 媒体 网络 实验教室
授课
学习者
2019年5月23
(陈坚林 2005)
感谢你的观看
33
CALL在外语教学上应该“正常化”
逐步将计算机教学看作是日常需要
计算机教学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 日以为常,达到正常化 (Stephen Bax, 2003)
– 80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 86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 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 90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 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 2001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摘要:纵观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流程,所有研究者都以生态系统为比喻来说明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的语言使用行为,师生间的互动,双方在互动中同为主体,相互影响,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外语学习的乐趣、经验,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完成语言学习中的探索和理解,生态外语环境观非常重视外界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外语学习效果实际上就是学生利用外界环境提供的机会与条件适应环境的结果摘要: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给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因此.生态语言学视野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外语教学互动发展现、多元文化教育观以及外语教学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外语教学一、生态学及生态语言学发展探源1966年,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其有关生物与哲学的著作General Morphology中首次使用了Ecology这个词,并给生态学下了定义:自然界中作为生存竞争条件的所有有机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问的复杂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此后,科学家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对“生态学”进行着全新的诠释,以期使自然界中所有有机物,人类与自然能够在和谐安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1959年,特里姆在《语言与言语》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描述的与能动的语言学》一文,首次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语言发展的历史与变化。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语言学家豪根(E.Haugen)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这一概念,他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环境作隐喻类比。

20世纪80年代,德国Bielefeld大学的一批学者进一步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以“语言生态学”或“生态语言学”为题的著作,使学科理论框架得以确立。

到了2004年,瑞士PeterLang出版公司出版的Mar Garner博士撰写的《语言:生态观>对生态语言学做了更加完整、更加详细的论述。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
杜磊;李哲;秦娜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5)001
【摘要】文章介绍了教育生态学理论,即课堂生态学主体(师生)和非生物因素(课堂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分析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以及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的意义.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杜磊;李哲;秦娜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建构 [J], 吴迪
2.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建构 [J], 马艳彬
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课堂建构 [J], 朱明瑛
4.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生态研究 [J], 田心
5.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 [J], 谭浩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讨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探讨苏州市第十六中学/周南【摘要】所谓生态学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角度看待英语课堂,其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比作是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个概念源于六七十年前,在当时给予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教育。

但是直到近年为止,我们的新课改中才重视并引入了这个概念。

这是一个将生态学和教育学融入在一起的新概念,旨在强调教育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

就此本文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初中英语课堂,从而能达到具有良好氛围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英语课堂 管理引言从引入教育生态学开始,不难发现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已经有了平衡失调的迹象,教师在课堂上起了主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让英语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应遵循生态学平衡的道理,关注的焦点从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上转变为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作为主体。

因此,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课堂氛围和谐统一的目标。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的现状目前我国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流利的交流,这也是广大英语教学者共同期望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英语教学者不遗余力的工作着,但是现实却是不容乐观的。

实际与理想的脱离,并非是教育生态学下和谐统一的初中英语教育课堂。

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是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学目标,但现状是大部分学校在表面遵循国家政策,实际上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就直接决定了各地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目标的空洞性。

比如教学目标有可能会设置成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认识各种动物,但实际上,有些动物并不常见,学生最多在电视里见过,他们并不一定能都认识。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作者:肖颖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英语课堂生态是指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本文试图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简要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失衡一.教育生态学的简介“生态学”最初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他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教育生态学”最早出现在美国教育学家阿什比的《高等教育生态学》中。

1976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其代表作《公共教育》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

他认为,教育生态学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原理及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等种种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教育等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等发展趋势和方向。

国内对教育生态学的引进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90年吴鼎富出版了第一本与教育生态学相关的书籍——《教育生态管理》。

该书借用了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并分析了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近几年,我国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多以微观教育生态为主。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存问题教育生态学是对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是其众多子系统中的一个。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构成的。

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主体,教学环境是生态客体,生态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体。

只有生态主体和客体之间达到平衡,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然后,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失衡现象。

1.教师与学生生态位的失衡在健康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教师应当是课程的设计者,课堂的讲授者,管理者,组织者和传授者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合作者。

然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却成为了教学课堂的“主体”,不断的灌输各种知识点,而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赵丽春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10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计算机与课堂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对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予以改进。

基于此,我国很多高校开始引进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加速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建设进程。

在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引领下,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英语教学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成绩斐然。

然而,若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迫切要求学者与教育界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教育生态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生态学是分析教育系统内部规律在生态学层面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要求教育系统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特征,系统内部各项活动要与一定的生态规律相符,实现最优化的教育生态结构及功能。

在生态型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生态是最主要的育人场所,亦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利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可将英语课堂教学划分为英语课堂客体(环境)及英语课堂主体(师生)两部分内容,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虽然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体处在差异化的位置上,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它们相互平等。

以这一生态意识看待英语教学,需完全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整个环节保持“主人公”地位,追求教学的开放、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英语教学需要回归自然,赋予教学形式、内容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征,进行良性生态系统的构建。

除此之外,英语教学还要对其原本的教学面目予以还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1“. 花盆效应”显著“花盆效应”即在半人工与半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空间局限性相对明显。

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于人为环境中,很多学生缺少真实的英语生活与感悟。

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这要求其对英语的学习不可停留于简单的背诵与答题之上。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出发。

英语学习是
一种高度认知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英语学习活动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教学策略和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
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还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育生态学
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
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还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生态学认为,
教育活动需要依赖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备、教材、课程设计等。

在大学英语教
学模式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配置这些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引入先进
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
教材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外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思考

外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思考

外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思考姚雅静【摘要】近年来随着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要想使学习者真正地掌握另一种语言,培养其综合运用目标语的能力,必须将原有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系统的、生态化的模式.本文通过对“生态化课堂”这一概念的研究,探索了语言教学的生态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182-183)【关键词】外语;课堂教学;生态化【作者】姚雅静【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21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ecological thinking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既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也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环境。

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了一定的教学生态环境。

这种一定性,就是教学特定的类别性和系统性。

比如学校班级教育的产生、发展,就是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范畴及其相关条件和因素构成的特有的系统。

这种学校班级教育系统表现的状态就是学校班级教育的生态环境。

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标志,就是该体系所具有的系统性与开放性。

而获取这些特性的重要途径,就是使整个教育体系成为一种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而外语教育恰恰是对这些特性的有益补充。

生态外语教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育生态学又是教育学和生态学交叉而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但是,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一门能够独立存在的学科均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机制。

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绝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具有强大的多学科理论基础。

德国动物学家海卡尔(转引自:吴鼎福,诸文蔚,1998)给生态学下了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3期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收稿日期:2005-02-24作者简介:秦晨(1971—),女,江苏仪征人,讲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学解读秦 晨(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 要: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现象和规律进行阐释。

教育生态学在外语课堂研究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地移植生态学术语,而是对整体主义的生态教学论的深刻领会。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外语教育;课堂研究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70(2005)03-0082-03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语言教学界开始了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如West (1955),Mosko witz (1968),Landers (1970),Hopkins (1985),Schachter (1996),Swain (2001)等[1]。

他们大多将外语课堂当作一个“微观社会”而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其重点在于揭示与外语课堂有关的“群体”、“人际互动”、“沟通”等方面的规律。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处于以汉语为主的相对单一的语言环境,外语学习通常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主要在外语课堂上进行,因此,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对中国的外语教学尤为必要。

除了西方学者的社会学方法,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教育生态学简介1966年,美国教育学家E .Ashby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的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La wrence Cremin 于《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 )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 -ducational ecology )这一术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生态学研究被置于环境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拓宽深化;1990年至1993年,C .A .Bowers 连续出版三本著作,其内容既有微观的课堂生态的研究,也有对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的研究。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

[2]它促使我们加强教育过程中的生态意识,即以整体论与系统观联系教育生态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外语课堂是一种典型的教育情境;同时,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似,它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等特征,也存在物流、能流和信息流。

因此,教育生态学的方法论可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崭新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精确的描述与分析,了解并运用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将有助于外语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效率提高。

1.限制因子定律1840年,李比希(Justus Liebig )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影响,发现谷类作物的产量通常不受它所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的限制,反而受那些只是微量需要的原料的限制,这些微量元素就是作物增产的“限制因子”。

人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李比希定律”[2]。

与这一表述异曲同工而又更加形象的是“木桶理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随着教育生态学的发展,限制因子定律从自然界研究扩展到教育领域的研究。

具体到外语教学,如果将外语学习者的能力结构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根据我国传统的外语教育理念,听、说、读、写是主要的生态因子。

它们相互影响,均有可能成为外语能力结构系统的限制因子。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文化能力”在外语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Kramsch指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

文化并不是除了听、说、读、写之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巧。

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3]。

在中国,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生活世界的相对封闭以及语言情境的相对单一,文化能力往往成为学生外语能力的首要限制因子。

如果说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对限制因子的适应机制基本上是被动的本能反应,外语课堂中的师生双方则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积极调节。

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情境的模拟、跨文化比较等环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能力,从而将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

2.耐度定律和最适应原则耐度定律(the La w of tolerance)是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来的。

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必然要依赖各种复杂的条件的存在。

如果对其中任何一项生态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那就可能导致一种生物消灭,甚至绝种。

简而言之,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是有限度的,“过”和“不及”都是有害的。

凯洛夫提出量力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强调教育生态个体限度的“低限”;赞可夫则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的要求,强调了教育生态个体的“高限”[2]。

外语课堂的诸多生态因子,如班级规模、作业量、教师讲解与学生提问的时间分配、外语和母语的使用程度等都存在着三种状态:最小量、最大量、最适度。

教学双方应不断探索各因子的最适度状态。

以外语单词的记忆次数为例,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过度学习”,就是在刚刚能够背诵或回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过度学习的增加而增加。

但过度学习也有个“度”的问题:过度学习的次数过少,保持效果不理想;次数过多,其保持量增加的幅度也不再明显。

研究表明,保持效果既好又省时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

如刚能背诵一组单词需读6遍,那么过度学习的最佳值则为3遍。

[4]在此意义上,外语课堂上的“最佳”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最佳”一样,它并非是“最多”,而是“最适度”。

3.花盆效应即生态学上的局部生境效应。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或微栖所(micr ohabitat)。

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工控制湿度和温度,在一段时期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好。

但是,它们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位下降。

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就会枯萎甚至死亡。

[2]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外语课堂也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

学生身处其中,他们的学习活动得到书本、教师的帮助,学生之间也存在积极的相互观照和促进。

但是,这些有益条件并不是一以贯之的。

为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向着两个方向努力。

首先,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师在教授陈述性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等程序性知识;还应将元认知训练,尤其是学习策略的训练贯穿于外语课堂教学之中,以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外语课堂这个小生境之外的广阔时空里,仍然能进行高效率地良性学习。

其次,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能较好地领会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外语考试也能取得较高的成绩。

然而,到了真正需要用外语进行交流时却力不从心。

所以,外语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目标语的文化情境,让学生们运用目标语进行真正的交际,而非机械地鹦鹉学舌。

在具有较高开放性的大中城市中,学生们还应自觉地走出课堂的小天地与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在完全自然的情境中锻炼外语能力。

4.教育生态位原理生态位(Niche)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

教育生态学关于生态位的主体,不限于种群,它涉及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群体与生态个体,它们都有生态位问题。

[2]每个学生个体在外语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都处于相应的位置,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它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性格、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人际关系等客观因素有关。

生态位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于外语课堂的特殊性(主要使用非母语的目标语进行交流),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性格、气质等的不同更会放大资源分配的不均等。

比如外语能力较强、外向型气质的学生往往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提问,即便在不被提问的状况下也能积极发言,从而比其他同学占用了更多的课堂时间。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尽量保证时间、空间及其他学习资源的平等分配。

另外,外语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为外语学习者生态位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擅长读的学生不一定擅长说,擅长说的学生不一定擅长写作;辐合型思维的学生长于语法学习,发散型思维的学生长于开放性讨论。

教师可利用不同的课堂活动,为优胜者与落后者、参与者与旁观者、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角色转换提供机会,使学生在外语课堂上得到丰富多样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生态位上。

5.阿里氏原则语言教育学家Stern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对作为“微观社会”的课堂在构成、规模等方面的研究。

[5]生态学领域的阿里氏原则(Allee's Principle)对这一点作出了精确的表述。

阿里认为,种群的疏密程度随生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过疏或过密都会起限制作用,所以,每种生物都应有自己的最适密度。

[2]外语课堂作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其公认的最佳规模是十到二十名学生。

当然,由于受到师资、教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外语课堂的学生数常常超过了这个“最佳群聚度”。

不过,外语课堂内的暂时性的生态系统———活动小组的规模却是可以选择的。

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最佳人数是五人。

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组内可以汇集较多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但小组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其次,五是奇数,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某种倾向性,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6]。

所以,尽管整个外语课堂的群聚度必须服从于其他的教育生态系统,外语教师仍然可以在课堂范围内充分运用阿里氏原则,提高小组活动的趣味和效率。

三、结 语教育生态学力图消解传统教育学中学与教的二分法,主张学习的过程不应是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灌输,而应是师生平等前提下的“水平式”渗透。

它籍由生态学的视角,将教育领域中的各个单元看作大小不一的生态系统,其观点是整体的、动态开放的;其气质是多元的、去中心化的。

就这个意义而言,它契合了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后现代教育思想,为发现并解决当今教育领域的许多弊端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视角。

外语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情境,更是一个典型的语言交流情境,它尤其呼唤颠覆线性的秩序系统和先在的权威地位,代之以多极的、对话性的互动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