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案例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小学图形

数学教案小学图形

数学教案小学图形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辨认常见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 能够绘制和描述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尺子、圆规等。

2. 学生用具:练习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卡片,并讨论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辨认各种几何图形。

2. 学习正方形: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并让学生练习用尺子画正方形。

3. 学习长方形:介绍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让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差异,并练习绘制长方形。

4. 学习三角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让学生练习识别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绘制。

5. 学习圆形:介绍圆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让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比较圆形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区别。

6.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道几何图形的综合练习题,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7.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辨认和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并对它们的性质和特征有较好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小学数学教案关于几何

小学数学教案关于几何

小学数学教案关于几何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范本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使用几何范本绘制各种几何图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几何范本的使用方法。

2.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
1.几何范本。

2.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几何范本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几何范本的好处。

二、呈现(1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何范本的种类和用途。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几何范本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详细讲解几何范本的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尺寸、正确放置和固定范本等。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使用几何范本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四、练习(15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一人使用几何范本绘制一个几何图形,其他组员观察并记录。

2.学生互相交流、比较各自绘制的图形,找出不同之处并讨论如何改进。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几何范本在绘制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操作技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几何范本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写下使用几何范本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几何范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射线、直线和角》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数学第七册《射线、直线和角》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

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从生活现象引入,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以线段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射线后,继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理解对角的这种描述。

教材要求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体会画的这个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顶点是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

在角的图形里面一段红色的弧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角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两条射线所夹的平面部分,从而使角的概念更清楚。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

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图认识直线、射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经过猜想、画一画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

3、加深对角的认识,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

学生尺子,铅笔,本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欣赏一下老师今天穿的裙子,怎样?生:漂亮!师:是吗,为什么?生:裙子上有线条构成的美丽图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目前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教学作业布置恰当。

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富有逻辑、结构明显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关联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

一、衔接环节:构建结构化的教学流程“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古代先贤荀况的这两句名言为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提供了启发[1]。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不知”与“不能”,根据其具体学情有序提出问题、导入新知、组织讨论,促进学生化“不知”为“知”,化“不能”为“能”,使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流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分析构建结构化教学流程的方法:(一)旧知导入,串联教学内容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认识图形(二)》一课中已经初步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该部分内容之后,教师会陆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圆的认识等知识点。

其中,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可作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师通过导入旧知唤醒学生对过去知识的记忆,使其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未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促进其对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建构[2]。

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今天你能不能找出藏在教室图片中的数学知识?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在学生用手沿着图片描边,用纸、笔将黑板、墙面、窗框等物体中蕴藏的长方形、正方形画出后,教师将旧知识与新课内容串联起来,揭示课题: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就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主要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探索图形世界》一、项目主题简介主题名称:探索图形世界简介:通过本项目,学生将深入探索图形的世界,从基础的形状识别到复杂的几何图形计算,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设定1.能够识别和分类基本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如平移、旋转、对称等)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详解1.基础图形认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教授学生识别各种基础图形。

2.图形属性学习: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计算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3.图形变换实践:通过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变换。

四、活动流程规划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图形概念。

2.理论学习:讲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变换。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图形制作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发现。

5.总结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五、资源准备清单1.教学用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彩色笔等。

2.实践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图形的材料。

3.展示工具:投影仪、展示板等。

六、实施步骤指导1.分组与分工: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不同任务。

2.理论指导: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小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制作不同的图形,并进行变换实验。

4.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制作过程和发现的知识点。

5.总结与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七、评价方式设计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进行评价。

3.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数学课几何形状教案

一年级数学课几何形状教案

一年级数学课几何形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3. 学生能够使用几何形状进行简单的创作和拼图活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形状进行创新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体验到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与现实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形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形状进行创新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几何形状卡片、实物模型、拼图游戏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 学生准备: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数学学科有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找出不同的几何形状。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几何形状,并命名。

教学内容与活动(15分钟)1. 教师展示几何形状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命名。

2. 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模型,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3. 学生进行拼图游戏,锻炼运用几何形状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教师提出有关几何形状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形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区别,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
课题: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能够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能够在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几何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命名几何图形。

难点: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
1. 准备多种几何图形的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

3. 准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引导他们发现常见的几何图形。

2. 展示几何图形的实物,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

二、学习几何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并命名。

2. 让学生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正方形有四条边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巩固和拓展
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应用,如窗户是矩形、钟表是圆形等。

2. 利用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

四、课堂小结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几何图形进行小结,让学生自行复习。

五、作业布置
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个周围的几何图形并标明其特征。

六、课后反思
思考今天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
生的发散思维 。
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 四边形 、 形 ,往里 面放玻璃球 ,结果玻璃球 的
数分别是 1 、2 、1 、1 、2 。圆形 7 0 0 3 5 面积最 大 ,正方形要 比长方形大 ,三
形最小 。
方式 在小学数学 “ 图形与几何 ”教学
中的应用还乏人 问津。为此 ,笔者将其 在 “ 图形 与几何 ”教学 中给予实践 。
的教 学方法 。能很好地达到教学 目的 ,完成教 学任务。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 ;教 法特 点 ;探 蹊
生2 :我不 同意你 的看 法 ,如果 把
羊 圈 围成 圆 面 积 可 能 会 更 大 。
证 明。设周长都 是 10米 ,比 0 较一下
可 以知道圆的面积ຫໍສະໝຸດ 大 ,正方形 比长 三角 形 、梯形 和圆等 ),物体 的体 积和
容积 以及角 的度量 四个部分 。这是需要 学生 在实际操作 中能独立完成 的部 分 ,
个玻璃球 的位置 ,已经加上去 了。 存在误差 。
组 4 A:如 果空 隙很 小 ,就可 以 略不计 。 师 :我们怎样避 免误差 呢?
觉 、触觉 和听觉 )不 断提升为空 间认 知
( 思维 )的过程 。特别注意在 “ 导”的
小了, 羊赶不进去 。”巴依不 高兴地 说: “ 太小了?你就 想个办法嘛 ,要 不 ,你
自己花钱 买材料把羊圈 围大 。”
环节 中 ,教师应根 据学生特有 的思 维特 点 ,采用形象直 观的讲解方式 ,使 学生
从表象深入 到抽象 中去 。
师 :你们 说阿凡提会 自己花 钱买材
料 吗? 生 :不 会 。
( 2)测 量教 学 的特 点 。 《 小学 数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7个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一:数学游戏之加法乐趣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

策略1. 设计一个加法游戏,例如使用数字卡片或骰子。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游戏。

3. 游戏规则是每个学生依次翻开一张卡片或掷一次骰子,然后将得到的数字进行相加。

4. 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并将答案喊出来。

5. 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或积分。

效果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加法计算能力。

案例二:几何图形的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属性和特征。

策略1. 制作一份包含常见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几何图形。

3. 学生需要观察图形并描述它们的属性和特征,例如边数、角的类型等等。

4.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图形,并向其他小组提问有关属性和特征的问题。

5.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其他小组的图形来增加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探索时间的概念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读取和表示时间。

策略1. 使用模拟时钟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时间。

2. 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展示不同时间的示例。

3. 学生需要练习读取和表示给定时间。

4. 进一步挑战学生,让他们计算时间间隔或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概念和应用能力。

案例四:数列的探索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并掌握数列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策略1. 向学生介绍数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列示例。

2. 学生需要观察数列并尝试找出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缺失的数。

4. 给学生更复杂的数列,让他们应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计算和预测。

5.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列的应用,例如时间序列、图形序列等等。

效果通过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案例

⼩学数学图形与⼏何教学活动案例(⼩学数学图形与⼏何)教学活动案例结合<⼩学数学图形与⼏何>培训内容做⼀次关于如何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活动案例线段、射线、直线都是⽐较抽象的平⾯图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限延伸,学⽣理解⽐较困难,因为⽣活中他们看见的直线是“有限的”,学⽣从⼩听的、看的、摸的、画的、学的皆是把线段称作直线,当他们初学平⾯⼏何时要修补和重建个⼈的认知结构,平⾯⼏何中的直线图形画不全,看不全,只能凭想象得到.图中的能见部分是直线⾃⾝的⼀部分,直线、线段在图上的能见部分均⽤线段表⽰,由于学⽣原认知结构在新认知结构没重建成前产⽣的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然会产⽣直线与线段的混淆不清,因此,直线概念建⽴是⼉童学习的难点。

找⼀些⽣活中的载体,让学⽣从⾝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图形,为他们认识抽象图形提供直观⽀撑。

如公路上的斑马线、⼿电筒射出的光线、⽕车铁轨向两端⽆限延伸等。

教学时不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应让学⽣通过动⼿操作,帮助学⽣积累经验。

教师要精⼼设计学⽣的操作活动,让每⼀个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每⼈带⼀根线,四⼈⼩组活动,⽐⼀⽐线的长短,然后再组与组⽐,再全班⽐,让学⽣在活动中理解⾃⼰⼿中的线只是直线的⼀部分,直线是⽆限长的概念。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标:(1)让学⽣进⼀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步认识⾓,知道⾓的含义,能⽤⾓的符号表⽰⾓。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何体和平⾯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何体和平⾯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2)初步感悟:从⼀点出发可以画⽆数条射线,经过⼀点可以画⽆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观察、操作、⽐较和抽象、概括的能⼒。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绘制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绘制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绘制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绘制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绘制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将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学几何图形要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特征、分类及图形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透彻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几何图形的认知1、基本特征:大小、形状、边数、角度等。

2、分类:点、线、面、立体等。

点:是几何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大小和方向。

符号为“.”。

线:由很多个点依次连接而成;没有宽度,但有长度和方向。

符号为一条横线。

线段:由两个点连接而成的线。

射线:由一个端点出发、无限延长的部分组成的线。

面:是由至少三条线段围成的区域,有面积和形状。

角: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和终点组成的图形。

3、图形的特征三角形:三边、三角(角度总和为180度)。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分为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和梯形等。

圆形:是由一个点到圆心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二、几何图形的绘制1、几何工具与用法:圆规、三角板、直尺、角度器等。

圆规:用于画圆,画弧,画线段等。

三角板:三边比例相等的三角板;可用于画直线、角度和平行线等。

直尺:用来画线段、直线、平行线等。

角度器:是绘制角度和测量角度大小的工具。

2、几何图形的绘制方法三角形的绘制方法:以三角形的某一边为线段,以这条线段为基准,在它的一个端点处用直尺画出另外两条边,形成一个三角形。

四边形的绘制方法:以矩形为例,可以先用直尺画出矩形的一条边,然后用圆规和尺子将这条边的长度和一条与它垂直的边相等,再在这两条边的端点处各画一条边即可。

圆形的绘制方法:以一个点为圆心,以这个点到另外一个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

三、几何图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几何图形进行方位的描述,如东西南北、左右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几何图形来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等,比如建筑面积、房间面积、农田面积等。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示范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单元“位置”、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并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使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吗?预设:位置、多边形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在“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会说到用数对表示位置,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

追问: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位置师:我们先来复习关于位置的知识,回想一下,怎么用数对表示位置?怎么根据数对确定位置?预设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列数,再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行数,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加括号,即表示为(列数,行数)。

预设2: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列和行的交叉处就是物体的位置。

师:行和列的意义是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什么呢?填一下。

预设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预设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什么?如果第二个数相同呢?预设: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列;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

师:物体向左、右平移时,什么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什么不变?预设:物体向左、右平移时,所在的行数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所在的列数不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进核心素养——以“几何与图形”教学为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进核心素养——以“几何与图形”教学为例

JI JIAO JING WEI/基教经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进核心素养——以“几何与图形”教学为例宋鸿慧核心素养成为了人才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可见,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几何与图形教学首先有利于在小学数学中将核心素养的观念引导到教学之中,更加符合学生的终身发展方向,将数学思维贯彻到空间图形的学习中。

一、回归生活,结合生活元素,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几何与图形在生活中更是常见,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够带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教师在几何与图形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我们学习到的图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基本图形,很多物体都是由这些图形组成的,大家现在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圆形呢?”接着,学生可以联系实际,有的学生指出笔盖的开口形成了一个圆形,还有的学生找到了圆形的橡皮擦,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圆周长公式的回顾,接着导入实际运用问题:一个圆形公园半径为1厘米,中间有一个纪念碑,四条小道通过纪念碑,长约为5厘米,求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可以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再引导其进行计算,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通过图形更好地结合圆形的特征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公园周长的讨论,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中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将圆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计算,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几何与图形这部分的知识。

这样不仅仅可以把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抓住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渗透数学思想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才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之中得到培养,教师不能一味注重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要把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之中,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从而将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其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教学生认识与分类几何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命名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并描述与几何图形相关的事物。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认识和命名几何图形第一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外观特征,并逐一介绍以下几种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在介绍时,要突出强调每种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帮助学生加深对每种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找出具有相应几何图形特征的物品。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命名几何图形。

2. 教学内容:几何图形的分类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分类规律。

例如,圆形由圆心和半径确定,正方形四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等等。

第二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发现并总结一种几何图形的分类规律,并举例说明。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提问和补充。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外观特征,从而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几何图形的分类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以平面图形为例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以平面图形为例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以"平面图形"为例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充分掌握的同时,培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行为。

数学作为一个既有逻辑又有抽象内容的学科,平面图形的学习涉及到学生对几何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氛围,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核心,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平面图形;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很难用语言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无法做到深度学习。

因此,必须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好当前的多媒体教具,实现层次化、清晰化、形象化地展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思维带入更深层次。

通过推敲问题、实践探究、创设情境等方法来开展深度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状(一)教学方法传统固化教学方法传统固化是当前平面图形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灌输式的方法,只得到了教学效率的“伪提高”,学生反而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缺乏深度。

在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今天,学生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下只能认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伪探究”情况严重“伪探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形式化。

探究式考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独特的见解、发现、创新等,是一种基于综合分析能力下的能力层级,但在教学中,很多探究存在形式化,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时就已经知道了答案、摸清了教师的意图,最终只回答了教师“想要的答案”,这种探究并不能考验学生对问题独到见解,也无法让学生迸发创新的观点,只有探究之名,无探究之实。

(三)教学环节碎片化教学环节碎片化是当前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兴教学模式,都存在内容孤立、教学过程碎片化的现象。

《图形与几何》教案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

《图形与几何》教案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

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6、第107页的第17~22题。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面积的认识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多媒体课件。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册书的第三个板块“图形与几何”,这些内容是我们以后学习有趣的立体图形的基础,首先我们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面积的认识、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老师板书:图形与几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老师: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呢?学生: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厘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分米作单位,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如果图形的边长是用米作单位的,那么面积单位就是平方米。

老师: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都是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学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老师:很好,那么大家还记得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吗?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老师:同学们把我们这个板块的学过的内容都说出来了,真了不起!那么大家会不会应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6、第107页的第17~22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回忆、总结、运用知识的过程,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关于这部分内容,咱们的教材到这就快要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你们努力,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案例结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培训内容做一次关于如何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活动案例
线段、射线、直线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因为生活中他们看见的直线是“有限的”,学生从小听的、看的、摸的、画的、学的皆是把线段称作直线,当他们初学平面几何时要修补和重建个人的认知结构,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图形画不全,看不全,只能凭想象得到.图中的能见部分是直线自身的一部分,直线、线段在图上的能见部分均用线段表示,由于学生原认知结构在新认知结构没重建成前产生的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自然会产生直线与线段的混淆不清,因此,直线概念建立是儿童学习的难点。

找一些生活中的载体,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图形,为他们认识抽象图形提供直观支撑。

如公路上的斑马线、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火车铁轨向两端无限延伸等。

教学时不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每人带一根线,四人小组活动,比一比线的长短,然后再组与组比,再全班比,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自己手中的线只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是无限长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2)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仔细观察,发现物体或几何图形的的主要特征;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方式】1、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3、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4、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教学资源】几何图形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评价】1、问题情景的确定;
2、资源利用的策略;
3、探究活动的组织;
4、学生学习的评价。

“图形与数学”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要透过这一领域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我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在简单的几何推理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设计的能力。

总之,几何图形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视野要拓宽到生活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空间的问题。

通过自主的探索,逐步认识几何图形的知识。

在此过程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学习活动,真正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图形的设计与推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