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扩散 , 少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进 患 者 早 日 减 促
康复 。
源性及其他原 因而发生蜂 窝组织 炎时 , 十 分容易 向各 间隙蔓 延而 引起 广泛 的蜂 窝
组 织 炎 , 起 口 腔 多 间 隙 感 染 J 本 组 引 。
关 键 词 口腔 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临 床
于 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 。
4例多间隙感 染 患 者均 为牙 源 性患 者 治 疗不及时而发展成 多间隙感染所致 。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0 36 /. s .10 s 1x 21. 1
2 】6 5. 3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亦 称颌 周蜂 窝 织 炎 , 口咽 、 颈 部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脓 性 是 面 炎症的总称 , 其感 染途 径有 牙源性 、 源 腺 性、 损伤 性 、 医源 性 等 , 部 症 状表 现 为 局 红、 、 、 和功能 障碍 , 重 者全 身 出 肿 热 痛 严
见 。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隙与牙 齿及 颌骨 关 系密切 , 如牙源性感染极易 波及 到周 围 间隙 , 如下颌第 三磨牙冠周炎 、 根尖周 炎、

要 目的 : 1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的 对 : 7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探 讨 。方 法 : 选 择5 3例 口腔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予 患 者 全 采 给 身 支持 疗 法 、 部 脓 肿 切 开 引流 和 清 除 病 局 灶 的 疗 法 。 结 果 :3例 患 者 痊 愈 4 5 6例 , 好转 6例 , 效 率达 9 . % , 1例 患者 有 81 仅 因未 拔 除 患 牙 导致 复发 , 拔 除 惠 牙 经 治 后 疗 后 痊 愈 。结 论 : 确 口腔 颌 面部 感 染病 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讨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发病人群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我科5年来收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病因、发病人群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

结果: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首位,其次为腺源性及其他感染。

发病人群特主要有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幼儿,及医疗条件较差或发病初期未重视的患者。

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常因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初期未重视,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局部病灶,还需要关注全身情况,并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关键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24-02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常因牙源性及腺源性感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毒力增强时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感染往往沿各间隙间疏松结缔组织扩散,形成间隙感染,继续加重形成多间隙感染,并且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关系感染易向颅内、纵膈扩散,引起脑脓肿、纵膈脓肿、脓毒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较高[1]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010 年 1 月—2015 年 8 月我院共收治重症颌面间隙感染患者126例,男55例,女71例,年龄1岁~71 岁,平均38岁,牙源性感染95例,腺源性感染20 例,外伤性感染11例,合并糖尿病16 例,孕妇13例。

嚼肌间隙感染31例,眶下间隙感染22例,颌下间隙感染19例,颞间隙、颞下间隙感染5例,舌下间隙感染11例,翼下颌间隙感染9例,咽旁间隙感染10例,口底多间隙感染15例,其中15例重症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入院时均有面部或颌下、颈部明显肿胀,部分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

多数患者因感染初期症状不重未引起重视,或在当地不规范治疗延误病情。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入院后完善体检,并行CT或MR检查,同时肿胀区穿刺,抽搐脓液送培养。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探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探讨

1162019.08临床经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探讨梁 芳枣庄职业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 山东省枣庄市 277000【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00名,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人治疗后的各方面评分,以及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通过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研究得出,这些病人的感染情况主要是牙源性的感染和腺源性的感染,在这一百名病人当中,有67%的病人属于牙源性的感染,有20%的病人属于腺源性的感染,病人感染的地方主要是颌下间隙感染。

通过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有效概率得出,总的有效概率是95%,有11%的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

结论:通过对这一百名病人进行分析得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这一病症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得病人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病情有所好转,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提升病人在治疗以后的有效概率。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用效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一疾病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对此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

目前,国家对医疗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方面的治疗工作也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项。

我国居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饮食的多样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人也比之前有所提升,病人对治疗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这使得医院的压力所有增大,工作上也加大了一些难度。

此次我主要研究的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医院的一百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治疗后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下面是我此次研究的内容。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2. .加强口腔护理 详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每餐后漱口液漱口,每4h含漱漱 口液漱口,在口腔内停留2~3min. 3. 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先给予高热量清 淡流质饮食,由于张口受限,采用吸管进食。鼓励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 果汁,且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蒜等。禁止吸烟、饮酒。 4.切口护理 医师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

(1)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者;

(2)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3)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4)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5)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薄除病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死骨刮治术。
防止扩散,解除局部疼痛,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利于伤口引 流。
谢谢
2021年1月
一、概念
颌面部间隙感染——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 颈上部软组织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扩散:蜂窝织炎(多间隙感染) 局限:脓肿
二、特点
循人体解剖结构中阻力薄弱的方向扩散,
如脂肪组织、神经血管束、筋膜间隙等。有 些可局限在一个间隙,也可波及多个间隙。 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化 脓性感染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 应严重者、全身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 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治疗原则
1 、 口 内 : 翼 下 颌 皱 襞 稍 外 侧 纵 行 切 开 23cm 2、以下颌角为中心,距下颌下2cm处切开, 切口长3-5cm; 3、全身足量抗生素

颌面部间隙感染200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200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200例临床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有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损伤性及医源性,其中以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

治疗应从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方面进行。

我科5年来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200例,临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95例(475%),女105例(525%)。

200例患中,以面颊部间隙感染者82例(41%),其次为眶下间隙感染39例(195%),嚼肌间隙感染37例(185%),颌下间隙感染30例(15%),口底感染12例(6%)。

本组病例感染途径有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

其中以牙源性为多见,共145例(725%),居第1位。

发病病人中20~30岁构成比最高,占患者总数的475%。

10岁以下儿童30例(15%),大多为腺源性感染。

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本组200例均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165例静脉输液,抗菌药物的选择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一般选用广谱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对未做药物敏感试验或药物敏感试验未出结果的患者,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和甲硝唑或奥硝唑。

静脉输液还可维持全身代谢、水、电解质平衡,增强其抵抗力。

用物理降温法或口服或肌注退热药物治疗高热患者。

脓肿切开引流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使炎症局限,脓肿形成或脓肿已溃破但引流不畅,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如腐败坏死感染,也可早期切开减压引流。

本组200例中有125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选择的部位尽量位于脓肿的最低位,位于隐蔽处,如口内、颌后区,口外切口应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开引流时根据浸润范围选择一个或多个切口。

其中1例患者颌面间隙感染致使呼吸困难来诊,急行气管切开术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再经静脉输液抗炎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

清除病灶:本组200例中,因冠周炎引起者76例,其中60例在炎症控制后及时拔除患牙,起到引流和清除病灶的作用,16例因张口受限未能拔除,建议张口度恢复后再复诊拔除。

因龋病引起者58例,有34例无保留价值的病灶牙在炎症早期拔除,利于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24例行根管治疗后保存。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320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320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320例临床分析作者:李春阳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

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临床探究。

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中,牙源性感染患者数量最多,比例高达66.88%,而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比例较小,仅为7.19%,青年人(21~30岁)人数最多,高达25.94%。

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必须依照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征,使用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和局部区域治疗相统一的整体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7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00-02doi:10.14033/ki.cfmr.2016.8.056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外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病症,起病急,发展变化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与医院一定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发现后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1]。

本组抽取了3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07年1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3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

男192例(60.00%),女128例(40.00%),年龄4个月~85岁,平均(45.1±8.9)岁。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各个年龄段患病情况,感染起因以及感染累及间隙的具体情况。

1.2.1 诊断方法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局部伴有红、肿、热、痛,功能性阻碍等不良的临床表现,另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全身性发热、白细胞增多的表现特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研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研究
几 种 :① 口腔 颌 面 间 隙感 染 部 位 的影 像 学 表 现 为 脂 肪 间 隙
流阻滞 、 阻塞 、 细菌 大量繁殖等 . 引流手术结 束后 , 可 以进行
冲洗 , 冲洗药物一般采用 生理 盐水和过氧化氢 等 , 放 置引流 器进行 引流. 并且 患者还需要 进行高压 氧治疗 , 治疗 时间为
肌筋膜 间隙内 , 或者是扩散到其他地方 , 引起严重感染 . 如果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患者一 般采用 综合 治疗 的方法 ,
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措施.全身治疗措施分为 以下几 种 : 原
发感 染灶 的处 理 、 抗菌药 物 的使 用 、 支持疗 法 、 对症疗 法 以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面积进一步增加 , 则会 引起 并发症 , 病情
J u n . 2 01 7
口腔颌 面部 间隙感 染 临床特征 与治疗 方法研究
徐 培
( 安徽 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摘 要 : 口腔 颌 面 间 隙 感 染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病 症 最 为 常 见 的 感 染部 位 为 颌 下 间 隙 . 口腔 颌 面 部 间 隙 感 染 患者 一般 采 用综 合治疗的方法 , 全 身 治 疗措 施 包 括 原 发 感 染 灶 的 处理 、 抗 茵 药物 的使 用 、 支持 疗 法 、 对 症 疗 法 以 及 口腔 护 理 方 法等 , 本 文 对 此
22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医生主要是根据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表感染原因以及面部感染部位等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根据患者诊断难易程度选择性采取ct核磁共振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全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都进行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判断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数量等等
第3 3卷 第 6期 ( 下) 2 0 1 7年 6月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梁冰晴
【期刊名称】《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4)009
【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一旦颌面部发生感染,若无法明确具体位置、扩散方向,药物未使用得当,亦或未能及时有效切开引流形成的脓液,则会致使感染进一步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乃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部位、诊断方法临床治疗进行论述分析.【总页数】2页(P3,6)
【作者】梁冰晴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3
【相关文献】
1.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 [J], 王启晋
2.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 [J], 张春旭;梁新华
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治的研究进展 [J], 龚菊;许彪
4.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 [J], 冯永强;杜小铭
5.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综合处理的研究进展 [J], 赵忱光;王津惠;杨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何伟【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途径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入院的12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细菌培养、感染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占30.2%;最主要的的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感染,占64.3%;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职业、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入院白细胞数(>10×109/L)、间隙受累数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发生.【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4页(P424-427)【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并发症【作者】何伟【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急、发展迅速,若延误治疗时机,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败血症、海绵窦血栓炎、感染性体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

本研究通过对2012—2016年收入院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途径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9~73岁,平均(43.5±4.5)岁,年龄≥65岁39例,<65岁87例;职业方面,农民52例,非农民74例;入院白细胞数>10×109/L 74例,白细胞数<10×109 52例;合并糖尿病28例,不合并糖尿病98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者96例;单间隙感染77例,多间隙感染49例。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评价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18期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0例,通过组织所有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白细胞(13.2~21.6)×109/L,中性粒细胞81.9%~94.8%。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5~75岁,病程7~35d;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6~73岁,病程8~35d。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①局部治疗:嘱咐患者保持感染部位静止,对患者感染部位进行清洁,在此过程中,避免对患者感染位置进行挤压,避免造成感染扩散,采用抗感染药物对患者感染位置进行局部外敷。

②全身治疗:对患者给予广谱抗菌药物,保证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激素进行治疗[1]。

治疗10d 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CT [2]、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检查感染位置,采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3]。

患者入院2h后即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对于手术位置,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进行交替冲洗,并采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1h/次,1次/d [4]。

治疗10d 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对60例患者的感染位置以及来源进行统计。

采用影像学诊断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并进行细菌培养。

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①如果患者各类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并且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则为痊愈;②如果患者各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是依然有炎症,则为有效;③如果患者各类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病情不断加重,则为无效。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的难题。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口
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进行分析。

一、多间隙感染的成因
多间隙感染是由口腔内牙周袋、牙龈等处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抗生
素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但是,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就需要对病情进行更为细致的观
察和治疗。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牙周疾病,这是由于不良的代谢控制和免疫力
下降等因素导致口腔微生物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细菌大量繁殖并进一步感染导致。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多间隙感染相似,如牙龈
水肿、红肿疼痛,牙齿松动或脱落等。

但是,由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症状也可能表现为
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治疗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关键是在高水平的口腔清洁和整体的代谢控
制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同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首先应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口腔清
洁和检查。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等食物,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
辅助检查:X线,右下颌第二、三磨牙残根, 伴有根尖骨溶解,但没有骨质硬化。
2020/2/12
8
病历五
患者:周XX 女 48岁
主诉:高烧,头疼,张口受限两周
现病史:三周前为诊断三叉神经痛,行口外注 射法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两周前发现张口轻度 受限,今张口受限加重,高烧,头疼,要求诊 治
CT:双侧腮腺区、下颌升支内外侧、口底、 咽旁以及气管旁间隙、颈部软组织多间隙 液性区域。
2020/2/1215病历八源自2020/2/1216
2020/2/12
17
2020/2/12
4
病历二
2020/2/12
5
病历三
患者:孙XX 男 36岁
主诉:渐进性开口困难及右侧面部肿胀疼痛
现病史:患者于三周前发现右侧面后部出现一 个坚硬隆起,两周前发现开口受限,并未影响 进食,今发现进一步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来 我院就诊
检查:下颌角处坚硬隆起,表面感觉正常,右 侧下颌升支前缘肿胀,触痛(+),右下颌第 二磨牙和第三磨牙无活力,右下颌第三磨牙远 中有7mm牙周袋。最大开口度为4mm。
检查:右侧下颌下区丰满,皮肤红充血、 发红发亮,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压痛(+)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020/2/12
10
病历六
2020/2/12
11
病历七
患者:郑XX 男 26岁
主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3日
现病史:左侧下颌磨牙疼痛3周,3日前发 现张口受限,伴随吞咽困难,今日加重, 来我院就诊。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例讨论
2020-02-12
医药交流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e t i o l o g y, s i t e o f s p a c e i fe n c t i o n s i n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r e g i o n , h o s p i t li a z e d d a y, t r e a t me n t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o u t c o me s w e r e r e c o r d e d
E - m a i l : l i q i n g l o n g l q l @1 2 6 . c o n) r
Ab s t r a c t : 0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l a w, t r e a t me n t o p t i o n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e a s u r e s o f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s p a c e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T h e r e c o r d s o f 5 3 5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p a c e i fe n c t i o n s i n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l a r e g i o n i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S u r -
0 1 — 0 l 一 2 0 1 I一1 2—3 1 住 院的 5 3 5例颌 面部 间隙感染 患者 , 记 录患者 的症状 、 病因、 感染部 位 、 住 院时间 、 治疗情 况 、 并 发症和 愈后 ,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 比较 。 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 院患者 , 男女 比例为 1 . 4 : 1 , 平均年龄( 3 6 . 6 2± 2 3 . 4 9 ) 岁。农 民在间隙感染 的患 者 中比例最高 , 达3 5 . 0 %( 1 8 7 / 5 3 5 ) 。分析发现 : 年龄 、 职业 、 自我治疗 、 人院体温是危及生命并 发症 的相 关 因素 。 结论 颌 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上述危 险因素时 , 为 了避免危及生命并发症 的出现 , 应 及早进行规律治疗 。 关键词 : 口腔 颌面部 ; 间隙感 染 ; 并发症 ; 回顾性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间隙感染例临床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部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口腔、颌骨周围组织等部位。

该病主要以局部肿胀、疼痛、发热等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例临床分析对该疾病进行探究。

一、病史摘要女性,51岁,主诉左侧颌部肿痛发热2天。

患者询问发现2天前左侧口腔有牙疼,至今未去医院治疗。

患者体温38℃,左侧脸颊部肿胀明显,嘴唇略向左移位,口腔内炎症明显,左后牙龈部肿胀,疼痛明显。

怀疑诊断:左颌面部间隙感染。

二、治疗经过1.制定治疗方案疾病诊断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例患者采取了局部运用药物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给予卡那霉素0.5g ivgtt 入院。

局部口服阿莫西林颗粒1000mg加黄连素两次口服,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

2.治疗效果经过2天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面部肿胀有所下降,体温恢复正常。

继续观察治疗,连续使用抗生素7天,局部药物5天,患者病情完全缓解,恢复正常饮食。

三、治疗分析1.局部及全身治疗的优点和缺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局部应用药物能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药效稳定,能够快速缓解局部症状;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并能预防病菌的扩散和转移,从而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但局部治疗单一,只能针对局部症状,治疗效果较慢;而全身性治疗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常伴随药物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2.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自行处理口腔问题,尽早向医生寻求帮助。

(2)及时处理口腔疾病,减少发病风险。

(3)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病原体敏感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4)在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给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加速治愈。

综上所述,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治疗应及早、充分、科学、合理,多方位施治,并注意预防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和治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

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

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筋膜间隙较多,分为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

由于相邻间隙之间软组织较疏松,感染可沿着各间隙之间扩散出去,上至颅脑、下至纵隔,可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来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医治,长期以往突发急性炎症引起的间隙感染。

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外伤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等[1],儿童的间隙感染多来源于腺源性感染[2] 。

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感染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机体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者肿胀可挤压软组织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 。

病原学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花雯等学者采集1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普雷沃菌[4]。

不同地区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来选取最有效的抗菌药物[5]。

治疗方案1.保持呼吸道通畅: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接待每一个间隙感染患者应首要注意问题。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采取吸氧、气管切开等应急处理方法。

2.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混合菌感染,在菌培养未出结果之前也应采取经验性抗生素抗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孢唑啉联合奥硝唑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间隙感染,不良反应低,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敏感性[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点探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199 8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初步回顾分析。

结果 292例患者中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以青少年比例最高。

结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多为多菌种混合感染。

治疗从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其进行治疗是口腔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口腔科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将我科13年来收治的292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2例,男性181例,女性111例。

发病病人中21—30岁构成比最高,共159例,占患者总数的54.45%。

病程最短4天,最长43天平均12天。

感染部位及来源以咬肌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多见;常见病因以牙源性多见,其次为腺源性。

损伤源性,血源性,医源性较少见1.2 治疗
抗生素治疗:本组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病例多用青霉素及红霉素类,如伴有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重症病
例选用头孢类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除并发细菌感染或病情危急外,不轻易应用抗菌药物。

脓肿切开引流:炎症已化脓并形成脓肿或脓肿已破溃但引流不畅者,具备切开适应证的,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

如为腐败坏死感染则应该早期切开引流。

全身支持疗法:包括针对局部炎症区或全身继发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病因治疗,以及因感染引起的高热治疗及全身代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和支持治疗两方面。

增强全身抵抗力,促进疾病好转直至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病灶的处置: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扩散而来,故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早期处置原发病灶,是缩短疗程,减少炎症反复发作的重要措施。

2 结果
本组病例以青壮年发病为多,发病部位以咬肌间隙,颌下间隙,颊面间隙感染居多发病原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

采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本组292例治愈234例好转57例死亡1例死于颅内感染。

3讨论
3.1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以牙源性多见,其次为腺源性均为继发性感染。

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牙体牙髓病引起的根尖部感染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所致。

腺源性感染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特
别是与幼儿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故腺源性感染多见于颌下间隙,其次为颏下间隙。

损伤源性如皮肤,粘膜损伤,骨折及唇部疖肿,口腔粘膜溃疡等引起的感染也可继发为间隙感染。

血源性及医源性少见。

3.2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3.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1——30岁最多。

3.4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炎症区域临床表现:炎症区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体征及功能障碍,由炎症区的组织变性渗出所致。

如开口受限,吞咽,咀嚼,语言,呼吸困难等。

如伴有全身症状者wbc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昏迷等危急生命的情况发生。

3.5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应重视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一经诊断,治疗就应立即开始,早期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刺激,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或局限。

后期如脓肿形成则必须行切开引流或扩大引流术。

如病情加重,全身中毒明显或合并中毒性休克的病人应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所引起的并发症,应有足够的重视。

对局部病灶的及时处理,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3.6同时,作为口腔科医生亦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以减少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有足够的警惕性,是预防因其并发症致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震康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69
[2]张士灵等 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临床分析上海口腔医学2000(3);55-57
[3]焉晋绪吕勤英焉钰口腔颌面感染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