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习题
第3章认识论多选
1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 B.真理的内容和它所反映的客体是相符合 相一致的 C.作为真理性认识的标准——社会实践具 有客观性 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BC
16.“真理是具体的”是指 A.真理的条件性 B真理的全面性 C真理的历史性 D.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
13.承认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就是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世界的可知性 C.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真理的主观性 ABC
14.人的认识之所以具有反复性,是由于 A.受主体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B.受主体精神状态的限制 C.受社会历史实践水平的限制 D.受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
11.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 其性质和意义在于 A.通过它可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 B通过它可获得许多间接经验 C通过它可直接获得系统的理性知识 D它本身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AB
1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 为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论要指导实践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ABCD
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 动”,这一著名论断体现了 A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来源 B理论可以和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成为实 践的先导 C科学理论可以预见未来,指明实践的正确 方向 D科学理论可以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BCD
6.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 上的缺点是 A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去考察认识 B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D不了解客体是主体的改造对象 ABCD
9.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A.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 B.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 C.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是认识过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ABC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2.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再现具体,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C.价值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D.价值观人皆有之5.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6.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
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认识论经典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 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 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 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 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怀疑论的观点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4.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6.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7.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9.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D. 直接现实性10.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
高中政治认识论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2个,每题2.5分,共计80分,选择最佳答案 1.13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新课标安徽卷1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新课标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2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江苏扬州高三模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认识论1. 请阐述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2. 论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3. 解释直觉和演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 试述认识的源头是否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为什么?5. 论述感觉和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你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或论据支持。
7.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贡献,如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答案部分:认识论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和理论化的总称。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自身世界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在于理性思考和推导,强调理性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经验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观察和经验积累,注重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知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理性主义强调思维的先导地位,而经验主义则更注重感觉和经验的作用。
3. 直觉是指通过直接感知或直接洞察得到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常常是非理性的。
演绎则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推理的准确性。
直觉较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感受和情绪的干扰,但它能迅速形成判断;演绎较为客观,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前提条件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4. 认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经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5. 感觉和思维是认识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感觉是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刺激转化为感觉心像,提供给思维进行加工和分析;思维则是通过对感觉心像进行思考、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结果。
感觉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基础,而思维则对感觉进行整合和深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回答4—5题。
4、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完整版认识论高考练习题
即墨二中自编习题学科:政治编写人:高二政治审核人:高二政治全员编号1.(2016•课标I卷,20, 4分)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6•课标H卷,20, 4分)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
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
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5•课标H卷,23, 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
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4.(2014•课标I卷,22, 4分)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3•课标H卷,20, 4分))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认识论习题
• 1)(12分)国家:①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又好 又快的发展。(2分)②有利于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实现国 家职能。(3分)③实现社会分配公平,有利于经济改革的顺 利进行。(3分) • 企业:①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降低成本。(2分)②有利 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2分) • (回答其他方面内容,符合题意的,可酌情给分,总得分不超 过12分。) • (2)(6分)①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3分)②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性质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3分) • (3)(10分)①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税制改 革是经济发展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 • ②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经济发展是全局,税收改 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经济发展离不开税收改革,税收改革 为了经济发展。(3分) •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经济发展要求对不适应的税收制度进 行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能调整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4分)
• 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由于30 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 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 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促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从 未敢设想过的变化。理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 步的重要标志。 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上述 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8分)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高考真题汇总
认识论(第六课)1.(2018年全国I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
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③符合题意。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表述错误。
故选C。
2.(2018年全国Ⅲ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8年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完整版)哲学认识论练习题
哲学认识论1.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实现2008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④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6、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到可能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年轻”是说它形成时的状态被观察到的时间是在30年前。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是个黑洞,新近的观测结果才证明其有可能是黑洞。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
认识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材料中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A.天与人的关系问题B.名与实的关系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理与气的关系问题2.“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一评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水平的不同,认识也就各不同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D.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差异3.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反过来又成为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比如有些生物实验,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能迅速获得结果,而且能节约器材费用,还能避免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
上述事实说明( )A.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取代现实的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认识论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单项选择题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有: A.实践的观点 B.辨证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 括以下环节: 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 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C.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 实际的实践活动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 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A、B、C、D
A、B、C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8、“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A、C、D
B
单项选择题
1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对立统一规律 C、实事求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单项选择题
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单项选择题
16、科学家对194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 星的天文现象做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 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1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14.相对真理是指(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暂时正确的真理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17.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19.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论B. 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论C. 旧唯心主义实践论D. 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论20.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2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3.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2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2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D.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进而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2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9.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D.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30.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是( )A.承认矛盾还是否认矛盾B.认识论和反映论的区别C.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D.对世界的本质的认识的对立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32.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C.根据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34.“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唯物主义真理论B.主观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35.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A.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否认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D.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3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 )A.一元论B.多元论C.主观真理论D.实用主义真理论37.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相对性B.阶级性C.主观性D.绝对性3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B.实用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具有主观性活动D.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4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44.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个命题是 ( ) A.相对主义的 B.折中主义的C. 唯心主义的D.辩证唯物主义的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 )A.它是否有用B.在它面前人人是否平等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E.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2.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 )A.是多样的B.是惟一的C.是绝对的D.是客观的E.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C.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E.主观与客观的关系5.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B.要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和方案C.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E.要使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6.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7.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8.“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E.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9.“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E.有用的就是真理10.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D.绝对主义E.相对主义11.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 )A.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B.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C.实践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D.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2.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在: ( )A.思想路线是认识论的具体化B.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应用和体现C.思想路线是认识论的理论基础D.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E.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基础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13.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