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__学习任务单
《山居秋暝》教案
课
程
分
析
《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指出“暝”的读音,
释诗题:“山居”:山中的居所。拓展“旅居,隐居”的意思。
“秋暝”:秋天的傍晚。
3.作者介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北宋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思》《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一)雨后秋山图
(1)首联写出了什么景物?(空山、新雨)
(2)你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3)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呢?(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4)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淡雅。
(二)明月清泉图
完成课课通第一、二题。
一研改进
板书设计
雨后秋山图清新
山居秋暝 明月清泉图幽静以动衬静
浣女渔舟图热闹
教学反思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4.主题概括。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等三首第1课时 (学习任务单)
3.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出的画面,感受古诗中的意象美;有感情学习生字词,读一读书上的注释。
2.读一读《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把诗题读正确,交流理解诗题的意思。
2.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任务二】
1.借助注释和想象读诗句,交流诗句写出的画面。
2.在诵读中体会诗情诗意,交流诗人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出的画面,体会描写效果,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三】
1.运用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枫桥夜泊》。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会写“喧、歇、孙、愁、寺”,结合注释在语境中理解“暝、浣女、歇、王孙”等词语的意思。
2.《诗词中国》 中国出版集团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山居秋暝》全文。
3. 重点词语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提问:这些古诗中,你们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2. 初读诗文(1)分发《山居秋暝》全文,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等。
3. 理解诗文(1)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诗文的美。
5. 背诵练习(1)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6. 小结拓展(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的诗意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练习,使他们在体会诗文韵律美的也能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诗文内容。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难点的引导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山居秋暝》深入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2.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自然美,激发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诗歌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情感体验的传达: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创作技巧的模仿: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举例说明:
-在教学重点中,如“表达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讲解诗人如何通过“空山”与“新雨”两个意象,营造出山居秋暝的清新与宁静,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诗的意境。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居秋暝》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描绘的景色与你的观察有哪些相似之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感受。
-在教学难点中,如“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山居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呈现的景象,进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心境和意境的深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山居秋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秋天的景色?”(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秋天山居的奥秘。
【新课标】五语上21《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新课标】五语上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1.古诗三首一、单元阅读主题: 四季之美二、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看拼音写词语,完成相关练习。
sūn bó bo tíng bó hé pàn sì miàoduì chóu mián huàn nǚ yú guān guō zào爷爷把船tíng bó在桥下,然后让孙子观察sì miào旁边的yú树上的鸟窝。
小家伙看了以后不禁发了chóu:这hé pàn周围人来人往的,小鸟能安静地生活吗?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浣.女(wǎn huàn)更.加(gēng gèng)风一更.(gēn gēng)哀愁.(cóu chóu)那畔.(pàn bàn)梁山泊.(bó pō)聒.噪.(guō guā)寺庙..(sìshì miāomiào)枫桥夜泊.(bó pō)三、根据解释给“更”字注音。
已经是半夜三更.( )了,天气也更.( )冷了, Array防疫工作人员走进更.( )衣室,穿上工作服,开始连夜值守。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通用10篇)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王维诗《山居秋暝》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问答、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
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枫桥夜泊》《山居秋暝》《长相思》学习任务单导学案(有答案)
古诗词三首学案教学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检测、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2、熟读古诗。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谈话揭题:王维的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山居秋暝》。
2、简单介绍作者王维。
3、检测字词。
(1)给生字注音。
浣(huàn )榆(yú )畔(pàn )更(gēng)聒(guō )(2)联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词语的意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3)教师指导难字、易错字书写。
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结合注释,诵读古诗。
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那我们就一起仔细品味一下吧。
三、展示提升1、展示2、朗读3、质疑四、小结强调: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五、检测反馈:默写古诗《山居秋暝》并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王孙”的意思是诗人自己。
诗句中静态描写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
动态描写的句子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我们还学过王维的那首诗?请写一写吧!(灵活)六、拓展延伸查找有关王维的其他古诗,如《鹿柴》,了解王维。
明月松林山山居之景(动静结合)居清泉岩石留秋浣衣之女清幽(隐居)暝山居之人(以动衬静)渔舟之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枫桥夜泊》词《长相思》预习检测复习旧知,检查背诵《山居秋暝》2、了解作者唐代诗人张继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二、合作探究1、初读古诗词,借助注释了解《枫桥夜泊的》和词《长相思》意思。
《山居秋暝》 学习任务单
《山居秋暝》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
2、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4、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在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山水田园景色,感受其宁静、优美的氛围。
(2)领会诗人通过诗歌所传达的归隐之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难点(1)分析诗歌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2)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包括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词句进行细致分析,品味其语言之美和意境之深。
3、比较法将《山居秋暝》与王维的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王维诗歌的独特之处。
4、想象法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对诗歌的感受。
四、学习过程1、预习阶段(1)查阅资料,了解王维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初读《山居秋暝》,标注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2、课堂学习(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3)诗歌解读①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关键词语,如“暝”“竹喧”“莲动”等。
②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如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松、竹、莲等,感受其特点和营造的氛围。
③探讨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思考他为何在诗中描绘这样的景象,表达这样的情感。
(4)写作手法分析①分析诗歌中的动静结合手法,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静态的明月和松树衬托动态的清泉流淌,使画面更加生动。
山居秋暝导学案
山居秋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要理解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及其所蕴含的诗意美,体会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习王维独特的诗歌风格,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欣赏打下坚实基础。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
2.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傍晚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 “明月松间照”的下一句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景象?()A. 明月照松间B. 渔舟唱晚归C. 桃花映水红D. 春山多胜事2. 诗中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向往之情的句子是()A. 空山不见人B. 随意春芳歇C. 王孙自可留D. 莲动下渔舟三、简答题1. 请简述《山居秋暝》一诗中“空山新雨后”的意境。
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赏析题1. 赏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诗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 诗人在《山居秋暝》中如何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全诗译文《山居秋暝》的译文如下: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和谐。
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本真的境界。
四、中心思想《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山居秋暝》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释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与讨论,提高学生留言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美好,珍惜环境。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山居秋暝》的主旨和主题。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
2.分析句子结构,掌握其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山居秋暝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
2. 学习新课1.讲解并解释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2.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文章内容。
3. 深入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文章的主旨。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解读。
4. 练习与巩固1.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课文内容。
2.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心得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引导和解释,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朥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山居秋暝语文课标要求
山居秋暝语文课标要求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根据语文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鉴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营造出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如阅读相关文献、写作诗歌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山居秋暝》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居秋暝》,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山居秋暝》的诗意和诗境,理解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
2. 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和诗人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
四、朗读与背诵(5分钟)1. 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的韵律美。
2. 学生个体背诵诗文,提高记忆力。
五、巩固拓展(5分钟)1. 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巩固生字词。
2. 学生进行诗文改写,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山水诗。
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山居秋暝》。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山水景色的短文。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在《山居秋暝》这首诗的教学中,板书设计应该注重突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生字词的重要性。
补充和说明:1. 板书内容的选择:板书设计应选择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以及能够体现诗意境和情感的句子。
《山居秋暝》 作业设计方案
《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作业类型及设计(一)预习作业1、要求学生查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的诗歌风格特点。
2、通读《山居秋暝》,标注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和记忆。
3、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二)课堂作业1、生字词听写检查学生对预习中遇到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暝”“浣女”“歇”等。
2、诗句翻译选取诗歌中的关键诗句,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学生进行翻译,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3、意境描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文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展现的场景。
4、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三)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2、诗歌仿写仿照《山居秋暝》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山水田园诗,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其他山水田园诗,如《鹿柴》《鸟鸣涧》等,比较它们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4、绘画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一幅与《山居秋暝》相关的绘画作品,用色彩和线条展现诗中的意境。
三、作业评价1、生字词听写和诗句翻译采用对错评判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错误较多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2、意境描绘和情感分析的作业,采用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3、对于诗歌仿写和拓展阅读的作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学习。
4、绘画创作的作业,可以在班级内举办展览,让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山居秋暝》 作业设计方案
《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山水田园之景,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帮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古典诗词。
二、作业类型及要求(一)基础知识巩固1、字词解释(1)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暝”:_____“空山”:_____“竹喧”:_____“春芳歇”:_____(2)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准确解释字词,并在作业本上写下答案。
2、诗句默写(1)请默写《山居秋暝》全诗。
(2)要求: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1、诗句理解(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认真作答,描述画面要生动形象,情感分析要结合诗歌背景和诗人经历。
2、意境分析(1)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这种意境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回答要有条理。
(三)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1)将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写景和抒情方面的异同。
(2)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过故人庄》,然后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写成一篇小短文。
2、诗歌创作(1)模仿《山居秋暝》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2)要求:注意押韵、对仗,表达出一定的情感。
(四)实践活动1、绘画展示(1)根据自己对《山居秋暝》的理解,画一幅展现诗歌意境的画。
(2)要求:可以用彩笔、水墨画等形式,画面要能体现诗中的主要元素。
2、朗诵表演(1)有感情地朗诵《山居秋暝》,并录制音频或视频。
(2)要求:注意语调、节奏、情感的把握,展现出诗歌的韵味。
三、作业评价(一)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语。
(2)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山居秋暝》 作业设计方案
《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描绘的山水田园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但对于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同时,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启发。
三、作业类型及要求1、背诵默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准确无误地写出诗句。
2、诗歌翻译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文,要求语言通顺,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意思。
3、意象分析找出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并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4、意境描绘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5、情感探究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6、比较阅读提供王维的其他山水田园诗,如《鹿柴》《鸟鸣涧》等,让学生比较这些诗歌在风格、意象、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7、创意表达(1)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画,或者为诗歌配上一段音乐。
(2)鼓励学生模仿《山居秋暝》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四、作业时间安排1、背诵默写和诗歌翻译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预计完成时间 30 分钟。
2、意象分析、意境描绘和情感探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课后完成书面作业,预计完成时间 60 分钟。
3、比较阅读作为周末作业,预计完成时间 90 分钟。
4、创意表达作业可以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作业评价1、背诵默写和诗歌翻译采用对错评判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掌握情况。
2、意象分析、意境描绘和情感探究的评价注重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比较阅读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对不同诗歌的比较和归纳能力,以及对王维诗歌风格的整体把握。
《山居秋暝》活动单
《山居秋暝》活动单
学习目标:
1、读懂诗歌,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活动一:初读诗歌,理清行文脉络。
活动二:精读诗歌,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
活动三:巩固提升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霁:雨后、雨后的天色。
1.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俩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活动四:拓展延伸,运用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对成贤河畔的景物进行描写。
《山居秋暝》 作业设计方案
《山居秋暝》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
2、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作业类型1、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山居秋暝》,并能够准确默写全诗,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2、诗句理解(1)解释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暝”“随意春芳歇”等。
(2)让学生翻译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3、意境描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分析(1)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诗句体现出来的。
(2)探讨诗人的情感与山水田园景色之间的关系。
5、手法探究(1)探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对偶。
(2)分析诗歌的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表现手法。
6、比较阅读提供几首同类型的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其他诗作或孟浩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它们在题材、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7、创意写作(1)假设自己是诗人王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篇山居日记,描述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2)根据诗歌的意境,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三、作业要求1、背诵与默写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长或同学可以互相检查。
2、诗句理解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和翻译,语言要通顺、准确。
3、意境描绘作业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字数不少于 200 字。
4、情感分析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深入分析情感,观点要有依据,字数不少于 300 字。
5、手法探究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指出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字数不少于 200 字。
6、比较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异同点,字数不少于 500 字。
7、创意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内容要符合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绘画作品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21《山居秋暝》(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山居秋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居秋暝》,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美、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并背诵《山居秋暝》全文。
2. 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
3. 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巧妙。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用词巧妙。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山水景色。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欣赏(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欣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 学生默写诗歌,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山水景色的文字。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诗歌,并尝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山居秋暝》这首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背诵和默写诗歌,表现出对诗歌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题目,说说题目中的信息
2、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诗词鉴赏(组内讨论:5分钟;小组展示:12分钟)
1、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提示:景?境?情?技巧?)
四、小结、反思
小组:个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背《山居秋暝》2、整理王维的诗句,体会其中的画境
学习札记:
【学习方法】学讲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主先学
(一)知识链接(时间:5分钟)
1、识作者
2、知背景
3、整理山水田园诗的名句
4、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东晋陶渊明,继于南朝“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美景中融注自己的志趣节操和思想情感:或表现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或抒写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课堂检测
1、默写并小组内检查《山居秋暝》(时间:4分钟)
2、拓展练习(时间:6分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山居秋暝》学习任务单
学校:贾汪中学
备课人:张萍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能默写诗歌
2、了解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和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初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2、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