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水库左岸岩溶渗漏处理工程阶段性分析报告
岩溶地区渗漏分析与处理1.1
1 前言 (2)2 岩溶区水库渗漏的防渗方法 (3)2.1 岩溶发育特征 (3)2.2 岩溶区渗漏分类。
(3)2.3 岩溶区渗漏原因 (4)2.3.1 坝体渗漏主要原因 (4)2.3.2 坝基渗漏主要原因 (4)2.3.3 绕坝渗漏主要原因 (4)2.4 岩溶区渗漏分析 (5)2.5、岩溶区渗漏方法 (5)2.5.1 对坝基泉水的处理 (6)2.5.2 对坝基处溶洞、竖井及溶蚀裂隙的处理 (7)2.5.3 溶洞和漏斗的处理 (8)2.5.4 库区渗漏的常用处理措施 (11)3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岩溶地区渗漏分析1 前言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内修建的大坝愈来愈多,地质条件良好的坝址也越来越少。
目前,许多大坝修建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在此筑坝,其基础处理、水库周边和库区渗漏通道的防渗处理极为重要,同时处理的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
文章介绍了岩溶地区水库的防渗措施,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岩溶地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以及岩溶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岩溶水库渗漏勘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勘测技术和理论分析方法也日趋成熟。
其中水化学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流沙河中上游拟建的永定桥水库,为防止渗漏,在岩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坝区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特进行了坝区天然水水化学特征的调查,以便为进行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水化学综合研究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宏量组份、稀土元素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1]。
水库渗漏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这一问题更为突显。
对水库渗漏形式、渗漏发生部位以及渗漏量评价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效益,甚至成败。
工程地质条件对岩溶地区渗漏的影响甚是严重,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等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过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其中坝型为土石坝的居多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节省投资因此挡水坝的型式多数是土石坝。
牛牛坝水库岩溶渗漏问题分析
( ) 溶 洞与 溶 蚀 裂 隙 的 发育 由地 表 往 下 逐 3 渐 减弱 ,表 明它 们主要 发育 于浅 表 ,溶 洞 是 由溶 蚀裂 隙进 一 步发 育所形 成 的。 ( ) 蜂 窝状 小 溶孔 主要 沿 层 面 发 育 ,且 在 4
地表和地下都十分发育 , 其连通性不好 。 综上所述 ,库区岩溶总体上不发育 ,不存在 大 的贯通性岩溶渗漏通道 ,库水渗漏的通道为裂
统 雷 口坡组 ( 灰 岩 、 灰 岩 以及 下 统嘉 陵江组 T) 泥
( 。 泥岩、 T; ) 泥灰岩 、 灰岩 , 飞仙关组 ( 。 泥岩、 T) 砾
岩 与粉砂 岩互层 ; 叠 系上 统乐 平 组 ( 铁 铝 土 二 P) 质粘 土岩 和峨 眉 山玄 武岩 ( ) P 。 库 区主要 构造 是 纪 尔 洛 背 斜 , 北 北 西 向延 是
10 m 左右 ,反 映 出现在河 流 的侵蚀基 准 面 ,在 60 河谷 下切 历 史 过 程 中基 本 上 没有 相 对 稳 定 的 时 期 。 因此 ,库 区水平和 垂直 岩溶 系统 的发育 非 常
有限。
组、雷 口坡组地层以及钻孔 、平硐资料 ,岩溶发
育形 态 主要有 溶洞 、顺 层溶蚀 裂 隙及 溶孔 三种 。
3 n l 。
伸 , 态极 不 对 称 , 8m, 2m ~3m, 短轴 形 长 k 宽 k k 为
背斜 。地形上东 高西低 , 西翼 缓 ( 5 ~ 5 ) 东 3。 4。,
翼 陡 (0 5 。~6 。 。背 斜 轴 部 为 二 叠 系 上 统 峨 眉 0)
山玄武岩 , 两翼依次为 P 、。 Ti Tx T 、。 T 、3 、 等地层 。 南北方向被河流切割 , 西边在年年沟处部分被切
表1 实测 剖面岩 性统计
鄂西南岩溶地区几个水库渗漏的教训与反思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岩 溶;水库渗漏 ;经验 教训
中图分类号 :T 67 3 2 622 V 9 . ;P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1 (OO O 0 5 0 6 1 2 1 2 L )5— 40— 4
收 稿 日期 :2 l 0 OO一 7—1 ;改 回 日期 :2 1 O 0 5 0 0~ 8— 9
作者简介 :陈汉宝 ( 9 1 ,男 ,教授 级高 级工 程 师,注册 岩 土工程 师 ,硕 士 ,水 文地 质专 业 ,从 事水 利 水 电勘 测技 术管 理 工作 。 16 一)
E —mal c h 31 @ sn .c m i: h b 8 ia o
岸导流洞等建筑物组成( 1 ; 图 ) 电站装机容量为 2× 5 断是沿右岸岩溶管道发生的集 中渗漏。渗漏时水库水 2 4 . 上下游水头差 约 4 。发生如此大的 6m M 年发电量为 1 44 k ・ ; W, 6 2 万 W h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位为 6 64m, 渗漏 , 使水 库无法 正常 发挥效 益 。 640 ( 6.0m 黄海高程) 总库容为 1 2. 万 m 。 , 33 9 该 处原 为引水 式 电站 , 工期 间将 原 引 水 渠 改 为 施 坝 址为 “ ” V 型峡谷 , 两岸 山坡 陡峻 , 河流 自北西 流
洞 身 2 5I 处发 现有 一溶 洞 ( D 5 , 洞垂 直 导 涵方 1 I T R 3 )该 向发育 , 宽 1 5~ . l呈囊 状 , 洞 . 2 0 I, l 可见 高 度 达 1 5 m,
某岩溶地区水库的渗漏分析
关 , 岩溶 的发育 受 地 层 岩性 、 质 构造 等 因 素控 制 , 而 地
岩 溶 的分 布有 一定 的时 、 空规 律 , 岩溶 发育 强度 因可溶 岩 的纯度 、 出状 态及水 环境 不 同而不 同 , 产 有一 定 的强 度 分 区¨ 。若 库周 存在 一定厚 度 的非可 溶岩且 封 闭条
断层位 于水 库 内 。 f。 1为顺 河 向断 层 , 向近 s 向 , 角 近 直 立 , 一 走 N 倾 局
部倾 向西 , 角 >8 。 断层破碎 带 宽 3~ 断层 物质 倾 6, 8m, 主要 为断层 角砾 岩夹 糜棱 岩 , 伸 长 约 3 7 i, 平 延 .2 k 显 n 推性 质 。发育 于坝址 右岸一 上 游左 岸元 宝 L 西侧 。 1 . 1
第2 5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0月
资 源 环境 与 工程
Re o r e s u c s Envr n n io me t& En i e ig gne rn
Vo. 125, . No 5
0c. 2 t. 011
某 岩 溶 地 区 水 库 的 渗 漏 分 析
米 健 ,张定 彪
P fD O 、 、 b 、 t 岩 、 。、 、 ∈ Zg P 。 泥 页岩 、 岩 等 碎 屑岩 以 砂 及 v ∑ P 等 岩浆 岩地层 , 区 内较 稳定 的 、耵 、耵、 、 为
相 对 隔水层组 。
这对 岩溶 地 区水库 的渗 漏分 析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60 2 ) 5 0 1 ( 南 省 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研 究 院 , 南 昆明 云 云
摘
要 :某 水 库位 于 岩 溶地 区 ,工程 区碳 酸 盐 岩 广 泛 分 布 ,水 库 存 在 岩 溶 渗 漏 的 风 险 。深 入 分 析 了水 库 库
岩溶处理总结汇报稿范文
岩溶处理总结汇报稿范文岩溶是地壳中溶蚀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自然地理现象。
岩溶地貌是指由溶蚀、沉积和侵蚀等地表过程所形成的一类特定的地貌类型。
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岩溶地貌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源枯竭、植被退化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岩溶地貌,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岩溶处理工作。
岩溶处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改善岩溶地貌的生态环境,保护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发展。
在岩溶处理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我们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质条件,土壤容易流失,导致水源枯竭和植被退化。
通过建设沟渠、梯田和防护林带等水土保持设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持了地表水的供应和植被的恢复。
其次,我们进行了生态修复工作。
岩溶地貌的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人工植被覆盖、生物修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和恢复,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岩溶地貌的污染治理。
人类活动对岩溶地貌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重金属污染、酸性降水等。
我们进行了废水处理、污染物清理和酸碱中和等工作,减少了对岩溶地貌的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
通过以上的岩溶处理工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岩溶地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和改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其次,水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地表水供应量增加,水质得到改善。
此外,岩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得到了促进,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岩溶地貌的处理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岩溶地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处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其次,岩溶地貌的治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最后,岩溶地区的资源有限,经费和人力也相对不足,制约了处理工作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岩溶地貌的处理工作,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兴义市某水库库首左岸岩溶渗漏问题分析及评价
兴义市某水库库首左岸岩溶渗漏问题分析及评价夏延檐;肖胶【摘要】从该水库库首左岸的地表、地下岩溶发育形态分析入手,结合钻孔地下水位统计以及库水位与大海子流量的相应关系,分析该区岩溶发育特征以及可能的渗漏形式和可能的渗漏路径.结果表明,库首左岸存在一个长约1.2km,宽约500m的地下水低槽带,为可能的渗漏路径;大海子流量与库水位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且流量大于水库允许渗漏范围.【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岩溶;库首渗漏;库水位【作者】夏延檐;肖胶【作者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3+2该水库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距离市区38km。
水库于1999年建成坝高为70.5m的细石混凝土块石双曲拱坝,现拟将在原坝基础上加高17.7m改造为重力坝,正常蓄水位由1 225m抬升到1 242m,水库库容由4 710万m3增加到9 860万m3。
水库主要功能是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
1.1 地形地貌研究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山脉多呈长条形分布。
两岸山峰标高多在1 500―1 900m之间,河床平均比降12.8%,河谷呈“V”字形峡谷,两岸地形陡峭,坡度约30°―45°,属于低中山岩溶峡谷地貌[1]。
库首左岸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地貌上则体现为因溶蚀破坏而成的典型峰从洼地地貌,有些洼地连接成长条形岩溶谷地;库首右岸岩性以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为主,属于构造侵蚀、溶蚀深切山地地貌。
1.2 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及下统的白云岩、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在库首一带主要出露地层为:①三叠系个旧组第一段第二层(T2g1-2)的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隐晶-细晶灰岩;②三叠系个旧组第一段第三层(T2g1-3)的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含泥质白云岩;③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一层(T2g3-1)的中至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含泥质灰岩的不等厚互层,以含泥质灰岩为主;④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二层(T2g3-2)的中至厚层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⑤三叠系个旧组第三段第三层(T2g3-3)的中至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⑥三叠系个旧组第四段(T2g4)的厚层至块状白云岩。
某山区水库的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实; 第③层 : 岩性为第 三系 泥岩 、 砾岩 , 产状: 7 O 。~8 0 。 N W
/4 0 。~ 5 0 。 , 节理 裂隙不发育 , 属弱透水层 。
部, 岩体较破碎 , 加之施 工机械 的斗齿也 可能产 生接触 面 岩体的松动。另外 , 防渗墙 施工 中槽 孑 L 底 部 的残渣 未 能 有效清除干净 , 防渗墙墙 身厚度 较溥 , 产生局部 墙 的底 部 与基础结合 紧密程 度差 。初 步分 析认 为 , 地下 水 由高 向
对有岸 防渗墙 河床 端渗 水点 进行 观 察和 测量 , 含水
层岩性为砂卵砾石层 , 透水性较 好 , 下部 为相 对 隔 水 的 泥
坝右岸为一较大的洪积扇 地形 , 洪积扇 由西 向东 倾斜 , 岸
坡坡度一般 2 5 。~ 3 5 。 , 右 岸 坝 轴 线 略 偏 向 洪 积 扇 轴 线 的 北部 , 洪 积扇 的 上 部 为 簸 箕 形 基 岩 出 露 的 山 梁 。
第2 0卷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水f t . 4 科 技 与 经 济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nc y S c i e n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a nd Ec o n o my
V0 1 . 2 0 No . 3 Ma r .. 2 01 4
含土 砂 砾 石 层 , 土黄 色 , 厚度 一般 为 3 . 0~ 5 . 0 m, 相 对 密 度0 . 7 2 , 渗 透 系 数 为5 . 0×1 0~ c m / s , 属强透水层 , 结 构 密
3 防 渗墙 后 渗 水 的 来 源
根 据 坝址 勘 探 资料 , 基 岩 强 风 化 层 厚 度 3~ 5 i n , 防 渗 墙 底 一 般 深 入基 岩0 . 5 n l , 防 渗 墙 基 础 处 于 强 风 化 层 的上
云南双河水库岩溶区渗漏问题分析
·14·NO.14 2019( Cumulativety NO.50 )中国高新科技China High-tech 2019年第14期(总第50期)SVC或MMC的拓扑结构中单一故障对整个输电系统的影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级联的SVC或MMC拓扑结构,也降低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绝缘水平,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输电效率具有极大改善作用。
2.3 其他拓扑结构除当前常用的几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外,根据我国电力能源的分布和消耗情况,也有一些针对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拓扑结构。
针对我国电力能源的“西电东送”,设计了LCC整流站+MMC逆变站的混合拓扑结构式合计方案。
成熟的LCC整流站技术加上MMC逆变站设计,从而解决了单相输电时载荷系统换相失败的难题。
但是这类拓扑结构仅适用于单向直流电力传输,若能源需求发生变化,则该线路无法适应。
针对风力发电的直流输电问题,设计了基于VSC整流站+LCC逆变站的拓扑结构设计,VSC整流站可适应风力发电的交流电压调整,避免单独LCC线路换相失败的问题。
3 结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工程应用中非常复杂,为了确保输电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更高容量的直流输电网络势在必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比传统交流输电系统更有优势,必将进一步促进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特高压、特大容量输电网络中的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拓扑结构,对构建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张智,刘丽楠.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起动电阻器的选择研究[J].电气技术,2018,19(8):101-108.[2] 马河涛,黄守道,饶宏,等.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46(10):10-16. [3] 李兴源,曾琦,王渝红,等.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研究综述[J].高电压技术,2016,42(10):3025-3037.(责任编辑:李 华)0 引言双河水库位于昭通彝良县双河村角奎小河上游的咪咡河田坝-双河河段。
202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与灌浆处理技术范文1
202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与灌浆处理技术范文 0引言 岩溶又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
在岩溶地区建设水利工程,坝基渗漏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岩溶坝基的渗漏问题研究,但是,至今尚无有效的手段避免渗漏问题出现。
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岩溶坝基补漏技术,及时排除渗漏问题。
灌浆技术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补漏技术,尤其是在岩溶坝基中,其解决渗漏问题的效用十分明显。
1岩溶坝基常见渗漏问题 1.1坝基渗漏坝基渗漏是岩溶坝基最常见最普遍的渗漏问题,其不仅会给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还会造成水资源流失,对坝底或岩土中的颗粒的冲刷作用加强,引起坝基底部部分岩体发生化学溶解,致使坝基受到侵蚀。
在长时间作用下,坝基就会出现失稳的情况。
比如,高岩水库、崔家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均存在坝基渗漏的问题,并且长期存在这一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效益都带来很大影响。
1.2绕坝渗漏绕坝渗漏从根本性质而言属于地质问题,其会降低坝肩岩体的稳定性,在某些不因素作用下,整个大坝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因此,需要对绕坝渗漏的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精确计算渗漏导致的水资源渗漏量,从而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比如闹德海水库,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受到绕坝渗漏这一问题的困扰,虽然进行过帷幕灌浆补漏处理,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较长时间之后,绕坝渗漏的问题又重新出现,给相关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我国还有不少岩溶坝基受到绕坝渗漏问题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对帷幕进行处理,是难以根治渗漏问题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渗漏部位修复,才能切实排除这一问题。
2岩溶坝基灌浆处理常见技术 2.1高压灌浆岩溶坝基而言,由于其地层中黏土含量较大,部分还存在砂砾、砂石等,在长期高压作用下,难以保持稳定。
因此,需要采取高压灌浆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灌浆实验,在压力超过 40kg/cm2之后,部分溶蚀夹泥逐渐被推挤到帷幕的有效区域之外,少去的溶蚀夹泥的空间被水泥浆全部填充。
龙塘坝水库库区渗漏分析
龙塘坝水库库区渗漏分析摘要:龙塘坝水库库区两岸有邻谷分布,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出露,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本文希望通过对库区及邻谷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出库区渗漏的途径与形式,为工程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库区;岩溶;邻谷;地下水;渗漏评价1 工程概况龙塘坝水库位于湄潭县复兴镇新金龙村境内的复兴河上游河段,设计正常蓄水位865.00m,坝前水头抬高约30m,库水面宽一般80~150m,主河道回水长约2.2km,水库总库容398万m3,属小(1)型水利工程。
2 库区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龙塘坝水库位于复兴河上游河段,地势主要为北高南低,为浅至中切脊状低山或低中山,两岸地表分水岭高程900~1305m,库盆封闭较好,四周无低垭口分布。
库区周边主要河流有水库东部的汪家沟和西部的白岩沟,分别为库区左、右岸两条较近的邻谷,两邻谷距库盆距离分别为1.8km和2.6km,其中汪家沟河床高程980~1050m,高于库区河谷,白岩沟河床高程840~1025m,在竹林湾以下河段河床高程低于库区河谷。
岩层走向总体横向与主河道流向相交,为横向河谷结构。
(2)地层岩性库区主要出露奥陶系下统桐梓红花园组(O1t+h)灰岩、白云岩及湄潭组(O1m)砂质页岩,奥陶系中上统(O¬2+3)灰岩、页岩,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群(S¬1ln)粉砂质灰岩、页岩,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群(S¬2sh)灰岩、泥灰岩,志留系中上统韩家店群(S¬2-3hn)泥岩、页岩。
(3)地质构造库区主要构造有新房子向斜、龙塘坝断层(F1)。
新房子向斜贯穿库首向北东延伸,轴线走向N28~40°E,核部主要出露S2sh地层,两翼为S1ln、O2+3及O1m地层,北西翼倾角20~22°,南东翼倾角50~55°,两翼岩层不对称。
龙塘坝断层(F1)横切库首向两岸延伸,长约3.1km,为张扭性断层,断层面产状N60~73°E/SE∠65°,主要切割S2sh及S2-3hn地层,断距一般50~80m,破碎带宽一般5~10m,影响带宽一般20~30m。
水库深切低邻谷岩溶通道防渗处理技术探讨
亦较明显ꎮ 区内岩溶发育形态多种多样ꎮ 库区岩溶
82mꎬ 贵州构皮滩电站ꎬ 坝高 230m 等ꎬ 灌浆工程
水库库区内为低中山侵蚀地貌、 溶蚀型的峡谷
岩溶问题ꎬ 得到了较好的处理ꎬ 为岩溶地区水利水
贵州省某水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ꎬ 左
岸低邻谷漕谷段岩溶极其发育ꎬ 且下切强烈ꎬ 防渗
设计处理难度较大 [13] ꎮ 在实施过程中ꎬ 采用动态
小不一的岩溶洼地ꎮ 根据岩溶发育区域和成因进
行 分 类 统 计ꎬ 落 水 洞 5 个、 洼 地 49 个ꎬ 其 中
水率 q≤3Luꎮ 各段灌浆压力见表 1ꎮ
表 1 帷幕灌浆压力表
段号
孔深 / m
灌浆压力
/ MPa
段号
孔深 / m
灌浆压力
下ꎬ 总发育率随高程变化而变化ꎮ 统计具有方向
1
0 ~5
0 25
用较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ꎬ 造成较大的工程投资
输水泵站、 输水管道以及蓄水池) 等两部分组成ꎮ
与资源浪费ꎮ 鉴于上述情况ꎬ 尤其在一些岩溶地区
大坝坝型为抛物线型变厚双曲常态混凝土拱坝ꎬ 坝
顶高程 1065mꎬ 最大坝高 75mꎮ 工程防渗形式采用
存在深埋岩溶通道等不良地质条件时ꎬ 为了有效控
制工程投资ꎬ 防止浆液向低邻谷无效扩散ꎬ 采取合
程为 825mꎬ 管 道 水 力 比 降 10 4% ꎬ 为 左 岸 防 渗
的重点区域ꎮ
2 防渗设计方案
2 1 防渗设计特点
根据地质勘察和实施情况ꎬ 该水库左岸岩溶区
/ MPa
3 特殊情况处理
防渗设计存在以下特点: ①水落洞槽谷地带受断层
3 1 耗浆量大孔段处理
②左岸存在深切低邻谷ꎬ 水库蓄水后库区与低邻谷
德泽水库岩溶渗漏问题分析与研究
槽谷 ,後 l梁子上 呈 串珠 状 分 布的溶 触 窿地 均属 典 I J
1 .引 言
德 浑 水 庳 焉 牛棚 江一 滇 池 楠 水 T 程 的 重 要 建 纂 物之一 ,水庳位 于 曲靖 市 沾益 德 浑绑政 府 所在 型 的表 现 。右 岸 高原 面 上 鲁洞 河八 哥 洞一 带 , 垂
破 透镜髓 , 5 厚 m~3 m, 庳 匾水文地 昏罩元 中属 0 在
相 封 隔水眉 。栖 霞茅 i N ( I ) - I Pq :岩性 焉灰 、深 + 灰 色厚 眉状溅 晶 、 晶骨屑灰 岩 ,白罢蜇 灰岩 、 虎 泥 “
(2 ) zd :分 布 于庳 匾下 游 卓 岛槽 谷 一 德 泽 盆 地一
带 ,焉灰 白 、 灰 色厚居 堍状 白霎 岩 、 浅 硅 白霎岩 、
匾 内山脉 、 流呈 近 S 向及NE~S 向展 布 ,舆 河 N W
主要 耩造 线基本 一致 。
含磷 白霎岩 灾燧 石傺 带 ,一般 厚 20m ~ 9 寒 0 9 0m。
德 浑水 庳 岩 溶渗 漏 同题 分 析 舆 研 究
陶忠平 ,田 毅
(霎 南 省 水 利 水 鼋勘 测彀 计研 究 院 , 昆 明 6 0 2 5 0 1)
摘
要 :通 遏地 赁稠 查 、镄探 、物探 等手段 查 明岩溶 脊 育的规律 ,利 用地 下 水文 绸 、屡 水斌验 、抽 水
言 l 、连通 试l 、水 化 学成分 分析 、水 温测 量 、C 雹磁 波 检 测等手段 分析岩 溶 系统 的水 力聊 系,登 明相 式 除 除 T 封 隔水性 的可 靠性 及 岩溶 餮育程 度 ,查 明库 匡 、埔 址 匡可能 的渗 漏通 道 ,提 出最侵 的防 渗线路 。 阴键韵 :岩溶 渗漏 ;相 封 隔水屑 ;水力聊 系;地 下 水文 纲
岩溶处理总结汇报怎么写
岩溶处理总结汇报怎么写岩溶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工程技术,主要用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治理和地下空间开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在岩溶处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岩溶处理工作的总结和汇报。
首先,岩溶处理的目标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易受到污染,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净化地下水。
另一方面,岩溶地下空间孔隙发育,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进行地下储藏和工程建设。
岩溶处理的工作就是在保护地下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对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
在岩溶处理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地下水防渗措施。
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渗透性较高,容易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因此我们采取了防渗层的建设措施,包括各种防渗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方法的研究,以减少地下水的渗漏和污染风险。
第二,地下储藏和工程建设。
岩溶地区的地下空间孔隙发育,适合进行地下储存和工程建设。
我们通过研究地下空间的结构和物理特性,开展了地下储藏和地下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
例如,在岩溶地区建设地下储油库、地下水库等,都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
第三,地下水净化技术。
岩溶地区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我们通过研究水体的化学组成和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开展了一系列地下水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采用活性炭吸附、电化学氧化等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净化,以提高水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岩溶处理工作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和维护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难以治理、地下空间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等。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为岩溶处理工作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岩溶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程技术,涉及地下水治理和地下空间开发。
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通常情况下,在岩溶地区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由于受到该地区的地质特点限制及影响,需要加强对深基坑内的止水帷幕力度,通过提升深基坑止水及降水水平,提高深基坑支护水平的同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但由于受到部分因素影响,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因出现渗漏等情况导致整体支护过程及质量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对施工安全也产生极大威胁,导致工程及其周边环境出线工程事故。
本文通过结合实例分析后得出产生的渗漏主要部位多为支护桩与止水帷幕,因此本文根据实例对其渗漏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该渗漏情况提出几点处理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及安全水平提供有利基础。
关键词:岩溶地区;深基坑;渗漏原因;处理措施由于在具体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连通溶洞、软土地基以及岩溶塌陷等现象的影响,极易出现基坑渗漏等情况,施工单位不得不在进行止水帷幕、支护桩施工的同时加大对渗漏情况的重视与关注,一旦发现渗漏情况应立即对其渗漏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施工设计要点及其他相关资料及时找出防治措施并加以处理,进一步降低渗漏情况的发生概率,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顺利进行。
一、建筑工程概况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8087m2,总建筑面积193595m2,规划酒店、写字楼及公寓楼7栋,11-14层,高42-52m,有地下室3层(整体地下室),基坑深度14.7m,局部15.7m(电梯井),为桂林市少有的超深基坑,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场地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东侧和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北侧有建筑物,西侧为临时门面和道路,没有开挖放坡的空间。
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冲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
本工程场地分布特殊性土含卵砾石粉质黏土和含粉质黏土卵砾石,为细粒混合土和粗粒混合土。
该混合土分布广,厚度大,其成分复杂多变,各种成分粒径相差悬殊,其性质变化很大。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
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相关推荐岩口水库岩溶渗漏除险加固防渗处理论文1、工程概况岩口水库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火石岗乡团山村境内,距仁怀市城区57km。
水库座落于桐梓河左岸一级支流石门坎沟上,库区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为在岩溶洼地内利用粘土防渗层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而形成的岩溶水库。
水库无大坝,库首为低矮垭口;水库无泄洪建筑物;放水建筑物为库内渠道,渠道从库尾引水至库首后,通过垭口底部放水隧洞引出库外。
该水库流域面积0.3km2,总库容为17.0万m3,为小型水库,工程主要任务为集镇供水,解决火石岗乡集镇居民1750人的用水要求。
岩口水库四周及底部均通过防渗铺盖封堵地表岩溶通道蓄水,防渗铺盖为粘土料,现周边铺盖均有破损、开裂现象,跨塌严重。
水库蓄水后,部分铺盖被库水淘蚀、冲刷,且库底岩溶发育,铺盖防渗效果较差,现库水沿库底溶隙及库岸岩溶通道产生渗漏,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岩口水库库区中后部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受侵蚀作用的影响,岸坡支沟发育,局部形成侵蚀台地;库区中部至库首出露强溶岩层,该区地表溶沟、溶槽发育。
落水洞分布于水库库首岸边一带,与地下暗河相连。
地表水多就近潜伏为地下径流,为浅切中山岩溶洼地地貌。
库区中部至库首段出露二迭系下统栖霞组中至厚层灰岩等强岩溶层,地下发育有岩溶通道。
现场调查分析,库内发育有3个规模不等的落水洞(LD1、LD2及LD3),地表落水洞与地下暗河相连。
库水主要沿库盆底部岩层层面、溶蚀裂隙面及岸边落水洞渗漏至地下暗河,于桐梓河岸边的硝厂坝出水溶洞排出。
由于地表溶隙、洼地、落水洞等发育,溶穴孔洞等呈筛状分布,且与地表连通性较好,加之工程为典型的封堵地表岩溶通道和利用库岸粘土防渗铺盖的地表岩溶水库,填筑粘土铺盖时,对沉积在库底的密实粘土层大量取用,局部淘槽深挖致使库底粘土铺盖层被剥离。
库首及库岸粘土防渗层由于施工质量较差和库水长期反复淘刷,且长期暴露于水面以上,在人为活动和日晒雨淋共同破坏作用下,铺盖层破损、开裂、跨塌严重,致使水库无法蓄水。
水库连通工程情况汇报
水库连通工程情况汇报近期,我所在的工程团队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水库连通工程,旨在实现两座水库之间的连通,以便更好地调节水资源、防洪排涝、供水灌溉等重要功能。
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工程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工程进展情况。
自工程开工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勘察设计、土地征用、施工准备等前期工作,并顺利进行了主体工程的施工。
目前,主要完成了水库之间的连通隧洞开挖、支护结构的设置、管道铺设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对工程进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二、工程质量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我们对各项工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工程质量的稳定。
三、安全生产情况。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截至目前,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生产成绩。
四、环境保护情况。
我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施工,做到了“清洁施工、绿色施工”。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相关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工程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工程计划,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我们相信,在全体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水库连通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以上就是水库连通工程情况的汇报,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我们工程的关注和支持!。
基于钻孔遇洞率和溶蚀率的水库分水岭渗透问题 分析研究
基于钻孔遇洞率和溶蚀率的水库分水岭渗透问题分析研究摘要:为研究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岩溶地层渗透问题和渗透规律,围绕其左岸分水岭布置水文地质钻孔和物探测试,在充分分析其地形条件、地层条件和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其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基于钻孔编录成果从遇洞率和溶蚀率统计成果中对该水库左岸渗透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左岸分水岭地带岩溶发育区均在车水桶地层内,其内侧主要发育有岩溶小区,地表主要表现为落水洞(一般小于2m)、沿断层的强溶蚀带、沿裂隙的溶隙、沿陡倾层面走向的密集溶蚀沟、缝、小的天生桥等;左岸分水岭车水桶组地层31个钻孔的岩溶遇洞率和溶蚀率发现遇洞率在75m高程附近发生突变,溶蚀率在90m高程左右发生突变,说明车水桶组地层存在库水岩溶性渗漏问题,这一从物探成果得到验证。
关键词:岩溶;遇洞率;溶蚀率;水库渗透0 引言岩溶强烈地区岩石往往存在较多落水洞、溶蚀、溶孔以及地下暗河等,从而导致水库工程建设中渗漏问题十分突出[1-4]。
不同于一般岩体具有稳定的透水系数,岩溶地区岩体由于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孔、洞等渗透通道,如何正确认识其渗透规律是一个难题[4]。
目前,关于岩溶地区渗透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大多是基于地表地质测绘、钻探和物探手段的验证推断[5]。
本文通过对水库岩溶地区钻孔遇洞率和溶蚀率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岩溶地区水库渗透问题的新的研究方式。
1 工程概况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分别为64m正常蓄水位171.8m,总库容1804万m3。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左岸分水岭库水外渗的可能性长,场区布置了4个钻孔,同时开展地表地质调查工作和物探测试工作;对钻孔水位进行观测,发现ZK290、ZK291两孔水位也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初步判断存在库水外渗问题。
在左岸分水岭开展了5斜4直共计9孔(ZK307~ZK315)的钻探工作,并进行了相应的物探测试。
从钻孔水位资料看,有ZK211、ZK308、ZK313等8个孔的水位低于上水库正常蓄水位,ZK211孔附近发现了宽约110m的地下水凹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库左岸岩溶渗漏处理工程帷幕灌浆阶段性效果分析报告批准:审核:编写:四川山河大禹水电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六年四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接龙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接龙乡两河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农村人畜饮水、场镇供水及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该水利枢纽工程包括接龙水库和庙垭口借水工程,接龙水库坝址位于印溪沟中游,距武隆县城约110km,距接龙乡13km,控制流域面积18.6km2,多年平均流量0.50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580万m3。
接龙水库校核洪水位1096.89m,正常蓄水位1092.5m,死水位1064.0m,总库容1110万m3,死库容133万m3。
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61.0m,坝顶高程1097.5m,坝顶轴线长267.50m。
面板为等厚面板,厚度为0.5m;趾板厚0.5m,宽4m -6m。
趾板总长344.516m,帷幕灌浆在趾板上和灌浆平洞内进行。
Z1~Z4趾板处帷幕灌浆为一排,孔距2.0m,Z4~Z8趾板处帷幕灌浆(溶洞、破碎带)为两排,排距2.0m,前排为主帷幕,孔距2.0m,后排为副帷幕灌浆(溶洞、破碎带),孔距2.50m。
帷幕范围按3Lu线控制,河床段及左岸坡段深70m,右岸坡段深80m;副帷幕孔深40m。
两岸在1097.50m高程设置两条灌浆平洞,左岸洞深50m,右岸洞深50m,同时,在洞内设置一排防渗帷幕,孔距为2.50m。
取水塔布置在大坝左岸,距坝轴线上游约50.0m,放水塔底板高程定为1059.00m。
塔后接压力隧洞,长29.93m,比降i=0.001,圆形断面,直径2.0m。
溢洪道布置于左坝肩,由引渠段、控制段、渐变段、泄槽段以及挑流鼻坎、护坦组成。
控制段堰顶型式为无闸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092.50m,泄槽后段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段长47.00m。
导流洞布置在左岸,总长378m.进洞底板高程1046.7m,出洞高程1039.5m。
接龙水利枢纽工程于 2003年8月开始大坝开挖,2015年9月完成面板浇筑,2006年4月开始趾板防渗帷幕灌浆施工,2012年8月完工。
接龙水利枢纽工程于2013年3月24日开始蓄水,5月17日库水蓄至1067m时,下午19点发现在坝址下游原鱼泉洞(距离坝脚80m)以下河流拐弯处的右岸人工堆渣处流出,出水点高程1040m,有1处较大,其它较小,流量0.3-0.5m3/s;出水点较河水位高1m。
鱼泉洞因施工弃渣填高河道后,见渔泉洞水位1043m,满洞口,水浑浊。
库内发现水库入渗漏斗群一处,位于大坝上游左岸、距离坝轴线550m冲沟处,库内漂浮物向该处流动,其下有溶洞。
根据水库管理单位观测资料,水库最高蓄水位1068.05m,量水堰最大渗流量22.9l/s,坝脚下游小桥处河道最大流量0.581m3/s,大于坝址多年平均流量0.502m3/s,水库渗漏水量较大,说明左岸1068.05 m高程以下灰岩地层可能存在岩溶管道型及裂隙型渗漏,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需要及时处理。
帷幕灌浆加密加深灌浆孔处理范围为:跨过宝塔组十字铺组(O2s+b)、大弯组第四段(O1d4)可溶岩段并延伸到地下水位延伸线与正常蓄水位的延长线的交点。
帷幕灌浆渗漏处理方式为:在原帷幕线上逐渐加密加深灌浆孔,布置灌浆孔线从趾板5区和6区交界处至大坝左岸灌浆廊道内,长120m,最大深度153.70m,防渗处理面积9100m2。
帷幕灌浆渗漏处理范围分为Ⅰ、Ⅱ、Ⅲ区三个区,先处理Ⅱ区,首先进行Ⅱ区一序孔施工,施工完成后,再根据一序孔完成情况及渗漏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确定逐步加密的二序孔数及孔位;灌浆孔孔深根据先导孔具体地质情况可作调整;每一步处理完后采取试验性蓄水,再根据渗漏情况,再依据现场情况及专家组意见,实施下步工作。
库内漏斗封堵:首先对表土进行清理、追踪扩挖后采用C15埋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封堵。
量水堰:在鱼泉洞渗漏点下游河道设渗漏点观测堰1座及在导流洞出口设流量观测堰1座,在库内两支沟各设观测堰1座,在库内漏斗下游设观测堰1座,在放水塔后引水渠道设量水堰1座及右坝肩公路隧洞出口排水沟设观测堰1座,共计6座。
1.2水文条件接龙水利工程所在的印溪沟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东北部的接龙乡,印溪沟全流域面积为39.3km2,自然落差550m,河床平均比降45.4‰。
水库位于印溪沟中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8.6km2,坝址以上河段长为8.65km,河段的平均比降为43.63‰。
接龙水利工程所在流域是暴雨中心地带,降水充沛,据邻近4.3km 的接龙雨量站实测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660.8mm。
最大年降水量为2240.9mm(出现在1975年),最小年降水量1042.5mm(出现在1988年),但是年内降水不均,4~10月雨水多强度大(大暴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11月~次年3月的年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一次降水持续时间一般多为5-8天。
本流域无实测地面气候资料,武隆气象站资料可供参考,武隆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3.5℃,多年平均绝对湿度37.6%,最小绝对湿度2.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0%,最小相对湿度12%,多年平均风速1.6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最大瞬时风速31m/s。
接龙水库多年平均年来水量1580万m3, 多年平均流量0.502 m3/s,在P=75%时年来水量1290万m3。
1.3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坝址河流流向由N向S流,两岸坡度27°~40°,呈基本对称且相对较平缓的“V”型纵向谷,两岸存在完整的地形分水岭。
2、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有志留系(S)及奥陶系(O)地层,岩性为灰岩和砂页岩。
左岸主要为奥陶系(O)灰岩及页岩地层,其中奥陶系上统临湘组第2段(O3L2)中统的宝塔组(O2b)与十字铺组(O2s)为质纯灰岩,总厚度53~56m。
3、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接龙背斜西翼,为单斜构造,岩层走向N5°E,倾NW,倾角55°~65°,左岸1060m高程左右岩层倒转,倾向SE,倾角48°~55°,揉皱明显。
区内无区域性断层,但裂隙比较发育,其中左岸发育有NNE等四组裂隙,且倾角较陡(倾角45°~85°),宽度0.1~1.0cm,多有溶蚀,见泥质充填。
4、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及岩溶裂隙与管道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其中志留系(S)砂页岩及奥陶系中页岩或泥灰岩构成区域或工程区隔水层,而奥陶系中下统(O1+2)的灰岩则为区内的岩溶含水层,为中等~强岩溶含水透水层。
据钻孔揭示,左岸灰岩段存在地下水位低槽区,水位高程为1043.447m~1078.034m(2013年7月29日观测),低于1092.5m的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也低于2013年7月29日的库水位高程,但略高于坝后鱼泉洞水位高程。
岩溶:水库在水库区及坝址区岩溶发育,主要发育在奥陶系中下统(O1+2)灰岩中,且受构造面控制明显。
据钻孔及物探揭示,左岸1088.76~1037.22m高程发育有三层溶洞或强溶蚀区。
坝后约80m处发育有鱼泉洞。
二、分析目的2.1分析目的(1)防渗区域工程地质复杂,通过分析,研究渗漏处理程序、材料配比、工艺方法,并验证其处理后灌浆帷幕防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通过效果分析,进一步提高施工工艺及方法。
(3)通过分析,研究确定灌浆前后防渗效果。
(4)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2.2分析依据(1)《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库左岸岩溶渗漏处理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试行)》。
(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2014)。
(3)《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T5013-2005)。
(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2005)。
(5)《武隆县接龙水库左岸岩溶渗漏处理工程帷幕灌浆专项施工方案》。
(6)施工过程中原始资料、照片、影像等资料。
三、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帷幕灌浆孔按先钻灌下游排、再钻灌上游排、最后钻灌中间排的顺序施工。
帷幕灌浆孔的施工顺序:抬动观测仪器安装→Ⅰ序孔钻孔及灌浆→Ⅱ序孔钻孔及灌浆→Ⅲ序孔钻孔及灌浆→灌浆质量检查孔及压水检查。
灌浆孔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孔位→钻孔口段→简易压水试验→灌孔口段→铸孔口管→待凝72h→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简易压水及循环式灌浆→封孔。
帷幕灌浆孔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成孔,终孔孔径为Ф76mm。
灌浆开始前,对灌浆孔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试验,灌浆孔段的冲洗采用大流量水冲洗,裂隙采用压力水冲洗,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小于或等于1MPa。
压水试验在裂隙冲洗后进行,一般灌浆孔采用简易压水试验,先导孔采用自上而下“单点法”压水试验,质量检查孔20m一下取4至5段采用“五点法”压水试验,其余各段采用“单点法”压水实验,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且小于或等于1MPa。
3.2灌浆浆液灌浆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灌浆浆液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5:1共6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5:1新鲜浆液。
灌浆浆液由稀至浓逐级变换,在灌浆过程中变换水灰比时,以测定回浆管的水灰比为准。
当某一级浆液注入量达300L以上时,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时,变换浓一级浆液进行灌注。
3.3灌浆方法由于裂隙较为发育,灌浆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浆液拌制采用集中制浆方式,灌浆采用自动记录仪记录。
3.4灌浆压力基础帷幕灌浆各段的灌浆压力可参考原《灰岩区帷幕灌浆试验报告》成果见表3.4-1,可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采用分级升压方式逐级升压至设计(目标)灌浆压力。
具体操作时,以相应灌浆孔段的起始压力为基准,按每0.1~0.2Mpa为一级,每级压力的稳定时间不应少于5min,当抬动变形异常时应延长稳压时间,第6段及以下各段灌浆时,稳压时间可根据抬动变形情况适当增减,当抬动值很小时,应尽快升至设计(目标)灌浆压力。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灌浆,灌浆压力要考虑地下水作用,适当增加压力。
帷幕灌浆压力控制表(Mpa)表3.4-1注:表中灌浆压力系指孔口回浆管上压力(MPa)。
基础帷幕灌浆各段的灌浆压力一般按照表3.4-1进行,并结合注入率参考注入率与最大灌浆压力关系表3.4-2。
注入率与最大压力关系表表3.4-2注:表中各种灌浆注入率下的灌浆压力均不得大于设计灌浆压力!3.5钻孔冲洗、裂隙冲洗3.5.1帷幕灌浆孔在灌浆前视其岩层情况进行钻孔冲洗,钻孔冲洗方法及结束标准为:每段钻孔结束后,应立即用大流量水流对钻孔内的残留岩粉等进行敞开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为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