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心理素质:也称个性心理特征或个人的心理品质。

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934年米德。

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就是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专家教师心理学家是通过两种方法选出专家教师的,一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确定,二是通过学校领导来确定。

学与教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

教学心理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并不是一回事,研究学生的学不能代替对教师教的研究,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教师的教为研究对象的教学心理学这一分支。心理发展一是指个体的生长于成熟,受生理规律支配,是遗传带来的变化,随时间的进展自然发生。只有在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条件下,才会打乱这种变化。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化。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即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其实质上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即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智商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

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美国芝加哥的布卢姆)

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度是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除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外,根据性格、行为表现和能力的特征来确定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程度,包括男性度和女性度。

特殊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乏能。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穿个体一生的重要活动。

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注意导致局部刺激的知觉的集中

偶然学习指在规定学习任务之外的信息的获得。

有意学习指与规定任务有关的信息的获得。

知识表征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知觉是将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和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学习在环境提供的一连串刺激的作用下,机体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出现的从其环境中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

同化理论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精加工只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的材料记忆的学习方法。

记忆术是对无意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概念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规则学习就是能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反映的关系,或者说,能运用规则在其适用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办事。

变式练习就是其他有效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与规则例证的变化。

反省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被称为反省认知。

难度指的是项目的难易程度。

迁移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成为迁移。

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

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熟练的操作将达到较高、精确性、轻松、连贯的操作或动作称为熟练的操作。练习是刺激与反映的重复,但不是单纯的重复操作,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

高原期指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一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

心理练习大脑内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行过程的练习形式。

整体练习在学习一种技能时将技能的全部内容一次学完。局部练习在学习一中技能时采取一部分、一部分的加以练习

集中练习连续地练习一项任务直到掌握为止中间没有休息。

分配练习把练习分为若干阶段在其中插入一定的休息时间。

外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

内反馈是通过肌肉运动的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

行为目标(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目标

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态度和行为方式。

替代强化个体因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而增强自己该种行为的出现频率或强度。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学习心向即积极的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者自觉运用学习结果分类学习论思想,确定由单科或若干节课组成的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奥苏伯尔6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

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讲解式教学(奥苏泊尔)首先强调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与新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紧接着呈现要学习的上位概念或原理,使之起组织者作用;然后呈现下位例证,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呈现的上位观念的认识。

移情就是要意识、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加判断的认可学生。

脑激励法作为一种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技术是由奥斯本1957年提出。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

互惠式教学由心理学家安布朗所创建,用于改进阅读成绩低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心里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人们对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成就动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以致随之而来的自尊的丧失。

自我有效感指个体对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

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即对原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

课堂活动结构指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达到学习成就目标产生不同影响的基本人际关系。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非正式群体在非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群体凝聚力只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群体规范是制约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课堂气氛是软情景,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利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1939三种类型: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及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或倾向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

信度值得是所测量的属性或特征前后一致性程度,即多次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客观测验测验的试题可以客观的记分,即不同评分者虽然各自评分,但所评定的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叫客观测验。

智力、长时记忆、编码、间接兴趣、认知策略、态度、价值内化、强化、态度改变、认知失调论、价值辨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价值内化、使能目标、概念控制掌握教学法、需要、Z分数、T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