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重难点突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垂直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垂直线。
3.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讲解垂直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垂直线。
- 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
3. 练习巩固-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和性质。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行与垂直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以上是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平行线和垂线。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和垂线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 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
(2) 准确地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粉笔、黑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用直尺、三角板、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墙角、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和垂线的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平行线和垂线吗?它们有什么特征?2. 探究平行线的特征(1) 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模型,找出平行线。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3) 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 探究垂线的特征(1) 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模型,找出垂线。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垂线的特征。
(3) 教师总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 画平行线和垂线(1) 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和垂线。
(2) 学生练习画平行线和垂线。
5. 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方法。
6.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 布置作业(1) 课本练习题。
(2) 画一幅含有平行线和垂线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高中数学重难点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中数学重难点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题型一:线线、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1)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题时必须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进行推理。
(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精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
题型二:两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证明
(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题型三: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注意解题的步骤。
《平行与垂直》重难点突破
平行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那谁能说一说直线都有哪些特征?生: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平行与垂直。
(板书课题)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1)生交流汇报(2)师: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
(板书:平面)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3)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
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2.学生尝试要求: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分类,感受特征1、展示作品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互相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
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
(板书:同一平面)2、分类讨论师:现在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先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分?(1)先独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分几类?(2)再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师:哪一组愿意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各个小组交流分类情况。
平行与垂直重点难点
平行于垂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课件】这是谁呀?(直线)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直线交朋友,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平放在桌面上,摸一摸,把这张白纸看成是一个平面,然后,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
如果再在这个平面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什么样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第二种就在下一张纸上画。
你想到几种就画几种,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你所在小组的伙伴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多?并选出几张有代表性的、不同的作品。
(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二)进行分类。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
为了方便整理,我们给这几幅图标上序号。
仔细看看这些不同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是不是有点乱啊?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2、你是怎么分的?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各小组注意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谁愿意来汇报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你是如何分类的?谁还想来汇报你是如何分类的?看2号图,先想象一下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我们来把这两条直线延长,你发现了什么?(两条直线相交了)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后实际上是相交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
2. 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3.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4.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特征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几何知识,如直线、射线、线段等,引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 探究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双杠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线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铅笔在同一平面内画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 探究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墙角,思考垂直线的概念。
(2)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铅笔在同一平面内画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总结垂直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垂直线。
4. 探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1)让学生观察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例,如方桌、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2)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3)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①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如果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那么直线a平行于直线c。
浅谈突破平行与垂直难点的策略
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浅谈突破平行与垂直难点的策略本节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准备:铅笔、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教学过程:根据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
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做法:一、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口答:直线有什么特点?2.谈话。
了解学生平时吃饭所用的工具。
想一想:两根筷子在手中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在手中或桌面上摆一摆。
学生互相交流启发,摆出两根小棒构成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筷子、小棒等可能形成图形的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环节:(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示,互相讨论。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教师挑出几种不同图形,让学生展示,根据情况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二、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抓住图形特征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与垂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以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材通过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讨论,从而认识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位置关系。
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直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平行与垂直这两种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关键术语的含义,能够准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1 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1 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
2. 画平行线和垂直线。
3. 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和垂直线,理解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与垂直(板书课题)。
2. 探究新知- 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师出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行线?什么是垂直线?-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画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讲解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平行与垂直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梯的扶手、书本的边缘等。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讲解答案,强调易错点。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平行与垂直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 垂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垂直与平行》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中有不少教学的重点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课件】这是谁呀?(直线)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直线交朋友,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平放在桌面上,摸一摸,把这张白纸看成是一个平面,然后,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
如果再在这个平面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什么样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第二种就在下一张纸上画。
你想到几种就画几种,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你所在小组的伙伴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多?并选出几张有代表性的、不同的作品。
(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二)进行分类。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3.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4. 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特征,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公路、铁路、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a. 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 特征: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永远不会相交。
(2)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a. 概念: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垂直线。
b. 特征: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垂直线相交于一点。
3. 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2)实物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巩固练习(1)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线条是否平行或垂直,并说明理由。
(2)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路线、搭建建筑物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特征。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直尺、三角板等绘图工具3. 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八、教学时间- 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够区分和描述平行线与垂直线。
2.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与实践,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
2.理解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区分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特点。
2.通过图形或实际例子分辨平行线与垂直线。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
2.教学素材:图形模型、实物展示等。
3.教具:板书、书本、直尺、毛毡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几组图形,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组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定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说明。
2.展示直线的不同走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直线的走向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些图形,要求其中包含平行线和垂直线,以检验他们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理解。
2.学生通过观察环境中的路灯、书桌等物体,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与垂直线。
4. 活动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梳理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特点及应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学习笔记。
2.到周边环境寻找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实例,拍照并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这些图形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中。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平行与垂直》(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与垂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
2、学会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
3、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断和应用。
2、垂直线的判断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线段AB和CD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且它们没有交点,那么线段AB和CD就是平行的,记作AB∥CD。
特征是平行线之间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
2、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线段AB和CD如果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它们的交点O是一个直角,则线段AB和CD垂直,记作AB⊥CD。
特征是垂直线之间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并且每对对应角之和为180度。
3、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断:利用直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快速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
4、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用平行线和垂直线可以判断平面图形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方便地求出各个角的度数和线段的长度。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
2、互动讨论:通过让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图形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3、练习演算:通过练习演算平面图形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让学生练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2、板书:绘制图形及给出相应的标记,突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3、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符合的练习题并备课后让学生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做一个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直线,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通过引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建立好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
二、讲解1、教师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包括线段AB和C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情况下,我们称其为平行线,并用符号AB∥CD来表示。
同样的,在同一平面内,若线段AB和CD的交点O是一个直角,则线段AB和CD垂直,记作AB⊥CD。
平行与垂直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平行与垂直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之后学习的,这一部分后面的内容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主要采用了观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线、垂线。
2.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含义。
【重难点创新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教学重点的解析:对于“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们不仅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总是忽略掉“同一个平面”这个重要的条件,是因为学生的遗忘吗?我觉得不完全是,对同一平面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对教学难点的解析:本课的这两个教学难点,应该说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充分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怕学生出现错误,甚至是学生的错误暴露地越多越好,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去伪存真”,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实物投影仪。
一、情景导入1.师:我们每个人准备一张白纸,把这张白纸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
如果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现在请你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学生想象) 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两条直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平行线和垂线。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平行与垂直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 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平行线和垂线。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行线和垂线的存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线和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线定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行与垂直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探讨问题。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绘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进行绘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及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几何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什么是平行线?什么是垂直线?它们有什么特征?2. 探究新知:(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图工具,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测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掌握程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优缺点,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及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画法,能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平行与垂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课桌、黑板、电线杆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与垂直。
(3)教师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 活动一:寻找平行与垂直(1)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寻找平行与垂直的实例。
(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活动二:动手操作(1)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活动三:观察与推理(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直线。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画的垂线是否准确等。
3. 测试评价:进行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它们。
2.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帮助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2. 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3. 平行和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平行线和垂线。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将平行和垂直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操作,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 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
3. 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总结出平行和垂直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性质。
4.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和总结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
4.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在巩固练习中的表现,如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垂直线的概念及性质3.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介绍垂直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活动探究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从而加深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那谁能说一说直线都有哪些特征?生: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平行与垂直。
(板书课题)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1)生交流汇报(2)师: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
(板书:平面)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3)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
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要求: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分类,感受特征1、展示作品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互相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
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
(板书:同一平面)2、分类讨论师:现在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先给作品标上序号,可以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分?(1)先独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分几类?(2)再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师:哪一组愿意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各个小组交流分类情况。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在数学上把这种交叉的关系叫作相交。
(板书:相交)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1)分两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2)分三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3)分四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相交成直角的一类。
4.达成共识教师:同学们现在出现了不同的分法,这些分法,你更赞同哪一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将两条直线再延长,.然后逐一讨论、分析,再次进行分类。
教师:通过再次操作与讨论,对于第一次分类的结果,你们现在有什么想说的?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教师:他的讲解能让你们信服吗?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吗?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后实际上是相交的,而出现相交成直角的这种情况是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也是相交。
对于第三种分类,前面是按照两条直线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来分类的,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
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板书:相交,不相交)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但在判断时我们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们的本质,也就是两条直线延长后是否相交。
(二)自主探究,揭示概念1、揭示平行的概念(1)感知平行的特点师:这两条直线真的不相交吗?怎样验证?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动态过程。
(2)揭示平行的定义师:像屏幕上这样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平行线)谁恩那个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课件出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师:这里的“互相”是什么意思?生举例说明教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词应重点强调?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举例: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为什么?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含义。
(3)介绍平行符号。
课件分别呈现3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教师:这3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都互相平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平行,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a平行于b,你们觉得怎么样?是呀,像这样来表示两直线互相平行,既形象又方便。
(4)体验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2.认识垂直(1)感知垂直的特点。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还画了相交的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相交的情况。
(课件或实物投影呈现几组典型的作品)观察一下这些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还有的比较特殊,四个角都是直角……)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请同学们量一量,刚才所画的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通过测量,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通过测量能够发现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所形成的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2)认识垂直的定义师: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呈现三组垂线师:观察这里的三幅图,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刚才的比较,能尝试总结你的发现吗?(垂直要看两条直线相交是否成直角,而与怎样摆放无关)(3)介绍垂直符号师:垂直和平行一样,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就是“⊥”(板书“⊥”)。
这里的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师: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实例)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57页“做一做”学生根据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快速判断,然后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十第1题学生先独立尝试找一找,集体交流后,使学生体验到几何图形中也有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现象,并借助课件用不同颜色的线来分别呈现图形中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
3、完成练习十第2题课件出示游戏的操作规则和提示,学生全员参与游戏。
让学生先按照操作提示摆一摆,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把小棒看作直线的画,会有多少条直线跟他们平行或垂直。
然后让学生结合观察、想象,尝试总结发现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师:在生活中找一找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成直角互相垂直相交不成直角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互相平行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
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一、合理设置导课情景,突破知识难点本课的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同一个平面,和不同平面的区别。
不同于以往是教学设计,我把这部分用生活中的例子不同的路面不同的平面来导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一个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为后面平行和垂直的判断扫清了障碍。
二、整体呈现、逐步建构。
新知的探究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活动。
首先让学生画图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再引导学生观察分类,通过操作、验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而相交中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最后,顺水推舟揭示概念。
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三、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
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度数、发现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有不同的情况,然后引入垂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里有平行和垂直及出示校园图找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将学生放置于生活情节中,进行相应方面的教学,并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