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端午粽》优质公开课课教案 (3)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端午粽》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及文化背景介绍。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段,重点讨论端午节的由来、粽子的制作及其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端午节文化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粽子实物、教学挂图。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粽子制作实践:分组进行粽子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端午节的文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写在课题下方,用不同颜色标注。
3. 课文结构:用简洁的图示表示课文的段落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端午节小报制作。
答案要求:包括端午节由来、粽子的制作方法、民间习俗等内容,图文并茂。
2. 作业题目:课文填空。
答案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如赛龙舟、佩香囊等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学习和句子解析2. 粽子制作实践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学习和句子解析1. 选择重点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挑选出需要重点学习的生字词,如“端、午、粽、艾、蒲”等。
部编本《端午粽》优质公开课课教案(3)
部编本《端午粽》优质公开课课教案(3)《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粽》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做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借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俗,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1、课前活跃,引题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短片,介绍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不想看?(学生观看)师同时说:(看视频说)师:孩子们,这则短片介绍的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初几呢(生说)师: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俗,其中一项就是?(吃粽子)师:咱们今天要研究的课文就是《端午粽》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课文讲授1.生字师:本日我们就走进《端五粽》,去感受一下作者对童年时端五节的回想吧。
接下来,请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不太熟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吧。
(1)带音师:孩子们,你们认真念书的样子把生字宝宝都吸收来了,瞧,认识他们吗?自读——个别,领读——开战车1(2)去音个别——齐读(3)词语师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到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个别——齐读评价:声音可真洪亮,发音可真准,合格的小老师……2、第一自然段(1)师:现在,词语宝宝藏进了课文里,他们问,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生读)(2)师:读完之后,谁能告诉大家,一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做什么呢?那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个别——齐读)(3)师:读完这一段,你知道到了什么?(外婆浓浓的爱)师:你的外婆对你怎么样?(好,疼你们)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
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独特的食物——粽子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理解、生词学习、句子解析等,重点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关于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的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句子,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词、难句。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解析生词、句子。
4.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讲解如何描述一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粽子的制作过程,分享家庭过端午节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3. 结构:课文第二自然段:端午节的习俗课文第三自然段:粽子的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写一篇关于粽子的制作过程的短文。
2.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粽子的制作过程:选用上等糯米,浸泡、洗净后,将糯米与红枣、豆沙等馅料包入竹叶中,用线绳捆扎,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粽》一文,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
部编版《端午粽》完美版教学优质课件
部编版《端午粽》完美版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粽》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化背景了解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重点学习文章中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以及粽子制作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粽”、“箬”、“艾叶”等;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粽子制作过程的描述,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粽子实物、艾叶、五彩绳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实物、艾叶等物品,引导学生谈论端午节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查找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并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4. 文章解析: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粽子制作,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小组讨论:讨论文章中提到的端午节习俗,以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端午粽》2. 内容:端午节习俗、粽子制作过程、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
(3)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粽子制作的短文。
2. 答案:(1)略(2)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
(3)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包裹在绿色的箬叶里,形状各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立”两个偏旁的认识为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举例子、观察字形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课件出示5,师生共同观察端午粽的图片,了解粽子的样子、材料等。
2.师生共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2)粽子的材料有哪些?3)粽子的做法是怎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阅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端午粽的认识。
】四、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课件出示6,师生共同欣赏端午粽的图片,想象吃粽子的场景,体会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2.小组合作,讨论粽子的味道、口感等,用自己的话描述。
3.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感性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课堂小结,反思研究。
1.回顾课堂内容,总结研究收获。
2.反思自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横要长一些,下面的横要短一些。
节:左边的“刂”要斜着写,右边的“土”要写出弧形。
叶:先写两个点,再从上往下写两个弯曲的线条,最后再写上面的横线。
米:先写两个点,再从上往下写两个斜线,最后再写中间的横线。
真:先写左边的竖,再写上面的横,最后再写右边的竖。
分:先写左边的竖,再写上面的横,最后再写右边的斜线。
豆:先写左边的竖,再写上面的横,最后再写右边的弯曲线条。
3.练写字。
让学生在练本上反复练这些生字,直至掌握为止。
可以在课后布置写字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能力。
《端午粽》的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端午粽》一课。
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特色食品粽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学会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描述粽子制作过程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主要内容:端午节:历史背景、习俗粽子:制作方法、特点描述方法:生动形象、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粽》为主题,写一篇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重午节。
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其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
将粽叶洗净,放入热水中浸泡,使其变软。
接着,将糯米洗净,泡水一小时。
红枣洗净备用。
然后,开始包粽子。
取一片粽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糯米和红枣,再覆盖一层糯米。
将粽叶包裹严实,用线绳捆绑紧实。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023最新-《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
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
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
“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端午粽》教案一等奖3篇
《端午粽》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总结法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端午粽》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优秀13篇)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优秀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页是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13篇《端午粽》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粽子2、艾蒿等实物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较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根据史书的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
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传统文化渗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渗透。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课文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端午粽》。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做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语法知识和表达方式。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点评。
7.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学生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粽子、艾叶、龙舟、屈原、雄黄酒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表达方式。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端午节,写一篇短文,介绍你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
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把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里,蒸煮后香气四溢,美味可口。
2.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端午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部编版小学历史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历史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俗。
2. 了解粽子在端午节的特殊意义和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历史教材。
2. PowerPoint/投影仪。
3.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粽子制作素材:糯米、竹叶、红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并引入粽子的概念。
2. 了解端午节(15分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俗,包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等。
3. 粽子制作(30分钟)3.1. 简要介绍粽子的制作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的图片。
3.2. 分小组给学生提供制作粽子的材料,让每组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
3.3. 引导学生讨论粽子制作的过程,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互动和趣味。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将制作完成的粽子展示在教室中,每个小组分享制作粽子的体验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粽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书面反馈,了解他们对端午节和粽子制作的理解和感受。
3. 对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评价,鼓励积极的参与和表达。
五、拓展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并写下制作过程的心得体会。
2. 阅读更多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资料,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际制作粽子的过程,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篇一[活动设计意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
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
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
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
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
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
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
要一直戴到下大雨。
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
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
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三、亲子共制香包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②去拼音读。
③交流加点字的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字谜、做动作)形近字:端-瑞、粽-宗、综。
《端午粽》优质教案部编版3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二、教学准备学生学习本课需要按平时班级的习惯作好预习,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准备好电脑及展示台。
三、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聊到了美食,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听明白了没有?游戏开始: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再听,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元宵节、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端午节吃什么呢?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
大家一起来读课题,题目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粽子吃过了吧?那请你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是用糯米做的)说的真有道理,看老师写题目,立做偏旁横变提,午是生字,伸出小手一块写,米字旁捺变点,空出位置写右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就多读几遍。
师:读完的同学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我。
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坐的这么端正,文中的生字宝宝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认识它们吗?1、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来读一读。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跟读)哪列火车开得快?3、交流识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做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借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走进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跃,引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短片,介绍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想不想看?(学生观看)师同时说:(看视频说)
师:孩子们,这则短片介绍的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初几呢(生说)
师: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吃粽子)
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端午粽》
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课文讲解
1.生字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端午粽》,去感受一下作者对童年时端午节的回忆吧。
接下来,请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太熟悉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吧。
(1)带音
师:孩子们,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把生字宝宝都吸引来了,瞧,认识他们吗?
自读——个别,领读——开火车
(2)去音
个别——齐读
(3)词语
师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到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
个别——齐读
评价:声音可真洪亮,发音可真准,合格的小老师……
2、第一自然段
(1)师:现在,词语宝宝藏进了课文里,他们问,你们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生读)
(2)师:读完之后,谁能告诉大家,一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做什么呢?
那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个别——齐读)
(3)师:读完这一段,你知道到了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师:你的外婆对你怎么样?(好,疼你们)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
谁能带着“期盼”的情感来读一读这一段。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5)齐读。
你们读得可真棒,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6)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谁能说一说?
生说。
师总结:老师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并且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
2、二自然段
(1)粽子的样子
师:小作者来到了外婆家,看到了外婆包的粽子,那外婆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生读,师出示)
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生说)
(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
师:瞧,这外面的青青的是……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而用“青青的……”呢?
生说
师:从“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更青……颜色更好看……
师:是啊,也就是说用上了这些词之后,就让粽子看起来更……(生说)
多么诱人的粽子呢?你能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吗?(生读个别——齐读)
(3)闻起来“一股清香”。
师:看上去这么诱人的粽子,煮熟了之后闻起来怎么样呢?(生说清香)读出那句话。
(师出示)
师:你觉得这清香是什么样的味道?(箬竹叶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枣的味道)
师:谁能读出“清香”的味道。
(个别)
(3)味道“又黏又甜”“十分好吃”。
师:这么清香的粽子吃起来怎么样呢?(生说“又粘又甜”)
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
(4)齐读这一自然段。
读出粽子的清香、好吃。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粽子的清香和美味吧。
(配乐)
3、三自然段
(1)花样多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好吃,而且花样还很多呢。
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说明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生说师出示)
都有哪些花样呢?(生说师出示)
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呢?(生说)
(2)心情,分享
师:看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小作者一家就吃起来了,他们一家吃粽子时的心情怎么样?(生说高兴)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美滋滋)
师:请你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小作者,端午节时和家人团聚了,吃着美味的粽子,和家人聊着开心的话题……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感觉(生读)
师:好,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半句话。
(突出美滋滋)
师:外婆仅仅是把粽子给自己家人吃吗?(不是)外婆还会……(师指生读)
师:我来采访一下,如果你是小作者的邻居,当你收到小作者带来的粽子时,你会说什么呢?(生说)
师:这位邻居,你觉得外婆是个怎样的人呢?(生自由说)
师:是啊,分享能够让我们更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4、四自然段
师:孩子们,咱们讲了半天的粽子,那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生说师出示)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播放屈原的视频。
生:纪念……
师:那你对屈原了解多少呢?(生说)
师:下面就由老师为大家解开谜团吧。
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他是一位爱国人士,因受奸人陷害被流放。
后来,楚国被秦国吞并。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听了屈原的故事之后,你想说什么?
师:原来,这看似小小的端午粽,不仅寄托着家人团聚的浓浓的情感,更是寄托着我们中国人对爱国诗人屈原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纪念,这真是物小情深啊。
其实,我们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中都蕴藏着很好听的故事,而且也有相应的习俗。
比如……(生看课件,说)
师: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当天的风俗呢?(生说)
师:孩子们,说了那么多传统节日,那这个节日的节,你会写吗?
三、写字
观察——板书——生写——展示(同桌互评)
四、作业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
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了解我国的
传统文化,并将其深值内心好吗?好,课下,希望大家完成以下作业:五、谈收获
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