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共6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共6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的倍数,6是30的因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第【1】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

认识倍数和因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知道最少有几个人?举例说一说。(课件出示:爷爷、爸爸、小明三个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倍数与因数也有类似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倍数与因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根据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初步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 找出

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呈现情境图。

(一)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师:这是运动会上五一班和五二班同学排出的两种队形,从图中你可以看出他们是怎么安排队形的?算一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1)怎么列式?

(2)指名汇报。

(3)教师板书算式。

(4)五一班共35个同学还可以怎么安排队形?怎么列式?五二班的36个同学呢?

2.你们知道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探索这些数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自学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1)请打开课本31页,自学课本第二部分“认一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因数与倍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因数与倍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因数与倍数》(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建立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能够应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建立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

通过PPT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巩固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

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再引入到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

生2: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

师: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

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I.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并正确使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熟练求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II. 教学内容

1. 回顾因数的概念及求解;

2. 探讨倍数的概念及求解;

3. 运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III. 教学过程

1. 导入

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小明买了10个相同的糖果,请问他最少需要多少根糖果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分到?”同学们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并指出这个问题涉及到倍数的概念。

2. 回顾因数

(以板书的形式逐步呈现)

因数:能整除一个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因数。

例如:8的因数有1、2、4、8。

求解因数的方法:列举出所有能整除这个数的数。

请同学们尝试列举出10的所有因数。

3. 探讨倍数

(以板书的形式逐步呈现)

倍数:某个数的倍数是指能够被这个数整除的数。

例如:12的倍数有1、2、3、4、6、12。

求解倍数的方法:不断地加这个数,直到所得的数能够被它整除。请同学们尝试列举出7的前8个倍数。

4. 因数和倍数的联系

(以板书的形式逐步呈现)

同学们观察并总结出因数和倍数的联系。

例如:6的因数有1、2、3、6,它的倍数有6、12、18、24……

结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都是它的倍数。

5. 编写问题

老师和学生一起编写一些涉及到因数和倍数的问题,例如:

问题一:小明家有9个苹果,他要将这些苹果分成若干组,每组的

苹果个数相同且最多,每组都有3个苹果,请问他最多可以分成几组?

问题二:旅行车每30分钟经过一次站点,如果旅行车在上午9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创新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7--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教学难点: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 与284 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些关系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课始给学生创造一个220 与284 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由“数”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们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那我们到底研究过哪些数呢?一起来回顾一下,请看。在数的星空里,有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不同的数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有我们学过的整数、分数,还有小数。有了对数的认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数和运算符号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算式,不同算式就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大家看,这里有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还有除法。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藏在数和算式中的奥秘。

(视频播放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对数的认识,再由对数的认识转移到算

式中来,从而引出今天教学的“因数与倍数”是隐藏在算式中的数与数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球操表演,要求排成每行一样多的队形。你有几种排法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就更棒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能够辨别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能够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2.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性质。

3.能够熟练应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因数

•因数的定义

•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因数的性质

•因数之间的关系

2. 倍数

•倍数的定义

•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倍数的性质

•倍数之间的关系

3. 综合运用

•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并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讲解

老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因数和倍数的练习,包括判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等,并进行互相验证。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和倍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一个实际问题,使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运用,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

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

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一章:认识因数与倍数

1.1 教学目标

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2 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1.3 教学方法

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找出因数和判断倍数。

第二章:求一个数的因数

2.1 教学目标

1.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2 教学内容

1. 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并列出全部因数。

2.3 教学方法

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因数。

第三章:求一个数的倍数

3.1 教学目标

1.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 能够列出一个数的全部倍数。

3.2 教学内容

1. 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 练习: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倍数,并列出全部倍数。

3.3 教学方法

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求倍数。

第四章:倍数的应用

4.1 教学目标

1. 掌握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2 教学内容

1. 通过实例讲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练习:学生练习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其中,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是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前提。接着教学2、5、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因为小学的分数计算中,分子、分母都不大,只要掌握用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基本上就够用了,至于7、11的倍数的特征,只在较大的数目时用到,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注意增加判断练习来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2~p13 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中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知道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整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

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2)出示:20×3=60,36÷4=9。同桌相互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和倍数》

前埔北区小学刘桂珠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说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白板、学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简单聊聊师生关系,母子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这种关系。”

2.加密的电话号码给孩子,“你想要把它破解出来吗?认真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一起来试试。”

上课过程: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老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分类

课件出示例1的9个算式,

1.师:“观察,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

生:都是除法,都是整数除以整数。

2.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再看,这是它们的商。

(1)课件出示商,“你能根据这些商的特点进行分类吗”?

(2)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给出编号。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白板上拖拽分类。

预设分类一:商有余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商是小数

预设分类二:商有余数,商没有余数

预设分类三:商是有余数或小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学生交流讨论:聚焦②④两类,我们学过,除法算式中,当有余数时该么办?

统一分类标准,整数和小数两大类。课件显示分类结果。

二、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聚焦第一类

师:第一类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没有余数。

2.感悟定义:

师:在这样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的算式中,数与数存在一种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2=6。像这样,被除数是整数12,除数是整数2,除得的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师:你听懂了吗?我们可以怎么说?这样说的前提是什么?

30÷6=5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请两个学生说,全班一起说。

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两个单独汇报,全班一起汇报最后一个。

3.辨析定义:

①9÷5=1.8,我们能说9是5的倍数,5是9的因数吗?

学生讨论:明确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追问:那是不是只要商是整数就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呢?

课件出示一个算式:2.7÷0.9=3,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师:究竟可不可以呢?→PPT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这几个算式。

请2个说→第3个说→PPT出示圈○○○

师:大家发现这里都是整数。

师:今天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是规定在整数范围内。

追问:“整数范围”什么意思?

师总结:是的,整数范围说明:除了商是整数,被除数和除数也是整数!(PPT出示)

(补充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回过头来看2.7÷0.9=3,不能说2.7是0.9的倍数,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是整数,不是整数除法。

(补充板书:整数除法)

②6÷2=3我能简单地说6是倍数3是因数吗?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板书:相互依存。

4.揭示定义

师:在这些算式中,我们是怎么找到因数和倍数关系的?也就是说究竟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说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因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因数。

也就是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出示定义: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学生读一读)

学生说一说重点词是哪些?

5.学生举例:互相报学号,看看能不能找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有的请两组汇报。随机板书。

没有的汇报一组。

老师也举一个例子: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4×6=24。

师:乘除法是互逆的,除法算式中可以找到因数倍数的关系,乘法算式也可以找到这样的关系。

6.用字母抽象概括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a÷b=c来表示。

在这里,a、b、c必须是什么数?

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课件出示下面这句话。师:我们是这样规定的,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师:自然数(不包括0)就是指非0自然数。(板书:非0自然数)

师:在这里,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7.练一练:

下面的说法对吗?

(1)24÷4=8,所以24是倍数,4是因数。

师:(强调: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因为0.8 ÷0.4=2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所以说0.8是0.4的倍数。

(3)6是18的因数,对吗?。

你是怎么想的?18÷6=3。所以18是6的倍数,6是18的因数。

那3是18的因数吗?同桌交流:18÷3=6,所以3也是18的因数。

3×6=18,

18还有别的因数吗?学生可能想到:2×9=18

三、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2.7÷0.9=3我们可以说2.7是0.9的3倍,但是不能说2.7是0.9的倍数。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微视频内容: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倍”,结果可能是是“整数倍”;五年级时,我们还学习了求一个小数是另一个小数的几倍,结果可能是“小数倍”。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必须都是整数(0除外)。

师:这下,“倍”和“倍数”的区别明白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