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资料
![中外建筑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5dd14f2e3f5727a5e9626a.png)
商:①青铜工业纯熟;②、建筑技术提高、城市出现;③、夯土技术纯熟。
【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一—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②、瓦的发明和使用一一西周中晚期: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③、铺地房砖春秋:①铁器和耕牛使用;②瓦普遍使用:③高的建筑出现;④开始使用砖[砖仅用于防水.潮.铺地一一明朝广泛用于砌墙;⑤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战国:装修用的砖出现一一技术水平提高秦:长城汉:①`木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券有很大发展[西汉一一东汉纵联拱成为主流.砖.穹窿顶。
②.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
③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西汉]创造了楔形和有榫的砖。
④.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歇山、囤顶;⑤/石建筑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①.佛教建筑发达,高层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巨大发展。
⑵.佛寺·佛塔·石窟③.山水园林有所发展【秦汉时兴起】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现存最早的佛塔。
北方十六国:①.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方凳·圆凳·椅子。
②.石刻技术提高。
隋:①.兴建都城─大兴城和寺都洛阳城;[古代最大的城市]②.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石拱桥【或者空腹拱桥】李春汉设计修建,它比西方的早1200年。
唐:规模宏大;建筑群处理的逾越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有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完整,改变纵横对寸,突出主题,利用地形,环境】。
【长安城】: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的广泛使用】;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水平成熟、实用与装饰与美得结合。
宋: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和夜禁改变】②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一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开支,保证工程质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的空间层次。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https://img.taocdn.com/s3/m/6f9fcc80dd88d0d233d46a8c.png)
单体建筑
▪大门又叫街门、宅门,是北京四合院与外界沟通的通道,一般都修筑在
第四章 东西方造园案例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日本传统庭院
O 第 一 N 章 E
建筑史纲
什么是建筑
牛顿解剖了宇宙,达芬奇解剖了人体,而柯布西耶解剖了城市。——黑川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风也只是弯弯腰而已."——贝聿铭 我们塑造了建筑,反过来建筑塑造了我们-------温斯顿。丘吉尔 建筑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心灵的习惯。—柯布希耶 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 ——约翰.波特曼 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的领域--------赖特
建筑风格
巴黎万神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古典主义风格的 典型作品,追求建筑形体的单纯、单独和完整, 强调细节的朴实、形式的合乎结构逻辑,且注意 减少纯装饰性构件,渗透着希腊风格的影响。 万神庙的形体很简洁,几何性明确,设计人苏夫 洛的学生说,苏夫洛在设计时立意“把哥特式建 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 来”,这个愿望大体实现了。这种想法也明显是 启蒙主义的。
▪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 ▪穹窿直径43.3米跨度最大的古建筑
▪材料为砖,混凝土,连续承重墙
▪帆拱,穹顶结合
▪希腊式门廊
从教权建筑到皇权建筑。。。 中国建筑史纲要
从教权建筑到皇权建筑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 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 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 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 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 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 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 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 德· 苏 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 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17a8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数字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运用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提高设计效率 和精度。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将更加普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中外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Leabharlann 合中外建筑史中的优秀传统将与现代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
创新性设计
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与传统 建筑风格不同的新型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西建筑风格也需要考虑环保、节 能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需求和文 化背景等因素。
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强调柱式 和比例,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功能 。
古罗马建筑风格
以罗马斗兽场为代表,注重空间 感和厚重感,大量使用拱形结构 和混凝土。
中世纪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强调垂 直性和光影效果,采用尖拱和飞扶壁 。
罗马风建筑风格
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代表,采用圆 拱和厚墙,强调稳固和防御。
传统建筑的改造与保护 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 要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满足现代 需求之间的关系。
05
中外建筑史的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在未来将更加普及,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降低能耗和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https://img.taocdn.com/s3/m/776012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e.png)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是指关于中外建筑发展史的研究和记录。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和研究建筑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技术和材料运用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外建筑史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建筑发展。
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包括了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宫殿、庙宇、园林等,也有豪华的清代宫殿和传统的四合院等建筑形式。
外国的建筑史也非常丰富,包括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建筑、中世纪的教堂和城堡、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教堂、现代的高楼大厦等。
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技术与材料、建筑功能与用途、建筑师与建筑团队等方面的历史研究。
通过对建筑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与演变,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
中外建筑史的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5d9230453610661ed9f49b.png)
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df3f2e8e6c85ec3a87c2c597.png)
建筑的特征以及早期城市形制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能力要求】
了解巢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穴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文明初始期的宫殿建筑特征
掌握早期四合院建筑群的特征
掌握高台建筑的特征
掌握早期城市形制
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共同点 穴居发展序列
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二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 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建筑, 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 式建筑。
中外建筑史 夏商周春秋战国
![中外建筑史 夏商周春秋战国](https://img.taocdn.com/s3/m/9487381476c66137ee06198a.png)
路门
治朝 应门
外朝
雉门 库门 皋门
• 3、周朝的民宅
一堂二内 寝室 堂 寝室
春秋战国时期
1、建筑材料的出现
青瓦、砖、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2、建筑结构和风格
台榭式高层建筑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
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高台美榭 以土木结构为核心的土木混合结构,四面依靠夯土墩 台建屋,台顶上再建主体殿堂。 摆脱茅茨土阶进入一个新时期。
周朝的建筑设计特点 • 1、建筑材料与技术有了提高
板瓦、筒瓦 斗、拱
• 2、周朝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建筑制度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治朝(日朝、常朝) 燕朝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 • 五门: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燕朝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
– 特征: 封闭庭院(廊院) 夯土台基 – 轴线:大门轴线在主殿轴线偏东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茅茨土阶 四阿重屋
故宫:四阿重檐
殷商都城的宫城——偃师商城Ⅰ号址 • • •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王宫建筑群。 “四阿重屋”宫殿新型制。 “四阿重屋”——四面坡两重檐,以保护夯土 台基和檐柱、土墙免遭雨淋损坏。
3、工程图——绘图设计
兆域图-中山陵
4、建筑装饰设计
5、宫城平面布置
• 春秋时期宫室遗址 示意图
原始社会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 小节
• 1、原始时期 • 2、夏商周时期
萌芽时期 建筑构筑方式的改变 建筑空间布局的改变 艺术特征的初步形成
• 3、春秋战国时期
• 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 宫殿的继续发展——偃师 商城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https://img.taocdn.com/s3/m/5d8c710e4a7302768e99397b.png)
左:胜利神庙:(公元前427年)其形制属前后廊 端柱式。前后门廊均设4根爱奥尼克柱子。
上:伊克瑞翁神庙:公元前421年-前405年,根据 地形要求,运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成功地突破了神 庙一贯对称的格式由3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 女像柱廊组成。东面门廊是爱奥尼克柱式,风格轻 快。南面为女像柱廊,为一片白色大理石墙衬托。 与巴底农神庙形成鲜明对比。
狮子门:
迈锡尼的卫城 建于群山环绕 的高岗上,现 在只留下卫城 的主要入口—— 狮子门。
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门宽 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门 上过梁是块巨石,重达 20吨,中 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 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 门楣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
角形的石板,上面刻着一对雄狮
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 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 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 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就决定了罗马人 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
4、公元前4世纪后期为希腊化时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典文化时期的“古典建筑”,其建筑类型除神庙外, 还有大量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等。 希腊盛产色美质坚的云石,因此建筑材料也以石材为主。
雅典卫城:由山门、帕提农神庙、
胜利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构
成。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 主次分明。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 守护神雅典娜· 巴底农的铜像。高约 11米,为著名雕刻家菲底亚斯的作 品。
古代园林建筑
2024年自考《中外建筑史》自测试题及答案
![2024年自考《中外建筑史》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a02a9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d.png)
综合论述题
1. 试述古埃及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建筑特点,并谈谈自己的观点。
1、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
2、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宫殿、
城市、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3、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
4、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
5、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
社会政治
7. 建造了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8. 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功能问题
5.试述伊斯兰建筑的文化特点、装饰特色和代表作品,并谈谈自己的观点。
伊斯兰国家主要分布在:
西亚和土耳其、中亚和伊朗、东南亚和印度、北非和埃及、南非、南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班牙等地区
伊斯兰国家的主要时期:
– 7世纪中-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时期,版图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伊朗、阿塞拜疆、埃及、比利牛斯半岛等广大地区
比比-哈内清真寺、伊斯发罕皇家清真寺
赛沙德清真寺、苏里曼耶清真寺、阿赫默德苏丹清真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3、伟大意义:
古罗马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以后几千年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大致年代:
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秦、汉王朝时期。
建筑贡献
1. 5.试述光辉的券拱技术
2. 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3.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
4. 创建了多种建筑型制
5. 建立了科学的建筑理论
6. 创造了城市供水方式(自来水)
马蹄劵、半圆劵、梅花劵、火焰劵、海扇劵、花瓣劵、
三叶草劵、双圆心尖劵、双层或多层叠劵等多种劵式
半圆形、球冠形、火焰形、毡帽形、球形等多种穹顶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d8f2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中外建筑史教案范文教案标题:中外建筑史教学教案目标:1.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
2.掌握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的代表性建筑风格。
3.能够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材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中外建筑史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外建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熟悉哪些中外建筑作品?有没有了解建筑的历史发展?二、教学主体(90分钟)1.中外建筑史的发展(20分钟)a.分析和比较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差异。
b.解释建筑史的重要里程碑,如古代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等。
2.中国古代建筑(30分钟)a.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中国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等。
b.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精髓,如:皇家建筑的脊兽、陶瓦彩绘等。
3.西方建筑史(30分钟)a.介绍西方建筑的发展,如古希腊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现代建筑等。
b.分析西方建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等。
4.建筑作品赏析(30分钟)a.选取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作品进行赏析,如:故宫、埃菲尔铁塔、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等。
b.分析建筑作品的设计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
三、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强调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对建筑作品的评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2.分组展示学生自行研究的中外建筑作品。
教学评价:1.提问学生对于中外建筑史的认识和理解。
2.对学生进行小组和个人作业的评分,如展示报告和建筑分析。
3.考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和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建筑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多媒体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9c0a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8.png)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背景。
作为一门学科,建筑史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中外建筑史的知识点,现在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建筑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最早的建筑实践和技术。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质结构是主要特征,如建筑采用的榫卯结构和屋顶的斗拱结构等。
此外,我还学习到了古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神庙等。
二、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宗教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哥特式建筑成为主导风格,其特点是尖顶拱门、复杂的雕刻和窗户中的玻璃艺术等。
同时,中世纪城堡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它们象征着贵族的权力和地位。
三、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称、比例和纪律性,它注重建筑的几何形状和装饰。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模仿,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建筑作品,如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大教堂等。
四、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它体现了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的形式和创新的结构。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富勒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思想为这个时期的建筑带来了新的风貌。
五、中国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建筑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建筑作品出现,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等。
总结起来,中外建筑史是一门宏大的学科,通过学习建筑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https://img.taocdn.com/s3/m/7932b2b40b4c2e3f572763aa.png)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精品作文】中外建筑史
![【精品作文】中外建筑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e6d705a32d7375a41780ff.png)
13.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10.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和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11. 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西方古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同时,西方古典建筑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张扬,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每一座单位建筑,都不遗余力的表现自己的风格魅力,绝少雷同。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
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中蕴涵了环境观念、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先人的理想追求。例如:北京天坛的庄严神圣的序列空间和建筑型制、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和对意境的追求,表现了“象天法地”“道法自然 ”的观念。西方古典建筑对人的活动的吸引与接纳以及简洁明晰的构图,反映了西方古典哲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理性精神。
中外建筑史期末总结
![中外建筑史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9c20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e.png)
中外建筑史期末总结一、概述建筑作为人类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外建筑史研究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
通过对中外建筑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不同时期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建筑技术的演进。
二、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可以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两个阶段。
1. 古代建筑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代表性建筑形式是宫殿和寺庙。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的故宫和陕西的秦始皇陵,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术和独特风格。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2. 现代建筑20世纪以来,中国的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兴建大型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这些建筑以功能性为重,注重集体主义精神的表达。
三、西方建筑史西方建筑史可以分为古希腊和罗马建筑、中世纪建筑和现代建筑三个阶段。
1. 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古希腊和罗马建筑以石头和大理石为主要材料,以柱式建筑和拱形结构为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的斗兽场,它们展示了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雄伟和优雅。
古希腊和罗马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追求理性和秩序的原则。
2.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代表性建筑形式是教堂和修道院。
这些建筑以尖顶、拱顶和彩色玻璃窗为特征,展现了基督教信仰和天堂之城的理念。
中世纪建筑注重宗教仪式和精神内涵,追求虔诚和柔和的氛围。
3. 现代建筑20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现代建筑摒弃了传统的形式和材料,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四、中外建筑史的比较中外建筑史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归功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
在建筑风格上,中外建筑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与西方建筑注重规则和对称不同,中国建筑更注重自然和有机的形式。
此外,在建筑技术上,西方建筑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更加先进,而中国建筑在木结构和屋顶设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外建筑史资料
![中外建筑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404f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e.png)
中外建筑史资料1、四大文明发源地是什么?古代埃及——尼罗河文化古代中东——两河文化古代中国——黄河文化古代印度——印度河文化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居住、祭祀)以氏族为单位的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居住之所有着巨大尺度的巨石建筑——为所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独特性、统一性、稳定性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组织、协作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彩色轴侧图)建筑成就——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城市(卡宏城)、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7、两河流域的文明指哪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建材:土——日晒砖,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代表作——乌尔山岳台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个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迈锡尼的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克里特的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科林思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点是什么?目的——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给自由民提供就业机会组成部分——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空间特点——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的中心,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28f7a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7.png)
中外建筑史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样式和特点;2. 掌握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建筑史的研究和分析;3. 培养对建筑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眼光,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审美观点和认知。
二、学习内容1. 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2. 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研究、建筑考古、建筑风格分析等;3. 重要建筑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包括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欧洲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建筑等。
三、学习方法1. 阅读建筑史专业书籍和文章,了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2. 参观实地考察著名建筑遗址和建筑展览,亲身感受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积淀;3. 参与建筑史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建筑史问题。
四、学习步骤1. 初步了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2. 深入学习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研究、建筑考古、建筑风格分析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3. 针对重要的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欧洲中世纪教堂、文艺复兴建筑等,深入探讨这些建筑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4. 参与相关建筑史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建筑史问题。
五、学习资源1. 建筑史专业书籍和文章,包括《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等;2. 建筑展览和演讲,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筑展览、建筑史专家的学术讲座等;3. 网络资源和专业论坛,包括建筑史的网站和论坛,与其他建筑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六、学习评估1. 通过阅读建筑史专业书籍和文章,掌握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2. 通过参观实地考察著名建筑遗址和建筑展览,感受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积淀;3. 通过参与建筑史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建筑史问题;4. 通过学习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建筑史的分析和研究。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d7cc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b.png)
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一、建筑史的起源和发展建筑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和聚居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也逐渐从简单的住所发展为复杂的宗教、政治和文化建筑。
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希腊和罗马等国家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寓意着古代中国人民对木材资源的尊重和珍视。
中国古代建筑以“檩柱”、“长条对称”、“凸梁”和“合院”等形式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在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深受世界各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敬仰和借鉴。
除了中国古代建筑之外,欧洲古代建筑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影响。
欧洲古代建筑以石头、砖瓦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拱顶、尖塔和精美的玻璃窗而著称,文艺复兴式建筑则以其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对古罗马建筑的继承和发扬而闻名。
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建筑风格是建筑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建筑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分为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种类型。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其严谨的对称美和精致的装饰而著称。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古代宫殿、神庙和城市规划中,深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典范和影响。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代表,以其高耸的尖塔和巨大的窗户而著称。
哥特式建筑主要表现在教堂、修道院和堡垒中,代表作有法国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的代表,以其对古典主义建筑的继承和发扬而著称。
文艺复兴式建筑主要表现在宫殿、城堡、广场和城市规划中,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江南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江南名园:寄畅园(明、无锡);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 山庄(以上苏州); 个园(个园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之说。 )、 小盘谷(以上扬州); 瞻园(南京)。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 • • • • 五、宗教建筑: 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 塔可有可无。 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 楼,另附各种院。 佛教四大名山:1.山西五台山(文书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3. 安徽九华山(地藏);4.浙江普陀山(观音)。 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 陕西华山。 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 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 置。 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1.不供偶像;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3.不用动 物图像作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4.设有邦克楼,望月 楼,浴室等。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1.广州杯圣寺(俗名狮子寺);2.泉州清净寺(俗名麒 麟寺);3.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4.扬州仙鹤寺。 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 后堂为讲堂。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构造、部件及装修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 (一)屋顶的五种主要形式: 1.庑殿顶——四阿顶;2.歇山顶——九脊顶,厦两头;3.悬山顶——不厦两头;4.硬山顶; 5.攒尖顶。 (二)柱 柱顶石——即柱下的清代名称,柱下的承载构件。 梭柱——上下端或仅上端做卷杀的柱。 生起——檐柱有当心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营造法式》规定:檐柱向内倾柱高的10/1000,两山檐柱向内倾柱高的 8/1000,角柱两个方向都倾,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宋《营造法式》的四种地盘图: 金厢斗底槽——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代表作是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东大殿 。 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即在主体建筑之外,再 加一圈回廊)做法。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 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 面阔七间,进深六间。 双槽 分心槽。
• • • • • • •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 • • 三、坛庙: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 圜丘 祭天的坛。 •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七、园林 中国园林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1. 汉以前以帝王贵族狩猎苑囿为主 体;2.魏、晋、南北朝山水园林 奠基(园林成为真正的艺术); 3.唐代风景画全面发展;4.明 清——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 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 所建的园林。 瓮山(万寿山)——清颐园 (又名清漪园)(颐和园) 玉泉山——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 畅春园、圆 明园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二)窑洞式——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层 厚的地域,有靠山窑及平地窑。 (三)帐房、蒙古包——分布于内蒙、青海等地,是 牧民移动式房屋。 (四)碉房——藏族的住房。最初,羌族人民建造碉房 是为了防御的目的,后来碉房逐渐形成了羌族住房的 普遍形式。 (五)干阑——分布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说话层 架空,以利防潮、防虫蛇野兽的木构房屋。如广西 壮族的麻栏,云南傣族的竹楼等。 现存明代住宅:在山西、安徽、江西、浙江、 福建等地均有遗存。
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 生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台基 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渐台基的高低 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的台基高度 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 可亭、可仓、可室、可厅 (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 (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 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中外建筑史
装饰10-3 刘畅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二、宫殿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宗教建筑—— 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六、住宅 七、园林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 九、其他 中国世界遗产名单
再见,祝你好运!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二、院落式布局 三、有规划的城市 四、山水式园林 五、特有的建筑观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一、城市 •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 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 近的。 •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 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 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但多风,故住房墙厚瓦重, 地盘方整,外观也方整,形如印章,当地称为“一颗印”。“一颗印” 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 “金包银”。“一颗印”通常形式为“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 (厢房)东西各两间,均做成两层楼房。 大土楼—— 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 。客家的土楼有好 几种样式,较为常见的有圆的、方的以及被称为“五凤楼”这三种。典 型的客家圆楼中每间房间大约为10-13平方米大小,较大的有15平方。 围屋的所有朝外的窗口都是非常的小,而朝里的窗则是尽可能的大,在 底层一般都不会有朝外的窗口。
二、院落式布局 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 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 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 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 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
• •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1. 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现存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建筑 。 隆兴寺摩尼殿——河北正定;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25年; 四出抱厦,山面朝前。 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天津蓟县;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 年(重建),木塔,结构合理。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 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 建) 。殿前有鱼沼飞梁 。 道观寺永乐宫——山西芮城;元初建筑,建于元中统三年公元1264 年。内中壁画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 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 。 清净寺(俗名麒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 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席力图召 ——内蒙呼和浩特,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 汉藏混合式喇嘛庙。
• 其他名塔: •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 米。 •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 塔。 • 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 •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列为当时世 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 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 • 河北正定广车心(上下结构异体字)寺华塔——造型华丽, 是塔的一种类型。 • 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佛寺。 • 著名的石窟寺: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云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 二、宫殿: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 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 | 治朝 | 内朝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 (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2.
3. 4. 5. 6. 7. 8.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要举例、绘示图)
1.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 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 阁式木塔。 2.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 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 中最早的一座。 3. 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朝公 元611年。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 4.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 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 年。仿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