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物体的内能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9年级物理HK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 第1节 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9年级物理HK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 第1节 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4.了解热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一根粗铁丝。

一、情景导入

情景1

情景2

多媒体展示图片:有关人类对“热”的渴望的图片(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类对热的认知过程)。

钻木取火点燃火柴取暖热水袋取暖教师设问:热是一种能量吗?如果是,那么它能做功吗?

二、合作探究

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

提出问题

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流水、弹弓都具有能量。同学们还记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吗?

多媒体展示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踢足球及两个同学拉弹簧的图片。

类比导入

(1)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内能。

(2)弹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使弹簧具有势能——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3)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归纳总结

(1)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是自然界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

(3)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

九年级物理全册物体的内能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物体的内能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通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 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

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

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

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本章共分4 节:

1.第1 节“物体的内能” ,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

量、内能、温度的关系.

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

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

3.第3 节“内燃机” ,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

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了解

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4.第4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第13章内能与热机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第13章内能与热机复习

课题第13章内能与热机复习教学案(概念)本章课型复习课

三维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单位,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有关比热容的概念,一般考查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重难点重点:有关比热容的概念,一般考查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难点:一般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归纳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

教学

流程

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

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共建(一)自主梳理

(二)合作共建

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温度高时_____大,温度低时________小。

3.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在________着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因此物体的内能不会__________,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例一、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例二、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D、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与温度无关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物体的内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

1. 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理解物体内部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内能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物体的内能》这一课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能的概念: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明确内能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内能。

2. 内能的表示方法:学习并掌握温度是表示物体内能大小的物理量,以及热量是物体之间内能转移的量度。

3. 热量传递的方式:学生需了解并能够简单描述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方式。

4. 实践操作:设计实验或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热量的传递过程,如“手握冰块”等简单实验。

5. 作业题目:设计一系列与内能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作业要求

为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完成作业,特提出以下要求:

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内能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加深对热量传递方式的理解。

3. 完成实验或生活实例的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感受。

4. 独立完成作业题目,不抄袭他人答案。

5. 作业需字迹工整,答案准确,思路清晰。

四、作业评价

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1. 学生对内能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3. 学生完成实验或生活实例观察的认真程度和记录的详细性。

4. 作业题目的完成情况及答案的准确性。

沪科版九年级初中物理13-1《物体的内能》优课比赛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初中物理13-1《物体的内能》优课比赛课件

本节小结
内能及影响因素
做功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传递
热量
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2、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 中,产生喜庆效果。则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 ) A. 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B. 分子热动加剧 C.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向外界传递热量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一)做功可改变内能
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B、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热传递可改变内能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时,内能会从温度高 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来自百度文库
高温物体
热传递
低温物体
温度降低, 热传递的实质: 内能减少。 能量的转移
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热传递有三种形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三、热量(Q)
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 的多少。
2、热量的单位:焦耳(J)
3、实验研究表明,1kg水温度升高1℃要吸 收热量4.2×103J,温度降低1℃要放出热量 4.2×103J。

2022年沪科版物理《物体的内能》精选教案

2022年沪科版物理《物体的内能》精选教案

13.1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吸收(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降低), 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 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 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 暖瓶没有运动, 所以不是机械能, 暖瓶也没有接电源, 也不是电能. 那么, 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

探究活动1: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说明温度越高, 粒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类比: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被拉伸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吸引而具有势能;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物体的内能

题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

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习。

新课讲授一、认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

否有相似之处?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

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

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

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

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

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关

“热”的能量的差异,本质是

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学生对比理解,分子虽小但也

具有能量。

思考、联想、类比、理解。

认识内能。

“类比”理解是物理

教学时,遇到较抽象的

概念时常用的一种方

法。是感性认识迈向理

性认识的好方法,适合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也间接的告诉学生有

意识地培养理性思维

的方法,为高中继续学

习更加抽象的概念做

个铺垫。

给出内能的定义至关

重要,为以后规X的表

述内能和分析内能的

变化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

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

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

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

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

能。冰山也不例外。

倾听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

问题。

重点强调内能和机械

能的区别,强调是分子

能量。防止学习困难的

学生混淆概念。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体的内能》评课稿

一、引言

本文是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体的内能》一课进行评课的文档。本课以物体的内能为核心,通过介绍内能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分析

1. 教材解析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内能的计算方法

•内能在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中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物体的内能的介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标主要有:

•知识目标: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认识内能在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内能概念解释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内能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能量的转化现象?

•能给出一些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通过学生回答的例子,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解释内能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2. 概念讲解

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内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组成有关。

通过简单直观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对内能有初步了解。

内能,教学设计范文

内能,教学设计范文

内能,教学设计范文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的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明白做功和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明白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3、明白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温度、内能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机械能。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什么是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3)什么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速度、质量、高度等)

(三)新课教学

1、通过上面内容的复习,我们发现物体的机械能是从物体的宏观方面来说的,同时大小能够为零。那在物体内部呢,是否也存在着能?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运动的分子

也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还具有势能。从而得出内能的定义,并板书、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考虑与讨论: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1)冬天的冰块具有内能。

(2)高温熔化的铁水具有内能。

(3)静止的石块具有内能。

(4)运动的汽车具有内能。

总结: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运动,依然静止,都具有内能。

强调并板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启发与考虑: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进行考虑: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大;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不激烈,它的内能就越小。因此,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通过知识扩展与补充,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有关。

沪教版物理八下5.3《内能》word省优获奖教案

沪教版物理八下5.3《内能》word省优获奖教案

《机械功》说课稿

执教: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范秀秀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物理学中的机械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这之前,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节正是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对功的研究也为本章将要学习的“功率”、“机械能”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这一节课在知识层面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好本节课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分析

学生之前学过力、运动等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用了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

3、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为了落实重点,这节课综合应用讲授法、讨论归纳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将采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活动,根据现象提炼得出物理学上机械功的含义;学生在教师实例讲解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其他实例或活动,归纳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常见的不做功的几种情形;通过比较起重机提升重物在三种方式下做功的多少得出力学里有关功的大小的规定。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课件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1 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 , 人们就在不断地寻 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 ? 它能做功吗 ?
1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 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対于同一个物体 , 温度越高 , 内能越多 , 温度越
D.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 但机械能可能为零
05 典例分析
D 3. 关于内能和温度 , 以下说法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A.0 ℃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 , 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 , 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05 典例分析
5.如下图 , 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 , 铁丝弯折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A.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体积大的物体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大 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05 典例分析
D 2. 以下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
A.物体运动越快 , 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 , 物体的内能越大

2023年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1节 物体的内能

2023年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1节 物体的内能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物体的内能
结论: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 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有关。
课时A计划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为什么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 反复弯折铁丝为什么会发热?
课时A计划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实验探究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 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论:棉花燃烧起来,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 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 化棉的燃点。
课时A计划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摩擦生热”“铁丝反复弯折”都是 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由此可见,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课时A计划
新课推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热传递是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 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课时A计划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热传递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 接触都无关。
(2)实质:内能的转移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

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重点难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一、内能(热能)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

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

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

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⑴克服摩擦做功:(如图所示)可以看到U型管中

的红墨水左降右升。

⑵压缩气体做功:实验时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解释:⑴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

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⑵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⑴如课本实验

⑵生活例子:开啤酒瓶,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

⑶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沸腾时,可以

看到塞子被冲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教学重难点

1.内能的概念;

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

3.改变内能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

⑴都需要燃烧燃料;

⑵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0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片,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

(2)列举事例,分析解释。

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

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

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

演示实验:热传导

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演示实验:热对流

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演示实验:热辐射

(2)阅读、思考并讨论:

图中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物体的内能教案

【篇一:沪科版物理第十二章教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

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

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

一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温度。

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

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

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37摄氏度。

〖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

并说明感觉。

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

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

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

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

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

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

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体温计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

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

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

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

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

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

下甩。)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

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 ℃=0 k,

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

于热力学温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

是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

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

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还

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热水温水冷水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

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墨水观察扩散情况。

(2)实验表明什么。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

也常称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改变内能的方式。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

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

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一.做功

〖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1)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

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

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

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

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

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

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演示〗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1)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

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

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

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

的产生。

(3)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

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