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佛尕善镇环境规划-说明书(终稿)
1总则
1.1 任务由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镇是人群居住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做好城镇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课题。加强城镇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镇环境保护工作步伐,提高城镇环境质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推动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兵环发[2012]25号)文件《关于抓紧做好团场小城镇环境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对农四师六十八团(佛尕善镇)进行环境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农四师六十八团(佛尕善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佛尕善镇的综合实力,促进佛尕善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XXXXX 公司受XXX环保局的委托,根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及国家相关文件、指南和资料,结合佛尕善镇的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八团(佛尕善镇)城镇环境规划》。
《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八团(佛尕善镇)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有利于农四师六十八团佛尕善镇城镇环境保护工作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深入开展,促进佛尕善镇城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佛尕善镇总体城镇环境质量,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
差距 , 判断创建工作 的进步幅度。按创建工
作进步幅度评定先进 。 ( 基础分和创建分打分方法如下 : 四) 1生态县 。 、 基本条件共赋 2 分 , 8 按表 1 的方法赋分 。3 项指标按表 2 6 共赋 7 分 , 2
参 加考核 的县 、 , 市 首先 进行 自评 , 并 向省 级环保局提交 自评报告 。 省级环保局
元/ 人
2
展
4
城镇居 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欠发 达地区 单位 G P能耗 D
元, 人
2
5
吨标煤 / 万元 m 万元 Y %
%
2 2 2
2
6 单位 G P水耗 D 7 主要农产 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 的比重 ( 产值 ) 森林覆盖率
8 山 区 丘陵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国家有关 环境保护法律 、 法规 、 度及地方颁 布的各项环保 规定 、 制 制 5 发现有 一条执行不 力 。扣 1 , 分 扣 度得到有效 的贯彻执行 。 完为止。 污染 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 成效 ( ) 2 。三年 三个条件 5 内无重 大环境 污染 和生态破坏事件 () 2 按每个条 件后 面的数 值 外来物种对 生态环境 未造成 5 赋分 明显影 响( ) 1 达到满分 , 否则 0 。 分
国内外生态城镇建设浅析
6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
2010年第3期总第99期
No.3.2010Sum 99
收稿日期:6
作者简介:庄进宝(),男,福建晋江人,从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向的研究。 张显荣(6),男,福建泰宁人,从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向的研究。
一、生态城镇背景及其含义
目前,生态城镇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认识,然而对于“生态城
镇”的概念,尚无明确定义。生态城镇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深入认识而逐渐产生的,并随之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在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加速进步、生态有力保护三者之间保持高度和谐,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界达到充分的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二、生态城镇国内外发展状况
1.国外的生态城镇建设
在国外,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生态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近10年来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在科学规划、建立生态指标体系、推行生态预算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德国的德累斯顿、海德堡等都开展了生态城镇建设。
2.国内的生态城镇建设
在我国,对创建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的工作非常重视,针对生态城镇建设政策缺失,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于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下发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以及2008年下发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对生态县、生态市规划建设的内容、主要领域、实施步骤、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说明。在国内的一些学科里面也进行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研究,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然而在与生态县、生态市、生
国家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修订稿)--完美编辑打印版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环保部网站2008年1月15日发布)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二、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2、建设指标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
1、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2.01.20
•【文号】环办[2002]8号
•【施行日期】2002.01.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环办[20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我局2001年3月发布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对指导和规范地方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作的发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在吸取各地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形成《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供各地参考。
请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按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进行配合,组织编制好各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二00二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
1.总则
1.1任务的由来
1.2必要性和意义
1.3规划编制的依据
2.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2.1基本情况
2.1.1 地理位置、范围
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主导生态功能的同一性,又要考虑与行政边界保持一致,便于管理。范围以足以维持和发挥生态功能保护区主导生态功能作用为宜。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Guideline for the county-level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目 次前 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34.1 规划定位 34.2 规划任务 34.3 规划范围 34.4 规划期限 34.5 编制依据 34.6 编制主体 34.7 编制原则 34.8 编制程序 44.9 其他要求 45 准备工作 45.1 组织准备 45.2 技术准备 46 实施评价 56.1 一般要求 56.2 评价主要内容 57 基础研究 57.1 一般规定 57.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7.3 土地适宜性与潜力评价 57.4 土地供需分析 68 规划大纲 68.1 一般规定 68.2 编制要求 69 规划编制 69.1 一般规定 79.2 规划目标确定 79.3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79.4 土地用途区划定 109.5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39.6 土地整治安排 149.7 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149.8 近期规划安排 149.9 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510 成果要求 1510.1 一般规定 1510.2 规划文本 1510.3 规划图件 1510.4 规划说明 1610.5 规划数据库 1610.6 其他材料 1610.7 成果检验 1611 成果应用 17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18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县级规划编制程序 21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数据单位要求 22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基础资料收集分类 23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土地需求预测与供给潜力分析 24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规划文本表格 27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土地用途区最小上图面积 30前 言由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自1997年10月颁布以来,对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对原规程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在总结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对原规程进行调整和完善。调整和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成果要求等。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胡存智 董祚继 田志强 邓红蒂 殷卫平 孙雪东 萧 霖 薛 萍 陈 莹 祁 帆 郑伟元 苗 泽 苏 航 王冠珠 林 坚 蔡玉梅 杨 枫引 言由原国家土地管
生态城市
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 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 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
环境规划
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 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 和重建,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 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
生态城市规划
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 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社 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 的总体规划。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论
把“生态价值观”引入城乡规划中,对传统的规划方法、规划观 念、规划目标、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过程等实行有效的变革,运 用规划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是城乡走向生态化的客观要 求,是建设人——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的需要。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 ②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 ③空间体系与生态体系规划的结合; ④空间规划与生态规划、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考虑,寻求最佳规划整体 方案 。
二、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
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生态环境现状
2.4 主要资源状况
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二Ο一Ο年三月
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上轮《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在增强依法用地意识,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较好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全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全盟经济社会仍将持续快速发展,但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等方面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满足全盟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全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盟行署组织专家进行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依据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按照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盟行署于2009年3月组织开展了规划修编工作,于7月底完成了《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的编制。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自治区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整理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进行了评审,按照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再次上报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8月正式批复《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其后,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和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治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多方征求自治区有关专家的建议和与盟直相关部门及旗、区各级政府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论证、修改、完善,编制形成了《阿拉善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征求意见稿)
余姚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8)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0)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4)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7)
第五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23)
第一节高效保护耕地 (23)
第二节集中保护基本农田 (24)
第三节其他各类农用地规划 (25)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
第一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26)
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 (26)
第三节城镇工矿用地规划 (27)
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29)
第五节各类设施用地规划 (30)
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 (34)
第一节分区原则与分区类型 (34)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34)
第三节空间管制分区 (39)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43)
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43)
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44)
第三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45)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7)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6)
第十二章附则 (61)
附表 (62)
前言
《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自批准实施以来,对促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及杭甬高速铁路等快速交通干线的建设,余姚市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联系更加紧密,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更加优越,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计划供应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用地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用地需求。
面向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第28卷第6期2008年12月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8,No.6Dec.,2008
收稿日期:2008205223 修回日期:2008208206 资助项目: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项目
作者简介:易志斌(1980—
),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管理。E 2mail :yzb21t h @ 。 通信作者:马晓明(1962—
),男(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E 2mail :xmma @ 。面向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易志斌,马晓明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城市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介绍了深圳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了当前深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国家级生态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 (2008)06—0162—04
中图分类号:TV213
Study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 ater R esources in Shenzhen City in
Construction of N ational Eco 2city
龙岩新罗区生态功能区划
1、前言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
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育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北纬24°47'02"~25°35'22",东经116°40'29"~117°47'00"之间,东接漳平市,西连上杭县,北邻连城县、永安市,东南与南靖县交界,西南与永定县毗连。全区面积2677平方公里,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闽粤赣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又是距东南沿海口岸最近的矿区、林区、老区、侨区和新兴的工业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其中1995年3月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曹溪、西陂、东肖、龙门、铁山5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但至今尚未挂牌,现实有东城、南城、西城、中城4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3个乡。下辖44个居民委员会(738个居民小组)、282个村民委员会(1970个村民小组)。2001年全区总人口458928人,人口密度172人/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新罗区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近年来,以生猪
养殖业为龙头的农业经济也快速发展,工、农业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
1
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及对环境的要求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
在全省的生态功能区划中,新罗区划为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区韩江流域亚区的韩江流域中北部山地自然生态恢复与保护生态功能区和闽东闽中中低山山原生态区九龙江上游亚区的玳瑁山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九龙江北溪上游山地生态恢复、水源保护与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雁石—漳平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及龙岩市区生态城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功能分区较为复杂,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还要为下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持。为此,我们根据新罗区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考虑新罗区生态环境在国家、省和韩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北溪上游的生态保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区进行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以便为生态环境的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
生态规划复习题
⽣态规划复习题
⽣态规划课程复习题:
第⼀章⽣态规划概述
1、什么是⽣态规划?⽣态规划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
⽣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段辨识、模拟和设计⽣态系统内部各种⽣态关系和⽣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和保护的⽣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态对策,促进⼈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法。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建设规划;城市⽣态规划:景观⽣态规划: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
2、现代⽣态规划特点?
1、以⼈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前提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效、和谐、可持续。此外,⽣态规划作为区域⽣态建设的核⼼内容、⽣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性的特点。
3、我国⽣态规划⽅向?
以⽣态城市规划为重点,以⽣态建设、功能恢复、重点保护、系统管理和单元调控为⼿段,围绕⽣态⽰范区、⽣态省、⽣态市、⽣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作。
4、⽣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整体优化原则
2、协调共⽣原则
3、功能⾼效原则
4、趋势开拓原则
5、保护多样性原则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态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现代⽣态规划的⽅法及程序源于系统科学在⽣态规划中的应⽤,⼀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纲。编制阶段------完成⽣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纲;进⾏⽣态调查;⽣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案的建⽴;规划⽅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案的审批与实施。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指南
(讨论稿)
二〇一五年元月
目录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1
(一)总体思路1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1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
(一)确定任务2
(三)规划大纲2
(四)规划编制2
(五)规划审查2
(六)规划报批和实施3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3
(一)总则3
(二)创建现状与问题5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5
(四)重点任务6
(五)重点项目10
(六)效益分析10
(七)保障措施11
(八)规划附图12
附录:13
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是统筹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的一项基本条件。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以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发展特色优势生态产业、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制度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乡镇“生产发展美、生态环境美、生活富裕美、乡风人文美”。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规划编制要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以问题、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规划编制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自己WORD
矿⼭⽣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案(规划)编制规范(试⾏)⾃⼰WORD
中华⼈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652—2013
矿⼭⽣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案(规划)编制规范(试⾏)
CompilingGuidelineof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ReclamationPlanforMining
(发布稿)
本电⼦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本为准。
2013-07-23发布
2013-07-2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次
前⾔
1适⽤范围.
2规范性引⽤⽂件.
3术语和定义
4⽅案(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作程序
5⽅案(规划)编制背景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案(规划)⽣态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7⽅案(规划)编制要点
8⽅案(规划)报告编制
附录A-1⽅案(规划)报告编写⼤纲
附录A-2⽅案(规划)报告附件
前⾔
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作的意见》,加强矿⼭⽣态环境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指导和规范矿⼭⽣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案(规划)编制⼯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矿⼭⽣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案(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矿⼭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矿⼭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程技术中⼼)、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西省环境保护厅、安徽⼯业⼤学。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7⽉23⽇批准。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_T 409-2007)
HJ / T 409 2007
工业园区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编制规划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等。 42 调查、收集资料
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区域总 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规划,以及园区主导行业发展规划、区域生 态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功能区划等有关资料。信息收集以广和全为原则,应包括所有与 规划有关的经济、社会、科技、人文以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调查范围以拟 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为主,兼顾对园区发展影响较大的周边区域。 43 编制规划大纲
规划指导思想中要体现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 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环境保护和区域节能减排工作相结合。
a)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应有选择地对全国范围内已完成生态工业园 区建设规划的各类园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比较研究,发现、辨识和提炼规划区域独特的区域比较优势, 以及由此决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和扩大这些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途径。
结合资料收集和调研分析的结果,重点识别园区面对的制约因素,应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约束 改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方面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园区的影响和意义。 523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
1. 总则
1.1 任务的由来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行政辖区)
1.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
(5)相关生态省建设规划
2. 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生态环境现状
2.4 主要资源状况
2.5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2.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对比《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3.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3.2规划时限
以规划的前一年为基准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或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3.3规划目标
3.3.1 总体目标
对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预期目标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描述,以充分展示规划远景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可按规划的不同时限确定总体目标。
各地根据实际,生态县创建一般以5-10年为期,生态市创建一般以5-15年为期。
已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地区,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要与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
3.3.2具体建设指标
具体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参见《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环发〔2003〕91号)。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指标进行补充。指标的确定应与不同规划期的目标相一致,并便于阶段工作考核。
3.3.3规划指标体系
列表表述生态县、生态市规划建设时段和指标值。
3.3.4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 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省域生态功能区划制订)
4.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1.1 生态功能区的基本概况
4.1.2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服务重要性评价,以及主导功能定位
4.1.3 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
4.2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
重点说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阐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倡导发展的产业方向及建议。
5.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5.1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5.1.1 主要目标
5.1.2 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致性分析
5.1.3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建设(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等,此部分可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
5.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自然资源较丰富或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县、市,可单独设“自然资源保障体系”一节)
5.2.1 主要目标
5.2.2 重点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
5.2.3 环境污染治理
5.2.4 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
5.2.5 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3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5.3.1 主要目标
5.3.2 优化城(镇)功能区布局与景观结构建设
5.3.3 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
5.3.4 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编制生态市、区建设规划时考虑)
5.3.5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时考虑)
5.3.6 绿色社区、生态村建设
5.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5.4.1 主要目标
5.4.2 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5.4.3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与教育
5.4.4 创建绿色学校
5.4.5 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
5.5 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5.5.1 主要目标
5.5.2 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5.5.3 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5.5.4 相关资源、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
5.5.5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6. 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6.1 建设项目
6.1.1 建设项目名称
6.1.2 建设位置、实施期限
6.1.3 建设内容及投资(包括分年度建设内容)
6.2 建设目的及预期应达到的效果
6.3 责任单位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7.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7.1 投资经费估算
7.2 经费来源分析
7.3 效益分析
7.3.1 经济效益
7.3.2 环境效益
7.3.3 社会效益
8.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1 法制保障
8.2 组织保障(含领导干部目标考核)
8.3 资金保障
8.4 技术保障
8.5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