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的地震相特征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地震地层学》第三章
第三章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沉积环境背景和岩相。
第一节地震相的概念
一、相和沉积相
1、相的定义
相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岩石体。
2、沉积相的概念
在理想情况下,沉积相是在一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岩石,这种沉积条件反映一种特定的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简单地讲,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产物。
3、沉积相的相标志
沉积相类型划分的依据是那些能够反映沉积相特征和类型的相标志。相标志包括八种类型:
1)颜色;
2)岩石类型;
3)自生矿物;
4)颗粒结构(粒度参数曲线,形态,圆度,颗粒定向,颗粒表面结构);
5)原生构造(层理,层面,生物扰动,其它沉积构造);
6)岩性组合;
7)韵律;
8)化石。
二、地震相的定义
地震相是一个可以在区域圈定的,由地震反射层组成的三维单元,共反射结构,外形,振幅,连续性,频率和层速度等要素,与邻近相单元不同。
实际上,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宏观特征在地震反射资料中的表现;或者说,地震相是岩相的声学响应。
由于地震分辨率的局限,地震资料不可能分辨出很细微的沉积结构和岩性变化,而只反映沉积相的宏观特征。如外形,较大规模的层面(大型交错层)。
三、地震相参数
1、反射结构揭示地下总的层理模式,根据反射结构可以解释沉积过程,侵蚀现象和古地形,另外,流体接触面(如一平点)也可通过反射结构识别出来。
2、几何外形地震相单元的总体形态,反映古地形,沉积作用等。
3、反射连续性与地层的连续性密切相关,连续反射表示了分布广泛,均一成层的沉积。
4、反射振幅包含了单个界面的速度,密度差以及它们顶底间隔(距)的信息。它反映侧向的层理变化和烃类的赋存条件。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沉积相揭示了煤层的沉积环境、成因及其分布规律。通过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煤层地质概念模型。在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与沉积相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参数清晰地展现了物源来向、沉积范围、赋煤范围等特征,采模拟计算方法对沉积相作精细划分,合理推测煤层的赋存范围及验证孔位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标签:地震相;沉积环境;沉积演化
引言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也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一定的沉积环境有其特定的物质表现,沉积相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煤层成因及其分布规律。通过沉积相的研究,揭示了沉积相和煤层及其物性的控制关系,从而帮助工程师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了解该地区的沉积环境指导下步地质工作。因此,沉积相的研究对煤田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最令人信服的做法是首先对大量岩心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描述,包括对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方面的全面描述。然后综合以上描述成果,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古沉积环境作出正确的解释。然而,对于勘探阶段或开发早期阶段来说,由于测井、钻井取芯资料的限制,岩心资料的地质分析虽然能够正确地解决沉积相及微相,但也只是“一孔之见”对于没有钻探资料的地区,其说服力更是是苍白无力的。
与其它方法相比地震勘探具有高分辨率数据和大范围的沉积环境分析,地震资料蕴涵了丰富的地下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岩性、沉积范围、沉积规律等特征,另一方面,煤层的这些物性特征会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地震资料对沉积相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找煤阶段利用二维地震分析沉积环境给定预测孔位和圈定赋煤范围时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川南煤田的地震相特征与沉积相初探
合模式 、 沉积发育模式等等 , 才能进行地震地层学的 解释 ; ②地震相分析的另一个基础是要掌握地震勘
探 的基本原 理 , 了解 各项 地 震 参 数所 代 表 的地 质 意 义 。地震 相参数 很 重要 , 判 断 沉 积相 的地球 物 理 是 标志 。最 常用 的标志包 括 内部反射 结构 、 连续性 、 振 幅、 率 、 频 层速 度等 。但 由于振幅 还受地 震激发 与接 收 系统 、 地衰 减及处 理方 法等 因素影 响 , 大 使用 振幅
第 6期
于静 芳 陈
露
川 南煤 田的地 震 相特 征 与沉 积 相 初 探
4 7
条件 、 埋藏 深度 、 处理 条 件也 有 密 切关 系 , 在地 震 相
主要 参 数 , 是 地 震 振 幅 、 它 相位 、 率 的综 合 反 应 。 频
基 于波 形分类 的地震 相分 析处 理就是运 用人 工神 经
于静芳
陈
露
川 南 煤 田的 地 震 相 特 征 与沉 积相 初 探
21 0 0年
川 南 煤 田 的地 震 相 特 征 与 沉 积 相 初 探
于静 芳 陈 , 露
60 5 ; 10 9
6 07 ) 10 1
( .成都 理工大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 四川 成都
2 .四川省煤 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 院 , 四川 成都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第6章-沉积相
相是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沉积岩体, 这种沉积条件反映一种特定过程和环境,故特定的沉积相 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
在进行环境解释时,垂向叠覆层序中产出的相,必须 是地理上横向相邻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利用钻井中 出现的相序规律推测和对比空间上的岩相分布。
在相分析中还常用“相模式”和“沉积模式”这一术 语。沉积模式是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 和模式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式可以分别强调环境、 过程或产物(相)。它可用一定的图解表示,即模式图。 最好用立体图,通常也可用平面图或剖面图。沉积模式在 解释古代沉积环境及预测矿产中有重要意义。
LLS 42.89 7.41 25.71 8.82 5.50 3.72 7.37 2.58
MSFL 50.99 11.35 19.90 10.23 6.31 4.35 7.50 3.16
NPHI 0.08 0.12 0.15 0.20 0.23 0.26 0.31 0.29
RHOB 2.42 2.56 2.43 2.47 2.47 2.46 2.36 2.44
2 4
沉积微相平面相带图
第
二 测井相分析
节
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技术是随着测井测量技术及其计算 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测井相实际上是代表不同测井 响应特征(包括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等)的一个集合, 它与地质意义上的沉积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把这些 不同类型测井相与已知的沉积相资料(例如岩心等)相对比, 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立起测井沉积相分析的模式,达到 沉积相分析的目的。因此,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 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资料的变化特征, 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 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 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 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 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3_地震相分析
4.沉积中心分析:
多 个不同位置古流向标志所指示的汇水中心 确定了一个盆地或盆地某个区块的古流向、 盆地边界之后,则可大致推断沉积中心 沉积中心由于泥岩厚、纯,因而具反射弱特 点。 夹有特殊岩性如灰岩,盐岩等,则可能有连 续的强反射存在。不过,颗粒灰岩多沉积于 浅水区。
5.隆起类型分析:
•同心上超反映古隆起
•顶超反映沉积过路面等
•平面上将多种接触关系组合,还可判断相 带的展布。
地震相分析方法:
•盆地边界分析 •古流向分析
•特殊沉积体系分析
•沉积中心分析
•古隆起类型及对沉积体系控制的分析
•微相分析
1.盆地边界类型及其反射特征
侵蚀边界:所研究的地层朝某一方向被削截,这时 可称削截线为被削截地层的侵蚀边界。该 边界反映 的盆地范围比原始盆地小,且在削截边界上多不发 育边缘相,或发育不全。
2.古流向分析
• 直接确定古流向: 前积或下超
• 间接确定古流向:
1.
河谷 沉积背斜 上超带 振幅异常的延伸
2. 3. 4. 5.
结合砂比或地层厚度的平面变化间接确定。
3.特殊沉积体系分析:
所谓特殊沉积体系指那些规模比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具明显的 形态或结构方面的反射标志。
丘形
结合区域沉积 相背景则可大致推 透镜形 断其沉积体系类型。各种扇、三 角洲的横切面均可出现丘形、透 河谷 镜形和前积,底界面形态取决于 前积 是否存在早期下切(基准面大幅下 由大型的 降而升起)或是否含气,顶界面形 扇、三角洲 态则取决于河口堆积速度和差异 压实作用。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指有一定分布范围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地震相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地震相的概念主要有三层含义:
1、地震相指在区域内能够圈定、有一定规模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2、地震相单元的主要地震参数包括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单元外部几何形态(几何外形)、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反射连续性、地层速度地震参数是识别和划分地震相单元的标志。正如识别和描述沉积相需用沉积物的颜色、粒度、结构、构造(如层理)等参数一样,识别和描述地震相也要有一定的参数。地震相分析就是描述地震反射参数的特征和变化,并对其进行地质解释。每个地震参数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地下地质信息。也可以说,地震相划分的依据就是地震反射参数特征的变化。因此,地震参数很重要,下面还要详细讲述。
3、说明了地震相的地质含义。归根结底,地震相就是沉积相的地震反射响应。但由于地震反射波分辨能力的限制,地震相又不是沉积相细微的表现,而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响应。
地震相的目的及优点
目的: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我们可以根据地震层序内地震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编制地震相平面图,进而转换成的沉积相平面图,帮助分析层序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预测盆地中生油岩相和储集岩相的分布;并在地震资料和地震相的解释过程中,可预测地层、岩性等有利圈闭。地震相平面图→沉积相平面图
优点:地震相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一种新手段,特别是在盆地勘探早期、钻井有限的情况下尤为适用。单井相分析是一孔之见,虽然精度高、可靠性强,但横向上不可能外推很远,尤其对于相变较快
沉积相的地震相特征汇总
通过对12口井单井相中的29个亚相或亚相组合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不同的亚相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
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沉积亚相沉积特征的地质内涵
扇三角洲扇根-扇中(平原夹前缘亚相)地震相特征
(意3井巴二段)
L954
扇三角洲扇根-扇 中(平原亚相): 楔形体,变振幅 乱反射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中-深水湖泊:深灰色灰 质页岩:平行、连续、 强振幅、中低频
三角州平原-前缘过度带—中深湖地震相特征
(查参1井巴二段)
L1464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过度段:亚平 行、断续-变振幅-弱 反射
中-深水湖泊:深灰白云 质泥岩:平行、连续-较 连续、中强振幅-中低频
深水湖泊:深灰色页岩: 平行、连续、强振幅、
(祥6-1井巴二段)
L1240
平原亚相:亚 平行、变振幅、 弱反射
前缘外扇:平 行、较连续、 中振幅中低频
前缘内扇:亚 平行、变振幅、 弱反射
前缘内外扇交互带: 较连续、中强振幅 中低频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地震相特征
(祥8井巴二段)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 内扇交互带:亚平行、 断续、变振幅反射
• 前缘外扇-较深水湖泊相交互带:平行、连续-较连续、中-强振幅、中低-低频。
• 深湖相:平行、连续或连续-较连续、中强-强振幅、低频。
地震相分析
①S形
标准的前积构造具顶积、前积和底积层。内部发育一组 相互叠置的反 S形反射同相轴,在反 S形的上端为近水平 的顶积层,中部为倾斜的前积层,向下同相轴逐渐变的平 缓,形成底积层(图 3-27)。
顶积层发育表明沉积时水面相对上升,陆源物质得以向 上垂向加积。底积层发育表明在沉积体的前方也沉积了大 量物质,而根据沉积分异原理,较粗的碎屑物质应在前积 层及顶积层的部位上卸载,在与底积层对应的地区则主要 为细粒沉积物。因此,可以把底积层发育看作陆源物质粒 度较细、泥质沉积特别丰富的表现。通常在大陆坡和泥质 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造。
图 3—27 前积构造地震解释模式 (据 Berg,19??,修改)
②顶超型
其特征是缺失顶积层,前积层向上方以顶超方式终止于 地层单元的顶界上(图 3-27)。它的存在表明,顶积层不 是因后期构造侵蚀而缺失,而是由于在水面相对静止时期 可容纳空间保持不变,使水面以上无法发生垂向加积,路 过的沉积物只能在沉积体前缘加积,从而缺失顶积层,其 底积层发育的地质意义同 S形前积构造相同。 通常在水平 面相对静止时期泥质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 造。
2、地震反射构造(Seismic Reflector Structure)
地震反射构造是指地震剖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同相轴 )在空间上的排列与组合方式, 是岩层叠加型式形式的直 接体现,反映沉积作用的性质和沉积补偿状况等。地震反 射构造讨论的是同相轴间的几何形态与相互关系,属于形 态或几何地震学范畴。而地震反射结构讨论的则是同相轴 的物理属性,属于属性或物理地震学内容。
地震相-沉积相
充分理解各种反射结构、识别特征地质体, 寻找可疑对象,预测有利目标!
地震相(Seismic facies):
具有相似属性(连续性、振幅、频率、 外部形态、内部反射结构等)的地震反射单 元。
参考资料 1. 《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美]C.E 佩顿编 徐怀大,陈俊生,吴律等译,石油工业出版社。 2. 《陆相地震地层学》,张万选、张厚福、曾洪流等,石油 大学出版社,1993。
水平 平 行 波状
乱岗状
小型沉积体相互叠 置在一起
均匀沉降盆地或 稳定板内盆地的 均匀沉积
杂乱
同生变形、断裂 带、河道复合体
亚平行 发散 沉积斜坡上沉积 速率渐变 快速沉降、海平面 上升、沉积供给速 率低。 缓慢沉降、海平 面稳定、高沉积 供给。 沉积供给高低交替
空白 火山岩体、岩盐、 均匀砂岩、泥岩
(2)楔形
楔形常具发散结构。主要特点是在倾向上其厚 度向一个方向逐渐增厚,向相反方向减薄,在走向 上则是席状的;往往出现在滨浅湖、陆波等环境中, 一般指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
(3)帚状
帚状常具波状结构。主要特点是顺盆地边界断 层呈帚状延伸,往往是楔形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的地 震响应,形成环境与指示相类型同楔形。
发育在大陆边缘大型的斜交前积相
大型的斜交前积相通常发育在大陆斜坡部位,S形前积相一 般发育在大陆架之上近岸三角洲前缘
地震相-沉积相
e. 帚状前积反射结构:内部反射从根部向下倾方向呈发散状,下超
于下伏地层之上。解释为陡坡下的快速堆积体,如近岸水下扇、冲积扇 等。在我国顶部断陷盆地中,该类型十分丰富,常沿断控陡坡带发育, 与盆地的强烈断陷活动期对应,反映了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关系。
歧南凹陷古近系典型地震相类型 1- “S”型前积反射地震相;2、3、4、7、9、10-丘形反射地震相;8帚状杂乱-空白反射地震相;5、11-楔状杂乱前积反射地震相
莺歌海盆地中发育的大型S形前积相
b. 斜交形前积:包括切线斜交和平行斜交两种。切线斜交无顶积层,只保留
底积层,具低角度切线状下超;平行斜交既无顶积层,也没有底积层,具高角度 下超。两种斜交前积反射的视倾角为5~20°,反映一种较高水流能量沉积,沉 积物供给速度快和水流作用强,水体相对较窄且缓慢变动或者静止不动的相对海 (湖)平面条件,受沉积物供给快和盆地沉降相对缓慢的共同作用,沉积物接近 或超过基准面,在水流过路冲刷作用下,使顶积层得不到保存。斜交前积往往代 表强水流河控三角洲;平行斜交比切线斜交堆积速度更快,代表的水流能量更强。
(6)空白或无反射结构
无反射是由于缺乏反射界面造成的,这表明地层或地质体是均质体,如快 速堆积的厚层砂岩或泥岩、厚层碳酸盐岩、盐丘、泥丘、礁、火成岩体等均可造 成无反射;这些岩层或岩体的顶底界常有强反射。在陆相断陷盆地内,常见于大 断层根部的空白或无反射结构常指示块状砂岩或块状砾岩,若分布在凹陷内部, 则反映为块状泥岩。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由于沉积作用和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育形成了多种沉积样式和特殊地质体,它们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各自特殊的地震属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震相类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砂砾岩扇体地震相、三角洲地震相、滩坝砂体地震相、河道砂体地震相、生物礁地震相、火成岩地震相、白云岩地震相、潜山地震相、深湖相泥岩地震相、盐丘地震相等10种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与砂岩沉积体有关的地震相特征。
(一)砂砾岩扇体地震相
陆相湖盆由于湖岸至深湖中心距离短,物源充足,水系发育,使本区沉积发育了大量的砂砾岩扇体。同时不同时期地质条件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由于沉积部位不同沉积的砂砾岩扇体,也会因物源的距离、水体深度、湖底坡度、水动力条件和形成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其形态、规模、岩性和物性都有所不同。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标志特征,将陡坡带划分为6种不同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各类扇体的一般地震相特征为;
(1)一般产于箕状断陷盆地陡坡一侧的断层面附近,或古地貌的山谷出口。
(2)平面外形复杂,典型的呈扇形,顺倾向方向呈楔形,横界面为典型的丘状。
(3)在顺倾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中,发散型的反射结构十分发育,或称帚状结构,收敛点指向扇端。在多期扇体相互叠置的剖面上,由于侧向上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扇体也可呈丘形反射特点。
(4)在倾向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是多变的。一般说,在各期扇体的顶面和远端的反射连续性强,在它的内侧靠近断层面附近,反射杂乱或无反射。在它的顶端,特别是靠上的扇体顶面,反射的连续性变差。
第12课地震相分析
平行(亚平行)反射中的薄层砂岩分布
4 、地震相分析
• 4.1 • 4.2 • 4.3 • 4.4 • 4.5 概述 地震相参数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 典型地震相模式
4.3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
• 4.3.1 地震相划分 • 4.3.2 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
4.3.1 地震相划分
(4) 地震相单元的级别
沉积相单元具有不同级别,从大到小依次为相、亚 相和微相。类似地地震相单元也具有不同的级别,可分 为地震相、地震亚相和地震微相。 根据地震反射构型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分布范围 比较大,而根据地震反射结构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分布 范围比较小。在同一地震反射构型的分布范围内可以出 现多种地震反射结构。因此可以把根据地震反射构型所 划分的地震相单元称为地震相;而把根据地震反射结构 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称为地震亚相。
当对单一同相轴而不是一套同相轴的地球 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时候,可以更精细地刻画 出地震相的变化,这相当于地震微相。因其所 用资料和手段与宏观地震相分析有很大不同, 已进入地震储层精细预测的研究范畴。 因此,通常根据常规地震剖面定性进行 的地震相划分,一般是分别根据地震反射构型 和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二级划分。
3)地震相编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地震相的各向异性问题 各向异性产生的原因: 许多反射构型具有定向性:如前积、下切、 发散、波状等。 几种典型的空间组合关系: 前积反射的横剖面,发散反射的横剖面。
地震相分析及沉积相解释
T8114
161
241
321
385 1
471
391 337
G8
417
GX83
497
577
G100 G3T614
J31
657
707
J106 Jx102
J1
J105 J2 Jx103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部沙三中沉积体系分布图
冲积扇
地质特点之一:
近岸浊积扇
砂砾岩扇体分为“冲积扇”和“近岸浊积扇”,“冲积扇”主要 特点是近岸快速堆积,相带窄,分带不明显,成分以角砾岩或粗 砾岩为主,物性较差,在整个时期都有发育,断层发育,利于成 藏;“近岸浊积扇”由于后期滑塌,砂砾岩经过二次搬运,相带 较宽,分带明显,主要发育在下部。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中,广泛发 育的湖泊沉积体系。深湖区发育有浊 积扇和湖底(水下)扇体系;河岸及 其水下延伸部分,发育有扇三角洲体 系,三角洲体系;远离河口的岸外发 育砂坝体系;有湖泊萎缩期形成的河 流体系和季节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洪 积体系;有水域范围最大时期形成的 深水沉积体系或蒸发量大于注入量的 半咸水条件下的碳酸岩盐(滩礁)体 系等。
第三节 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及地震相分析
1、地震相 指有一定分布空间的三维地震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
响应,其所包含的地震相参数如反射结构、振幅、连续性、频率和层速度等与相邻单元不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平行、断续或变振幅、弱反射
• 扇三角洲前缘内扇:亚平行、断续或变振幅、中-弱反射。 • 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内扇交互带:亚平行、断续、变振幅、弱反射。
基本 相同
• 扇三角洲前缘内-外扇交互带:平行、较连续-断续、中强-强振幅、较低频。 扇三角洲前缘外扇:平行、较连续、中-中强振幅、中低-低频。
扇三角洲前缘内外扇交 互带:较连续、中强反 射、较低频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内扇亚相地震相特征
(祥9井巴二段)
L1452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亚平行-缓角度楔形, 断续、变振幅中-弱 反射。
扇三角洲前缘内扇 相(重力流):亚 平行、断续、变振 幅、中-弱反射
扇三角洲前缘外扇相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内扇-外扇沉积亚相地震相特征
• 前缘外扇-较深水湖泊相交互带:平行、连续-较连续、中-强振幅、中低-低频。
• 深湖相:平行、连续或连续-较连续、中强-强振幅、低频。
扇三角洲平原(泥石流)-前缘水道(重力流)地震相特征
(祥7井巴二段)
L1652
扇三角洲平原(泥石 流水道):亚平行或 平行、断续、中弱变 振幅
扇三角洲前缘内扇(重 力流水道):亚平形、 断续、中弱变振幅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内扇、外扇亚相地震相特征
(毛10井巴二段)
L1596
扇三角洲平原与前 缘内扇交互带:亚 平行、断续、弱中 变振幅反射
沉积亚相地震相特征
通过对12口井单井相中的29个亚相或亚相组合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不同的亚相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
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沉积亚相沉积特征的地质内涵
扇三角洲扇根-扇中(平原夹前缘亚相)地震相特征
(意3井巴二段)
L954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扇三角洲扇根-扇 中(平原亚相): 楔形体,变振幅 乱反射
T2139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亚平行、断续或变振幅、 弱反射
前缘外扇间内扇: 较连续和断续、较 强振幅、较低频
前缘外扇-较深水湖泊相: 连续-较连续、中强振幅、 中低频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内扇-前缘外扇沉积相地震相特征
(意8井巴二段)
L1719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亚平行、变振幅-断 续弱反射地震相
中-深水湖泊:深灰色灰 质页岩:平行、连续、 强振幅、中低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角州平原-前缘过度带—中深湖地震相特征
(查参1井巴二段)
L1464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过度段:亚平 行、断续-变振幅-弱 反射
中-深水湖泊:深灰白云 质泥岩:平行、连续-较 连续、中强振幅-中低频
深水湖泊:深灰色页岩: 平行、连续、强振幅、
扇三角洲前缘内外扇交互带: 平行、较连续、中等振幅、 较低频
扇三角洲前缘内扇间外扇沉积相地震相特征
(毛11井巴二段)
T2843
扇三角洲前缘内扇: 亚平行、断续或变振 幅、中-弱振幅
L1102
扇三角洲前缘外扇:平行、较 连续、中强振幅、中低频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内扇-前缘外扇沉积相地震相特征
(意9井巴二段)
内外扇交替过渡 带:较连续较强 振幅中低频
受断层干扰波 影响仅供参考
三角州平原-前缘交互带—中深湖沉积相地震相特征
(查参1井巴二段)
T2216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过度段:亚平 行、断续-变振幅-弱 反射
中-深水湖泊:深灰白云 质泥岩:平行、连续-较 连续、中强振幅-中低频
深水湖泊:深灰色页岩: 平行、连续、强振幅、 中低频
(祥6-1井巴二段)
L1240
平原亚相:亚 平行、变振幅、 弱反射
前缘外扇:平 行、较连续、 中振幅中低频
前缘内扇:亚 平行、变振幅、 弱反射
前缘内外扇交互带: 较连续、中强振幅 中低频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地震相特征
(祥8井巴二段)
L1184
扇三角洲平原-前缘 内扇交互带:亚平行、 断续、变振幅反射
较深湖间夹席状砂沉积相地震反射特征
(意1井巴二段)
T2560
较深湖相:平行、连 续间较连续、中-强振 幅、低频
L970
较深湖相:平行、连续间较连续、中-强振幅、低频
深湖相地震相特征
(意5井巴二段)
L1154
深湖相:平行、 连续-较连续、强 振幅、较低频
各种沉积相地震相特征小结
• 洪积扇扇根-扇中(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楔形体,变振幅、杂乱-弱反射。 • 扇三角洲平原:缓角度楔形或亚平行、断续-变振幅-弱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