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学校选址影响因素
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1. 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选择一个有足够的潜在客户和劳动力的地区,以支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2. 交通便利性:选择一个交通网络发达的地区,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和道路系统,以方便员工和客户的出行。
3. 市场需求:选择一个有潜在市场需求的地区,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盈利能力。
4. 竞争环境:评估选择地区的竞争环境,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以及市场份额的潜力。
5. 劳动力成本和素质:考虑选择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素质,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员工,并保持竞争力。
6. 政府政策和支持:了解选择地区的政府政策和支持,包括税收政策、贸易政策、补贴和奖励等,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7. 土地和房地产成本:考虑选择地区的土地和房地产成本,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适宜的场地和办公空间,同时保持成本可控。
8. 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选择地区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包括资源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风险等因素。
9. 社会文化因素:考虑选择地区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语言、宗教、习俗和价值观等,以确保企业能够适应当地社会环境。
10. 风险和安全性:评估选择地区的风险和安全性,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犯罪率和政治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企业的资产和员工的安全。
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
4.交通不便
适合产业
1.服务音污染不易控制工业
2.初级加工工业
关键控制指标
备注
1
区域
因素
1.原材料位置:可运输性、运输成本、需求量、易损坏性
2.市场位置:销售成本、交易惯例
3.劳动力因素:年龄、工作态度、素质、薪资水平、有关法律法规
2
社区
因素
1.社区基本情况:人口密度、教育、购物、娱乐、交通、医疗收入水平
2.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的便利性、通信设施、自然条件、供水、供电、供煤、排污能力
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
序号
类别
关键控制指标
备注
1
技术性因素
1.地形及地质
2.水源及排水、废渣物的处理
3.气候
2
社会性因素
1.政策法令
2.个人或传统性因素
3.国家及城市发展规划
4.当地居民的态度
3
经济性因素
1.地价
2.原材料
3.电力及燃料
4.市场
5.劳力
6.运输及通信
---------------
序号
类别
4.社区服务较好
5.污染有计划处理
1.地价低廉,土地易得
2.劳动力成本低
3.厂房易扩充
4.税及建筑成本低
5.污染噪音限制少
6.交通不拥挤
缺
点
1.税付较高
2.劳动力成本高
3.地价及建筑成本高
4.交通拥挤
5.噪音污染控制严格
1.人员流动率高
2.工资高
3.厂房不易扩充
4.上下班交通拥挤
1.远离市场
2.高级人力资源短缺
3.环保法规
4.政府政策:鼓励企业在当地落户的政策、抑制企业在当地落户的政策
浅议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浅议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浅议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高校定位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影响国家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定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上述的这些问题看似是高校自身决策失误造成的,但其实却与政府行政权力、文化观念、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要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就必须要妥善协调和发挥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各方力量。
唯有群策群力,才能最终帮助高校形成理性、清晰、准确的定位,进而谋得自身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定位;问题;原因;对策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规模的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凸显优势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而清晰准确的定位可以说对高校的建立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高校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这些要求既是对种种现实问题的回应,又是对高校未来发展的指导和引领。
一、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高校定位存在的问题1999年的高校扩招政策将我国的高等教育加速推入了大众化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定位问题逐步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及许多学者对高校定位问题研究的不懈探索,我国高校在定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高校发展中却也出现了一些定位不清、趋同混乱的问题。
潘懋元在分析当前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时谈到, 现在高校定位出现的情况是:类型定位重学轻术;层次定位层层攀高,规模定位越大越好;学科定位综合求全;目标定位北大、清华、哈佛、牛桥(牛津、剑桥)。
校区选址调研报告
校区选址调研报告校区选址调研报告一、引言校区选址是建设一所新的学校或大学时的重要决策环节。
校区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影响。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校区选址进行调研,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相关的教育统计数据和研究文献中查阅了大量资料。
其次,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考察了几个潜在的校区选址地点,并参观了附近的学校和大学。
最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必要的基础设施:学校选址时必须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例如道路交通、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2. 人口分布与生活便利程度:校区选址时应考虑周边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生活便利程度。
社区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将对学校的招生和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生活便利程度可提供更好的交通和日常生活条件。
3. 自然环境与资源:校区选址时应考虑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丰富程度。
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如临近公园、湖泊或其他自然景点,有助于丰富学校的学术与文化氛围。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选择学校旁边交通便利的区域,靠近主要道路和公共交通站点,以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和校园管理。
2. 重视人口集中的地区,以确保学生的招生和教育质量。
同时,应考虑社区的安全性和发展潜力,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 考虑选择周围自然环境好、自然景点丰富的区域,以营造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户外学习和娱乐的机会。
4. 选择选址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供应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优先选择土地所有权清晰、土地规划灵活的地区,以降低后期的开发和管理成本。
五、结论校区选址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影响。
合理的选址能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并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地理位置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合理选择学校地理位置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适应生活和发展个人优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习环境、生活条件和职业就业等方面,探讨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地理位置。
一、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地理位置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地理位置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要求。
比如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学校,往往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条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郊区或农村的学校,由于地域限制可能资源相对匮乏。
所以,如果学生对于实验课、科研实践等有更高的要求,选择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学校更为合适。
其次,地理位置也关乎学校周边的知识积累。
例如,选择位于历史名城的学校,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更易于学习历史知识;而选择位于自然风光区域的学校,则能够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因此,学生在选择学校地理位置时,需考虑自己对于特定领域的兴趣和需求。
最后,地理位置也与学校的师资力量密切相关。
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优秀教师和专家也更容易聚集于此。
这也使得城市中的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具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生活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地理位置不仅关乎学习环境,也与生活条件息息相关。
一个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周边的居住环境。
城市中心地带的学校,尤其是位于繁华商业区的学校,周边生活设施完善,购物、餐饮、娱乐等便利条件都比较齐全;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周边生活设施相对较少。
因此,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在选择学校地理位置时考虑到周边生活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其次,地理位置对于交通便利程度有一定影响。
校区选址要素
校区选址要素
一、交通便利
位于地铁口、公交站等人流量密集处500米范围内,出行方便,便于学员上课,对于偏远区域可适当放宽;
二、人流量大
处于区域商业中心地带,附近有商场、商业步行街等容易聚集人气地方、商业氛围浓厚;三、场地用途
优先选择商业用途场地、其次是办公用途场地
四、场地产权清晰
是否有清晰的产权证明资料,所租物业没有产权纠纷
五、产地可办理营业执照
场地可办理营业执照,出租方可提供相关资料配合办理营业执照;
六、楼层内部位置
要求物业有电梯,且选址靠近楼层电梯口人流密集区域;
七、物业单位性价比高
尽可能选择装修成本低的物业,不用投入太高的装修费用,根据区域地段,控制租赁费用不超过120元/平米;
八、同行规模效应
附近有同行进驻的物业单位优先考虑,以便提升潜在客户流量,帮助校区获取人流;
九、内部格局方正,利用率高
房间内部格局方正,采光好、通风好,利用率高,适合课室使用需求;
十、停车场配置
物业是否有停车场配置,有停车位供应,方便停车;。
学校选择的影响因素
学校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学校涉及到许多因素,下面是一些可能影响学校选择的因素:
1. 学术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都是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学术声誉和排名也可能影响学生的选择。
2. 专业设置:学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目标也是选择学校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地理位置:学生对学校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喜好、家庭的居住地和交通便利性等都可能影响学校选择。
4. 学费和财务支持:学费和可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财务支持对学校选择有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和学校的学费水平也是学生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5. 学生生活:学校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交活动、宿舍设施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
6. 职业前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安置服务和校友网络也会对学生选择学校产生影响。
7. 文化和价值观:学校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和校园活动都可能影响学生对学校
的选择。
8. 学校规模和教学方法:学校的规模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术环境和个性适应程度有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因个人情况而有所差异,每个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可能会赋予不同的重要性。
影响校区选址的因素
高校新校区的选址方案要符合当地的空间(或区域)发展规划,要同当地建筑规划部门咨询潜在地点的城市规划,了解和掌握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交通中心、居民区等区域规划的详细资料。
分析拟选校址的坐落位置是否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周边村镇、工矿企业等关系是否协调,当地群众和政府对项目选址能否接受,以及场址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新校区的选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将对影响高校选址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政策因素在推进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
因此,当高校考虑建立新校区时,必然离不开当地政府力量的支持和政策的扶助。
首先,要了解各级政府及相关领导对学校新校区建设的态度,对教育事业支持的程度。
政府的政策和态度主要体现在征地、基本建设的各种相关手续及建设投资的财政支持上,了解这些,将有利于校方预估新校区建设需投入的费用。
学校要尽量争取到政府倾斜的政策,处理好与地方(区县、乡镇)一级政府的关系,了解地方能否适应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如不适应,要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在推进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必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
由于受高等教育投资规律的制约,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投资收益,所以政府必须充当导向力量。
高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力量的支持,离不开政策的扶助二、城市和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主要是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
因此,大学新校区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方向,只有在相符合的城市功能规划区域内,大学才能与城市互动地发展、提高。
以阿坝师专为例谈震后高校选址的影响因素
以下 , 无特大损失发生 。
区, 从全 国上千所高校新区选址上来 看 , 无不选 择地缘 优势 明显 ,
经过 近 1 0年 的办 学事 实证 明 了大 中 综上, 根据该 区域 的地质构 造、 地震 背景 和水文情 况 , 水磨镇 经济文化发达 的大 中城市 ,
马家营 区域 的地 壳稳 定性 虽然相 对较 差 , 但在 阿坝 州地 区 , 相对 城市 的区域优势 , 当地 高校带来 了跨 越式 的发展 , 给 没有 按科 学 而言汶川县水磨 镇属 都江 堰平 原接壤 地带 , 对地 质条 件要 好 , 规律选址 的高校却 带来 了沉 重 的经 济负 担和严 重匮 乏的人 力资 相 给学校的长远 发展 留下 了巨大 的后遗 症。水磨 镇历 史悠久 , 且洪水 淹没线 在规划 用地 以下 , 作为规 划建 设用 地 , 可 以解 决 整 源 , 长寿之 乡” 的美誉 , 时称老 人村 , 后更 名为水 磨 个学校 师生员工 的安 置问题和今后 的办学 , 在抗震 设 防和规划 早在商代就享有 “ 但 时需避 开断裂带并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
在水文方 面, 由于该镇位于岷江 支流的寿溪河畔 , 寿溪河发源
于汶川与大邑县交界处 之雪塘 门坎 山, 南麓 源头海 拔高 40 0余 0 米 。三江 口以上称西河 , 4 m, 西南流 向东北 , 经水 磨镇 约 0k 从 流
老人村 , 因当地多 出长寿老 人 , 故下 游称 寿 江。经 白石 、 磨 、 水 漩
1 基 本概 况
1 1 项 目概 况 .
一
阶地 与第二 阶地高 差近 6 距离 50 m左右 , 二阶地 与第 0m、 0 第
三阶地 高差 近 10 m、 0 距离近 150 m, 0 整个 阶地 的形成为 古山体
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结合高校特性,概括了影响高等院校布局的一般区位因素有产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环境等。
并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所设计的问卷对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高校聚集、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学生的生源市场、国内交通运输、科研生产力转化的市场等因素是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认为大学城的修建既规范又可以形成文化氛围也便于管理,大学城的发展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等院校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层次分析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通过对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创新,社会的服务功能成为培育经济区位优势的重要力量。
一个区位条件优越的大学,不但自身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文献综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众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等院校的区位问题,谢秀英(1999)指出现代高等学校空间区位已经由“点状聚集”逐步转向服务市场的区位指向。
罗守贵(2000)指出高校区位研究应该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认为高校布局是一个综合指向的区位。
黄栋(2005)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分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区位发展的方向,即普及化、集约化、郊区化和社区化。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据高校的特性分析可能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并以此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获取相关因素在区位选择过程中的优先级,进而将研究成果指导实际。
二、指标体系构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主要是将所要研究的复杂问题或系统,由不同的层面予以层级分解,并藉量化的判断、矩阵演算,求得各层级因素的优先度,再综合而成。
建立评估层次结构是AHP的重要步骤之一。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参考吴京生(2008)的基础上,归纳出高校区位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产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环境5个重要层面。
高校选址影响因素
高校选址影响因素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最重要源泉和动力,而高校作为一个人才孵化器,它建设而临首要问题就是高等学校选址影响因素进行论述。
而我认为高校选址建设总原则就是使有限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并有效地融入城市系统之中,及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
1.大学校园选址不宜选择远离城区郊外,远离城区,大学及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但是大学校园又不宜选址于市中心区,选址于市中心区,尤其是四向而临城市交通干道,不利于学校弹性发展,市中心建成区地价较昂贵,土地存量极为有限,一旦学校进行改造或者规模扩展,由此会带来居住生活等相应用地扩大,容易在工作地及居住地空间分布上出现结构性障碍,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势必会限制高校长远发展。
同时,中心区喧闹噪声和浓郁商业氛围,也不利于营造幽静学习环境。
所以,大学校园选址即不宜远城,更不宜进城。
2.在校园建设中应尽量不占良田,充分利用山坡,荒地和丘陵地。
在山地建设校园,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诸如地质地貌复杂,高差变化极大,而且又常是岩石层,土石方量大,并带来大量挡土墙等砌筑工程。
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管网敷设等亦而临诸多问题。
但山地,丘陵因土方量过大等原因,亦很难有效地纳入城市机动车交通系统,而作为大多实行步行含自行车交通优行原刚高校用地则较为合适。
3.校园选址优选方案应为尽可能近城,如湖泊,溪流,河口湾, 海洋等水体或山丘,丘陵等地势起伏地带,从人文学术氛围来说,选择山地、丘陵建校也有其不可比拟优势。
我国古代就常在山地选址建校,“依山林”,“择圣寺”,是古代书院选址韵指导思想,北宋初年六大著名书院中,有五座于山林僻静之处,如湖南岳麓书院选址于岳麓山下,自鹿洞书院选址于庐山五老峰下。
选择依托于城市自然景观为基地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有利于营造优美校园环境,为学者治学,学生求学提供良好场所,而且对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园深层功能及其文化价值大有裨益。
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
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生活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因素。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
首先,地理位置对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有着直接影响。
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
比如,位于市中心的学校周边生活设施齐全,学生可以方便地购买生活用品,还能享受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而位于郊区或偏远地区的学校,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生活琐事,影响到学习效果。
其次,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程度紧密相关。
选取一个交通便利的学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日常通勤,还方便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探访。
尤其是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学生来说,位于交通枢纽的学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与此相对,交通不便的学校无论是学生的日常出行还是家长的探访,都会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另外,地理位置还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有关。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学校的学科专业往往与所处地区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考察学校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学科优势,选择与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匹配的学校。
此外,地理位置也与生活成本有关。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异较大,如租房价格、物价水平等。
在选择学校时,也要考虑到生活成本的承受能力。
如果学校所在地生活成本较高,家庭负担可能会加重,给个人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地理位置与个人经济状况的匹配度。
最后,我们还应该考虑地理位置对于未来就业的影响。
选取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毕业生可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而位于经济相对较弱地区的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能相对较大。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地理位置对于未来就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位置是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试论高校校园选址的原则
试论高校校园选址的原则高等学校校园选址对于建设一所高质量、具有竞争力的学校至关重要。
正确的选址不仅能够使学校更好地发挥其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和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交通与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高校校园选址的原则。
一、从学校的整体战略和地理位置出发一个优秀的高等学府无法脱离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
因此,在校园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
在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与所在城市、地区密切的联系,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真正把校园打造成一个居教学和科研科学结合达到最佳的地方,进而实现学生、社会、人民群众的全面利益。
二、从历史和文化特色出发高等学府是城市的重要文化标志,因此学校的选址必须考虑到地域文化特色,尽可能融入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创造和反哺地方文化的能力,把校园建设成文化享受和交流的中心,体现学校对地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社会责任。
同时,要尽量与周边环境融合,最终展现学校的历史、文化、时尚的内涵。
三、从交通与基础设施出发高校校园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也是校园选址中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选择地点必须考虑到城市交通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根据交通的发展来选择地点,确保校园交通便捷、安全、便利。
同时,高等学府是培养学生、开展科研和服务的场所,要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市政设施也必不可少。
总之,高等学府的选址不仅是对于学校自身,也是对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学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真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最合适的校园。
试论高校校园选址的原则
二、 前瞻性原则
高等教育事业是一项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事业。办好 一所高等学校, 需要 经 过 几 代 人 甚 至 几 十 代 人 的 薪 火 相 传 , 它是一个特色学科不 断 发 展 , 优良传统不断光大、 校园文化 长期积淀、 物质条件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我国, 人口基数大, 民众接受高等教 育 的 愿 望 十 分 强 烈 , 而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才 刚 刚进入大众化的门槛 , 要想达到西方国家普及化的程度, 高 等教育规模还将翻一番,据有关专家研究和预测,到 $(-( 年 ,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毛 入 学 率 将 从 $((- 年 的 $)1 增 长 到
( /045) ,3.
,-., 英 . 阿什比 ; 科学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 滕 大 春 ,
滕大生, 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0785; 南京师范 ,1.张应强 ;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 南京: 大学出版社, 0777 ;
,3. 龚伯明 ; 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之我见校园规划的几点认识 ,<.; 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 244-, "2+; 将会变成一块宝地” —记查谦教 —— ,8. 文挽强 ;“ 关山, 授为华工选址 ,&.; 在共和国的旗帜下—— —新闻媒体上的华 中科技大学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44-;
清华大学建国前仅有土地 0444 亩,由于其校址在北京 西郊, 其周边有发展空间, 经 过 0737 年 、 0783 年 两 次 大 规 模
湖北社会科学
一任院长查谦力排众议, 深谋远虑, 将校址选在距大东 门 02
( /-91) ,8. 公里的坟冢遍布、 荒凉闭塞的喻家山, 由于这里地势平
坦, 空间较大, 师生的干扰较少, 为 34 多 年 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和拥有一流的校园奠定了基础, 如果当 时在水果湖办学, 可能很难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与成就。 目前 :许多合并重构求发展的高校大多在郊区谋求发展, 如吉林大学、 浙江大学由市区搬到了郊外, 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成功范例。可以说, 大学校园选址郊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学校迁址 可行性分析
学校迁址可行性分析概述学校迁址是指将原有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群体等全部或部分迁移到新的地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
学校迁址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将从具体可行性分析的角度探讨学校迁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原因1.1 教育发展需求原有学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
例如,原校所在地交通不便,师资和学生招生受限,教育资源匮乏,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
1.2 社会需求原有学校所在地的人口构成、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变化,原校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例如,经济发展带动了新人口聚集,需要新的学校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
1.3 危险因素原有学校所在地存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对学生和师生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地点进行迁址,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可行性分析2.1 地理环境新地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
例如,新地点交通便利、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等。
如果新地点具备这些条件,将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声誉。
2.2 人口因素新地点是否有足够的学生供给,以及新地点附近是否有有能力和意愿将子女送往该学校的家庭。
如果新地点的人口结构适合学校招生和发展,那么学校迁址是可行的。
2.3 教育资源新地点是否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用具等。
这些教育资源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新地点的教育资源丰富,并且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学校迁址是可行的。
2.4 社会支持迁址学校是否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学校的迁址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协调工作,通过稳固的社会关系,可以加速迁址的进程。
此外,社会各界的支持还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2.5 经济投入学校迁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购置新的场地、建设新的教学楼、购买教学设备等。
高校选址因素的考虑
高校选址因素的考虑高校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个:1 自然环境及条件;自然环境是一个学校校址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等。
校园的自然环境通过影响学生的视觉影响学生的心情、心态,从而对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一个优雅的校园应该包括这些内容,有山,有水,绿树成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
这样的校园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会有很高的涵养和不俗的气质。
2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于校址选择也非常重要。
学生到学校里来本就是为学习文化,学习知识,而一个人又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方面;一般都是由一开始的对新环境的陌生,进而慢慢熟悉,最后完全融入。
所以校园所在之处文化氛围一定是要积极向上,适合培养学生责任感、正义感、创新精神等等各种情怀。
3 城市规划与发展发展方向;校园选址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要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方向一致,这样方能做到与城市同步发展,与社会同步发展,与国家同步发展。
4 资金与地价;建新校区是要花钱的,如何用最少的资金建出最好的校园是校园选址时非常关键的问题,资金是有限的,而地段是可以选择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优组合。
5 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城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市政、防灾规划等。
1) 新校区选址首先要考虑方案的建设施工条件,分析拟选场址的施工场地、施工用电、用水等条件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2) 新校区选址要求交通便捷,与市区、新老校区间的联系要便利,并且有利于学生疏散、人才引进以及开展教学科研交流研讨活动,要求同时有多种运输方式。
3) 新校区选址要求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校区发展需要,有充足的供电、供水、供气的能力;从办学模式的改革模式看,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要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相衔接与协调等。
6 国家相关政策;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
5.污染有计划处理
1.地价低廉,土地易得
2.劳动力成本低
3.厂房易扩充
4.税及建筑成本低
5.污染噪音限制少
6.交通不拥挤
缺
点
1.税付较高
动力成本高
3.地价及建筑成本高
4.交通拥挤
5.噪音污染控制严格
1.人员流动率高
2.工资高
3.厂房不易扩充
4.上下班交通拥挤
1.远离市场
2.高级人力资源短缺
3.公共设施差
4.交通不便
适合产业
1.服务业
2.加工销售业
视工业区规划定
1.噪音污染不易控制工业
2.初级加工工业
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
序号
类别
关键控制指标
备注
1
技术性因素
1.地形及地质
2.水源及排水、废渣物的处理
3.气候
2
社会性因素
1.政策法令
2.个人或传统性因素
3.国家及城市发展规划
4.当地居民的态度
3
经济性因素
1.地价
2.原材料
3.电力及燃料
4.市场
5.劳力
6.运输及通信
---------------
序号
类别
3.环保法规
4.政府政策:鼓励企业在当地落户的政策、抑制企业在当地落户的政策
3
地点
因素
1.当地的发展情况
2.土地情况
3.运输条件
比较
都市
工业区
农村
优
点
1.接近市场,产销容易
2.运输交通系统健全
3.公共设施良好
4.人力资源丰富
5.消防、保安服务佳
6.给类用品购置容易
学校搬迁方案
学校搬迁方案引言概述:学校搬迁是一项重大决策,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学校搬迁方案的内容,包括搬迁原因、选址标准、搬迁过程、师生适应和设施改进。
一、搬迁原因:1.1 学校规模扩大:学校人数增加,原有校舍无法满足需求。
1.2 教育资源不足:原校区周边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3 交通便利性:原校区交通不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受到限制。
二、选址标准:2.1 地理位置:新校区应位于市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
2.2 周边环境:新校区周边应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2.3 土地面积:新校区的土地面积应能够容纳学校的扩张规划,包括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等。
三、搬迁过程:3.1 筹备工作: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源调配和人员安排。
3.2 装修和建设:对新校区进行装修和建设,确保教室、实验室等设施的完善。
3.3 搬迁顺序:按照学生年级和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有序地进行搬迁,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四、师生适应:4.1 适应新环境:学校应积极组织师生参观新校区,熟悉新的教学环境和设施。
4.2 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师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3 社区参与:学校应积极与新校区周边社区合作,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增进师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
五、设施改进:5.1 教学设施:新校区应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提升教学质量。
5.2 体育设施:新校区应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条件。
5.3 学习环境:新校区应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图书馆、自习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学校搬迁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学习和工作质量。
在搬迁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搬迁原因、选址标准、搬迁过程、师生适应和设施改进等方面,以确保学校搬迁的顺利进行。
高等教育的地域差异问题
高等教育的地域差异问题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种地域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一、地域差异的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高等教育的实现与财力关系密切。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资金来投入高等教育,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提供同等的教育质量和资源。
2.地理条件和生活环境差异地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高等教育发展滞后。
而城市地区则相对较容易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3.政策支持度不同政策对高等教育的支持与投入也是造成地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某些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投入资金多,资源丰富,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好。
而在其他地区,政策支持度较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二、地域差异的影响1.人才流失地域差异使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流向发达地区。
人才的流失加剧了地域之间的差距,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
2.不公平的机会地域差异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问题。
在发达地区,学生可以选择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接触到更先进的知识和资源。
而在欠发达地区,学生可能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从而无法享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3.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平衡。
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人才储备充足,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滞后,限制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潜力。
三、应对地域差异的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改善教育条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引导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流向欠发达地区,以缩小地域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等学校选址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而高校作为一个人才的孵化器,它的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高等学校的选址影响因素进行论述。
而我认为高校选址建设的总原则就是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并有效地融入城市系统之中,与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
1.地段选择因素
大学校园的选址不宜选择远离城区的郊外,远离城区,大学与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但是大学校园又不宜选址于市中心区,选址于市中心区,尤其是四向面临城市交通干道,不利于学校的弹性发展,市中心建成区地价较昂贵,土地存量极为有限,一旦学校进行改造或者规模的扩展,由此会带来居住生活等相应用地的扩大,容易在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上出现结构性的障碍,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势必会限制高校的长远发展。
同时,中心区喧闹的噪声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也不利于营造幽静的学习环境。
所以,大学校园的选址即不宜远城,更不宜进城。
2.地形因素
在校园建设中应尽量不占良田,充分利用山坡,荒地和丘陵地。
在山地建设校园,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诸如地质地貌复杂,高差变化极大,而且又常是岩石层,土石方量大,并带来大量挡土墙等砌筑工程。
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管网敷设等亦面临诸多问题。
但山地,丘陵因土方量过大等原因,亦很难有效地纳入城市机动车交通系统,而作为大多实行步行(含自行车交通)优行的原刚的高校用地则较为合适。
3.自然环境因素
校园选址优选的方案应为尽可能的近城,如湖泊,溪流,河口湾,海洋等水体或山丘,丘陵等地势起伏地带,从人文学术氛围来说,选择山地、丘陵建校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古代就常在山地选址建校,“依山林”,“择圣寺”,是古代书院选址韵指导思想,北宋初年的六大著名书院中,有五座于山林僻静之处,如湖南岳麓书院选址于岳麓山下,自鹿洞书院选址于庐山五老峰下。
选择依托于城市自然景观为基地建设的大学校园不仅有利于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者治学,学生求学提供良好的场所,而且对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园深层功能及其文化价
值大有裨益。
4.服务性因素
美国教育专家也指出“现代大学的精神,不是狭义的技术或职业的教育,而是使青年,在现代机动复杂丽常变的社会中,有自然批判的能力,并随时能再教育自己;从社会服务性而言,大学的任务不只是点滴的发现,而是积极的推动服务社会的计划与技术”。
4.1与居民区的融合
如日本新建的群马县立女子大学,该校选址定在三个市镇的几何中心,便于为更多的县民服务。
与居民区的距离近可以有效保证学校生源的数量。
4.2社会开放性因素
选址附近能和名胜古迹,纪念牌柱等城市历史人文内涵结合起来。
并使新校园成为景区新增添的风景点,那它也必然形成校园乃至城市的一个高潮空间,通过在规划中合理地进行“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等分级“模块”的组合,处理好外向与内向,动与静两组空间的关系,完全可以营造出相对封闭而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活泼,热烈的文化,体育,休闲,集会的环境。
4.3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性因素
产学研一体化,依靠学校比较成熟的成果和人才,通过学校开办校办产业,在校内外建立起开放的合作机制等方式,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也保证学校的研究方向不与社会需要脱节,通过科技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正确的选址,把大学校园作为城市发展中的有机组成因素加以通盘考虑,完全可以使大学在即为治学求学者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又和城市有机的融于一体,发挥其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人文效益,有效地带动城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