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实习实验报告模板

电法勘探校内实习实习报告组别: 第三大组11小组姓名: XXXXX学号: 201XXXXXXXX)(2,BN BM AN AM MN BN BM AN AM K I U K MN MN MN MNs ⋅+⋅⋅⋅⋅⋅=∆= πρ一、 实习一: 大功率激电中梯实验原理:激发极化法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差异为物质基础, 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建立的直流(时间域)或交流(频率域)激电场的分布规律进行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

它是通过人工源向地下供电。

在供电电流不变的情况下, 地表两个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增大。

在一段时间以后达到某一饱和值, 断电后, 测量电极之间仍然存在一个随时间减小的电位差, 并在相当长时间后其电位差衰减趋于零。

这种由激发极化效应产生的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附加电场的过程称为充放电过程。

其特征是供电后, 附加场时间由快到慢, 最后达到饱和, 断电后随时间衰减由快到慢, 最后趋于零。

在开始供电瞬间测量电极间产生一次场电位差, 供电一段时间后, 测量电极间还产生二次场, 此时测量的为叠加场电位差, 即总场电位差。

一般情况下在断电后零秒是不可能观测到二次场电位差的, 通常是观测断电后某一时刻的二次场电位差, 从而达到找矿目的的。

激电中梯只需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 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量, 且能同时用多台接收机同时在多条测线上进行观测。

其工作效率高, 扫描速度快而成为近年来电法工作中的主要方法, 而且其极化率参数不受地形影响。

二、实验仪器及工作方法:重庆奔腾仪器厂生产的WDJS —2接收机和WDFZ —2大功率发射机。

测区: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楼下草坪, 在主剖面中间三分之一段、平行其的两条侧线上进行逐点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利用记录的数据与仪器导出数据按照如下公式进行相应计算:三、成果图件:后附有手绘图一、实验二: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原理:基于电阻率法的原理, 采用一次阵列布极方式, 利用程控多路转换器和微机电位仪组合方式, 实行不同装置类型和不同极距的断面或立体视电阻率测量, 兼顾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法, 达到断面或立体勘查到目的。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第4章实验数据及分析
1、中梯装置
1、视电阻率异常
选取低阻金属板,分别水平及竖直放置,用DDC-5测量其视电阻率。结果如下:
图4-1-1中梯装置电阻率曲线(金属板)
由图可知,中梯装置测量水平低阻板的曲线比较明显,趋近于水平板中心位置时,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然竖直低阻板的曲线也十分明显,与书上所述有所不同,在竖直板正上方出现了高阻异常。这是由于薄低阻板的激发极化效应导致的假异常。因此,中梯装置适合寻找水平低阻体,而并不适合寻找竖直低阻体。
二、三极装置
如图所示,联合剖面由两个三极装置联合组成,其中供电电极B置于无穷远,记录点为MN中点O。两个三极装置联合组成联合剖面装置。
实验中,将一个供电电极置于水池壁边缘,充作无穷远极。当进行剖面实验时,取AO=BO=15cm,MN=2cm,移动MN;进行测深实验时,将MN的中心点置于坐标尺中点,单向移动供电电极A进行测量。
该仪器广泛用于寻找地下水源,解决人畜用水及工农业用水问题。用于水文工程,环境的地质勘探及高分辨电阻率法工程地质勘探,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勘探,城市物探,铁道及桥梁工程勘探,并用于找地热,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
二、双频激电仪
SQ-3C双频道轻便型激电仪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双频道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开发完成,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属嵌入式软件,嵌入运行在双频激电仪的接收机和发送机内,主要有模块参数设置功能、信号发送功能、电流自动纪录功能、模块校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查询功能、数据成图功能。数据处理模块运行在Windows操作平台上,主要有通讯自动连接、手动扫描串口、电流数据传输、剖面数据传输、测深数据传输、数据保存、电流数据更新、数据打印。该系统用于双频激电方法适用于在矿产探测中信号的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金属非金属固体矿产勘察、水文工程、物探以及探测其他具有电性差异的目标体。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组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序言1.1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2 工区的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1.3 工区地质与地球物理概况1.4 物探工作的进行及完成情况第二章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估2.1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2.2室内资料整理2.3实测资料的质量评估第三章资料的处理和推断解释第四章结束语第一章序言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勘探方法。

它以岩、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激发极化特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电法勘查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的场源形式多,方法变种多,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多,工作领域(地面、航空、海洋、地下)宽广,是一种有着悠久发展历史、又有发展前途的勘查方法。

1.1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本次电法实习为期5天,工区位于实习站南1.5Km处的海岸线旁边,要求掌握电法勘探方法原理和工作方法。

主要实习方法有对称四极法、联合剖面法、偶极偶极法和电测深等方法。

1.1.1 实习目的1、将所学的电法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电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3、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1.1.2 基本要求1、学会熟练地使用电法仪器和设备;2、学习和掌握多种电法分支方法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解决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3、了解电法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学习掌握电法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反演、图示方法;5、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和电法成果报告的编写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1.1.3 实习任务本次电法实习任务繁重,短时间内完成利用电法勘探研究站南工区的:a地下介质电性分层;b有无构造通过;c海水和淡水分界线确定;d基岩面和潜水面深度。

1.2 工区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秦皇岛地处中低纬度,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台风和梅雨,四季分明。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一、引言电法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电流通过地下岩石和土壤时的电阻特性不同,通过测量电阻率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层位结构、液体含量等地质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法勘探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该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法勘探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 进行电法勘探实验,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

4. 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判断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和矿产资源。

三、实验仪器与原理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电法勘探仪器包括:电源、电极、电流控制仪和电阻率测量仪。

原理基于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与其类型、含水量和孔隙度等因素相关。

导流电极用于通过电流,而测量电极用于测量电位差。

在实验中,电流从导流电极注入地下,经过不同类型的地层,通过测量电位差,可以计算出地下岩石的电阻率。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实验区域,清理测量点的地表杂物,布置测量线路。

2. 确定电极布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导流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布置方式,确保电流均匀注入地下,以及获得较好的电位差测量结果。

3. 连接仪器:将电源、电流控制仪和电阻率测量仪连接好。

4. 设定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合适的电流强度和测量时间。

5. 开始测量:将电流通过导流电极注入地下,保持电流稳定后,进行电位差测量。

记录测量数据。

6. 移动电极:根据需要,移动测量电极的位置,重复步骤5,直至完成整个测区的覆盖。

7.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不同测点的电阻率,并绘制电阻率剖面图。

8. 结果分析:根据电阻率剖面图,分析地下地质结构、液体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和矿产资源。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根据实验采集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处理,得到如下电阻率剖面图:(在此插入电阻率剖面图)根据电阻率剖面图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

例如,电阻率较低的区域可能存在水体,电阻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岩石层或矿物矿床。

(联合剖面)电法报告

(联合剖面)电法报告

目录一、电法勘探方法2二、实验准备2三、实验过程3四、实验感想8一.电法勘探方法(1)主要讨论电阻率法:1、剖面法测量横向地质体的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常用装置: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2、测深法通过改变极距测量地下纵向的埋深情况:常用装置:对称四极电测深装置;二.实验准备(1)理论知识:学习实验仪器DDC-8型电子自动补偿仪的操作原理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布置及移动方式改变极距大小,在主测线上获得不同的观测值数据记录、整理与处理、分析(2)所用仪器:(3)DDC-8电阻率仪操作步骤:1、连接A、B、M、N接线柱,并分别与电极正负极连接;2、按ON键打开DDC-8电阻率仪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N10V,不满足电压条件,重新设置仪器至满足后方可进行实验;3、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此次实验主要是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对称四级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级测深法;4、按“极距”键,设置电极极距参数,AB/2,MN/2(单位:m)按“前进”键,直至显示“K”值,记录装置系数K值;5、检查线路,连接外接电源“HV”:6、按“测量”,采集数据。

三.实验过程实验一:低阻脉上的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水槽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阻率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完成数据数据采集处理和异常曲线的绘制(2)实验内容: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联合剖面法进行电阻率异常的实验和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要求观测不同极距下的异常变化。

注意:①AB/2和MN/2的大小要选择合理②电极入水深度约2~3mm较合适③无穷远极可选在水槽边缘。

(3)实验原理: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

异常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装置较笨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

无穷远极C 通常设在测区基线方向离测区最边缘的测线大于五倍A0的距离处,本实验设计在水槽边缘处。

5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电剖面法)

5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电剖面法)

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对称四极剖面法)、实验原理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在各个测点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值,这样便可得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电剖面法的装置形式一般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等。

电剖面法常用剖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对所测断面进行定性解释。

如上图为对称四极装置:AM = NB,取MN的中点0为测量记录点,装置视电阻率为:、AB U MN:sK AB ;二其中,装置系数K AB为:如果AM = MN = NB,则装置称为Wenner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

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 I B I和A2B2 )。

A2A1MNB1B2 (所谓"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 )关系如下:AB“ =(2~4)H 虽=(6~10)H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MN AB3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

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

二、实验目的1•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原理;2•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 了解对称四级装置在高阻体和低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三、实验仪器DZD —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

DZD —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由DZD —6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和导线线架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1. 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

使用皮尺标注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以及记录点的坐标。

2. 连接仪器、根据工作布置选定极距,计算装置系数将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在第一个测量记录点处正确的布置供电电极AB 和测量电极MN ;计算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电法勘探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

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处理和解释。

实习内容包括直流电法、交流电法、电阻率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等。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由老师进行了实习动员,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电法勘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

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电阻率仪、电极、电缆等。

随后,我们开始了室外的勘探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电阻率仪、电极、电缆等仪器,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不仅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也对我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启示。

五、实习总结电法勘探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电法勘探实验报告引言电法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和工程领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电法勘探可以提供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电法勘探实验,探索不同地下结构对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模拟地下结构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一个长方体容器组成,容器内填充了不同材料的模拟地层。

在容器的两侧分别安装了电极,以模拟电极的布置方式。

通过改变电极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探测深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电阻率仪器对模拟地层进行了电阻率测量。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分别模拟了均质地层、层状地层和断层地层。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均质地层的电阻率测量结果相对简单,电阻率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均质地层的电阻率分布相对均匀,电流通过地层时受到的阻力较小。

2. 层状地层的电阻率测量结果会呈现出多个峰值。

这是因为层状地层中存在不同电阻率的层,电流在穿过这些层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

因此,电阻率测量结果会受到各层电阻率的影响。

3. 断层地层的电阻率测量结果会出现异常值。

断层是地下构造中的一种断裂带,其电阻率通常会与周围地层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电法勘探中,断层地层的存在会对电阻率测量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电法勘探在不同地下结构中的应用潜力。

均质地层是电法勘探的理想对象,其电阻率测量结果相对简单且准确。

然而,现实中很少存在完全均质的地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层状地层是电法勘探中常见的地下结构之一。

通过对层状地层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各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石油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地层是电法勘探中的一个挑战性问题。

断层的存在会导致电阻率测量结果产生异常值,使解释和分析变得更加困难。

(联合剖面)电法勘探报告

(联合剖面)电法勘探报告

目录一、电法勘探方法 (2)二、实验准备 (2)三、实验过程 (3)四、实验感想 (8)一.电法勘探方法(1)主要讨论电阻率法:1、剖面法测量横向地质体的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常用装置: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2、测深法通过改变极距测量地下纵向的埋深情况:常用装置:对称四极电测深装置;二.实验准备(1)理论知识:学习实验仪器DDC-8 型电子自动补偿仪的操作原理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布置及移动方式改变极距大小,在主测线上获得不同的观测值数据记录、整理与处理、分析(2)所用仪器:(3)DDC-8 电阻率仪操作步骤:1、连接 A、B、M 、N 接线柱,并分别与电极正负极连接;2、按 ON 键打开DDC-8 电阻率仪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10V,不满足电压条件,重新设置仪器至满足后方可进行实验;3、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此次实验主要是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对称四级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级测深法;4、按“极距”键,设置电极极距参数,AB/2,MN /2(单位:m) 按“前进”键,直至显示“K”值,记录装置系数 K 值;5、检查线路,连接外接电源“HV”;6、按“测量”,采集数据。

三.实验过程实验一:低阻脉上的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水槽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阻率对称三极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完成数据数据采集处理和异常曲线的绘制(2)实验内容: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联合剖面法进行电阻率异常的实验和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要求观测不同极距下的异常变化。

注意:①AB/2 和 MN/2 的大小要选择合理②电极入水深度约 2~3mm 较合适③无穷远极可选在水槽边缘。

(3)实验原理: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

异常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装置较笨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

无穷远极C通常设在测区基线方向离测区最边缘的测线大于五倍AO 的距离处,本实验设计在水槽边缘处。

电法实习报告(龚康)

电法实习报告(龚康)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学院:地球物理学院姓名:龚康学号:201005050305指导老师:肖宏跃2013/11/29实习一:高密度电阻率法一、实验目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方法及资料解释。

二、实验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

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

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

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三种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γ排列 (微分装置ABMN): Kγ=3πa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测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楼下的草坪,点距0.5 m,装置α、β、γ进行测量,并保存相关数据。

测量时选择60个电极,剖面为16层-19测量方式为连滚(断面),点距为0.5。

注意:在换装置是一定要从新输入新的测线号,同时在第一次测完后测第二次是向后移动12个测点即6 m。

步骤:1.检查实验仪器。

2.连接好装置,设置好仪器各参数。

3.开始测量。

注意:在换装置是一定要从新输入新的测线号,同时在第一次测完后测第二次是向后移动12个测点即6 m。

4.运用反演软件和sufer进行数据处理。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电法勘探技术,对地下电阻率进行测定,以达到对地下构造、岩性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目的。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

电法勘探是利用地下不同介质对电流的导电性差异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电法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

其原理是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电阻率差异,通过在地面上布设电极,施加电流,测量地下电位差,从而推断地下不同介质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步骤。

1. 布设电极,根据实际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合理布设电极,保证勘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施加电流,通过电源装置,施加一定强度的电流,使电流通过地下不同介质。

3. 测量电位差,在不同位置设置检测电极,测量地下电位差,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得出地下电阻率分布图。

四、实验数据。

根据实际勘探情况,我们选择了某地区进行电法勘探实验。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电位差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勘探区域内存在着不同的地下介质,电阻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为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电法勘探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实验结果表明,电法勘探技术能够有效地反映地下不同介质的分布情况,对地下构造、岩性等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六、实验总结。

电法勘探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手段,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法勘探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电法勘探技术,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地质勘探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手册.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2. 王五, 赵六. 电法勘探实用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以上为本次电法勘探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前言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主要用于寻找地下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下水等。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通过电法勘探技术,对某一选定区域进行了地质勘探,旨在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电法勘探技术,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地质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三、实习内容1、仪器设备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准备了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法勘探仪、电极、电线等。

电法勘探仪是电法勘探的核心设备,它可以输出电流并测量地下的电阻率,从而推断出地下地质构造的情况。

电极和电线用于将电流导入地下。

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电法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根据地形和地质情况,设置了多个电极,并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电阻率法、激电法等。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电极的距离和深度,以及调整电流的大小和频率。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测量参数,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下电阻率数据。

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电法勘探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电阻率剖面图和电阻率分布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电阻率的数值差异,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厚度和性质。

四、实习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下电阻率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绘制了电阻率剖面图和电阻率分布图,得出了以下结论:1、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沉积岩层,其中包含一定量的矿产资源;2、地下岩层的厚度较薄,且呈现出东西向展布的特点;3、在该区域的南部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电阻率数据,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的结果,对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法勘探实习报告篇一:电法勘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序言1.实习日期、地点、测区自然交通条件2.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3.电法勘探工作进行及完成情况第二章电法勘探的工作设计、1.编写设计书的准备工作和编写原则2.设计书的主要内容3.测线布置4.技术参数的选择第三章电法野外作业技术1.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2.室内资料整理3.实测资料的质量评价·第四章刘家河工区资料推断解释1.电法勘探解释的基本任务、原则与过程2.刘家河工区的地质解释·第五章海滨工区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第一章序言1.实习日期、地点、测区自然交通条件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东山堡,坐落于燕山大学附近,滨临美丽的渤海。

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发达,海上运输业尤其发达。

实习地点是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基地内的篮球场和秦皇岛抚宁县刘家河工区(具体的地理位置如图1.1所示),磁法实习我们是第一轮进行的,时间从8月8日至13日,为期六天,8月8、10日在海边工区实习,8月9日出野外,地点在刘家河,工区在据实习站约50分钟车程,交通较方面。

图1-1测区交通位置图2.测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1)地层北戴河教学实习区的底层属于晋冀鲁豫地层区、燕辽地层分区、秦皇岛小区,为华北型地层。

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鹅系和第三系之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区内地层出露相对齐全。

区内地层出露相对齐全:分别有上元古生界青白口系上部地层、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上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至侏罗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此次实习的工区地表大多数第四系覆盖,植被稀少,工区内出露地层以奥陶系下统石灰岩为主,其中有燕山期辉绿岩脉(近东西向)。

(2)岩浆岩和变质岩秦皇岛地区处于燕山造山带东段,东与太平洋板块相邻。

造山带活跃的内力地质作用使得岩浆岩和变质岩分布十分广泛。

从分布面积看,新太古代变质岩约占30%,新太古代和中生代侵入岩约占40%,震旦纪—侏罗纪盖层约占10%,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约占20%。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成绩2015.10.28 -- 2015.10.29目录2目录......................................................................................................................1第1章联合剖面法 .............................................................................................1.1 实习目的、要求 (1)11.2 基本概念 ................................................................................................11.3 实习原理 ................................................................................................21.4 实习设备 ................................................................................................31.5 实习步骤 ................................................................................................41.6 实习成果解释 ........................................................................................61.7 实习体会 ................................................................................................ 第2章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和装置) .. (7)72.1 实习目的 ................................................................................................2.2 高密度电阻率的基本概念 (7)82.3 实习原理 ................................................................................................2.4 实习设备 ................................................................................................892.5 实习步骤 ................................................................................................102.6 实习成果解释 ......................................................................................3.7 实习体会 ..............................................................................................12 第3章大功率激发极化法 (13)133.1 实习目的 ..............................................................................................3.2 激发极化法的基本概念 (13)133.3 实习原理 ..............................................................................................143.4 实习设备 ..............................................................................................163.5 实习步骤 ..............................................................................................183.6 实习成果解释 ......................................................................................203.7 实习体会 ..............................................................................................第1章联合剖面法1.1 实习目的、要求通过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学习,使尚未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对地质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电法勘探有个初步了解,同时也为学生在其后的工作中应用电法勘探打下基础。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引言概述:电法勘探是一种常用于地下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的方法。

本实习报告将对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数据解释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本报告分为五个大点: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介绍、实验操作过程、数据解释分析和电法勘探的应用领域。

一、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1.自然电场与人工电场的区别- 自然电场的形成原因- 人工电场的产生方式2.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电阻率与岩石性质的关系- 电流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测量原理- 电测点的配置与布设- 电流源的设置- 电压测量与记录二、仪器设备介绍:1.主要仪器及其功能- 电阻率仪的结构和原理- 电流源的种类和工作原理2.常见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仪器的校准和保养- 安全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三、实验操作过程:1.实验前准备工作- 地理环境的勘景与实地勘查- 选取合适的测线与测区2.测线的布设与设置- 测线方向和距离的选择- 电流源和电测点的设置3.仪器操作与数据采集- 仪器的设置和调节- 数据记录和处理四、数据解释分析:1.常用数据解释方法- 电阻率剖面图的绘制和解读- 电流分布图的分析2.地下岩层解释与识别- 不同岩层的电阻率特征- 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分析3.异常解释和异常判别- 不同异常类型的判别- 异常解释与地质背景的关联五、电法勘探的应用领域:1.矿产资源勘探- 金属矿产勘探- 地下水资源勘探2.地质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 隧道探测与勘察总结:本实习报告从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数据解释分析和应用领域五个大点展开,详细介绍了每个大点的具体内容。

电法勘探在地下资源勘探和地质调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实习操作和数据解释的学习,对电法勘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该实习报告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实习报告1

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实习报告1

实习报告书专业地球物理学系别地震科学系报告题目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野外实习目录一、工区位置 (3)二、区域地质概况 (4)三、工作方法、仪器介绍及施工流程 (5)3.1.1电法勘探工作方法……………………………………………3.1.2 电法仪器介绍…………………………………………………3.1.3 施工流程…………………………………………………………3.1.4 野外工作……………………………………………………….3.2.1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5)3.2.2地震仪器及相关软件介绍 (5)3.2.3施工流程 (7)3.1.4野外工作…………………………………………………五、数据处理 (18)5.1数据处理流程 (18)5.2野外多次覆盖求层速度的主要处理步骤 (18)六、资料解释 (21)6.1时间剖面图 (21)6.2时—深转换 (22)6.3构造深度剖面图 (25)结语 (26)附: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27)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电法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组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序言1.1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2 工区的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1.3 工区地质与地球物理概况1.4 物探工作的进行及完成情况第二章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估2.1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2.2室内资料整理2.3实测资料的质量评估第三章资料的处理和推断解释第四章结束语第一章序言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勘探方法。

它以岩、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激发极化特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电法勘查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的场源形式多,方法变种多,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多,工作领域(地面、航空、海洋、地下)宽广,是一种有着悠久发展历史、又有发展前途的勘查方法。

1.1 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本次电法实习为期5天,工区位于实习站南1.5Km处的海岸线旁边,要求掌握电法勘探方法原理和工作方法。

主要实习方法有对称四极法、联合剖面法、偶极偶极法和电测深等方法。

1.1.1 实习目的1、将所学的电法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电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3、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1.1.2 基本要求1、学会熟练地使用电法仪器和设备;2、学习和掌握多种电法分支方法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解决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3、了解电法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学习掌握电法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反演、图示方法;5、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和电法成果报告的编写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1.1.3 实习任务本次电法实习任务繁重,短时间内完成利用电法勘探研究站南工区的:a地下介质电性分层;b有无构造通过;c海水和淡水分界线确定;d基岩面和潜水面深度。

1.2 工区自然环境及交通条件秦皇岛地处中低纬度,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台风和梅雨,四季分明。

3实验三电法勘探实验(GPR)

3实验三电法勘探实验(GPR)

实验三 电法勘探实验(GPR )一、实验原理地质雷达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进行观测。

高频电磁脉冲通过位于地面上的发射天线激发并传入地下。

当地下介质中存在由于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引起的电磁性差异时,部分脉冲电磁波的能量将被反射回来,并最终被接收天线记录。

如果知道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根据反射波的双程旅行时间即可求出地下岩性界面的深度。

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是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r 的差异。

地质雷达在介质分界面传播时的反射系数为地质雷达波在地面附近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直达波;近地表地层雷达直达波;地下界面产生的反射波、折射波;空气中的反射波;外场电磁波等。

因此,为消除各种干扰,商用地质雷达的高频天线一般为屏蔽天线。

二、实验目的1.了解地质雷达勘探的原理;2.了解地质雷达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掌握地质雷达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意大利IDS 公司RIS2000雷达系统。

RIS2000雷达系统由天线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10MHz ~2GHz 天线、各种连接电缆、触发轮以及电源组成。

四、实验步骤1.布置测线在工区布置测线,使用皮尺每隔1m 进行标注,共15m 。

2.数据采集使用GRASWIN 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主要菜单有survey 、configuration 、acquisition ,这三个菜单均存在二级菜单。

(1)Survey -new :设置测线名称survey name 和工区名称area name ;(2)Configuration -new :设置天线类型,设置后系统自动进行信号校准;12R =(3)configuration-modify-radar:设置雷达采集参数,主要是:设置时间窗range,缺省值为60ns,对应的探测深度大致在3m左右;再次确认天线类型array configuration;设置完成后,系统自动进行信号校准;(4)configuration-modify-view:设置图形纵轴变量verticle axis以及波速propagation velocity,纵轴变量可选择meter或ns;设置波速,缺省为10cm/ns,设置范围3~30cm/ns;(5)configuration-modify-scan setting:设置扫描参数,可设置雷达图坐标步长标记“coord step”,缺省值为2m;设置坐标等距标记“marker1”,缺省值为10m;在雷达图中显示为绿线;(6)设置增益标定,选择自动增益(必要的时候要选择手动增益,也可以在后处理软件中使用手动增益),acquisition-calibration-ga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法勘探
实验项目名称: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上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和观测系统,了解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掌握高密度电法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任选高密度电法剖面,用RES2DINV软件进行数据畸变点剔除、反演计算以及结果成图。

三、实验具体要求
1.掌握高密度电法装置观测系统特点,熟悉资料反演方法和基本步骤。

2.安装RES2DINV高密度电法软件,根据软件说明,熟悉RES2DINV软件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3.任选一个高密度电法剖面,剔除数据畸变点,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反演,完成反演结果的显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RES2DINV软件中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加载后剔除畸变点
2. 剔除畸变点后,对数据文件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
3.结果分析
根据最小二乘法反演图结果显示,测量点11到13米处埋深2.5米处呈现低阻异常,而在地面20到22埋深3.19米处呈现高阻异常表现为高电阻率,在地表出有几处小水坑,表现为较高电阻率。

五、总结与认识
通过本次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实验,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对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课本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感谢老师的倾心授课,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