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31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历年真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历年真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8811.跨文化研究是指( D )1-10 D.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2.课题选择的第一个程序是( B )2-30B.初选3.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对自己孩子的追踪观察资料写出了《儿童心理学》,这一研究类型属于2-39,2-40A.纵向研究4.以下不属于定性分析法的是( C )2-48C.问卷法5.研究的一致性程度称为( B )2-53 B.信度6.因变量是实验的( B )2-58B.反应变量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是( C )3-63C.执行阶段8.撰写论文时,“摘要”是对其重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一般字数在( A )4-99,4-100A.200字左右9.图示量表法是属于观察研究种类中的( C )5-148C.等级评定法10.《儿童心理之研究》是运用日记描述法进行研究之后撰写的著作,其作者是( C )2-39尔C.陈鹤琴11.在使用倾听技术时,下列策略不恰当的是( B )6-178A.积极关注B.不带感情的倾听C.不轻易打断谈话D.容忍暂时的沉默12.在回应的技巧与策略方面,以下不恰当的是( D )6-180A.及时 B.恰当C.移情 D.附和13.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特点的是( D )1-7A.持久性 B.多因素C.实践性 D.继承性14.下列不属于研究材料标准化原则的是( B )2-49A.熟悉 B.实践性C.同质性 D.依据理论建构15.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B )2-32B.研究什么16.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从而探讨其心理发展与教育规律的方法属于( A )5-151A.观察研究17.以下属于实验分组中单组比较的优点的是( A )7-195A.被试不变,避免了不同被试造成的差异18.封闭式评定问卷的缺点是( B )8-217B.易受社会因素影响19.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法与学前教育实验法的重要区别在于( A )10-246A.没有严格的假设和实验方案20.下面对行动研究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 )11-261A.在行动中研究B.为行动而研究C.对行动进行研究D.行动研究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过程21.以下不属于集中量数的是( C )12-298,12-308A.中位数 B.众数C.方差 D.调和平均数22.教师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随机原则,将学生重新分班,然后指定某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外班级为对照班,并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归纳

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归纳

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归纳研究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研究旨在解决问题、扩展知识并推进学术进步。

然而,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基本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归纳,旨在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每一项研究都需要明确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现象,也可以是某种关系、规律或概念。

研究对象的明确性能够帮助研究者聚焦研究内容,从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目的可以包括解决某个具体问题、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探索新的知识等。

研究目的是指导研究方向和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能够使研究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并具备意义。

三、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研究性。

明确性指研究问题应该清晰而具体,可以通过明确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可操作性指研究问题应该能够通过现有的研究手段和资源进行解答。

研究性指研究问题应该关乎学术前沿或实践需求,能够为学术界或社会提供新的见解。

四、研究假设在进行研究时,我们常常会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答案的预测或推测。

研究假设的提出需要建立在前期的研究和观察基础上,能够通过研究设计和实证研究来验证或推翻。

研究假设的明确有助于指导研究的具体过程和结果解读。

五、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是进行有效研究的关键。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研究目标和资源条件进行全面考量,并确保研究方法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研究过程研究过程是指从提出研究问题到获得研究结果的全过程。

研究过程应该合理规划,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和结论提出等环节。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引言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详细讨论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原则2.1 问题的明确性在开始实验之前,必须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一个明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实验设计的方向,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和结果的分析。

因此,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时,必须首先明确研究问题。

2.1.1 确定研究的目的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之前,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寻找疾病的治疗方法、评估某种药物的功效,或者探究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等。

确定研究的目的有助于确定研究的问题和设计相应的实验。

2.1.2 设定明确的研究问题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需要设定明确的研究问题。

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验来回答,同时需要与研究目的相一致。

2.2 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可重复性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要求之一。

只有在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获得相似的结果时,研究的结论才具有科学的可信度。

2.2.1 多组独立重复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需要进行多组独立重复实验。

通过多组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重复实验还有助于排除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2.2.2 样本量的确定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根据统计学的原则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推广性。

合适的样本量能够降低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和偏差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3 物质和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方法。

物质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特点。

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实验目的,能够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2.3.1 合适的实验动物在动物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实验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展过程。

临床科研设计知识点总结

临床科研设计知识点总结

临床科研设计知识点总结一、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临床科研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探索医学问题,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设计一种系统的计划和方案,以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等。

实验是一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来探讨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观察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群中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是一种在一段时间内追踪观察人群中患病和未患病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来探讨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干预和观察来评价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研究设计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二、研究设计的步骤研究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施、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成果等。

确定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第一步,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选择研究方法是研究设计的第二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确定研究对象是研究设计的第三步,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的人群、患者、样本等对象,并确定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数量。

设计研究方案是研究设计的第四步,研究者需要详细规划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施是研究设计的第五步,研究者需要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追踪、干预等工作。

收集数据是研究设计的第六步,研究者需要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分析和解释数据是研究设计的第七步,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科学解释。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对自变量的操纵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operational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definition ) 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 程序下定义。例如:疲劳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 动的时间量。思考:智商、人格怎样下操作定义? (2)确定自变量的水平 确定自变量的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 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 纵结果)。 )。例如:疲劳的水平可以是1h、2h、3h 纵结果)。 等。思考: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中,谁的自 变量需要较多的水平,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匹配时,要注意回归假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匹配时, 问题。
(二)被试内设计
1. 特点:所有被试都接受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处理。 特点:所有被试都接受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处理。 2. 优点:节省被试人数,不同组被试个体差异得到控制 优点:节省被试人数, 3. 问题; 问题; 被试接受不同自变量水平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 被试接受不同自变量水平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 因此实验这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验结果的影响。 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 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而因为时间顺序误差造 成的练习效应 疲劳效应。 练习效应和 成的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4. 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 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 设计。 (1)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时。 ) 设计 适用于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时。
(2)拉丁方设计 适用于自变量由两个以上水平时 ) ①当处理数是偶数时:“ 第一个次序可用如下 当处理数是偶数时: 顺序安排次序: 顺序安排次序: 1,2,n,3,n-1,4,n-2,5,... 随后的次序是在第一个次序的数目上加“ , 随后的次序是在第一个次序的数目上加“1”, 直到形成拉丁方。 直到形成拉丁方。” 当处理数是偶数时, 拉丁方的模式举例: 当处理数是偶数时, 拉丁方的模式举例: 假设处理数是6 则拉丁方如下: 假设处理数是6,则拉丁方如下: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目标明确: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例如,我们想要研究其中一种药物对疾病的疗效,那么实验的目标就是确定这种药物是否能有效治疗该疾病。

2.假设提出:在明确了目标之后,需要提出相关的科学假设。

假设是指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预测。

假设需要明确、可量化并能够被实验验证。

3.变量确定:实验设计的关键是确定需要考虑的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者有意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的结果或者反应。

其他变量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也需要控制或记录它们。

4.样本选择:在做实验前,需要选择代表性的样本来进行实验观察。

样本应该是足够大以代表整个受试对象群体,并且需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实验组中。

5.实验分组:为了比较和验证研究假设,实验对象需要被划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例如,一个药物实验可以有一个实验组接受药物治疗,而另一个对照组则不接受治疗。

6.实验过程:实验的过程需要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包括实验员的操作、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观察过程。

确保实验过程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和异常数据,并进行数据标准化。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比较各个实验组的差异性,以及验证研究假设的成立与否。

8.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结果应该被准确地报告,并且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也可以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对比。

9.结论与推广:在结果和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推广。

结论应该回答研究问题并验证假设。

推广性的结论应该能够适用于其他相关领域或条件。

10.反思和改进:在实验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限制,因此需要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方法进行评估,并设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解决研究问题。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三基试题库答案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三基试题库答案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三基试题库答案一、问答题1、科研有哪些基本的类型?答: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2、什么是基础研究?有何特点?答: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和机理,属于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其结果常常上升为普遍的原则、理论和定律。

特点是:未知因素多,研究周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高,成功率低,且意义大。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课题等。

3、什么是应用基础研究?有何特点?答:应用基础研究:针对某一实际问题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知识有所创新或能阐明某一现象的发生机制,形成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

特点是:周期短、成功率较高、与基础研究的区别在于应用研究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863高技术项目等。

4、什么是应用研究?有何特点?答: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及实验的知识,为了推广化学制药、新型材料、分析仪器等开展的研究。

特点是:所需经费多,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和明确的数量、质量指标来衡量效益。

5、请叙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在科研不同阶段的要求6、科技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有何重要性?答:科学文献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的要素之一,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前人的工作,避免研究工作重复,并从中受到启发,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

有人对一大批科学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个课题的研究周期中,平均约1/3的时间在阅读和讨论科技文献。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调查分析结果:用于查找和阅读文献的时间平均占50.9%,设计和思考时间占7.7%,试验研究占32.1%,撰写论文占9.3%。

7、我们查阅的科研文献的范围包括哪些?答:(1)教科书或参考书:一般是经过反复验证、比较可信的资料;(2)专著:某一专门问题作系统深入叙述的一种著作,包括发展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3)会议文集:专题性强,可更快研究该专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4)进展丛书:综述性的,了解进展、动态;(5)期刊:杂志(J o u r n a l ):综合性或专门化的杂志;学报(A c t a ):专门学会会员、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论文、专业水平高、专业性强; 通报(B u l l e t i n ):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及时、简短,最新成就的论文;综合杂志(R e v i e w ):A n n u a l R e v i e w o f ……….;文摘杂志(A b s t r a c t J o u r n a l ):C A 、分析化学文摘等。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O1 O2 O3 O4 O5 X O6 O7 O8 O9 O10
3、定时系列设计举例
例: 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的研究.
实验处理
1 2 3 4 5 6
7
实验观测
4、定时系列设计模式统计处理
假定试验处理的效应是短期的、暂时性的,可 根据实验处理前的各观测分数用线性回归或非线 性回归的方法把实验处理后可能的观测分数O6’预 测出来,然后用相关样本T检验比较和O6是否有差 异。 假定试验处理效应是连续的、长期的,则应该把 O6’ O7’ O8 ’ O9’ O10 ’等都预测出来,再将他 们和实际观测分数比较。
5、定时系列设计评价
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 (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 的几率; (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
缺点: (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 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 (2)也正是更多次的观测,更易引起顺序误差, 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
实验。 2、基本原理:
每个被试者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 同被试者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3、使用前提:
先实施给被试的处理对后实施的处理没有长 期影响。
(一)实验前后设计
1、定义: 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观测的结果与 实验条件处理后所做的同样观测的结果加以对比 的设计。
2、基本模式:
3、实验前后设计举例
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 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
方法:选择10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 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先进行 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 (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 打靶训练,每天2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 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成 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 较,就可以看出1周的训练是否有效果。

科学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理论、积累实证数据、发现新的现象或规律。

因此,科学实验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以及一些设计原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一、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1.问题或假设:科学实验通常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或验证一个假设而进行的。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研究假设。

2.变量:科学实验中有两种主要的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人员有意诱发或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改变的变量。

此外,还有控制变量,即那些在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因素。

3.实验组和对照组:为了对比和验证研究结果,科学实验通常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或样本,对照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没有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或样本。

4.测量和观察:科学实验需要用可重复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观察,以获得准确的实证数据。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明确测量和观察的指标、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1.可控性:科学实验要保证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可控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样本数量和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的内外部有效性。

2.随机性:科学实验应尽量具备随机性,即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或样本,减少因选择偏差引起的误差。

例如,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随机分组的方法。

3.重复性:科学实验的结果应具备重复性,即在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反复进行实验,获得相似或一致的结果。

重复实验有助于验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泛化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4.可操作性:科学实验的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流程。

通过清晰的操作规范,可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5.伦理性:科学实验的设计应符合伦理原则,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在研究涉及人体或动物的实验中,需要经过伦理审查并获得相应的许可。

研究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研究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 ⑤前测的影响,可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偏 相关分析;
• ⑥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 应;
• ⑦统计回归效应。在进行重复测量时, 初测时高、低极端分数者的成绩会出现 向平均值移动的现象,即随着时间推移 高分者成绩下降,低分者成绩升高。
• ⑧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 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变量条件、 时间和环境中去的程度。即结果的普遍 代表性和使用性。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 变量的基本类型 –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研究指标及其测量 – 研究指标设计的原则
• 研究指标及其测量
研究指标就是用来具体测量研究 变量的类别、状态、水平、速度等 特性的项目。研究变量的测量水平 实际上就是研究指标的测量水平。
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 定比指标。

四、研究设计
• 研究变量的确定与研究指标的设计
• 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通过操纵某 些变量(自变量),对各实验组 (因变量的测量水平)进行比较, 产生有关的因果关系。
条件A MA
总体 随机抽取
样本
随机分配 检验均值之间的差异
H0 : A B
条件B MB
图2-5 实验设计
• 例如:为了考察评估对成绩的作用,实 验设计应该做到:使A组被试相信他们在 某些任务中的成绩会由研究小组来评估; 使B组被试相信他们的成绩会由电脑汇总, 研究小组对个体情况一无所知。理论上, 这两组被试仅在这一方面不同,即他们 的成绩会不会由心理学家来评定。这样, 被试成绩的差异可归因于评估所起的作 用。
四、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类型
• 被动设计研究设计类型 被动设计是指研究者考察变量之间 的协同变量的关系,但不操作实验 的某些方面而采用的设计,无法推 断因果关系。有两类:相关和组间 设计。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精)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精)

实验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基本内容[关键词]健康网讯:一、实验设计的意义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内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

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无论实验室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或现场调查,在制订研究计划时,都应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条例,结合统计学的要求,针对实验的全过程,认真考虑实验设计问题。

一个周密而完善的实验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实验因素,严格地控制实验误差,从而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可靠的资料。

反之,如果实验设计存在着缺点,就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且足以减损研究结果的价值。

总之,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的依据,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有属于专业方面的,有属于统计方面的。

从统计方面说,主要应当考虑对照、重复、随机化等问题,这就是所谓实验设计的三原则。

其具体内容我们将在第二、三、四节介绍。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拟定相互比较的处理所谓处理,指的是在实验研究中欲施加给受试对象的某些因素。

如营养实验的各种饲料,治疗某病的几种疗法或药物,药理研究中某药的各种剂量等。

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处理因素要始终如一保持不变,按一个标准进行实验。

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药物,那么药物的成份、含量、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如果实验的处理因素是手术,那么就不能开始时不熟练,而应该在实验之前使熟练程度稳定一致。

(二)确定实验对象及数量这里指的是实验所用的动物或活体组织标本等。

在实验设计中,要根据实验观察的目的与内容,明确规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中的每个实验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要求,以保证受试对象的一致性。

实验对象需要有一定的数量,例数不能太少,也不宜过多。

如何估计例数,详见第四节。

(三)确定将各实验单位分配到各种处理中去的原则这主要是随机分配或随机化问题。

第三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

(四)拟定观察项目和登记表要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选择对说明实验结论最有意义,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灵敏性、客观性的观察项目。

课题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课题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例:教师集体备课。个案→共案→特案→详案(经反思改进的) 高点:分析学情差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2
☆ 概念的辨析

第一问 内涵把握 What: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是什么? 教育科研课题就是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科学领域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王坦,张志勇)。

教育科研理念——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有声有色的词语教学——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成为课堂…………
中小学礼仪与规范教育及学生精神培养的研究…………………………
岱庙街道灌庄小学 陆晓艳
泰前街道泰前中学董庆军
初一数学班内“分组共建”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烟台)
☆ 课题如何选择与确定
16
☆ 研究方案如何设计
课题的提出
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 三是认为越大越好;四是认为越冷越好。



误区
☆ 课题如何选择与确定
14
课题命称如何表述
第三问
策略探寻
How: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准确 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为研究提供焦点和方向。
不能没有问题(方向不明);不能过于笼统(范围不 清)、不能含糊不清(内容不清);不能偏离焦点 (重点不准) 规范 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课题名称要以陈述式 句型表述。
不从事教学研究就难以成为优秀教师, 不从事教育科研就难以成为卓越教师。
保守期 高原期
为40岁做准备
专家教师
专业教师 经验教师
困惑期
35岁现象
稳定期 职初教师
适应期
教师职业生涯有两次飞跃——走向成熟、追求卓越
10
第三问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注意机制B、记忆模型C、情绪反应D、语言理解2、在实验设计中,用来衡量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什么?A、效度B、信度C、外在效度D、内在效度3、以下哪种统计分析方法是用来检验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方差分析(ANOVA)D、因子分析4、以下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A. 投射B. 替代C. 升华D. 消极抵抗5、以下哪种心理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社会学习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6、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A. 暴露疗法B. 分析疗法C. 情绪释放疗法D. 认知重构疗法7、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通过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获取数据的方法被称为: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测验法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A. 匀速的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不规则的9、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A. 非条件反射B. 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反射抑制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理学的四大流派之一?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宇宙心理学11、题干:以下哪项关于记忆的说法是错误的?A. 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持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弱B.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记忆C.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验是在无意义音节上进行的D. 复习和练习有助于记忆的巩固12、题干:以下哪项关于感知觉的描述是正确的?A.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解释B. 知觉是感官器官的直接反应,感觉是大脑对知觉的解释C. 感觉是感官器官对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D.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必然联系1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项描述最符合遗忘的规律?A. 遗忘速度随时间均匀递减B.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慢C.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慢后快D.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停14、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是效度的类型?A. 内容效度B. 结构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以上都是15、以下哪项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A. 投射B. 分裂C. 反向D. 抑压16、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心理学理论1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则?A. 信度B. 效度C. 可靠性D. 适应性18、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原则?A. 尊重B. 同理心C. 沉默D. 保密19、以下哪种心理过程被称为“认知过程”?A. 情绪过程B. 认知过程C. 行为过程D. 意志过程 2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A. 心理适应B. 心理调节C. 心理防御机制D. 心理平衡21、以下哪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障碍?A. 强迫症B. 抑郁症C. 焦虑症D. 恐慌症2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学习理论C.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D. 意识学习理论24、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人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A. 洛伦茨的“天生的行为”B. 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C. 阿希的从众实验D. 米勒和多利的自我控制实验25、心理学中,将心理现象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过程的是: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精神分析学派D. 巴甫洛夫26、以下哪项属于心理障碍的类别?A. 睡眠障碍B. 认知障碍C. 情绪障碍D. 以上都是27、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行为观察法28、心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提出了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心理动力学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9、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指标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标准差C. 均值D. 频率 30、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后哪个时间段达到最快?A. 20分钟后B. 1小时内C. 24小时内D. 1周后31、心理学中,关于感知觉的哪个理论认为感知是大脑对刺激的解释过程,而非刺激本身的直接反映?A. 构造主义理论B. 感觉主义理论C. 心理物理学理论D. 解释主义理论32、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A. 随机抽样B. 实验设计C. 控制变量D. 重复实验33、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认知失调理论中的“认知失调”?A. 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B. 一个人在行为和信念之间保持一致C. 一个人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D. 一个人在做出决策后感到不安34、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论是: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35、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情感法36、在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A. 皮亚杰B. 斯金纳C. 艾森克D. 费尔德曼3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问卷调查法38、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动机理论”?A. 弗洛伊德B. 霍尔C. 马斯洛D. 阿德勒39、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内容?A. 信度B. 效度C. 难度D. 频率4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天气预报B. 电脑病毒C. 情绪体验D. 市场营销41、以下哪种心理学流派强调通过实验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A. 精神分析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动力学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42、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用于研究个体心理差异?()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法4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神经科学法D. 文献综述44、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班杜拉D. 布尔巴吉45、以下哪个概念与“心理适应”密切相关?A. 心理压力B. 心理负荷C. 心理承受力D. 心理疲劳46、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定势”?A. 知觉的恒常性B. 刺激泛化C. 初始印象的影响D. 心理定势4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A. 否认B. 投射C. 合理化D. 压抑48、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通过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来改善情绪和行为?A. 认知行为疗法B. 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疗法4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实验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模拟法 50、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C. 测量工具的敏感性D. 测量工具的实用性51、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最常用于面对冲突和压力?A. 投射B. 否认C. 分离D. 转移52、在心理学中,以下哪种理论被称为“认知革命”的标志?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学理论5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数理统计法54、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分别指的是?A.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B.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有效性C.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D.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5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理解守恒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6、下列哪一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本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认知需求5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随时间衰退的过程。

准实验研究设计-PPT课件

准实验研究设计-PPT课件
准实验研究设计
一、引论
西方社会两种文化的对立: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著名科学家和作家斯诺以其敏锐的洞察 力察觉到西方社会中已形成了以科技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科学主 义和以人文科学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两大集团,他称之 为“两种文化”。
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
Kimble1984年在American Psychologist在发表文章 Psychology’s two culture,直接证实了西方心理学中也存 在“科学”(scientism)与“人文”(humanism)两种文化倾 向。
库克和坎贝尔(Cook & Campbell) 于1979年发表的《准实验研 究:现场背景的设计和分析》(Quasi-Experiment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for Field Settings)这一专著,为准实验设 计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并系统、全面的提出了准实验设计原 则和统计分析方法,使准实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日趋完善。
整理课件30a线处理后没有出现不连续性b线处理前后的成绩水平基本相同c线处理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d线处理后的水平发生了高的变化e线也发生了高的变化但不久又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f线处理后的水平变化过一段时间才发生了g线处理后的水平发生了低的变化整理课件31总的来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连续性一是非连续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
协方差分析法: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后测分数作为因变量, 通过控制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的影响之后,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 果。协方差分析法使得两组在后测成绩之间的差异,不受在前测 中两组间原始差异的影响。
关于非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
1、减少了分组偏差(assignment bias)问题: 增加前测能使研究者解决存在于所有非等组研究中的分组偏差问 题。如果研究者发现处理前两组很相似,可明确地证明一组被试 与另一组被试在本质上无差异,这样分组偏差的影响就大大减少 了。但注意的是,前测分数只能使研究者保证两组在一个特定变 量上相似,并不能测量或控制其它重要的潜在变量,因此,只能 减少分组偏差的影响,但不能根除它们。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科学实验设计与探究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家们能够探索并验证各种科学现象,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一、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实验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明确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即想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研究目的应该具体明确,以便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合理选择变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多个变量,其中有些是研究重点,有些是干扰因素。

科学家需要合理选择变量,并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设计对照组:对照组是实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照组的设立,科学家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加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

4.重复实验: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家通常会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重复实验可以排除偶然误差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信。

5.数据收集与分析: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通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科学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科学结论。

二、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实验探究方法之一。

科学家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或现象,以获得科学信息。

2.比较法:比较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条件下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比较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趋势。

3.统计法:统计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获得对整体情况的认识。

科学家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

4.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科学家通过设计实验流程和具体步骤,来验证某种科学假设或探索科学规律。

5.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事物的方法。

科学家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构建合适的模型,以帮助理解和解释科学现象。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及其相应的指标。

2. 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并确定研究的样本大小和分组设计。

3. 干预措施:明确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营养干预等,以及干预的剂量、频次、时间等细节。

4. 测量工具和指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指标,如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生物学指标等,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5. 数据收集和分析:确定数据收集方式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实现研究目的。

6. 研究伦理:保证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合规性,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研究过程监管等。

7. 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如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数据收集的监督等,以减少误差和偏差。

8. 报告和公开:撰写清晰、准确的研究报告,公开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促进学科发展。

- 1 -。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实验设计是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其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它对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已知规律和应用已知规律去探讨研究未知世界有重要作用。

因此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对培养研究型、创造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研究基本程序大致包括立题、实验设计、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及得出研究结论。

(一)立题立题是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是研究设计的前提,决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立题的过程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包括选题和建立假说。

1.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科学性及可行性。

目的性是指选题应明确、具体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理论或实际意义。

选题越具体明确,说明选题者的思维越清楚。

创新性是指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提出新见解、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或是对原有的规律、技术或方法进行修改完善。

科学性是指选题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与已证实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规律相符合。

一个好的选题必须符合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不应脱离科学规律作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可行性是指选题应考虑研究者的技术水平和所在实验室客观条件,去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要综合考虑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实验室条件及研究基础,盲目地求大、求全和求新最终只能纸上谈兵,无从下手。

因此,选题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验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前人和别人对有有关课题已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动向,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研究课题的关键,从而建立假说及确定研究课题。

2.假说的建立假说是预先假定的答案或解释,也是实验研究的预期结果。

科学的假说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原因、性质或规律的推测,其建立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类比、归纳及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

一旦课题选定后,就要建立这个课题的假说,假说是课题研究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假说的指导下,实验设计就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见性,就可全方位的周密、细致地安排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imulus
Exp.
Posttest
Randomization Or matching
Control
Comparability
Compare
Compare
Pre-experimental vs.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s
Pre-experimental designs are designs that contain one or more features of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 features, such a comparison group or random assignmen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1) Separate-sample pretest-posttest design
O1
X
R
X
O4
2)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s
O1
X
O2
R
O3
O4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3)
Pretest
Stimulus
Exp.
Posttest
Randomization Or matching
Control
Comparability
Compare
Compare
Staging Experiments
Pretesting
Subject recruitment
Intro to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Design
Experimental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Group Exper. Contro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andom.
Re Rc
Obser.1 Treat Obser.2
Oe1
X
Oe2
Oc1
Oc2
Comparison
Oe2-Oe1 Oc2-Oc1
Manipulation of indep variable
Measurement of dep variable
Debriefing
Acquisition of informed consent
Random assignment
Manipulation check
Key Features of Experimental Approach
The New Design
1. Two group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relevant to delinquency; one attend the program, another not.
2. Interview both groups about delinquent activity and family background before the program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lack some features of a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 “but permits stronger inferences about cause and effect than pre-experimental designs, by means of special design features and supplementary data.”
3. Interview all families 4. One year after the visit, interview both groups
about delinquent activity and changes in family 5. During step 4, also check arrest and conviction
Random Assignment vs. Random Sampling
Random sampling is a method of drawing a sample of cases, such as the pool of subjects in an experiment.
Random assignment is a method of assigning subjects from the pool t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chool type
Academic Achiv.
Child’s ability Parent resource
Home facility School type
School type Academic Achiv.
Academic Achiv.
Parent education value
Child valuation School type
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31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 Dr. Kaifeng Yang
问题
研究设计的核心要诣 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
Given the research question, what type of evidence is need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r test the theory) in a convincing way?
1. Even without the program, no more than 30% would have been arrested
2. Family background: Volunteered are different 3. Committed crimes but not been caught 4. Only temporary effects 5. Participation labels them as potential criminals
Field experiments: studies that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a “true” experiment but are conducted in a natural setting.
Experimental designs in survey research Unit of analysis other than individuals
3)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4) Multiple time-series design
O1 O2 O3 O4 O1 O2 O3 O4
X O5 O5
O6 O7 O8 O6 O7 O8
Experimentation Outside the Laboratory
Within subjects design: X1
O1
X2
O2
Each subject acts as his/her own control – that is, O1 is compared with O2 for
each subject.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Evidence of the versatility of experimentation comes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ology into sample surveys and from the use of units of analysis other than individuals.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falls into four subdivided categories, including 1) the separate-sample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2) Non-equivalent control group designs, 3)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and 4) multiple time-series design.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s are those designs that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an experiment.
Pre-experimental Designs
Design 1: The One-Shot Case Study XO
Academic Achiv.
When you observe X and Y co-vary, the reason may be:
1x
y 2x
y
z
z
3x
y
z
4x
y 5x
y
z
z
6x
y
z
Coping with Rival Hypotheses
Operation Fright -- Juvenile Delinquency Visit prison…months ….70% not arrested
Design 2: 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O1
X
O2
Design 3: The Static-Group Comparison
X
O1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