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置石的类型

合集下载

置石与假山的常见分类与技法

置石与假山的常见分类与技法

置石与假山的常见分类与技法
假山的几类应用方式:
一、置石
(1)特置
一般来说置石的特点是以简胜繁,以少胜多。

置石可以是独块立景,也可由数块组合搭配而成。

置石的形式有下列几种。

特置山石也可以称为孤置山石、孤赏山石,或者峰石。

一般来说,特置的石材体量较大,而且会有较为突出的特点,比如说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窝洞,或者有许多折绉,或者奇形怪状,形象某物。

通常情况下,特置山石都是由单块山石布置而成的独立的石景。

一般是放置在园林入门处,当作入门的对景、障景,也常放置在亭侧廊间、漏窗前后、水池、天井中间等。

特置石也通常会与花台、壁山、岛屿、驳岸等结合布置。

现代新型园林的特置,一般都是与花台、水池或草坪、花架相结合的。

(2)对置
沿建筑中轴线两侧,或者道路旁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被称为对置。

(3)散置
我们通常所说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其实就是散置。

与其他布置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对石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特别是相对比特置而言要低得多,但是在组合上,却有较高的要求。

一般而言,散置常常在园门两侧、粉墙前、廊间、小岛上、山坡上或与其他景物结合实现造景。

散置的基本要点在于:主次分明,高低曲折,有聚有散,有断有续,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就如明代画家龚贤所说“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后联络。

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顾盼。

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出,要有着落”。

园林假山设计之叠山置石

园林假山设计之叠山置石

御鑫造景为您提供关于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方面的信息。

宋代岭南园林假山设计中的叠山置石。

北宋时代的仙湖和药洲,建有亭榭、虹桥、曲槛,仍是士大夫吟咏、避暑胜地,今存有米莆、苏轼、程师孟、曾布等名流雅士泛舟九耀池的凿题留铭。

米莆云:“碧海出唇阁,青空抱夏云,瑰奇出怪石,错落动乾文。

”据考“九耀石”之名,缘自米莆书《九耀石诗》。

经略蒋之奇在仙湖原有明月峡、玉液池等景点基础上建石屏台。

《舆地纪胜》谓:“有池百余步,池中刻石,其状若屏,或云南汉时玉液池也。

刘振族尽己无余,此石犹存旧基址’云”,可见园景以石取胜如旧。

到了南宋时期,方信儒《南海百咏》“药洲”序称:“旧居水中积石如林,今西偏奎塞,水尚储其奇几百余丈,穴城而导于海,绿净如染。

”可见南宋时药洲石景水景仍相当可观。

南宋诗人刘克庄《药洲》诗:“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莫教赞皇见,定奎入平泉,往往湖中石,宣和良岳无。

”元代,药洲以园林花圃取胜,称“南海郡圃”,供游人游览。

“明代,药洲春晓”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明宣德间,“南海郡圃”改为镰溪书院、明正统年又改称崇正书院,明嘉靖元年再改为提学署。

清代药洲,利用原址改名提督学政署,后又建学署花园。

清康熙年间,观池上宋元诸石刻尚存,张雪书遂池内植莲,池南筑爱莲亭,亭北筑水石清华舫,又建小廊、约经堂、光雾堂等。

道光时期称“环碧园”。

光绪年间称“喻园”。

乾隆至光绪年间,还将药洲组列为八景,有诗有图,颇受雅士赞赏。

今人统计九耀石刻自北宋至清末共94题,其中宋代28题、元代2题、明代6题,可见这处胜迹经营不缀,历久不衰。

20世纪20年代广州城区大整治,于药洲御苑开挖大马路,原有楼堂馆所尽毁,惟屹立于水中之九耀石幸存。

今药洲遗址陆地尚遗大小古石20余块和宋至清代九耀石碑刻一批。

遗石虽经近千年的埋没和风化,光泽己大减,然其如蟠如牛的石姿、孤飘劲秀的风度尚存。

另一方面,南汉代以奇石为园林主景、花石为重的特征,引起宋代的花石纲制度,在以后的岭南园林中也表现突出。

简述几种置石的方法及类型

简述几种置石的方法及类型

简述几种置石的方法及类型石材置石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

置石可以起到装饰、排水、隔离等多重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待置石的位置、大小、形状都需要考虑周到。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几种置石的方法和类型。

一、悬挂式置石悬挂式置石是指将石头悬挂在空中,使其呈现垂直状态。

在悬挂式置石时,需要考虑石头大小和重量,确保安全稳定。

悬挂式置石通常用于花园、庭院等小型场景中。

二、嵌入式置石嵌入式置石是将石头嵌入到地面内部,使其与地面齐平,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美感和实用性。

它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人行道、广场、花园等多种场景中。

三、山石式置石山石式置石是仿造山石构建的置石风格,以其原始、自然的风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风格的置石中,石头的样式和大小都非常关键。

山石置石可以用于公园、游乐场、庭院等大型场景。

四、波浪式置石波浪式置石是指将不同大小的石头堆叠起来,形成波浪形状的置石风格。

这种方式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石头,可以应用于公园、广场等多种场景中。

五、拼花式置石拼花式置石是将不同种类的石头在一起组成形态各异的花型。

这种置石方式适用于公园、广场、人行道等各种场景。

六、竖石式置石竖石式置石是指将长条形或扁平的石头直立放置。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公园、庭院等场景中。

竖石置石可以营造一个自然、神秘的氛围。

以上几种置石方式和类型,其实只是园林景观中的冰山一角。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的置石方式和类型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丰富多样的置石方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生动,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假山置石术语

假山置石术语

假山置石术语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而置石则是构建假山的重要技术。

假山置石术语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假山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假山置石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假山艺术。

1. 奇石:奇石是假山置石的核心元素,也是假山的灵魂。

奇石有独特的形态、纹理和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观赏价值。

常见的奇石有峰石、峡石、水石、洞石等。

2. 堆叠:堆叠是假山置石的基本技法,通过将多块石头堆叠在一起,形成山峦起伏的效果。

堆叠要注重形态和比例的协调,使石头之间产生自然而有趣的对比和变化。

3. 排列:排列是指将多块石头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放置在假山中。

常见的排列方式有线性排列、环形排列、螺旋排列等。

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4. 点缀:点缀是在假山中加入一些小石、花草植物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生气。

点缀可以是一块小石头、一丛小草、一株小树等,要注意与主要石景的协调搭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 借景:借景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安排,使假山与周围的自然景观或人工景观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产生更广阔的视觉效果。

借景可以是山水、建筑物、花坛等,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开阔和丰富。

6. 空间:空间是假山置石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石景的大小、高低,营造出适宜人们活动和观赏的空间。

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7. 贴石:贴石是将石头与地面、墙壁等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贴石要注意石与石之间的缝隙和角度的处理,使之看起来自然而不突兀。

贴石可以利用胶水、水泥等材料固定石头,使之更加牢固。

8. 模拟:模拟是指在假山置石中使用人工手法模拟自然景观的形态和纹理。

通过刻削、打磨、上色等技术,使石头更加逼真地模拟出山峦、流水、树木等自然景观的效果,增加观赏的乐趣和真实感。

9. 着色:着色是为了增强石头的质感和艺术效果,使之更加鲜活和生动。

着色可以使用颜料、染料等材料,根据石头的材质和形态进行精细的涂抹和描绘,使石景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景观置石种类

景观置石种类

景观置石种类景观置石种类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使用的各种石材,包括花岗岩、大理石、砂岩、石灰石、石英岩等。

这些景观置石种类各有特点,可以用于不同的景观设计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景观置石种类及其特点。

1.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坚硬、耐磨、耐久的石材,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石材之一。

花岗岩种类繁多,花纹美观,色泽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设计需要选择不同的花岗岩种类。

花岗岩还具有不易褪色、抗污染、易清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广场、公园、园林设计中。

2. 大理石大理石是一种天然石材,颜色多为白色、灰色、黑色等,质地柔软,可以雕刻成各种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地面拼花、壁画等领域。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大理石可以用于建造花坛、墙面、步道等。

大理石具有优美的纹理和色彩,能够提升景观的艺术价值。

3. 砂岩砂岩是一种质地柔软、颜色多样的石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装饰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

砂岩可以雕刻成各种形态,常用于建造石桥、石拱、水池等。

砂岩的颜色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

4. 石灰石石灰石是一种天然石材,颜色多为白色、灰色、黄色等,质地柔软,可以雕刻成各种形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石灰石可以用于建造花坛、墙面、步道等,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石灰石可以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5. 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种硬度极高的天然石材,具有极强的抗压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

石英岩可以雕刻成各种形态,常用于建造水池、岩洞等。

石英岩具有优美的纹理和色彩,能够提升景观的艺术价值。

总之,景观置石种类繁多,每一种石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设计风格和功能需要选择合适的景观置石种类,使其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假山置石的摆放手法

假山置石的摆放手法

置石
假山修建过程种,在假山周边都要用置石加以点缀。

而置石的选用就成了一大专项方案。

假山中置石有多种手法,下面为大家一一道来。

1.特置
故名思意就是特别放置的意思,这里多选用整块、而大、造型独特的石材,如灵璧石、大块太湖石等。

2.群置
而群置与特置相反,多采用石群、石块来布置,主次分明相互衬托,这里多采用千层石、龟纹石、小型灵璧石等来装饰。

3.对置
对置是特置的升级版,在特置的基础上选用两块石头相对而立相互呼应,这两块石头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满足环境的需求即可。

4.散置
散置行业内又称散点。

攒三聚五化有形为无形,采用艺术搭配主次分明即可。

假山石头品种

假山石头品种

假山石头品种中国山石资源丰富,因各地地理位置不用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所产石料也很多样,假山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可以用来做假山的石料种类繁多,不同的假山石因石料不同做假山的方法不同,因石料本身的因素,做出来的假山的风格也不相同,选择什么石料做假山,全凭个人的爱好。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假山种类。

1,千层石也叫积层岩,石料坚硬致密,外表有很薄的风化层,比较软,石上纹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状,造型奇特,变化多端,有土黄色,青灰色,不吸水,是做假山常用的假山石之一。

2,太湖石天然的太湖石有青色、白色、黑色三中,太湖石以丑,漏,透为美,质地坚硬,是中式庭院中常用的假山石材,也叫窟窿石,是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

3,吸水石吸水石在假山界太常用了,因为重量轻,属于软石,施工起来也非常的方便,所以是最常用的假山石之一,几乎各地做假山的商家最常做,最有经验的就是做吸水石假山。

其特点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植物很容易在吸水石上成活生长,自带“生命力”。

4,黄蜡石黄蜡石表层内自带蜡状,光滑如玉,以纯净明黄色为佳品,另外有土黄,蜡黄,橘黄,象牙黄,淡黄等多种颜色,目前在全国多省地区均发现有黄蜡石,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做假山的材料之一。

5,英德石又名英德石,做庭院小假山居多,因产于英德,故又称英德石,是一种经远古地壳运动、裸露地面,经常年日晒雨淋、长期风化、自然剥落破裂而成的石灰岩石,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6,龟纹石产于长江流域一带,受江水冲刷积淀而成,属硬质石淡褐,石纹效法如锯截斧砍,也是假山石之一。

7,斧劈石产于我国较多地区,斧劈石因其形状修长、刚劲,造景时做剑峰绝壁景观,尤其雄秀,色泽自然。

但因其本身皴纹凹凸变化反差不大,因此技术难度较高,但是斧劈石假山做好还是非常好看的。

景石配置方法

景石配置方法

景石配置方法假山:山水结合、相映成趣、相地合宜、造山得体、巧于固借、混假于真、独立端严、次相辅弼、三元变化、移步换置石五类型:园林中的置石依其作用、构成,主要可分为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五类。

特置:选石应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有独特观赏价值,最好有透、瘦、漏、皱、丑、清、玩、拙等特点。

特置的选材特别重要,并不是什么石头都可以用来作特置的,要求石材本身应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能独立成果,或形奇、或姿俏、或花纹绮丽、或雄浑厚重。

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体量才行。

特置的相地也很讲究。

它一般是整体或局部的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

可于入口处作障景或对景,也可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要与周围的环境、尺度、颜色相配。

对置:对置山石的要求、工法仿效特置,在某轴线左右对称布置。

其与特置的区别是:特置独立成景,而对置则对称成景。

要求对置山石姿态不俗,或体量、形态均相似,或大小、姿态呼应顾盼,共同的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散置:散置在园林中应用的非常普遍,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主景,只起点缀、烘托,增加品位的作用。

因此,对石材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重在组合,组合的优劣决定着散置的成功与否。

常用奇数来散置,对石材要求相对要比特置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当散置要“攒三聚五,散漫理之”。

群置:山顶、池畔、路边、交叉口、大树木,可与特置结合造景跌水处。

实际操作中,常有一些山石体形颇佳,但白璧微瑕,稍有缺陷,或由于运输中保护不善而造成部分损坏。

这类山石弃之可惜,可用背景加以衬托,适当配以植物、小品或其他办法加以弥补,弥补的好,常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假山造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使用石头来构建出一种山岭的景观效果。

石头在园林造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选择合适的石头种类对于假山造景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1.砂岩:砂岩是一种常见的假山造景石头种类之一、其质地疏松,压缩性好,能够方便地进行雕刻和打磨。

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红色、白色等,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非常坚硬耐用的石头材料。

它的颗粒结构明显,有着独特的颗粒纹理,因此非常适合假山造景。

花岗岩的主要颜色有黑色、灰色、红色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来打造所需的效果。

3.灰岩:灰岩是一种常见的石材,质地坚硬,特别适宜用于假山造景。

灰岩的颜色以灰色为主,非常自然,可与植物和水景相协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景观。

4.人工石:人工石又称为人造石或仿山石,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工艺方法制作出来的石材。

由于其可塑性强,可以根据设计师的要求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石头,因此非常适合假山造景。

人工石的种类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款式和颜色。

5.石英石:石英石是一种由石英晶体组成的岩石,晶体颗粒细腻均匀,质地紧密,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韧性。

石英石的颜色丰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颜色来进行构建假山。

6.麻石:麻石是一种常见的假山造景石材之一、它的表面有着独特的麻纹,因此被称为麻石。

麻石的颜色主要为灰色、黑色等,质地坚硬,常用于制作假山的山石部分。

7.石灰岩: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也常被用于假山造景。

其颜色主要为灰色、黄色等,天然的纹理和色彩使其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的假山造景石头种类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石头种类可供选择。

无论选择哪种石头,都需要考虑其质地、颜色、形状等因素,以及与整体景观的协调性。

假山造景石头的选择是假山造景设计的重要环节,只有选择合适的石头种类,才能打造出理想中的假山景观效果。

用假山置石造景诀窍

用假山置石造景诀窍

用假山置石造景诀窍假山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园林绿化手法,它是一种山石景观,能够增加园林的禅意和雅趣,提高园林观赏性,使园林更具有人文气息。

在假山置石造景中,选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石头不同的形状、质地和颜色都会对所形成的假山造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用假山置石造景的诀窍。

一、选石材选用的石头,要视景观造型的要求而定。

如果要成就怪石就须选择外形奇特的山石。

如果要构思山水,就必须选其表面经久不变、色彩稳定的石质,如丹霞石、糯米石、岩母石等,而且质量一定要坚硬、不易风化,否则造成崩塌,损坏景观。

二、造型造型是假山置石造景的重要成分。

山石的形态有高有矮,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较漂亮的山石多接近于圆形,这种山石不易破坏,形态也比较好看。

三、架子假山置石造景的架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架子不稳定,假山将难以成形。

架子的设计要考虑实用性和装饰性,要根据山石的形状和尺寸来设计,架子要根据设计要求加固。

否则在长期雨水浸泡后很容易产生松动。

四、焊接焊接是架子加固的关键。

焊接要有专业人员进行,不然会造成假山的不美观、不稳定。

焊接时要注意颜色和焊缝的痕迹,要掌握适当温度下的焊接技巧。

五、完美在假山置石造景时,完美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达到完美的效果,才能使整个园林更加美观。

要重视细节,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仔细考虑,否则会影响整个假山的美观。

六、后期保养假山置石造景后期的保养非常重要,假山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的美观性和稳定性。

如果假山受到损坏,都要及时进行修复工作。

最后,用假山置石造景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必须注意所有的细节。

如果你没有相关的技能和工具,不要尝试自己动手,可以聘请专业假山师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假山的美观和稳定。

假山置石的类型

假山置石的类型

假山置石的类型1.假山的类型第一种情况,从堆山主要材料分,可将假山分为土山、带石土山、带土石山和石山等四类。

(1)土山:是以泥土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有块石作护坡、挡土墙或作磴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

这种类型的假山占地面积往往很大,是构成园林基本地形和基本景观背景的重要构造因素。

(2)带石土山:主要堆山材料是泥土;是在土山的山坡、山脚点缀有岩石,在陡坎或山顶部分用自然山石堆砌成悬崖绝壁景观,一般还有山石做成的梯级磴道。

带石土山可以做得比较高,但其用地面积却能够比较少,多用在较大的庭园中。

(3)带土石山:山体从外观看主要是由自然山石造成的,山石多用在山体的表面,由石山墙体围成假山的基本形状,墙后则用泥土填实。

这种土石结合而露石不露土的假山,占地面积较小,但山的特征最为突出,适于营造奇峰、悬崖、深峡、崇山峻岭等多种山地景观。

(4)石山:其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

石山造价较高,堆山规模若是比较大,则工程费用十分可观。

因此,这种假山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用在庭院、水池等空间比较闭合的环境中,或者作为瀑布、滴泉的山体应用。

第二种情况,从景观特征来分,可将假山分为仿真型、写意型、透漏型、实用型、盆景型等五类。

(1)仿真型:这种假山的造型是模仿真实的自然山形,山景如同真山一般。

峰、崖、岭、谷、洞、壑的形象都按照自然山形塑造,能够以假乱真,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景观效果。

(2)写意型:其山景也具有一些自然山形特征,但经过明显的夸张处理。

在塑造山形时,特意夸张了山体的动势、山形的变异和山景的寓意,而不再以真山山形为造景的主要依据。

(3)透漏型:山景基本没有自然山形的特征,而是由很多穿眼嵌空的奇形怪石堆叠成可游可行可登攀的石山地。

山体中洞穴、孔眼密布,透漏特征明显,身在其中,也能感到一些山地境界。

(4)实用型:这类假山既可能有自然山形特征,又可以没有山的特征,其造型多数是一些庭院实用品的形象,如庭院山石门、山石屏风、山石墙、山石楼梯等。

假山与置石工程

假山与置石工程

16 假山与置石工程16-1 概述16-1-1 假山与置石工程功能作用假山是指用人工堆起来的山,是从真山演绎而来,人们通常称为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运用传统与现代工艺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图16.1.1 假山置石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是人工再造山水景物的统称。

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体量较小而分散,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小而分散。

假山在中国园林中运用如此广泛并不是偶然的。

中国园林要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园主为了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在造园中必然要建造一些体现人工美的园林建筑。

但就园林总体要求而言,在景物外貌的处理上要求人工美从属自然美,并把人工美融合到体现自然美的园林环境中去。

假山和置石的运用正好能够体现出这种自然的美。

假山和置石的功能作用主要有: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的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4.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5.作为室内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假山和置石的这些功能都是和造景密切结合的。

它们可以因高就低,随势赋形。

山石与园林中其它组成因素如建筑、园路、广场、植物等组成各式各样的园景,使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自然化。

减少建筑物某些平板、生硬的线条的缺陷,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使人工美通过假山或置石的过渡和自然山水园的环境取得协调的关系。

因此,假山与置石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最普遍、最灵活和最具体的一种造景手段。

参考相关规范:《假山叠石工程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8—2001)16-1-2 假山与置石工程结构类型1.假山、置石结构类型假山的外形千变万化,但其基本结构分为基础、中层、收顶等三部分。

假山石的种类

假山石的种类

假山石的种类一、软石类软石类质地松疏,多孔隙,易雕凿、能吸水,可生长苔藓,有利草木扎根生长。

养护多年生的软石盆景,每当春夏间一片葱绿,生趣盎然,民间称之为“活石”,缺点是较易风化剥蚀。

上水石:“芦管石”或“吸水石” 全国各地均有产出,是由泥沙和碳酸钙胶合地表石质砂岩经地质作用而成,除泥沙和碳酸钙外,还含有部分植物残体。

由于这些有机物质混在其中,从而形成这种石料粗细不同,纵横交错的管状结构,表层基本上属软质石材,极易上苔,吸水性强,容易加工造型,注意砍凿用力不要太猛,否则易断裂。

芦管石颜色主要为土黄色、黑土黄色、灰白色。

由于粗细不同的管状纹理构造使其形态自然,多奇峰异洞。

上水石表面的管状结构有粗管和细管之分,粗管称竹管石、细管俗称麦秆石。

1. 砂积石色多淡黄,质松,易琢,吸水性强,易长青苔,于植物生长有利。

砂积石系泥沙与碳酸钙凝聚而成,质地不太均匀,有松有紧,含泥沙多处松,含碳酸钙多处坚。

缺点是易损坏,冬季移至室内,免冻坏。

常用于表现崇山峻岭、山青水秀景色。

产于安徽、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2. 芦管石白色或淡黄,石质与砂积石近,多以错综复杂的管状纹理构成,分粗芦管和细芦管两种,粗如茅竹,细如麦杆(麦杆石),管孔交叉,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形状奇特,是表现奇峰异洞、山水风光的好景石。

产地与砂积石同,有时相互夹杂一起。

3. 鸡骨石乳黄或灰黄,表面皴纹复杂,皴裂很浑,常常透空,有似鸡骨状。

吸水性能一般,透漏的突点较显著。

缺点是过于奇特,处理不当,有失真实感,可作山水盆景,亦可作树木盆景配石,产于四川等地。

4. 浮石又名浮水石,灰黄、浅灰或黑色等,以灰黑色最好,系火山喷发熔岩泡沐冷凝而成。

质地细密疏松,内多孔隙,能浮水面。

吸水性能极好,易附植各种小植物,易加工出各种皴纹。

缺点是易风化,很少有大料,多作小型山水盆景。

产于长白山天池、黑龙江嫩江及各地火山口附近。

5. 海母石又名海浮石,珊湖石,白色,系海洋中珊瑚贝壳等次生物遗体积聚而成,质地疏松,分粗质和细质两种,粗质较硬,不便加工,细质为好,有些还能浮于水面。

简述园林中假山的应用布局

简述园林中假山的应用布局

简述园林中假山的应用布局一、假山布局的基本类型:(一)大型山水布局在园林中,尤其是皇家园林,大型山水景观较多,以水体为主,水面宽阔,山峰高峻。

此时常采用分景、隔景等方法进行组景布局。

把大型山水作为独立的景区来安排,以加强景深层次的变化,如北京的颐和园万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都具有代表性。

一般以水体为主,形成以中轴线为主、纵横交错的构图形式。

此外还可将建筑物隐没于山水之间,利用建筑本身形体,山石小品来创造自然美景。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用的布局手法,特点是把众多的建筑或山水环境集中在某一区域内,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景区。

该方法主要用于全园规划结构比较复杂的大型皇家园林。

因为整体性强,所以布局完成后要精心设计。

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江、湖、溪、涧等地的山水风景。

山水布局既不同于主题景区也不同于分景、隔景的组景布局,而是别具匠心地利用自然条件,充分运用人文手段创造出极富意境和韵味的风景画卷。

(二)组景布局此种布局主要应用于皇家园林的室外空间。

按照园林艺术的要求,必须对空间进行组织、处理,因此,在处理好各个功能区的关系上,更着重的是组景上下功夫。

我国明清两代皇家园林的主要厅堂、亭榭和园林空间都是按这种布局手法创造出来的。

在这种布局手法中,景物不再是单个孤立的存在,而是经过空间和时间的融合,具有丰富的意境和含义。

因此,在平面上组景的起、承、转、合要有过渡、缓冲、联想和想象。

如北京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山形水态,可从千步廊望西洋楼群岛;九州清晏仿江南园林;保和殿前放置六座巨型喷水石雕,而殿前平台又与海岳开襟的崇政殿和后山高耸的华表相呼应;远瀛观后的群山向东,又延伸出十方普渡和须弥灵境两座小园林,可见空间的层次及景观组合的疏密变化。

同样,水体周围的广袤水域,也需借助对景、框景、夹景、漏景等手法使之浑然一体。

总之,通过空间的层次变化、视线的迂回曲折、光影的移步换景、动静的相互映衬等手法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表现出空间、节奏、韵律、幽深和流动的艺术效果。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假山造景石头种类
假山是一种园林造景方式,以石材为主要材料,通过人工切削、组合、安排形成山峰、水流、洞穴等具有自然美感的景象。

假山石材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种类的石头可以形成不同的效果。

1. 火山岩:火山岩质地坚硬,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它在假山构造中常被用于建造山峰或水池的岸边。

2. 石灰岩:石灰岩的质地比较软,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

它可以用来制造假山的洞穴、花坛、小河等景观。

3. 砂岩:砂岩质地较硬,但比火山岩略为柔软。

它可以用来建造假山的岩洞、瀑布等,也可以用来制作假山的地基。

4. 花岗岩:花岗岩质地坚硬,抗风化性能强,适合用于制造大型的假山或景观石。

5. 砾石:砾石是一种由石块和碎石组成的混合物,它可以用来建造假山的地基、水池、小河等景观。

6. 玄武岩:玄武岩质地坚硬,纹理美观,具有耐磨、防水、耐冻性强等特点,可以用于制作假山的石块、石柱等。

以上是常见的假山造景石头种类,选择合适的石材不仅可以美化园林环境,还能增加园林的艺术价值。

- 1 -。

假山置石的名词解释

假山置石的名词解释

假山置石的名词解释假山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独特的构造技巧,它以石为装饰材料,通过巧妙地安排和摆放石块,营造出山水景观的效果。

这是一种富有艺术性和哲学内涵的园林建造方法,旨在模拟自然山水景观,创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

假山置石常见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人庭院,而且它的使用也逐渐蔓延到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

它起源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成熟于宋朝,至明朝达到巅峰。

而今天,它仍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成为园林艺术中的精髓之一。

假山是假造的山峰,以其形态上的巧妙变化和长短参差的纹理取得了非凡的视觉效果。

置石则是在山体中巧妙地摆放各种大小、形状和色彩的石块,利用它们的形态和纹理来表现山林和水景。

假山置石不仅要注意石块的数量和布局,还要考虑山体的线条、高低、坡度和形状等因素,力求使其看起来自然而又不失艺术感。

在假山置石的构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山石之间的联系和对比。

一方面,石块之间要形成相互衬托和映衬的关系,以凸显它们的独特之美。

另一方面,山石的整体布局需要考虑动、静的关系,通过山石的排列来表达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突出自然与人工的对比。

这种对比与衬托的运用,使得假山置石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假山置石并不仅仅是艺术性的表现,它还富有哲学内涵。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在假山置石中,山体和石块的布局追求的是自然状态的还原,强调返璞归真,以此表达宇宙和谐的理念。

同时,假山置石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假山置石并不是简单的石头堆砌,而是一种微妙的艺术创作。

从石料的选用到摆放的位置和方式,都需要考虑石块的形态、纹理和质感。

有时候,艺术家们还会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如剪石术、刨石术等,以使石块呈现出更加精致和自然的效果。

因此,假山置石的制作需要艺术家们对石材的理解和对山水的把握,需要他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园林置石:孤置、对置、群置

园林置石:孤置、对置、群置

园林置石:孤置、对置、群置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对于意境有着很高的要求,除了普遍的山、水组合,“石”作为现代园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带个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

石材上的特有纹理、造型、轮廓、色彩都有这独特的美学意义,将这些因素与现代美学中的点、线、面结合,有助于发挥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美学特点。

落实到景观搭配中,则石材可以结合植物、水景、道路等在空间范围内营造不同的园林景观,起到重要的构景作用。

正所谓“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除了石材本身的特性可以对景观效果造成影响,石材的布局也是有所讲究的。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被称之为置石,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在空间组合中起着分隔、穿插、链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如果置石得法,运用山石材料少,结构简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园林置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孤置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

常用于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

这种石材也可放置于廊间、地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

孤置山石通常作为视线焦点或局部构图中心。

作为突出主景,孤置选取的石材体量要大,轮廓线突出、色彩突出,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石材最好具有透、瘦、漏、邹、清、丑、顽、拙的特点。

山石最富有变化的那一面朝向主要观赏的方向,并利用植物与水景柔化山石的硬感,使孤置山石在环境中犹如一幅刚与柔的生动画面。

孤置石材应与环境比例合宜。

使其石材在景观中近看不突兀,远赏不隐蔽,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多元化的景观体验。

2、对置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选取两块体态较大的石头相对矗立,在意境上形成相互呼应。

而且石材的大小也不能完全一致,这样既统一,又富有变化,营造自然的效果,否则就会显得生硬刻意。

除了两块主要的对景石,周边还辅以少量石块做点缀,在配以常青绿植和山水背景墙,景色之间呈现虚与实的变化,构成一幅充满中国风情的水墨画。

置石的常见形式

置石的常见形式

置石的常见形式置石的常见形式导语: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方面亦有多种类型,常见形式有孤置、对置、散置、山石器设、山石花台、与建筑结合放置联体石、塑石等等。

让我们了解一下如何置石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置石的常见形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孤置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做成。

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

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

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

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大门入口的影壁石,小有1~9t,大则重达10~90t。

2.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2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

在现代园林中,我们喜欢在有标志性的路口对置摆放景石,起引导性功能并保护路口植物以免游人踩踏。

3.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散置石体量一般都不会大,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

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

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山石花台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挡土墙的功能性置石。

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

园林中常以山石做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

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

园林假山、叠石、置石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园林假山、叠石、置石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园林假山、叠石、置石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假山、叠石工程是指采用自然山石进行堆叠而成的假山、溪流、水池、花坛、立峰等工程。

置石工程的主要形式有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山石器设等。

置石用的山石材料较少,施工较简单。

假山叠石或在重要位置堆砌的峰石、瀑布,宜由设计单位或委托施工单位制作1∶25或1∶50的模型,经建设单位及有关专家评审认可后再进行施工。

假山叠石选用的石材质地应一致,色泽相近,纹理统一,石料应坚实耐压,无裂缝、损伤、剥落现象;峰石形态完美,具有观赏价值。

1.假山、叠石基础工程假山、叠石基础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和安全规定,假山结构和主峰稳定性应符合抗风、抗震强度要求。

假山、叠石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假山地基基础承载力应大于山石总荷载的1.5倍;灰土基础应低于地平面20cm,其面积应大于假山底面积,外沿宽出50cm。

(2)假山设在陆地上,应选用C20以上混凝土制作基础;假山设在水中,应选用C25混凝土或不低于M7.5的水泥砂浆砌石块制作基础。

根据不同地势、地质有特殊要求的,可做特殊处理。

2.假山、叠石主体工程假山、叠石主体工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主体山石应错缝叠压,纹理统一。

叠石或景石放置时,应注意主面方向,掌握重心。

山体最外侧的峰石底部应灌注1∶2水泥砂浆。

(2)假山、叠石和景石布置后的石块间缝隙,应先填塞、连接、嵌实,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

勾缝应做到自然平整、无遗漏。

明缝宽应不超过2cm,暗缝应凹入石面1.5~2cm,砂浆干燥后色泽应与石料色泽相近。

(3)跌水、山洞的山石长度应不小于150cm,整块大体量山石应稳定,不得倾斜。

横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不小于悬挑重量的2倍,压脚石应确保牢固,黏结材料应满足强度要求。

辅助加固构件(银锭扣、铁爬钉、铁扁担、各类吊架等)承载力和数量应保证达到山体的结构安全及艺术效果要求,铁件表面应做防锈处理。

(4)假山山洞的洞壁凹凸面不得影响游人安全,洞内应有采光,不得有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山置石的类型
1.假山的类型
第一种情况,从堆山主要材料分,可将假山分为土山、带石土山、带土石山和石山等四类。

(1)土山:是以泥土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有块石作护坡、挡土墙或作磴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

这种类型的假山占地面积往往很大,是构成园林基本地形和基本景观背景的重要构造因素。

(2)带石土山:主要堆山材料是泥土;是在土山的山坡、山脚点缀有岩石,在陡坎或山顶部分用自然山石堆砌成悬崖绝壁景观,一般还有山石做成的梯级磴道。

带石土山可以做得比较高,但其用地面积却能够比较少,多用在较大的庭园中。

(3)带土石山:山体从外观看主要是由自然山石造成的,山石多用在山体的表面,由石山墙体围成假山的基本形状,墙后则用泥土填实。

这种土石结合而露石不露土的假山,占地面积较小,但山的特征最为突出,适于营造奇峰、悬崖、深峡、崇山峻岭等多种山地景观。

(4)石山:其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

石山造价较高,堆山规模若是比较大,则工程费用十分可观。

因此,这种假山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主要用在庭院、水池等空间比较闭合的环境中,或者作为瀑布、滴泉的山体应用。

第二种情况,从景观特征来分,可将假山分为仿真型、写意型、透漏型、实用型、盆景型等五类。

(1)仿真型:这种假山的造型是模仿真实的自然山形,山景如同真山一般。

峰、崖、岭、谷、洞、壑的形象都按照自然山形塑造,能够以假乱真,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景观效果。

(2)写意型:其山景也具有一些自然山形特征,但经过明显的夸张处理。

在塑造山形时,特意夸张了山体的动势、山形的变异和山景的寓意,而不再以真山山形为造景的主要依据。

(3)透漏型:山景基本没有自然山形的特征,而是由很多穿眼嵌空的奇形怪石堆叠成可游可行可登攀的石山地。

山体中洞穴、孔眼密布,透漏特征明显,身在其中,也能感到一些山地境界。

(4)实用型:这类假山既可能有自然山形特征,又可以没有山的特征,其造型多数是一些庭院实用品的形象,如庭院山石门、山石屏风、山石墙、山石楼梯
等。

在现代公园中,也常把工具房、配电房、厕所等附属小型建筑掩藏于假山内部。

这种在山内藏有功能性建筑的假山,也属于实用山一类。

(5)盆景型:在有的园林露地庭园中,还布置有大型的山水盆景。

盆景中的山水景观大多数都是按照真山真水形象塑造的,而且还有着显著的小中见大艺术效果,能够让人领会到咫尺千里的山水意境。

图为假山的类型
(a)、(b)仿真型;(c)写意型;(d)透漏型;(e)、(f)实用型;(g)盆景型
2.置石的种类
根据石块数量和景观特点,园林置石可以分为:
(1)子母石:是以一块大石为主,带有几个大小有别的较小石块所构成的一组景物石。

母石和子石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有聚有散地自然分布于草坪上、山坡上、水池中、树林边、路边等等地方。

(2)散兵石:无呼应联系的一群自然山石分散布置在草坪、山坡等处,主要起点缀环境,烘托野地氛围的作用,这样的一群或几块山石就叫散兵石(注:此处散兵石的概念与明代计成《园冶》中不同,后者是一种石材名称)。

(3)单峰石:是由形状古怪奇特,具有透、漏、皱、瘦特点的一块大石,或是一块由若干小石拼合成的大石独立构成石景,这种石景就是单峰石。

如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历史上遗留下来,号称江南名石的“玉玲珑”、“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绉云峰”,和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广州海珠花园的大鹏展翅、海幢花园的猛虎回头,济南趵突泉的龟石等,就都属于这类石景。

(4)象形石:是天生具有某种逼真的动物、器物形象的石景。

这种石景十分难得。

但如果有幸能够获得,布置在园林中,将会引起游人极大的兴趣。

如图! " # 中所示由石灰岩风化形成的象形石,就是四川江油市佛爷洞风景区山坳中的“乳象泉”景石,其形象逼真,情态自然,殊为可爱。

在一般的石灰岩溶洞中,有时也能找到如“白玉塔”、“石观音”等天然造型的象形石。

(5)石玩石:是形态奇特、精致或质地与色彩晶莹美丽的观赏石,主要供室内陈列观赏,古代也称为“石供”、“石玩”。

图为置石的种类
(a)字母石;(b)散兵石;(c)单峰石;(d)象形石(e)石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