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中国文化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地理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壮观壮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交织融合的地域特色,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区域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瑰丽绚烂,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农业文化和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南北气候和地形不同,造就了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广袤的南方山林形成了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有“江南水乡、桃花源里”之美誉。
北方则是干旱缺水,天高云淡,宽阔的平原和广袤的草原,是斗牛犬、马背射箭、长鞭猎狐的故乡,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瑰丽绝伦”的景观。
二、文化地域的分布特征中国文化的区域性和多元性特征很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区是非常丰富的。
从古代的“9州5岛”、到现代的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这些行政划分实质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地域的分布特征。
中国文化的分布不仅反映了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差异,而且还反映了民族、历史、经济、政治、宗教、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四大文化发源地是华北平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山地,这些地区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影响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大量的历史古迹为中国文化地理增添了许多神秘和美好的色彩。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再到唐代、宋代、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以及文化艺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
此外,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与西域、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古国,不断进行文化、技术、商业的交流与吸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近代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与外界交往,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使得中国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地理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影响力。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帮助读者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地理中国位于东亚,东邻韩国和日本,南临东海和南海,西接中亚和西南亚的山脉,北界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最显著的是中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这些山脉和河流的存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理风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语言、食物、艺术、哲学、宗教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语言和文字汉字是中国语言的独特之处。
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进行交流和记录的主要工具。
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的书写形式美观优雅,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艺术的重视。
2.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食材而闻名。
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等)以及其他地方特色菜系(如新疆菜、云南菜等)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风味。
此外,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茶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之一。
3. 艺术和文学中国艺术和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京剧等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古代中国绘画和雕塑也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描绘方式和审美观。
4. 哲学和宗教中国哲学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5.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盛宴、烟花和庆祝活动相伴而来。
此外,中国的传统习俗如拜年、红包、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元素。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10 中国文化地理
投机性、市侩性、宿命观、兼具山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 八桂文化(广西):山水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明显
的民族地域特点 ,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
(七)西南文化区
巴蜀文化(四川、重庆):兼容、开放的文化
滇云文化(贵州、云南):回合各民族特色的文化
10 中国文化地理
(一)华北文化区 首都文化(北京)雅文化、精英文化 燕赵文化(河北)近畿文化 三晋文化(山西)晋商文化 齐鲁文化(山东)儒学之乡、酒文化
(二)华中文化区 • 中原文化(河南):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
一 、历史文化名城 (开封、商丘、安阳)
• 开封府,杨家将,宋体字,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清明上 河图,七朝古都,河南开封!
• 徽文化(安徽):商楚文化、名人辈出
• 荆楚文化(湖南、湖北):九省
通衢 、九头鸟
楚辞、楚地名歌、炎帝神农文化、教育科研基地
歌曲欣赏:辣妹子
•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 辣妹子长大不怕辣 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吊一串辣椒碰嘴巴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 辣妹子生性不怕辣 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抓一把辣椒会说话 辣妹子辣妹子辣妹子... 辣妹子辣妹子辣妹子哟 辣妹子说话泼辣辣 辣妹子做事泼辣辣 辣妹子待人热辣辣 辣椒帮她走天下 辣出汗来汗也辣呀汗也辣 辣出泪来泪也辣呀泪也辣 辣出火来火也辣呀火也辣 辣出歌来歌也辣歌也辣
• 草原文化(内蒙古):爽朗豁达、骁勇善战、憨厚朴实
歌曲欣赏:敖包相会
•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来哟 嗬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海洋文化塑造了中国人敢于冒险、开放进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沿海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重视商业、 敢于探索新领域等。
海洋与海外交流
海洋文化在海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频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海洋文化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影响,丰 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发展 •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 中国地理环境与历史事件 • 中国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 • 中国地理环境与国际关系
01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地形地貌
山地高原
丘陵岗地
中国地形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包括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脉 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高原。
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尊重自然、崇尚力量和勇气等。
03
游牧与战争
游牧文化在战争方面也有显著影响,游牧民族凭借马匹和弓箭的优势,
形成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概述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这种文化强调冒险、开放和进取,与内陆文化形成鲜 明对比。
03
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 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这种文化强调稳定、勤劳和节俭,注重家庭和土地。
农业对价值观的影响
农业文化塑造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崇尚节俭和 勤劳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家 庭观念浓厚、重视孝道等。
农业与科技发展
总结词
近现代时期,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
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一、文化地理概述中国的文化地理是指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和特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包括了不同的地貌、气候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导致了其文化的地理差异。
1.1 北方文化地理北方的文化地理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特征。
在北方地区,农业文化的发展为这里的经济、社会和宗教文化奠定了基础。
例如,北方的传统农耕文化体现在丰富的农田景观和农耕节庆活动中。
1.2 南方文化地理南方的文化地理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特征。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且温暖,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以水稻农耕文化为中心。
南方的文化地理特点还体现在地方戏曲、饮食、建筑和服饰等方面。
1.3 西南和西北文化地理西南和西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地理。
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如藏族、彝族和壮族等;而西北地区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丝绸之路的交流和西部边疆的多民族文化。
二、文化多样性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是中国文化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种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地域背景形成。
2.1 汉族文化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影响力。
汉族文化包括了汉字文化、汉服、汉绣、汉韵等多种方面。
汉族文化的特点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2.2 少数民族文化中国还拥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体系。
少数民族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多样性为人们所熟知。
辽阔的版图让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藏族的藏传佛教文化、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等。
2.3 地域文化由于中国地域之大,不同地域也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例如京剧、湖南花鼓戏、广东粤剧等各具特色的戏曲文化;鲁菜、川菜、粤菜等多种地方风味的饮食文化;以及丽江古城、北京故宫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
三、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文化地理和文化多样性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旅游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其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多样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面貌。
本文将从中国北方、南方、西方和东方四个方向入手,探讨中国文化地理的不同特色。
一、中国北方中国北方地区几乎全境属于黄土高原和河北平原,气候寒冷干燥。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上。
例如,山西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培育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喜剧演员。
而河北、河南等地则有丰富的京剧表演传统,京剧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南方中国南方地区多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常年温暖潮湿,水资源丰富。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水乡特色。
例如,广东潮汕地区的烧腊美食、福建闽南的海鲜饮食文化,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
而江南水乡,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又以其诗意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
三、中国西方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大多数地区是高寒的山地和戈壁草原。
西部地区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多民族的特色和宗教信仰。
例如,西藏作为中国的宗教中心,佛教文化深植人心;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四、中国东方中国东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等。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工艺品。
例如,江南地区以其历史名城如南京、苏州等闻名于世,古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民间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等也各具风味。
总结起来,中国的文化地理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不同的地域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地理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地理环境的塑造。
这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既受到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环境的戏剧性变化的影响。
正是这种独到的地理文明交融,使得中国的文化地理成为举世瞩目的瑰宝。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的历史地理包括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演变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地理版图的塑造。
首先,中国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这种多样性的地质构造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比如,中国的长江和黄河给予中国人民丰富的土地资源,并为农业、交通和贸易带来了便利。
另外,中国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安全防线和天然屏障。
例如,长城的建造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并保护中原地区的稳定。
其次,历史事件也对中国的地理版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各个朝代更迭、战争和迁徙都会改变地理边界和人口分布。
例如,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又如,元朝的统治导致汉族大北迁,形成了中国边疆的格局,并带来了新的文化影响。
二、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国的文化地理是指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民族文化的差异往往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藏族和蒙古族生活在高原和草原地区,其文化与畜牧业、牧民生活密不可分。
而汉族则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其文化与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中国的不同地域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比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古城和丽江的古镇,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历史、艺术和建筑风格。
三、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的关系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相互影响,既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也有文化对地理版图的改变。
首先,地理环境为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比如,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和肥沃土壤,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
而中国西南的山水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民族特色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文化。
本文将以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民族特色为主线,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深入探究中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国家的独特之处。
一、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中国地理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拥有广袤的平原、高耸的山脉、蜿蜒的河流和贯穿全国的长城等标志性地貌。
这种地理多样性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文化景观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其独特的文化资产。
例如,黄山的奇特峰林和五岳之首的泰山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表现中国人对壮丽自然景观的热爱。
而象征中国古代文明的长城则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团结意识。
1.2 北方与南方文化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中国北方与南方在文化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冬寒夏热,人们喜欢吃面食和高热量的食物,崇尚勤劳和朴实;而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人们偏爱米饭和清淡的食物,注重精致与舒适。
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传统艺术形式。
二、传统习俗与节日庆典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闻名于世。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民族特色。
2.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春节期间,中国人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给小孩压岁钱等。
此外,春节的传统美食和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端午节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纪念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习俗都与屈原的故事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端午节是一个强调团结和纪念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节日。
2.3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等。
象征团圆和家庭和睦的中秋节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亲情和团结的重视,也契合了中国文化中家族观念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元素。
从古代所倡导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民间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人文地理背景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于东亚大陆的东部,北濒渤海和黄海,东临东海,南界琼州海峡,西邻巴颜喀拉山和帕米尔高原。
山川纵横、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民族聚居和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
二、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中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的文化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样,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会反映在当地的建筑风格、方言语言、民间手工艺等方面。
三、中华文化的宗教信仰中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道的境界;佛教注重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来摆脱痛苦,追求解脱;儒教则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这三个主要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宗教信仰反映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
同时,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和习俗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农耕文化和历史传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讲授纲要《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综合研究它在中国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中国文化是一个富有东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整体。
《中国文化地理》将通过对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化特征、中国文化的扩散、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等与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特征的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开放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献计献策。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与地理环境1、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定义,文明与文化,文化类型。
2、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成发展的关系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客观性。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发展影响的正确观点。
从宏观和长期视角看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从局部和短期看人地之间的或然关系。
二、文化地理与中国文化地理1、文化地理学及其研究领域文化地理学。
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区域是其研究领域。
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把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中国文化在中国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3、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对外开放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各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第二章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地理背景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第四纪冰期的苦难历程后,在距今1万年前迎来了温暖的全新世,人类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掀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农业革命”,我们的祖先在黄河-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屹立于世界古典文明之林。
尤其是距今5000-4000年前后,是我国1万年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多姿的古文化盛开在以中原为核心的辽阔土地上。
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即是证明。
中国的地理与文化
中国的地理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现象。
一、地理中国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面积广阔、地貌丰富多样、河流众多以及多种气候类型等。
1. 面积广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面积之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中国的地理条件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2. 地貌丰富多样:中国地貌上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等多种类型。
从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东部的黄河、长江两大平原,中国的地貌景观丰富多样,给中国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3. 河流众多: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重要河流。
其中长江被誉为亚洲之母,被视为中国河流文化的象征。
黄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4. 多种气候类型:中国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温暖,这种差异性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二、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语言、文学、音乐、绘画、建筑、服饰等多个方面。
1. 语言:中文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象形意义和审美价值。
2.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有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众多文学体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的《诗经》和明代的四大名著。
3. 音乐: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包括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传统音乐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为主,流行音乐则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并融入中国的文化特色。
4. 绘画: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为主要形式。
其中山水画被称为中国画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笔墨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5. 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构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著名的古建筑有长城、故宫、天坛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随着地理因素和历史演变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多个文化区域,这些区域在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
一、华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
这个区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
华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讲究礼仪、谦虚和孝顺。
这里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北京的烤鸭和山西的刀削面,受到了全国的赞誉。
二、东北文化区东北文化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这个区域地势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对文化地理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如满族、朝鲜族等。
这里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舞蹈、歌曲和戏曲都极具东北地方特色,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上得到广泛展示。
三、华东文化区华东文化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这个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华东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商业繁荣、教育发达和文化创新。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世界级的摩天大楼和现代化的建筑群。
这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弹、民族舞蹈等。
四、中南文化区中南文化区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等地。
这个区域自然环境优美,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
中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
中南地区的舞蹈、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独具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五、西南文化区西南文化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这个区域地理环境多样,山水奇特,给文化地理带来了独特的影响。
西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独特的山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丰富。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得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
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亚洲的中心,也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枢纽,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2. 自然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特点多样。
中国以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为主要地貌类型,地势起伏,气候多样。
其中,中国著名的山脉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 历史人文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都对中国人文地理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众多,如故宫、长城、陵墓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文化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多样化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语言、文学、戏曲、美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5. 人文景观中国还拥有许多壮丽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游客。
如西安的兵马俑、丽江的古城、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中国闻名于世的景点。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地理的特点,也有历史人文的积淀和文化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世界上独具魅力。
通过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 ※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 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 貌、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农业等。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 。 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 公元1400年~1900年。
1900年~至今。
2)湿润状况的变迁
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 旱,而且在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来,湿润的状况也是 有变化的,五千多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气候逐渐变得 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到2500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然后 再次变得干燥。近500年来,旱灾多于水灾。
三晋文化:法家 文化的策源地, 燕赵多慷慨悲歌 之士。
秦文化:追求功 利,法纪严明。
楚文化:信巫鬼, 重淫祀;长于幻 想玄思。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 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 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 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而 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 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八水绕长安
西安城市变迁图
自古帝王州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河洛地区, 居天下之中。
行政区划并不是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分界线为界。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1) …… 2) ……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文化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地理和文化问题是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文化地理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问题。
一、文化地理概述中国的文化地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中国的地域辽阔,地貌多样,由此继承了多元化的文化传统。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南部温暖的气候到北部寒冷的气候,中国的地理差异为其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基础。
中国的文化地理还受到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从古代开始,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兼容并蓄。
同时,中国的多个民族群体在文化上也有各自的特点,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地理。
二、中国文化问题虽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但也面临一些文化问题。
以下将重点讨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文化保护与现代化的冲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重视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文化保护的困境。
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因素使得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如何平衡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问题。
2. 文化认同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的文化认同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导致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信任产生疑问,从而引发了关于文化认同的讨论和争议。
3. 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和谐中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保持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在社会中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文化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如何保护并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4.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跨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信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文化问题。
中国的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多样,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文化地理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且多元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差异、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的文化地理。
一、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差异中国地理南北分明,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以及地形差异导致了两地的文化差异。
北方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农业以小麦为主导,人们性格开朗豪爽,崇尚勤劳、坚韧的精神。
南方气候湿润,农业以稻米为主导,人们性格温和、细腻,崇尚文化、艺术的追求。
北方的文化地理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代表了北方的宏伟和严谨;北方民间艺术表演如京剧、陕北民歌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北方的风俗习惯如热爱食用面食等都是北方文化地理的体现。
南方的文化地理特点同样丰富多样,例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等代表了南方的柔美和细腻;南方的民间艺术表演如粤剧、评弹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南方的风俗习惯如重视饮食文化等都是南方文化地理的特色。
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中国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东方文化以其特有的理念和价值观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和友情。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
例如,佛教和道教这两个东方传统宗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此外,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种种文化因素相互激荡,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既有东方文化特色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独特面貌。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地理特点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傣族、西藏的藏族、新疆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地理景观。
第二章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地理背景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幻灯片2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一、中国地理简要的概况●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地理通道。
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发表在1972年《考古学报》上,文章指出,中国气候的大趋势是由暖变冷。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古埃及文明发生于尼罗河;印度——恒河;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中国——黄河●中国文明的成功不是靠战争而是靠联合与融会。
●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
●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这里主要是指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关系问题。
●广阔的蒙古高原,最早的人群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中国文化兴起于黄河流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是经济中心的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
●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特征,——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最早记载中国分区的是《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山川为标志,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要素●第一条件:自然环境,它决定一个区域的人们生存质量和状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对心态和习俗的影响:《韩非子가五蠹》韩非子·五蠹》篇说:“山居谷汲的居民,过年时相赠以水;泽居苦水的人们结好,则买佣决渎。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水田小学韩平会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1.识记中国地势及地形特点。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2)从青藏高原往北往东,是第二阶梯,最南端的云贵高原,它的北部是四川盆地,再往北赵趆过秦岭是黄土高原。
(3)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
黄河在东西方向横穿黄土高原。
黄河的东侧是山西高原。
(4)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太行山中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5)太行山北端是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再向北趆过蒙古高原东侧一段多山地区,就是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
(6)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接壤,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2.识记气候变化大势。
(1)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病虫害等。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由暖变冷,具体表现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竺可桢将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温暖期,这个时期的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暧交错期,这个时期是西周到明朝的初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第四时期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这为“仪器观测期”。
3.领会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长江黄河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而汉水、淮河更是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精讲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精讲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特点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条件,例如地貌、气候、水文等。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文化则是指人类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特点。
1.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各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例如,山西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基地;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和地理位置,促进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2.气候与农业发展:中国的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多样,从北方的寒冷干旱到南方的湿润温暖,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中国各地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
例如,江南地区因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水稻,从而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导的农业经济模式;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所以北方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3.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长江和黄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滋养了中国南方文化的繁荣;黄河流域的干旱气候和多沙质土壤对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障碍,而战争和过度开发使黄河流域的文化一度衰落。
二、中国特有的文化地理现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地理现象:1.北方与南方的区别: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地在经济、农业、民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干旱寒冷,农业以耕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湿润温暖,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桑蚕为主。
2.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中国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就与世界的交流密切,是中国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地理填空题:划线部分(每空1分,共计20分)中国文化的形成的总体特征:双源并出、合二为一、延续性。
窑洞是黄土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而挖掘的拱形穴居式住宅。
窑洞按构筑方式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
一颗印式民居是昆明等地区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它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尺”。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是客家人营造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
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格式。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同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
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
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中国饮食文化圈可以分为: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北饮食文化圈、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京津与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
东北十怪包括有:烟囱安在山墙根、窗户纸糊窗外、四块瓦片头上盖、反穿皮袄毛朝外、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草坯房子篱笆寨、下晚睡觉头朝外、养活孩子头吊起来、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火盆土炕烤爷太、吉祥喜庆粘豆包、百褶皮鞋脚上踹、提妖降魔神仙舞(就是跳大神)、豪饮啤酒论箱买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也是菜:碗盆不分家:手帕头上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座椅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吼起来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8分)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行为文化:以民风和民俗出现的,是人们日常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反映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心态上的反映。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布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文化生态学: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果的互相作用。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他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
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简答题:简述题(共6题,共62分)1.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意义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联系。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活动的场所或空间。
? 多数气候适宜、生态环境适宜且形较平缓的陆地是利于大规模人口定居的。
利于人类生活的地方是有限的,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的形势下,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 1.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产和生活的资料。
? 自然界中凡是人类需要的都是人类的资源,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也保存了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更多自然资源的可能性。
? 1.3.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 大自然不但给予了人们美的感受,还可以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慰籍人们疲惫的心灵。
2.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是通过作用于人文环境整体或其他要素,进而作用于文化要素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地理环境作用于文化发展的最初根源。
? (1)地理环境影响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 (2)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存亡和社会的兴衰、影响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3)地理环境对自然性的民族性格的影响3.试用文化生态学分析哈尼族的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土地利用方式? 在比较寒冷阴湿的高山保存着茂密的原始森林? 在气候温和的中半山是哈尼村落的主要分布地? 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为层层的梯田。
? 这种土地利用格局既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又反映出人类认识、利用自然规律以及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
? 中半山冬暖夏凉,气候适中,不似高山阴湿,冬季寒冷,且多野兽,也不不似低谷炎热潮湿且多毒蛇、昆虫,瘴疠流行。
? 定居于此,既能上山打猎,有易于下山种田,因此哈尼族在中半山的阳坡建造房屋,形成村落。
? 还有利于喝到清洁的水,又可以把生活中产生的有机物随着流水流到稻田里,增加肥料。
? 下半山气候暖湿,适于稻谷生长,有利于获取更多的食物。
? 哈尼族这种依据山势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梯田错落有致,互相沟通,层层相叠,挂满山间。
梯田间还修有道理,行走方便,便于农作物的运输。
? 他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与环境和谐的关系? 建筑特点的形成是与自然环境和梯田农业密切相关的。
以土夯成墙。
屋顶的一半是平的,可以作为晒台,另一半则是厚重的草顶。
? 晒台既可以晒稻谷,晾衣服,又是休闲的地方。
而草顶则使得这些亚热带山区的住房冬暖夏凉且干燥通风。
?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 文化创造发展的过程充满了人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适应和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
? 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地方文化才能得到最优的持续发展路径。
?4. 文化景观的特性? 1.3.1 物质与非物质属性难分? 1.3.2 空间尺度不一,但文化价值同等? 1.3.3 同类景观异形于单一景观多义? 1.3.4 多景观综合体现文化体的整体特性? 1.3.5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5.为什么说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包括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所有可辨认的改变。
自然环境是绝大多数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或背景条件,人类在改变自然景观、创造文化景观的同时,必然会或多或少地遗留下适应或改造自然环境的诸多痕迹。
因此,文化景观常常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 首先表现为同类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
? 其次,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折射作用还表现在一地各类文化景观都镌刻着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三,表现为诸多文化景观所展示的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6.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 1.1 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1.2 内部的开阔、连通性? 1.3 幅员辽阔的文化领地与各地巨大的环境差异? 1.4 适于农耕的中国自然地理环境7. 分析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成一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以中央集权和小农经济为本质特征的封建结构体系得到高度完善和充分发展,大统一的思想观念深入民心,多元一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理格局逐步成型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
? 1.1 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始于秦汉时期。
但是,早在夏、商、周三朝就已形成了松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雏形。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商、周的天子是所属众多诸候的共主。
与此同时,大统一的思想开始在中国萌芽。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孔子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都是大统一的思想。
? 第二,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内地农耕社会即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所流经的地区是地理条件最好的地区,地势低平,交通往来方便,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达,易于构成统一的核心。
? 第三,内地农耕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凝聚力和前述内向性相结合,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各族间联系的纽带。
? 第四,大河(黄河、长江)流域需要中央集权政府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的强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 因此,自秦汉以来,中国虽然不只一次地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每一次的分裂都形成更高强度的统一。
无论分裂还是统一的斗争,都没有超出这个封闭地理环境之外,正是这种封闭性,使各种力量在同一空间里消长,最后结果是统一占了上风,亦即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8. 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的背景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南暖北寒,南湿北旱? 西高东低,东临大洋? 自然灾害较多社会环境背景? 北方多战事? 首都主要在北方? 东南一带经济较发达9.中国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南北差异是文化区域差异的主旋律:? ⑴哲学思想:南老北孔。
? ⑵经学:? 南究义理约简,得其英华;北重考述深芜,穷其枝叶。
? ⑶佛理上:? 禅宗上是南宗贵顿悟,北宗将渐修。
? ⑷书法:? 南书文雅,北书雄健;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
? ⑸姓氏上:? 华南,陈;如广东叫陈志强的人最多;长江流域,李;北方,王。
? ⑹语言上:南繁北齐?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⑺语调上:南细北爽;?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约,北方人比较直率? ⑻文学上:南骚北风? ⑼戏曲:南柔北刚? ⑽武术:南拳北腿? ⑾犯罪:南骗北抢? 南方多智力型经济案件,北方多暴力型抢劫案件? ⑿文武:南文北武? 南方多文才,北方多武将? ⒀饮食: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粗南方人爱米食,北方多爱面食? ⒁园林建筑:南敞北封?? ⒂经济政治:南经北政:? 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政治军事活跃10.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特点群体性和伦理性:? 封建社会中给传统建筑打下伦理性的烙印。
? 京城: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在省、州、县等行政中心,衙门处在全城中心区位。
? 以南为正,以南为尊。
? 季风气候是以南为正方位观的自然基础。
南向可以采光,可以躲避北方吹来的寒风。
? 等级礼仪意识强化了这种方位观。
? 负阴抱阳是我国风水的基本准则,其核心就是南向为正。
“南檐纳日冬天暖”。
组合规律:? 以间为单位,以院落为单元,再以纵横两个方向组成坊或街,最后组成村庄或者城市。
建筑取材民居建筑取材:? 多以木结构为主体,中国东部地区,地处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生长较多的木材。
这样取材就便利,施工快捷,造型轻盈,适宜平原、山地,河谷等地行和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