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最新年文档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概述

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概述

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概述微生物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实验工具,可以提供适宜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为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学特性和分子机制提供便利。

然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基存在很多缺陷,如成本高、配方复杂、不够精准等。

因此,如何优化微生物培养基成为微生物学领域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下面,我们简述一些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的概述。

一、基础化学物质的选择化学物质对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基础化学物质如氮源、碳源和微量元素等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因此,选择优质、纯净、含量稳定的化学物质是优化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方法。

二、组成比例的优化微生物培养基中各组分物质的比例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优化微生物培养基组成比例需要遵循适量原则,依据不同微生物类型的生长需求进行调整,使得培养基中各组分物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添加辅助物质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倡导添加适量的辅助物质,如生物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来促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辅助物质能够刺激微生物代谢活性、增加其生长速度和数量,从而提高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

四、结构体系的调整微生物培养基的结构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包括酸碱平衡、温度、pH值等方面,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通过调整酸碱平衡、温度和pH,能够使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繁殖更加顺畅。

总之,优化微生物培养基是微生物学领域必须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便更好的促进和推动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

细胞培养中的培养基配方优化方法探究

细胞培养中的培养基配方优化方法探究

细胞培养中的培养基配方优化方法探究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培养和繁殖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

培养基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维生素等,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环境。

为了优化细胞培养的效果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常常尝试不同的培养基配方优化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比例、添加特定的成分、改变pH值等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优化方法是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比例来满足不同细胞类型的特殊需求。

不同的细胞类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有所不同,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细胞类型的要求来调整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例如,某些细胞类型可能对特定氨基酸或维生素的需求较高,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补充物质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的效果。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添加特定的成分来优化培养基配方。

这些特定成分可以是生长因子、激素或血清等。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细胞生长和增殖起关键作用的分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激素如胰岛素、睾酮等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通过添加适量的激素可以改善细胞培养的效果。

血清则包含了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提供各种对细胞生长和分化有益的成分,因此在许多细胞培养中被广泛采用。

调整培养基的pH值也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

细胞对环境的酸碱度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维持适宜的pH值对于细胞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调整pH值可以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或其他酸碱调节剂来实现,使培养基的pH值保持在细胞生长所需的范围内。

此外,培养基的温度和气体氛围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在37°C左右。

气体氛围是指培养细胞时提供的气体组成和浓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不同类型的细胞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细胞类型的要求调整培养基中气体的浓度。

实验一 培养基优化 - 副本

实验一 培养基优化 - 副本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的
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6
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KA1=y1+y2+y3=0+17+24=41,kA1= KA1/3=13.7;
A因素的2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 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实验条件 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因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
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菌种确 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二、实验原理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比浊法和直接称重法等。
由于细菌、酵母等单细胞生物在液体深层通 气发酵过程中是以均一混浊液的状态存在的, 所以可以采用直接比色法进行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全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
水浴槽、天平、电炉。
试剂为葡萄糖、胰蛋白胨、 酵母浸粉、
NaCl。
案(表10-5)。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10-5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试验号 1 2 3 4 5 6

A 11(10) 1 1 22(50) 2 2 B 11(1) 22(4) 33(7) 1 2 3

C 11(20) 22(35) 33(50) 2 3 1 D
1(1.5) 1
2(2.5) 2 3(3.5) 3
四、实验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 表1
因素水平 1 2 3 4 葡萄糖% 5 3 1.5 1

菌种选育与培养基优化的综合评估方法

菌种选育与培养基优化的综合评估方法
只能用于学校的基础研究 初次开发的经验(技巧)
菌种的鉴定技术ꢀ—— 形态:以固体培养为主、参照微生物鉴定手册(菌
丝分类及其物理形状、色素等) 培养:指生化培养特性(营养代谢特性) 基因序列:专业机构测序和鉴定,不利于指导
工业生产
微生物菌种性能的研究
性能之一:形态及其观察方法 性能之二:遗传稳定性的确认 性能之三:代谢调控的特性 性能之四、之五、……
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或响应面法
因素选择
(根据文献代谢途径)
数值间隔选择
(理论上的合理性)
数值间隔细化
(适用于重要参数)
因素组合选择
(多角度试验)
对照试验组的正确选择(极其重要)
最佳工艺验证
(必须参见原始工艺和阶段性
成果工艺、注意细节和稳定性

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分析和结论的科学性 因素的易得性或易控性 与理论或自然规律的一致性 碳源与氮源 温度与pH 效价与菌量变化趋势 接种量与菌龄 …… ……
发酵生产批报分析技巧 ——
单批整体分析(综合分析) 如单次批报不同参数对应比较分析
参数分类分析(叠加分析) 如多批报同参数趋势分析(含计算)
正负异常分析(柳暗花明) 如分析寻找异常现象的再现可能性
界定菌种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
1、高效液相分析方法 (活性分子、有关物质、降解产物)
2、微生物抑菌活性测定法 (多组分、不可控、结构未知)
如何理解代谢流概念对研究的帮助
• 代谢流(metabolic flux)的定义 各代谢途径中的物质代谢量以速率的方式表述并
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 • “代谢流”分析的阶段性、瞬时性特点
在线检测、即时分析是关键 参数集合、探头分列是手段 酶的代谢调控分为“活力”和“表达”;前者迅 速(表观)后者缓慢(核心)

茶树菇栽培技术培养基优化与生长因子的控制策略

茶树菇栽培技术培养基优化与生长因子的控制策略

茶树菇栽培技术培养基优化与生长因子的控制策略茶树菇(学名: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具有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真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广受欢迎。

在茶树菇的栽培过程中,合理优化培养基和控制生长因子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茶树菇栽培技术中培养基优化和生长因子的控制策略。

一、培养基优化茶树菇的培养基是支撑其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合理优化培养基的组成可以提高菇体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1. 碳源选择茶树菇对碳源的需求较高,常用的碳源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和寡糖等。

其中,木质素是茶树菇较理想的碳源之一,可以从锯末、竹材等木质废弃物中提取得到。

纤维素可以通过麦秸、豆秸等农作物残渣来提供。

寡糖则可通过蔗渣、甜菜渣等提取得到。

在选择碳源时,需要考虑其含量、可利用性以及对茶树菇生长的影响。

2. 氮源调控氮源是茶树菇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控氮源可以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菇体形态。

常用的氮源有硫酸铵、尿素和豆粕等。

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源,可以提供菌丝所需的营养物质。

尿素是另一种常用的氮源,使用方便且含氮量较高。

豆粕作为天然氮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以促进茶树菇的生长。

3. 矿物质添加茶树菇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适量的矿物质供给,如钙、镁、磷等。

这些矿物质对菇体的形态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添加骨粉、矿渣等来补充。

二、生长因子的控制策略茶树菇的生长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

合理控制这些生长因子能够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和质量。

1. 温度管理茶树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5摄氏度之间。

在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摄氏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快速扩散。

在菇体生长阶段,温度调控在10-20摄氏度,有利于菇盖的形成和菇柄的伸长。

需注意的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茶树菇的生长和产量。

2. 湿度调节茶树菇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菇丝的扩展和菌柄的伸长。

培养基优化毕业设计

培养基优化毕业设计

培养基优化毕业设计一、引言在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培养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培养基是提供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基质,用于维持细胞、组织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优化培养基对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培养基优化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二、培养基的组成2.1 基本组分培养基的基本组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生长因子等。

其中,碳源和氮源是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合适的矿质盐和生长因子可以提供细胞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必需物质。

2.2 pH值的调控培养基的pH值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至关重要。

不同的微生物和细胞系对于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在培养基优化中,合理调节pH值是必要的。

2.3 温度和气氛条件温度和气氛条件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也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微生物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进行培养。

因此,毕业设计中的培养基优化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培养基优化的方法3.1 组件优化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矿质盐等组分的比例,可以优化培养基的配方,使其适合特定的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要求。

优化组分比例可以提高培养基的效果,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3.2 pH值调节方法pH值的调节可以通过添加缓冲液或调整培养基中酸碱度的组分来实现。

对于不同的细胞和微生物,选择合适的pH调节方法非常重要。

可通过试错法或在文献中查阅相关资料来确定适宜的pH范围。

3.3 温度和气氛条件的控制温度和气氛条件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恒温箱、调节培养基中的气体组分等方法来实现。

合适的温度和气氛条件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代谢。

3.4 使用特定培养基根据不同细胞类型和微生物的特点,选择特定的培养基也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法。

有些细胞和微生物对某些特殊组分有特殊需求,使用特定培养基可以更好地满足它们的生长要求。

四、优化培养基的意义优化培养基对于毕业设计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实验效果:优化培养基可以为实验提供更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

培养基优化经验

培养基优化经验

比如,我在实验中目前遇到的几个问题:1、我做完单因素,就在想是做PB?还是最陡爬坡?还是两个都要做呢??毕竟我快毕业了,时间紧张阿2、我现在准备做PB,突然发现很多文献上都出现了在实验中还要加几个空白项,知道主要是用于误差分析的,但我就想问下,是不是必须设置空白项呢?如果必须设,那么要设几个呢?我看大部分是设了4个的;还有就是,空白项是没有设定+1、-1的水平值,那么在实验中该如何具体操作呢,我采用的是SARS软件进行设计,那么实验设计好后遇到空白项的+1、-1该怎么弄呢?什么都不加么??还有空白项安排的位置有影响么?3、我做的是培养基优化,目前共有8种因素准备做PB,那么做完了PB,确定了显著因素,该如何设计最陡爬坡呢?是不是也需要相关软件来进行试验设计的呢?第一,你的是8个因素,直接做RSM,不可取,建议先用PB筛选主效应因素。

至于SA,并不是每个PB后都必须的,要看你的实验结果,也就是预测和实验区域的吻合情况了。

第二,8个因素,做12runs的PB,刚好有四个空列。

空列,也就是虚拟的,可以权当不存在,它只是在分析中用来估算误差的。

第三,先做好PB。

至于SA,用手算就可以了。

呵呵,很简单的。

看样子你看了很多文献,里面都应该有计算公式的。

哈哈,我这里到时有一些试验数据。

PB设计如果用SAS(应该这样写是对的哦)就会出现上面说的空白项现象。

建议使用minitab、JMP等,这些都不会出现空白项的。

PB设计是筛选重要影响因子的,从众多因子挑出重要的,舍弃不重要的(统计学上说,就是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因此,在逻辑上是有必要进行的。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继续提问。

高低水平的设置没有定式,无需过分遵从1.25倍这个定式。

总体上说,如果一个水平范围内,因素较为显著,可适当缩小范围(具体范围应该合理,举例说,但不一定合理:如果以菌体量最大为望目值时,温度是一个显著性影响因素(p<0.05),现研究范围为37-38℃;那你在缩小范围为37.5-37.9℃,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培养基优化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培养基优化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培养基优化技术食用菌是一类富含营养价值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真菌。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养基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培养基优化技术,并讨论其在不同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础,合理的培养基选择对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基通常由碳源、氮源、矿质盐、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在优化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食用菌特有的需求。

例如,黑木耳对氮源和维生素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来源可促进其生长。

二、碳源的利用碳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对于产生可溶性多糖和其他重要代谢产物具有重要影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碳源可以调控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形成。

例如,添加木质素类物质可以促进平菇的子实体形成,而添加糖类物质则有助于银耳的菌丝生长。

三、氮源的优化氮源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氮源的选择和浓度会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品质产生影响。

例如,秸秆菌栽培中添加适量的氮源可以促进子实体生长,并提高蛋白质含量。

蘑菇菌栽培中添加含有丰富氮源的物质如麦麸,可以增加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矿质盐的添加矿质盐是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来源,对于菌丝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矿质盐可以提供食用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例如,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需要适量的钠盐和钙盐,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含有这些盐类的物质可提高其产量。

五、pH值的调控不同食用菌对于培养基的pH值有不同的要求。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最适pH值需要在培养基优化过程中进行调控。

例如,平菇的最适pH值为6.5-7.0,而香菇的最适pH值为5.0-6.5。

为了满足不同菌种的需求,可以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整培养基的pH值,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

总结: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培养基优化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基优化方法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10×SAE配方(1L):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100L【步骤】种子制备: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上罐准备:1、配置500ml10×SAE2、配置发酵培养基(3L)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

如何防止霉菌生长

如何防止霉菌生长

生物迷:介绍点我的经验:真菌大多悬浮于液体表面,如果发现有少量真菌污染可用大量PBS或D-HANKS冲洗,加含有双抗的培养基培养观察3天,然后看有没有真菌.我用这种方法救了一瓶非常宝贵的细胞(用GIBCO胎牛血清外加FGF-2培养了一个月的MSC).seaman_wang:如果你霉菌污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你制备一些小鼠的饲养细胞加入板上,一起培养,让饲养细胞中的巨噬细胞吃到霉菌。

第二种,在培养基中加入制菌霉素。

PINX:是真菌污染,可以用两性酶素B试试看,不要用国产的,因为试剂不纯,有较大毒性,GIBCO有商品化的两性酶素,我师妹用过效果不错。

heimukai13:请问:我先配置DMEM,然后过滤,吸3ml检菌三天,若无菌,添加FBS和双抗,过滤后贮存备用.(不知这样对否?因为我是从别的实验室学的,我连续几次配,检菌时都发现培养基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如雪花形状的东西,它在配完培养基第二天下午六七点还看不到,而到九十点就能看到好多,非常迅速,但往后几天却又不怎么长了,培养液一直是清澈的,很纳闷,不知是什么东西,)若配置DMEM后不检菌,而直接加FBS和双抗,成为全培养基,过滤备用,可以吗?asd1191:双抗要在配DMEM时就要加,然后过滤!过滤后最好在DMEM中加一点血清在培养,这样长菌的话快!过滤前是不加血清的,因为血清是很难过滤的!培养基表面的如雪花形状的东西可能是长菌的,你摇晃一下瓶子,若浑浊了,则很有可能污染了!另外培养基最好不要反复过滤!这样营养成分会丢失的!另外反复过滤的话会偏碱!heimukai13:哦,原来要先加双抗的!加了双抗,还需要检菌吗,我想一般就生不了细菌了吧!我不加血清都有漂浮物了,会不会是真菌呢,是的话,怎么防止呢?那些雪花状的东东,摇一下,还是在表面荡来荡去,培养液清澈.(见图)我过滤加FBS后的培养液很好过滤的!怎么回事呢?hualey:加双抗也只是防止一般染菌,但像支原体等污染就很难起作用,所以加了双抗之后还是要验菌的。

预防菌种退化的措施

预防菌种退化的措施

预防菌种退化的措施菌种退化是指培养基中菌株失去或减弱其生理特性、代谢能力和生物学活性的现象。

菌种在培养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条件、培养基成分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退化。

为了预防菌种退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储存条件的优化:将菌种保存在低温(通常为-80℃)下,可有效降低菌种的代谢率和死亡率,减少退化的可能性。

储存液的pH值应适中,并添加适量的保护剂,如甘油或冰乙醇,以保护菌种的完整性和生理特性。

2.定期传代:定期传代可确保菌种的长期保存和稳定性。

每过一段时间将菌种从冷冻状态中恢复到活菌状态,并传代到新的培养基中,有助于保持菌种的健康状态和生活力。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条件的控制对于预防菌种退化至关重要。

不同菌种对培养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应根据菌种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调节。

例如,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浓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4.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培养基成分的优化可以提高菌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能力,减少退化的可能性。

合理选择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满足菌种的生长需求,并促进其代谢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5.操作技术的规范:操作技术的规范有助于减少菌种受到外界污染和环境压力的可能性,提高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例如,在菌种的分离、传代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消毒操作和无菌技术的运用,避免菌种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总之,预防菌种退化需要综合考虑菌种的保存条件、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和操作技术等多个方面因素。

通过优化这些条件,可有效减少菌种的退化程度,保持其生理特性和代谢能力的稳定,为菌种的应用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培养基优化实验方案

培养基优化实验方案

培养基优化实验方案嘿,咱来说说培养基优化实验方案哈。

有一次啊,我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碰到了要优化培养基的事儿。

咱就从这事儿说起吧。

首先呢,咱得确定实验目的。

咱为啥要优化培养基呢?是想让培养的细胞长得更好呢,还是想提高某种物质的产量呢?我那次啊,就是想让细胞长得更快更壮。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种最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然后呢,咱得收集一些资料。

看看别人都用了啥方法优化培养基,有啥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就上网查了好多资料,还去图书馆借了几本相关的书。

这一查一看啊,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

接下来,咱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

我先准备了几种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有基础的,有添加了各种营养物质的。

然后把细胞接种到这些培养基里,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记得我那时候可紧张了,就像在照顾一群小宝贝一样。

每天都要去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在培养的过程中,咱得观察记录。

看看细胞的生长情况,长得快不快啊,形态好不好啊。

我就拿着显微镜,一个一个地看。

有时候看到细胞长得特别好,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有时候看到细胞长得不好,我就愁得直挠头。

等实验做完了,咱就得分析数据了。

看看哪种培养基配方最好。

我就把我记录的数据都整理出来,做了一些图表。

这一分析啊,就发现了一些规律。

比如说,某种营养物质多一点,细胞就长得好一点;某种营养物质少一点,细胞就长得差一点。

最后,咱就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了。

我那次啊,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特别好的培养基配方。

细胞在这种培养基里长得可欢了。

总之啊,培养基优化实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是只要咱认真去做,肯定能找到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

生防菌的纯化与鉴定精品文档

生防菌的纯化与鉴定精品文档
10g、葡萄糖20g、水1000ml。
2. 插片制作:
a. 试管斜面培养的放线菌中加入少许无菌水,或者用接种环挑取 菌体少许放入无菌水中制成孢子悬浮液; b. 用无菌吸管吸取孢子悬浮液1滴,加入高氏1号平板培养基上, 用无菌刮铲涂抹均匀。 c.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基中。 d. 置于28~30℃下培养4~5d。
2. 镜检:方法同上,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生殖方式。 3. 菌落观察:仔细观察平板培养基上的孤立菌落,记载所观
察酵母菌种类的菌落特征。
注意:1. 加盖玻片时,以一边先接触液体,勿使产生气泡 ; 2. 用完油镜后一定要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
五、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
1. 放线菌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圆形、较小、干燥、质地致密,表面粉粒 状或绒毛状,有呈同心环或辐射状。皿内菌丝与培养基紧 密结合,用针难以挑取。菌丝体与孢子常具不同色素,故 菌落正面和背面可显示相应颜色。有的种类可散发特殊气 味。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 囊呈袋状,有的呈袋状叶瓣状。成 熟时不脱落,萌发时形成泡囊,由 泡囊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一个 卵孢子。 •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取马铃薯晚疫病(P.infestans)标本,观察受
害部位。注意症状特点,特别要注意叶片 上病斑的位置,大小、状态、颜色,边缘 是否清楚,是否产生灰白色的霉层(特别是 叶背面)?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斜面培养菌制 片镜检游动孢囊梗、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 子,注意孢囊梗分枝的特点及游动孢子囊 的形态。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 分枝,末端尖细, 萌发形成芽管。
白菜霜霉病•• • 波菜霜霉病
(5)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观察黄瓜霜霉病(P.cubensis)标本,注意为

培养基优化方法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10×SAE配方(1L):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100L【步骤】种子制备: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上罐准备:1、配置500ml10×SAE2、配置发酵培养基(3L)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改进综述食用菌作为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一直是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进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综述将介绍目前关于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培养和保存技术的一些重要进展和改进方法。

一、菌种培养技术改进1. 培养基优化菌种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培养基配方,提高了培养基的养分含量和适宜性。

例如,添加有机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可以提高培养基的营养价值,增加菌种生长速度和菌丝体积。

此外,使用替代性碳源和改良性状的培养基也可以改善菌种的培养效果。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菌种生长和菌丝的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精确控制菌种培养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菌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增加氧气供给氧气供给对菌种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菌种培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是关闭氧气供给的,这导致了菌种生长慢和产量低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改进方法,如通过增加曝气量、使用微孔滤片和改良培养器具等,有助于提高菌种培养的氧气供给,进而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二、菌种保存技术改进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目前最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降低低温环境下的代谢活性,延缓菌种的老化和退化进程,实现良好的保存效果。

然而,传统的冷冻保存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保存期限短、菌种存活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使用特殊冷冻保护剂、优化冷冻参数和改良保存设备等,有效提高了冷冻保存的效果。

2.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另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该方法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然而,传统的干燥保存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保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干燥速率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菌种的死亡和变质。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

生防菌XM—10培养基的优化作者:唐蕊张雪辉徐立实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06期摘要:针对从土壤中筛选出的抑菌谱较广的生防菌XM-10进行了培养基的优化研究,旨在为其应用于现代农业进行生物防治药剂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初始pH值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材料中,培养生防菌XM-10的最佳碳源是全麦粉,最佳氮源是大豆粉,最佳初始pH值是8.5,即其最优的培养基配方是全麦粉30 g、大豆粉11 g、K2HPO4·3H2O 0.5 g、MgSO4 0.5 g、FeSO4 001 g、NaCl 0.5 g、水 1 000 mL,初始pH值 8.5。

关键词:生防菌;培养基;正交试验;碳源;氮源中图分类号: S47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215-02收稿日期:2015-05-08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编号:QN2014323)。

作者简介:唐蕊(1976—),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教授,从事微生物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xtxytr@。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现代农业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防治手段。

而其中利用生防菌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是当前的一大热点,并且一些抑菌效果显著的生防菌已经开发应用于农业生产。

如美国用于防治大豆、麦类、棉花等作物多种病害的有4株枯草芽孢杆菌获得环保局商品化或有限商品化生产应用许可[1];德国开发了用于防治莴苣的核盘菌菌核病的商品制剂ContansWG[2];意大利研制了用于防治镰刀菌属病害的Biofox C[2];澳大利亚开发了用于防治麦类和胡萝卜等作物土传病害的枯草芽孢杆菌A-13[3];南京农业大学研发了用来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麦丰宁”[4]和用于防治白菜软腐病的“菜丰宁”[5],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对小麦、白菜、烟草等作物的土传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百抗”[6]等。

培养基优化

培养基优化

培养基优化1试验设计在工业化发酵生产中,发酵培养基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培养基的成分对产物浓度、菌体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法发展至今可供人们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1.1单因素法(One at a time)单因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培养基中其他所有组分的浓度不变,每次只研究一个组分的不同水平对发酵性能的影响。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简单、容易,结果很明了,培养基组分的个体效应从图表上很明显地看出来,而不需要统计分析。

这种策略的主要缺点是:忽略了组分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完全丢失最适宜的条件;不能考察因素的主次关系;当考察的实验因素较多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较长的实验周期。

但由于它的容易和方便,单因素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基组分优化的最流行的选择之一。

1.2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design)正交设计就是从“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角度出发,是以拉丁方理论和群论为基础,用正交表来安排少量的试验,从多个因素中分析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它们对实验的影响规律,从而找出较优的工艺条件。

石炳兴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新型抗生素AGPM 的发酵培养基,结果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上单位发酵液的活性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18.9倍。

正交实验不能在给出的整个区域上找到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一个明确的函数表达式即回归方程,从而无法找到整个区域上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响应值的最优值。

而且对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仍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1.3均匀设计 (Uniform design)均匀设计是我国数学家方开泰等独创的将数论与多元统计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

这一成果已在我国许多行业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均匀设计最适合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可使试验处理数目减小到最小程度,仅等于因素水平个数。

虽然均匀设计节省了大量的试验处理,但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主要规律。

1.4全因子实验设计(Full factorial design)在全因子设计中各因素的不同水平间的各种组合都将被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防菌XMH10培养基的优化
收稿日期:2015-05-08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编号:
QN201432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生防菌XM-10 (邢台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存)。

1.2方法
1.2.1 碳源的筛选以高氏 1 号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15、20、25、30 g/L 不同的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玉米粉和全麦粉[8] )和混合碳源[9] (葡萄糖+玉米粉、葡萄糖+全麦粉,其
中葡萄糖含量设置为 2 g/L )代替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20 g/L 可溶性淀粉),其他成分不变,设3个重复,在相同
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1.2.2氮源的筛选以最佳碳源为基础,以硫酸铵、硝酸钠、大豆粉和蛋白胨[8-9] 代替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中的氮源(硝酸钾 1.0 g/L ),浓度如表1,其他成分不变,设 3 个重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表1 不同氮源梯度设置
水平
梯度(g/L )
硫酸铵硝酸钠蛋白胨大豆粉
10.50.53.03.0
21.01.05.05.0
31.51.57.07.0
42.02.09.09.0
123初始pH值采用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在其他培养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培养液初始pH值分别调至3.0、5.0、7.0、
9.0、11.0,设3个重复,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
量。

124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碳源、氮源、pH值
3 因素设置 3 个水平(表2),选择正交表L9(34),进行液体
菌种培养基优化试验。

摇瓶发酵培养 5 d 后,测定菌体干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的筛选
在不同的碳源条件下,生防菌XM-10的生长状况不同。

由图
1可见,生防菌XM-10在蔗糖中生长量最低,而在全麦粉中,在
不同浓度下,其菌体生长量水平均高于其他几种碳源,由此可知全麦粉对生防菌XM - 1 0生长最有利。

由于全麦粉在图 1 中菌体干质量呈增长趋势,为找出其最高点,增设35、40 g/L 这2个梯
度重复试验,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得知生防菌XM-10在全麦粉添加量为30 g/L 时,菌体生长量最大,为19.104 mg/mL ,故30 g/L 为全麦粉添加量的最佳值。

2.2 氮源的筛选
在不同的氮源条件下,生防菌 XM-10 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

由图 3可知, 生防菌 XM - 1 0在硫酸铵和硝酸钠中生长量较低, 且
生长量呈直线增长,7〜9 g/L 时增长趋势不明显,但在各浓度 种氮源中,大豆粉对生防菌XM-10生长最有利。

由于随着大豆粉 浓度增大菌体干质量呈增长趋势,为找出其最高点,增设 13 g/L 重复试验,结果见图 4。

从图 4可以得知在大豆粉添加量 为7〜9 g/L 时,菌体生长量有一定的增幅, 而由 9 g/L 增至 11g/L 和 13 g/L 时,菌体生长量基本持平,甚至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故得出 9 g/L 为大豆粉添加量的最佳值。

2.3初始pH 值
在不同初始pH 值条件下培养5 d 后,测量各组菌体干质量。

由图5可知,当pH 值为3.0〜9.0时菌体生长量呈增上升趋势, 当pH 值为9.0〜11.0时菌体生长量呈下降趋势,pH 值9.0为最
大值。

在此基础上,设置 7.0、7.5、80、8.5、9.0、9.5 几种 pH 值(图6),当pH 值为8.0时菌体生长量为最大,故其培养 根据正交表 L9 (34) ,将表中各因素水平的试验结果进行 处理分析(表 3),通过计算极差的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的 配方。

极差越大,该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大,从而可以按极 差的大小来决定因子的主次顺序。

由表 3 的极差分析可看出, 本 曲线比较平缓,在蛋白胨和大豆粉中,随着浓度
3〜7 g/L 时其
下,在大豆粉中的菌体生长量均高于蛋白胨,
由此可知在上述几
11、 基初始pH 值最佳为8.0。

2.4 正交试验
试验配方因子的主次顺序是全麦粉(碳源)>大豆粉(氮源)>
初始pH值。

通过k值对比可知,全麦粉(碳源)的k2水平最佳,为30 g/L ,大豆粉(氮源)的k3 水平最佳,为110 g/L ,培养基初始pH值的k3水平最佳,为8.5。

故依据上述正交试验结果
得出的最佳配方为全麦粉30 g/L、大豆粉11.0 g/L、初始pH值
为8.5 。

3 讨论
生防菌既可在植物和其根际定植生长,形成生物屏障,保护
作物免受病原菌侵害,亦可修复土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今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0] 。

同时应用生防菌的活体制剂,会避免由于单一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诸如破坏自然界微生物的平衡、造成自然选择压力等弊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通过培养原料的选择和培养基质的优化,改进发酵生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活体制剂的生产效率,使其具有更加
广阔的市场前景[11] 。

生防菌XM-1 0可以抑制多种植物病原
菌,具有较为广泛的抑菌谱[7] ,有希望开发成广谱的活体制剂。

但需在其田间的定殖能力、抗药能力、菌种稳定性等方面做进步的研究,为该菌株开发为安全、有效、环境友好型的生物活体制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