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越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尝试对两次和议做出客观评价;在学习关于“宋夏议和”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比较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与宋的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的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也辽和西夏的战争与议和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五、教学准备:1、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

2、制作多媒体软件。

3、通过教参等教辅用书查找相关文字资料。

4、准备几段历史影视资料的视频。

六、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本课内容。

2、熟悉历史地图册中跟本课有关的内容。

3、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人物资料或图片。

4、自己编历史小故事,课堂上交流。

七、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解释第二单元课题的含义,“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指的是唐后中国又一次陷入分裂状态,民族政权纷纷建立,相互交战,战争频繁,中国处于大动乱状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却不断强化,民族融拿来趋势日益明显,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案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案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学目标识记目标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能力培养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2.比较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5.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杨家将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为什么会得到后人的赞扬?——抗击辽军,保国为民(杨家将是抗击的那个民族的进攻?—契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辽朝的建立1、这些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唐朝中后期,趁政局混乱迅速崛起,建立了政权。

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措施)请对照导学提纲看课本35页完成。

2、“国制、汉制”是什么意思?结合35页小字部分解释。

3、契丹族过什么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36页上面的两幅图。

4、五代十国:在辽朝建立前后,内地又是怎样的呢?唐朝灭亡后,中华大地又处于分裂状态,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五个朝代,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则出现了十个政权。

(教师讲清五代、十国包括的朝代和出现的顺序和并立情况)历史上和称“五代十国”.。

最新整理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学案.doc

最新整理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学案.doc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学案姓名班级 2月25日【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记住建立辽、宋、西夏、金政权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和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2、能力方面: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对事件的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岳飞抗金;2、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情况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_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又一次陷入分裂局面。

★2、辽的建立:_______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_______族,在首领 ______的领导下,统一了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_______。

______年, ____改国号为____。

★3、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____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_____,定都(今市),史称_______。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

★4、西夏的建立:11世纪初, ___族首领 _称帝,定都______,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________年,辽军大举伐宋,进抵________城下。

在宰相________的劝说下,__________率兵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2、_____年,宋辽议和,史称“_______之盟”。

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3、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________年,达成和议。

双方在边境交界地设置_______________,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思考:北宋与辽、西夏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三、南宋和金的对峙★1、金的建立:________年, __族首领 ___________建立______,定都_______。

历史:第七学习主题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七学习主题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一、教学内容1、熟记建立辽、宋、夏、金政权名称及建立者;2、了解澶渊之盟;评价岳飞。

3、分析认识辽、宋、夏、金之间关系及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2、岳飞抗金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回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方式(二)、创设情境: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

907年,唐朝灭亡。

以后的53年里,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简称五代。

五代共有14个皇帝,你想,53年五个朝代,有14个皇帝,这正常吗?这很多皇帝都被手下掌握兵权的大将杀死,这些人当了皇帝后又被他手下的大将杀死,政局十分混乱。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什么朝代?都城在哪里?是日本东京吗?北宋完成天下的统一了吗?(三)、新授1、分组自学:第一组重点了解宋,第二组重点了解辽,第三组重点了解西夏,第四组重点了解金。

2、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代表介绍本组所代表的民族与政权情况,其他各组指出正误。

3、做一做:再请同学上黑板上完成列表: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金的对峙。

4、比一比(1)辽、北宋、西夏三个国家并立历史上哪个时期相似?(2)与三国相比较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宋比作中国,辽和西夏能不能比作日本或美国?为什么?5、议一议:(1)、他们之间具体战争有哪些呢?是否战争长期持续不断呢?(2)、你如何看待辽与北宋签订的澶渊之盟?如果你在那时,你是主张战还是和?为什么?(3)、你知道岳飞吗?能讲述岳飞抗金故事吗?岳家军为什么能打胜仗?你如何评价岳飞?(四)、课堂小结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辽、北宋、西夏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南宋和金的对峙辽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名为①_______。

北宋:②_____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③_______。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岳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

)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

)而后来乔峰、段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宋与辽、西夏的和战(一)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形势图。

)(二)提出问题:辽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制表。

教师最后出示下表:民族契丹族政权辽时间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重大事件澶渊之盟(三)(多媒体出示问题:辽巩固政权的措施。

)读教材,分析讨论辽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答案提示: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澶渊之盟。

1.史料解读(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辽、宋、西夏、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3.历史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北宋的建立。

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国家并立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知识点:
. 各族政权简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辽、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澶渊之盟的时间,及其签约国双方。

难点: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少数民族崛起频频南下对中原民族政权造成威胁?
三、设情激趣:
我们都看过金庸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小说中波澜壮阔的场景、宏大的战争场面让人神往,这个场景确实在北宋时代存在过,今天我们就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自学探究:
自学16分钟,完成学案表格。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问题1: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少数民族频频南下。

问题2:为什么北宋政权对于北方政权的威胁如此应付不力。

《辽、宋、西夏、金并立》

《辽、宋、西夏、金并立》

北 宋
第八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掌握宋
金对峙的相关内容。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 ,并尝试对两次和 议做出客观评价 。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
东京
达成和议 兴庆府
金 南宋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 绍兴和议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谢谢观看 再见!
周口一中 龚少英
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 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掌握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宋金对峙。
四、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
融合的历史必然。
宋辽之间的战争

北 宋
澶渊之战
澶州
东东 京京
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给辽
绢20万匹 ,银10万两。
史书记载: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北宋“和好年深,
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
澶渊之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从长 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融合。
1005年,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宋夏 和议
西夏
三足北鼎立



西夏
宋北
徽 宗
靖康之耻
钦 宗
(1127年)

西夏
淮 河 1127年 南宋 临安 赵构
冻死不拆屋,饿 死 不掳lǔ掠lüè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1《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川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政权及基本史实;了解宋辽、宋夏战和关系,理解战和的实质作用。

2、过程与方法: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疆各族人民发展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步。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2《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川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具有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移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时安排 2课时。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第 6 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知识点:
.各族政权简表
名称(国号)国都民族成立者兴亡亡于
契丹(辽)上京契丹耶律阿保机916-1125金北宋东京(今开封)汉赵匡胤960-1127金
西夏兴庆(今银川)党项元昊1038-1227蒙古
金中都(今北京)女真完颜阿骨打1115-1234蒙古
南宋临安(今杭州)汉赵构1127-1276元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
要点:辽、宋、西夏、金、南宋的成立者,成即刻间、国都。

澶渊之盟的时间,及其签约国
两方。

难点:为何这个时候的少量民族兴起屡次南下对中原民族政权造成威迫?
三、设情激趣:
我们都看过金庸大侠的《射雕英豪传》,小说中风起云涌的场景、弘大的战争场面让人向往,这个场景的确在北宋时代存在过,今日我们就回到那个激情焚烧的光阴。

四、自学研究:
自学 16 分钟,达成教案表格。

五、成就展现:
六、拓展延长:
问题 1:为何这个时候的少量民族屡次南下。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问题 2:为何北宋政权关于北方政权的威迫这样对付不力。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和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2)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和战的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3)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杨家将图片《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杨家将的故事现在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那个时代!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一)契丹的兴起与宋辽和战1.师出示材料提问:材料一:材料一中的政权分别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辽的兴起、建立、发展。

3.师出示材料提问:“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何影响?学生回答。

4.教师讲述宋辽澶渊之战、澶渊之盟的内容。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板书)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辽、西夏的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过程。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38页上,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请你说出辽、北宋、西夏是如何建立的?(时间、皇帝、建都、过程)2、北宋和辽之间于-----年订立------后,双方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友好关系。

3、北宋、辽、西夏如何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局的?四、先学后教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唐朝中叶以后,北方藩镇割据,政局混乱,契丹族迅速崛起。

1、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建立,上京推行“南北面官制”北宋:960年赵匡胤东京陈桥兵变加强中央集权西夏:1038年元昊(党项族)兴庆府(5分钟背会)2、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3、西夏与北宋达成和议,于是,宋、辽、西夏形成三角鼎立、时战时和的复杂政局。

五、课堂检测学习检测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板书)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金和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和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40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请你说出金、南宋是如何建立的?(时间皇帝都城)2、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取得辉煌胜利?为什么宋高宗要命他撤军,还要加害于他?3、南宋和金朝,在------年双方达成-----,才形成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

四、先学后教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1、金朝: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建立上京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南宋:1127年赵构临安2、见P40小字部分3、1141年达成绍兴和议五、当堂检测1、见p41辨识。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优秀篇)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优秀篇)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

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

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

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

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

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优秀教案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优秀教案
难点
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法
先学后教,当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隋唐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友好等)
2.什么事件是繁荣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的?
(安史之乱)
过渡: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二、新课讲解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提问:契丹族的政权是怎么样建立起来的?
讨论: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意是什么?
总结:隋唐时期为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文化技术,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
2.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的建立者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2.宋、夏关系
(三)南宋和金的对峙
1.女贞的兴起,金灭辽河北宋
提问: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民族:女真建立时间:1115年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
2.南宋的建立
诗歌鉴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
3.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形成
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第二、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注意: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并没有统一全国,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3.西夏的建立
提问: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

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

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

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

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

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

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

到六世纪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

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契丹族不仅阿保机善于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

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

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

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

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

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头头是道。

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

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
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
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3、西夏的建立: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

他通晓汉语,喜读汉文的法律和兵书,善于绘画,可以说他文武兼备,多才多艺。

他当政以后,仿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制度,还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

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建立后企图统一北方,宋辽处于战争状态,1004年,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先战后和,1044年达成和议,和议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三)、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崛起。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2、1125年,金灭辽。

3、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钦两帝。

4、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的抗金战争。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
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6、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长期对峙。

课堂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

第二、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

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学习与探究:
课堂作业:学习辅导本课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