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新人教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 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学生课前活动】搜集北宋、辽、西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天龙八部》,相关人物的不同身世,引出北宋、辽、西夏、吐蕃、大理政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三)自主预习与讲解: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阅读教材(P33、34),思考下面问题,在教材中找出

1.契丹(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

2.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

学生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注意古今地名。然后分别简单讲述契丹族和西夏族的兴起。明确地理位置和兴起时间。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辽、北宋、西夏分别的民族、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限时记忆,找学生来黑板完成表格。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完成表格(不同时期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之盟的内容、影响

学生基本可以找到正确答案。注意宋真宗时期是先战后和。然后分别讲述每一阶段宋辽之间的关系。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需要重点分析。补充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对澶渊之盟的不同看法,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示范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示范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学习唐朝灭亡前后汉族政权的更迭,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建立政权的过程、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战以及辽、西夏政权推行汉法、各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战事频繁,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是体现民族融合主旋律的重要历史时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史实。

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通过图片和资料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的巩固统治措施。

3.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战和关系演变过程和原因,以及澶渊之盟的内容影响,认识我国民族交融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辽、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战和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天龙八部剧照》。

教师:《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根据我国历史上辽、西夏、宋等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创作的武侠小说。那么历史上辽、西夏、宋等这些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呢?他们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剧照《天龙八部》的方式,来引出辽、西夏、北宋等政权并立的时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这些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呢?他们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川教初中历史七下《7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word教案 (1)

川教初中历史七下《7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word教案 (1)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7)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word教案 (7)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学习目标

清楚两宋、辽、宋、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知道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

知道岳飞抗金事迹

自主学习

目标1:初识辽宋夏金

完成以下的表格,各小组的成员通力合作,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目标2: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

(一)北宋与辽的和战▲(重点识记)

1、战:北宋初期,宋太宗两次攻辽,都告失败,辽宋之间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前锋直指澶州城,威胁北宋都城安全

2、和:澶渊之盟订立时间:

订立双方:在位皇帝:

影响:澶州之盟中是宋辽双方势力相互平衡下相互妥协的产物,辽占尽便宜,加重

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消极);但合约时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保存了百余年的和平

友好关系,换来了两国百姓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对辽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积极)

注:1125年,金朝灭亡辽朝。1127年,金朝灭亡北宋(即靖康之变),同年赵构建

立南宋。

(二)宋夏和战

1.战:建国初年,西夏与宋之间进行过多次战争,

2.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于是宋、辽西夏形成、的复杂政治格局

(三)南宋与金对峙

1.战:(▲岳飞抗金)

(1)以为代表的抗金军民,为收复中原而浴血奋战。

(2)岳飞率领在会战中重创金军主力骑兵,并趁胜夺回许多失地。(3)在宋军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和宰相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屈膝向金朝求和,以“”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

2.和:(▲绍兴和议)

(1)订立时间:

(2)订立双方:

(3)影响:此后近百年,宋金之间虽也发生过战争,但并未影响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在相对和平的形势下,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南方社会经济更有长足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澶渊之盟的签订。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

史必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电视剧吗?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吗?北宋时期,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探究新知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展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

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民族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提示: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

提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展示图片:

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提示:

5.教师提问:建立政权后,辽和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第七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七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七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单位:丹凤县武关中学

姓名:段书民

时间:2012-3-9

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教学目标

识记目标:

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能力培养:

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2.比较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

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5.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

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

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要点

1、重点:

面对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战以及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是本课的重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颂扬的岳飞抗金事迹,也是本课应突出的重点。

2、难点:

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是宋辽、宋金关系的转折点,宋辽、宋金所保持的长期和平局面由此开始,因而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和约又是以屈辱的岁币为代价换取的。如何帮助学生以历史的辩证观点去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正确认识历史上这种南北即对峙又和平的局面,是教学的难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

关系。

2.掌握辽、西夏、北宋三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比较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特点定位及历

史地位,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和国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

本课重点教学内容为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

展及相互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辽国建立和扩张的背景和过程;

2.西夏的兴起和存在的原因,以及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3.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

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

4.辽、西夏、北宋三者的地位和历史地位。

3. 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内容

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性左思右想,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

2.这些政权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辽、西夏、北宋全称吗?

第二步:学习教材

按照教材的内容,依次讲授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

第三步:深入了解政权关系

按照预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讨论题目。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回答问题。

1.辽国与北宋之间有哪些历史事件?

2.西夏为什么选择和平发展?

3.你认为辽、西夏、北宋谁更强大,为什么?

第四步:总结教学内容,展开交流

老师将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进行问答环节,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唤醒学生积极性。

4. 教学评价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和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2)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和战的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3)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杨家将图片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杨家将的故事现在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那个时代!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契丹的兴起与宋辽和战

1.师出示材料提问: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祖: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澶渊之战到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2.宋夏和约
作业安排
课后活动
课后记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宋和西夏和战,那么和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
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提问:辽、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学生回答)
辽和北宋的和战
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什么是“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兵临宋朝的澶州城下,宋军誓死抵抗。辽朝萧太后趁本国大将阵亡之际与宋朝订立盟约,于1005年签订。该盟约规定:宋每年向辽缴纳白银10两、绢20万匹,双方互为兄弟之国。此后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友好和平关系。
学生思考问题并阅读课本
通过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授
契丹族与党项族
提出问题:辽、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契丹的兴起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辽、宋、西夏、

金的并立》教案 新人教版

点击新目标标

、熟记建立辽、宋、夏、金政权名称及建立者;

2、了解澶渊之盟;评价岳飞。

3、分析认识辽、宋、夏、金之间关系及影响。

链接旧知识

回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方式

课前小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语,完成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的53年里,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简称五代。五代共有14个皇帝,你想,53年五个朝代,有14个皇帝,这正常吗这很多皇帝都被手下掌握兵权的大将杀死,这些人当了皇帝后又被他手下的大将杀死,政局十分混乱。 小故事:赵匡胤陈桥兵变。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什么朝代都城在哪里是日本东京吗北宋完成天下的统一了吗

【新课解读】

(一)辽、宋、西夏、金的建立

1、分组自学:第一组重点了解宋,第二组重点了解辽,第三组重点了解西夏,第四组重点了解金。

2、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代表介绍本组所代表的民族与政权情况,其他各组指出正误。

3、做一做:再请同学上黑板上完成列表: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金的对峙。

辽宋 西夏 金的 并立 辽、北宋、 西夏的建立 辽、西夏与 北宋的战与和 南宋和金

的对峙 辽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名为①_______。 北宋:②_____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③_______。

西夏:1038年,④______称帝,国号大夏。 北宋与辽 的关系 北宋和西夏的关系 战:1004年,辽伐宋,在宰相⑤_____的劝说下,宋真宗亲 征,宋军打退辽军。 和:1005年,宋军和议,史称⑥“______” 战:多次发生战争。 和:1044年达成和议。 金的建立:1115年,⑦________建立金朝。后灭辽灭宋。 南宋建立:1127年,⑧________建立南宋,定都⑨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七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难点是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讲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❶教学分析➷

内容要点: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的战和。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发展,友好交流是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读: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资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二课,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北宋时,中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而政权的并立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本课上承北宋的政治,下启金与南宋的对峙,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为“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已有一个多学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了解掌握基本史实,但其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于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学生研读图文材料、分析问题,以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2011年版课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建立辽、宋、西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西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辽、宋、西夏形势图的学习,树立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探究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使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通过对岳飞抗金的学习,树立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做一名拥有民族魂的当代中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

2.岳飞抗金

难点:辽、宋、西夏、金多个政权并立情况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天龙八部》的主题曲,展示《天龙八部》的图片,问乔峰是哪个民族的人?这个民族建立了什么政权?虚竹是哪个政权的驸马?《天龙八部》创作的历史背景就是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学习新课

师问:从唐朝“开元盛世”到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

教师简介:唐玄宗后期,由于他怠于政事等原因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875年农民起义爆发,使唐朝名存实亡,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建梁朝,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展示《五代十国形势图》,介绍: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第5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时空定位】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960-1368年)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具体可分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专制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段时期爆发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考情考向分析】

(1)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宋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方面,如科举制的完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对宋代理学发展的考查也有涉及。

(2)命题趋势: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进步发展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预计试题命制仍会关注社会热点,如改善营商环境、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等。

【备考策略】

(1)应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认识宋元时期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重点掌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与影响,深层认识宋元时期儒学的转型,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2)抓住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二府三司、转运使,宋代“商业革命”、程朱理学、发明本心、行省制等。

(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需要通过理学家的言论,了解理学的主要内容,认识理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本质;了解理学对后世的影响,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宋代理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通过阅读《东京梦华录》、赏析《清明上河图》等文学绘画作品,了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结构面貌带来的影响,认识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契丹族不仅阿保机善于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头头是道。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

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

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3、西夏的建立: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他通晓汉语,喜读汉文的法律和兵书,善于绘画,可以说他文武兼备,多才多艺。他当政以后,仿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制度,还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建立后企图统一北方,宋辽处于战争状态,1004年,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宋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先战后和,1044年达成和议,和议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三)、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崛起。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

2、1125年,金灭辽。

3、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钦两帝。

4、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的抗金战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

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6、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长期对峙。

课堂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第二、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学习与探究:

课堂作业:学习辅导本课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