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描述性研究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二)研究种类
1、普查(census): 1)定义:在特定时间对特定人群进行全面调查 2)目的:(1)早发现、及时治疗病人。高血压
(2)了解疾病或因素分布。血吸虫病 (3)了解健康水平。儿童发育调查 (4)建立生理指标正常值。血脂、发铅 (5)疾病爆发或流行时,搜寻全部病例
缺点:1)结论仅适合推广到同一分层条件的人群 2)要求完整的人群资料
求:应调查多少人? 解:查表3-1得,当90%可信区间下限为1.37,即有90%的机
会可见到病例出现时,期望发病例数为4。 满足出现4例期望病例的条件是:观察2万人年
1)1万人观察2年 2)2万人观察1年 如整群抽样,尚须增加样本量
2)计量资料:
n
4s2 d2
式中:s 总体标准差估计值, n 为样本量,d 为容许误 差,一般 为0.1s
SE PQ N
(SE)2 PQ N
N
PQ (SE)2
令d 为预期样本(p)与总体现患率(P)之容许误差,则d =t×SE SE=d
/t
N PQ t 2 PQ
(d )2
d2
t
令d =0.1P 取t =1.96≈2 则:
N
22 PQ (0.1P)2
4PQ 0.01P 2
400 Q P
当d =0.15P时: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将总体按某些特征分成若干长层, 在各层中随机抽样组成调查样本。
层内抽样方法:1)等比例抽样:各层抽样比例相同 2)最优分配抽样:各层内比例按要求抽样
优点:1)精确度高:要求层内差异小,层间大。样本量少。 2)可进行层间对比 3)可椐研究目的调整各层样本量 4)抽样误差小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例如,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总是从描述性研究着手,取得该病的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有关的研究假设的启发,进而逐步建立研究假设,为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
描述性研究中,除现况研究外,尚包括筛检、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第一节现况研究概述一、概念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由于所收集的资料一般不是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情况,也不是通过追踪观察将来的暴露与疾病情况,故又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由于这种研究所得到的疾病率,一般为在特定时点或时期与范围内该群体的患病频率,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一)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通过现况研究来揭示目标群体中某病的患病率,以及在不同人群特征上的分布状态是这类研究最常见的用途。
对此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例如,若要掌握某个区域内目前居民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情况,则可通过某种抽样技术,从这个区域的人群(目标人群或总体)中,随机地选取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研究对象(样本),对此逐个进行酒精性肝病的调查和检测,并同时收集有关的研究因素,诸如,是否饮酒及其程度、性别、年龄、职业,等等,然后分析求得按不同研究因素分组(类)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水平。
(二)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任何一个病因未明的疾病,其病因的最终揭示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果聯繫
二 研究設計與實施
➢ 明確調查目的和類型 ➢ 確定研究對象 ➢ 確定樣本量和抽樣方法 ➢ 資料的收集 ➢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 常見偏倚及其控制 ➢ 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
研究類型
計數資料樣本大小估計公式
n
Z2 pq d2
s: 標準誤 p:某病患病率 q =1-p
例題
➢ 研究愛滋病病毒陽性者自殺未遂
如果 p=13%,
或者d=0.1, 或者α=0.01 ,N會怎樣變 化?
➢ 設愛滋病病毒陽性者終身自殺未遂率p =23% =0.23,則q =1-p =1-0.23= 0.77
d=0.2p =0.046 α=0.05
偏倚產生原因
➢ 主觀選擇研究對象 ➢ 任意變換抽樣方法 ➢ 調查對象不合作或因種種原因拒絕參加 ➢ 調查到的對象均為倖存者,無法調查死亡者 ➢ 回答不准確或回憶不清 ➢ 調查偏倚 ➢ 測量誤差
偏倚的控制
➢ 嚴格遵照抽樣方法要求,確保隨機化原則 ➢ 提高研究對象的依從性和受檢率 ➢ 正確選擇測量工具和檢測方法 ➢ 培訓調查員,統一標準和認識 ➢ 做好資料的復查復核工作 ➢ 選擇正確的統計分析方法,辨析混雜因素
資料整理
➢ 數據清洗:核對原始資料、邏輯檢錯(如最大 值、最小值等)、缺失資料可以考慮用平均值 替代,不能使用的資料堅決剔除
➢ 數量化:二值變數用0、1表示;等級資料從小 到大賦值;數值變數用原始數據
➢ 分組:用數值標識
描述性統計分析
➢ 一般特徵描述: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民族、 職業等;病例的疾病特徵等。多採用平均數、 標準差、構成比等指標。
流行病学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五不问”原则
➢ 可问可不问的项目不问 ➢ 复杂问题项目不问 ➢ 查找资料才能回答的项目不问 ➢ 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项目不问 ➢ 通过其他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不问
描述性研究
问题设计的形式
二项式
是=1,否=0
多项式
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以上=5
现况研究考察的是人群中每个个体疾病(disease)或 暴露(exposure)的状况(status) 现况研究得到的是疾病、暴露或其他特征的现患率 (prevalence)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设计原理示意图
T2
T1
T3
描述性研究
Time
现况研究的特点
T2
T1
T3
Time
1、不设立对照组,根据调查结果再对数据进行分
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 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描述性研究
➢ 目标式和判断式抽样(主观抽样、立意抽样) ✓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 作为样本 ✓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 和判断能力,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
在问卷涉计阶段,为检验问题设计的是否得当,常有意的 选择一些观点差异悬殊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者专找那些偏离总体平均水平者作为调查对象,其目 的是研究什么使他们发生偏离,而不在于对总体作出概括
组分析
2、每一次研究的是某一时点
• 不同时间点得到的结果会有差别 • 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 • 考虑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在多长时间段内有效
描述性研究
现况研究的特点
T2
T1
T3
Time
3、因果时间顺序有时候难以确定
人时名词解释流行病学

1、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2、选择偏倚如果研究人群在一些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即研究人群(样本)不是目标人群(总体)的一个无偏的代表,将会引起选择偏倚。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5、盲法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人,为了去除人(包括研究对象、观察者及资料整理和分析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某些干扰作用,观察结果时最好使用盲法,盲法分为单盲、双盲、三盲法。
6、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
先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分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然后利用已有的记录、或用询问、或天蝎调查表的方法,了解其既往(发病前)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
7、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8、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
9、混杂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的系统误差。
10、效应修正作用也叫交互作用。
两个或多个原因相互依赖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应。
效应修正因素是对研究中病因的效应起修饰作用的因素。
11、入院率偏倚也叫Berkson偏倚。
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由于对照时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而不是全体目标人群中的一个随机样本,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及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也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因而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同导致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最基本的的研究方法。
它往往是病因不明疾病病因探索的起点。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概述一、 概念描述性研究是利用专门设计调查的资料或已有的资料,按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即三间分布的特点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为进一步建立病因假设和病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中是基础的步骤。
二、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主要有病例调查、暴发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况调查等。
(一)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是指对个别病例或相应的个体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二)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群体为单位。
生态学研究是从许多因素中探索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提供信息的不完全性。
可以说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三) 现况调查(详见第二节)三、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1、社区诊断: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该社区人群的分布及其特征。
调查和评价该社区的某些疾病。
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2、描述和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和危险因素研究提供线索。
3、通过比较实施疾病防控对策前后的资料,为评价其效果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节 现况研究概述一、 概念现况研究(调查)——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现况调查因为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患病率调查。
又因现况调查在某一时点收集的反映该时点的暴露或疾病情况。
——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调查主要用于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二、 现况研究的目的(一)掌握人群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历史与典型范例
▪ 上世纪50年代:吸烟与肺癌( Doll与Hill )
▪ 上世纪60年代:早孕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 腺癌
实例1.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 Doll与Hill于1948~1952年进行研究。从伦敦20所医院及其 他几个地区选取确诊的肺癌1465例。每一病例按性别、年 龄组、职业等配一个非肺癌对照。调查两者吸烟暴露情况。
➢ 筛检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 早诊断、早治疗,保证良好预后 ➢ 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实施筛检的条件
▪ 筛检试验必须安全可靠,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 ▪ 筛检试验可行,效益显著 ▪ 筛检试验应快速、简单、方便、价廉、易被接受 ▪ 针对的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有确诊和治疗方法 ▪ 疾病有较长潜伏期或可识别的临床前期症状、体
▪ 普查▪Βιβλιοθήκη 抽样调查普查▪ 定义
➢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
➢ 符合地理、生理特点的所有对象
普查
▪ 目的
➢ 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 了解人群健康水平 ➢ 确定正常生理值范围 ➢ 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 ➢ 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率和效果
普查
▪ 应遵循的原则
➢ 所适用疾病应有明确诊断标准,且易于诊断, 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联合试验
▪ 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可提高灵敏度, 减少漏诊,阴性预测值高(乳腺癌筛检)
▪ 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 和阳性预测值(尿糖、餐后2h血糖)
▪ 混合试验,根据指标性质和质量,综合使 用并联和串联方法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一.三大研究的特点(一)描述性研究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1队列研究:(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
(2)设立了对照组(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描述性研究》PPT课件_OK

• 样本量:n= z 2 0.05×pq/d 2
•
=4×0.00367×0.99633/0.00052
•
= 58500(人)
42
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Formulas for Numerical data
n
t2 s 2 d2
4s2 d2
t:显著性水平为(0.05 0.01) 的t 值(1.96、2.58)
• (2) 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 病的疫情分布。
•
如高血压普查和针对疫区开展的普
查;
• (3) 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
如营养状况调查;
• (4) 了解人体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 范围。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测量调查。 31
3.普查 优缺点
• 普查的优点: • (1) 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 (2) 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 (3) 实现二级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s:标准差
d:允许误差
43
例:计量资料
• 欲调查肝硬化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设定:α=0.05,则
t 0.05=1.96。正常人群的血红蛋白标准差s=3.0g/100ml,调查
的容许误差为0.2g/100ml,抽取的样本应该多大?
•解:
• 已知: t 0.05=1.96, s=3.0g/100ml, d=0.2g/100ml
作的组成部分
11
举例:徐州市铜山区18例狂犬病个案调查
历史资料分析
1、通过回顾性调查,提取和利用相关机构的日常工 作的记录、登记、各类日常报告、统计表格、疾 病记录档案等历史资料,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 最终获得研究结果。
描述性研究

先应说明样本的代表性,应答率等情况。 估计偏倚及其来源、大小、方向和调整方法。
21
(五)种类
1.普查和筛检:
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进行 调查称为普查(census)。
筛检(screening)可看作普查的一部分。
2.抽样调查:
是指从某个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原则抽取 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并将 其结果推论到总体。 现况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及估计疾病发展趋势
(五)局限性
生态学研究只是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或 “生态偏倚”(ecological bias) 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
1.缺乏暴露与疾病联合分布的资料; 2.缺乏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能力; 3.相关资料中的暴露水平不是个体实际值。
3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 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其它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用途: 1. 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2. 用于探讨病因,提供病因线索。
4
主要信息来源:
1. 常规收集的数据;
2. 特殊调查资料。
类型:
1.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2.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 3.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
(1)对象:高危人群、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
有代表性人群、实施预防或治疗措施的人群。
(2)方法: 普查、筛检、抽样调查 (3)样本大小: (见后)
18
4.资料的收集 (1)确定研究变量:
人口学资料 、疾病指标 、相关因素
调查表(又称问卷,questionnaire):
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工具。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二)种类
1、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2、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调查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或某种特征的某一时间的 特征。 3、纵向研究(prospective study)或随访监测研究
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人群 及个人中的动态变化。 4、常规资料(历史资料)的描述分析
•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随机抽参数与方差估计公 式适合于系统抽样;
• 当总体内部存在周期性分布问题时,不太适合用 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如年龄、性别、 职业、教育程度等)分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 行随机抽样。
①各层内抽样比例相同,如每层均抽出10%的 研究对象,称为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一、概述
(一)概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 述性流行病学:群中通过在特定人收集、归 纳、整理资料及数据处理等客观地描述疾病、 健康或有关卫生事件在时间、地点和人群方 面的分布信息,向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流行 病学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样本个体可能高度分散,访问这些样本对象将非常 费时费钱;
◆总体中某些亚人群有可能全部未被抽取。
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 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
• 在单纯随机抽样难以办到时,可以应用系统抽样;
• 与单纯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更 能规律地散布于整体之中,因此更有代表性;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先将研究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作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哪项特征A. 描述性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B. 描述性研究选择不同性质的人群进行对比C. 被调查人群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的D. 描述疾病分布的特点,可提供疾病的病因线索E. 描述性研究可以验证病因假设2. 描述性研究主要适用于A. 确定病因B. 疾病分布调查C. 预防效果研究D. 确定疾病危险因素E. 疾病自然史研究3. 现况研究的优点正确的是A. 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B. 调查时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因素C. 抽样调查时样本数量都比较小D. 不存在幸存者偏倚E. 调查偏倚较少4. 下述不属于现况研究目的的是A. 揭示人群患病状况B. 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线索C. 分析疾病危险因素D. 确定高危人群E. 对疾病监测等资料质量评价5. 不属于普查的优越性是A. 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B. 能寻找出全部病例C. 没有抽样误差D. 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E. 资料比较全面细致6. 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是A. 监测B. 个案调查C. 现况研究D. 生态学研究E. 暴发调查7. 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A. 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B. 调查进度快、工作量相对较小C. 设计、实施较复杂D. 样本量小容易发现遗漏E. 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8. 为保证样本能反映总体状况,在设计时需考虑A. 调查对象变异是否比较大B. 样本量是否足够大C.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D. 抽样方法是否可行E. 以上都是9. 样本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样本量宜大不宜小B. 样本量越大资料越准确C. 样本量足量就好D. 样本量大小由调查可行性决定E. 样本量估计不能采用经验法10.Minimum error of sampling study:A. Simple random samplingB. Systematic samplingC. Stratified samplingD. Cluster samplingE. Double blind method11. 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A. 普查B. 抽样调查C. 生态学研究D. 纵向研究E. 个案调查[A2型题]12. 欲调查某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应采用哪种调查设计方法A. 所有医院病例报告B. 生态学研究C.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普查D. 全市住院或门诊病人抽样调查E. 现况调查13. 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60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
描述性研究

算机等抽出进入样本的号码。
分层抽样—— 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先按
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将研究人
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 要求层内变异越小越好。
“层”— 具有某种特征或共同暴露于某一因素的人群称为层。
系统抽样 —— 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一 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概念:
指从某人群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抽取部分有代表
性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用这部分样本的调
查结果推算出该人群总体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
征的情况,这是以小窥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
查方法。
2)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 —— 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将所有 研究对象排列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计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本章学习要点
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及常用研究方法。
2.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种类。
3.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
4.调查表的编制、调查变量的规定。
5.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6.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描述性研究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类 型, 主要用于描述疾病或者某种特征在时间、
⑥预试 正式开始调查前应对拟好的调查表
(2)普查目的:
对某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了解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或
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
(3)普查原则:
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不宜太低。
检测手段和方法应简易而准确
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查
(4)普查优缺点:
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目的和用途
1.描述疾病或健康分布 2.发现病因线索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5.进行疾病监测 6.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水平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二)现况研究的种类
1. 普查(census) 2.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3)适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 况。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4)适于群内研究因素变异范围小,难于 测量其与疾病关系的情况。
(5)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6)可估计某种疾病发展的趋势(生态趋
势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四、优点和局限性
2.局限性
(1)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2)缺乏暴露与疾病联合分布的资料 (3)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 (4)相关资料的暴露水平不是个体实际
一 概述
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是按 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时点或短 时间内,通过普查、筛检或抽样调查 的方法,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某种疾病 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从 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相 关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现况研究的特点 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 3.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
二 设计要点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
情况来选择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4.确定研究变量和制定调查表
确定研究变量:
(1).定义研究因素:
“概念定义”: “执行定义”:
(2).设定测量尺度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制定调查表:
描述性研究(流行病学)

/低教育程度女性)
(七)偏倚及其控制
从研究设计、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 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 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 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 系,称之为偏倚。
0.032
P
0.3
(六)研究设计与实施
1. 设计和准备:
根据目的选择方法:普查、抽样? 明确对象:纳入和排除的标准 估计样本量,选择抽样方法 制定调查表:由易至难,措辞易懂、15分钟内 确定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调查员培训 估计存在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有关调查物资的准备
(六)研究设计与实施
2. 实施调查: 方法:询问、通信、查阅记录、监测资料、现 场检查、现场采样
② 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
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先编号(样本量大时,不易实施) 抽签、摸球、计算机制取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图3-1 总体与样本示意图
优点: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查,费用低; 可进行多因多果的研究。
局限性:
不能判定因果的时间先后顺序,只能提供病因 线索,不能进行因果推断; 只能获得某一时点患病情况,只能得到患病率, 不能获得发病率; 不知用于研究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三、生态学研究
(一)概 念 (二)主要用途 (三)研究类型、特点 (四)研究步骤 (五)研究实例
20 反 应 停 销 15 售 量 ( 占 销 售 10 总 量 的 比 例5 )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描述、总结和解释数据来分析现象
的研究方法。
它旨在描绘事物的现状和特征,而不是探究其内在规
律或因果关系。
描述性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
学等领域,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现象和现实情况。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侧重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者会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
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总结。
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
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状,为后续分析和解释奠定基础。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研究者在
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需要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
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
和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描述性研究方法还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需
要通过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
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解
释数据背后的含义和现象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
总的来说,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数
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
特征和现状。
在实际研究中,描述性研究方法常常与其他研究方法
相结合,共同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现象和现实情况,为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
定提供科学依据。
描述性研究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一、定义: 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述 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 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
系。
二、 基本原理:
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各人群中所占的 百分数或比数,以及各有关特征者在各人群中 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 从上述二类群体数据可以分析某疾病或健 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中的哪个特征分布相接近, 从而探索病因线索。
地点、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 ;纵向研究; 爆发与流行调查;筛检。
第一节 现况研究
一、定义
现况研究又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 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在某一时点 或短时间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某些特征)及 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
辑分析、专业知识的推理分析等分析影响疾病分
布的因素及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
七、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偏倚 ——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 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
值,使研究或推论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了偏差。
这种系统误差可以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 各个阶段,可由设计的失误、资料获取的失真、分 析方法不正确或推断不符合逻辑等所引起。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本章学习要点
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及常用研究方法。
2.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种类。
3.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
4.调查表的编制、调查变量的规定。
5.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描述性研究论文范文

描述性研究论文范文描述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旨在收集和分析现象的存在情况。
它不涉及任何干预或干预,只是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可以用于描绘人群特征、发现模式和趋势、了解事件的分布和关系等。
它可以通过调查、观察、文献回顾和实际统计数据等多种途径进行。
描述性研究有几个特点。
首先,它是对一组现象或事件的全面描述,包括其特征、性质、规模和分布等方面。
其次,描述性研究不涉及干预或干预,只是观察和记录现象的存在情况。
第三,描述性研究主要关注描绘和总结已有的情况,而不是发展新的理论或解释。
描述性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或观察等方法,描述群体的特征、意见和行为。
在医学和卫生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被用来描绘疾病的患病率、病情分布和医疗资源分布。
在经济学和市场研究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用于分析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位等。
在教育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用来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学习方法和学校效果等。
下面是一个实例来说明描述性研究的应用。
假设我们想了解一些城市的人口特征。
我们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如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和职业等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这些数据,例如计算平均年龄、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和不同职业的比例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该城市人口特征的全面描述。
总而言之,描述性研究是用于描述一组现象或事件的特征、性质、规模和分布的研究方法。
它具有全面描述、不涉及干预和主要描绘已有情况等特点。
描述性研究在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进行描述性研究时,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描述性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总结现象的特征和存在情况,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抽样
2015-5-2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3)Determine methods for data collection Data collecion
Tests
Surveys Questionnaire
Self-reports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formal
2015-5-2
5) Organize and analyze the data
1) Decide on the question
4) Collect the data
2) Select the population
3) Determine methods for data collection
1) Decide on the question
Qualitative
natural heuristic synthetic data collection focus
context
(parameter 3)
purpose
(parameter 2)
condition
(parameter 1)
data
focus (parameter 4) data collection
• Group studies
utilize groups of subjects, can be used in both descriptive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注: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方法有观察法、案例分析、调研法)
3. Research Procedures
2015-5-2
4. Contrastive analysis
research
parameter
Descriptive
natural deductive/ heuristic analytic/synthetic
Experimantal
controlled deductive analytic focus data collection
Frequencies(发生频率): provide information on how common certain phenomena are, Central tendencies (集中趋势):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average behavior of the subject on certain tasks, Variability(变化性): provides informaton on the spread of the behaviors or the phenomena among the subjects.
•
The End
• Books
• Experience • Interests • Communication( seminar/ discussion)
2015-5-2
2)Select the population
• different methods different subjects number.
抽样法
5.Summary
桂诗春和宁春岩( 1997)曾对1993- 1995年国内四种外语期刊《外语教学与 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中的755篇文章进行了一次分类统计, 发现思辨性研究所占的比例( 54% )最大,其次是描述性研究( 20% )、介绍性研 究( 13% )和理论性研究( 10% ) ,实验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小,仅为3%。
Descriptive Research
By 何溪
李婷 许莉 刘畅 杜梦雅
2015-5-criptive research involves a collection of techniques used to specify, delineate, or describe naturally occurring phenomenon without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Descriptive research is used to describe characteristics of a phenomenon being studied. I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about how/when/why the characteristics occurred. Rather it addresses the "what" question .(Wikipedia) 描述性研究处理的是总体的描述性特征。寻求对“谁”、“什么”、“什么 时候”、“哪里”和“怎样”这样一些问题的回答,Research Method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 Case studies
are used where the investigator is interested in describing some asp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 or development of one or more subjects as individuals.
• 1. Descriptive research describes natural phenomenon, researcher needn't to control varieties and it reflects truth;
•
2. Descriptive research provides a picture of factors connected with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which can form the baseline for data for more controlled research; 3. It shares some characteristics with both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t's more flexible.
test-like activities
invisible camera, recording pen, recorder,
4) /5) Collect , organize and analyze the data • three type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